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21日發表最新網誌指出,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內地的A股將來一定會被納入國際主要指數,只是早晚的問題。深港通的推出,有助於推動國際主要指數編制機構未來將A股納入這些主要指數。
李小加表示,深港通總額度限制取消是一個重大進步,雖然目前總額度還有剩余,但長期來看,一定會鼓勵更多的海外機構投資者參與深港通和滬港通。深港通涵蓋了大約880只深圳市場的股票,其中包括約200只來自創業板的高科技、高成長股票。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涵蓋417只港股,比滬港通下的港股通新增了近100只小盤股。投資標的的擴容,可以滿足不同類型投資者的投資需求。
而AH股價差的根源,是因為兩地市場投資者在風險偏好和投資理念上有很大差距。內地市場投資者主要由散戶構成,比較情緒化,香港市場則由機構投資者主導,更加理性和註意價值投資。盡管AH股同股同權,理論上內在價值相同,但由於兩邊股票並不能自由流動和互相替代,套利機制不存在,所以AH股價差才會長期存在,即使在滬港通和深港通退出後,應該也無法消除兩地價差,長期來看,肯定有助於縮小兩地價差。
李小加還指出,可延伸和可擴容是深港通模式的一大特色,預計在深港通運行一段時間後,深港通有望納入交易所買賣基金(ETF),為投資者提供更多選擇。目前由於滬深港三個交易所在ETF的清算交收和ETF與股票的互換上有不同的機制,所以三個交易所和兩地監管者需要共同研究相關細節。
另外,針對目前深圳創業板僅開放給機構專業投資者的問題,李小加表示,香港方面也在研究如何在香港推出適當的風險提示程序,幫助散戶認知風險等,未來這樣的風險提示程序出臺之後,香港的散戶或許也可以通過深港通投資深圳創業板股票。
李小加還表示,深港通和滬港通都屬於股票通,在不久的將來,這個模式可以延伸到更多資產類別,比如債券通和貨幣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