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橡樹的寧靜和神秘追憶特朗斯特羅姆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8626

 

2010年夏天,特朗斯特羅姆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前一年,瑞典一家出版社把他小時候收藏的昆蟲標本出版成畫冊。譯者李笠帶孩子去看望他,特朗斯特羅姆給孩子們講他收藏昆蟲標本的故事。 (作者供圖/圖)

“特朗斯特羅姆去世了!”“特朗斯特羅姆去世了!”

2015年3月28日早上我被妻子從瑞典打來的電話喚醒,可能是前一天晚上為澆滅體內熱度而灌下的大量酒精的緣故,我既沒震驚也沒感到哀痛。但死訊並非出乎意料——2014年8月17日最後一次去拜訪托馬斯時,我似乎已感到了某種預兆。

托馬斯還是像以前那樣坐在輪椅上。我們還是像往常見面時那樣擁抱。莫妮卡還是照例端上了咖啡、甜點和威士忌。但我們才剛聊了十來分鐘,托馬斯就打起了瞌睡。以前,在他獲諾獎前,即使是前年,每次去看他,他總能精神抖擻地陪著喝上一兩杯,直到客人離去。

我和莫妮卡交談著,她第一次用憂傷的語氣說:“諾貝爾獎來得太晚了。”其實我知道,這個獎項的到來並未給他們的生活帶來實質性的變化。但要是諾獎早15年或10年頒發給托馬斯,那麽他們能很好地享受這獎項,比如每年冬天可以去南歐居住一段時間,而不是由於經濟原因,只能在那里逗留一兩個星期。

我發現莫妮卡突然老了,而且顯得疲憊。這位自1990年以來,一直精心照料著自己半身不遂的詩人丈夫的女人,臉上蒙著一層沈重的陰雲。

特朗斯特羅姆去世了。他詩歌的崇拜者再也聽不到他用左手演奏鋼琴了,也再也看不到他智慧清澈的眼神和孩子似的單純的笑容,或仰慕他橡樹的寧靜和神秘——你打量他時,會發現星光正從茂盛的樹冠里傾灑下來,或像詩人在《風暴》一詩中描述的:“聽到星星在自己馬廄中跺腳。”

但特朗斯特羅姆是幸福的,從他第一本詩集《17首詩》(1954年),到2011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一直受到詩人和讀者的關愛。他一生共發表了二百六十多首詩,而他的詩已被譯成了六十多種語言。他被批評界稱為“隱喻大師”,有人把他視作“深度意象詩人”,也有人把他看作“後超現實主義詩人”“新簡單主義的開創者”“巴洛克風格的詩人”“現實象征主義詩人”等等。他的詩通常從日常生活著手,擅長用精準的描述,讓讀者進入具體空間。然後更換鏡頭,將細節放大,變成特寫,讓飛逝的瞬息獲得旺盛的生命力,透發出“意義”,展現一個可感可觸的新世界。

死亡,是特朗斯特羅姆詩歌世界里反複出現的一個主題,從他的全集的第一首詩《序曲》到最後的俳句,始終閃晃著死神的影子。他在一首精美的短詩《1966年——寫於冰雪消融中》這樣寫道:

我緊抓住橋欄。

橋:一只駛過死亡的巨大的鐵鳥

死亡是可怕的。他在一首題為《某人死後》的詩中敏感細膩地刻畫了死亡的震懾力:

“有一個驚駭/留下一條長長慘白的彗星尾巴。/它占據我們。它讓電視圖像模糊。/它像冰涼的水珠聚集在空氣管上。”

在臨近五十歲的時候,他簡潔深刻地寫道:生活中,死亡有時會登門/丈量人體。拜訪被遺忘/生活依然在繼續。但壽衣/在無聲中做成。(《黑色明信片》)

死亡,在特朗斯特羅姆的眼里,是無時不在而又無孔不入的東西:“我的岸很低,只要死亡上漲二公分,我就會被淹沒。”但詩人在癱瘓第六個年頭,似乎已接受了死亡:一縷藍光/從我衣服里流出。/仲冬。/叮當作響的冰鈴鼓。/我合上眼睛。/有一個無聲的世界。/有一道裂縫,/那里死者/被偷運過邊界。(《仲冬》)

2004年,在癱瘓失語14年後,詩人出版了《巨大的謎》,在這部詩集里,我們看到死亡如何像一條蟒蛇纏住詩人,詩人又如何鎮定自若地直面死神:屋頂破裂了。/死者可以窺視我。/這一副面孔。

此刻,當我帶著熱度寫這些文字的時候(我在床上整整躺了兩天,我十多年沒這樣病過,不知這是否與他的離世有關),不禁又想起25年前在特朗斯特羅姆的夏日別墅藍房子的一次詩歌對談——那是唯一的一次,4個月後,他癱瘓失語,我們因此而失去了所有語言交流的機會——

問:你認為詩的特點是什麽?

答:凝練。言簡則意繁。

問:詩的本質是什麽?

