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M2超百萬億:資產泡沫下更應關注財富分配

http://www.infzm.com/content/88785

M2超百萬億無需過多擔憂,但支撐M2巨大存量的背後是資產泡沫。

這不僅是中國經濟潛在的最大風險,更導致了社會不公和財富及收入差距的擴大。

應加快改革,從多個渠道為M2消腫。

2013年2月末的M2余額達到99.86萬億元,同比增長15.2%,那麼,3月份M2超百萬億應該沒有懸念。這便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尤其是對於未來通脹水平是否會惡化的關注。但如果仔細分析中國M2的成因和構成,則不必過多擔憂通脹,而是應該關注資產泡沫與貧富差距問題。

M2超百萬億不必太擔憂

M2
廣義貨幣供應量,即狹義貨幣供應量+企事業單位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反映社會總需求的變化和未來通貨膨脹的壓力狀況。

在評價M2之前,首先要瞭解巨大的貨幣規模究竟是如何創造出來的。貨幣理論告訴我們,貨幣是銀行創造出來的,首先是中央銀行創造基礎貨幣;基礎貨幣可以來自商業銀行上繳的準備金、流通中的現金,也可以來自央行購買政府債券、外匯等。央行通過再貸款、再貼現和調整法定準備金率等貨幣工具,對基礎貨幣進行調控。其次是商業銀行創造存款貨幣;比如,當央行的存款準備金率為20%(R)時,當企業A把10萬元(D)錢存入銀行,銀行必須把2萬元存入央行,8萬元可以貸款給企業B,企業B向企業C支付貨款8萬,企業C又把這8萬存入銀行,銀行到央行存入1.6萬元,又可以將6.4萬元放貸……如此循環往復,理論上,銀行共創造D/R即50萬元貨幣,因此,貨幣創造乘數就是存款準備金率的倒數,存款準備金率越高,貨幣創造乘數就越小。

因此,貨幣供給實際上是兩個環節構成,一是中央銀行的貨幣供給,二是商業銀行的存款貨幣創造。這是銀行的經營模式和機制所決定的。但是,用這套模式來解釋中國貨幣供應量如此之大,顯然很難令人信服。實際上,中國的貨幣創造更多是政府、企業、個人和銀行之間相互支持的結果。

中國的M2增速的確非常快,2011年3月才75萬億,兩年之後,就要超過100萬億了。大家都把中國的M2與美國做比較,但美國的金融市場以直接融資為主,與間接融資之比大約是8︰2,以前更高。而M2的構成是現金加定活期存款,故M2顯然不適用於金融市場高度發達的美國。而中國的M2水平與同以銀行為金融業主體的日本和德國比,則更有意義些。如日本2013年2月份的M2余額為8.58萬億美元,與美國差不多,但經濟規模則遠小於美國。

此外,我們發現,中國央行通過法定準備金率和央票鎖定部分外匯佔款。2012年底,商業銀行存放央行的準備金達19萬億元,其中絕大部分是法定準備金,如果剔除法定準備金,調整後的貨幣存量(M2)下降17%,與GDP比值約為155%,明顯低於日本和德國。2011年,日德兩國M2/GDP比值分別為240%和181%。從上述案例中,我們不難發現央行把存准率維持在20%的高位,是有其苦衷的。

但M2規模的膨脹,與CPI之間並不存在必然的因果關係,因為M2的餘額已經是過去釀成的結果了,即便是M2的增速較快,也不一定直接體現為CPI的快速上升。如過去十多年中,M2增速年均在18%左右,但CPI則不高。M2增速較快,可以是外匯佔款快速增長的結果,又可以是土地資本化帶來的結果。從過去十多年來房價的年均增速看,基本與M2的增速是差不多快。而且,從最近三年看,M2已經從高處回落,央行也把2013年的M2增速目標下調至13%,故對M2超百萬億的過度擔憂似乎無必要。

M2持續高增長背後的體制因素與代價

支持中國貨幣供給大幅增加有多個因素,這些因素大多是由獨特的體制決定的,大致可以列舉如下。

第一,中國長期維持的高儲蓄率,使M2規模擴大得以保障。首先,出於對養老保障缺失的擔憂,居民儲蓄率長期維持較高水平;其次,由於央行長期實行負利率政策,勞動力長期供大於求導致的薪酬低廉等「要素紅利」,使得企業盈利在GDP中的比重持續上升,在高盈利的支撐下,企業儲蓄率也呈現上升態勢。再者,高稅收使得政府的財政收入增速遠高於GDP的增速,導致近年來我國政府儲蓄率不斷提升,但政府財政支出又偏重於投資,消費性支出佔財政支出的比重不斷下降,由2002年的85%下降至2008年的65%,從而也對M2增長作出了貢獻。

第二,中國大中型銀行的政府背景和壟斷地位,使得銀行得以做強做大。如1999年在政府支持下成立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使得銀行實現了不良資產的剝離,走出瀕臨破產的困境;同時,銀行上市籌資和不斷再融資,使其資本金能夠支撐不斷擴大的信貸規模,如過去10年中,國內銀行在境內外市場上通過IPO和再融資籌資累計超過1.2萬億元,使得銀行資本擴張能力進一步提升。此外,由於銀行的壟斷性,使得存款利率偏低且有限上浮,而存貸款利差偏大且貸款利率可以上浮,銀行穩賺不賠。

第三,金融體制改革緩慢。中國曾長期實行外匯的結售匯制度,貨幣與資本管制較緊,使得民間海外投資渠道狹窄,外彙總是進來的多,出去的少,外匯儲備至2011年一季度末已超過3萬億美元,導致被動創造貨幣。

然而,貨幣膨脹的代價也非常巨大,比如,M2規模的不斷擴張,不僅是導致過去資產泡沫(尤其是房地產)的主要推力,也是目前通脹的一大因素。長期負利率使得居民可支配收入在GDP中的比重下降,貧富差距拉大,龐大的中低收入儲戶群體成為現行貨幣體系下的利益損失者,從而使得最終消費對GDP的貢獻下降,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問題日趨嚴峻。

同樣,外匯儲備的增加,使得央行不得不被動且巨量去購買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國債,不僅得承擔別國貨幣貶值的損失,而且相當於向美國等發達國家提供低息長期貸款。最後,由於外匯儲備過高,使得我們在人民幣升值問題上躊躇再三,給熱錢流入以可乘之機;而熱錢的不斷流入,又使得央行不得不繼續擴大外匯佔款規模,釋放基礎貨幣。若這一現狀長期持續,會導致貨幣過量創造的惡性循環。2月份外匯佔款再度大幅攀升,導致M2又回升15%以上。

應對M2膨脹:大力推進金融與財稅改革

目前,通過超高的存款準備金率和發行央票來回收流動性,只是一種權宜之計,不應長期執行下去。M2余額在未來7年即便按照每年10%的增速,則到2020年就會超過200萬億。經過多年的投資高速增長,中國的房地產和基礎設施已經變得不再短缺,在一些地方甚至面臨過剩。在這兩個領域密集投資,顯然缺乏效率,加上影子融資成本更高,經濟一有風吹草動,它就可能成為系統性風險的源頭。為此,應該通過多個渠道為M2「消腫」。

