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不可思議!一款百萬人下載的遊戲居然是高考落榜生所作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717/151027.shtml

幾名高考落榜生是如何做到僅用十天時間就開發出一款到目前為止最為火爆的產品,並在短時間內獲得如此之高的下載量。對此i黑馬記者專訪《球球大作戰》制作人“三石”團隊。

i黑馬:你們剛開始做的時候是什麽一種狀態?一群年輕人在一起做事兒,吵起來聽誰的?

三石:最初我們是有1個專職服務器,1個客戶端。意見不統一那是經常的,但所幸總體方向大家都比較認同,對於爭論最後還是都聽我的了。畢竟大家都是年輕人,看準了這個方向,就是一股勁,過程中確實有很多之前完全預料不到的困難,這個項目用九死一生來形容也不為過,還好最後我們堅持下來了。

i黑馬:高考落榜後,怎麽沒想著繼續讀書,而是創業去了?

三石:我高中時很偏科,數學能考學校前三;但英語卻很不好,所以高考結果可想而知。當時我父母的想法是讓我出國讀書,但我幾個特別愛玩遊戲的朋友卻攛掇我一起創業。回過頭來看,這算是我人生的第一個十字路口,向左是按部就班,向右則是奮鬥,搏一把。我比較慶幸的是,自己做了一回主。當時,我們每家湊了點錢,一共幾萬塊開始創業。

i黑馬:這款遊戲的靈感來自於哪里?

三石:早期PC端上的遊戲還沒泛濫的時候,有款大魚吃小魚的休閑遊戲,可謂風靡一時,無論老少都很喜歡,當時就很想做一款這樣的低門檻多受眾的遊戲,直到最近真正有機會來嘗試。

其實,一開始想做一款MMO性質的鬥魚遊戲,大家各自有個魚缸,類似開心水族館可以培育各種魚類,不同的培養方式可以衍生不同的戰鬥能力,戰鬥的時候就是派出你手下合適的鬥魚去打架,然後我就覺著把玩法搞複雜了,提高了門檻路子就不對了。索性就保留兩個點,大吃小+多人聯機,於是就有了《球球大作戰》。

i黑馬:你覺得這款遊戲的競爭力如何?不怕被大團隊或者公司取代了嗎?

三石:其實這款遊戲的門檻並不低,所以我們不同意這是一款低門檻的互聯網產品。特別是要解決在手機上,近百人同場景實時競技的技術難題。最近這樣的產品很多,我們體驗了一下,沒有一個操作體驗和抗卡頓比我們做的更好。我們四個人,在現在這個階段之所以拒絕資本,是因為我們想按照自己的節奏發展。目前來看,我們的遊戲已經跟玩家之間建立起很強的黏度,玩家之間的互動效果也很好,我們未來想在這一點上多下點文章,把這款遊戲打造成一個具備社交屬性的全新互聯網產品。

i黑馬:現在開始考慮盈利了嗎?

三石:首先,這里我還是要說,《球球大作戰》並不是一款低門檻的遊戲。如何實現盈利,目前我們還沒有想那麽多,只是想讓更多的人可以體驗到我們這款良心產品,可能後面的版本,我們會做一些低值消費內購系統。當然,這些都還沒有確定。

i黑馬:被媒體和資本關註之後,怎麽處理這些關系?

三石:成名目前還為時尚早,暫時沒有想過,因為現在正是我們積累資本的時候。錢的話,掙的要有意義、分配的要有意義、支出的要有意義。

ebef7a4c1c23f3a042c11ce1a2470370

遊戲介紹:《球球大作戰》是一款非常“簡單”甚至有點“無聊”的小遊戲,該遊戲和《Flappy Bird》很相似。玩家通過觸摸屏幕來控制一個球的運動和變化。每個人都化身為一顆獨特的球,大球吃小球,努力生存下來就是唯一目標。20分鐘一局的遊戲很有可能會反複上百次的重新開始。玩好“球球”,依賴的是玩家的運動認知、註意力集中和手眼協調能力。遊戲操作足夠簡單,遊戲本身卻又足夠難,適合碎片化的娛樂習慣以及自虐型的壓力釋放模式,與《Flappy Bird》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遊戲結果對於自我挑戰的迅速反饋,可以刺激玩家不忍釋手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楊博丞,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微信號zzyyanan授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532

