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真正解決三農問題的時機到了” 一個投資銀行家的農地試驗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33409

王世渝。(東方IC/圖)

2018年2月4日,中央一號文件發布,即《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

就在前幾天,剛過完60歲生日的投資銀行家王世渝感慨,“真正來推動、尋找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的時機到了。”

他為三農問題忙了幾十年,參與、設計了多個項目。

1986年,29歲的重慶青年、教師王世渝和一位朋友赴小三峽旅遊,那里的貧困深深刺痛了他,回來後他主動申請赴當地扶貧。1987-1990年三年,他以巫山縣官陽區副區長的身份,想方設法幫助當地農民脫貧,最終通過種植、加工魔芋,讓農產品走出深山。

隨後,王世渝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第一代參與者,先後任職於海南順豐集團、萬通集團投資銀行部、德隆集團,主持過上百家以上企業的改制、重組、上市、並購業務及大量的投資、融資業務,現在是富國富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2010年以後,他給自己的規劃是只做兩件事,一件是海外並購,另一件就是農村土地流轉。

2006年,王世渝根據自己在全國各地的調研、以及多年關於農村改革和發展的想法,設計了《中國農村土地信托流轉財產制度改革綱要》。2010年,這一方案在湖南益陽一個叫做草尾鎮的地方落地。

當時益陽市主要領導拿到王世渝的方案後到處咨詢,外界反對的多,讓他不要碰。巧合的是,在參加湖南省一個博士班課程時,這位益陽市領導遇到當時已退休的一位銀監會官員,後者對此表示很大的興趣,並支持他們。

2010年4月,益陽市首先選擇了其下轄的沅江市草尾鎮作為試點,當時沒有信托公司願意做這件事情,沅江市政府出資200萬建立土地信托流轉基金並成立了土地信托托管中心。

流轉時必須以村民小組為單位,土地必須成片,租期大約為8-10年,農民獲得的回報是,每年每畝400-500斤稻谷,以當年國家晚秈稻的收購保護價格計算。農民將土地委托給托管中心,托管中心最後會向企業集中招標,並向企業收取每畝10元的流轉服務費。

王世渝堅信,中國農村的根本問題,要從土地上找到解決辦法。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2017年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對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了更具體的內容。王世渝對此感到興奮,三權分置和他當年所設計的土地信托流轉,十分接近。

三權分置改革和鄉村振興結合起來,通過土地制度的改革創新,可以建立一套新的三農綜合解決方案。王世渝對南方周末記者說,“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村最偉大的成果是土地承包責任制,40年過去了,鄉村振興可能是未來40年中國農村最偉大的制度設計”。

土地信托與土地集約

鄉村振興戰略在地方落地,究竟應該是什麽樣子?很多人都在尋找答案。在王世渝看來,最重要的一步,是讓鄉村目前的無序建設剎車,扭轉混亂局面。

以中國最肥沃、富庶的長三角為例,農田旁邊是被汙染的水溝,水溝旁邊是工廠,工廠旁邊是居住區,城市和鄉村在無序和混亂狀態下,形成一種奇怪的生態。經濟發展了,但是美麗鄉村被破壞了,被工業化、城市化無序發展破壞了。從自然生態上,江南水鄉已遭破壞。

為什麽會這樣?因為土地是承包責任制,分散到各個地方去了,土地分散經營與產業集約化規模化、城市集約化發展產生了沖突和矛盾,在城市化過程中,土地一點一點、一寸一寸地,一會兒被工廠侵蝕,一會兒被居住侵蝕,一會兒被城市侵蝕,破壞了原有的形態。

如果從一開始,鄉村就有一個系統的規劃,情況應該不至於此。

鄉村振興戰略,敢於突破過去對農村土地的局限和約束,敢於把過去分散經營承包、城鄉分割、城鄉二元化打破,一二三產業劃分界限突破,來實現新的鄉村振興計劃,最根本的就是通過土地三權分置改革來實現。

土地所有制度改革,實行三權分置,王世渝認為,最好的方法是通過土地信托財產模式作為三權分置改革的操作平臺,三權分置有這麽一個操作平臺,它會更加系統、科學。

由政府、土地承包權代表、懂得農業產業化的金融專家,共同來發起這一信托平臺。這個信托平臺,不是指銀監會批準的信托投資公司,不是來做集合資金計劃的影子銀行,而是非經營性的信托,作為一個法律框架、法律機制來科學實施土地三權分置的信托平臺,是非贏利性的。

農村土地在不改變土地性質、不改變承包經營合同的前提下,在農民自願和依法的基礎上有序地流轉。既可以解決土地的集約,又能保障農民的長期收益,還能將土地的集約化與專業化、規模化、公司化經營結合起來。

土地信托流轉的大前提和原理是:農村的土地,只要是可以耕作的土地都是有價值的,只要去耕種都會產生收益,但在規模化、集約下的前提下, 一定比分散經營的價值要大。

如果讓農民直接和經營者去談土地流轉,最大的問題是,農民很難懂得承包合同,容易出現合同糾紛,出現權責不清晰的情況,即使是有標準合同,土地經營者和農民之間關系很難處理,土地經營者一旦把土地經營權拿去之後,經營狀況沒有人去監督保障,也會有很多問題。土地經營信托好處在於,有一個平臺來保障執行、監督各主體的權利和義務,使之更加有序,更有保障,更科學,減少糾紛,提高效率。

