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解放軍還養豬種菜嗎?菜兵”、“豬倌”特殊兵消失了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2681

分布在沙漠陸上邊疆或偏僻的海島上的部分軍營依舊存在農業生產的現象。圖為2007年6月24日,駐守在西北艱苦地區的武警寧夏總隊吳忠市支隊三中隊官兵們正在對蔬菜進行采摘。 (東方ic/圖)

艱苦樸素?還是形式主義?2015年10月,武警湖北省總隊襄陽市支隊六中隊黨支部的一個決定在官兵中引發熱議:辛辛苦苦經營數年的兩畝菜地要全部毀掉。

負責夥食供應的司務長向軍惋惜地說,靠著這塊地,中隊幾年沒買過菜。這麽好一塊地,為何要改建成為訓練場?

“抓好菜園子才能豐富菜盤子”?

中國軍隊養豬種菜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紅軍時期。抗戰時期,軍隊要從事農副業生產寫入官方文件。

1938年7月,陜甘寧邊區留守兵團召開第二兵團軍政首長會議,中心議題是決定在部分軍隊開展以種糧、種菜、餵豬等為內容的生產運動。次年2月,中共中央專門在延安召開生產動員大會,毛澤東在會上發表講話, “餓死呢?解散呢?還是自己動手呢?餓死是沒有一個人贊成的,解散也是沒有一個人贊成的,還是自己動手吧!”

“抓好菜園子才能豐富菜盤子”,養豬種菜一直是軍營生活的一部分,不少基層部隊的營區內迄今保留著此類宣傳口號。

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逐漸探入深水區,任何想把軍隊後勤保障建成“萬事不求人”的“軍隊小社會”,都是對現實的脫離。中國軍隊開始探索市場化的後勤保障之路,這幾乎成為軍隊的共識:軍隊後勤保障必須向社會和市場開放,軍隊的現代化程度越高越要開放。

2001年,稱為“軍委16號文件”的《總後勤部關於深化軍隊物資、工程、服務采購改革總體方案》出臺,軍隊物資采購改革在全軍啟動。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養豬種菜等農業生產基本告別軍營。然而,南方周末記者深入至少17處軍營發現,依舊存在農業生產的現象,大多分布在沙漠陸上邊疆或偏僻的海島上。

“一個土房一只狗,七八士兵沙漠走”,經過十多年的改造,武警寧夏總隊將昔日的不毛之地,建成占地近2000畝的現代化農業科技示範園區。沙漠已是初冬,武警寧夏總隊後勤基地1700平米的溫室內,生長著30多種來自全國各地的蔬菜瓜果,立柱上依靠著紅葉甜菜,螺旋盤水培的紅芹菜,基質栽培的奧運五色西紅柿等蔬菜也郁郁蔥蔥。

種菜養豬的新聞也不斷見諸報端。僅2015年10月,解放軍報就有兩篇新聞稿件,關註基層部隊養豬種菜。

“養豬種菜頭頭是道,組織訓練無從下手”

“部隊是用來打仗的,一切工作都要為戰鬥力建設服務。” 武警湖北省總隊襄陽市支隊六中隊認為,農副業生產搞得再好,也要為訓練場建設讓路。

年初以來,該總隊共挖掉菜地、草坪90多畝,拆掉豬圈32座,填平魚塘2個,新建射擊、搏擊、攀登、投彈等訓練場地200多個。

“菜兵”、“豬倌”等一些特殊的士兵建制也悄然消失。2015年6月,記者赴駐守滇南的某邊防團采訪。上世紀80年代,中越邊境的硝煙剛彌散,駐地經濟條件落後,道路崎嶇,蔬菜肉類保障比較困難。該部決定,在管理3公里外的空閑營房和土地開墾荒地,輪派一個班負責生產。

隨著駐地經濟快速發展,市場供應的蔬菜肉類日益充足,後勤供給對“生產班”的依賴逐年降低。直到近年,該部決定撤銷存在30年的“生產班”,官兵完成“歸建”,6名戰士扛著鋤頭回到連隊。

這也意味著,數千年以來“屯兵制”的終結。艱苦樸素不要了?還是搞形式主義?一時,爭議又起。對此,解放軍報曾刊文批評,某團後勤系統走出“養豬種菜頭頭是道,組織訓練無從下手”。

從軍數十載,國防大學科技教研室張召忠將軍深有感觸,“軍隊過去‘大根據地’的形式已不再適合部隊的發展,過去的炊事班、炊事員,現在只需承包一個餐飲公司就能解決,諸如此類還有汽車修理兵、衛生兵等等,完全可以依托社會力量。而大聯勤的成功,必須要達到思想認識、物質基礎和機制約束三者相互協調。”

中國軍隊正將“大聯勤改革”推入深處,養豬種菜在軍隊改革中徹底消失。

“中央電視臺軍事頻道曾花很大篇幅宣傳某部隊養豬種菜的事跡,地方上有人不禁問:難道國家大把的軍費是用來培養飼養員的嗎?”國防大學政委劉亞洲撰文認為,觀念的改變才是最根本的改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3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