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全球零利率時代


陶冬:全球零利率的時代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7a66b00100b4dl.html

今天,能源、食品價格已大幅回落。美國、日本、歐洲同步進入經濟衰退已成定局。一半新興國家因原材料價格急跌而陷入增長困境,另一半新興國家則因出口訂單驟跌而經濟不景。全球範圍內出現了信貸萎縮,投資信心消失、消費下降,金融資產價格劇烈調整。一個通縮的時代似乎很快會降臨。

面對通縮風險、金融危機,各國央行攀比著大幅降息。以目前的經濟形勢和央行們的決心看,許多國家的利率水準在不久的將來都會接近於零。一個全球零利率的時代即將到來,我們都是日本!

-在通縮時期,經濟景氣下降,實際利率卻可能上升。身處大蕭條時代的經濟學家費舍(Irving Fisher)提出了債務通縮」的概念。經濟前途不明、銀行抽緊銀根,企業和個人通過大規模還債來降低負債率。減債帶來需求弱化,物價下挫。由於名義利率不能進入負值,實際利率不降反升,促使進一步的減債活動,經濟於是陷入惡性循環。

-費舍理論的現實版,就是上世紀90年代初以後的日本。自1989年泡沫破滅後,日本的金融資產價格暴跌,銀行壞賬飆升,信貸陷入停滯。在樓市、股市遭受重創的消費者,面對負資產,消費意欲低下。沒有需求,企業投資活動自然放緩。儘管日本銀行將利率降至幾近於零,企業仍不願投資,消費者仍沒有信心。

在通縮肆虐的日子裡,一般人抱有「現金為王」的心態。負通脹和零利率下,不虧錢便是賺錢,消費者多儲蓄,企業降負債,經濟活動自然一蹶不振。當然,日本落入通縮陷阱的一個重要誘因是政策失誤,政府在處理銀行壞賬、補充資本金上行動遲緩,聽由銀行緊縮銀根,催化出整個經濟的「去杠杆化」,直至不可收拾的地步。

今天的全球經濟,也面臨著銀行資本金遭到摧毀、信貸強烈收縮的局面。但是歐美多國在危機處置上,遠較當年的日本更果斷。通過國家注資,多數西方大銀行的破產風險已明顯下降。因此,歐美銀行在經過1-2年去杠杆化後,維持一定信貸規模的可能性並不小。

如果銀行秩序得以維持,經濟在經歷一個短暫(但仍十分痛苦)的調整之後重新啟動,我們則可能面臨第二種可能的局面——格林斯潘主政下的21世紀前6年(兩年調整期和四年泡沫期)。由於擔心IT泡沫破滅和911恐怖襲擊對經濟造成重大打擊,美聯儲將利率降至史無前例的1%。接下來的通縮陰影,又使央行在收回流動性上縮手縮腳。當實體經濟復蘇後,流動性過剩帶來了歷史上罕見的信貸膨脹,並在金融創新的名義下資產素質隱性惡化,資產泡沫此起彼伏,風險盤根錯節。當年人們稱之為「格林斯潘盛世」,今天則成為「格林斯潘泡沫」

零利率下,世界究竟走向日本式的消沉還是等待格林斯潘反彈?筆者看來結局取決於三大因素:其一,金融體系能否及時修復,信貸能否維持在合理的水準;其二,美國消費者的減債會走多遠,美國需求兩年後能否重見起色;其三,中國會輸出多少產能過剩,內需有多少擴大空間。

如果世界有滑向「格林斯潘反彈」的趨勢,筆者看好美元資產或近似美元貨幣(人民幣、港幣)區資產,因為美國/中國復蘇會快過歐洲、日本,美元看漲。同時筆者認為,暴跌後(仍未完)的商品價格必然反彈,信貸收縮、需求減少、價格急降之下,原材料生產商會有不少出局,剩下的也不會增加產能。一旦需求重現,供應瓶頸可能再次成為問題

--------------

Cup:

各國中央銀行採取減息措施來應付貨幣流通速度嚴重下降(MV=PQ 的 V)的問題 ,最理想的情況當然是這些政策在經過足夠的時間醞釀後能夠揍效。

雷曼倒閉後,令市場彌漫恐慌情緒,銀行、企業及投資者風險意識大為提高,銀行與銀行之間,銀行與企業之間不信任增加,令貨幣流通速度在原本下滑的情況下,更加速萎縮。

現在可能遇到的頭痛問題是,即使中央銀行把利率降到零,經濟提振的效果還是不夠。

因此中央銀行採取了非常規的措施,例提供存款保證(以減少銀行囤積預防性準備金)、對銀行注資、以極低利率定期放款給銀行、確保銀行隔夜拆息處於極低水平以增加資金流動性等等。


我期望在歐美以及環球的果斷救市措施下,去槓桿化完成後,信貸將逐步回復正常。

「格林斯潘泡沫」講緊兩年調整期才到四年的泡沫期。不過,現在這個遠較科網泡沫及911嚴重的金融海嘯,我們需要多久的調整期才會發展到泡沫期?

可是,這是不是代表我們身為投資者在調整期應繼續「cash is king」,持有現金等運到呢?又或者好像某些財經人士所講,「現在只適宜短炒」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88

最好的投资时代正在到来


From

http://www.p5w.net/newfortune/pexd/200812/t2069226.htm


这是全球经济的最坏时代,也是PE投资的最好时代。金融危机和信贷紧缩为PE创造了投资的黄金机会,随着投资价格的下降,一些活跃的外资PE正 在加紧寻找价廉物美的项目,本土PE也应当调整战略,在经济低潮期用投资加专业服务的方式寻找成长性强、抗行业周期影响的好项目,并在下一轮证券市场高潮 来临时实现上市退出。?陈玮/文

随着金融危机转为经济危机,全球资本市场经历了“黑色十月”:覆盖23个地区主要股市的MSCI指数下跌20%以上,为该指数编制以来最大跌 幅;上证综指累计下跌24.6%,跌幅创14年之最。标准普尔的数据显示,全球股市市值10月蒸发5.79万亿美元,为历来表现最差。经济形势的发展让学 者们也大跌眼镜,我们无法用任何一种经济模型来预测每月甚至每周都在变化的市场,国际救援的资金都是以千万亿美元来计量。
对于PE来说,10 月以来听到的也都是坏消息。2008年第三季,中国PE市场的募资额较上季大幅回落83.7%,仅为4.92亿美元,新募基金数量比上季减少了一半。从投 资看,该季也一改往年逐季走高的趋势,投资案例数较上季减少了50起,投资金额只有7.88亿美元,比上季降低34.6%,同比则减少12.1%,为5年 来首度同比下滑。由于市场不景气,10月没有一只新股上市,国内IPO又进入真空期。PE的艰难时世又到来了吗?


最坏的经济周期还没到来,
最好的投资周期已经显现
现在判断这轮危机何时会有转机可 能还太早,从华尔街传递出来的坏消息现在还没有完结,昔日风光无限的投资银行家们今年和被三聚氰胺困扰的牛奶商们站在了一起,受到人们的拷问;西方很多国 家的实体经济已经到了衰退的边缘,频频传来的企业亏损、裁员及消费市场萎缩的消息令人相信,经济最坏的时期可能还没有到来。
但历史经验证明, 经济周期,特别是证券市场的周期和PE的投资周期刚好相反,市场火热的时候往往项目价格高、投资者多、竞争激烈。反之,市场差的时候,即使好的项目,价格 也比较便宜,未来的盈利空间更大。一、二级市场的时间差,现在为PE投资带来了机会,理性的PE已经开始用“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来描述这一 特殊时期。有数据表明,6月以后,一些无名的、偏热的PE资金已经鲜有投资,或正在悄悄离场,而市场上活跃的PE则在加紧利用市场机会寻找“价廉物美”的 项目。由英联牵头的投资联盟刚刚向中国安博教育集团注资1亿美元,又联合华平基金向7天连锁酒店投资6500万美元。10月,英特尔投资在北京宣布三笔在 华新近投资项目,其中包括薄膜太阳能研发制造和解决方案供应商创益科技、大容量电能储存设备生产商汇能公司;诺基亚则向亿动广告传媒进行了投资。近日,开 创奢侈品销售新模式的网络销售商钻石小鸟宣布获得联创策源、今日资本共计1亿元的第二轮注资。在刚刚结束融资的中微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第三期5800万美 元的融资中,也可以寻找到上海创业投资有限投资公司和上海浦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的身影。
PE市场还有一个好消息就是投资价格开始下降,二级市 场的传导效应开始在一级市场显现。美国PE巨头百仕通集团(Black Stone)首席执行官苏世民(StephenA.Schwarzman)提醒投资者,目前的全球金融危机和信贷紧缩正为PE创造了一个投资的黄金机会。
我们2008年5月做DD(审慎调查)的一个项目,以前是2008年9倍市盈率(PE)以下免谈,现在项目方主动上门把价格降到6倍,而且还可以商量。 这说明,“过冬论”之下,创业者的心态逐步调整到位,项目企业的融资期望降低,好的项目也开始便宜起来,PE投资更加容易了。前段时间有些很难见的好项目 的企业高管也开始回访PE,5倍左右的市盈率还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而在6月以前,项目企业的市盈率往往是2008年预测利润的10倍左右,一个Pre- IPO项目,如果投资者给出5倍的市盈率,项目企业只会嗤之以鼻。好东西还要有好的价格才是真的好,价格是决定项目成败和控制风险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经 济进入萧条期,对项目企业和PE来讲,最重要的就是大家一起应对,对PE而言,只有和项目企业的创业者站在一个起跑线上,大家才可能实现共赢。


真正的PE会显山露水
最近一个季度,虽然中国PE的投资规模降幅很大,但投资仍在进行,在低谷 中拣便宜货和抄底的队伍中,虽然有本土PE的身影,但主流还是经验老到的外资PE,甚至前些年很少在中国露面的外资PE机构,近期也开始在中国市场试水。 10月,瑞典殷拓集团等机构向湖南老百姓大药房投资8000万美元,成为目前国内医药连锁行业最大的一笔风险投资。连遭受次贷危机重创、被美国政府救助的 美国国际集团(AIG),也大手笔地向力帆集团投资了9000万美元。外资PE们敏锐的市场眼光和经验丰富的的投资策略,值得本土PE学习和思考。那些真 正有“本事”的PE机构,未来可能是这一轮行业调整的赢家。
首先,具有专业能力和服务能力的PE机构胜出的概率更大。特别在企业经营环境变差 的情况下,真正能在制订战略、规范发展、开拓市场、资金融通、人力资源、行业整合等方面帮到企业的PE们,由于可以提升项目企业的价值,最后肯定会获得好 的回报。在中国投资多年、经验丰富的那些品牌外资PE,以及经历了国内上一轮投资周期并坚持下来的本土PE机构,其投资经验和行业整合能力对企业的健康发 展有时比资金还重要。
其次,具有长远眼光、正确投资理念和良好决策机制的PE胜算更大。特别是那些著名的外资PE,已有多年的市场历练,大风 大浪见多了,机会的把握和风险的判断能力比本土PE更强。另一方面,它们往往更坚持长期投资的理念,一朝的得失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其价值观,见到好项目, 它们该出手时就出手,一点都不含糊。在2002-2004年的国内投资低潮期,外资PE在国内投资的项目创造的成功案例远比本土PE多得多。此外,恐怕也 是最关键的,外资PE有着本土PE羡慕的资金规模和决策模式,它们的基金量都相对较大,投资期长,对“LP出钱不管事,GP管事不出钱”的决策机制贯彻得 最彻底,GP可以从专业的眼光去考虑投资的事情。而不像本土PE,在现在的形势下,GP很大的精力要放在募集资金和安抚LP上,由于LP经常不按规则行 事,GP再有本事有时也只能玩“空手道”。
最后,拥有资金实力的PE未来会获得高额回报。特别是刚刚在2007年或2008年募完资金的外资 PE,由于许多资金来源是养老金、保险金等相对稳定和长期的基金平台,相对于国内PE,它们的资金优厚,弹药充足,比起可能会捉襟见肘的本土PE,投资就 有实力和规模。IDG、鼎晖、弘毅、赛富、今日资本等外资PE手中都握有10亿美元以上的基金,相比而言,本土PE的规模要小许多,更不要讲已经募集到资 金的本土PE还面临LP“断供”的风险。

