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冷泡茶女神農損失千萬賭轉型

2011-6-27  TCW
 
 
 

如果,你是一位從西部嫁到東部的媳婦,面對夫家產業由盛而衰,你會躲在家族背後,眼看金山日益傾頹、束手無策?或是,甘冒「賠錢媳婦」的罪名,也要挑戰舊營運與生產模式,扛起轉型重任,在未知的道路上,跌撞而行?

陳麗雪選了後者。在她身上,有著台灣典型老農與新農民 、衝突與和解的故事。

她是今年十大神農獎得主之一、佳芳有機茶園負責人,也是神農獎舉辦二十七屆、九百多位得主中,極少數靠有機茶摘下該農業最高個人獎項者。

過去,東部茶一年三收 年收六百萬,整天製茶也不喊累

她(陳麗雪)是台灣東部有能耐自產自製自銷,而且規模算數一數二的有機茶農,」農委會茶葉改良場台東分場場長吳聲順表示。

攤開這位「女神農」的成績單,佳芳有機茶園面積五公頃,去年營收一千三百萬元、淨利三百萬元以上;新開發的有機紅烏龍,至少兩個月前就要預訂,全台最大的有機商品通路里仁也是她的客戶。

堅持做有機茶,從過去一斤不到八百元,到現在最高一千六百元,甜美價格的背後,是兩次苦澀的轉型。

時間回到民國七十七年,從高雄嫁到台東,陳麗雪投入夫家製茶事業。當時,東部茶區正逢黃金期,一年三季,批發商直接上門等著收茶,不愁銷售通路。

「看到錢,二十四小時製茶都不覺得累,」她回憶,全盛期茶園超過十公頃,年營收達六百萬元,在七○年代很可觀。

沒想到,隨台灣經濟起飛,喝茶人口大增,東部茶需求卻日漸萎縮。

為尬高山茶,改做零售出擊 挨家挨戶送試喝包,累積五百客源

原來,四百到八百公尺高的台東屬中低海拔茶區,受青睞度不如每斤至少一千五百元起跳的阿里山、梨山等高山茶,加上政府開放越南茶進口衝擊市場,台東盤商在八十三年後慢慢絕跡。

面對困境,一般只懂生產不懂行銷的農民,不是任憑茶園荒蕪,就是改種植釋迦、鳳梨、木瓜等經濟價值較低的作物。但是,自家茶園是旱地,不容易改種其他農作物,她左思右想,決定從批發轉往零售,這是第一次轉型。

當時,先生負責製茶,她則負責銷售與田間管理,沒有零售基礎的她,靠陌生拜訪賣茶。每次清晨六點開車回娘家,經過台東到高雄的台九線,她只要看到途中有店家泡茶,就停下車子,帶著小包裝樣品,挨家挨戶的提供試喝。

「妳花錢給別人試喝,他願意喝妳還要謝謝他,」原本回娘家只要四小時,她走走停停,一趟就是十八小時。雖然失敗率達八成,卻長期累積三、五百位客源。

但是,零售購買量畢竟不如批發,茶園每年生產從三季改為兩季,面積也逐年萎縮,從十多公頃縮減成五公頃,再到三公頃。

九十五年,她從非有機轉型有機茶葉,事業第二次轉型。

轉種有機茶,卻被害蟲啃光 兩年沒收成,夫婦打零工為生

主因在於,她推廣自家茶葉時一次次發現瓶頸,任憑她舌粲蓮花,消費者只願買高山茶和有機茶。但自家茶園海拔低,無法生產高海拔茶,唯一活路,只有轉型有機一途。

「我們這個旱地,你不做茶,還可以做什麼?」問她為何堅持轉型有機,身為三個孩子的母親的陳麗雪,難掩激動、語調高昂:「我是為了這個家庭,只要你放棄,什麼都沒了!就像村莊那些老人家(的茶園)全部廢掉。不改變,永遠就是被淘汰!」

只是,據宜蘭大學有機產業發展中心統計,截至去年底,全台獲有機認證的茶園約二百一十一公頃,僅佔所有茶葉種植面積一.四三%,扣掉企業,小農佔比極少,可見小農經營有機茶園的難度。