在金融領域的改革方面,可以考慮以下幾個改革措施:一是加快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進一步放鬆資本賬戶的管制,如放鬆民間資本投資海外的額度和項目限制等。這就可以減少外匯儲備和外匯佔款餘額過高的壓力。二是加強對銀行表外業務的監管,使其規範運作;近年來,因影子銀行融資規模的擴大,其在新增M2中的比重也出現了上升。三是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放鬆直接融資的管制,增加債權融資和股權融資規模,相應會減少儲蓄規模。

在財稅領域的改革方面,主要應圍繞房地產的去泡沫與收入分配來展開。這些年來,由於土地和房產大幅增值,使得地方政府和企業的負債能力大幅增加,對新增M2的貢獻超過70%,房地產泡沫不僅帶來金融風險,還導致社會財富差距的急劇擴大。如中國的人均GDP水平還在全球100名之後,但富豪數量已經超過美國。

對房地產的調控政策已經實施了10年,但收效甚微的原因,除了中國處在城市化的快速增長階段,需求強勁的內在因素外,在抑制需求方面力度仍不夠大,如房產稅遲遲沒有推出,這就意味著,隨房地產價格的上升,多套房持有者的財富增長非常驚人,但持有成本卻很低。因此,財稅政策的著眼點應該放在如何對富人有效徵稅方面,從原先注重於增量徵稅,轉變為存量徵稅上去。

綜上所述,M2超百萬億無需過多擔憂,但支撐M2巨大存量的背後是資產泡沫,尤其是房地產泡沫,這不僅是中國經濟潛在的最大風險,而且也導致了社會不公和財富及收入差距的擴大,這又導致了社會穩定的風險。因此,金融改革和財稅改革必須快速跟進,改革宜早不宜遲,必須要出台打破現有利益格局的存量改革措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644

辦了假油案 更應速辦魏家TDR案

2014-10-27  TCW  
 

 

在幾乎「世人皆曰可殺」的社會氣氛下,頂新魏家老三魏應充被法院裁定關進台北看守所羈押,這會不會又是一次「雷聲大、雨點小」的司法大戲?

賣假油,面臨兩個詐欺官司

魏應充在劣油事件爆發前,身兼味全、頂新製油、正義油品董事長,事發後辭去這三家董座大位。他因旗下企業販售劣油,將面臨兩個詐欺官司。

其一是頂新製油進口越南飼料油混充食用油,被彰化地檢署以涉嫌《刑法》詐欺罪和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偵查中;預估在檢方偵查完畢、起訴之後,魏應充就會獲准交保、離開看守所,進入一段經常跑法院的審判期。

同時,去年爆發的大統長基假油風暴,魏應充也因涉嫌知情向大統進貨賣假油,今年十月二十一日遭台北地檢署依詐欺等罪起訴。

只是,大統案「禍首」大統董事長高振利,去年創下司法史上罕見的兩週內起訴、兩個月內一審宣判的超快速紀錄;但同時期東窗事發的魏應充,卻拖了一年,直到如今劣油風暴擴大才起訴,被媒體指為疑有「高層壓力」。

令人好奇的是,高振利在今年七月,同樣超神速經二審判決確定、不得上訴,處有期徒刑十二年。由於詐欺罪刑度是五年以下(因高振利與屬下共同犯罪,刑度是七年以下),法官以一罪一罰,認定高振利販製攙假的橄欖油、葡萄籽油、調和油等八種產品,八罪八刑加起來被判十二年。

相比之下,味全在假油案中曾被屏東縣衛生局要求下架二十一項產品,如果也被論以二十一宗罪,合計刑期恐怕要讓魏家不敢想像。

拿退佣,錢進了國民黨?

除了劣油涉嫌詐欺案,魏家其實還有一個案件值得關注,那就是頂新二○○九年回台發行康師傅台灣存託憑證(TDR),要求承銷商退佣的資金流向。

此案是去年檢方查出,承銷商永豐金員工為了湊出給魏家退佣的現金,涉嫌帳目不實,結果偵查中傳訊魏家老二魏應交,爆出了一大串的政商人士退佣名單,包括徐立德、連勝文、林信義、胡定吾、高志尚、許舒博等。今年二月,永豐金涉案人員被台北地方法院合議庭依《商業會計法》判有罪但緩刑。

在前述退佣案審判中擔任陪席法官的林孟皇向本刊指出,魏應交說TDR退佣金額七千多萬元裡,有五百二十五萬元是透過立法院長王金平,捐給了國民黨高雄縣黨部,這部分大有問題,檢方應該要另行偵辦(編按:法官受限於不告不理原則,不能對未被起訴的魏應交或王金平有法律動作)。因為法官們在審判中發現,那筆錢到底有沒有交給國民黨,證人的說詞前後反覆,監察院申報中並無此筆紀錄,且據報載,國民黨後來否認收錢。

林孟皇認為,那筆退佣若應歸屬頂新,則魏家兄弟可能涉嫌背信;若錢沒進國民黨,那究竟跑到誰的口袋,是否有其他非法行為,也值得調查;即使是單純的政治獻金,也已超過法定的個人捐款三十萬元、企業捐款三百萬元上限。無論如何,有權機關對此都不應該視而不見、避不處理。

從康師傅TDR退佣案,可窺見魏家四兄弟齊心、分工經營政商關係,彷彿交織成一張「保護網」。如今,魏應充因連續三樁劣油案,激起民怨,政商界避之唯恐不及,讓這張網出現一個大破口。

以上頂新魏家涉及的三大案,司法機關是否會趁民氣可用,一舉衝破其綿密的政商防線?或是以拖待變?正是觀察魏家能否重整旗鼓的關鍵點。

【延伸閱讀】只重羈押形式,魏應充、趙藤雄會不會被輕判?

一般民眾常將「羈押」與「進監獄(服刑)」混淆,例如今年七月涉及合宜住宅弊案的遠雄集團董事長趙藤雄,在羈押兩個月後獲准交保,許多人懷疑「是不是這樣就沒事了?」

其實,羈押主要是在檢方偵辦重大犯罪時,向法院聲請裁定,暫時先把嫌疑人關進看守所(而非監獄)監視著。這並不等於被羈押者一定會被起訴,或被判有罪。

由於羈押是在確定人民犯罪前就強制人身自由,重視人權法治的國家對於羈押往往非常謹慎。不過,台灣羈押氾濫,常被國內外人權團體詬病。

魏應充、趙藤雄被羈押,主因都是「有串證之虞」,但判斷標準常令人不解。例如去年的大統假油案,大統董事長高振利案發不久就被羈押,而魏應充也涉嫌詐欺,卻能僅以一千萬元交保;這回他涉及九月爆發的餿油案、十月爆發的飼料油案,卻直到案發多日、民怨沸騰後才被羈押,若存心串證,恐怕也早做了。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執行長高榮志律師指出,民間對政商關係不滿,需要出氣口,加上媒體輿論推波助瀾,而審判程序又太冗長,使得檢方常以羈押來回應民怨。他認為較合理的羈押理由應是有逃亡之虞,因為依人性,被告本來就會串證,案發數日後才以此為由要關人,其實已失意義。

