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如數家珍|量子點與OLED電視將殊途同歸

CES(美國消費電子展)一向是全球彩電業新技術的秀場,今年量子點電視與OLED電視的交鋒成為最大看點。誰將是下一代電視?筆者認為,量子點電視與OLED電視未來也許將殊途同歸。

首先,量子點電視與OLED電視的陣營,表面看涇渭分明,實則犬牙交互,同時推進這兩種技術的企業不在少數。

在量子點電視陣營中,TCL旗下華星光電剛在深圳動工的第11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包含了AMOLED電視面板的產能。TCL還在研發印刷顯示技術,既可用於量子點電視,也可提升OLED電視面板的良率。三星是全球中小OLED手機面板最大的供應商,目前也有做OLED電視,只是更多在商用領域而已。海信去年在AWE(上海家電展)上也首次展示了商用OLED電視。曾率先應用量子點技術的索尼,今年在CES上再次推出了OLED電視。

以LG、創維為首的OLED電視陣營,雖然沒明確是否采用了量子點技術,但是無論LG或是創維,在高聲為OLED電視吆喝的同時,它們目前最大的彩電銷量仍來自於液晶電視。

其次,量子點電視與OLED電視的發展方向都將走向采用自發光的材料來做顯示,最終生產出柔性電視,而且技術上有相通之處。

 

目前的量子點電視,本質上還是用量子點技術優化背光的液晶(LCD)電視,由於是被動發光,仍然需要一個背光“盒子”,難以徹底做成柔性顯示。未來如果能研發出量子點發光的電視,那才是真正劃時代的電視產品,才能正面與OLED電視在柔性顯示領域一決高下。

OLED電視具有輕薄、廣視角、色彩炫麗、可卷曲折疊等優點,所以被視為下一代電視。但是目前OLED電視還需進一步克服面板良率較低、成本較高、供應不足的問題。有別於現在使用的蒸鍍OLED材料的技術,印刷顯示技術是另一條突圍的路徑。

因此,無論是量子點電視陣營的三星、TCL,還是OLED電視陣營的LG,都爭相參股一家美國印刷顯示技術公司。如果能像印刷報紙那樣,把可以自發光的OLED材料或量子點材料印刷到基板上,生產效率將大大提高。

同樣可以自發光,OLED是有機材料,而量子點是無機材料,從理論上講,無機材料比有機材料更穩定、使用壽命更長,所以三星、TCL等認為量子點電視才是下一代電視。

但OLED電視已經面市,而量子點發光的電視還在實驗室中,現在市面上的量子點背光電視,本質上還是液晶電視。

對於消費者而言,誰會真正在乎廠家的概念炒作,只要電視屏幕夠大、畫面夠清晰、外觀夠時尚、使用夠方便、價格夠實惠,就會埋單。

筆者認為,量子點背光的液晶電視今年將會迎來普及的大潮,並在未來幾年迅速提高滲透率。而OLED電視要更大範圍的普及,也許是三五年後更遠的將來。

群智咨詢數據顯示,2016年OLED電視的全球銷量85萬臺,2017年將增長到140萬~150萬臺。受制於面板供應,去年OLED電視的銷量增速卻不及預期,目前全球基本上只有LGD 一家OLED電視面板的供應商。

相比之下,量子點背光電視(QLED)的產業鏈更加成熟。從技術參數看,用量子點優化背光後,液晶電視與OLED電視之間的色彩差距已經大大縮小;液晶電視的模組厚度已減少至4.9毫米,無邊框、超薄機身的設計,讓OLED電視輕薄的優勢不再那麽明顯。更關鍵的是,QLED成本低、供應足,具備上量的條件。

OLED電視正在不斷擴大陣營,繼LG、創維之後,康佳、長虹、松下、索尼等越來越多品牌彩電企業加盟。上遊OLED面板生產線也在增加,華星光電深圳11代線、京東方合肥10.5代線都包含OLED電視面板規劃,京東方去年底還與創維合作推出首款采用國產屏的OLED電視。

其實,早期的PDP的畫質不輸於液晶電視,但相對封閉的產業鏈讓PDP難上規模,最終提前落幕。所以,在OLED電視與量子點電視的較量中,除了技術,開放合作比什麽都更重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639

