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以史为鉴:96-01年牛市回顾 价值at风险

http://xueqiu.com/9769652619/42921650
最近忙完了年报和新股研报,本打算马上开始一季报的整理,但想一想A股现在这个点位,我又几乎清仓,似乎没必要那么急。于是我把之前累积的大量优质研报这个坑给填了。今天中午读到广发证券最近做的一期研报,我觉得非常有价值,也挺有意思的,个人简单整理后共享给大家。

首先我个人观点认为:当前A股疯狂的行情和2000年纳斯达克泡沫、80年代末日本股市泡沫、07年A股泡沫都不相同,因为这三者基本上都是在经济加速至过热、高通胀、债率收益率上行、加息周期中完成的泡沫牛市。而14年末启动的本轮牛市却发生在经济下台阶的时期,这似乎与历史上的96年启动的牛市更为相似
,下面是一些相似点,感谢广发证券。

1.牛市未开始:

·
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全国各地密集展开固定资产投资,92-94年投资增速保持在60%上下;
·过度投资带来了恶性通胀,92年以来CPI水平大幅上升,94年11月CPI已飙升至27.5%;
·93年7月为抑制高通胀央行开始实施紧缩政策,93-95年三次加息,对股市形成持续压制,A股从93年2月的1499点下跌至96年1月牛市启动前的525点,3年熊市下跌65%;
·熊市期,监管层密集释放了年内暂停A股发行、促进发展共同基金等救市利好带来了1个半月短暂的上涨,随后又再回跌势;
·三次加息、持续紧缩的货币政策压制下,1996年的CPI已从27%回落至8%;
·96年以后,经济数据相比前期明显下台阶;
·90-95年国企积弱成疾至96年超过60%的国企亏损,亏损额占资产总额的比重接近40%;


2.牛市初期:

·
迫于经济下行压力,96年4月央行重启降息操作,利率开始下行,在96-01年整个牛市期间内,央行共7次降息、2次降准,货币政策都处于持续宽松的进程中;
·1997年7月决定启动国企“三年脱困”改革,推进国企优胜劣汰,实施“抓大放小”,鼓励企业兼并重组;积极推进国企“债转股”,到了2000年,大部分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实现了扭亏为盈,国有企业的账面利润有了很大的改观;
·1998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全面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1999年,央行放开住房按揭贷款业务。这直接导致此后的地产股超级牛市;
·随着实体经济的回落,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开始下降,贷款增速自高位回落。由于通胀持续回落,自95年12月起央行接连下调了存款保值补贴率,并在96年4月1日宣布取消办理新的保值业务。这两者直接导致96年后居民存款增速出现大幅回落,“存款搬家”进入股市:


·95-96年9月出台的有利于股市发展的一系列政策:


3.牛市中期:

·
96年10月-12月转向高压,“十二道金牌”接连发出,但前11道“金牌”并未阻止股市上涨。直到12月16日第十二道“金牌”出台后,股市连续4天跌停、半个月内下跌27%,但进入1997年以后,A股再次重启上冲态势;
·99年监管层再次“救市”,发动著名的519行情:中国证监会改革股票发行体制、保险资金入市、逐步解决证券公司合法融资渠道;6月1日B股降低交易印花税,当日上证B指大涨8.54%;人民日报头版指出近期股市是正常的恢复性上涨,各方面要坚定信心;并首次明确的证券公司合法融资方式;10月国务院批准保险公司间接进入证券市场;2000年1月三大报发表证监会主席周正庆的文章《为建设发展健康、秩序良好、运行安全的证券市场而努力》,股市第二天再涨3%。

4.牛市后期:

·
2000年的股权融资规模为1590亿元,是当时A股历史上的最高峰;信贷融资为5636亿元,股权融资比信贷融资的比例接近0.3,也是为历史最高;
·2000年10月,《财经》杂志刊登揭露文章《基金黑幕》引起社会强烈反响;随后证监会暂停了新基金发行和新基金公司成立申请(近两年时间),这直接斩断了机构资金入市的渠道;
·2001年6月发布的《减持国有股充实社保方案》引发股民对股市“抽水”的恐慌,直接压垮牛市。
·虽然2001年10月22日证监会宣布暂停国有股减持办法,但股指仅反弹2天后再次步入“漫漫熊途”。在人造牛市下,趋势最重要,反身性决定一切,任何利好都没用,这次也一样。
·
2001年以后,在地产和出口同时改善的刺激下,中国经济不断加速,实体企业ROE不断上升,并通过加杠杆的形式大幅扩张资本开支,资金从股市流向实体,对股市流动性形成了压力。

5.一些彩蛋:

·
大家对07年530后大盘股的“泡沫化”记忆犹新,这次会一样吗?回顾96-01年牛市,当时小盘股又是持续强于大盘股的,并没有发生风格转换。银粉、蓝筹粉要打打作者,别打我!注:由于96年以前A股只有280家上市公司,因此行业代表性还不强,涨幅在5倍以上的公司,大部分都是地产股(当时地产股都是小盘股);



·每一轮牛市中“泡沫化”最厉害的股票往往迎合了当时的大时代背景——07年的煤炭、有色等五朵金花,刚好是当时中国最好的成长性行业,96-01年的地产股、科技股等。这一次互联网+、工业4.0、一带一路、中国2025等……当然泡沫化最厉害的,也是未来跌得最惨的,可以看看五朵金花、科技股等他们后面的走势,惨不忍睹,全是白骨,更别提现在有巨额的融资盘,这次会有更多的人破产
·一般牛市都是在经济过热阶段结束的,因为通胀上行会引发货币政策收紧,但96-01年的牛市在通胀低位且货币宽松仍处周期中就结束了——2000年以后,经济转向复苏,通胀水平仍然较低,因此货币政策仍在宽松的进程中。这对现在股市和经济在未来的变化具有非常大的参考价值;
·96-01年牛市是先见“股市底”,再见“政策底”,最后见“经济底”,经济见底回升后,股市反而进入熊市,因为实业投资热潮分流了股市的资金。A股本轮牛市也是先见“股市底”,再见“政策底”,经济何时见底?别问我,我也不知道;
·01年是实业投资分流股市资金,本轮牛市极有可能是地产市场的复苏分流资金(其实也差不多是一回事,地产复苏就等于上下游产业链实业的复苏),这意味着房价回升或许就是舞曲停止的信号;
·
96-01年牛市中,股市刺激政策与高压政策的交织贯穿始终,对监管层来说,始终是希望“慢牛”,但不希望暴涨暴跌,但”事“总与”愿“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344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