「有機茶製茶不困難,重點在前端栽培管理,」農委會茶改場魚池分場場長郭寬福解釋,包括週遭環境、茶樹品種選擇等,有機茶產量小、管理難度高,初期不易達經濟效益,還要撐過沒得收成,別人卻在賺錢的過渡期。

這樣的壓力,便不時向她襲來。

茶葉沒噴農藥,失去抗病蟲害的免疫力,加上能吃害蟲的瓢蟲、螳螂、蜘蛛等食物鏈生態短時間無法成形,茶葉幾乎遭小綠葉蟬啃食一空,近兩年沒任何收成,損失千萬元營收。

財務壓力引發家庭壓力。曾靠種茶、製茶撐起家庭的公公,照三餐念她:「為什麼不噴農藥?到底在幹嘛?」擺了一年多臭臉,甚至在一次朋友來家裡時脫口而出:「娶到這個賠錢媳婦!」

她心裡難受,卻未曾放棄。轉型有機茶園初兩年,不但沒有茶葉收入,每年還多花二、三十萬元施有機肥,她與先生只好靠替人採收釋迦等零工為生,但財務與家庭的壓力鍋,已快把她逼到懸崖邊緣,喘不過氣,只有向外求助。

換製冷泡茶,做出好口碑 一斤千元綠茶,竟兩天就銷售一空

九十六年,她找到茶改場魚池分場茶作課長的蕭建興,心急的問:「到現在將近兩年,有機茶還沒得收怎麼辦?」蕭建興建議,改種較強壯且適製性大的台灣原生種 「清心大冇」。心想結果不會更差的她,把最受市場青睞的主流清心烏龍,陸續換植;沒想到,當時少量採收的清心大冇茶菁(茶葉新芽),按原製程試做的烏龍茶 苦澀竟難以下口。

「先生反彈,說這種茶怎麼喝、怎麼賣?」彷彿青天霹靂,就連原本支持她的先生也開始動搖,她更不敢讓公公知道,心力交瘁,三天吃不下飯。

「當時沒有要放棄,只是想說,這麼難喝怎麼辦?」她又滿臉愁容的找上茶改場,得到冷泡綠茶技術,狂奔回家,採十斤茶葉來改變發酵程度,老天眷顧有心人,試 做一次綠茶就成功,透過熟客,不過兩天,一斤賣一千元的綠茶竟銷售一空,「以前十天才賣完十斤烏龍,有時候甚至一天賣不到一斤,」她的語氣十分興奮。

九十七年,她又以一公頃約五十萬元的投資,換植一萬多株茶樹,目前,全部茶樹都已全部翻新成新品種,益蟲也多了。隔年,她運用茶改場台東分場技術,以清心大冇製成紅烏龍,並在一個代表台東到台北參展的場合中,打響名號。

熬了十四年,終於谷底翻身。公公看在眼裡,雖放下對媳婦的成見,卻說不出口。直到過世前,他躺在病床上,終於對陳麗雪說:「還是妳的堅持是對的!」

這一刻,兩代思想有了交集,過去十幾年辛苦與委屈,全昇華為被肯定的喜悅,「聽到覺得很窩心,」她靦腆的說。

六月中旬,我們來到佳芳有機茶園,看見去年底新種植的一公頃茶樹,最矮的只不過成人膝蓋高,成排茶樹間的荒草,也長得茂盛,差點蓋過茶樹。陽光下,樹影浮動,茶樹與荒草和平共處。

這位台東媳婦,不但恢復七○年代自家茶園興盛時期的榮景,更超越以往。敢突破傳統,放膽嘗試並勇於堅持,她終於贏得長輩肯定,並在自家的五公頃荒地上,種出了財富。

【延伸閱讀】1.要跟著消費者需求改變,不改變,永遠就是被淘汰。

2.全年無休忙製茶 經過日光蒸散水分、發酵與乾燥等製程,茶園去年自產自銷約6,000公斤茶葉,是近年最大產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