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手機或iPad掃描實體卡牌,會出現相應的單詞形象,例如一個虛擬的恐龍、火山或者九大行星,孩子可以進行簡單的交互。除此之外通過3D技術制作的V-World虛擬遊戲,在每次遊戲任務完成後,可以收到系統反饋的報告,包括孩子的詞匯學習程度、語言溝通能力等,進一步了解孩子的學習目標掌握情況。同時根據每個學生學習程度差異,老師也會給學生推送不同的關卡進度和課程內容。
科技助攻
這是瑞思教育新近引入的AR和VR遊戲。利用AR、VR技術的仿真和交互特性,將抽象而晦澀的知識更全面、更生動地呈現,以沈浸式體驗來提升學生學習興趣,這是傳統教育機構紛紛向VR/AR技術伸出橄欖枝的緣由所在。
“英語相對來說比較抽象,語言應用的環境和場景在中國又相對較少,回到家之後孩子英語浸入時間不夠。通過AR/VR技術和教學內容相結合,學生的課後學習更有效也更具針對性。”瑞思學科英語學術高級副總裁袁雪向第一財經表示。
根據高盛年初發布的VR/AR報告來看,VR教育潛在用戶在2025年達到1500萬人,預計到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到7億美元,基於這樣的市場規模,AR/VR技術公司也在將AR/VR技術延展至教育領域,開發相應的應用。除了大量的虛擬和增強現實遊戲APP之外,一些公司也在研發沈浸式的課堂系統。
雖然市場雙向需求明顯,但將AR/VR技術真正應用於教學並非易事。“目前的VR或AR產品還不成熟,在選擇內容上存在較大問題,市場上普遍缺少優秀的內容。”袁雪透露,從去年開始陸陸續續有很多廠家找到瑞思教育尋求合作,但內容上的磨合仍存在較大問題。
“不管應用哪種炫酷的技術,沒有內容植入,發揮不了任何作用,除了要通過內容吸引孩子來使用,同時還要考慮到課程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問題。”瑞思學科英語CEO孫一丁向第一財經表示。目前市面上大多數的VR//AR遊戲內容體系還沒有搭建,鑒於制作成本和周期問題,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且內容存儲不足。
針對這些問題,瑞思最終選擇技術合作,內容自己研發。一方面要保證虛擬現實在提供聲音、圖像、文字等全方位信息的同時,減少不必要的元素設計和互動設置,減輕孩子學習過程中認知符合和冗余效應。另一方面,還要強化對學習效果的監控和評估,通過反饋環節設置,記錄孩子學習過程中的數據,並利用這些數據監督孩子學習行為和學習效果。
“目前來看,AR/VR與實際課程的結合以及配套的操作方式等仍然在探索過程中,同時設備以及費用等問題是主要的推廣困難之一。未來,隨著設備成本的下降,以及教學方案的不斷完善,各類前沿技術將大幅提高教育的效率。”弗若斯特沙利文全球合夥人兼大中華區總裁王昕博士對第一財經表示。
資本趨緊
借助技術創新打造更為獨特和具備延續性的課程體系,這是在競爭異常激烈的K12教育市場生存並勝出的保障。根據清科私募通最新數據顯示,從今年1月份至8月中,125家在線教育企業得到投資總額近6億美元,其中前20名公司中35%屬於K12教育範疇。
但更為值得關註的細節是,從各月資金變化來看,年初資本活躍1月份融資總額達1.37億美元,但從2月開始就逐月走低,到7月底金額降到最低,僅有585萬美元。8月僅有一項融資,是VIPKID的1億美元C輪融資,也是今年在線教育融資金額最高的一筆。
在貝恩投資(亞洲)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全球合夥人王勵弘看來,資本謹慎的原因主要在於互聯網在線教育的商業模式仍不夠清晰。“其他互聯網+模式起到了領頭羊的效應,即先改變消費方式,做規模,單個客群不賺錢,最終規模做大之後通過其他方式來收費,但教育有其特殊性,這種模式目前大多處於花錢補貼客戶階段。”
在孫一丁看來,互聯網的確解決了教育很多環節的效率問題,例如教育資源不均勻、教育智能化等問題,但教育的互聯網化還需考慮到不同年齡層和不同細分領域問題,以K12教育為例,10歲以下的孩子自主學習能力比較差,同時理論知識之外,孩子之間的互動、孩子與老師之間的真實互動是很難互聯網化的。中學以後,孩子的自主能力、自學能力,包括自我管理能力都在提升,可以跟互聯網的概念加起來。
變現困局
“當抓取一個客戶需要很高的成本,如果學生能夠在你的體系里待的時間比較長,願意支付的費用越多,那麽你的商業模式就有可能盈利,或者盈利的水平更高。”王勵弘表示,因此課程的獨特性和延續性是其投資更為看重的因素。
反觀整個互聯網教育市場,目前國內絕大多數的互聯網教育公司提供的服務是網絡虛擬的課程,通過視頻的方式來達到授課的目標,其本質是提供教育的素材以及資源。
但是一方面,國內互聯網的版權保護仍然存在較大漏洞,使得互聯網教育公司很難從網絡教育消費者中獲得持續盈利。另一方面,互聯網教育公司對學生的管理松懈,很難監測學生知識的進步或者能力的提升,使得互聯網教育的價值很難被學生認同。
在王昕看來,目前來看,限於技術的發展以及法律法規的完善過程,互聯網的版權問題在短時間內較難解決。而互聯網教育企業的價值的認同可以從提供相應的證書或者保證通過相應的考試來吸引學生。因此,“主要盈利的方向在於語言培訓、職業證書培訓,例如雅思托福的培訓、註冊會計師等相關培訓。而提供通識課程、興趣類課程的互聯網教育企業要實現盈利可能還要經過更多時間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