历史将会重演:低潮期的投资都有较高回报
“在市盈 率低的时候投资,在市盈率高的时候退出”,是PE的赚钱之道。股神巴菲特也说过,在别人贪婪的时候要恐惧,在别人恐惧时候要贪婪。PE是长线投资,同时也 是前瞻性的投资,真正的投资家要用独特和敏锐的眼光来判断经济周期和行业、项目的发展趋势。随着上证指数从2007年最高的6124点一路下跌,PE全民 化的热潮也随之冷却。热钱来得快,散得也快,这对那些真正的PE来说是件好事。如果把股指作为投资的指挥棒,PE一定会受重伤,那些在2007和2008 年以高价追逐Pre-IPO项目的PE,今后一段时间日子可能会很难过。
回顾一下本土PE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PE投资和退出与证券市场的有 趣关系(附图)。上一轮PE感到寒冷的季节(2002-2005年),也是中国证券市场的冬天,上证指数长期徘徊在1500点左右,股市萧条、没有全流 通、IPO停止、创业板无限期推迟,很多为创业板而生的PE离开了这个行当,而那时坚持投资的一些本土PE机构都在前两年的资本市场上获得了较好的回报, 如本土最大的PE机构深圳创新投资集团,在低潮期的A区投资了潍柴动力、中材科技、同洲电子、科陆电子、远望谷、福晶科技等项目,最后在2006、 2007年股市好的B区实现了上市退出,获得了几倍、几十倍的投资回报,成为本土PE的翘楚。这种投资吻合了在PE低的时候投资(A区)、PE高的时候 (B区)退出的规则,投资的效益就会显现。目前,国内的证券市场又调整到了低位(C区),我们又看到了上一轮资本市场调整的现象。历史还会不会重复,PE 应该把这一时期看作萧条期还是投资期,同样值得本土PE们深思。




机会是跌出来的,历史往往会重演。我们已经看到政府大手笔的4万亿经济拯救计划,财政政策 和货币政策也从从紧改成了积极,10月国务院又颁布了《关于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范设立与运作的指导意见》,天津、上海、北京、深圳等地区都成立了数十亿元 的区域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开设创业板的呼声又日渐走高,中国经济作为全球经济重要引擎的地位没有改变。历史只给有准备的PE提供机会,好的投资时代正在来 临,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如果本土PE具备战略眼光,在现在经济调整的时期用投资加专业服务的方式去寻找成长性强、抗行业周期影响的好项目,并在下一轮证券 市场高潮来临时实现上市退出,就一定会迎来新的丰收季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53

王祥落马 岳阳纸业泡沫时代终结?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6-15/HTML_MTB044DCSC98.html


被业界誉为“纸中茅台”的岳阳纸业(600963.SH),2007年底曾因创业元老王祥的蹊跷免职而备受舆论关注,事隔一年半之后,还是“教父”王祥,再次将岳阳纸业带入舆论关注的漩涡。

记者近日从湖南省纪检部门获悉,卸任不满一年半的岳阳纸业原董事长王祥因离任审计时发现重大问题,已于2009年4月初被“双规”,而包括岳阳纸业副董事长黄亦彪、总经理李乐安在内的数名高管也在接受调查。

岳阳纸业大股东湖南泰格林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泰格林纸”)前身为岳阳林纸集团(下称“岳阳林纸”),1998年接任岳阳林纸掌门人的王祥以 敢于负债扩张闻名,2000年之后展开大肆收购,短短数年收购湖南大部分纸厂和浆厂,且将触角伸向省外,并于2004年将旗下岳阳纸业上市,其后更谋划泰 格林纸整体上市。

2007年底王祥被免职后,泰格林纸副董事长吴佳林取其代之,接任董事长,同时兼任上市公司岳阳纸业董事长。

王祥于2000年率先在全国推出岳阳纸业“林纸一体化”的概念,公司也因为林业资源的丰富而被行业研究员称作“资源股”而非“纸业股”,由此得到“纸中茅台”的美誉。

但记者多方调查得知,泰格林纸一直对外宣称的“自营林地达200万亩”并非实情,而且其负债已逾百亿元。

王祥时代的负债扩张已经令泰格林纸疲态尽显,未来如何抹平王祥时代鼓吹膨胀的泡沫,实现岳阳纸业由“资源股”向“纸业股”的真实回归,成为新任董事长吴佳林必须面对的难题。

最近,国内造纸龙头老大晨鸣纸业(000488.SZ)董事长陈洪国应邀率队造访泰格林纸长沙总部,成为公司下一步往何处去的一大看点。

1.王祥被“双规”

湖 南省相关职能部门人士透露,湖南省审计厅在2008年对王祥进行例行离任审计时,发现其贪污和侵占公款1000多万元,涉嫌严重的经济犯罪;且其在任期间 盲目投资和扩张,导致泰格林纸负债增加87亿元,达到103亿元,经过深入调查,2009年4月初,湖南省纪委决定对王祥实行“双规”。

事实上,2004年岳阳纸业上市的时候,王祥就已经到了60岁的退休年龄,但其还是继续担任泰格林纸董事长直至2007年,此时他已经63岁了。

2007年11月5日,湖南省国资委发出通知,免去王祥泰格林纸董事长、党委书记,不再提名为岳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人选。

此后,经过数个月的离任审计,纪检部门发现王祥涉嫌贪污侵占公款1000多万元,遂于2009年4月初将其“双规”。

王祥手下的得力干将——黄亦彪和李乐安——也同时接受调查,这两人分别是泰格林纸副董事长和财务总监,同时分别兼任岳阳纸业副董事长和总经理。

辽宁省彰武县人氏王祥,1981年进入岳阳造纸厂(岳阳林纸前身),从车间主任一直干到公司总经理,其间几起几落。在其任上,他将岳阳纸业从一家即将破产的企业改造成为一家行业优秀上市公司。

公 司资料显示,从1998年7月王祥临危受命,到2004年核心资产岳阳纸业上市,泰格林纸总资产由6.4亿元增长到80亿元,增长了近12倍;净资产由 1.9亿元增长到现在的31亿元,增长了16倍;产能由6万吨增长到目前的70万吨,增长了10倍;林业基地迅速发展到150万亩以上,企业由亏损严重到 最近四年连续实现利润过亿元。泰格林纸一跃成为全国造纸及纸制品行业排名第四的企业。

另外,王祥更为著名的是,在全国率先提出“林纸一体化”概念,泰格林纸在全国企业造林方面实现了“四个第一”:全国最大的自营林面积150万亩和200多万亩的订单林业;全国最大的苗圃,超过13000亩;全国第一家企业创办的林业科研中心;全国最大的杨树基因库。

硬 币不止一面。王祥的一面是精明能干和积极进取,另一面却是胆大冒进。2006年,本报记者曾与王祥面谈一个多小时,他自称“公关能力弱了当不了董事长”, 又承认“我也想管理层持股、MBO,但要看政策”(截至到2007年6月30日,王祥持有岳阳纸业非流通股14.81万股)。

其时,他对于外界关于公司的环保和资金的一些质疑,一概以“污蔑”、“妖言惑众”等词句予以反驳。“公司资金链条的问题,你不用操心,集团下面的子公司,个个盈利,有良好的资金支持。”

此外,有关部门的调查中还直指王祥盲目投资,且多数投资项目均未达到预期收益,与此同时,泰格林纸的债务却与日俱增,王祥在任的数年间,公司负债由此前的10多亿元上升到103亿元,10年间负债增加87亿元。

6月9日下午,记者在岳阳纸业岳阳本部偶遇泰格林纸副总裁杨傲林,他没有听说王祥被双规之事,“至于黄总和李总,目前确实已经卸任各自职位”。

“这样重大的事情,上市公司也没有公告,岳阳纸业的信息披露实在难让人满意。”中信证券湖南总部研究总监刘亚辉博士直言,王祥作为岳阳纸业创业元老和企业奠基人,而且其被“双规”与上市公司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公司理应向投资者广而告之。

2.负债扩张

据1971年进入岳阳造纸厂的原泰格林纸安装公司总经理王殿舜回忆,东北汉子王祥1981年进入岳阳造纸厂工作,此后一步步升到岳阳造纸厂副厂长的位置,继而担任岳阳林纸总经济师、总经理,直至1998年7月担任岳阳林纸总经理。

公 开资料显示,1998年,这家老牌国企已经危机深陷,亏损达数亿元,王祥1998年走马上任后,用了三年的时间脱困,2000年,岳阳林纸改名为泰格林 纸。嗣后的2004年5月,泰格林纸旗下造纸业务以岳阳纸业之名在上交所上市,以6.69元每股的价格发行8000万股股票,首次募集资金5.08亿元。

已经在泰格林纸工作了45年的文根深说,王祥在上市之后开始扩张,大举贷款上马新项目,导致项目越来越多,而负债也越来越高。

自2000年到2003年,泰格林纸先后收购益阳沅江造纸厂、永州冷水滩造纸厂、怀化洪江纸厂,至此,一统湖南造纸业天下。另外,还兼并了中南地区最大的木材中转站——岳阳市木材公司,以及当时拥有2个5000吨级码头的湖南唯一通江达海长江港口——城陵矶港务公司。

在林业投资上,2006年,泰格林纸先后收购湖南天井山林场和湖北广水中华山;2007年7月,收购湖南国有林场;11月又整体收购7万立方米的湖南怀化通道贮木场,用于怀化40万吨原料备库中转和集散。

而 为了打造梦想中的“林浆纸一体化”体系,王祥也在上游纸浆业务方面频频出手。除了此前已有的沅江纸业10万吨苇浆项目、湘江纸业15万吨包装纸项 目,2006年6月,泰格林纸在常德投资45亿元建设溶解浆项目;2007年初,在湖南沅江投资7.7亿元建设150吨/年的新纸浆厂;2007年6月, 启动湖南怀化造价43.5亿元的40万吨/年漂白硫酸盐浆生产线;7月28日,耗资7.7亿元建设湖南益阳30万吨浆纸工程。耗资如斯,外界普遍对岳阳纸 业的资金链产生质疑。

“国家给了我大量贷款,我现在手里还有几十亿净资产,我不会担心资金问题。”2006年,王祥曾在泰格林纸长沙总部会客厅里对记者说。

“事实并非如此。”熟知泰格林纸的分析人士坦言,纸业产能每扩大一万吨,就需要增加资金投入一亿元。到2005年,泰格林纸的资金就已捉襟见肘。

2006年,为了解决资金缺口,泰格林纸向国家开发银行申请政策性贷款24亿元,其中22亿元为项目贷款,另外2亿元用于造林。至于此外的常规性贷款则更不在少数。

除了银行贷款,泰格林纸还通过向岳阳纸业转让资产大量变现。从2004年到2007年短短三年里,岳阳纸业四次定向增发,先后购买泰格林纸12万吨胶印书刊纸技改项目、茂源林业27.43%股权、卓越浆纸公司资产和永州湘江纸业股权,泰格林纸融资近10亿元。

