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坊間流行著這麽一種說法,“不擁有一套新鴻基的物業,都算不上是香港的富豪”。
自1972年在香港上市以來,新鴻基地產(00016.HK,下稱“新鴻基”)在業內是許多公司的榜樣。也曾吸引了萬科創始人王石的註意,萬科第一個跟隨的目標就是這家香港房地產公司。王石曾說:“萬科曾跟隨新鴻基,定期參觀它的樓盤,比如我們的物業管理好,有一個品牌叫萬科匯,就是跟新鴻基學的。”在2000年萬科管理層重新選擇大股東時,王石甚至一度在華潤與新鴻基地產之間徘徊。
新鴻基在一定程度上不被圈外人熟知,但其所呈現出來的作品大家一定見過。目前香港第一高的ICC和第二高的IFC就是由新鴻基打造,而在上海東方明珠旁的地鐵上蓋物業IFC也是它的作品,作為上海最高端的商場,它擁有超過240間國際頂級品牌店及餐廳,包括Louis Vuitton、Chanel、Prada、MiuMiu、Hermes、Gucci等。此外,緊靠IFC旁的高端住宅-國金匯,則是高端商務人士居家首選。
上海IFC國際金融中心
“未來將繼續以高端發展為主,”新鴻基發展(中國)有限公司華東區域副總經理張永順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因為公司在項目拿地、提供的物業配套服務等方面的成本很高。
據新鴻基中期業績財報顯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止6個月,新鴻基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92.98億港元,同比上升9.9%。物業銷售方面,銷售收入為94.94億港元,毛利潤達24.74億港元,按所占權益計算,期內的合約銷售總額約144億港元。而租金收入方面,連同合作項目租金計算,總租金收入同比增長7%至103.51億港元;凈租金收入同比增長7%至79.43億港元。
新鴻基表示,今年香港物業銷售目標為320億港元,而內地銷售目標則為50億港元。截至2015年12月底,新鴻基在內地的土地儲備為654萬平方米,已落成投資物業占108.7萬平方米,其中約80%位於上海、北京、廣州等一線城市。
“我們不會貿然進入二三線城市,地產項目的建設及後期的物業管理等都需要人才儲備。”張永順說道。對於內地投資,新鴻基地產認為目前土地儲備足以配合未來發展需求,將繼續采取選擇性策略,在一線城市物色投資機會。
新鴻基發展(中國)有限公司華東區域副總經理張永順(左四)
近年來,新鴻基的財務狀況較好,2012年~2015年資產負債率分別為23.86%、24.66%、24.41%,相比萬科、萬達商業等內地房企70%以上的資產負債率要低很多;由於新鴻基定位高端,盈利自然不差,在銷售毛利率方面,近年來一直維持在40%左右。
而持續不斷的去庫存和降準降息,導致近兩年來內地樓市市場整體開始出現分化複蘇。一線城市和部分熱點二線城市房價上漲較快,環比漲幅明顯高於其他城市;其余二線城市環比較為平穩。
內地投資物業的發展,將成為新鴻基地產2016年在內地的重點。截至2015年12月31日止6個月,連同合作發展項目帶來的收益,新鴻基內地投資物業組合的總租金收入上升11%至人民幣14.4億元。
新鴻基地產全資擁有的上海徐家匯中心項目正在施工。此項目華山路一號地塊寫字樓提供1.67萬平方米樓面,預計租戶可在2017上半年進入,而3.06萬平方米的商場將於2018年開業,項目逐步落成後預計將為集團帶來可觀的租金收入。
位於上海浦江東岸的濱江凱旋門推出的服務式公寓產品“凱旋匯”
短期而言,新鴻基廣州新項目的貢獻將最為明顯。據介紹,其占50%權益的廣州天環商場已於今年3月進行試營業,新鴻基持有33.3%權益的廣州天匯廣場項目的IGC商場亦將於今年下半年開業。
物業銷售方面,新鴻基期內業績已經達成全年(財務核算期間為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銷售目標50億港元的一半。按所占權益計算,新鴻基期內內地合約銷售額約人民幣25億元,主要銷售貢獻來自上海濱江凱旋門、天璽、中山奕翠園、廣州花都禦華園以及廣州珠江新城天匯廣場第二幢寫字樓。
近日,位於上海浦江東岸的濱江凱旋門推出服務式公寓產品“凱旋匯”。據張永順介紹,此次推出的服務式公寓共170多套,面積在65平方米~127平方米,戶型為1房及2房,主要是為了滿足高收入人群的租賃、投資需求。
不過,對比內地半年50%的業績達標率,新鴻基在香港的物業銷售達標情況則較為遜色。截至2015年12月31日止6個月,其香港物業合約銷售額為113億港元,距離全年320億元港元目標仍有一段距離。
除此之外,新鴻基的一項人事任命引發外界關註。4月26日,新鴻基地產主席兼董事總經理郭炳聯之子郭基泓出任執行董事,是繼郭基輝後,第二位正式成為執行董事的郭氏第三代。有分析認為,郭基泓的委任與新鴻基部署逐步交接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