蘇商蔣錫培:從高考落榜生到電纜王國掌舵人

世間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

遠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局主席、黨委書記蔣錫培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神采奕奕,從“遠東電纜”到“智慧能源、智慧城市服務商”、“全球投資管理專家”,圍繞產業上下遊,蔣錫培正在布局能源領域的其他產品與服務,實現遠東的多元發展與轉型升級。

一向樸實敦厚的蔣錫培從一窮二白的年代里走來,從修表匠到白手起家建立起一個商業帝國的巨擘,這之間的鴻溝里,有著常人體味不到的汗水和艱辛。1990年2月,27歲的蔣錫培自籌資金180萬元,征地3畝,帶領28名青年好友,在無錫市經濟最薄弱鄉鎮之一的宜興市範道鄉,創辦了範道電工塑料廠,也就是如今資產超200億的遠東控股集團。

改革開放後的第一批農民企業家往往出身寒微,卻用自己的拼搏精神闖出了自己的天地。如果沒有他們,未來的無數億萬富翁根本不可能出現,蘇南模式、溫州模式等商業教科書的經典案例更是無從談起。

 

起步

晚於吳仁寶、魯冠球等第一代企業家,今年55歲的蔣錫培和馬雲差不多歲數。但不同於標新立異的馬雲,蔣錫培做的是地地道道的傳統行業——電線電纜。

1963年,蔣錫培出生在江蘇省宜興市範道鄉洋墊村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家中一共兄弟姐妹六個,蔣錫培排行第五。全家人把考大學的唯一希望寄托在蔣錫培身上,可是,讓全家人感到失望的是,1980年,17歲的蔣錫培高考落榜了。

名落孫山的蔣錫培不是沒有掙紮過,江南民風重教化,父母當然希望蔣錫培可以金榜題名,光耀門楣,但是一貫聽話的蔣錫培卻在內心的糾結之後,在人生道路進入分叉口的時候選擇跟著二哥來到杭州修理鐘表。那時的他給自己定下了個小目標:要有五萬塊錢的存款,兩間樓房,娶一個漂亮賢惠、會過日子的老婆。

對於白手起家的人來說,如果賺到第一個100萬需要10年,那麽從100萬到1000萬,也許只需要5年,再從1000萬到1億,也許3年就夠了。這就是“第一桶金”的重要性。“第一桶金”是從“0”到“1”的臨界點,意味著從無到有的突破。

尋找第一桶金的過程就如同探索財富迷宮,如果你搞不懂財富的內在規律,不得其門而入,就只能永遠徘徊於“0到1”之間的困苦地帶。

慢慢在修表界打響名頭,有了些許積累的蔣錫培開始有了新的打算,自認為對鐘表行業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蔣錫培選擇代理了一個鐘表零部件,但做的零部件找不到用戶,投下去的20多萬塊錢很快打了水漂,創業伊始,錢沒賺到卻先背了一身債,蔣錫培很郁悶。

“後來我大哥給我指了一條路,因為他是我們宜興一家塑料電線廠負責銷售和采購的人員,在看到當時電線一天一個價,就告訴我還是做做電線生意吧,靜思一個晚上,我明白,這是我絕佳的機會。”不願意錯過翻身機會的蔣錫培向親朋好友借了十多萬塊錢,踏上了前往安徽和浙江之路,找到在五交化公司、機電公司還沒有賣出的產品,把積壓產品拿到江蘇和上海來賣。得益於當時的信息不對稱,一個禮拜的時間差給了蔣錫培賺取差價的大好機會,基本上兩三天一卡車,就這樣,一年多的時間,蔣錫培不但把欠下的20多萬元債務還掉,還賺了100多萬,而這成為了蔣錫培財富積累的原點。

“由於有了市場,也有了這兩年做生意的經驗,我在全國先設立了5家經營部,再開始蓋了一個小工廠。先店後廠,逐漸實現規模效益,使得我的公司一天天壯大。” 上世紀90年代初,蔣錫培已經頗有家資,在家鄉範道鄉也小有名氣。1990年,範道鄉搞了一個開發區,鄉領導張伯宏找到蔣錫培,希望他在開發區辦廠,蔣錫培籌集180萬元,在開發區征地三畝,取名範道電工塑料廠。

