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誠信國際:銀行業不良資產上限超6萬億

12月5日,“穆迪-中誠信國際2017年中國市場信用風險年會”在北京舉行。圍繞2017年商業銀行信用展望,中誠信國際認為,近兩年隨著國內宏觀經濟下行,銀行業信用風險持續暴露,逾期、關註、不良等多項資產質量指標惡化的壓力一直較大。新增的逾期、不良在地域和產業鏈上的擴散蔓延較為明顯,部分地區企業逃廢債的問題加重,地區信用環境有所惡化。

中誠信國際對商業銀行潛在不良余額的上限進行了估算,具體是以銀行業表內外信貸、類信貸資產作為潛在不良資產估算的基礎,涵蓋表內信貸、表內類信貸和表外類信貸三個部分,統一采用2016年6月末數據,測算出商業銀行總體的潛在不良余額上限約為6.5萬億至8.25萬億元。

不良率增速有所放緩 信用分化明顯

圍繞“2017年銀行業信用情況的展望”主題,中誠信國際董事總經理、金融機構部總經理呂寒發表演講。她表示,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商業銀行關註類貸款余額達到3.48萬億,同比增長23.6%,而行業整體不良率的增速在2016年有所放緩,大型國有銀行二、三季度情況持續改善,但股份制銀行和農商行環比均未見少增。

呂寒在會上指出,隨著利率市場化疊加宏觀經濟下行,商業銀行資產端收益率的下降要快於負債端資金成本的下降,銀行業的盈利能力承壓,缺口部分依靠加杠桿、加大期限錯配來彌合。

在這樣的邏輯下,負債端需要有持續不斷的資金湧入才能維持激進的資產端,兩者相互作用,其結果是近年來銀行業表內資產和表外理財膨脹的速度都較快。具體表現為商業銀行大力發展資金業務和資管業務,表內證券投資占比上升,同時表內資產表外化。

事實上,銀行業的這種轉變所帶來的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和市場風險也引起了監管層的重視。10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註重抑制資產泡沫和防範經濟金融風險”,監管層也有相應的舉措,比如樓市調控、債轉股去杠桿,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對於資管行業進行協調整頓,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等手段引導金融機構降低期限錯配和降杠桿等。

“實際上今年很大的一個變化,是商業銀行經營模式的轉變遭遇到了監管政策比較集中的調整,之前負債和資產相互驅動的邏輯受到抑制。”呂寒表示。

中誠信國際認為,在去杠桿的過程中,流動性會趨緊或者波動性加大,這一階段的流動性風險值得警惕。

總體來看,息差收窄和資產質量惡化導致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受損,資本壓力上升,同時資金業務的廣泛開展、資產配置的多元化使得流動性風險和信用風險的管控壓力上升,國內商業銀行的盈利性、流動性和資本充足性都在面臨挑戰。

展望2017年銀行業,呂寒認為,中國不同類型銀行的信用趨勢會有所分化,大型國有銀行相對平穩,中小銀行則將面臨更多挑戰。

潛在不良余額上限在8.25萬億

隨著中國經濟下行,國內商業銀行的資產質量惡化趨勢明顯。中誠信國際的對商業銀行潛在不良余額的上限的進行了估算,具體是以銀行業表內外信貸、類信貸資產作為潛在不良資產估算的基礎,涵蓋表內信貸、表內類信貸和表外類信貸三個部分,統一采用2016年6月末數據。

估算結果表明,商業銀行表內信貸方面,考慮到五級分類的主觀性,將不良和關註類貸款全部計入潛在的不良,截至2016年6月末的潛在不良資產余額合計為4.76萬億。

表內類信貸方面,主要考察應收款項類投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和買入返售等科目,目前看商業銀行的表內類信貸資產主要集中於前兩者項下,總余額約為14.12萬億,如果按照10%-20%的比例測算不良,表內類信貸資產的潛在不良余額約為1.41至2.82萬億。

表外類信貸部分,以表內外理財的非標占比16.54%來測算,截至2016年6月末的表外類信貸資產余額約3.34萬億,如果也按照10%-20%的比例測算潛在的不良,這部分的不良余額約為0.33至0.67萬億。

中誠信國際將以上三部分加總,可以得出商業銀行總體的潛在不良余額上限約為6.5萬億-8.25萬億。由於無法把所有資產穿透到底,上述估算可能把一些底層資產是標準化資產的情況也包含在內,所以該項估算可以看成是比較大的加壓情景,所以這一數據遠遠高於銀監會二季度官方披露不良數據。截至到今年6月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4373億元,較上季末增加452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75%,與上季末持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51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