回顧許多重大弊案,初始辦得轟轟烈烈,但經過一審到三審,再多次發回更審,往往一拖十幾年還沒有結局,有的還越判越輕。台北地方法院法官林孟皇在《羈押魚肉》書中就直指,台灣司法「重羈押、輕審判」,是相當畸形的現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836

想投資大眾點評?更應該關註它的美國版——Yelp 小馬博識--估股網

來源: http://xueqiu.com/1930109830/33259337

相信大多數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用戶都用過$大眾點評(DIANPING)$ ,除了體驗過它的服務以外,還需要了解一下它截止到2014年第三季度的運營數據:

*   月活躍用戶數超過1.7億,點評數量超過4200萬條,收錄商戶數量超過1000萬家,覆蓋全國2300多個城市及美國、日本、韓國、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柬埔寨、馬爾代夫、毛里求斯等近百個熱門旅遊國家和地區;

*   月綜合瀏覽量(網站及移動設備)超過80億,其中移動客戶端的瀏覽量超過80%,移動客戶端累計獨立用戶數超過1.8億;

*   目前除上海總部之外,已經在北京、廣州、天津、杭州、南京等130座城市設立分支機構。

從大眾點評於2013年開始進行組織架構的調整、今年2月接受騰訊入股20%並達成戰略合作以及年中有外媒報道大眾點評正與高盛集團、摩根士丹利、德意誌銀行商議赴美上市事宜等“蛛絲馬跡”,基本可以推測大眾點評的招股書應該很快出來。我們都知道,雖然大眾點評的用戶很多,但僅局限於中國;雖然用戶的點評真不少,但點評的質量要麽就不高,要麽就不知道是不是“水軍”,如果告訴大家有一家公司除更加國際化以久,評論的質量更高,而且還已經開始盈利了,是不是覺得應該認識一下?

Yelp

美國版的“大眾點評”——$Yelp(YELP)$ ,在國外真可謂是殺人越貨,旅遊居家之必備APP,它的普遍程度及市場地位?從“Yelp”已經在國外變成一個動詞(相關案例可以參考Facebook)可以一定程度上了解它在用戶中的地位;同時對於點評網站而言,最主要是就是用戶範圍以及點評質量(這是構建生態圈最重要的兩個參數),對於截止至2014年三季度運營數據如下:

*   美國地區及國際地區活躍市場分別達61及66個(於每一個當地市場雇傭一名社區經理以運營);登記入駐當地商戶188.6萬,其中活躍當地商戶數量達8.6萬;

*   獨立用戶達1.39億,其中移動端獨立用戶達7,344萬,移動端獨立用戶占比由2013年一季度的39.4%攀升至52.7%;累積評論數量由2010年一季度的1,024.4萬增長至6,659.2萬條;

*   由於國外的用戶(尤其是美國用戶)更喜歡寫評論,所以評論的質量(評論詳細程度、真實性)更高;(相關案例可以對比美國亞馬遜與國內電子商務網站圖書頻道的評論)。

可以看出,該公司擁有強大的本地內容、與機構(和中小企業)之間的良好關系、以及覆蓋範圍廣泛的用戶人群,已經構建了一道厚厚的護城河。

除具備護城河以及,我們認為該公司還有以下投資亮點:

l 潛在的被收購對象:今年以來美國互聯網再次興趣並購潮,高盛曾預測稱多家知名的互聯網公司可能會成為並購目標,其中Yelp所具備的內容、與機構的關系以及用戶群對於在線廣告和旅遊公司來說都是一項重要的資產(參考:$Priceline(PCLN)$ 於今年6月宣布以26億美元收購美國最大餐飲預訂網站運營商OpenTable,溢價高達46%);

l 移動端在線廣告增長潛力巨大:據市場研究機構eMarketer的一份報告稱,美國市場移動端廣告業務將於2018年增長至284億美元,占總體廣告市場的85.9%(目前占比約為39.5%),其中Yelp所占市場份額將由2013年的1%上升至2016年1.9%(即假設2016年美國市場移動端廣告收入達到200億美元,Yelp僅移動端收入將達約3.8億美元,而前4個季度Yelp營收僅3.38億美元,移動端獨立用戶數量僅為52.7%);另一個參考標的為旅遊業的點評公司Tripadvisor,該公司營收由2008年2.98億美元增長至9.45億美元,而Yelp2013年營收僅為2.33億美元;

l 已實現盈利且財務數據不斷優化:Yelp於2013年第二季度實現EBITDA為正以後,於2014年二季度實現盈利274萬美元,雖然凈利潤率很低(2014年二、三季度分別為3.1%及3.5%),但考察其2010年起各個季度數據顯示,除產品研發費用呈現增長態勢以外,市場營銷及行政費率占比均大幅下滑(分別由73.2%下滑至53.2%,由33.8%下滑至14.8%)。考慮到公司的高成長性(2011年起各個季度營收同比增長率介於60% - 80%),我們有理由相信公司將有效降低各項費率占比,凈利潤及凈利潤率亦將大幅提升。

估值:

該公司股價自2012年開始啟動,自2013年披露二季度實現EBITDA轉正後更是大幅跳升,於2014年3月更觸及高點101.75美元,而後於2014年5月觸及52周新低(49.11美元)後持續反彈至82.5美元後,再次回調至58.09美元;

通過我們的DCF模型(自由現金流估值模型),假設至2023年營收達到19.46億美元(複合增長率為23.6%),凈利潤率上升至10.4%(Tripadvisor2013年凈利潤率為21.7%),折舊攤銷、資本開支及股票激勵補償占比分別保持在4.6%、7.5%及11.0%,WACC及潛在永續增長率分別為10.04%及5.3%,得出基本每股價格約為50美元(不考慮被收購的因素), 與當前價58.09美元僅相差16.18%;

基於股價走勢以及估值模型,我們有理由相信50美元就是它的底,建議加入觀察名單,待進入合理價格範圍可買入。若有興趣可以到小馬博識學習頻道購買並下載【Yelp】現金流折現估值模型http://www.ponywise.com/pages/course/144,通過調整得出您自己認為合理的估值。@方舟8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696

跌市中更應冷靜分析 林智遠 Nelson Lam

2015-07-09  NM

在每天又熊市、又暴力救市、又借錢再公投不還錢的消息中,大家能否保持六祖惠能所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冷靜清醒,去分析及反思自己的投資組合?2015年剛過了一半,就借此時,重新審視調整也未為晚。以數字做分析,不一定是財務報表,以指數及股價,再結合基本因素,是財務學上投資分析和投資組合管理的基本。今天試以較簡單的計算,結算恒指及恒指成分股上半年的表現,以給大家作參考。不似大時代?

