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想創業成功?先看看這25家千億美金的公司是如何煉成的!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10/57794.html

如果將世界上所有1000億美元市值以上的企業羅列出來,這個名單將要很長。如果從1900年開始做一個劃分,我們看到,絕大部分的歐洲頂尖企業都消失了,而美國的頂尖企業絕大部分仍然保留在榜單上。這是什麽樣的原因造成的呢?i黑馬認為,之前認為一家公司做到10億美金規模就是獨角獸了,而要跨越千億美金大關,實在除了實力之外還需要真正的不斷適應市場環境。因為自從19世紀末以來,美國超過了歐洲,成長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市場。立足於這個全球最大的本土市場,美國的新興行業優秀企業能夠通過規模優勢,輕易的戰勝其他地區的競爭者,獲得了成長為全球頂尖企業的優先入場券。而歐洲企業,在全球產業革命的大浪潮中,漸漸地就被邊緣化了。誰能夠適應市場的變遷,誰就能夠成就百年基業。斯倫貝謝就是這麽一個活生生的例子。19世紀末,石油工業開始獲得快速發展,歐洲的殼牌石油、BP石油是市場中最早的巨無霸。石油開采的難度越來越大,於是孕育了一個新興的專業技術服務市場。1921年,斯倫貝謝成立,作為最早的石油探測和鉆井服務公司,斯倫貝謝在一開始就已經奠定了技術領先的地位,1927年發表的《鉆井電信號研究》是這個行業的基礎技術之一。斯倫貝謝最早作為一家歐洲公司,他的出現是歐洲科技領先水平的體現,但是如果一直紮根於歐洲,斯倫貝謝不會有今日的行業地位。二戰前後,世界石油市場發生了巨大的格局變化,美國市場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墨西哥灣的石油開采業蓬勃發展。斯倫貝謝1940年將總部遷至美國休斯敦,將業務重心及時的轉移至美洲市場,由此獲得了進一步發展壯大的空間。在競爭激烈的石油服務市場,沒有任何一家企業能夠靠自己的技術保持長久領先,因此依靠行業地位積累的資金不斷收購,補齊短板就成了重要的法寶。從1950年代開始,斯倫貝謝幾乎每一年都要收購幾家公司,1952年收購forex公司進入鉆井市場,1956年收購johnston testers公司成為綜合性測井公司,1993年收購IDF公司成為鉆井液服務供應商,2010年收購史密斯公司成為鉆頭生產巨頭。正是通過適應市場的業務調整和收購擴張,斯倫貝謝不斷向新興的更有發展前途的藍海前進,在一百年的時間里不斷壯大,才成就了這家石油能源產業鏈里“最年輕”的頂尖企業。自1920年代以後,世界範圍內,再也沒有誕生過一家石油行業的頂尖跨國企業(非國企)。波音公司是另一個適應市場的絕佳例子。1903年,萊特兄弟研發出世界上第一架具有實用性的飛機,並且創辦了自己的萊特飛機公司。當然,今天我們知道,萊特並沒有笑到最後。1916年成立的波音公司,在早期的飛機公司中並不起眼,和很多當時的主流飛機公司一樣,波音的業務以政府的軍用訂單為主。一直到二戰結束之後,波音才脫穎而出。二戰,是改變這一切的根本力量。二戰之前,軍用業務才是市場主流,但是隨著二戰的結束,飛機的市場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傳統的軍用市場萎縮,大型民用客機市場開始興起和壯大。1957年,在原有空中加油機基礎上改進的波音707噴氣式民用客機大獲成功,獲得了上千架的訂單,波音從此在商業客機市場上奠定了領先位置。在當時所有的軍用飛機公司中,波音是最早做出轉型決定的,正是這次及時的轉型,向藍海市場的進軍,讓波音笑到了最後,成為航空航天市場的新王者。在歷史上,波音不是第一架飛機的研發者,不是第一架民用飛機的開創者,但是波音在民用客機市場上改進的產品,最好的適應了客戶的需求,在安全、空間、舒適性和性價比上,最大程度的滿足了客戶的需求,於是波音就成功了,持之以恒,就將這份領先一直保持到了現在。波音的成功告訴我們,具有靈敏的市場反應能力,時刻堅持產品的微創新,是成就偉大企業的一條重要道路。商業模式的創新同樣很重要。1920年代,好萊塢的電影產業開始興起,迪士尼也在這個時期開始投身創業的浪潮。1928年,迪士尼推出首部以米老鼠為主角的世界最早的有聲動畫片,掀起社會熱潮,隨後迪士尼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部動畫長片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第一部寬銀幕動畫片小姐與流氓,直到近一百年後的1990年代,仍然是迪士尼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部數字技術的動畫片玩具總動員。正是這些領先的多媒體技術的引入,讓迪士尼的動畫片始終擁有著同時代作品中最好的視覺體驗,帶來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力。但迪士尼的探索不僅於此。迪士尼之所以能夠超越同時代的所有文化媒體企業,獲得更大的商業成就,在於他建立了文化行業獨一無二的商業模式。――迪士尼認為,對於電影產業來說,故事不是最重要的,形象才是核心。圍繞著永恒的角色形象,延伸出來迪士尼樂園和玩具銷售的下遊產業鏈,才使得迪士尼擁有了更大的市場規模、更低的成本支出、更長久穩定的利潤回報。迪士尼帶給我們的啟示是,創新的產品可以帶來一時的成功,創新的商業模式可以帶來一輩子的成功。金融並購是獲得規模成本優勢的另一個重要手段。康卡斯特就是這麽做的。