即便如此,仍不能完全满足泰格林纸因急速扩张而增长的资金需求。2006年9月,泰格林纸欲与香港骏麒基金成立合资公司,以后者1.87亿美元的现金出资缓解困局,但湖南有关部门最终叫停了这一合作。

此后,泰格林纸两次发行债券,2007年6月,发行8亿元10年期债券;2009年5月,以岳阳纸业为平台发行11亿元短期融资券。

2007年7月,王祥更谋划定向增发注入泰格林纸的浆纸业务和林业资产,但9月18日定向增发方案变成了配股方案,到11月17日,连配股方案也被湖南国资委否决。

项 目急剧扩张之下,岳阳纸业负债也是直线上升。年报显示,从2005年到2007年,岳阳纸业负债分别为23.19亿元、26.29亿元、39.7亿元。而 到2008年年底,岳阳纸业负债已达44.6亿元,短期借款18.58亿元,资产负债率达60.3%;而总资产146亿元的泰格林纸则负债达103亿元, 资产负债率更是高达70.5%。

诸多投资项目尽管耗资巨大,但收益却难称理想。湖南省纪检部门人士透露,调查发现,王祥时代投资的不少项目都没有达到预期收益,特别是怀化和永州的造纸项目,目前还处于亏损状态。

3.林地面积疑云

泰格林纸此前一直津津乐道于自己所拥有的林业资源,并通过定向增发将旗下湖南茂源林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茂源林业”)的林业资源悉数注入岳阳纸业,同时通过湖南森海林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森海林业”)大量收购林业资源,积极为未来的整体上市提前落子布局。

其 对外公开的资料称,泰格林纸拥有的林业基地已遍布湖南、湖北的80多个县市区,拥有自营纸材林基地200万亩,加上订单、合作造林、收购青山等营林模式, 公司可控林业资源超过500万亩。而岳阳纸业2008年年报显示,茂源林业拥有林业面积101万亩,其中杨木72万亩,松木23万亩,其他6万亩。

很多机构也纷纷看多泰格林纸的林木资源,有券商更因为岳阳纸业旗下有林木资源而将其称为“纸中茅台”,形容它为“纸业贵族”、“上游经典——厚于内而广乎外”,热力推荐。

而岳阳纸业也不负众望,成为近年来市场的一大奇迹。公司股票自2005年12月的3.39元起步,至2007年10月顶峰时期突破44.85元,股价翻了12倍,如此凶猛的涨幅,在纸业板块里面非常罕见!

缘 由在于,机构评价岳阳纸业,“我们一直没当岳阳纸业是造纸企业,而是把它看成资源型企业。造纸行业终归会回到行业的正常利润水平,而上游的林业资源却可以 不断做大并带来丰厚利润”。也就是说,岳阳纸业的最大价值并不在于造纸环节,而是它现在和将来可能拥有的数百万亩林业资源。

但是记者调查得知,泰格林纸宣称的林业资源可能含有水分。

公司一名有着多年护林经验的工人称,岳阳纸业旗下茂源林业的林业资源为80多万亩,加上森海林业的10多万亩,以及零星分散于赤壁、常德、益阳等地的50万亩,整个泰格林纸自营纸材林为150万亩,并没有200万亩。

岳阳林业部门数据也显示,泰格林纸在岳阳的林业资源为30万亩,整个集团共有150万亩。记者曾就此数据向泰格林纸总工程师杨傲林求证,后者称泰格林纸林业资源为150多万亩,至于岳阳纸业林业面积,则“搞不太清楚”。

而 泰格林纸以“合同定购”等形式栽种在洞庭湖边的数十万亩杨树也引发公众的普遍担忧。2006年初,联合国全球环境基金会(GEF)、世界自然基金会 (WWF)、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等机构在对洞庭湖的一次大型科学考察后发出警告,称洞庭湖蔓延成风的盲目种杨正在逐渐改变洞庭湖的自然原生态,令原本已十分 脆弱的生态系统面临严重的威胁。

“杨树的入侵,降低了防浪林功能,同时原始种群的更替也打破了生态系统的平衡。”2006年,湖南省林科院研究员袁正科直指,欧美杨树因其喜湿、生长快、适应性强等特点,一旦成片植于湖滩湿地就成为绝对优势种群,将改变湿地原有植被群落结构,进而严重破坏生态系统。

他坦言,洞庭湖对杨树的承载能力只有120万亩,目前栽种的杨树面积已经严重超标,而泰格林纸一家的面积就超过60万亩。“我们希望企业在生态环境面前能够对经济诱惑保持适当的克制。”

此外,泰格林纸在环保排污方面的不尽责也令外界对其印象大打折扣。2009年3月,泰格林纸旗下沅江纸业因违法排污且屡查屡犯,被湖南省环保局开出100万元的巨额罚单。

4.新旧权力交接

尽管王祥的继任者吴佳林上任已经一年有余,但泰格林纸和岳阳纸业在经营层面似乎并未发生太多可喜的变化。

接近泰格林纸业高层人士透露,吴佳林就任董事长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泰格林纸高管层都存在着两个意见相左的派系。

这位人士曾与泰格林纸副董事长黄亦彪同窗,上世纪70年代即进入岳阳造纸厂工作至今,其与黄亦彪以及泰格林纸副总裁叶蒙等高管熟识,因此对泰格林纸高层的关系感受颇深。

他透露,和王祥走得比较近的人包括岳阳纸业副董事长黄亦彪、集团财务总监兼岳阳纸业总经理李乐安、集团副总裁兼总工程师杨傲林和泰格林纸副总裁叶蒙等一批公司“老人”。

而吴佳林之前是益阳沅江造纸厂的一名钳工,之后一路攀升至沅江造纸厂厂长,2000年3月,通过成功运作将沅江造纸厂卖给泰格林纸,吴佳林坐上了泰格林纸副总经理的位置,主管销售和原材料供应。

和吴佳林走得比较近的尽管也有其原沅江造纸厂和永州湘江纸厂的一些人,但是在掌控公司大局方面却显得力不从心。

2008年的泰格林纸,虽然已经是后王祥时代,但其影响力却似乎依然存在。

上述人士告诉记者,吴佳林就任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大部分资金的使用都是由叶蒙签字,李乐安划拨。很多银行贷款最后也得由王祥给银行打电话才能搞定。

记者曾就泰格林纸高层关系向杨傲林求证,其未置可否,只说“我是搞技术的,这块的事情不归我管”。

“‘王派’是创业者,追求的是规模和速度,而‘吴派’是守业者,强调的是稳健和策略。”刘亚辉认为,两派各自所处的地位和视角不同,他们之间存在分歧也不足为奇,要担心的是如果双方达不成共识,会令本已身陷困境的泰格林纸更加举步维艰。

“(一些议案)没通过很正常。这说明现在管理层更理性更负责,不是拍脑袋上项目, 更务实。”早在2008年初,岳阳纸业2007年王祥时代的两大项目:被机构望眼欲穿的配股购买大股东资产方案莫名被暂缓,接下来就是投资新项目的议案被 机构在股东大会否决之后,吴佳林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样回应。

领导班子的突然更替,难免引发市场的普遍关注与担忧。申银万国研究员周海晨表示,更换集团及上市公司董事长,可能引发市场对公司长期战略持续性的质疑,尽管由前泰格林纸的副董事长吴佳林担任集团及上市公司董事长有助于维持公司长期发展战略的稳定性,但管理层主要领导的变更将影响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发展的预期。

5.晨鸣纸业低调考察

王祥被“双规”,故事未完待续。

吴佳林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泰格林纸目前库存产品已达到两个月产能,而投资30亿元、即将达产的40万吨高纸技改项目暂时还无法产生效益,全集团只有上市公司在赢利,目前泰格林纸正在苦渡难关。

“摆在前面的路有两条,可以寻求被优势同行兼并,也可以沿着王祥的老路注入资产整体上市。”刘亚辉直言,留给岳阳纸业的想象空间并不很大。

吴佳林似乎更倾向于前者。知情人士透露,吴佳林早有引进强势同行兼并泰格林纸的想法,今年4月,在与国内造纸龙头老大晨鸣纸业密切接触之后,吴佳林悄悄将其董事长陈洪国邀请到泰格林纸参观考察。

“4月份的时候晨鸣老总陈洪国的确来过一趟,但我也是后来才知道的,至于晨鸣是否会并购岳纸,这个我不太清楚。”杨傲林的回答在印证消息准确的同时,也更佐证了吴佳林与晨鸣纸业接触的隐秘性。

另一位接近泰格林纸高层的人士的一句话犹显得意味深长:“现在企业间的并购重组是国际国内经济大趋势,各个行业都不例外。”

如果仅仅从技术层面来讲,并购完全可行。晨鸣纸业2008年主营收入155.3亿元,净利润10.75亿元,分别为岳阳纸业的4.75倍(32.72亿元)、7.7倍(1.396亿元)。

另外,从资产负债率来看,晨鸣纸业是46.68%,而岳阳纸业高达60.34%。

“ 从这些财务数据来看,晨鸣纸业并购岳纸是可行的。”刘亚辉表示,晨鸣纸业以4.75倍于岳阳纸业的主营收入,7.7倍于岳阳纸业的净利润,其财务费用却不 到后者的2倍,两公司的优劣对比一目了然。“另外,截至2009年一季度,晨鸣纸业货币资金高达39.49亿元,收购自有资金充沛。”

湖南省国资委某官员称,晨鸣纸业并购岳阳纸业的事情,他有耳闻,但“至少还没到省国资委这个层面”。

6.整体上市之惑

兼并重组之门如若关上,泰格林纸似乎只能回到王祥原来设计的老路上来:向上市公司岳阳纸业注入全部资产,实现整体上市。年初,湖南省国资委也拟定了泰格林纸2009年整体上市的方针。

“通过定向增发实现泰格林纸整体上市从操作技术上来讲并无难处,但问题是泰格林纸还有多少优质资产可以注入?”湖南省参与调查王祥案的相关纪检人士直言。

他们调查发现,泰格林纸80%的资产都已集中在岳阳纸业,只有20%的资产没有装入上市公司,而且吴佳林也曾对媒体坦承,目前整个泰格林纸旗下只有岳阳纸业赢利,其它公司都没有利润贡献。

2008年年报显示,岳阳纸业旗下两个全资子公司——茂源林业和永州湘江纸业——贡献了上市公司净利润的大头,分别为4726.65万元和4485.52万元,两者之和占到上市公司全部净利润1.396亿元的65.99%。

而 接近泰格林纸高层的人士透露,泰格林纸此前谋划整体注入的资产主要有以下几块:岳阳国泰机械有限公司(下称“国泰机械”)、岳阳宏泰建筑安装工程公司(下 称“宏泰建筑”)、湖南骏泰浆纸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骏泰浆纸”)、泰格林纸安泰经贸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安泰经贸”)以及其它几个三产业公司,此外就是 包括森海林业在内的一些林业资源。

中信证券造纸印刷行业分析师许骏认为,“泰格集团最优质的资产是森海林业,而岳阳纸业的主要利润点也是林业。上游林木资源可以带动成本的削弱以及供应的稳定。”

但记者调查获悉,这些拟注入资产中,除国泰机械和骏泰浆纸资产状况稍好之外,其它都乏善可陈,而且所有拟注入资产正如吴佳林所言“目前都没有赢利”。

尽管泰格林纸宣称将加快林业资源收购,但眼前的现状是:泰格林纸三分之二的林业资源都已通过茂源林业装入上市公司,而森海林业只有10多万亩林业资源,其它分散于各地的林业资源短期内业无法产生规模经济效益。