恒指上半年升了11%,首兩季都分別上升接近5.5%,表現平均。大家應不善忘,恒指是在4月升得最急,按月上升13%,當中大部分升幅,是在復活節假期後的一週出現,由假期前25,276點,升了11%,至4月13日28,016點,已是上半年整體升幅。同期,上海證券綜合指數僅升了8%。4月13日後,恒指最高僅升至27日的28,589點,較13日收市僅多升2%,之後也未曾突破此高位,反而輾轉下跌至上月底的26,250點。所謂大時代,原來僅是升了11%的一週。今週一,恒指一天又跌了逾3%。

藍籌股股價表現

在恒指成分股中,上半年股價表現最好的,是港交所及華創,分別上升61%及55%;股價表現最差的,是同屬賭業股的銀娛及金沙,分別下跌29%及27%。細心留意這些股份的基本因素,就不難發現與股價息息相關,例如賭業股面對內地打貪及消費收縮的影響,人流及收入急速下跌;港股每日平均成交由3月的900億港元,升至4月的2,000億港元;華創向母公司出售主要業務,而建議派發特別股息。相比恒指及上述股份,大家持有的股份,股價表現又如何?

投資組合管理

所謂投資組合管理,就是組合不同的股份,以能獲得目標中的回報,簡單是包括與大市同步、跑贏大市。要與大市同步,最簡單是買盈富基金(2800),既方便,又快捷,也不用分析。若以跑贏大市為目標,可以恒指上半年升幅為準,升11%以上的恒指成分股,剛好是50隻中的一半,即不計風險系數,有25隻跑贏大市。若以不論升跌市中都能達到特定回報為目標,可以4月底為分界線,恒指在1月至4月升19%,是升市;恒指在5月至6月跌7%,是跌市。見下表,升市期間,升得最多的仍是港交所,其次是騰訊;跌市期間,跌得最多的是利豐,其次是聯想。經營盈利收縮,增長未達標,甚至倒退,是利豐及聯想的現況,股價當然受影響。若以在這兩段升跌市期間,升多過19%及跌少過7%的股份為目標,25隻跑贏大市的股份中,僅10隻能達標,港交所也不能,因在跌市中,股價較大市下跌更多。而無論在升市或跌市期間,股價亦能上升的,就僅剩華創、中銀香港、恒生及交行,見下表。那麼,大家的目標是什麼?不論是什麼,也可試試計算,反思自己的投資組合。不能達到六祖惠能的境界,或也可試試「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之途。

林智遠 Nelson Lam

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422

聽過余佳文,或許你更應聽聽這位90後創業者的故事!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26/151670.shtml

他充分符合被媒體炒作的全部要素,90後、創業者、富二代、機器人、帥氣、品味,當然,是在90後這個標簽還沒用爛之前。第一次跟他接觸是在上海TC峰會,他作為圓桌嘉賓,與同是機器人創始人的俞誌晨、葉琛及AngelVest 聯合創始人David Chen在一起探討機器人到底是敵是友。這一次見到他,是在《創業家》雜誌的北京辦公區,朝氣、自信、清爽,酷,對未來和未知全然享受,毫無懼意,這是整個訪談下來印在腦海中他的模樣。筆者曾采訪過不少斯坦福及矽谷回國創業人士,他氣質中整個對於創業的感覺,在本土創業者中算是比較接近矽谷場域的了。

還記得美劇《生活大爆炸》里面Sheldon因為害怕被病毒感染而不去學校,用顯示器和車輪做成他的替身機器人,讓他的同居好友Leonard帶著“他”去學校這一集嗎?這位90後創客做的就是這麽一款酷酷的“遠端臨場機器人”。

他叫孔堯,創業明機器人roboming,小明的“明”,沒有“小”字。

這款機器人到底有何應用場景?是不是偽需求?研發的難點在哪?中國的市場前景如何?未來可以有哪些想象?本期i代言《創始人說》邀請明機器人創始人孔堯為你解答。有無幹貨,由你來評。

霸氣開場

“今天你對我愛搭不理,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走到我們的辦公室門口,你便能看到這幅對聯。穿過前臺,里面的設計和氛圍完全是谷歌範兒,燈籠都是自己畫上去的,全開放式辦公場地,有近一半是休息區,放松的時候來一桿臺球蠻愜意的。辦公區外面是1400平的空中花園,每每有面試完的小夥伴,我都會帶著他們到處逛逛。面試錄取了卻說不來的,我會把門口那句話送給他。科技範兒的公司自然配著科技範兒的產品。還記得Sheldon的那臺替身機器人麽?我們做的就是這個玩意兒,準確地來說,應該稱它為“遠端臨場機器人”,不過這東西在中國還沒太起來。你看他的外觀,很簡單,就是平衡車頂著個iPad,當然,你要是願意,可以給它穿上你的衣服。

其實,就算是在北美,這東西也算很新了,一年大概20、30萬的銷售量,當然中國市場幾乎還是空白。用孫正義的時光機理論來說,發達國家已經發生的事情,發展中國家在一個時間差之後,一定也會發生。說起來,我也創業好幾次了,做過在線教育,也做過文字降噪(類似核心文字搜索),也接過父親收購的服裝品牌做電商,直覺告訴我,在中國做這款機器人,能行!就這樣,我開始把國外的這些機器人產品一個一個拆解、研究,找他們的技術痛點,緊接著便組建團隊自行研發了。

核心場景

一般人看到這個產品都會覺得很陌生,不知道哪兒用得上。就目前來看,這個產品大致有三個大方向的應用場景。第一個是會議系統,第二個是家庭陪伴,第三是遠程參觀。

就會議場景來看,這個產品能很好地實現集體視頻會議下的單聊。就是說,你讓你的機器人替身現場參會,回憶中遇到一些小問題需要及時溝通,讓機器人扭個頭或者移動一下,靈活地實現跟其他人的對話。這是一種新型的商務會議方式,習慣還需要培養,最痛的是現在看來它對原有視頻體系並沒有絕對的顛覆。所以對於會議這個賣點,我們並不太強調。不過,這個產品在150人以下的小企業挺受熱捧的,他們很喜歡用這個產品。一方面可能視頻會議系統比較貴,不適合買很多,一方面QQ會議又不夠酷,用這個機器人開會,或者放在公司巡查,或是邀請客戶參觀,公司會顯得很有逼格。

另一個場景是家庭陪伴。在一般陪伴攝像頭基礎上加入可移動性,就更能親切地實現遠程陪伴了,更有家人的味道了。但這件事並不好做,家庭市場是很大,可中高端家庭又有多少?細分下來,這其中有多少願意花這個價錢,市場其實很難做的。

會議和家庭這兩個場景在我們看來都不夠理想,那我們就得重新思考了。這就引出我們現在及未來會作為核心打造的一個場景——遠程參觀。怎麽講?比如,我人在上海,但我想參觀創業家北京的辦公室,那我可以選擇兩種方式。第一種,你拿著iphone 用face time邊走邊派,帶著我看。這需要花費一個人力。還有一種,我遠程控制這個機器人,想走到哪里就走到哪里,想看什麽就看什麽。遇到周圍的小夥伴,我還可以跟他們打招呼致意。再如,我再網上預定了一個酒店,光看圖片還不夠味,我想了解一下更真實的場景,而老板店員又很忙,那這個時候如果有一臺機器人,我就可以去到各個房間、露臺、廳堂自由地轉一轉,順便看看衛生間犄角旮旯的衛生狀況,親自查看了,覺得滿意了再預定,到店再不會犯“圖片失落癥”。再比如,我想去某地的博物館、藝術館,空間的局限不能親自遊覽,圖片、視頻又滿足不了我。這時候,通過機器人聯網,我就能靈活地穿梭在博物館的各個展品之間了。