1960年代,有線電視行業開始興起,康卡斯特在這個時候只是美國一個三線小城市的有線電視服務商。作為同質化競爭的行業,想要在產品上實現創新並不容易,經過十幾年的管理經驗積累,在成本效率上發揮到極致之後,康卡斯特走上了大規模收購擴張的道路。1986年,收購group W cable公司,將規模擴大一倍,1988年收購Storer Communications Inc公司成為全美第五大有線電視運營商,1992年收購amcell,1994年收購Maclean-Hunter‘s 美國業務,成為全美第三大有線電視服務商,1998年收購Jones Intercable公司,2000年收購Lenfest Communications公司,2002年斥資475億美元收購AT&T Broadband Cable Systems公司,從此成為美國第一大有線電視服務商。無論是創新的商業模式,還是金融並購手段,目的都是為了獲得規模效益,如果不能創新,簡單而快捷的收購兼並就是達成目標的最佳策略。策略並不是越複雜越好,簡單而有效的執行才是最重要的。股神巴菲特創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投資公司就是典型例子。二戰以後,美國的金融證券市場走向成熟,投資大師格雷厄姆建立的價值投資論受到歡迎,養老基金和共同基金成批買入優質藍籌股,投機風潮褪去,穩定的股市使得認同企業內在價值的證券投資者獲得了成長的沃土。1956年,伯克希爾哈撒韋成立,巴菲特成為價值投資學派最忠誠的信徒,在企業價值被低估時買入,在企業價值被高估時賣出。如果你在這一年將1萬美元交給巴菲特打理,今日這份本金將增值為2.7億美元,這就是股神點石成金的魔力。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成功告訴我們,在正確的地方,正確的方向,堅持做正確的事情,最後就獲得了偉大的成功,就是這麽簡單。二戰,對於20世紀的全球產業發展史來說,是一個歷史性的轉折點。在此之前,主導全球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是石油能源化工、鋼鐵機械汽車飛機火車輪船航天軍工,在此之後,他們的光芒都被掩蓋了,IT產業的創新成為舞臺中央最耀眼的明星。25家全球頂尖企業,有14家來自IT行業。在其他的行業,同樣是創新的技術和服務,孕育了新生的商業機會。這一百年來,再沒有孕育一家頂尖的銀行和保險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來自證券投資行業,VISA來自信用卡行業。這一百年來,再沒有孕育一家頂尖的商業百貨公司,沃爾瑪來自連鎖超市,家得寶來自連鎖建材賣場。這一百年來,再沒有孕育一家頂尖的傳統媒體公司,康卡斯特來自有線電視行業。這一百年來,再沒有孕育一家頂尖的化學制藥公司,吉利德科學來自生物制藥行業。這五十年來,再沒有孕育一家頂尖的汽車、飛機、機械、石油、化工頂尖企業,在那些科技變革緩慢,市場成熟的行業里,行業格局已經固定,傳統壟斷巨頭的存在,遏制了新生企業成長的空間。只有通過創新的科技產品、創新的商業模式,在全新開拓的藍海市場,新生企業才有成長為參天大樹的可能性。而在這個時代,最重要的機會,就是IT科技行業的變革浪潮所帶來的前所未有的巨大藍海。最早的明星是IBM。1911年,IBM在紐約成立,早期主要從事穿孔卡片數據處理業務,也就是員工考勤用的打卡機。1932年,IBM投入100萬美元建設第一個企業實驗室,並且與哈佛、麻省理工等名校展開技術合作,從此奠定了IBM在技術上的雄厚積累。到1935年,IBM的卡片統計機已經占領了美國85%的市場份額,1950年代進一步成為美國國防部的電腦系統承包商,在1960年代大型計算機行業興起的時候,IBM水到渠成的成為了行業龍頭。到1974年,IBM生產的計算機數量是世界上其他所有計算機廠家生產總量的四倍,是這個行業絕對的壟斷者。可以說,一部IT產業的早期發展史,就是IBM的企業成長史。但是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即使積累深厚如IBM,仍然數次差點在陰溝里翻船。1976年,蘋果公司推出的PC電腦給計算機行業帶來巨大的變革,市場主流從大型機向小型機發展。面對個人電腦帶來的沖擊,IBM迅速轉型,以橫向開放的商業模式,將挑戰者蘋果擊敗,繼續在新興的個人電腦市場上稱霸。1993年,在新一代挑戰者康柏和戴爾的沖擊下,IBM再次陷入巨大虧損。面對市場環境的變化,IBM意識到,消費者市場的競爭力越來越聚焦於渠道,而自己的優勢在於技術積累,高昂的成本無法與新生代企業競爭,於是再次做出轉型,向高價值的企業服務市場發展,重獲新生。一百年來,IBM的業務重心不斷轉變,在訊息萬變的IT科技產業上猶如大象般翩翩起舞,他的成功,是適應市場,以科技創新和優秀管理敏銳感知市場水溫變化,迅速調整方向進軍新興藍海的典型代表。IBM的成功,孕育了另一個傳奇微軟。1975年,比爾蓋茨創辦微軟,在早期只是一家默默無聞的小型軟件公司。蘋果的出現改變了他的命運。1980年,IBM為了推出全新的個人電腦與蘋果抗衡,廣泛將零部件外包,英特爾贏得了芯片合同,微軟贏得了至關重要的操作系統合同。這份合同是微軟發展史上最重要的轉折點。由於時間緊迫,程序複雜,微軟甚至以5萬美元的價格從一位程序員Tim Patterson手中買下了一個叫QDOS的程序,然後稍加改進後提供給IBM,這個系統就是後來我們熟知的MSDOS。隨著IBM PC的普及,微軟的操作系統很快就成了行業的標準。此後,微軟加強研發,在新一代的WINDOWS系統中引入蘋果的視窗化技術,一代代的更新,伴隨著個人電腦行業的壯大而不斷強大。