那個年代,中國的改革開放始於農村,一大批被鄉鄰視為能人的闖將在廣袤的神州大地開始湧現,成為企業家群體中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蔣錫培、魯冠球、沈文榮、劉永好等一眾企業家帶著鮮明的人格特質在各自的行業中“橫沖直撞”打出了一片天。

從溫州模式到蘇南模式,從不足為道的家族作坊到股份制企業,再到民營控股集團,其實遠東之路更多的是過去20多年來改制路徑的一個縮影。事實上,遠東、萬向、沙鋼等這樣一批江浙民營企業借助中國經濟騰飛的洪流,不斷在各自領域狂飆突進。

財經作家吳曉波說過,企業家作為一個階層,從1978年之後從無到有的出現過程,可謂本輪改革開放最為重大的事件之一,因而具備了創世紀般的特征。

盡管任何一段歷史都有其不可替代的獨特性,可是,肇始於1978年的改革開放時代,掀起了中國經濟的重新崛起,卻是最不可能被複制的。在一個人口大國里,僵化的計劃經濟體制日漸瓦解,以蔣錫培為代表的企業家把沈寂的中國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實驗場,在眾目睽睽之下,以不可逆轉的姿態向商業社會轉軌。他們或許出身草莽,但堅韌而勇於博取。

 

改制

在電纜業取得的成就以及獲得的財富使得蔣錫培聲名卓著,不過,蔣錫培家族成員通常很少拋頭露面,不事張揚。蔣錫培本人則將重心放到自己的智慧能源版圖。

2017年9月,上海天氣微涼,在靜安區南京西路1717號會德豐國際廣場上一棵屬於遠東的智慧財富樹紮下了根。蔣錫培與蘇民投總裁胡穎等一起啟動澆灌遠東智慧樹財富樹儀式,遠東控股集團上海中心正式成立。“未來上海中心將是公司成為全球投資管理專家,全球領先的智慧能源、智慧城市服務商的載體。”蔣錫培意氣風發地說道。

5月4日,再次見到蔣錫培,依然質樸敦厚的蔣錫培對於智慧能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蔣錫培看來,智慧能源將成為互聯網與傳統能源結合的重要結晶,中國的智慧能源變革將啟動一個巨大發展的能源市場。

這並不是遠東第一次主動求變。

在成立的短短十幾年間,蔣錫培的遠東經歷了四次體制改革,而且每一次都為企業贏得了更大的發展機遇,這就是引人註目的“遠東體改模式”。

緊隨國家的戰略,將國家的戰略與企業的發展戰略有機地結合是蔣錫培一直以來能夠成功的關鍵。“企業要與國家同頻共振”這是蔣錫培一再強調和重複的,而在現實中,蔣錫培每次做出的決策都是與國家的發展大勢相吻合的。

由於創業之初資金不足,蔣錫培希望找銀行貸款20萬元,用作流動資金。但是銀行堅決不肯貸款,沒辦法,蔣錫培只好請張伯宏出面給銀行做工作,最後以鄉財政做擔保,才獲得這筆20萬元的貸款。

20萬元雖然不多,但是性命攸關,這深深地觸動了蔣錫培,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蔣錫培敏銳地發覺遠東如果只是單打獨鬥,很難持續發展,必須順應環境,借助外力。於是1991年,蔣錫培主動向範道鄉提出改制,要求將自辦企業變為鄉辦企業,很快就與鄉政府達成了意向,蔣錫培被人稱為戴上了“紅帽子”。

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南方很多老板們先後戴上了“紅帽子”,蔣錫培在當地第一個趕上這趟車,無疑這與蔣錫培身上的某種特質有關。這一點,蔣錫培的長子、智慧能源董事長蔣承誌十分認同,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父親身上的敏銳、果敢和對良機的把握能力是自己要一直學習和要繼承的精神特質。