家電業漲價潮難持續 | 如數家珍

家電漲價了?別慌!漲不到哪里去。

過去十幾年,住家保姆的月薪從900元漲到4500元;32英寸彩電,由純平CRT變為液晶電視,從每臺4000多元降至約1000元。

降價向來是家電行業的主旋律,價格戰是家電廠的殺手鐧,也是家電普及的有力推手。一旦家電產品均價有所上浮,也不過是小波動而已。

中怡康數據顯示,2017年前兩個月,彩電、白電均價全線飄紅,彩電線下均價上漲7.2%至3759元,空調上漲4.9%至4086元,洗衣機上漲6.5%至2479元,冰箱微漲1.9%至3582元。

 

去年,無論彩電還是白電行業整體均價是下降的。輕微的漲價,只是扭轉了家電均價下跌的勢頭。舉個例子,一臺55英寸4K液晶電視3000元,一臺5.5英寸的智能手機也3000元,你說家電貴還是不貴?

這輪家電漲價有三大特點:一是總體終端價格並不高,一臺大家電兩三千元,平均14000元就能買齊“四大件”,家電廠家的凈利潤率不足5%;二是結構性的漲價,彩電漲價相對明顯一些,白電漲價相對平緩,彩電產品中又以超大尺寸漲價較多;三是階段性的漲價,它是上遊成本傳導帶來的價格上漲,彩電漲價主要受面板成本上升影響,下半年一旦面板供應從緊張到放松,家電漲價難以持續。

消費者買家電一點兒都不用慌,至少用不著像買房子那樣“買漲不買跌”。

2016年上半年,隨著互聯網品牌的積極進攻,彩電均價迅速下降,沒有最低、只有更低,樂視甚至提出“買三年會員服務、硬件免費”,引發爭議。伴隨樂視資金鏈緊張以及上遊電視面板價格擡升,樂視在2016年年底一改激進的做派,表示不再補貼硬件費用。接著,小米也對電視提價兩三百元。成本增加,逼使“瘋狂”的彩電顛覆者們回歸“理性”。

群智咨詢的數據顯示,最近兩個月,彩電面板價格,49英寸以下的中小尺寸產品基本持平,超大尺寸面板價格上漲,主要是因為三星關閉了一條7代液晶面板生產線,使得49、65英寸的面板供應偏緊。而彩電市場的大尺寸化趨勢明顯,去年55英寸成主流,今年60~70英寸彩電銷量增加,又令超大尺寸面板需求擴大。短期內供不應求,導致價格上揚。

但是,下半年彩電繼續漲價的可能性不大。一是前期的漲價已開始抑制部分需求;二是彩電整機庫存增加;三是今年二季度,從液晶面板供應來看,有新增產能,京東方福州8.5代線、惠科重慶8.6代線、群創8.6代線都在二季度量產。隨著面板供應增加,下半年彩電價格上漲會存在變數。

空調行業情況類似。奧維雲網的數據顯示,今年前2個月,空調價格相對平穩,均價略有走高。但2月下旬以來,美的搞了一輪促銷,導致了行業整體價格不漲反降。如,美的一款一級能效空調新品比原來的價格低10%左右。格力、海爾、誌高等空調,價格相對平穩。

大宗原材料銅等價格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出現較大幅度上漲,但在格力宣布不漲價後,壓制了部分廠商漲價的沖動。不過,原材料漲價也封殺了價格大幅下降的空間,空調整體價格平穩是當前的主基調。

其實,在產能過剩的背景下,無論彩電還是空調直接漲價都不現實。

價格戰曾讓中國家電業很受傷——利潤薄如刀片。上遊成本漲價,扭轉了疲軟市場下的低價競爭態勢。但下半年,原材料價格漲不動,你還敢漲價嗎?