“现在林场少,想拿的企业多,林业资源的扩张并非如此简单。”林业分析人士表示,现在国家加强对林业资源的管理,审批程序日渐复杂,收购林业资源越来越难。

刘亚辉直言,由于整体上市涉及到国有资产转让等事宜,还需要获得国资部门的批准,“是否会遭到2007年定向增发时被国资委一票否决的境遇还不得而知”。

尽管杨傲林表示目前正是泰格林纸整体上市的最好时机,而且“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但熟知泰格林纸经营状况的岳阳市地税局某工作人员一针见血地指出,以目前泰格林纸的现状,根本不具备整体上市的条件。

他分析道,泰格林纸自2008年9月之后形势急转直下,业绩就开始亏损,而且现在摊子铺得很大,且负债达到103亿元,“这样的基本面,一旦定向增发整体上市,会导致财务费用大幅增加,再加上以前的负债拖累和缺乏业绩支撑,利润会迅速下降,上市公司很快就会濒于绝境。”

无独有偶,这位工作人员的观点也得到了某些业内人士的认可。

“ 粗放式经营模式成为‘吞噬’业绩的‘猛虎’。”兴业证券行业研究员雒雅梅虽然看好岳阳纸业,但也客观指出,“公司经营管理效率一直处于业内较低水平。一方 面体现在毛利率水平上,虽然占尽资源优势,但毛利率水平相对竞争对手并无明显优势;另一方面体现在期间费用上,其三项费用率一直处于业内较高水平,通常在 12%以上。可见,其辛苦赚得的微薄利润完全被庞大的期间费用所吞噬。因此,在2009年整体景气依旧低迷的情况下,公司如果仍延续粗放式经营模式,不能 合理控制费用率,则经营成果最终仍难以体现在业绩上,只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36

陈晓:“贝恩时代”的说法不成立F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6-25/HTML_8IULNFHRC6E0_1.html


大股东出事前就打算融资

《21世纪》:。引资是被动选择么?

陈晓:引资主要是为了解决公司目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客观存在的资金需求。这个想法并不是去年11月大股东出事后才提出的。早在去年10月的第二周,我们注意到公司销售业绩的急剧下降后,就意识到引进新资金的重要性,董事会当时就有融资的打算,但当时并没有具体方案。

《21世纪》:那这次融资的时间窗口究竟是何时开启的?

陈晓:直到今年一季度末,公司开始年初制定的战略调整、改善与供应商的关系后,其第一季度的业绩与2008年第四季度相比有了明显改善,而第二季度的增长态势也日趋明显的情况下,国美电器的引资谈判才有了突破。

当时A股和港股市场也出现了非正常的快速反弹,这也为我们的融资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最初便确定只引财务投资者

《21世纪》:是否就在此时有了外界传播的那则“入围者名单”?国美引进投资者究竟设定了怎样的门槛?

陈晓:其实没有什么“入围者名单”,这次引资一直是开放的,我们接触了所有规模大的海外私募基金,之所以只接触私募基金,是因为从一开始我们就确定了引进财务投资者的原则。

当 时一些“主流意见”反馈到董事会。比如,在加入WTO后的完全市场化竞争环境中,国有资本进入是市场化的一种倒退,因此,国有资本其实不在我们考虑范围 内。此外,对于零售龙头企业,要避免被外资股东控股,所以,我们排除了一些战略投资者,而海外私募基金则是最合适的财务投资者人选了。

我们 先后与TPG、KKR、贝恩资本和华平基金都进行过接触,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考虑到他们进入后能对公司未来发展提供怎样的资源和价值,因此贝恩这样以往在 零售行业有着丰富投资经验的PE,就是合适的对象。当然,当时符合条件的不止是贝恩,但就像谈恋爱一样,我们最终选择了最合适的。

《21世纪》:融资规模究竟是怎样确定的,最终方案是谁提出来的?为何要选择这种“供股”加“可转债”的方式?

陈晓:公司董事会,及由三位独立董事组成的特别行动委员会在仔细计算了公司的发展资金需求后,确定了30亿港元的投资规模,并提出了最终方案。

采用“供股”主要是为了在新旧股东之间保持公正性。原有股东采取折价40%参与供股,是为了让原股东股份可以不被摊薄。

对于贝恩,无论最终其参与供股与否,其通过发行可转债已经锁定了9.8%的股权,并且获得了三位非执行董事的席位,其投资会随着公司股价上升得到相应的回报,这是最重要的。这次的引资方案是个多赢方案。

“贝恩时代”的说法不成立

《21世纪》:引资后,一些媒体认为国美电器进入“贝恩时代”,对此说法你怎么看?

陈晓:“贝恩时代”的说法是不成立的。6月23日公司复牌后,换手率很高,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目前国美前10大机构股东持有公司的股权比例依然维持在40%以上,相对集中。应该说,在引进贝恩后,公司的股权结构将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股东次序也没有大的改变。

《21世纪》:对公司大股东黄光裕的调查,其进展是否会对公司构成影响?特别是对2011年底之前国美上市公司外的门店注入上市公司的进程?对于公司酝酿中的管理层股权激励计划,新老股东各有怎样的看法?

陈晓:对于大股东手中的资产按承诺注入到上市公司的说法,其时间、资产定价和购买方式都将由公司股东大会来决定。而由于是关联交易,大股东将回避表决。资产注入后,公司股权结构可能的变化也应该不会对公司经营有多少影响。

大股东目前已经退出了公司的管理层和董事会,与公司之间只是股东关系,调查进展不会影响到上市公司的正常运营以及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公司复牌后股价的表现已经说明了这一切。

对于酝酿中的股权激励,其规模在董事会的授权范围内,而且已经得到了港交所等方面的同意。由于采取的是期权激励,这将把公司未来的业绩增长与高管的收益捆绑在了一起,这与一些上市公司通过回购来实施股权激励的方式不同。

转型战略的核心:提高单店盈利能力

《21世纪》:接下来,你们准备实行“提高单店产出”的战略转型,并已经关闭了部分低效门店,但主要竞争对手却选择了逆市扩张,如何看待这种差异?

陈晓:我们转型战略的核心就是,提高单店的盈利能力。

早 在2006年,电器连锁行业的拐点就出现了,国美电器以往的那种持续高速扩张模式遇到了瓶颈。随着一二级市场门店的饱和,电器连锁行业的单店产出其实在过 去两年一直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在这样的情况下,2009年初我们率先进行了战略调整,关闭了大量的低效门店,放缓了开店速度。至于竞争对手要继续开店, 但在目前门店已经饱和的情况下,哪里还有继续开店的空间?其实苏宁也在关闭自己的无效门店啊。

《21世纪》:这种提高单店盈利能力的转型,是否会改变家电产业的生态?是否会触及之前行业存在的“潜规则”?

陈晓:关掉部分门店,只是我们的战略转型组成的一部分。此外,我们认识到,以往与供应商的合作中“更多以我为主”的做法,显然是不能持续下去的。

因此,这次转型还涉及与供应商共同经营产业链,将以往很多的合同外收费进行清理,对原有的合同模式进行改良。改革后,供应商与公司的关系已经空前融洽。

比 如,我们跟供应商进行了详细对账,发现他们的投入与我们的收益是不匹配的,中间有很多资金流失了,没有在我们的报表里体现。把这一块梳理清楚,是双赢之 举,既可以增加我们的综合贡献率,又可以使得供应商节省不必要的开支,所以得到了供应商的空前欢迎。这就是我们精细化管理里面最重要的部分——预算管理。 再比如,有一些本来由厂家和国美共同投放的广告费,可能原本是在合同外的,现在就必须要纳入到合同内,算作系统性营销成本,而不是以往的临时收取。

《21世纪》:那以往被称为“类金融”模式的超长应付账龄是否也有所压缩?

陈晓:国美的账龄是差异化管理的,要看具体供应商的不同情况。现在我们也在加快资金周转速度,管理已经精细到单型号管理了,以后更要考虑到存货周转率等其他指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87

中移动结束“快跑时代” 盈利增长仅1.4%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821/20090821023016201.html


每经记者  朱蔚淇  发自香港

曾经被分析员贴切地比喻为“快跑的大象”的中国移动(00941,HK)(CHL,NY)而今步履蹒 跚。中报显示,半年盈利553亿元,增长速度锐减至1.4%;TD网络建设虽有很大进展,但受制于终端匮乏,3G用户数仅为108.8万;结束了“快跑时 代”的中移动,目前转为追求持续与稳定发展。

        记者会上,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建宙告诉在场记者,受监管规则和外汇管理制度所限,中移动回归A股目前“没有时间表”,如果能够实现上市,将会倾向于“存量发行”,即发行母公司持有的老股。  

昨日,该公司公布中报,半年盈利553亿元,增长幅度由以往一贯的双位数锐减至1.4%,并且接近此前各大投行预期的下限。

业绩增速骤然放缓

        截 至今年6月30日,中移动营业额达到2129.13亿元,同比增长8.9%;EBITA(除税费前利润)达1099.38亿元,同比增5.8%;然 而,EBITA率由上年同期的53.2%降低1.6个百分点至51.6%,净利润率则降低1.9个百分点至26.0%。

        中移动客户规模在上半年内达到4.93亿,而新增客户数仅为3587万,较去年同期下降20.7%,并且在新增用户市场占有率由去年85%大幅降至66%。

        中 国移动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建宙昨日在记者会上解释公司增速巨幅减缓的原因时表示,除了金融危机等大环境影响,电信市场也有其具体的因素。“电话 普及率已经比较高了,跟前几年相比新增客户增长速度减缓是很正常很规律的事情。移动通讯市场从两家变为三家竞争,中国移动在新增市场中份额减少,这也是符 合预期的。”

转为追求稳定和持续增长

        结束了“快跑时代”,王建宙将中移动的定位归结为两个方面。“第一 个方面,我们要保持持续性与稳定性。第二个方面,我们还是有增长的。一个月增加几百万用户,这怎么说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公司。”他表示,中移动将继续实施 “蓝海策略”,在中西部地区、广大农村地区以及信息服务领域中寻求增长点。

        尽管增值服务营业额同比增长13.7%达到598.91亿元,占总营业额份量由去年上半年的27%上升到28.1%,中移动的ARPU(平均每用户收入)由去年同期的84元减少了10.7%至75元。

        对此移动方面解释,这是受到资费下调以及用户结构改变所致,移动新增用户以大众用户为主,并且一人多机、一人多卡现象越来越多,这种发展趋势将会继续下去,但相信ARPU的降幅会趋缓。

王建宙:中移动回归A股没有时间表

王建宙昨日就大家关心的中移动回归A股话题作出回应。他说,中移动一直努力争取回内地上市,红筹公司回归  “是如何做的问题,不是做不做的问题。”

        他 表示,在通常的两种方式——直接上市和存托凭证方式下,中移动回归A股都面临无法克服的障碍。“由于两地对上市公司的监管规则不一样,很多问题难以解决, 例如董事会的构成、管理层的兼职、业绩的披露等,所以如果完全按照内地A股上市的一般方法,在操作上会带来很大难度。中国移动一直希望采取存托凭证的方法 上市,实际上也存在障碍,最主要是目前的外汇管理制度无法实际CDR(中国预托凭证)与基础股票之间的转换。”

        “我们希望国家能够为境外(上市)公司进入中国(内地)股票市场制定专门的办法,统筹解决目前尚存在的障碍和问题。当然这是我们公司的建议,最后还要由监管部门来决定。”

        王建宙告诉在场记者,中移动回归A股目前“没有时间表”,也没有聘请正式的中介机构与财务机构;如果能够实现,将会倾向于“存量发行”,即发行母公司持有的老股,“当然这也要由监管部门来决定”。

受制于手机匮乏3G用户数仅108.8万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中移动在3G业务上小有建树。该公司副总裁李跃昨日介绍说,目前中移动在全国38个城市建立了4.6万个3G基站,预计今年底将覆盖238个城市,基站数将达8.5万个。

