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數據低於市場預期,盡管5月初A股表現保持穩定,但全球大宗商品紛紛回調,全球投資者擔憂中國經濟複蘇無法持續,美聯儲部分官員也表達了6月加息的可能,外匯市場上歐元和日元成為避險貨幣的另一種選擇,這些因素都拖累了全球股市和商品價格的短期表現。那麽,最近這波大宗商品行情會否曇花一現?
在《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的多位市場人士看來,大宗商品調整跟財新PMI數據不如預期有一定關系,投資者也擔憂中國貨幣政策會否轉向和美國加息動態,在投機資金主導過後,商品價格未來走勢還要看基本面需求;而匯豐控股(00005.HK)計劃出售巴西業務,也被部分市場人士認為是不看好大宗商品。
修複行情持續性待考
中信建投策略分析師周金濤認為,此前商品價格易漲難跌來自於三因素的共振:既有中國經濟步入三月以來觸底企穩的慣性延續;又有來自政治局會議推進改革的信號;更重要的是美元的弱勢造就了以原油為代表商品的強勢。1月份美元指數沖頂後的弱勢以及大宗商品的持續反彈,讓全球風險偏好在經歷1月份的動蕩之後開啟了浩浩蕩蕩的修複之旅,就人民幣資產而言,甚至經歷了3月份的股、債、匯、地產和商品全面開花的景象。
有觀點認為,隨著中國經濟顯現出越來越多的企穩跡象,沒有必要推出刺激措施。部分由於季節性因素導致的一季度信貸快速增長只是暫時的,這也引發市場對大宗商品的擔憂。到了5月初公布的4月財新PMI制造業指數49.4,預期49.8,前值49.7。對此海通證券策略分析師荀玉根等認為,4月PMI弱於歷史均值,需求不足。數據顯示需求仍較弱,而原材料庫存指數經前兩個月回升後,4月較3月下降0.8個百分點至47.4%,貢獻-0.08個百分點,說明前期庫存回補為短期現象,持續性不強。
香港南華金融集團高級策略師岑智勇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中國PMI數據反映預期與實際有落差,是方向上的落差,加上澳大利亞減息,也利空商品表現。
民生證券策略分析師李少君則稱,近期部分大宗產品價格回落,可能與對美國經濟複蘇進程的曲折預期有關。亞太市場除受此影響外,可能也與日本央行上周表態有關,受此影響,日元也有迅速升值的反應。
資深投資人士溫天納認為,財新PMI數據的確比較弱,代表中小企業經營環境較差,對商品價格有所影響;近期大宗商品走勢,也跟資金流向有關,在美元走勢依然較弱的情況下,最近資金回流歐元、日元等等貨幣。
商品最終還得回歸基本面
溫天納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未來商品價格走勢依然是要看基本面需求,單純靠投機資金拉擡商品價格並不足夠。華林證券策略分析是胡宇稱,近日大宗商品有所回調,也反映了攻擊側結果,預計未來最終上漲空間還是很大;A股里面傳統周期性行業,煤炭、鋼鐵、石油、有色等公司的股價仍處於低估值位置。
也有不少市場人士認為,過去三個月的商品價格上升,更多是投機因素主導,跟基本面需求關系比較有限,未來走勢除了看基本面,6月美國是否加息也是關鍵因素。
海通證券宏觀分析師姜超稱,歷史上滯脹期間的最佳投資標的是黃金和商品,而當前農產品又處於歷史價格低位,所以很容易成為“大水”漫灌的“窪地”。事實上,今年4月份以來,國內主要農產品期、現貨價格已經開始大幅反彈。雖然短期看高庫存、臨儲政策改革預期將制約反彈力度,但若全年糧食出現減產,且貨幣持續超發,則長期看農產品價格仍存上行風險。
隨著匯豐控股(00005.HK)計劃出售巴西業務,巴西經濟又比較依賴大宗商品出口,這是否代表匯豐控股看空商品價格長期走勢?這也引發了市場人士爭議。此前在一季度業績發布會上,匯控行政總裁歐智華表示,巴西競爭委員會屬下的技術小組已經向其理事會建議,批準集團出售在巴西的業務。集團現正等待競爭委員會的最終決定,希望上半年內可以獲批,預期完成出售巴西業務之後,一級比率可望由目前的11.9%增加60個基點至12.5%。
岑智勇表示,匯豐出售巴西業務,代表了匯豐不看好商品價格,不看好全球經濟,不看好對商品的需求。溫天納則稱,匯豐控股出售巴西業務,首先要削減無利可圖的業務,商品相關業務也可能拖累公司盈利,也可能代表匯豐對商品市場沒有太大信心,對巴西等新興市場也沒有太大信心。
周金濤稱,商品價格觸頂下跌是否能夠以有序釋放風險的方式進行,將決定流動性風險的擾動程度。因此,後續貨幣政策的邊際變化以及金融市場的風險暴露將是重要的觀察變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