當前,中國每百戶城鎮居民的彩電擁有量已超過100臺。中國消費者已過了“用上家電”的時代,到了“用好家電”的時代。怎麽做出好家電,才是關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512

五一旺季不旺 彩電業互聯網泡沫退潮 | 如數家珍

那些匆忙進入的跨界者,不知道會不會後悔,因為彩電市場並沒有看起來那麽美。今年五一旺季不旺,一季度又出現五年以來最差業績,彩電業的互聯網泡沫正在退潮。

五一是彩電業的傳統旺季。奧維雲網的數據卻顯示,今年五一促銷期,國內彩電銷量176萬臺,同比下降13%;銷售額64億元,下跌2.5%。而同期,全國旅遊的總收入增長16.2%;熱播劇《人民的名義》大結局創下近十年國產劇最高收視率,假日購物不再是必選項。

彩電市場其實是延續了今年一季度的低迷行情。群智咨詢的數據顯示,2017年一季度中國電視市場出貨量為1169萬臺,同比下降14%。中怡康的數據也顯示,今年首季中國電視機零售量同比下降12.5%,零售額亦同比下降6%。

從上市公司的一季報看,彩電類上市公司今年的一季報業績普遍慘淡。連以往能逆勢增長的龍頭海信電器、創維數碼一季度也出現銷售下滑,盡管跌幅小於行業平均水平。互聯網新興品牌中近年沖得最猛的樂視,亦受關聯公司資金緊張的影響,而增長乏力。

 

“這是近五年來最差的一季報、最差的五一市場”,中怡康黑電研究中心總經理彭顯東如此評價。背後是市場提前透支,以及面板成本漲價雙重壓力。

2016年,國內彩電市場銷量創下歷史新高,全年突破5000萬臺,成為節能補貼等家電優惠政策退出後最好成績。不過,“買內容送硬件”、“買硬件送內容”等連接促銷,過度低價的競爭,也提前透支了市場。2016年國內彩電銷量同比增長了7.4%,銷售額卻同比下降了7.5%,出現“增量不增收”的尷尬局面。

過去幾年,在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節能惠民等家電優惠政策結束後,國內彩電市場也曾從高峰跌落低谷;後來,高舉智能電視的大旗,互聯網品牌紛紛進入,重新攪熱市場,成為中國彩電行業的主要增長動力。最高峰時,市場上新增的彩電品牌有十多、二十個,彩電被重新視為朝陽行業。

如今,這種以概念吸引用戶、以低價收割銷量的模式,已經遇到了天花板。

首先是面板成本持續上漲,血拼低價難以為繼。奧維雲網副總裁董敏直言,2016年下半年開始各行各業及民用商品漲價潮愈演愈烈,2017年一季度冰箱、洗衣機、彩電三大家電的價格均出現不同幅度的回升,以及銷售規模的下降。其中,彩電面板價格上漲已持續三個季度,長周期、高幅度為歷史之最,而彩電的品牌集中度較低、新品牌眾多,成本增長帶來的風險以及沖擊最為猛烈。

群智咨詢的數據也顯示,今年5月相比於去年5月,32、40英寸液晶電視面板的成本上升70%-100%,50、60英寸等大尺寸面板也漲價了20-30%,面板成本總體平均上漲40%。盡管一些互聯網品牌曾高調宣稱,以運營收入來覆蓋硬件成本,但事實上恐怕連成本上漲的部分也覆蓋不了。

群智咨詢的副總經理李亞琴算了一筆帳,智能電視的運營收入,多的企業一年運營收入也就約1億~2億元。而按上述面板漲價幅度計算,單臺電視成本平均上漲500元,如果600萬臺銷量,一年硬件成本就增加3億元,顯然是大屏運營收入所不能覆蓋的。事實上,不只面板,電視的存儲芯片的成本也上升了30%-40%。

其次是資本市場回歸理性,很難繼續“燒錢”。繼智能手機後,智能電視被認為是下一個風口,從移動互聯網到家庭互聯網,引起憧憬無數。這也是樂視、小米、微鯨、風行等互聯網品牌紛至沓來的原因。從視頻網站、手機公司、文化基金、代工企業到廣電網絡、BAT互聯網三巨頭,都想在智能電視市場分一杯羹。