微軟的成功告訴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借勢發展,是小企業上位的一條重要捷徑。英特爾的故事同樣有趣。1947年,在美國貝爾實驗室工作的工程師肖克利發明了晶體管,這項技術的發明是現代IT工業的里程碑式創新,肖克利也由此獲得了諾貝爾獎。但創新並不是企業成功的必然保證。1955年,肖克利離職創辦了肖克利半導體實驗室,吸引了大批才華橫溢的年輕工程師加入。只是在糟糕的管理之下,這家新生的企業很快就分崩離析了。號稱“八叛逆”的八位傳奇工程師再次離職,合夥成立了矽谷早期聲名顯赫的仙童半導體公司。1968年,“八叛逆”中的諾伊斯和摩爾再次離職,成立了英特爾。1971年,英特爾推出全球第一個微處理器,1980年代成為IBM PC的芯片標配,此後隨著個人電腦產業的興起而不斷發展壯大。英特爾的成功,不可否認是技術創新的成功,從微米到納米制程,從4位到64位處理器,從奔騰到酷睿,從矽技術、微架構到芯片與平臺創新,在IT計算機行業的最前沿技術領域,英特爾一直是創新的領導者。英特爾的成功,同樣是管理的成功,正是安迪葛洛夫這位優秀的管理者加入,使得英特爾沒有再次重複肖克利和仙童公司的覆轍,在半導體行業實現了持續的技術創新和壯大。英特爾的成功,同樣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成功,沒有肖克利,沒有IBM,英特爾無法獲得今日這般顯赫的傳奇。IBM同時孕育了SAP的成功。1970年代,是IBM大型主機風行的時代,IBM通過出售大型計算機給企業客戶,並且為企業提供個性化的軟件解決方案,獲得了豐厚的利潤。五位IBM德國分公司的軟件工程師認為,為每一個企業重新開發軟件,費時費力,不如設計一套統一的標準軟件提供給客戶更好。他們的建議遭到了IBM決策部門的拒絕,很明顯,這樣的方案最終將損害IBM的利潤。無法實現理想的這五位工程師最終選擇了離職創業,他們推出的企業標準管理軟件很快就受到了市場的歡迎,開創了一個全新的藍海市場。SAP的成功告訴我們,如果你發現了客戶的痛點,而市場又無法滿足時,只要你能夠拿出切實可行的創新產品,成功就是水到渠成的結果。IBM還是甲骨文的搖籃。1970年,IBM的研究員埃德加考特發表了一片著名的論文《大型共享數據庫數據的關系模型》,奠定了關系型數據庫軟件的理論基礎。但是IBM的軟件部門因為立足於層次式數據庫軟件,為了不影響自己的利益關系而遲遲不願意推出相關的產品。1976年,為IBM開發軟件的埃里森讀到了這篇論文,立馬意識到其中的巨大商業價值,立馬拉上兩個同事創辦了甲骨文公司。甲骨文的軟件一推出就受到了市場的歡迎,並且很快獲得了美國中央情報局和海軍情報所的訂單。從此之後,甲骨文公司一直引領著數據庫軟件市場的發展,並且伴隨著數據庫軟件在企業中的廣泛應用而不斷壯大。甲骨文的成功告訴我們,一旦意識到市場機會,執行比埋頭研發更加重要。IBM的地位如此重要,幾乎所有IT產業上的明星都與她有著糾纏不斷的故事。蘋果的興衰起伏,尤其讓人唏噓。1976年,兩個電子產品DIY發燒友喬布斯和沃茲在車庫里創辦了蘋果公司,他們的小型個人電腦一開始就以令人驚艷的創新在市場上受到矚目,並迅速成長為PC市場上的早期領導者。但是很遺憾,只有創新而缺乏優秀管理能力的蘋果最終被IBM打敗了,創始人喬布斯也被迫離開,在1990年代成為一家被人遺忘的公司。蘋果的早期失敗再次告訴我們,創新的產品只能帶來短暫的輝煌,但市場的較量是持續的,只有優秀的管理配合持續的創新,才能保持長盛不衰。1997年,瀕臨破產的蘋果公司將在市場上久經打磨的創始人和靈魂喬布斯重新請回,一場商業史上最偉大的王者歸來開始上演。從ipod隨身聽,imac個人電腦,macbook air筆記本電腦,到iphone手機,ipad平板電腦,蘋果公司以持之以恒的創新精神,不斷刷新著世界對於完美科技產品的期待。2011年,隨著喬布斯的逝世,蘋果的創新精神似乎也逐漸遠去。蘋果公司的成功,帶給我們的不僅是創新的啟示,更是如何保持持續創新的難題。思科對這一點有著自己的解決之道。1984年,思科系統公司由斯坦福大學計算機中心的兩位主任創辦,他們最早設計了叫做“多協議路由器”的聯網設備,將校園內不兼容的計算機局域網聯通成一個網絡,從此開創了互聯網時代。立足於不斷壯大的互聯網設備市場,思科獲得了飛速的成長。但是他們很快認識到,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光靠自身的研發是不可能持續保持技術的領先的。怎麽辦呢?思科的解決方案是:收購。通過早期建立的領先積累,不斷在市場上收購新興的技術和團隊,然後通過自己的龐大分銷渠道,在行業中確保了長久的領導者地位。簡而言之,思科專註於成為一個創新科技產品的分銷平臺。思科的成功,是創新者的成功,同樣也是收購策略的成功。高通則為我們提供了另外一種思路。1985年,高通公司成立,早期主要從事移動通信技術在運輸行業的應用服務,1989年最早推出了基於CDMA技術的移動通信解決方案,從此成為這個新興的通信行業的標準制定者。從2G到3G到4G技術的演進發展過程中,高通公司累積了4000多項CDMA專利技術,始終主導著移動行業的技術發展步伐。隨著智能手機時代的來臨,高通的移動微處理器第一個支持安卓操作系統,隨著安卓的廣泛普及,高通也成為了移動芯片行業的霸主。高通的成功,和英特爾的成功是很像的。在一個高技術領域,通過高投入的研發,遙遙領先的技術水準,廣泛的專利壁壘,封殺了幾乎所有的競爭者生存的空間。除非行業發生大的變革,高通的地位就是無人可以威脅的。隨著IT技術的日益普及,很多傳統行業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誰能夠適應時代,最早將IT技術引入到傳統行業,誰就獲得了顛覆巨頭的能力。