3G网络建设有很大进展

        “ 刚开始的时候,TD网络质量确实不如人意,但目前已有很大进展。用三个指标来衡量TD网络质量,到前两天,无线接通率已达到96%以上,TD与2G的切换 成功率也已超过96%,TD网的掉话率在1.5%以下。我们制定了比较高的目标,要在今年年底使TD质量接近2G水平。这也就意味着切换成功率和网络接通 率要在98%以上,掉话率在1%左右或以下。”李跃说。

        李跃还表示,移动致力于打造WiFi平台,并不是出于对TD技术缺乏信心,而是因为WiFi是3G的一个有利补充。

TD放号受制于手机匮乏

        中移动在去年制定了2009~2011年TD发展规划,最低目标是实现3000万用户,中等目标是5000万,最高目标为8500万。而截至到今年7月底,中移动3G用户数仅为108.8万。

        王 建宙表示,3G的上客量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的手机供应。到今年6月底,面市的TD手机共有50款,与移动签约参与联合研发的11家公司承诺,今年各推出1 款、明年再推出5款TD手机,此外移动还向诺基亚等主流手机开发商订制客户化手机,据王建宙说已经见到了诺基亚的1款样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02

时代零售待售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827/20090827030255214.html


每经记者  岳伟  发自北京

        受待售评估影响,在停牌半天之后,时代零售(01832.HK)昨日恢复交易,但仅持续了半个小时,就又被公告暂停交易。

        “这与该公司目前待售,并进行策略评估有关。”一位不愿具名的港股分析师认为。对此,此前呼声最高的买方北京物美商业集团

(以下简称物美商业,08277.HK)

和百联集团旗下的联华超市(00980.HK)则分别以无可奉告及不知情回答记者的提问。

        但《每日经济新闻》昨日从北京市商务委员会一知情人士处得知,物美商业的确参了与时代零售出售的评估谈判,但进展却不得而知。“如不出意外,以物美商业目前的发展思路及资金状况,在此谈判中胜出的几率应该最大。”

处于初期评估阶段

        待售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时代零售公告称,目前出售行为正处于初期的策略评估阶段。公司已邀请有限的几家买方就策略评估提出建议,这有可能会触发公司全面收购建议。

        为此,时代零售已委任汇丰银行有限公司担任财务顾问,协助其对一系列可选方案进行策略评估。由陈永棋、丁午寿先生及刘源新先生组成的独立董事委员会已经成立,以便对策略评估的过程进行监督。

        据了解,时代零售主要在华东地区经营大卖场、超市。该公司2008财报显示,公司收入达到创纪录的40.07亿元,比上一年同期增加了18.5%,每股收益增长了37.7%。

        另外在该年度,时代零售新开了10家大卖场。目前,时代超市在华东地区拥有53个大卖场和约20个超市,主要分布在江苏省的二、三线城市,浙江、安徽、山东、上海等地则有少量门店。该公司计划在2009财政年度继续其业务扩张。

        但该公司公告还表示,虽然有几个买家已在策略评估的第一阶段表达出初步意向,策略评估过程仍在进行中,并不保证交易能够最终实现或执行。

        据外电报道,时代零售希望的估值在5.6亿美元以上,并要求竞购者的报价在每股5港元以上。“符合竞买条件的并不多,物美商业及联华超市是最热门的人选。”上述港股分析师称。

物美胜出几率高

        “由于联华和华联超市的内部重组还未结束,联华超市入主时代零售的几率不是很大。但物美商业刚获得16亿港元的融资,成为全国性品牌的发展思路又很明确,胜出几率更高。”一业内人士坦言。

        物美商业首席财务官徐莹曾公开表示,未来物美的战略重点放在“地域专注性扩充”。2006年物美商业在北京收购美廉美取得了成功。物美商 业下一步的兼并会复制在北京发展的模式,通过自身强大的信息系统和经营管理技术收购同类型的连锁企业,从而成为当地主要零售商。

        物美商业目前在北京、天津和浙江经营424家连锁超市,成为当地主要的零售商。在获得风投16亿港元时,物美商业董事长吴坚忠表示资金将主要用于开店及并购,并设定了全年通过自身发展,店铺面积增长20%的目标。

        在上述三地区域内,物美商业的策略是“只要合适,小一点都可以”。而在其他地区,并购目标则至少要是在当地进入前三名的企业。

        据了解,在江苏,时代零售的规模与另一区域巨头——苏果不相上下,并称为江苏零售业的双雄。但苏果已经被华润万家收购,时代零售则成为物美在该区域内目标。

        其实,物美商业与时代零售早有渊源。3年前,物美曾与江苏时代零售签署协议,以11.42亿港元的代价购买其50%的股权,但由于前董事长张文中被调查,该计划于2007年4月搁置。

华东成布局重点

        按照物美今年的发展规划,今年物美将新开10家大卖场、40家生活超市及便利店。在今年上半年,物美在北京及天津新开5家大卖场、12家便利店,但在华东地区却已经开了24家大型超市。

        业内普遍认为,“华东地区是物美商业走向全国的关键一步。”

        在华东地区,浙江已成为物美商业主要的“根据地”。据了解,物美商业目前在杭州及周边地区签约9家店址,将于未来两年开业。同时,物美商业与温州人本超市也有过接触,只要价钱合适,物美商业很可能会将其纳入麾下。

        “动作比收购美廉美还要大。”物美商业一内部人士向  《每日经济新闻》透露,在融资之后,物美商业在华东地区的一系列收购是值得期待的。除了已成型的大型卖场外,潜在的商业地产项目也将是物美商业的目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82

合格的報導-時代零售(1832)


這兒有幾份報導,都是說時代零售的,我已經看過一部分的香港報導,中國的報導也看過,如果再是這樣,香港的財經記者遲早真的會玩完。

又難怪我經常罵經濟日報,連其他報紙都寫得好過它,唉。


以下一份不合格的報導,完全無分析,得過快字。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0591



  【本報訊】據海外媒體報道,時代零售(01832)大股東兼主席方鏗計劃將公司賣盤。公司昨午停牌,晚上發出通告表示,指公司已委任滙豐擔任財務顧問,協助公司對一系列可選方案進行策略評估。

  時代零售股價昨午停牌前,逆市上揚11.7%至4.19元。

  通告指,公司已邀請幾家公司就策略評估提出建議,當中某幾家公司已初步表達出意向,但該策略評估現僅屬初步階段,這有可能會或不會觸發公司全面收購建議。

  《華爾街日報》昨報道指,方鏗及其家族現持有時代零售72.29%股權,希望以每股逾5元作價售出手上股權,即總作價逾5.6億美元(約43.7億港元)。

  據了解,潛在的競價者包括物美(08277)及聯華超市(00980)。惟消息人士指,是次洽談的公司不止上述兩家。

其它報紙都起碼報到之前物美購入時代零售之前身,尚算合格,最好的反而是明報,我相信一個普通的記者都能找到這些東西吧。


收購時代: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60907/GLN20060907018_C.pdf


終止時代收購: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70411/GLN20070411041_C.pdf


時代零售招股書歷史一欄: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629/01832_176496/CWP112_c.pdf


二零零六年八月二十九日,CS International、肇豐、Times Supermarket BVI、豐捷及江蘇時代與聯交所上市公司物美及其全資附屬公司物美國際有限公司(「物美國際」)訂立股權購買協議(「股權購買協議」),據此(其中包括):


(i)CS International同意向物美國際出售Times Supermarket BVI已發行股本的50%,總代價為1,141,826,923港元,其中50%以現金支付,另外50%則以物美的上市H股的形式支付;


(ii)在股權購買協議完成後,江蘇時代將由物美間接擁有50%及CS International擁有50%;


(iii)除董事會外,江蘇時代的主要管理層將維持不變;


(iv)江蘇時代、豐捷及Times Supermarket BVI各自的董事會由9名董事組成,CSInternational及物美可各自委派4名董事,而高春和先生則可委派1名董事;


(v)由上述董事會作出的若干重大決定須獲得出席董事一致通過;


(vi)物美及CS International同意自股權購買協議完成後五年內,促使彼等及其任何最終控股股東均不會透過任何方式直接或間接轉讓全部或部分各自的Times Supermarket BVI股權;及(vii)物美同意其本身不得並促使其聯屬公司(即控制物美、受物美控制或受物美共同控制的人士)不得在江蘇、浙江、安徽、山東
及上海四省一市內從事任何以大賣場和綜合超市為主的連鎖零售業務(「不競爭承諾」)。



上述與物美及物美國際達成的交易,原定於二零零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或之前完成,從而即時為江蘇時代接通香港資本市場渠道,為其擴展籌集資金;同時讓我們得以與物美在管理信息系統與營運及管理技巧方面合作和互通信息,並獲物美及其聯屬公司履行不競爭承諾。


二零零六年十一月,物美宣布其H股暫停在聯交所買賣,其後宣布終止其與花旗環球金融亞洲有限公司訂立的配售協議(後者於當時獲委任為物美新H股的配售代理)。


物美的H股繼續暫停買賣,加上終止配售協議,令物美及物美國際履行彼等於股權購買協議項下的責任和其他責任存在重大不確定因素。經過多輪磋商後,各訂約方同意終止股權購買協議,並於二零零七年四月十一日簽署終止協議。自訂立終止協議以來,我們未曾與物美或其附屬公司就涉及收購或出售或與我們業務有關的其他交易進行進一步磋商。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0592


【明 報記者吳綺慧報道】有「香港針織大王」之稱的方鏗,旗下連鎖超市集團時代零售(1832)擬有意賣盤。公司昨停牌後,晚上發通告,承認已委託了匯豐銀行進 行策略性評估,並邀請多間公司提出建議,但強調最後未必會觸發全面收購。而《華爾街日報》昨日引述消息人士報道,賣方的意向價為每股5 元以上,如交易最終成事,以全購公司計將涉資約43.7 億元。另據本報消息人士指出,有買家出價高至每至5.75 元,較停牌前收市價溢價37%,換言之全購作價或高至50.26 億元。

據接近交易的消息人士透露,現時正有約3 至5 名投資者已就收購時代零售出價,當中包括一些內地、地區性及國際性的零售企業,全部出價均在5 元以上,個別更高至5.75 元水平。據了解,時代零售是希望透過是次策略性評估,找出對所有股東最為有利的方案,如最後結果得出是持續經營最為有利,最後公司亦未必會賣盤,現時亦無 法估計競購何時才會有結果。

以現時各買家均高於每股5 元以上的出價,較周一時公司的收市價有33%的溢價,較昨日停牌前價格亦高出19%。時代零售的大股東方鏗現持有公司約72.3% 的股權,如交易最終成事,方鏗現時手上的股份至少價值31.6 億元。

方鏗旗下已委匯豐作策略評估時代零售昨晚發出的公告中亦指出,該策略評估現僅屬初步階段,故不保證交易能夠最終能實現。公司已委任了獨立非執董陳永棋、丁 午壽及劉源新組成董事委員會,監督策略評估的過程。公司亦會每月刊登最新公告,直至收購建議終止為止。公司將於今日早上復牌。

記者昨日曾致電公司的大股東兼主席方鏗,但未能聯絡上。時代零售於昨日中午停牌前,早上交易時段股價一度急升11.7%至4.19 元,為1 年半以來的高位。

報道指聯華物美為潛在買家另外,《華爾街日報》則引述消息人士報道,時代零售有意賣盤,意向價為每股5 元以上,潛在買家為國內的同業聯華超市(0980)及物美商業(8277)。

