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復建居屋動搖根本

2011-6-23  NM




五月十九日,曾蔭權在立法會答涂謹申議員提問,否定復建居屋之議。言猶在耳,他即向澳洲電視台放風將復建居屋。三十日間,香港到底發生了些什麼曾蔭權口中「令人吃驚」(frightening)的事情,以致非要來個政策急轉彎不可?

在曾蔭權語作驚人之先,樓市業已成交萎縮、價格呆滯,足見發展局加推土地、金管局收緊樓按成數,供求雙管齊下,緩和樓價已初見成效。促使曾蔭權打倒昨日之我的唯一原因,看來是這三十天間,香港來了個叫王光亞的口沒遮攔北方來客。

王 光亞不是一般的自由行遊客,而是曾蔭權的「婆婆」—— 主理特區事務的港澳辦主任;這個「婆婆」對港澳兩地的房屋(及其他)政策貶褒一番。此舉明顯違反「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基本方針國策,曾蔭權非但沒 有直斥其非,反而放棄既定的房屋政策以為逢迎。此番突變的殺傷力超越樓市,危及整體經濟。

復建居屋,曾蔭權原先期期以為不可,他的首要考慮 是「照顧基層市民的需要」——「預留充分土地作公屋發展,保證有資格申請的香港居民三年可以上樓。」礙於地少人多,加以要保護維港不再填海造地,土地供應 大有局限。復建居屋明顯不過的後果,是延長公屋的輪候期。犧牲基層利益助中產置業,此又豈為建設和諧社會的公允之道?

 

較諸 復建居屋,曾蔭權對外資置業的取態將會帶來更為深遠的影響。一個月前他在立法會承認「新的、外地人來香港置業」,推高了樓價。然而他一再重申,限制外地人 置業或轉讓物業,「會把市場扭曲」,是個「很大的改變」,非到「絕境」不會考慮。可是在曾蔭權來說,不到一個月香港便顯然已陷入「絕境」了,因為金管局業 已明文歧視「主要收入來自外地」的人置業,降低其按揭成數。既有忽然轉軚復建居屋之舉在先,進一步歧視甚至禁制外地人置業或作別的投資,又有什麼稀奇?這 麼一來,香港又還是個自由港麼?港英施政最是難能可貴之處,是無畏無懼(without fear or favour)、擇善而固執。

策長期穩定,非但令人有本可依,更大大降低計劃未來、長期部署的風險。人人裝備自己向前看,香港的物業由是有價矣。過渡以 還,嘴巴上特區政府是「強政勵治」,十四年來的施政則是不知擇善固執為何物。董建華一句「八萬五早已不存在了」,即把房屋政策打個稀巴爛。以對抗通脹為辭 不派錢,不旋踵曾俊華即粉碎行之有效的預算程序,派錢六千元以平息民憤。才剛列舉理據不建居屋,「婆婆」一句說話,便即來個180度的巨變。朝令夕改,香 港還有基本價值可言麼?若然以私有產權為基礎的法治、市場自動調節機制皆可拋,那麼曾蔭權及尊貴的議員們可以少擔心樓價會漲升無已,致令香港人吃不消。君 不見北韓從來都無懼外資會搶高樓價的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