沃爾瑪就是這麽做的。1963年,家樂福在歐洲推出超市大賣場的商業模式,沃爾瑪很快就將它拷貝到美國去。1980 年代沃爾瑪再次率先引入新興的IT技術,對物流和庫存進行了全面流程改造。在IT技術的幫助下,沃爾瑪的連鎖擴張戰略得到有效執行,大規模的全國性鋪開分店,又進一步降低了渠道成本。規模優勢一旦建立,在馬太效應之下,對傳統百貨渠道的蠶食一步步加強,最終在1990年代超越了百年老店西爾斯百貨,成為新一代的零售之王。沃爾瑪的成功,是適應市場的成功,及時引入新興的商業模式,及時引入最新的IT技術,強化流程管理,降低成本,從此不斷走向強大。家得寶的成功法則和沃爾瑪如出一轍。家得寶1978年成立,1983年開始引入IT校驗技術,通過倉儲和物流的流程改造,以連鎖建材百貨店模式改造傳統的建材流通渠道,從此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家得寶僅僅用了20年時間,就發展成為僅次於沃爾瑪的全球第二大零售巨頭,其成功的秘訣和沃爾瑪一樣:引入全新的連鎖倉儲店商業模式,引入IT技術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最後通過規模優勢實現不斷壯大。金融行業通過引入IT技術誕生了VISA。VISA的前身是美洲銀行的支付業務部門,1958年推出第一張具有創新循環信用功能的BankAmericard卡,1973年推出電子化授權系統,1974年推出電子清算和結算系統,1976年改組為VISA銀行卡公司,向國際業務擴張。1983年,VISA推出全球ATM網絡,讓世界各地的持卡人可以全天候24小時在自動提款機上提取現金,為現代商業和休閑旅行帶來了便利。1993年,率先將神經網絡技術應用於電子支付,有效降低了信用卡的欺詐風險,確保金融安全。VISA的成功,是金融支付行業率先引入IT技術,不斷開拓新的應用,走向藍海市場的典型。新興行業不僅是IT技術,還有生物基因技術。近一百年,隨著老齡化的到來,醫藥行業的市場越來越大,但是全球頂尖的醫藥公司幾乎都是19世紀成立的化學制藥先驅。現代醫療技術的發展已經進入到一個新的層次,傳統的化學藥對某些病毒的治療一籌莫展,比如艾滋病和癌癥等。這是一個巨大的藍海市場,誰先在生物基因技術上獲得突破,誰就有可能獲得偉大的商業機會。吉利德科學就是這麽一家走在科技創新前沿的公司:1987年在矽谷成立,是近二十年來新興的唯一一家來自非IT行業的頂尖企業。從目前的臨床測試來看,吉利德離成功的門檻已經越來越近。吉利德科學的成功,是醫療行業生物制藥科技革命的代表,是向艾滋病等抗病毒藥藍海市場拓展的代表。新興的技術帶來了巨大的藍海市場,但是如今這個全球化的時代,註定了只滿足於本土市場是無法進入頂尖企業行列的。沃達豐就是一個成功的跨地區擴張案例。沃達豐1982年成立,早期是英國拉考爾電子公司的一個移動電話技術部門,1985年獨立出來,建立了英國第一個模擬信號網絡,到1987年沃達豐已經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移動通信服務公司之一。但是英國的市場空間畢竟有限,1999年沃達豐和美國的airtouch通訊公司合並,2000年再次和德國曼內斯曼公司合並,從此一躍成為歐美市場第一大電信服務公司。沃達豐的成功,首先是立足於移動通信市場的成功,在移動通信取代傳統固話通信市場的大環境格局下獲得了飛躍式的發展,其次是金融並購策略的成功,通過英國-美國-德國三大市場的規模擴張戰略獲得進一步的規模優勢,從此躋身頂尖企業行列。落後地區的企業要想躋身頂尖行列,進入美國市場是非常重要的。豐田的成功之路可以給我們一點啟示。豐田汽車公司1933年脫胎於豐田自動織機制作所的汽車部,作為汽車工業的後來者,第一桶金來自1937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陸軍卡車訂單,1950年美國在朝鮮戰爭中的46億美元巨額訂貨,讓豐田再次打了雞血,從此飛速發展。從一開始,豐田就認識到,作為汽車行業的後來者,不可能在技術創新上跟歐洲、美國的巨頭抗衡,因此強化管理、降低成本、以經濟型節油性的小車與西方巨頭展開差異化競爭,就是發展的必由之路。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豐田發展出了“精益生產管理”模式,1966年推出的低價經濟型車“花冠”大獲成功,從此奠定了在日本汽車市場上的領先地位。1973年和1979年的兩次石油危機,使得美國汽車市場發生了巨大的格局變化,大型車滯銷,經濟型節油性小車暢銷,美國的汽車巨頭一下子就懵了,豐田抓住契機,全力進軍美國,先後推出了專為美國市場開發的佳美和淩誌車型,從此鯉魚躍龍門,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公司。豐田的故事告訴我們,不要盲目創新,成功必須建立在比較優勢之上。在缺乏創新能力的情況下,在早期可以將低勞動力價格和精益管理作為優勢,重點開拓低端市場,然後耐心等待市場格局的變化,在機遇到來之時實行彎道超車。韓國的三星電子同樣是這一策略的優秀執行者。三星電子公司1969年成立,是1938年創辦的三星公司進軍IT行業的子公司。1970年代,三星電子開始進入冰箱、洗衣機和電視機領域,1983年進入內存芯片領域,1997年進入手機行業。三星電子能夠不斷擴張,進入美日巨頭壟斷的家電、半導體和手機行業,並且發展壯大為行業領導者,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善於學習,在早期以低勞動力價格優勢,一步步擠壓搶占西方巨頭的市場份額,這是三星在家電和半導體行業獲得成功的關鍵。