市場人士估計物美為主要買家,其實亦非空穴來風。事實上,物美早在06 年8 月時,就曾宣布以合資企業的形式,入股時代零售的前身、江蘇時代超市50%的股權,作價為11.4 億元。可惜其後爆出物美的大股東張文中被查,連帶物美的配股計劃亦告吹,才導致收購最後無疾而終。時代超市當時就穩袋了物美約1700 萬元的收購保證金,並於07 年7 月自行上市集資。

上市剛逾2 年的時代零售,在內地經營約60 多間大賣場和超市。

但是第二天中國的財經記者,不但能寫得到香港記者的水平之外,21世紀經濟報導更能拆局,說明為何方先生要賣掉時代零售套現,以拓展他的服裝業務,他們更順便深入分析方先生有甚麼財產,從而得出方先生在在需財,是一份極高水準的報導。


每日經濟新聞報導: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0582


每经记者  岳伟  发自北京

        受待售评估影响,在停牌半天之后,时代零售(01832.HK)昨日恢复交易,但仅持续了半个小时,就又被公告暂停交易。

        “这与该公司目前待售,并进行策略评估有关。”一位不愿具名的港股分析师认为。对此,此前呼声最高的买方北京物美商业集团(以下简称物美商业,08277.HK)和百联集团旗下的联华超市(00980.HK)则分别以无可奉告及不知情回答记者的提问。

        但《每日经济新闻》昨日从北京市商务委员会一知情人士处得知,物美商业的确参了与时代零售出售的评估谈判,但进展却不得而知。“如不出意外,以物美商业目前的发展思路及资金状况,在此谈判中胜出的几率应该最大。”

处于初期评估阶段

        待售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时代零售公告称,目前出售行为正处于初期的策略评估阶段。公司已邀请有限的几家买方就策略评估提出建议,这有可能会触发公司全面收购建议。

        为此,时代零售已委任汇丰银行有限公司担任财务顾问,协助其对一系列可选方案进行策略评估。由陈永棋、丁午寿先生及刘源新先生组成的独立董事委员会已经成立,以便对策略评估的过程进行监督。

        据了解,时代零售主要在华东地区经营大卖场、超市。该公司2008财报显示,公司收入达到创纪录的40.07亿元,比上一年同期增加了18.5%,每股收益增长了37.7%。

        另外在该年度,时代零售新开了10家大卖场。目前,时代超市在华东地区拥有53个大卖场和约20个超市,主要分布在江苏省的二、三线城市,浙江、安徽、山东、上海等地则有少量门店。该公司计划在2009财政年度继续其业务扩张。

        但该公司公告还表示,虽然有几个买家已在策略评估的第一阶段表达出初步意向,策略评估过程仍在进行中,并不保证交易能够最终实现或执行。

        据外电报道,时代零售希望的估值在5.6亿美元以上,并要求竞购者的报价在每股5港元以上。“符合竞买条件的并不多,物美商业及联华超市是最热门的人选。”上述港股分析师称。

物美胜出几率高

        “由于联华和华联超市的内部重组还未结束,联华超市入主时代零售的几率不是很大。但物美商业刚获得16亿港元的融资,成为全国性品牌的发展思路又很明确,胜出几率更高。”一业内人士坦言。

        物美商业首席财务官徐莹曾公开表示,未来物美的战略重点放在“地域专注性扩充”。2006年物美商业在北京收购美廉美取得了成功。物美商 业下一步的兼并会复制在北京发展的模式,通过自身强大的信息系统和经营管理技术收购同类型的连锁企业,从而成为当地主要零售商。

        物美商业目前在北京、天津和浙江经营424家连锁超市,成为当地主要的零售商。在获得风投16亿港元时,物美商业董事长吴坚忠表示资金将主要用于开店及并购,并设定了全年通过自身发展,店铺面积增长20%的目标。

        在上述三地区域内,物美商业的策略是“只要合适,小一点都可以”。而在其他地区,并购目标则至少要是在当地进入前三名的企业。

        据了解,在江苏,时代零售的规模与另一区域巨头——苏果不相上下,并称为江苏零售业的双雄。但苏果已经被华润万家收购,时代零售则成为物美在该区域内目标。

        其实,物美商业与时代零售早有渊源。3年前,物美曾与江苏时代零售签署协议,以11.42亿港元的代价购买其50%的股权,但由于前董事长张文中被调查,该计划于2007年4月搁置。

华东成布局重点

        按照物美今年的发展规划,今年物美将新开10家大卖场、40家生活超市及便利店。在今年上半年,物美在北京及天津新开5家大卖场、12家便利店,但在华东地区却已经开了24家大型超市。

        业内普遍认为,“华东地区是物美商业走向全国的关键一步。”

        在华东地区,浙江已成为物美商业主要的“根据地”。据了解,物美商业目前在杭州及周边地区签约9家店址,将于未来两年开业。同时,物美商业与温州人本超市也有过接触,只要价钱合适,物美商业很可能会将其纳入麾下。

        “动作比收购美廉美还要大。”物美商业一内部人士向  《每日经济新闻》透露,在融资之后,物美商业在华东地区的一系列收购是值得期待的。除了已成型的大型卖场外,潜在的商业地产项目也将是物美商业的目标。


21世紀經濟報導新聞: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0588


如果不是出售这家在江浙一带耳熟能详的时代超市,内地鲜有人关注素有“针织大王”之称的香港显赫家族——以方铿为核心的肇丰集团。

时代零售股权交易如若成功,这笔高达5.6亿美元的收购案将成为继国美收购永乐、大中之后最引人注目的零售兼并案。

肇丰集团乃香港纺织世家,本世纪以来,先后发展零售、电子、啤酒、医疗和房地产等产业。而出售时代零售已经不是肇丰集团第一次套现旗下资产,早在去年下半年开始,这位香港富商就已经陆续收缩旗下投资。

 

经营乏力

 

“时代零售是方氏家族度过此轮经济危机最有力的后盾。”一位纺织业内人士认为。

从去年以来,受经济危机影响,方氏家族的肇丰针织和亿都国际(00259.HK)皆经营困难。

据该人士介绍,去年下半年,肇丰纺织有限公司旗下的生产基地之一中山华康企业有限公司停产调整。2008年10月底,华康制衣厂按照法规向全厂250多名员工结算完工资和相应补偿,办理了工商、税务等方面的注销手续后,关闭了这家创办了25年的工厂。

此外,记者联系了肇丰系在珠三角的其他几家生产基地,中山肇丰纺织有限公司也已停止经营。

高要市肇丰制衣有限公司和东莞大朗肇丰无纺布制品厂还在开工运行,但据高要市制衣厂黎先生介绍,该厂主要生产非自有品牌的成衣,经香港出口欧洲和美国,今年的订单与去年相比,没有明显的降低。“订单是香港总部过来的,如果明显减少,估计就会关掉这个厂了。”

据了解,方铿系香港纺织业泰斗,从事该行业40余年,家族财产逾百亿元,方铿及其三弟方刚同任全国政协委员。其旗下的肇丰纺织拥有25个工厂。

但 是肇丰集团行事极其低调,深圳陶比服装设计有限公司(TOPPY GROUP)即为肇丰在大陆最重要的投资平台,该公司旗下有包括Episode,Jessica,Colour Eighteen、Weekend Workshop以及Pringle等品牌,同时该公司还代理美国品牌商生产Ralph Lauren 、Tommy Hilfiger、Max Mara等品牌服饰。在台湾、泰国、澳门、菲律宾、英国和美国等地的大型百货公司建立了超过500个专柜和专卖店。

据上述纺织业内人士介绍,肇丰纺织业的出口方向主要是美国、西欧和日本,近一年多以来,上述市场区域是经济危机的重灾区,消费力疲软,对肇丰纺织业的冲击可想而知。

此外,据陶比服装设计公司介绍,该集团近几年来逐步形成以纺织、名牌服装生产销售为主导产业,集软件开发、医院、啤酒生产、房地产开发为一体的多元化产业体系。方铿认为,分散投资可分散风险,此乃营商之道。

而 事实上,投资本身就是风险。7月底,方氏财团旗下的另一家上市公司亿都国际公布截至今年3月底的2008财年度业绩,该公司亏损3825.2万元。该公司 从事液晶体显示器及液晶体显示器模组。该公司最近一年的业务在中国香港地区的销售比上一年减少大约50%,欧洲直接销售业绩减少约10%,只有中国大陆的 业务有所增长。

据该公司证券部人士介绍,香港的业务占到该公司总业务的40%。

 

缩减业务

 

去年年中,年近古稀的方铿就向媒体直言,目前来看纺织行业是最困难的,尤其是内地政府推行新劳动法及来料加工法规后,业务经营十分吃力。因此,方铿去年就断定会有很多港资纺织厂因此而倒闭,而未来会将部分业务缩减。

公开渠道能查到的肇丰纺织最新一笔投资,是2007年6.5亿元建江苏泰丰针织有限公司,2008年以来,该公司一直处于业务收缩状态。

此外,据上述知情人士透露,今年7月份,方氏家族将其持有8年之久、超过1.25万方尺的香港豪宅物业出售,获得2.45亿元。

“除了纺织、电子、零售,肇丰集团近几年也涉及房地产业,但未成气候,因此,暂时对于肇丰来说,多元化产业中,对目前困境最有支持力度的就是大陆的零售业务。”

上述知情人士认为,肇丰集团建设的商业网络通过出售已经可以体现时代零售的市场价值。此时方氏家族出售时代零售是最佳时机,套现资金可以用来收购国际服饰奢侈品牌,壮大其纺织王国。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0589


两天内时代零售(01832.HK)两度停牌。

8月25日下午2点,时代零售宣布停牌。此前有媒体称,时代零售大股东拟以每股不低于5港元的价格出售该公司,联华超市(00980.HK)和北京物美商业集团(08277.HK,下称物美)为可能买家。

当晚,时代零售发布公告承认此事,并称正在评估几家意向公司所提出的“初步阶段建议”,未来不排除触发“全面收购建议”的可能。

8月26日,时代零售复盘半个小时内,股价被拉升超过了7个百分点。此后旋即又发布停牌公告。

而这背后正演绎着一场热烈的商战。

业内人士认为,收购的主角直指物美。事实上,两周前刚获得16.5亿港元私募股权投资的物美商业,早在2006年就有收购意向。

谁是收购者?