各路資本為電視大屏價值引爆的美好“錢景”競折腰。最熱的時候,樂視網的市值突破1000億,而樂視去年電視銷量500多萬臺,這一市值明顯高於年彩電年銷量達1000-2000萬臺的海信、創維和TCL。目前,樂視網的市值已回落到500多億元。彩電的運營收入要覆蓋硬件成本,現在看來還很遙遠。所以,盡管各家的智能電視日均活躍用戶數、付費用戶數及AURP(每用戶平均收入)值都在增加,但是資本的熱度正在降溫。

資本市場重回理性,不能繼續燒錢;上遊面板漲價,玩低價又難以持續;大屏價值引爆帶來的收入增加,還遠沒到覆蓋硬件成本。過去幾年拉動彩電市場膨脹的“互聯網模式”,出現啞火。競爭壓力與成本壓力疊加,彩電行業正處在十字路口。下一個動力在哪里?

彩電業的互聯網泡沫潮退,其實並不完全是壞事,讓行業回歸本質,做好產品。彩電更新換代的需求向中高端轉型,55、65英寸今年“五一”價、量雙增。如何布局更有競爭力的中高端產品,以及如何通過降成本的方法布局低端產品來穩住市場,成為2017年品牌制勝的關鍵。

洗牌無可避免。正如空調業前兩名集中了國內五六成市場份額,手機市場的份額也逐漸聚攏一樣,未來三年中國彩電市場將加快優勝劣汰,先是利潤向優秀者集中,接著是市場份額的集中。

最寒冷的時候,也許還沒到。今年房地產市場“限購”政策升級,這將直接影響包括彩電在內的家電市場。這會倒逼中國龍頭企業加速開拓海外電視市場,加快新技術突圍,尋求新的成長空間。市場並不是沒有需求,關鍵在於如何激活有效需求。從新產品看,OLED電視、激光電視目前還是小眾市場,龍頭企業要成長為“寡頭”還要下更大的功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633

賈躍亭的退與李東生的進 | 如數家珍

過去這兩天,家電圈里最熱的新聞就是,賈躍亭的退與李東生的進。

賈躍亭不再擔任樂視網的總經理,李東生成為TCL集團的第一大股東,一退、一進,都是為了企業突破目前的困境,打開新的成長空間。

他們都是彩電業的男神,一個用“內容+硬件”的互聯網玩法在彩電界闖出名堂;另一個用產業鏈的打法,打造了中國第一家打通彩電、手機的面板和整機上下遊產業鏈的企業。

他們都敢冒險,老賈玩生態,玩出七個子系統,從影視、體育、彩電、手機、汽車、視頻網站,到金融;老李曾在國際上接連進行湯姆遜彩電和阿爾卡特手機兩大並購項目,2009年又聯手深圳市政府斥資兩百多億元投入“三高”(高技術、高投入、高風險)的面板行業。

他們都有世界的胸懷,一個想創造中國的蘋果,人稱賈布斯;另一個想締造中國的三星,立誌吃透產業鏈,繼面板之後,還在芯片領域布局。

 

他們當下都有各自急需面對的困局。賈躍亭擴張太快,資金鏈緊張,所以要退,出讓部分股權、不再兼任上市公司總經理,樂視生態做減法,聚焦核心業務,以求提升盈利能力;同時,規範公司治理,避免上市公司資金再次被挪用。

李東生要面對的則是,TCL連續三年在千億左右徘徊,怎樣才能再上一個新臺階?所以,他要進,通過與兩個員工合夥企業簽訂一致行動協議,從實際控制人變為第一大股東,加強公司控制,提升決策效率,防止惡意收購。

賈躍亭與李東生還有交集。李東生為加快子公司TCL多媒體的互聯網轉型,兩年前向賈躍亭遞出橄欖枝。賈躍亭也看好TCL旗下華星光電的面板資源和TCL的彩電生產能力。2015年12月,樂視簽約以22.7億港元入股TCL多媒體20.1%,成為後者的第二大股東,至今樂視在TCL多媒體還有兩個非執行董事席位。

不過,老賈沒有幫成老李。TCL多媒體今年春天,與阿里、騰訊合作,成立了互聯網電視子品牌雷鳥,據說是樂視幫忙TCL互聯網電視運營的開機廣告分成沒有按計劃給到TCL。樂視彩電的主要代工生產商,也不是TCL,而是冠捷(TPV)。