在手機領域,三星一向以外觀設計多樣化著稱,在非核心技術上與西方巨頭展開差異化競爭,等待彎道超車的機會。從1997年到2010年,三星等待了十三年,直到智能手機時代來臨,蘋果顛覆了傳統的手機行業,卻墨守成規以不變應萬變,三星抓住機會推出大屏智能手機,滿足了市場多樣化的產品需求,從此崛起為新一代的行業領導者。三星電子的成功,和日本豐田汽車的成功是一樣的,作為一個來自發展中地區的技術落後者,要想超越巨頭,只有通過低成本價格優勢和差異化競爭,在市場發生巨大格局變化中及時抓住機遇來獲得成功。最近二十年,全球信息產業革命進入互聯網時代,隨著技術的革新,成功的頂尖企業不斷湧現。亞馬遜。亞馬遜公司1995年成立,是世界上最早一批的電子商務公司之一。但是,在2000年的網絡泡沫破滅後,幾乎所有的同類型公司都破產了,只有亞馬遜公司,從一家網絡書店向電子產品、影音軟件、各種品類的商品不斷擴張,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早期的亞馬遜並不是發展速度最快的電子商務公司,卻是經營最穩健,管理最嚴格,資金運營效率最高的公司,正是這種高超的管理能力讓亞馬遜熬過了網絡泡沫破滅的寒冬,成為電子商務行業的領導者。2000年以後,亞馬遜通過全球擴張,終端物流中心的搭建,雲計算技術的應用,一步步成長為可以與沃爾瑪抗衡的零售巨無霸。谷歌。谷歌1998年成立,作為最早一批的互聯網搜索引擎公司之一,通過率先推出的廣告商業模式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很快成為這個行業的領先者。隨著搜索引擎逐漸成為互聯網的信息入口,谷歌的廣告收入不斷壯大,一步步取代了傳統的媒介形式,成為互聯網時代最早的行業領導者。2000年以後,谷歌對創新保持了高度的關註,先後推出了谷歌地圖、安卓操作系統等一系列偉大的產品,並且在機器人、無人駕駛汽車、可穿戴眼鏡設備等IT前沿領域繼續探索。谷歌的成功,同樣是創新的成功,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技術創新者之一。facebook。facebook2004年成立,是21世紀最新一家崛起的IT互聯網巨頭。facebook是美國最早一批的社交網站之一,通過持續的體驗改進,很快受到了年輕人的歡迎,2006年後從校園市場向全社會網絡發展,2008年超越myspace,自此一直引領著西方的社交網絡市場。facebook的成功,是持續微創新的成功,不斷改進的產品體驗,讓facebook超越了一個又一個的行業領先者,發展成為新一代的互聯網巨頭。在互聯網時代,不再是只有美國的創新者獨領風騷,中國的創業者也開始加入進來,躋身於全球頂尖企業的行列。騰訊。騰訊1998年成立,最早是ICQ即時通訊產品的跟風者,通過產品的改進和商業模式的創新,成為了世界上最早的社交網絡平臺。2003年後,騰訊進入迅速成長的網絡遊戲市場,並且依靠社交平臺的流量優勢和優質產品體驗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網絡娛樂公司。2011年騰訊推出微信產品,及時向移動通訊平臺轉型,再次獲得巨大成功,成為世界上用戶量最大的移動社交平臺。騰訊的成功,第一是創新商業模式的成功,第二是適應市場發展及時轉型的成功。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公司1999年成立,最早是一家面向中國外貿行業的信息服務公司,2003年推出淘寶交易市場,與ebay易趣展開競爭。淘寶通過創新的支付寶擔保交易技術解決了電商行業的信任問題,通過免費的C2C交易商業模式迅速聚攏了市場人氣,只花了三年時間就將ebay驅逐出了中國市場,成為這個行業新的領導者。2010年後,阿里巴巴推出天貓商城、阿里雲服務、菜鳥網絡、余額寶、眾安在線保險等新業務,在互聯網商業、物流、金融等領域持續擴張,成為世界上最成功的互聯網巨頭之一。阿里巴巴的成功,第一是創新商業模式的成功,第二是適應市場不斷向新的藍海發展的成功。以上25家全球頂尖企業,他們有哪些共同的成功因素?a,立足於全球規模最大的市場,立足於一個新興的持續高速增長的藍海市場,在行業發展的早期格局未定之時進入。b,要麽是行業最早的創新領導者,從推出的第一個產品之時開始就一直引領著行業發展的步伐。c,要麽是最早一批進入的行業競爭者,通過微創新改進產品體驗,通過優秀的管理不斷進步,實現在一大堆的競爭者中突圍而出。d,要麽是新興發展中地區的追趕者,通過低勞動力成本優勢,在低端市場上不斷擴張,以差異化策略與行業龍頭競爭,然後在市場環境發生突變時實現彎道超車。e,將IT技術引入傳統行業,提升運營效率,降低成本,是傳統行業新興巨頭獲得巨大發展的重要動力。f,質量只是企業獲得成功的基本要求,但並不能保證企業超越競爭對手,因為你的任何一個優秀的競爭者都把質量看的很重要,對於消費者來說,前三名的產品質量沒有區別。g,創新的產品,優秀管理之下持續的微創新體驗,創新的商業模式,是企業從優秀走向卓越的關鍵原因。h,規模帶來的成本優勢,是企業在一個快速成長的市場中持續保持領先的重要競爭力,因此收購擴張就不可或缺。i,基業長青的企業,總是那些能夠不斷適應市場變化,具有敏銳觸覺及時轉型的企業。j,價格策略獲得成功的前提是通過技術或商業模式創新帶來的成本降低,而不是自殺式的營銷擴張。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譚昊 | 編輯:wangjingjing | 責編:王靜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026