在改制效應的推動下,遠東得到了大量資金支持,1994年,遠東銷售規模第一次突破億元大關,成為宜興最大的企業。

之後陸陸續續遠東在蔣錫培的帶領下又先後進行了幾次改制,改制過程中的艱辛已經隨著時間的久遠而慢慢淡化,但是事實上,如何改制、怎麽改制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一道巨難無比的算術題,因為改制牽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不過,蔣錫培卻並不會被這些改制中所牽扯到的利益攔住前進的腳步,在蔣錫培看來,長遠利益大於短期利益是他永遠不變的準則。

傳承

與阿里巴巴響當當的“十八羅漢”異曲同工,當年和蔣錫培一起打天下的28名親朋好友,除了退休的,如今都還在公司。

“開始創業的時候,也只能是親戚、朋友,如果他們不幫你,你請別人,別人也不知道你企業咋樣,他不會來。但好了以後,來的人肯定就多了。所以家族企業還是公眾公司,它有一個變化過程,無可厚非。有的即使倒閉了,也不能怪這個。”蔣錫培笑道。

時光荏苒,從上世紀80年代就跟隨蔣錫培一起打拼的公司元老大多由於年齡的原因開始淡出公司管理層。雖然蔣錫培還年輕,但他也需要開始考慮接班人的問題了。

當今中國,很多家族企業的權力仍握在第一代企業家手中,創始人個人對企業的影響力較大。蔣錫培稱,找尋接班人的步伐並不是那麽緊迫,在交談中,自詡剛剛進入人生“中場”時間段的蔣錫培依然精力十足,對於如何更好地發展遠東,依然有很多的想法。

多子多福是國人的傳統觀念,對於擁有多子女的富豪家族,則意味著面臨數個傳承對象,是長子繼位,還是從中選出一個最得力的接班人?當然,不少知名企業家遲遲未明確表示交接班,其中有因素是擔心企業傳承的過程中遇到一些問題,或者對接班人的人選或能力存在一定的顧慮。

蔣錫培坦言,他兩個兒子當初一個都不願意接班,到美國去留學之後,他們想的是,能不能在美國找一個大公司工作,但後來想想,還是國內機會多。“如果不回來才傻呢,所以他們現在越來越感覺到在中國機會還是很多。”

2009年,蔣承誌留美歸來。中信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資分析師,是他為自己“設置”的第一份工作。

金融圈素來拼命,蔣承誌所在的辦公室也被稱作“永不熄燈”的房間,這里裝著一群每周工作超過90小時的“瘋子”,當然,蔣承誌也是“瘋子”中的一員,但借此平臺也讓剛剛走出校門不久的他看到了什麽是真正的“商場”。不到三年的時間里,蔣承誌看了上千個項目,接觸了全國幾乎各行業最優秀的企業,完成了超過20億的投資,也經歷過項目被斃再提案再被斃等諸如此類的問題。

蔣錫培用“刮目相看”形容那時的蔣承誌。他沒想到80後的兒子這麽能吃苦,也沒想到入行這麽短,兒子的專業能力就已經初露端倪。

“一說接班,我大兒子搖頭,他不幹。”後來蔣錫培也想明白了,“幹嘛一定要兒子接班?他們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遠東需要的不是兒子,而是真正合適的繼承人。”

父親的辛勞激發了蔣承誌的使命感;另一方面,遠東如今的發展趨勢也確實很對他的胃口,合適的時間點似乎已經到來。

在中信產業基金工作的三年時間里,遠東“主業+投資”的全新發展戰略令蔣承誌眼前一亮。自2006年至2011年期間,遠東控股集團先後投資近30家企業、10余家基金,投資資產價值近20億元。

如今,蔣承誌已經回歸遠東,擔任上市公司智慧能源的董事長,經過多年的打拼,蔣承誌在智慧能源領域日漸得心應手。

2013年,蔣承誌開始正式推動遠東的戰略轉型和產業升級,先後完成對上海艾能電力、北京水木源華、遠東福斯特、遠東京航安等多起收購案。蔣承誌表示,遠東近幾年一直在調結構的基礎上努力保增長,以確保適應新的商業模型,適應新的能源市場。

說起自己的兒子,蔣錫培十分認可年輕人的拼勁,當第一財經記者詢問在商場打拼多年的蔣錫培最希望傳承什麽給自己的下一代的時候,“仁愛、智慧、胸懷和能量”是蔣錫培對於下一代人寄予的最大期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92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