人與場景交互了,人與人也得交互啊,這是一種邂逅式交流,非常酷。假設“你”正在盧浮宮流連於某一作品,旁邊正好有一靚妞機器人也同樣被這個作品吸引,“你”可以走上前跟她聊上兩句交個朋友,再來個拍照留念。這里面有一種很微妙的同類(替身機器人)相吸。當然,這個靚妞也可以是真妹子咯。

遠程平衡和防碎屏是關鍵

想自由地邂逅妹子,讓眼睛更好地體驗另一個空間,兩個難點必須解決:遠程平衡感和防碎屏。

由於考慮到用戶群體和設計成本,我們的第一代產品只支持占到iPad市場份額45%-55%的air系列做屏幕,但下一代代會支持包括安卓、windows系統在內的所有平板。由於不同的屏幕尺寸和重量會給支架帶來不同的受力,想要無死角享受遠程視覺,又得做到屏幕360度自由旋轉,那這個機器人必須根據受力和角度隨時調整自己的平衡不跌倒。這就比一般的平衡車難了。平衡車由人的體感及時操作,相對還具有可控性。

平衡車在平衡性上最大的問題在於跑飛。一摔倒提起來,輪子還會不停地轉。2010年就因為平衡車跑飛,有人摔下20米的懸崖死了。雖然Segway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但國內目前還沒有。我們從某機密研究所挖來了一位天才少年,他寫了一套非常酷的算法,硬是把這個問題給解決了,當然也申請了專利。算法再加上我們自己不斷實驗研發出來的減速箱,目前在平衡的底層構架上解決得還不錯。當然,未來還得一遍一遍調試。

另外,防碎屏的問題也非常重要,用戶的iPad摔壞了肯定得找我算賬啊。那如何保證機器人跌倒時上面的ipad安然無恙呢?很難的。我們經過幾千次的防摔試驗,摔壞了11臺iPad才定下來的屏幕固定的構架。就在眾籌前一兩個月都還在不斷推翻了一遍遍重新改,國產泡棉根本不行,必須完全用進口泡棉。

幹脆我們再開展一個副業,出租泄怒神器,你看怎麽樣?哈哈。做機器人,做體驗這真的是一件充滿無限想象的事,你得把腦洞無限地大開。在這個方面,我們這群小夥伴倒是不缺想象力,當然,空想就沒意思了,得幹出來啊。未來會在用戶端提供VR(虛擬現實)眼鏡,帶上後就更能沈浸到場景中了。再一個就是AR(增強現實),比如每個人錄上自己的臉和介紹,當你的臉出現在機器人的視角時,機器人就能認出這是誰誰誰。此外,我們還希望在下一代產品加入簡單的室內定位。室內定位目前還是個世界性的難題,但應用場景非常性感。舉個例子,替身機器人站在門口,我輸入想去找誰,它自己就能根據定位朝他走去,你自己是不用控制的,非常智能。

盈利模式

智能硬件產品如果僅僅充當了一種智能化的工具,那火候還是沒到,它一定是能延伸到後端服務的。而這個服務往往就能跟商業模式結合起來。

對於這個產品的商業模式,我目前的思考大致分三個層面吧,第一個當然是最基本的,把產品賣給b端(如商場、博物館等),再由b端租給c端做服務。比如在購物或博物館場景下,用戶不用出門,租一個機器人就可以遠程體驗,b端按小時收取體驗費。

再深入一步,你可以註冊自己的賬號體統。你的賬號會有你的購物、喜好、出行等記錄,根據這些記錄,機器人會精確推送所在商場相關的購物信息,提升購物體驗和效率。那通過機器人推送完成的交易,我是不是可以跟商家分成呢。

更深一步,當我在這個行業的app開發上占有首發優勢,有了產品積累和經驗沈澱,未來我完全可能把機器人技術開源掉,讓更多的人去生產機器人,賣機器人。但是,服務機器人管理的應用API接口得由我提供,機器人的訪問信息也得經過我。這就是更底層的盈利了。

夢是一定要做的,但一定要對你的夢想負責。未來5年,機器人的形態還會改變,可能是全息投影。地上放一個可移動的圓盤,上面是三棱鏡介質,支持立體全息影像,圓盤上面有模擬人眼球的攝像頭。這樣人就能以1:1的身形在場景中“行走”,更“真實”地感受周邊信息。

沒有什麽比探索未知挑戰科技更快樂的事了。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我喜歡喬布斯的這句話,我也會在設計中向他致意。看看我們的名片,極簡,懷舊的淡淡的黃色,厚實的質感,有沒有一種文藝的蘋果味?我也喜歡中國的這位雷布斯和他的產品設計。他說,取名要簡單。小明機器人,好記麽?去掉小字,明機器人,這就是我的品牌,是不是聽起來又簡單又很酷?


後記:雖然跟同齡人比起來,孔堯的經歷算比較豐富了,連續創業3次了,這是第4次,看起來更接近85、86的年紀,但從對話中,還是不免露出些許稚嫩。他現在更多還是在模仿中學習。“今天你對我愛搭不理,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是他對自己霸氣風格的外在詮釋,也是他所謂的追求“複仇成功的快感”。他會提到自己的資本家父親,提到父親給投的天使輪,提到對父親做資本並購不做實體創業的“鄙夷”。可是,很明顯,他的內心對父親是崇拜的。他還崇拜美國的喬布斯和中國的雷布斯,他們的設計理念、產品理念被他奉為聖經。他說,自己就是在追智能硬件和機器人這個風口。“風口這個詞是雷軍說的,雷軍這麽牛逼,他不會騙我的。”

他說話總是伴著笑,這是從內心湧上來的笑容,很真誠,很輕松,跟他的談話也很快樂。我想,稚嫩不一定意味著失敗,也許正是這種稚嫩讓他具有一往無前的自信。但是,我也隱隱有些擔心,他在未來可能會遇到很多坎,這些坎還會繼續打磨這個小夥子,讓他更落地、對行業有更敏銳和準確的感知。創業除了雞血與享受,異於常人的孤獨和辛酸也是必修的學分。經歷過這些東西,我相信,他的眼神會讀出更多的東西。畢竟,稚嫩跟大道至簡,還不是一回事。

不過,他有的是創業的本能和天然的性子,把創業變成一件如此快樂的事,還有什麽比這更美好呢?