成長還是要靠自己。李東生當年經受國際化並購陣痛時,2006年以《鷹的重生》一文來反思自己,喚醒TCL內部員工的鬥誌,重新點燃團隊的激情,歷經八年,讓TCL站上千億臺階。如今,如何打贏互聯網轉型、征戰國際化的戰役,需要再一次鷹的重生。

賈躍亭去年年底也反思自己擴張太快,底盤不穩。在擴張的欲望與生存的現實之間,如何平衡好,賈躍亭需要更加理性。現在他說在卸任上市公司樂視網總經理之後,他的更多精力將投入樂視汽車,而電動汽車行業目前卻仍然處於燒錢的階段。

企業家和企業都像人一樣,有青春期的沖動,也會有成熟期的沈穩。

常常把“顛覆”、“生態化反”掛在嘴邊的賈躍亭,也許到了該從沖動走向沈穩的時候了。孫宏斌註資超過150億,緩解樂視的資金鏈壓力,但也不是沒有要求的,賈躍亭是不能再像以前那樣亂燒錢了,否則可能就要進一步稀釋股權。到時,“樂視姓賈還是姓孫”恐怕就不再是假命題。引入救世主、最終卻一山難容二虎的例子,在雷士照明就曾經上演過。

一向沈穩的李東生,卻要帶著團隊,重燃青春的激情,讓千億企業也有靈活的身軀。TCL要從智能、互聯網應用上突破,彩電才能彎道超車,追趕上前面的三星、LG。所謂互聯網思維,最終是用戶思維,粉絲營銷只是表面,用匠心把核心技術、產品質量、研發創新、供應鏈效率做到位才是根本。硬(件)的更硬,軟(件)的更軟,這離不開團隊的全情投入。

總之,老賈要向老李學習實業思維,老李要向老賈學習互聯網思維。曾經他倆的手握在一起,未來他們會共同參與“搶凳子”遊戲,因為彩電業的互聯網泡沫已經退潮,每個玩家都要生存下來,備好足夠的糧食(利潤),才能拿到未來互聯網電視贏家的船票。

中怡康的副總裁彭煜認為,賈躍亭與李東生在退進之間,其實就是資本運作與傳統產業的碰撞當中,資本的逐利性與傳統產業的沈穩性在一個相對短期的時間窗口內出現了一個階段性的結果。而傳統產業在以時間換空間的戰略性競爭過程中終於等到了一個轉換機會。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439

大尺寸面板產業入紅海丨如數家珍

大尺寸化顯示的趨勢顯著,55英寸已成為中國彩電市場的主流尺寸,隨著成本下降、清晰度提高以及新技術應用,下一步65、75英寸等超大尺寸電視也將走入尋常百姓家。調研機構預測,全球電視尺寸每年以2英寸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21年全球電視平均尺寸將可達到50英寸,而60英寸以上的超大尺寸電視市場規模也將達到4400萬臺,占比從2017年6.9%成長至2021年15.4%。

2017年是超大尺寸顯示的元年,各大面板廠爭相投入更多資源生產60英寸以上的面板,但超大尺寸面板產能大幅提升,還要等到2019~2020年各家10.5~11代線量產後才能擴大供給量。去年12月,京東方合肥10.5代線投產,今年京東方又宣布在武漢再建一條10.5代線;而富士康在廣州的10.5代線也在建設中;而TCL也宣布投資427億元讓華星光電在深圳再上一條11代線。

去年,華星光電的液晶電視面板出貨量位列全球第五,在32、55英寸面板的市場占有率處於相對領先位置。隨著華星光電在深圳的兩條11代線分別在2019年、2021年量產,華星光電在大尺寸面板上的市場占有率將提升至全球前四,產能面積占有率將達到14%,僅次於LGD、京東方和三星。