答:詩是對事物的感受,不是再認識,而是幻想。一首詩是我讓它醒著的夢。詩最重要的任務是塑造精神生活,揭示神秘。

隨著歲月的流逝,上面的對話,也成了我的寫作信條。特朗斯特羅姆成了我的影子,常常,寫作時——太陽破雲而出的一瞬——影子就會閃現,低語:“節制,詩當凝練,精準。”

是的,詩的力量在於凝練。特朗斯特羅姆的詩始終貫穿著這一審美理念,即,用最少的詞語制造最豐富的內涵。他的詩如精心打造的一只首飾盒,那里鑲嵌著黃金、瑪瑙、珍珠和寶石,有高貴的整體平衡,也有極致的細節的精美。

翻譯特朗斯特羅姆給我的詩歌寫作帶來了極大益處,這是詩藝的經典範本,就像學書法的人找到了王羲之的帖。特朗斯特羅姆無疑是一個現代的“唐代詩人”——除了西方的現代主義的諸多特點,他也能像王維孟浩然等詩人那樣擅長營造意境。意境(有時也稱為“境界”),王國維在其《人間詞話》中指出:“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境界而已。”而用特朗斯特羅姆的話說:“我常常從一個物體或狀態著手,為詩建立一個‘基礎’。這基礎有時是一個地點。詩從一個意象中漸漸誕生……我用清晰的方法描述我感受到的神秘的現實世界。”他的代表作《風暴》《樹與天空》《孤獨》《宮殿》《夜曲》等,無一不是意境的經典顯現。這里,直覺和理解、情感和思維、意識和無意識相互交融、恰如其分地傳遞了內心體驗,巧妙地做到了心與物的協調統一而心馳物外,意與境的渾然一體而意溢於境,和李白的《靜夜思》、崔顥的《黃鶴樓》等唐代優秀詩作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特朗斯特羅姆的詩在表達上和中國古詩有著驚人相似之處,比如:“穿轟鳴之裙鞠躬的噴氣式飛機/使大地的寧寂百倍地增長。”(《冰雪消融》)它讓我們想到南北朝詩人王籍的“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的名句;“預感戰爭爆發而目瞪口呆渾身冒汗的花朵”讓我們想到杜甫的名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移情絕唱;而“流淌的寶劍/正銷毀著記憶/小號和佩帶/在地底下生銹”(《短詩三章》),又何嘗不是杜牧《赤壁》中的“折戟沈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的回聲或共鳴?而共鳴,則無疑體現了世界詩歌大師們抵達的精神境界。

“太陽已低垂/影子像巨人。很快/一切是影子。”既完美地體現了特朗斯特羅姆的俳句風格,也表達了詩人對時間利爪下生命的悲劇性的清醒認識,它用禪宗的方式說出了死亡。

“特朗斯特羅姆去世了!”“特朗斯特羅姆去世了!”但我看見他仍坐在輪椅上,看見我和他仍在幹杯,時不時地相視而笑,就像我在2014年8月17日最後一次見他時那樣——

房門打開。他在老地方——輪椅上——等我

他獲諾貝爾獎之前曾這樣坐著

他獲諾貝爾獎之後仍這樣坐著

一尊坐佛,或準確地說:一塊懷抱隱喻的隕石

他在傾聽。他聽到墻另一頭的拼殺與叫喊

輪椅,鋼琴,用了一輩子的家具

簇擁著他——生活並沒有改變

只是當我們喝酒的時候,他猛地嗆了起來

他睜大眼睛(像怕被風暴吹空的冬夜的靈魂)

望著慈善的妻子,望著拜訪他的客人

“這里!”我說,“我遇到了我曾經的女友

一個二十年前學哲學的金發美人

而今變成了一個信奉耶穌的白毛女……”

他忽然仰頭大笑,眼睛閃爍星光

但隨即低下了頭,像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

街上的腳步聲將我們圍住

想在我們突然的靜中尋找幸福的捷徑

我聽見鋼琴在唱:“自由存在,有人拒絕進貢!”

但83歲的詩人已經入睡,夢見家具

正飛離房間。一顆滴血的心在歡唱的海水中沈墜

(《特朗斯特羅姆在傾聽》)

特朗斯特羅姆去世了。對一個詩人來說,肉體的死亡若能夠換來精神——詩歌——的不朽,無疑是莫大的幸福。特朗斯特羅姆在自己全集的第一首詩《序曲》中寫道:“醒,是夢中往外跳傘……當穿越死亡的漩渦之後/是否有一片巨光會在他(漫遊者)的頭頂上鋪開?”事實上,在特朗斯特羅姆與死亡漩渦搏鬥了近25年後,那道巨光——詩歌的智慧與美——早已在他,一個從夢中跳傘的漫遊者的頭上鋪展開去,而且正轉化為一種強大的慰藉力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362

奧利弗·哈特、霍姆斯特羅姆榮獲201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瑞典當地時間11點45分,瑞典皇家科學院常務秘書戈蘭·漢森宣布,將201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經濟學家奧利弗·哈特(Oliver Hart)與本特·霍爾姆斯特倫(Bengt Holmström),以表彰他們對契約理論領域的傑出貢獻。

諾貝爾經濟學獎公布現場圖(來源:人民日報)

契約理論是研究存特定交易環境下來分析不同合同人之間的經濟行為與結果,往往需要通過假定條件在一定程度上簡化交易屬性,建立模型來分析並得出理論觀點。

而現代經濟是由無數的契約結合在一起的。哈特和霍爾姆斯特倫提供的理論工具,對於理解現實生活中的契約和制度認識,以及在合同設計中潛在的缺陷很有價值。

Oliver Hart

據悉,Oliver Hart今年68歲,出生在英國倫敦,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目前任職於美國哈佛大學。他關註契約理論、企業理論、公司金融和法律經濟學等研究領域,是合同理論、現代廠商理論和公司財務理論的創立者之一。專著《企業、合同與財務結構》是其代表作,書中他進一步發展了產權理論,提出了“不完全合同”理論。

Bengt Holmström

Bengt Holmström今年67歲,出生在芬蘭赫爾辛基,畢業於斯坦福大學,目前任職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他是一位知名的微觀經濟學家,最知名研究領域為契約和激勵理論,特別是將相關理論用於公司,企業治理及金融危機期間流動性問題的研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0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