這個信托平臺,類似一個土地銀行,農民把土地存在信托平臺,然後經營者可以像申請貸款一樣向信托平臺取得土地經營權。根據土地簽署承包日期的時間作為起始日,不斷有土地進出,不斷有錢支付給農民。

信托平臺要按時給農民支付土地流轉費用,但信托平臺並不直接經營土地,而只是一個框架保障,把信托過來的土地交給經營者經營,與經營者簽署合同。信托不承擔經營的風險和責任,經營者一旦經營不善或違約,合同即終止。

信托平臺作為非贏利機構,它所收取的信托管理費用不能用來分紅,只能拿來做與三農有關的事情,比如鄉村建設、成立農民創業基金等等。

王世渝覺得,鄉村振興的核心,是通過土地三權分置改革,改革鄉村土地制度、重新配置土地的功能,目前來看只有信托才能夠科學配置。

假如一個村有幾萬畝土地,這其中有基本農田、非基本農田、宅基地、林地、荒地、集體用地,過去這些地是無序的,調來調去很混亂,一旦通過信托的模式,可以把土地集約,這是第一輪集約。

然後是土地功能的調整,原本適合做宅基地的做成了耕地、適合做耕地的做了工業用地、建設用地做了農田,此時便要以村為單位做一個新的規劃,這個規劃首先是土地的規劃,土地功能調整,重新配置更加科學,這是一個個性化的設計。一個村、一個鄉,一個方案。

以前只有城市規劃,沒有農村規劃,因為以前農村都是分散經營,沒法規劃,地下溝渠、河流怎麽管理,農田基礎設施怎麽管理,沒有人做過這種規劃。只有通過土地集約,功能調整,才能讓土地規劃更加科學,這是鄉村振興最重要的基礎。一個縣有一個縣的規劃,一個村有一個村的規劃,跟鄉村自治不沖突。

產業、資本與鄉村

2017年8月29日,王世渝在微信朋友圈貼出了自己在2013年所寫的《中國重組》一書部分內容圖片,他說,“如果國家把農業產業化定位於國家戰略,三農問題將轉換成為三農商機。以今年我的各項考察來看,我可以激動地告訴大家,這個巨大的商機已經來了。”

2017年,王世渝自己做了不少事情。他在海外並購過程中,設計了一套業務模型,以“產業-資本-城市”三位一體,來解決中國城市工業發展過程中的產業轉型升級難題。通過整合導入全球產業資源落地城市,與之高度融合,用金融、資本作為紐帶,來解決產城融合問題。

在考慮鄉村振興的時候,他想到,既然產業和資本落地城市叫產城融合,為何不能落地鄉村?產業、資本和鄉村,也可以結合起來。

2017年11月24日,富國富民(北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重慶南川區政府、重慶市中醫藥種植研究所簽署框架協議,計劃在川南金佛山一帶通過土地信托流轉的方式種植中國最高標準中藥材,王世渝計劃將它打造為中國第一個從中藥種植產業化從上遊到下遊進行垂直整合的項目。

南川境內生長著4000多種中藥材,常年種植面積在30萬畝左右,其中玄參的種植面積3萬畝、占全國的60%。當地有自然生態資源、中草藥人文資源,以及大規模閑置土地。盡管此前也有部分企業設立了種植基地,但規模有限且分散。

王世渝的計劃是,通過土地信托流轉把更多土地集中起來種植中藥材,打造種植、研發、生產、加工、銷售的垂直產業鏈,把控藥材制量。同時,還可以在此基礎上發展第三產業,建設中國醫療健康特色小鎮。

類似這樣的垂直整合,農業產業集約化、現代化經營模式,正引起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重視。

2018年1月中旬,王世渝頂風冒雪去了一趟哈爾濱五常市。

作為知名的優質大米,五常大米每年產量約60多萬噸,但市場上銷售1000多萬噸,形成一個造假利益鏈。當地一百多萬畝土地,分散在不同農戶,有200多個企業在做大米加工,到底誰是正宗五常大米?即使采用食品溯源技術,也可以造假,市場良莠不齊,損害了五常大米的價值和品牌。

當地政府試圖成立大米交易中心,來整合五常大米產業鏈。

王世渝的建議是,要把五常大米的整個產業鏈條拉通,核心不是交易中心,而是上遊的土地。把一百多萬畝土地流轉起來,在一個信托平臺下進行監管,按照五常大米的方法來種大米,從種子、肥料、農藥、日常管理等方面進行規範。如果沒有按照規範來做,就可以解除信托合同。

從信托平臺流轉出去土地的經營者,才能夠到大米交易中心交易,從這個交易平臺出去的才是真的五常大米,這樣消費者吃到的就是真正的五常大米。真正做五常大米的人能夠獲得利益,交易中心才能名副其實。

按照王世渝的設想,需要在產業調查之後,根據不同環境、不同區域、不同產業特點,采用不同的土地信托流轉應操作模式。而這一切的前提,是獲得地方政府的支持。

從黨的十九大,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以及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連續突出強調鄉村振興戰略。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更是指出,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必須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和全要素生產率,加快實現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

這給了王世渝很大的信心,他對南方周末記者感慨道,從四川、到海南、吉林、甘肅、湖南、雲南等地,自己連續三十年深度關註和參與中國三農領域。中國每天都在講這個、那個風口,沒有一個抵得上鄉村振興的風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90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