SMG整合大棋局:百視通、東方明珠合體 造A股首家千億級傳媒航母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0903/145395.html

i黑馬:被稱為國有文化傳媒行業整合“第一局”的上海文廣(SMG)重大資產重組大局已定。除了擬將A股文化傳媒板塊中市值排名第一第二的百視通、東方明珠公司合二為一外,尚世影業、東方購物等文廣旗下諸多優質資產亦將註入,A股首家千億級文化傳媒上市公司即將誕生。
 
 
值得關註的是,此次重大資產重組,恰逢中央著力打造新型主流媒體之新政,內外因疊加所產生的能量,或許超乎市場預期。
 
SMG整合大棋局:合並+註入
 
作為國內廣電系唯一有兩家上市公司平臺的上海文廣,如何規避同業競爭、做大做強,一直是業界及資本市場關註的話題。

整合猜想大致有二:

猜想一認為將同時保留兩個資本運作平臺,但調整各自的定位、方向;

猜想二是將兩者合並,打造統一資本平臺。
 
一位深諳國有文化傳媒企業資本運作的投行人士向表示,第一種方案不僅涉及證監會對同業競爭和獨立性問題的嚴格審查,而且還會導致誰是文廣核心資產優先註入平臺之爭,不利於整合資源,規模化發展。“應是合並方案——不存在誰吸收合並誰的問題,百視通與東方明珠合並為新的上市公司平臺,將文廣集團優質資產批量註入,從子公司上升到集團戰略層面,打造新上市公司的嶄新格局。”如此一來,市場對SMG重大資產重組的關註點就自然聚焦於註入什麽資產和新公司的新戰略上。
 
