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評論:完善退市制度不應一拖再拖

2017年“退市第一股”誕生。近日,深交所宣布對*ST新都(新都酒店)做出股票終止上市決定,由此*ST新都將進入退市程序。

這是繼去年7月欣泰電氣因涉嫌欺詐發行被責令退市後又一退市案例,有評論認為這意味著A股機制日漸常態化。實則不然,最近幾年每年1~2家公司退市的速度,恰恰證明A股退市機制十分不完善,任重而道遠。

就*ST新都而言,也曾使出渾身解數逃避退市,百般“折騰”後方才退市。*ST新都1994年1月在深交所掛牌,因違規為關聯方提供擔保等事項,*ST新都在2013年、2014年連續兩個會計年度,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2015年5月21日起*ST新都被深交所暫停上市。當年9月15日*ST新都於進入破產重整,解決因違規擔保引發的巨額債務問題;2016年5月*ST新都向深交所提出恢複上市申請及全部材料;今年4月25日,在恢複上市的道路上蹣跚了近一年的*ST新都,因會計師事務所的函件走到了懸崖邊: “調整後的2015年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1039942.22元”,這意味著*ST新都無法達到恢複上市的條件。

事實上,作為公司退市與否發主要考量——是否具備持續盈利能力,在A股市場一直很難真正執行。一般而言,一家公司上市一段時間後,因行業環境或自身經營等問題,喪失了持續盈利能力,不具備繼續上市條件,理應退出資本市場。但在A股市場,大部分瀕臨退市的公司,都以借殼、重組等途徑臨門一腳“恢複”持續盈利能力,部分常年未恢複持續盈利能力者,亦可通過財務手段規避退市政策,繼續留在A股市場。於是在A股形成了炒作“殼”資源的惡習,許多人樂此不疲,甚至出現了因專門炒作“ST”股而獲利匪淺的“牛散”。

根據Wind資訊統計,截至目前,A股因為業績連續虧損而被退市的公司數量僅五十余只,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甚至欺詐上市而被勒令退市的也只有個位數。而市場成熟年均退市率在8%左右,如美國從1998年到2012年即有7769家上市公司退市,這其中約一半為達不到上市要求而退市。

以2012年出臺“新老劃斷”退市制度為例,當時限期18家暫停上市公司在當年底恢複持續盈利能力,但最終這18家公司僅兩家退市,其余均通過各類手段恢複交易,且引發爆炒,此事一度引發廣泛質疑。2014年,證監會正式發布《關於改革完善並嚴格實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幹意見》,號稱“史上最嚴”退市制度,不過實施近2年以來,效果遠不如預期,甚至在當年年底,身兼欺詐上市和財務造假的萬福生科逃出生天,並在複牌交易半年內被爆炒6倍,影響頗為惡劣。

炒“殼”雖備受詬病而屢禁不絕,其根源即在於A股退市制度一直以來的“雷聲大雨點小”,震懾力太弱令僥幸行險者獲利。2015年4月*ST新都暫停上市前曾連續15個交易日漲停,上演末日狂歡,就緣於不少投機者認為其將鹹魚翻生。

除了政治亂象、徹底根治炒“殼”需要完善退市制度外,今年以來IPO加速發行,市場不斷擴容,也倒閉退市制度常態化。因為通過新股發行來改善股市生態、優化股市結構、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推動股市朝著價值投資的目標發展,只是一個方面。要想使新股發行真正成為改善股市生態的重要手段,就必須先對股市進行清淤,把影響股市健康發展的淤泥、汙水清理掉,畢竟“有進有退”才是成熟市場應有的狀態。

劉士余主政證監會以來,一面打擊市場亂象,一面加速新股發行。今年僅僅過去4個多月時間,A股即有200余家新股上市,這樣的發行速度確實給市場帶來了壓力,但資本市場的主要功能就在於為企業融資,所以也無可厚非,不過在不斷擴容的A股市場面前,形同虛設的退市制度改革就顯得越來越迫切。

更有人批評,A股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退市制度,退市比例極低,上市速度全球第一,這是因為上市皆大歡喜,退市得罪人,而且地方政府也參與遊說,股市應該是一池活水,有流進,也有流出,A股只有流進、很少流出的狀況亟待改進。這樣的批評不無道理,監管層不能再坐視不理。

換言之,退市制度常態化,既能徹底根除A股由來已久的炒“殼”等亂象,也能讓IPO發行常態化更顯有理有據,不致受人詬病。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01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