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轟轟烈烈的牛市帶動下,今年以來A股市場的IPO融資規模出現了驚人增長。
據德勤統計,截至2015年6月30日,上半年上海證券交易所約79只新股融資1034億元人民幣(折合1290億港元);深圳證券交易所約有113家企業完成IPO融資440億元人民幣(折合549億港元)。兩個交易所合計將有192只新股融資1474億元人民幣,比2014年同期的52家IPO融資353億元人民幣,分別上升兩倍多和逾三倍。
“全球主要證券交易所從IPO籌集的金額計算,2015年前6個月,預料上海和香港的IPO巿場分別排名第一和第二,超越兩大國際資本巿場紐約和倫敦。” 德勤中國合夥人吳曉輝稱,自中證監會於4月以來每月核發兩批IPO,今年上半年為自2011年以來最強勁的半年表現。而另一令人感到鼓舞的是,大型新股發行自2012年下半年停頓以來,又再次重現巿場。因此,投資者都相繼蜂擁申購新股和買賣股票。
今年以來,A股市場IPO融資額保持了平穩的增長。1月份剛過500億(581.94億)的融資規模,5月份跨越千億規模(1172.17億),6月份又站上了1500億數量級達到了1601.43億元的規模。
與內地市場風風火火的IPO勢頭相對應,香港新股募集同樣大熱。2015年上半年,香港約46家IPO融資1275億港元,比去年同期的48家IPO融資813億港元,分別下降4%和上升57%。當中接近八成的融資額是來自上半年最大的五家IPO。
德勤中國合夥人紀文和表示:“香港新股巿場第二季升溫,令融資額不斷上升,使得香港在2015年上半年取得了自2011年以來最佳的半年表現。其中首四大IPO均為H股發行,進一步鞏固H股發行對推動巿場融資額的重要性。這些新股也體現中國香港作為協助中國內地企業聯系國際巿場平臺的重要地位。”
而據Wind資訊統計,今年上半年在港上市的四大IPO分別為華泰證券(6886.HK)首募387.57億港元、廣發證券(1776.HK)首募320.79億港元、福耀玻璃(3606.HK)首募84.95億港元、香港寬頻(1310.HK)首募66.74億港元。
對於A股全年的新股融資規模,德勤中國預測上海和深圳巿場2015年總共會有350~400只新股融資2250~2500億元人民幣。大部份的新股會來自中小規模的制造、科技和消費零售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