百視通和東方明珠的盈利能力在A股文化傳媒類上市公司中已是鶴立雞群。上半年財報顯示,兩公司凈利潤合並就已達9.95億元,按慣例全年合並應該超過20億。
 
而文廣旗下具備註入上市公司條件的優質資產在國內文化傳媒企業中也首屈一指。
 
去年才引入弘毅投資的尚世影業有望率先註入。資料顯示,成立僅三年多的尚世影業是國內首批轉企改制的國有影視企業。公司業務除影視劇投資制作和引進發行外,涉足整合廣告營銷、演藝經紀、衍生業務等眾多領域,拍攝的影視劇包括《蝸居》、《懸崖》、《十月圍城》、《龍門飛甲》等。2013年,尚世影業營收近6億元,近三年複合增長超過60%,2013年凈利潤超過8000萬,2014年有望破億。
 
“尚世影業證券化的進程,比外界預料的可能要快得多。”SMG尚世影業總經理陳思劼9月2日在上海舉行的東方證券傳媒及互聯網高峰論壇上表示。在該會議上,陳思劼高調宣布尚世影業即將與迪士尼展開合作拍片計劃,與好萊塢獨立制片公司STX成立合資公司探索影視制作新商業模式,並且將與華納兄弟和華人文化基金共同發起設立影視劇基金,可謂三箭齊發。“尚世影業的業務規模目前與剛剛借殼上市的長城影視類似,又有全產業鏈為依托,加上大張旗鼓的國際化戰略,資本市場的估值將會相當可觀。”現場的行業分析師表示。
 
除了尚世影業外,國內電視購物行業龍頭東方購物更是蓄勢待發。“東方購物2013年的銷售額已超過80億,凈利潤近5億元,而且現金流極其充裕。尚世影業、東方購物等優質資產足以讓重組後新上市公司的每股盈利大大增厚。”上述投行人士表示。
 
此外,SMG旗下炫動傳播、東方娛樂、東方廣播等傳統廣播電視業務也潛力不小。據分析師估計,此部分資產盈利能力目前在10億元左右,但因政策因素,短期暫難註入。
 
千億傳媒航母“試水”文化新政
 
上海文廣資產大整合,恰逢中央關於打造新型主流媒體之新政出臺之際。
 
8月18號,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著力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建成幾家擁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媒體集團。該新政被稱作是十七大提出“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以來最好的政策機遇。
 
“縱觀A股國有文化傳媒類上市公司,能夠在資產規模、盈利能力和運營能力上引領市場的,可能就只有重組完成後的上海文廣集團旗下新上市公司了。”上述投行人士表示,該人士稱,重組完成後的新上市公司既有文化傳媒全產業鏈運營優勢,又依托SMG傳統內容和互聯網電視集成播控和互聯網電視內容服務等新興媒體牌照等資源優勢,其業務布局之全面,業務形態之多樣,堪與迪士尼、時代華納、NBC環球等全球傳媒巨擘比肩。
 
記者獲悉,上海文廣重大資產重組已進入最後沖刺階段,國內首個市值千億級的文化傳媒上市公司之誕生將指日可待。據悉,SMG將以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為契機,“積極響應並加快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打造新型主流媒體和建成新型傳媒集團的號召和指示精神,大力推進實施互聯網轉型戰略,力爭成為中國文化傳媒行業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典範。”
 
除了政策之“天時”,“人和”因素亦不可忽視。集上海文化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和總裁於一身的黎瑞剛,還執掌華人文化產業基金,坐擁大量海內外傳媒資源,業界預計,黎瑞剛既然操刀文廣大整合,應該不會僅停留在傳統廣電業務的三分地上,其後續的資本運作也值得期待。
 
據悉,加大與國內外資本、傳媒和互聯網巨頭的合作,縱橫捭闔、並購擴張,進一步夯實內容、渠道、平臺、服務等全產業鏈布局,加快互聯網化轉型,有望成為黎瑞剛主政下的上海文廣新上市公司的戰略方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879

3家千億巨頭上海抄底,這個偏遠地區房價要上4萬?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2-18/1077309.html

每經記者 馬瑋煒 吳若凡 每經編輯 王曉波

昨日(2月17日)上午,上海土地市場迎來春節後首拍,一口氣出讓了三宗臨港南匯新城主城區純宅地,總出讓面積約16.6萬平方米。

這個距離人民廣場約70公里的地方,起拍樓面價已經攀升到了2.1萬元/㎡,而目前南匯新城的最高成交樓面價為10446元/㎡,為上海陸家嘴新辰投資有限公司於2014年10月31日以8.7億競得。也就是說在過去2年多的時間里,這一地區的樓面價上漲了約1.1萬元。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預計,該區域後續房價或許會達到4萬元/㎡的水平。

盡管樓面價上漲幅度不小,但房企們搶地熱度不減,在開拍不到一小時,這三宗地即被綠地、萬科、碧桂園三家千億級房企巨頭“分食”,總成交價42.25億元,接近底價(41.87億元),溢價率不到1%。

賣到4萬/㎡才能回本?