本文由孔堯口述,蒲鴿采訪並整理,版權歸i代言所有,如需轉載,請後臺留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935

專家視角 | 公寓人更應關註經營客戶關系

從去年開始,越來越多的創業者,甚至開發商都看上了長租公寓業這片沃土,紛紛加入到長租公寓的陣營。僅僅依靠“租房”,以投資和收益為導向。

確實,市場容量那麽大,剛需旺盛,初進行業者或許能做出點小成就。

但是,要想讓品牌站得穩、立得久,並且擁有穩定的客群,你就必須得另辟蹊徑。

圖為作者魏子石

一個好的公寓品牌,要想做深、做透,那就必須要在服務對象上下功夫。

長租公寓的服務對象,並不是你所見到的租客甲、乙、丙、丁這些個體,他們其實是一個集合體,我們應該把他們看作是一個龐大的社群。與傳統運營商不同的是,公寓的運作模式應該是以體驗、場景和社交為導向,專註於搭建一個社群精神和社群文化。

部分公寓可以備配套的鄰里中心,其實還承載了一個重要的功能,那就是這是一個舉辦主題社區活動的場地。

為什麽要舉辦主題社區活動?

其實就是為了搭建一個社群精神和社群文化。我們的初衷是希望通過舉辦主題社區活動的全新方式,來經營住戶與住戶之間的關系,通過引進更多的生活服務方案,給入住公寓的每一位年輕人,提供越來越多的與衣食住行相關的服務,以及各種各樣豐富的場景體驗,營造更加快樂的生活氛圍。

如果你的住戶已經習慣並慢慢依賴於這樣的生活方式,再通過一些有效的傳播讓更多的年輕人知曉並羨慕有這樣一個社群的存在,你的客群就能穩定地積累起來。

同時,業者還要善於營造年輕人喜愛的場景,註重體驗。比如我們的一家公寓擁有一個很大的露臺,按照常規思維,如果從傳統角度去考慮,那建造成晾曬區是最經濟實用的。然而在做工程規劃的時候,我們卻把它設計成了一個空中花園,營造成這樣的場景必然更能讓追求品質生活的年輕人心動。

此外,公寓的經營要註意以豐富的活動增加住戶黏性,培養公寓獲取客戶信息的能力。其實,這樣的活動對於公寓來說應該是一種習慣和常態。活動要契合當下年輕人的興趣點,通過這些活動形式,業者要更註重的是培養貝客獲取客戶信息的能力。註重為新老客戶搭建一個交流的平臺,這也是住戶去接觸新老客戶的平臺, 通過與他們的交流,也是對我們自己的一個評定和改進。

在整個公寓的行業中,公寓經營者所面臨的最大的危機不是品牌之間的競爭和淘汰,而是我們與客戶之間建立圈子的能力。在圈子里能夠了解到我們服務的優勢在哪,需求在哪兒,改進在哪兒,不斷地去提升客戶的體驗感。公寓經營者應該意識到,我們不是一個做公寓的公司,我們是一個經營客戶關系的公司。

(本文作者為貝客公寓創始人,魏子石,本文不代表本報觀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713

跨界執導已成風潮 賣粉絲效應之余更應虛心學習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5-18/1107381.html

黃磊導演處女作《麻煩家族》

黎明首次執導的影片《搶紅》

自從作家郭敬明跨界執導電影以來,電影界就開啟了熱捧跨界導演的“小時代”。跨界導演的隊伍也越來越壯大,不只有作家,還有編劇、攝影師、剪輯師、主持人、歌手……當然,跨界導演里人數最多的還是演員。近期上映和將上映的新片中,就有黃磊執導的《麻煩家族》、黎明執導的《搶紅》,以及蔡康永執導的《“吃吃”的愛》,大有占據華語片半壁江山的勢頭。不過,跨界導演群體的聲勢雖然浩大,人氣也較同期的其他國產片更高,作品質量卻良莠不齊,既有口碑佳作,也不乏被觀眾討伐的“爛片”。究其原因,很多跨界導演的作品是應市場需求匆忙上馬,導演的基本功修煉不夠,也沒有在劇本等前期工作上下足功夫。

跨界執導已成風潮

5年前,當暢銷小說作家郭敬明宣布他要做電影導演,把自己的小說《小時代》搬上大銀幕的時候,業界的質疑聲遠比支持聲要大。但郭敬明自有其信心。在他看來,首先,當時電影導演都已經不了解新一代的觀眾了。其次,他認為做導演和當作家在很多地方都是異曲同工的。最後,郭敬明的這部《小時代》電影獲得了他自己預期之中,卻是很多電影界專家預期之外的成功,從而帶起了跨界導演的風潮。

郭敬明之後,與其齊名的作家韓寒也加入了跨界導演的行列,一部《後會無期》同樣名利雙收。接下來是整個電影資本市場都看明白了個中的套路,開始向這一類型的電影傾斜投資。因為跨界做導演的通常是在別的領域已經功成名就的明星,他們自帶人氣、粉絲和話題度,讓整部電影還沒有上映就已經廣為人知,這無疑成了宣傳的極大助力,也是後期票房的重要保障。資本的青睞,讓跨界導演和他們的作品成為中國電影市場上的一支重要力量——編劇薛曉路跨界執導的《海洋天堂》、《北京遇上西雅圖》,大鵬執導的《煎餅俠》,何炅執導的《梔子花開》,陳建斌執導的《一個勺子》,蘇有朋執導的《左耳》、《嫌疑人X的獻身》,徐崢執導的《泰囧》、《港囧》,王寶強執導的《大鬧天竺》,張嘉佳執導的《擺渡人》,曾國祥執導的《七月與安生》,許宏宇執導的《喜歡你》,黃磊執導的《麻煩家族》,以及本月即將上映的黎明導演的《搶紅》,蔡康永導演的《“吃吃”的愛》,年內有望上映的黃渤導演的《一出好戲》,李晨導演的《空天獵》……

跨界作品良莠不齊

盡管跨界執導電影已經成為風潮,但是跨界導演們的作品質量卻良莠不齊。以郭敬明的《小時代》系列為例,第一部上映就出現了爭議與票房齊飛的態勢,後面的幾部口碑與票房都逐步下滑。郭敬明最新的一部電影導演作品《爵跡》雖匯集了前所未有的資源跟明星,但依然沒有逃過惡評如潮。所謂一出道就是職業巔峰,恰好可以用來形容郭敬明的跨界導演之路。另一位暢銷作家跨界做導演的張嘉佳,他的第一部作品《擺渡人》找來了王家衛擔任監制護航,並邀齊了梁朝偉、金城武等大牌明星,也沒能挽救“爛片”的口碑,以至於主演之一的金城武在隨後出演的一部口碑不錯的《喜歡你》的發布會上,被粉絲當面要求“請不要再接《擺渡人》那樣的爛片了”。王寶強跨界執導的賀歲電影《大鬧天竺》,雖然有觀眾對於王寶強離婚遭遇的同情分,但該片上映之後的口碑也一路下滑,目前在豆瓣上的評分為3.8。主持人何炅跨界導演的《梔子花開》,找來了人氣小生李易峰和新任謀女郎張慧雯主演,再加上何炅刷各種圈內的人情卡,該片絕對達到了未映先紅的級別。可惜的是,電影本身的質量不過關,最終也逃不過被觀眾吐槽的命運。有觀眾吐槽說“5分鐘的MV劇情居然演了一部電影”,還有人評價“青春片就算不墮胎不分手不撕逼也可以是大爛片”。最近上映的黃磊的導演處女作《麻煩家族》,雖然有山田洋次的原作打底,但仍然被年輕觀眾吐槽“電視劇既視感”、“是翻譯不是翻拍”,在豆瓣上只有4.9的評分。黃磊自己發微博說,他能夠理解年輕觀眾對這部電影的不喜歡,畢竟對年輕觀眾來說這部電影可能太安靜了。