8K顯示是另一個制高點。京東方在SID 2018上除了展示110、75、65英寸的8K裸眼3D顯示屏,還帶來13.3英寸8K顯示產品。日本已宣布將在2020年的奧運會上實現8K視頻轉播,這會加速8K普及的進程。調研機構預測,8K 面板出貨量到2021年將達到760萬片,占整體面板出貨量的2.7%,占60英寸以上面板出貨量的17.4%。

因此,各大面板廠都積極布局8K顯示:2015年夏普率先推出8K產品,京東方、LGD、群創、友達積極跟進,三星、中電熊貓也加入8K陣營。華星光電2018年也推出了85英寸8K IGZO GOA液晶顯示屏,是全球首家成功將背溝道蝕刻(BCE)的IGZO制程技術應用於GOA電路的超大尺寸8K液晶顯示器。

中國是8K電視最大的銷售市場,預計到2021年國內出貨量達468萬臺,占全球8K電視出貨總量的77%,而在65英寸及以上的電視出貨中,8K的占比將上升至21%。華星光電投資第二條11代線,意在搶先布局大尺寸超高清面板市場,以滿足未來幾年日益增長的8K產品的市場需求。

OLED是第三個關鍵詞。除了超大尺寸、8K液晶面板,這次華星光電在第二條11代線中,也規劃了一部分印刷OLED的產能,以實現國內大尺寸OLED面板的突破。在技術儲備方面,華星光電牽頭成立的廣東聚華,正加快印刷式工藝的開發及應用,今年已研制出31英寸的印刷OLED顯示和5英寸的印刷量子點(QLED)顯示。

LGD、三星在全球大尺寸OLED面板和中小尺寸OLED面板市場分別處於壟斷地位。隨著京東方、華星光電、天馬等多條6代柔性OLED面板線的投資和建設,中小OLED由韓國企業壟斷的格局已開始被逐漸打破。如,京東方在SID 2018上就展示了多款柔性OLED產品,但大尺寸OLED還需突破。印刷式工藝是解決大尺寸OLED面板良率較低、成本較高難題的途徑之一,華星希望走通這條路。

IHS的分析師吳榮兵認為,現在全球電視銷量最大的尺寸是32英寸。也許再過幾年,55或43英寸就將成為電視市場最大的單一尺寸,從而消耗更多的新增產能。TCL以印刷工藝做大尺寸OLED是亮點,不過距量產還有三年,需要繼續關註技術成熟的進程。華星光電剛剛在深圳CITE展上展出31英寸OLED面板產品,屆時,就算不能達到較高的良率,維持一定的試投產能,三年後應該沒有太大問題。

LGD、三星沒有坐等中國對手“上位”。在SID 2018上,LGD展示了一系列差異化的OLED產品。例如,除韓國本土外首次海外亮相的全球首款77英寸透明柔性OLED面板,擁有40%的透過率和UHD(超高清)分辨率,可以在建築玻璃窗甚至汽車前風擋等多種場景中使用,頗具科幻色彩。

三星也有新的布局,就是Micro LED的大型顯示屏電視,今年2月三星已與三安光電簽署相關戰略合作協議。但是,分析師認為Micro LED電視要從商用走向民用還需很長時間,而臺灣友達在SID 2018上發布的Micro LED面板新品還主要用於車載顯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866

國產OLED手機屏下半年進入突破期丨如數家珍

中國OLED手機屏將在今年下半年進入關鍵的突破期。

維信諾(002387.SZ)8月10日晚公告,它與其控股子公司擬分別以31.6億元和2.2億元收購江蘇維信諾44.8%的股權和維信諾顯示43.87%的股權,同時以2.5億元出售維信諾科技40.96%的股權。通過上述資產重組,置入AMOLED業務,轉出PMOLED業務,希望快速占據AMOLED市場份額。

有清華大學背景的維信諾,2008年在江蘇昆山建成中國首條OLED大規模生產線;2010年,維信諾在昆山建成國內首條AMOLED中試生產線。蟄伏八年,如今維信諾昆山AMOLED項目資產被收購入上市公司,意味著已經看到了進入收獲期的曙光。

群智咨詢(Sigmaintell)的數據顯示,維信諾在2018年上半年表現亮眼,以370萬片的出貨量,在全球智能手機AMOLED面板出貨量中排名第三位,僅次於三星和LGD。維信諾昆山5.5代AMOLED生產線今年快速放量,另外隨著6.01英寸全面屏面板在二季度量產,下半年出貨量還會增加。

