“有些事情不是以我們意誌為轉移的,與其無法左右,不如不理會。放下了反而輕松。”4月17日,在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活動現場被問及中美之間的貿易戰時稱:中美之間發生很多故事 ,一個小時都沒法討論。
“作為華為來講,我們聚焦在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管遇到什麽困難,聚焦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才能更好地生存和發展。”徐直軍說。
4月16日晚間,因違反美國政府的制裁禁令,美國商務部已禁止美國企業向中興公司出售零部件產品,期限為7年。此外,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還對中興通訊處以3億美元罰款。這部分罰款可暫緩支付,主要視中興在未來7年執行協議的情況而定。
“中美關系不是我在這里說得清楚的,或者可以推動解決的。”徐直軍稱,歷年華為分析師大會大家都關註華為美國市場,他每次說得很清楚,華為也在不同場合表達了自己的態度和定位。
就在不久前,華為在美國市場同樣遭遇到了“挫折”,在與AT&T的合作告吹後,美國最大的消費電子零售商百思買也切斷了與華為的聯系。這對於尋求擴張在美市場份額的華為來說,無疑是一個打擊,過去幾年,一直努力進入美國市場的華為與亞馬遜和新蛋(New Egg)等零售商建立了合作關系,而百思買是其最大的合作夥伴之一。
而在分析師現場,有記者問道華為是否會考慮將芯片產品對外銷售時,徐直軍表示,雖然華為近年的高端手機全部采用自家的麒麟芯片,不過華為並不把芯片定義為一項公司業務,華為的芯片不對外銷售,僅僅當做承載智能手機的硬件架構,實現產品的差異化和競爭力以及低成本,“到現在為止,沒有任何想法把麒麟芯片對外銷售。”
徐直軍稱,華為智能手機從來都是多芯片戰略,高通和聯發科以及麒麟三家芯片都會使用,“這樣確保智能終端更好地發展,不能吊在一棵樹上。如果吊在一棵樹上,哪一天麒麟落後了,我們怎麽辦。從這個角度上,三塊芯片是相互競爭的。基於我們不同的智能手機,選擇合適的芯片方案,打造面向這個消費群體的智能手機和體驗。”
去年,華為把雲業務單獨獨立出來成立了雲BG,並提升至一級公司。徐直軍稱,華為雲是華為所有業務面向客戶的底座和平臺,“我們在全面執行全融合戰略,面向運營商業務,大量的產品和服務基於公有雲,需要華為雲的平臺和底座。為終端業務提供雲服務也基於華為雲。面向企業用戶的計算網絡存儲都可以用雲的方式給企業和政府客戶。”
徐直軍稱,對於企業來說,未來是混合雲和混合雲為主的公有雲是大勢所趨,所以華為雲本身為企業提供計算和存儲等網絡服務。
此外,華為再次強調,正在加大研發投入力度。2017年華為研發費用達89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7.4%,近十年投入研發費用超過3940億元。徐直軍表示,未來10年華為將會保持研發費用投入不低於收入15%的增長速度。
對於即將到來的5G商用,華為表示,對5G不是沒有期望,而是期望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麽大,“華為的版圖里面,5G僅僅是一個產品。跟4G沒有什麽區別,只是2G-3G-4G升級而已。但華為並不是不要投資5G,而是要全力投資把5G做好,否則客戶連4G產品都不買你的。今年下半年華為擬推出端到端的5G產品,明年推出5G智能手機來滿足消費者需求。”徐直軍稱。
另外,華為預計到2025年,全球智能手機保有量將超過80億,有65億手機用戶,個人智能終端數將達400億,個人智能助理普及率達90%;同時智能機器人也將快速普及到家庭中,份額從如今的1.5%會增長到12%,家庭寬帶入戶率將增長到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