8月25日晚的公告显示,时代零售已委任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担任财务顾问,协助对一系列可选方案进行策略评估,并强调评估仍处“初步阶段”。此外,还成立由陈永棋、丁午寿及刘源新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的“独立董事委员会”,对策略评估的过程进行监督。

时代零售主要在华东地区经营大卖场、超市业态。数据显示,其2008财政年度,公司收入达到创纪录的40.07亿元,比上一年同期增加了18.5%,每股收益增长了37.7%。时代零售目前的总股本为8.74亿股,董事会主席方铿间接控制72.29%股份。

8月25日,华尔街日报的报道指向联华超市和物美商业为潜在买家,随后国内多家媒体跟风报道。而25日晚时代零售的公告,只证实了正在评估几家意向公司所提出的“初步阶段建议”,未来不排除触发“全面收购建议”的可能。

关于上述的意向收购方,记者在26日一一做了求证。

作为百联旗下新晋的超市整合平台,联华超市在上海以及江浙地区有着天然的优势。不过,对于收购事件,联华超市总经办主任孙明表示,“未听说有谈判事宜,如果有的话,会以公告的形式告知。”

而传闻中的另外一个收购方,物美商业则更为谨慎。其公关总监富宇,26日在给记者的回复电话中称,由于涉及上市公司相关规定,对此事“无可奉告”。

不过,华旗投资和交银国际6月25日的研究报告都指出,物美商业是最有可能的收购方。他们判断的基础是基于物美商业早在2006年9月,就曾计划出价11.42亿港元,向方铿收购时代零售全部股权的50%。

同时,有接近物美商业的人士透露,“物美商业从未放弃对时代零售的收购,一直在接洽,此前谈判不力,有部分是价格的原因”。国内也有媒体援引接近物美的市场人士的信息称,物美商业确实于近半年内与时代零售,就后者股权出让重启相关谈判。

除上述收购方外,华旗投资的分析报告指出,华润万家、包括目前致力于发展二三线市场的外资超市,如沃尔玛等,都有可能是潜在收购方。

对此,华润万家负责公关事务的高级经理姜艳表示,与国内相关单位的接触是有的,但是目前未听说有与时代零售相关的收购事宜。而沃尔玛的高级公关经理牟明明,对收购事件也给出了“不知情”的答复。

 

物美加仓

 

被认为是最有可能的接盘者,物美商业与时代超市的渊源由来已久。

2006 年9月,物美商业就曾计划出价11.42亿港元,向方铿收购时代零售全部股权的50%。但当年11月,物美商业前董事长张文中涉及北京市原副市长刘志华腐 败案被调查,最终在2008年10月被判处有期徒刑18年。于是,物美商业2007年4月宣布,对时代超市的收购计划搁浅。

不过,8月12日,物美刚刚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当天,物美商业宣布通过定向增发1.5亿股引入TPG Asia、弘毅以及联想控股三家战略投资人,共募资16.5亿元。同时,物美董事长吴坚忠也表示,将进行一系列并购。

商 业零售业有着严格的竞争法则,即所谓的“二八法则”,它的内涵是在一个区域中,只有行业前两三位的竞争者可以存活。吴坚忠一直坚持该法则,他称“对于尚未 涉足的地区,物美将以兼并当地较有实力的大型超市作为主要扩张模式,一个区域里要兼并的对象,必须是在当地的零售市场中排名前三位的企业。”

而时代零售正好符合这一物美商业的区域并购原则。

公 开资料现实,时代零售目前共有门店65家,包括53家大卖场和12家超市。其中,42家大卖场、10家超市布局于江苏,另外部分门店位于上海、浙江、山 东、安徽。2008年,时代零售的总收入为人民币40.07亿元,其中大卖场销售收入达37.38亿元。公司实现净利润约为人民币1.37亿元,同比增长 62%。

在江苏区域零售市场格局中,时代零售是和华润万家收购的苏果超市各占据着半壁江山。在2009财政年度,时代零售的目标是进一步扩大在该地区的业务,以满足该地区日益增长的需求,该公司已经确认另外13个大卖场的选址。

至 于收购资金,物美商业资金可谓充足。据估计,时代零售的市值约为36亿港元,如果物美商业仍计划收购50%股权,出价将至少在18亿港元以上。而据交银国 际研究报告指出,物美截至2009年6月,持有14.4亿人民币,银行贷款5.2亿,引进战略投资者后,估计现金将增至28.9亿,股本将增至39.5 亿,净现金将达23.8亿。

收购时代零售对于物美商业可谓如虎添翼。据物美商业发布的中报显示,其目前在内地经营协议或委托经营和管理协议经营与管理的零售网络共424家,其中大型超市107家,便利超市317家。物美控制美廉美75%股权,控制超市发25.03%股权。

吴坚忠曾划分物美商业的零售版图,北京商圈和以杭州为圆心的江浙商圈被列为物美商业超市业务发展未来的重点。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收购时代零售成功,物美将完成“一南一北”的战略布局。

我在想,中國的記者工資和香港差得這樣遠,如果用中國的記者寫,一來質素好,二來人工平,香港的記者真是遲早玩完。


延伸閱讀:


新財經:物美系迷局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9583


新財經:田源控盤中期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9582


21世紀經濟報導:物美再造:「聯想系」集體入資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022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90

收购手机游戏 第一视频终结烧钱时代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10-16/149846.html


国有控股的网络视频新传媒第一视频,凭借其特殊身份,正开辟出视频网站的新蓝海。

10月14日,第一视频(00082,HK)在北京宣布斥资1.68亿元收购手机游戏开发服务商Dragon Joyce70%股份。“这标志着第一视频将提前结束视频网站烧钱阶段,转向新业务的拓展。”第一视频董事局主席张力军说。

记者了解到,2006年,成立仅仅一年多的第一视频就在香港主板上市,目前是国内互联网视频行业中唯一已正式登陆资本市场的企业。

但由于视频行业竞争激烈,以及运营模式重复单一、版权、资金等诟病,第一视频在过去几年并未取得骄人业绩。第一视频此前发布财报显示,公司2009年上半年净亏损1127万港元。

此次收购后,第一视频将展开一系列新业务,包括手机购彩、手机游戏等。

进军视频彩票

据记者了解,Dragon Joyce是一家专注于国内品牌手机游戏开发和服务的企业,已与超过300家中国品牌手机发展商及制造商共建了庞大的分销网络。

第一视频并购Dragon Joyce后,双方将在网络视频、手机电视、手机游戏和电信增值等一系列领域展开合作。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双方将在彩票领域加大合作,这不仅将成为第一视频未来业务的“杀手锏”。

早在今年4月,国家公布了《彩票管理条例》后,第一视频就推出手机购彩新业务。通过手机用户下载购彩软件,实现无时空限制的实时手机购彩。目前,第一视频已拥有200万手机购彩用户。

收购Dragon Joyce后,这项业务发展将大大提速。中国区CEO张志刚表示,第一视频将获得了Dragon Joyce 700万手机活跃用户,并且这些用户将以每月增加120万名的速度成为第一视频手机购彩的用户。

张力军表示:“尽管网络作为平台还不能直接销售彩票,但利用手机终端销售彩票给公司带来巨大价值,第一视频正是抓住这个机遇。”

但 并不是每一家视频网站都能和第一视频一样幸运。张力军告诉记者,第一视频是中国拥有资质和许可证最为齐全的网络视频企业,包括:网络视听许可证、互联网新 闻许可证、手机电视许可证,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等。“从严格意义上讲,目前国内允许网络经营视频彩票的视频网站,仅有第一视频一家公司。”

借助第一视频的手机电视相关牌照,Dragon Joyce也获得了与中国运营商合作的直接桥梁。未来,双方将在手机增值、手机游戏等领域展开多层次的合作。

张力军预测:“收购Dragon Joyce后,视频广告收入在总收入中比例将逐步降低。规划愿景中,广告业务将只占30%左右。”

结束烧钱时代

随着收购交易的达成,张力军踌躇满志得表示:“第一视频已经结束了视频网站烧钱时代。”

他表示,这次收购将带来“看得见”的利润。“这是一次条件的收购,只有收购对象达到预期的利润收入,交易才能继续贯彻。”这目标是:Dragon Joyce将在2010年实现年度净利润7150万元,到2011年年利润达到8580万元。

这也成为第一视频股价增长的助力加码器。10月13日,第一视频以先旧后新的方式,配售8000万现有股份及认购1200万新股份,集资1.316亿港元。其中4000万元用于收购 Dragon Joyce集团,余额8850万元用作一般营运资金。

参与此次配售的汇友资本合作人刘小林表示:“收购 Dragon Joyce,对于第一视频是利好消息。此外,Dragon Joyc有独立分拆上市计划。如果未来两年之内成功,对上市公司来说,既多了一家在海外上市的公司,也带来一次性的收益。”

张力军认为,视频网站盈利至今还处在上下求索阶段。第一视频作为国内唯一一家上市的视频网站,满足投资市场业绩增长的需求是重要的指标。

目前,第一视频旗下拥有第一视频门户、第一视频联播网、第一视频3G无线业务、第一视频SNS社区四大主营业务,并积极拓展手机购彩、视频体验式电子商务等新业务。“未来,第一视频将打造成为以网络视频为核心,多媒体综合性传媒。”张力军说。

“第一视频目前有近5亿元现金在手。在相当可观利润保障下,第一视频不排除在未来对新媒体上下游领域的其他公司企业进行收购。”张力军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54

TCL高管“空降兵时代”终结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15/162200.html


本报记者独家获悉,在创维集团高 级顾问位置上呆了两年多的原TCL多媒体(TTE)首席执行官胡秋生回归TCL,其目前的职位是TCL多媒体高级顾问。此前的1月13日,TCL集团 (000100.SZ)发布公告,任命郭爱平先生担任TCL集团副总裁,此前,TCL通讯委任郭爱平先生为公司CEO。

这意味着TCL集团和TCL通讯在“万明坚时代”后第一次从内部找到了合适的领军人物,在TCL集团内部引发广泛争议的“空降兵”时代结束。

TCL集团空降高管是从1999年开始的,从1999年12月1日聘请曾在微软工作过的著名职业经理人吴士宏为集团有限公司常务董事、副总裁、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以来,TCL人才空降的新闻就没有停止过。

然而TCL集团的空降兵做法一直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在过去的10年国际化的进程中,TCL空降高管大部分已经离开,其中包括标志性人物吴士宏、刘飞和梁耀荣。

空 降兵与TCL企业文化的冲突的确给TCL集团造成了一定冲击,TCL集团人力资源总监许芳表示,“对于空降高管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特别是核心人员的流 失,集团从李董到各级高管都非常关注。不久前,因为这个问题集团对某事业部进行了内部通报批评,甚至人力资源总监被更换和降职。”

许芳表示,“从长远来看,TCL集团基于内部的人才培养力度一定会持续加大,这不光是因为空降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而是因为有时根本找不到合适的人来空降,这也是我备感压力的一点。”

李东生也告诉记者,“今后TCL集团各业务部门的高管,特别是核心高管主要从内部提拨,因为经过多年国际化TCL已经积累了一批国际化运营经验的人才队伍,而空降未来只是补充性引进人才的措施。“

随着于广辉、郭爱平、TCL集团副总裁韩青等一批年轻的本土人才的成长,TCL集团的空降兵时代已经结束。

老将胡秋生的回归虽然表面上是辅助刚刚上任的于广辉,但TCL多媒体内部人士表示,“李东生希望TCL能在国内市场甩开创维等竞争对手,在TCL和创维都很有威望的胡秋生的回归,显然将改变TCL和创维的竞争态势。”

李东生告诉记者,“与三星等跨国公司相比,TCL集团在国际化过程中最大的短板依然是人,然而TCL集团国际化的时间只有10年,要弥补这个短板还有时间,而内部培养将是主要模式。”

对于TCL集团来说,找到拥有国际化经验的本土化高管队伍是一个新的开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99

影视企业备战“大娱乐”时代


http://www.p5w.net/newfortune/hygc/201001/t2775803.htm


  上市融资、整合产业链、建立激励机制
影视企业备战“大娱乐”时代


  中国影视行业巨大的发展空间使得领先企业纷纷投身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圈地,并通过纵横结盟、整合产业链、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为即将到来的“大娱 乐”时代进行准备。在各方巨头的大力开拓下,中国影视企业无论自上游而下游,还是自下游而上游,运营模式已日渐清晰。传统的巨头中影之外,橙天嘉禾、华谊 兄弟、保利博纳等民营企业更是率先突围,中国未来的电影巨头很可能从中诞生。戏剧化的是,中国商业影片的开创者新画面影业目前还处在“玩票”性质的“作坊 时代”,这将影响其长期成长性。总体来说,中国的影视产业基本上都处于起步和初级模仿阶段,特别和美国一些成功企业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中国要真正成为影视 强国,仍然任重而道远。