另外,維信諾在河北固安的6代柔性AMOLED面板生產線,也將於2018年下半年投產。加上,今年OLED屏在中高端手機市場加快滲透,所以此時把AMOLED業務放入上市公司恰逢其時。

在群智咨詢總經理李亞琴看來,剛性OLED手機屏需求增長,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除了三星,LGD和中國的維信諾、深天馬、和輝光電也能提供,產品良率穩定,相比柔性OLED屏有成本優勢;二是屏下指紋成為手機的新潮流,而屏下指紋技術與剛性OLED屏的結合,效果優於LCD屏。

從全球看,三星在2018年上半年仍然占據著全球智能手機AMOLED屏94.7%份額,繼續遙遙領先。同時,另外幾家廠商競爭激烈,尤其是中國廠商出貨增速明顯。維信諾、和輝光電和深天馬今年上半年的出貨量分別實現365%、145%和260%的同比增長。

華為今年上半年首次超越蘋果,躍居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第二位;小米則躍居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第四位,排在蘋果之後;而OPPO、vivo分別位居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的第五、第六位。中國手機品牌的群體性崛起,為國產OLED屏創造了巨大的需求空間。

上半年,中國四大主力手機品牌均推出多款使用AMOLED面板的旗艦手機,如華為P20Pro、小米8、OPPOFindX和vivoNex等。不過,截至目前,這些中國主流手機品牌商所用的AMOLED屏基本上仍由三星供應,國產OLED手機屏在供應的數量和質量上仍需努力。

奧維雲網(AVC)資深分析師哈繼青預計,京東方今年下半年將開始向華為供應OLED手機屏,維信諾也在與小米洽談供應OLED手機屏的事宜,所以下半年將是國產OLED手機屏關鍵的突破期。

此前,京東方成都6代柔性AMOLED線已於去年年底投產,一直處於良率爬坡期,而京東方鄂爾多斯5.5代AMOLED線的面板主要用於可穿戴產品。維信諾盡管今年上半年出貨增長迅猛,但其AMOLED面板也主要用於可穿戴產品和二線手機品牌。

中國面板廠的雄心,不只在OLED手機屏領域實現零的突破。京東方經過15年發展,2017年液晶面板出貨量已躍居全球第一位,盡管面板出貨量仍居韓國三星、LGD之後。OLED領域,維信諾希望成為另一個京東方。

京東方借助資本市場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實現了超速發展,維信諾把AMOLED業務置入上市公司後,能否複制同樣的成功模式,尚待觀察。今年上半年,維信諾預虧6.5億~7.7億元,置出成長性較小的PMOLED業務,短期內新置入的AMOLED業務仍然難以幫助上市公司扭虧為盈。

中國廠家的AMOLED業務要實現盈利,至少還需2~3年,因為目前國產OLED手機屏還沒有量產和大批量出貨。哈繼青判斷,未來3~5年可折疊、可卷曲手機出現之後,柔性OLED面板需求真正起來了,那時OLED業務才會迎來黃金時期。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胡軍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252

樂視網與樂融致新未來或分道揚鑣丨如數家珍

也許樂視網在低谷已經太久,因此當它發布2018年上半年虧損11億元、虧損額超過營業總收入、凈資產為-4.77億元的半年報業績時,當天上午的股價居然上揚,並一度逼近漲停。可能人們相信“否極泰來”,但是不排除有時只會是一廂情願。

如果賈躍亭繼續賴賬,樂視網與樂融致新未來或將分道揚鑣。樂視網可能會失去核心子公司樂融致新的控股權,從而營業收入、凈利潤進一步減少,如果全年凈資產繼續為負,則存在退市風險。

最近,賈躍亭二次創業的FF(法拉第未來)電動汽車項目獲得恒大集團投資,引發賈躍亭會否盡快償還樂視網上市公司欠款的猜想。賈躍亭是樂視網第一大股東,也是樂視系多項債務的擔保責任人,但他的持股基本已被司法凍結。