跨界執導的電影也有表現不錯的。徐崢的《泰囧》就是個名利雙收的最佳案例。蘇有朋的導演處女作《左耳》,雖然稱不上高水平,但在一眾青春IP電影中絕對是一股清流了,票房足以讓投資方滿意,並且還捧出了馬思純這位未來的金馬影後。曾國祥跨界執導的《七月與安生》,把IP改編之作拍得別具一格,還讓主演馬思純和周冬雨並列收獲了金馬影後的稱號……還有一些跨界導演的作品,雖然票房表現不佳,但質量和藝術水準都非常高。例如陳建斌的導演處女作《一個勺子》,講述了發生在甘肅農村的又一個走失的傻子引發的喜劇故事,展現出導演對現實世界的思考與嘲諷,最終在金馬獎上一鳴驚人,獲得了最佳新導演和最佳男主角獎。

商業導演供求失衡

盡管跨界導演的作品良莠不齊,也並不都能票房大賣,但依然擋不住電影市場對跨界導演作品的青睞。黃磊的《麻煩家族》之後緊接著上映的是主持人蔡康永執導的《“吃吃”的愛》。嚴格來說,蔡康永並不算是跨界導演,他大學就是在美國學電影的。然而畢業之後,蔡康永從事電影行業的時間極少,反而是在電視綜藝節目中耕耘的時間更久。他的導演處女作,找來了老搭檔徐熙娣和林誌玲搭檔出演,噱頭十足,但究竟成色如何,還有待檢驗。除此之外,即將上映和仍在制作中的跨界導演的作品還包括了黃渤導演的《一出好戲》、李晨導演的《空天獵》等。

為什麽跨界導演如此受歡迎呢?究其原因,還是中國電影工業不夠成熟,能夠掌控商業類型片的導演少,滿足不了觀眾的需求。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就曾經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大概至少需要200個成熟的導演,但事實上在市場上拿得出手的中國導演只有五六十個而已。供不應求的市場前景,很容易吸引臨近行業從業者殺入電影導演的領域,尤其是熟悉影視制作的從業者,比如演員、編劇、攝影等。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尹鴻認為,跨界導演的盛行,是由市場的供需規律決定的。新的觀影群體和新的需求正在迅速出現,為電影產品的制造者——導演這一行業打開了一個巨大的缺口。這正是許多跨界導演湧入的契機。“中國的電影市場正處於一個大規模起步的粗放式發展階段。總體而言,這個階段新增的觀影群體對電影制作的專業性要求並不高,觀眾的專業素養也尚在建立中。因此,許多跨界導演往往都是從已經功成名就的寫作、演戲、媒體等文化領域轉行,天然擁有更高的受眾關註度,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其專業性的不足,甚至形成更強大的眼球效應。”尹鴻也認為,不必要為跨界導演作品的良莠不齊過於擔心,因為市場會成熟,觀眾也會成長,最終大浪淘沙能夠留在市場上的,還是品質高的電影作品,不管是科班出身導演執導的,還是跨界導演執導的。記者 楊蓮潔

記者觀察

跨得了界,更要彎得下腰

的確,中國電影市場的高速發展、中國電影觀眾的更新叠代,都給了跨界導演前所未有的機會。但是面對這樣的好機會,跨界而來的電影導演們顯得不夠有誠意。很多人或許只是抱著借著人氣的東風大賺一把的想法,真正想借著這樣的機會沈下心來進入這個行業的跨界導演並不多。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麽跨界導演的作品如此良莠不齊,為什麽很多跨界導演執導了一部之後就沒有第二部了。

雖然科技的發展讓電影導演的門檻變低了,現在似乎只要有一臺智能手機在手,人人都可以當導演。但如果想把電影導演作為一份職業的話,就應該對這份職業給予尊重並付出自己的努力。跨界導演固然有自己已經在別的領域建立起來的名望和人氣,但在對待電影導演這份職業時何妨更認真一些、更虛心一些。既然要做導演,還請做一名有職業素養的導演。一部作品失敗了不可怕,可以總結經驗再來,何況市場那麽好,從不缺投資。但如果不用心,哪怕憑著自己的名氣做到票房大賣,依然在電影導演這個職業里走不遠的。所以,想對紛至而來的跨界電影導演們說一句:既然跨得了界,也請彎得下腰,認真虛心地對待這份工作。導演有沒有努力、有沒有用功,觀眾是看得見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978

博鰲熱議貿易爭端:貿易戰無用,中國此時更應加快開放

4月9日,第一財經研究院在博鰲論壇期間召開發布會,推出了《中國與全球制造業競爭力》報告。會議由《第一財經日報》副總編輯、第一財經研究院院長楊燕青主持。

一段時間以來,中美貿易爭端不斷發酵,導致全球市場出現一定波動,對於剛剛呈現複蘇態勢的全球經濟影響廣受關註。

4月6日,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我們註意到美方有關聲明。在中美經貿問題上,中方立場已經講得很清楚。我們不想打,但不怕打貿易戰。這次中美經貿沖突,是美方一手挑起,本質上是美單邊主義對全球多邊主義,美保護主義對全球自由貿易的挑釁。中方將繼續擴大改革開放,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推動全球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

在報告發布會上,中美貿易爭端這一熱點話題也引起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原副總裁朱民,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賈康,羅蘭貝格高級合夥人、大中華區執行合夥人戴璞,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洪小文,以及第一財經研究院高級學術顧問、日本一橋大學經濟學伍曉鷹教授的熱議。

朱民表示,全球來看,中美會避免打貿易戰,因為對中美經濟不利,對全球產業鏈和全球經濟都不利。其次,美中貿易互補性很強,中國長於制造業,美國長於農業和服務業,如此大的互補性中找到一個妥協的空間是完全可行的,中美應該避免也可以避免貿易戰。

朱民同時提到:“一財研究院的報告很清楚地顯示出,美國制造業競爭優勢在下降,全球權重也在下降,從這個意義上,通過貿易的辦法奪回制造力的競爭能力是本末倒置的戰術,這個策略上面不對,也不會起到美國想要達到的結果。”

“所以,貿易戰不會對美國有利,更不用講破壞國際貿易法則等等,從這個意義上,(中美貿易爭端)還是可以找到妥協的解決辦法的。”朱民總結道。

賈康也認為:“貿易摩擦明顯在升級,但如果雙方的理性足夠,可以避免貿易戰。”