按照土拍官網顯示,昨日開拍的第一宗臨港南匯新城NNW-C4A-02地塊,一共有5家房企參與競拍,分別是港城 、招商 、恒基 、萬科與綠地。本土房企大鱷綠地最終以總價15.65億元競得地塊,測算樓板價約21180元/㎡,溢價率0.85%。

隨後萬科以10.35億元總價競得臨港南匯新城NNW-C4D-02地塊,樓板價約21370元/㎡,溢價率1.76%。

相對上述兩個地塊,面積稍大的臨港南匯新城NNW-C4D-08 、09地塊,在招商、恒基、萬科、碧桂園四家房企的爭奪中最終被碧桂園拿下,總價16.3億元,樓板價約21086元/㎡,溢價率0.41%。

▲地塊位置示意圖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碧桂園、綠地和萬科拿下三幅土地,體現了優質房企更容易進入此類新城市場,後續在上海郊區市場的拿地方面會更加得心應手。”

他認為,具體到此類地塊,預計後續房價會達到4萬元/㎡的水平,雖然不便宜,但相比上海其他區域,實際上還是值得購房者後續積極關註的,尤其是考慮到後續自貿區、上海東站等概念。

那麽,臨港的現狀如何呢?根據公開資料,在臨港大學城與滴水湖的中間,占地3.2平方公里,定位為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科創中心主題承載區的臨港科技城已經動工。

預計到2018年,中科院上海分院腦—智工程各個項目團隊、上海智能制造研究院、上海科大訊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科研機構和企業將入駐工程中心。

在配套方面,軌交16號線,上海中學、上海第六人民醫院,軟件園、文創園等已落地。

起始樓面價:1年半翻3倍

據悉,此次拍賣在銀監局的坐鎮下,上海成功將溢價率控制在了1%左右。然而在“控地價”的調控大背景下,溢價率雖被成功控制,但樓面起拍價卻大幅上漲。

在2015年9月18日,臨港新城出讓NNW-C4C-06和NNW-C4C-02地塊,與昨日出讓的三幅地塊相鄰,彼時起始樓面價僅為6594元/㎡和6690元/㎡,兩幅地塊分別被萬科港城聯合體和深圳市平吉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摘得,成交樓面價分別為7298元/㎡和6923元/㎡,即現在的萬科金域瀾灣和保利鈴蘭公館,目前樓盤均價約為3萬元/㎡。

而此次出讓的三幅地塊起始樓面價為2.1萬元/㎡,意味著在不到2年的時間內,起始樓面價翻了3倍。

其實,去年年初時,臨港新城由於地理位置偏遠房價並不高,即使1萬元/㎡的價格也鮮有人問津。直到去年7月27日的一場土拍卻徹底改變了臨港新城的命運。當天,距離臨港新城滴水湖約30公里的祝橋鎮中心出讓一塊土地直接問鼎了年度上海總價地王,開發商金地以88億元總價摘牌,溢價率高達286%,樓板價為33023元/㎡。祝橋火了,臨港新城隨即跟上,二手房以50%以上的速度加價,新房也躍升到每平方米3萬元以上。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文無關)

除了房價上漲導致地價上漲外,控制溢價率也被認為是提高起拍價的原因之一。嚴躍進認為:

此類土地的起拍樓板價就需要在2萬多的水平,這背後可能也體現出近期拍地的一個新變化,即為了抑制高溢價率,實際上會通過提高起拍價來進行控制。

同時,提高起始樓面價,從務實的角度看,能夠使得拍地的節奏加快,防範各類盲目加價現象的出現。

多家房企早已布局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文無關)

此次拿地的開發商,萬科和碧桂園,其實在臨港早有布局。上面提到的萬科金域瀾灣,與上海科技館和在建的上海天文館一街之隔。

萬科金域瀾灣於2016年9月中旬開盤,備案價為26400元-58500元/㎡,實際公寓均價在27000元/㎡,目前售樓處裝修,不對外開放,相關資料顯示其後續會有加推。

與之緊鄰的保利鈴蘭公館已於2016年10月15日開盤,備案價為26200元-41800元/㎡,實際公寓均價29000元/㎡,別墅均價32000元/㎡,由於總價相對較低,公寓開盤日光,目前沒有房源在售。

以此來看,短短數月,同地區樓板價已經逼近這個數字。但在剛剛過去的1月份,雖然上海樓市政策嚴控,整體市場成交較為低迷,臨港新城板塊的商品住宅成交表現卻相當突出。

根據有關媒體披露,整個1月期間,臨港新城板塊公寓成交面積28543平方米,成交套數258套,總成交金額77879萬,成交均價達到27284元/㎡。

其中,板塊明星項目碧桂星雅苑1月成交了164套,在售的寶龍世家和藝林秋漣苑也分別取得不錯的銷售業績。

作為上海的遠郊板塊,臨港板塊保本價進入4萬時代,是否會帶來銷售壓力?優淘城總裁薛建雄直言:“這需要開發商在產品品質、戶型、裝修等多方面有整體提高。”

但從另一方面來看,當距離人民廣場70公里之外的臨港新城房價單價突破4萬元時,上海房價又將上漲到新的高度。由此看來,在“控地價”和“控房價”的基調下,僅控制溢價率還遠遠不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8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