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市民在南京一處樓盤看房。(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圖)
2016年3月12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16年1-2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和銷售情況》;3月18日,又發布了《2016年2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
2月作為房地產傳統淡季和“兩會”前的靜默期,今年卻顯得格外積極,寬松政策相繼落地——繼非“限購”城市購買首套房最低首付款比例降至歷史最低後,契稅、營業稅優惠政策也相繼出臺。
春節過後,樓市、特別是一線城市樓市火爆的場景在媒體上鋪天蓋地襲來,走在北上深的街頭,處處都是討論房地產的聲音。房地產究竟有多熱?透過官方數據可見一斑。
1-2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1123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8.2%,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21.7個百分點。其中,住宅銷售面積增長30.4%,辦公樓銷售面積增長11.0%,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面積增長9.4%。
商品房銷售額8577億元,同比增長43.6%,增速提高29.2個百分點。其中,住宅銷售額同比增長49.2%,辦公樓銷售額同比增長29.7%,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額同比增長7.8%。
據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判斷,從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速和銷售金額增速的差距,可以換算出成交均價的增速,2015年全國商品房價上漲7.4%,其中住宅9.1%。而今年1-2月,全國商品房價格比去年同期大漲12%,其中商品住宅大漲14.4%。
國家統計局投資司高級統計師李皎解讀,商品房銷售明顯加快的原因如下:政策效果累積顯現,前期需求集中釋放。去年以來,中央陸續出臺了降息、降低首付比例、公積金政策調整等一系列政策,經過去年一年商品房銷售市場的溫和回升,部分需求結束觀望入市,消費者購房意願被激發,一線城市市場升溫明顯,部分二線熱點城市銷售翻番。
居民住房消費升級,改善性住宅成為拉動增長的主要動力。1-2月份,住宅對全部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長的貢獻率達95.0%。其中,90平方米以上的大中戶型住宅的貢獻率為76.6%。
基數低也是重要原因。去年1-2月份銷售面積下降16.3%,是2014年初房地產市場調整以來的最大降幅,總量8764萬平方米,為2012年一季度以來的最低。
從地區來看,1-2月份的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速,東部地區增長35.5%,中部地區增長26.8%,西部地區增長16.5%。在銷售額上,東部增長57.7%,中部增長30.4%,西部增長13.8%。
從2月份70個大中城市的房價來看,新建商品住宅與上月相比,價格下降的城市有15個,上漲的城市有47個,持平的城市有8個。環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3.6%,最低為下降0.7%。與上年同月相比,價格下降的城市有37個,上漲的城市有32個,持平的城市有1個。2月份,同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57.8%,最低為下降3.9%。
在新建商品住宅中,與去年同月相比,上漲最快的是:深圳(57,8%),上海(25.1%),北京(14.2%),南京(14.1%),廣州(11.9%),廈門(10.2%)。
二手住宅價格中,與上月相比,價格下降的城市有28個,上漲的城市有34個,持平的城市有8個。環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6.7%,最低為下降1.1%。與上年同月相比,價格下降的城市有26個,上漲的城市有41個,持平的城市有3個。2月份,同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54.2%,最低為下降7.4%。
二手房同比上漲最快的城市分別是:深圳(54.2%),北京(27.7%),上海(20.3%),廣州(14.7%),合肥(13.2%)
2月上海環比漲幅為5.3%,比前期擴大2.6個百分點,成為一線城市領跑者。其次是深圳,北京和廣州。二線城市中,合肥表現最為突出,環比上漲6.7%,環比漲幅全國第一。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劉建偉解釋,分城市看,2月份一、二、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平均都上漲,且漲幅分別比上月擴大0.5、0.1和0.1個百分點。城市間房價漲幅差距進一步加大,一線城市和個別熱點二線城市漲幅遠高於其他城市,分化現象持續。
在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中,1-2月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3%,增速比去年提高兩個百分點。楊紅旭認為,這是自2013年出持續下滑的3年以來,第一次出現明顯反彈,這是房地產投資企穩的重要信號。
就此,國家統計局高級統計師李皎認為,1-2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9052億元,同比增長3.0%,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2個百分點。2015年開始,商品房銷售逐步回暖,至今年1-2月份,更出現了銷售旺盛局面,使房地產開發企業投資信心有所恢複,房屋新開工面積迅猛回升,土地購置面積降幅大幅收窄,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時隔兩年首次回升。
應該關註的是,目前商品房銷量持續走高的基礎還比較薄弱,具體表現在:受竣工面積大幅增長的影響,商品房待售面積還在增加;土地市場交易依然不夠活躍,部分城市土地價格不斷攀升,房屋開發成本大幅增加;三、四線城市去庫存難度不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