樂視網已明確澄清:無法確認法拉第未來的資金來源與公司關聯方應收款或賈躍亭未履約的相關承諾借款是否存在直接或間接關系。說白了,就是FF引入了恒大的資金,並不意味著賈躍亭就有錢還給上市公司樂視網,或者就願意還錢了。

目前,樂視網與賈躍亭旗下樂視控股等關聯方,已經確認了67億左右的債務。而從已公布的進展看,一是樂融致新收購樂視金融,以債權換股權,其中13.7億元用於抵消關聯方對樂視網的債務;二是把易到相關方債務1.7億元轉讓給樂視網;三是以樂視網未來應付5.5億元租金相抵;此外,樂視控股擬拍賣其持有的樂融致新股權,來償還對樂融致新的欠款。

從上述進展看,首先是關聯方約21億的債務解決方案,離覆蓋67億的債務還差得很遠;其次目前已提出的部分解決方案,一些項目轉變為現金還有不確定性,樂視網上市公司短期內並未因債務解決而獲得直接的資金流入。截止目前,樂視網仍未與關聯方形成“全面有效”的債務解決方案。

所以,樂視網還是缺錢,上半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8.5億元,談何重振。

再說了,目前掌握樂視網管理權的二股東融創(天津嘉睿的實際控制人),如果把樂視網搞好了,最大的受益人仍然是樂視網的大股東賈躍亭(樂視控股的實際控制人)。融創集團的老板孫宏斌現在已經變聰明了,去年投入了150億到樂視網、樂融致新和樂視影業“救援”,沒想到賈躍亭對上市公司67億的欠款至今沒還。你都不負責任,我還幫你兜底嗎?幹脆大家都不玩了。

樂視網已經越來越接近“退市”的通道。其在2018年半年報中已經再次重申三大風險:凈資產為負的退市風險、失去核心子公司樂融致新控股權的風險、承擔違規擔保責任的風險。

孫宏斌不會願意看到150億的投資全部打水漂。樂融品牌今年上半年創立,很明顯是他的“後手”。

今年,負責樂視彩電業務的樂視致新完成新一輪融資,引入騰訊、京東、蘇寧、TCL等戰略投資者,融資27億元左右,樂視致新也改名為樂融致新。前不久,樂融致新推出新品牌“樂融”。而樂視網董事長兼總經理劉淑青,現在另一個擡頭是樂融集團CEO。

眼看著樂視網的“船”就要沈的樣子,為什麽騰訊、京東、蘇寧、TCL等互聯網和制造業巨頭們還要投資樂融致新?答案很簡單:押寶智能家居的未來。

雖然國內彩電市場上半年銷售額是下滑的,但是房地產未來精裝修的趨勢是確定的,所以直接對口房地產商、提供智能家居整套解決方案,是彩電業的重要突破口之一。而樂融致新、樂融品牌背後的支持者是融創集團。可以預想,不管國內彩電市場如何起伏,融創集團旗下房地產和文旅城項目的智能家居、智能社區、智能商業解決方案,是明擺著的現實需求。為什麽不投點小錢,分點市場?

在激活智能電視大屏價值方面,賈躍亭“賣內容、送電視”的路走砸了。但是,智能大屏的真正春天才剛剛開始。《2018年度OTT行業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隨著智能電視和智能盒子激活數量上漲,數字電視繳費用戶下滑,OTT用戶激活數量將在2019年超越數字電視繳費用戶數量。2017年國內OTT廣告收入26億元,同比增長147%,OTT大屏媒體價值正在迅速放大。所以,互聯網電視陣營在經歷陣痛之後,紛紛重新出發,樂融致新推出“樂融”品牌,微鯨做投影的細分市場。

前面還是有好日子,但是賈躍亭拖欠樂視網如此巨額的應收賬款,孫宏斌不想跟他玩了。目前,樂視網已將樂融致新註冊資本總數的34.9398%質押給天津嘉睿和融創集團。接下來,就看賈躍亭的態度了,他還錢給上市公司,則樂融致新與樂視網捆綁發展;如果不還債,樂融致新就會“單飛”。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彭海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99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