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則共進,閉則各退。時至今日,全球各經濟體的融合度越來越高,彼此依存。可以說,擴大開放和合作,是促進世界經濟重振的必由之路。這從剛剛結束的杭州G20峰會將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作為主題,亦可見一斑。
近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席第71屆聯合國大會(下稱“聯大”)系列高級別會議並訪問加拿大、古巴,這是繼2010年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站在聯大傳遞中國聲音後,中國總理再度登上聯大講臺。而與6年前有所不同的是,這一次中國總理讓聯合國變成了“中國主場”。
李克強呼籲,國際社會應共同努力加強合作,推動可持續發展,解決發展中的不平衡問題,包括難民、公共衛生、氣候變化等突出問題。而各國加強合作,開放可以說是前提,這對提振世界經濟尤其重要。
然而,近段時間與經濟增速放緩相伴隨的是,地區保護主義、狹隘民族主義等開始阻礙全球化進程,今年6月舉行並獲得通過的英國“脫歐”公投即是一例,為世界經濟協調發展帶來了不穩定因素。
鑒於此,當地時間20日李克強在與美國經濟、金融、智庫、媒體等各界人士座談時即表態:中國會越來越開放,全球化理應向前推進。座談會由彭博有限合夥企業創始人布隆伯格主持,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前財長保爾森、前財長魯賓、前駐華大使芮效儉、前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高級主任貝德、IBM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羅睿蘭、《外交》雜誌主編羅斯、美國公共電視網中文電視臺主持人查理·羅斯等出席。
李克強首先表態,中國開放的大門會越開越大,已經打開的大門也不可能關上。且下步將繼續推動政府簡政放權等改革,註重保護知識產權,為外國企業赴華投資創造更加寬松便利的營商環境。
對中美經濟共同發展而言,這其中中美雙邊投資協定(BIT)談判一直備受各方期待。李克強此番亦提到,中美之間的投資合作潛力巨大,美方企業在中國的市場也會越來越大,中美正在進行以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為基礎的雙邊投資協定談判,就是要向兩國企業界發出中美相互投資穩定向好的信號。期待美方同中方相向而行,放松高技術產品出口管制,早日達成高水平、互利共贏的雙邊投資協定。
全球化帶來的是利益分享和各國比較優勢的充分發揮,使人們生活更加美好。對於當前出現的逆全球化思潮,李克強指出,這只是全球化進程中的階段性曲折,需要處理好全球化過程中的弊端,但不能因噎廢食。中國是自由貿易的堅定維護者,堅定支持在世界貿易組織框架下推動貿易自由化,相信全球貿易自由化和投資便利化是歷史的潮流。
實際上,除了G20杭州峰會提出要世界經濟需要更加開放外,中國此前制定涉及全球共同發展的重大決策也多基於“開放”這個主旨。如此前提出建設“一帶一路”的倡議,就是要以加強傳統陸海絲綢之路沿線國家互聯互通,實現經濟共榮、貿易互補、民心相通。
這些在數據中也得到體現,近年來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對外投資額已超利用外資額,成為資本凈輸出國。今年前7個月,中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56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企業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投資額6732.4億元,同比增長61.8%。
此外,中國亦著眼於構建新的全球經濟治理格局,積極參與國際經貿規則制定,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引導各方積極融入全球價值鏈,改善全球投資政策環境。可以說,中國倡導的“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如今日益為國際社會廣泛認同。
中國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未來將堅定維護和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為提振全球經濟貢獻力量。世界和中國的發展實踐已經證明,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導致落後。只有以廣闊的胸懷擁抱世界,推動與世界共享發展機遇,才能開創全球化的新境界,讓世界經濟重現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