“中美之間總體來說就是互補的格局,但到了一定階段,比較優勢解釋不了。當碰到天花板時,美國不肯將高端的產品賣給中國,同時指責與中國的貿易造成了美國巨大的逆差,這個要靠時間解決。”他稱。

戴璞堅稱:“我們需要避免貿易戰,因為貿易戰完全是無用的。”他進一步解釋道,如果發生貿易戰,會帶來通貨膨脹,會導致大量失業的出現,而不會帶來任何好處。

“現在中美兩國都需要推行改革,希望明天能有更多信息。”他稱。

洪小文亦坦言:“我非常反對貿易戰。”並稱,“我們非常堅信中國要繼續開放而且更加開放,這個時候,中國如果更有決心能夠加快開放的速度,會更堅定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影響以及全球化的堅定步伐。”

在發布會上,第一財經研究院副院長林純潔也對中美貿易爭端的影響做了推演。

他介紹稱,在中美均加征收25%關稅的情況下,中國對美國出口的機械、電器、電子通訊、汽車、交通設備等行業的競爭力將受到影響;美國對中國出口的食品飲料加工、汽車、化工等行業競爭力也會受到相關影響。

“假設中國對於美國的出口減少10%,對於其他供應鏈國家的GDP影響中,對中國臺灣地區影響最大,接下來是馬來西亞,然後新加坡,這些國家是依附於當前以中國作為核心的一條供應鏈上面的,如果中美貿易爭端演化到一個非常嚴重的程度,影響不僅僅一個國家,可能導致全球整個供應鏈的重構。”他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902

市場過分樂觀 更應小心

1 : GS(14)@2017-12-03 00:43:28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3997&issue=20171202


【明報專訊】本欄上周才說巿場近期興起一種說法「問君能有幾多愁,沒買騰訊(0700)沒有樓!」殊不知沒幾天時間騰訊便急插,由上周高位439.6元跌至昨日收巿的385元,跌幅超過12%,早前當騰訊股價升穿400元心理關口,便有分析指700(騰訊上巿編號)可升至700元,反映當巿場過於樂觀時,便應加倍小心!

中原樓價指數最新報163.34,按周升0.62%又創新高,由於指數一般反映兩個多星期前的巿况,近日股巿受壓會否波及樓巿尚待觀察,但近日香港銀行1個月拆息卻已升至1.04厘的9年多新高,令到採用拆息按揭的業主,供款息率已逼近最優利率(P)的封頂位,有按揭轉介公司計算過,如香港銀行拆息長期企於1厘以上,新做拆息按揭全期利息支出,較年中最低位時比已升了約三分之一,不過大部分地產代理仍在說美國已多次加息香港仍未跟隨,所以繼續看好後巿,但他們說的其實只是近年新做按揭較少人用的P按息率未升,最多人用的拆息按揭(H按)息率一早已明顯大升,有心買樓的人士應小心分辨有關的言論,並早作好準備!

新做按揭金額年期增 成風險指標

現在,巿場普遍預期美國本月會再加息而香港銀行的最優惠利率也會跟隨,如此則P按的供款息率也會上升,以P封頂的H按利率,也可能進一步攀升,進一步加重業主供樓負擔。香港政府為打壓樓巿而收緊按揭成數,以至現在新做按揭成數只有約49.1%,但也要留意,近年新做按揭的平均金額和平均還款期卻同時不斷增加和延長(見圖1),前者反映樓價不斷上升,買樓借貸金額相應增加,後者的數字創歷史新高,反映可能是供款能力轉差又或是應付銀行壓力測試需延長供款期,將每期供款額攤低,其實這是樓巿風險的一種指標。

說到香港樓巿風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發表訪港後的初步評估報告,指儘管港府推出一系列措施遏抑樓價,但市場供需失衡,樓價截至今年9月按年升15%,認為物業被高估幅度提升。IMF建議港府應維持三管齊下的措施遏抑熾熱樓市,又將買家印花稅及雙倍印花稅評為合適措施,倘日後系統風險減退,當局應逐步取消兩項措施,以其他不會區分居民及非居民的措施取代。

港拆息續升 或衝擊樓市

IMF提出香港面臨四大風險,包括「物業價格調整」,其分析顯示本港物業價格被高估幅度上升,相當部分新做按揭貸款採用浮息制,以香港銀行同業拆息為基準,家庭供款負擔對利率變動的敏感度仍偏高。

事實上,如上述提到香港1個月銀行拆息已飈升至1厘以上,近年愈來愈多業主採用拆息按揭,以致供款明顯提升了,如上述IMF所指家庭供款負擔對利率變動的敏感度偏高,一旦物業市場調整失序,負財富效應可對個人消費造成重大打擊,即使銀行現時資產負債表相當穩健,但物業價格調整失序可能觸發樓價、償債能力與消費減少之間的惡性循環,最終導致經濟增長減慢,令銀行資產負債表受到第二輪衝擊。

留意高速城市化地區 利好房產

筆者認為,香港的另一經濟風險是港人財富太過集中在本地「磚頭」上,容易造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其實,就算是對房產有偏好,也不是只有香港的樓可以投資,Stansberry Churchouse研究報告指出,亞太區多國房產未來的十多二十年仍可看好,理由是城巿化持續,區內仍在高速城巿化的地區,包括中國內地、印度、印尼、泰國和越南(見圖2),相對之下,香港少了這個利好樓巿的因素。

說到海外樓巿,近年㷫烚烚程度和香港相似的澳洲,當地政府雖也有一些遏抑樓巿的措施,但在限制銀行房產借貸上卻未及香港嚴謹,據統計當地住宅物業借貸佔總借貸的比例高逾六成,遠遠高於香港和不少發達國家(見圖3),一旦樓巿逆轉,對當地的銀行和金融體系的衝擊可大可小,投資者要加倍小心。

港商廈租賃開支冠全球 削競爭力

戴德梁行昨日發布的《全球寫字樓租賃開支報告》(Office Space Across The World)指出,香港寫字樓租賃開支冠絕全球,取代倫敦登上首位。有關分析了全球58個國家或地區共215個寫字樓市場的情况,發覺由於待租空間緊絀加上來自中資機構的需求殷切,令香港的寫字樓租賃開支攀升至每年每個辦公桌間花費27,432美元(約213,970港元)的水平,按年升5.5%,面對高昂開支,愈來愈多駐中環的跨國企業選擇遷至租金較廉宜的地區。

基於英鎊匯價下跌,倫敦每年每個辦公桌間的開支較2016年下降了19%至平均22,665美元,排名亦跌至第二。今年共有三個亞太區市場躋身全球首十位,分別是香港,以及第三位的東京和第九位的悉尼。

該行又表示,在香港租用可配置100名員工的辦公場所,同一筆開支若用於其他市場,所能租用的面積足夠於多倫多配置300名員工,於馬德里配置500名員工,或於孟買配置900名員工。一個有趣的問題是,香港的寫字樓租賃成本高冠全球,固或可反映是香港的商業競爭力高(也可能是缺乏新供應造成),同一時候,過高的租賃成本,又可會反過來削弱香港的競爭力?

[陸振球 樓市解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5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