  2009-2010年的贺岁片市场可谓“十月围城”。2009年10月起,很多电影就已经开始大肆宣传,如博纳投资与人人影片合作出品的《十月 围城》,新画面影业制作发行的《三枪拍案惊奇》,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发行的《刺陵》、《2012》,光线传媒发行的《阿童木》,保利博纳发行的《花木兰》 等;由华谊、福克斯(FOX)和星空传媒共同出资打造的华语电影《全城热恋》,也将于2010年2月11日起在内地上映。形形色色的影片广告全面包围着消 费者的眼球,反映出中国电影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让市场各方如此卖力的原因,自然是越来越大的市场。自从新画面影业投拍、张艺谋导演的《英雄》 开创中国电影商业大片时代以来,电影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快,2003-2008年,中国电影票房从9.2亿元迅速攀升至43.41亿元,2008年,尽管经 历了金融危机,增幅仍高达30.4%。如此高的增速当然一方面得益于国内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升级的大趋势,另外一方面也来自于外资、港资经由不同的 途径对中国市场的大力挖掘,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有早期哥伦比亚与华谊兄弟的合作(详见本刊2009年11月号文章《华谊前传》)、众多港资电影通过保利博纳 “北伐”、中影对外国商业大片的大力引进等。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胜出,中国电影业市场参与各方的运营模式也正逐渐清晰。


  全产业链模式渐受追捧
  迅速增长的市场自然让各参与方期待更多的收益,而建立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以控制更多的核心资源、在市场中获得更大的定价能力,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手法。
华谊兄弟(300027)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目前其已经拥有了影视产业的上游经纪业务、中游的影视制作以及中下游的影视发行,上市后,其还准备将募集 资金的一部分用作影院投资,计划在两年内以6家现代化多厅影院布局国内主要城市,其更长期的目标是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累计投资建设约15家影 院,形成较为领先的市场规模。
影院处于电影产业链的下游,按惯例可分得影片票房收入的50%左右,是产业链中附加值较高的环节,有着较好的稳 定投资回报。而且,华谊兄弟在电影摄制、发行以及品牌建设方面的优势地位能够为其介入影院业务提供较大的支持,相对来说,介入影院市场也可以提高华谊兄弟 的电影定价能力。华谊早已为此做好了技术、人员、管理上的准备。但是,该类投资具有回收周期相对较长、固定资产投入占比高的特点,这仍将对公司以往的营收 模式及资产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华谊兄弟拟通过租赁场地减少资产投入。
像华谊兄弟一样大力投资影院的,还有在香港上市的橙天嘉禾 (01132.HK),目前它在内地拥有的华润万象城影院稳占深圳25%的市场份额,另外,多家新影院还在筹划当中,并将于未来数月在北京、苏州、成都等 地设立。由于建设影院需要大量的资本,橙天嘉禾计划收购一家影院运营公司,以获得两间戏院的经营权,同时,其还欲收揽近十家的戏院经营权。
保 利博纳的成长路径则跟华谊兄弟相反,采取的是从下游往中游、上游扩张的路线。作为目前中国最大规模的、以电影发行为核心竞争力的专业化电影公司,其累计创 造的票房收入已突破10亿元,并已连续5年占中国电影发行市场20%的份额。保利博纳从2003年即涉足电影投资制作领域,投资拍摄影片《美人 草》,2004-2005年又投拍《求求你表扬我》、《再说一次我爱你》、《诅咒》、《龙虎门》和《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等影片。由于进入市场比较晚,而且 当时在人才、资金等方面更欠缺一些,所以,保利博纳尝试着采取以小博大的方式制作电影,其参与制作的《十全九美》成功地开拓了小成本电影获得大票房的范 例。这种低成本的电影制作方式被很多电影制作方所模仿,包括新画面影业出品的新片《三枪拍案惊奇》。新画面影业董事长张伟平直言“并不是只有大制作、大明 星、大投入才能够获得大票房”。进入影视制作领域之后,保利博纳在2008年又和香港英皇电影公司、影星成龙共同设立了博纳英龙演艺经纪有限公司,进军演 艺经纪业务。艺人黄奕、姜宏波、梁惠恩、张世和袁泉在博纳英龙成立当天,成为其首批签约艺人,博纳英龙同时宣布注资范冰冰工作室。保利博纳总裁于冬在接受 媒体采访时表示,将考虑引入旗下明星持股的激励模式。经纪人业务的利润空间非常大,华谊兄弟该项业务的利润率达到58.42%。以至于有评论称,保利博纳 此举意味着其正从“米拉麦克斯”向“派拉蒙”转型。
在电影圈中,另一个民营集团—横店集团的模式也很有特色。1996年,横店集团通过建造影 视拍摄基地,介入影视产业的上游,并逐步开发了影视旅游等业务。但是随着后来全国影视城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中央电视台无锡影视基地、象山影视城、焦作 影视城、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等先后建立,横店的竞争优势不再。于是,2003年,横店集团和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华纳兄弟影业公司共同组建中国首家中外合资 的电影制作公司,开始介入电影的制作环节,并参与投资了拍摄、发行了《投名状》等影片。其在影视产业链上的布局也越来越完整,目前,横店影视已在全国控股 或参股了多条电影院线,数量多达16家。其中,长沙横店潇湘王府井影城、南京新街口影城票房收入分别居湖南省、江苏省影城首位。目前,横店影视年票房收入 近亿元,并正在从国内一线城市向经济发达的二三线城市扩张。


  融资难催生多种融资渠道
  这几年的迅速扩张,国内影视企业对资本的需求不言而喻,虽然通过插入广 告、版权与发行权预售等融资手段可以解决业界的部分融资难题,但仍然只是杯水车薪,而且,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影视上演前宣传费用的大投入也让影视 企业对资本的渴求更加强烈,于是,各企业纷纷瞄准境内外的不同资本市场展开上市融资行动。
在上市融资方面,橙天娱乐走在最前面。该公司在2008年10月入主香港上市公司嘉禾股份后,于2009年7月完成借壳上市,并宣布嘉禾股份更名为橙天嘉禾。随后其又推出以0.539港元/股配售3.66亿股等一系列融资计划,为其进一步发展储备资金。
华谊兄弟则通过2009年登陆创业板,实现了超额募资。如今,华谊兄弟将业务重点放在电视剧上,其电视剧业务收入2006年仅为2407万元,到 2009年上半年这个数字已升至1.4亿元,占其总收入的比重也从19.36%升至55.23%。其电视剧毛利率与电影相当,均在43%左右。相对于电影 来说,电视剧没有“贺岁片”、“五一、十一黄金档期”的限制,而且中影、上影等巨头对该细分行业的参与度较低,竞争尚不激烈;随着“制播分离”时代的到 来,原来与电视台属于同一体制下的电视节目制作部门将独立出来,市场中增加了竞争者,华谊兄弟也需要迅速抢滩电视剧制作市场以获得有利位置。但是,电视剧 的回款周期比较长,电影一般是一个月与院线结算一次,但各大电视台的应收款项则一般要在一年内才能回收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华谊兄弟的资金压力,需 要多方融资。以前,华谊兄弟主要通过质押电视剧版权等方式获得银行贷款,据其招股说明书上介绍,在上市后,其“将利用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并购重组等各种 资本运作工具积极拓展公司业务规模,参与行业兼并整合,不断地巩固和提升行业地位”。
保利博纳同样希望上市融资,其目标则定在纽交所主板,因 此,其在引资对象上与华谊兄弟大有不同:华谊兄弟引入的基本是“浙系”企业家的资本,保利博纳引进的则是具有海外背景和辅助企业上市经历的风投机构。 2007年,保利博纳获得红杉资本、海纳亚洲两家基金青睐,获得共计1000万美元投资。2009年6月,其宣布获得第二轮1亿元的融资,投资方包括原股 东红杉资本中国基金、SIG海纳亚洲创投基金,以及新加入的经纬创投中国基金,保利博纳预计的上市时限是2010年。同月,保利博纳宣布获得工商银行北京 分行5500万元贷款,用于其旗下《十月围城》、《大兵小将》、《一路有你》三部影片的制作和发行。2008年,保利博纳还与北京银行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获得1亿元的文化创意企业授信贷款,用于电影项目的制作和发行。《阿童木》的发行方光线传媒也同时获得了北京银行的贷款额度,并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相关部 门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首创投资担保公司的担保。另外,它同样在筹备国内上市计划。
中国商业片时代的开创者新画面影业却对上市持排斥态度,张 伟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新画面3年不拍片,照样发工资,员工爱去哪儿去哪儿。3年后,我让人通知员工上班,一个都不少。新画面也不签艺人,当年章子 怡想签,我就是这么答复的。很多企业老板希望企业越大越好,我的想法不是这样。上市这事,我更从来没想过。我总觉得让一群人跟着不相关的人挣钱,这事不大 靠谱新画面只做张艺谋的电影????”长远看,资本上的短板或许会使新画面影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处在“玩票”性质的“作坊时代”,难以获得更高的成长 性。


  绑定导演成人才争夺关键
  除了需要在资本上的巨额投入,影视行业还是创意密集型的行业,导演、演 员等人才的重要性无可争议。新画面影业的董事长张伟平由于与张艺谋有深厚的个人感情,基本不存在人才问题。在合作第一部影片《有话好好说》以前,他们就已 交情甚笃。张艺谋加入新画面影业担任艺术总监后,张伟平更是大力支持他实现梦想。在北京奥运会的筹备期间,张艺谋息影3年,张伟平也没有找其他导演拍戏, 而且,新画面影业在制造商业大片的同时,还为张艺谋投资了一些他感兴趣的文艺片,如《千里走单骑》等。张伟平对张艺谋非常信任,自称“一不看剧本,二不看 账本”。而张艺谋在奥运之后也加快了影片制作的步伐,现在热映的《三枪拍案惊奇》仅用了数月就制作完毕,新画面影业方面预计将以1亿元的投入至少获得4亿 元的票房。另外,张艺谋还打算2010年再开拍两部电影《山楂树》、《金陵十三钗》。
华谊兄弟绑定导演的方式也炒得轰轰烈烈,如授予冯小刚、 张纪中等导演股权。保利博纳通过发行影片,已经和陈可辛等导演建立了合作关系,另外,其又在2009年和陈可辛、黄建新成立“人人电影”,同样通过股权与 导演绑在一起。在利益上绑定的同时,保利博纳也在创作上给导演“松绑”,给予导演很大的自主空间,保利博纳总裁于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制作是他们 的事情,他们要多少钱我都给。”
国内电影业的传统巨头—中影更通过一些新兴的手段发掘青年导演。一方面,其与土豆网展开合作,联合投资以新媒 体为主要平台的短剧,该投资计划的第一批导演将有20人,首个项目则是网络剧导演邓科的新媒体视听节目《Mr.雷》;另一方面,中影还联合香港英皇、香港 寰亚、索尼哥伦比亚、韩国CJ、Myspace(中国)等公司共同出资开展“中影集团青年导演电影制作计划”,分别投产5部青年导演拍摄的电影。这些在业 内颇具影响力的合作方,计划以雄厚的资金、完善的制片支持,特别是强大的国内外发行力量,为青年导演保驾护航。这一计划具体为三步走:第一步,在确定青年 导演之后,首先让他们尝试拍摄数字电影或电视电影(适合在电视上播出的低成本电影),在相对简单的工艺过程中充分发挥其艺术想象力、创造力和组织管理能 力;第二步,当他们达到一定水平后,中影集团将为他们投拍一部数字高清电影,从电视台播映走向数字院线发行;如果一个青年导演通过了这两步,中影集团将投 入资金支持他们拍摄胶片电影,这部电影要求达到很高的水平,能够在海内外发行,在国际各大电影节上获得影响和成就。
中影集团已经推出了陆川、宁浩等一大批青年导演,“青年导演电影制作计划”无疑有助于其培养出更多的新人,从而获得人才上的保障,进一步加强自己在业内的强势地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2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