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那年三月,那年西藏(之二)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684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3-22 20:25 編輯

那年三月,那年西藏(之二)
格隆匯 蘇錕


格隆序:


每年三月都是藏地最美的季節之一:冰雪開始消融,到處泉水叮咚;經過一個漫長冬天洗刷過濾後的天空藍得幾乎不真實;山間各種叫得出名叫不出名的花朵都開始爭奇鬥艷——最打動人的當然是藏區漫山遍野的野桃花——其實無所謂家桃花野桃花,藏地所有桃花都是隨意生長隨意開放的——一株株,一樹樹,在山頭,在河谷,在村落,田間地頭肆無忌憚地怒放。


恰好格隆匯會員,廣州富力集團副總經理蘇錕兄發來他去年2、3月甘南藏區的記行照片,張張精彩之極(蘇兄在全球多地舉行過自己的攝影展,他是少數能夠拍出格隆這種完美主義者心目藏區的人)。


格隆想說的是:無論誰負了你,藏地的春天不會負你!藏地的桃花不會負你!是時候放下“淡出鳥來”的股票,去藏踐約一個三月之旅了!







那年三月,那年西藏(之二)
格隆匯 蘇錕




我的攝影生活在記憶中是從大學開始的,學習設計專業,繪畫和攝影都是必不可少的。


1992年,我背著一部老式膠片相機開始了第一次背包旅行,從此相機總是我每次旅行的忠實夥伴。我也開始踏上了影像的未知之途,從膠片到數碼,開始營造起自己的影像空間。一幀幀照片,記錄了我曾經的感嘆,沖動,凝視,若有所思......也紀錄了我自己每一次喜悅和哀愁。


對於攝者,好奇心非常重要!走過很多路,見過很多不同的人,經歷過風雨,有故事... 那麽,我就希望將這種資本和素質通過相機轉換到照片當中。現在相機技術也在不斷發展,拍攝照片越來越容易,我希望能夠通過照片講述故事,這就像在寫一部小說。從技術的角度來講,可能拍的照片並不完美,但從講述的故事來說也許會非常吸引人,希望自己擁有的和別人擁有的不同的資本。


"對焦,要對在自己的心情上。"的確,每一次的創作,既是對眼前靈感的裁取,也是對自我世界的反觀和重現。因此我覺得一個人的作品要表達什麽,或是要替誰表達,似乎是在按下快門前很久就已經醞釀好了。


這次應格隆之邀,所選照片都是2014年二月、三月拍攝,拍攝點為青海同仁郭麻日寺,甘南郎木寺和拉蔔楞寺。本期為郎木寺瞻佛大法會和拉蔔楞寺的圖片。




1、 鏖戰


瞻佛,藏語稱為“貴格先”,字面意思為“展示絲綢佛像”,我們平時俗稱“曬佛”。瞻佛的目的,是將佛的偉大形象展示於人間,讓僧俗信眾通過心靈去感受,由此而頂禮膜拜,贊嘆供養,祈願佛法長住。


2、拜 這種五體投地的露天大拜,只有在西藏才能見到。風雪再冷,也阻擋不了虔誠的藏族同胞對於信仰的執著,敬佩他們!

3、雪地中走過的盛裝父女

4、老婆婆

5、撒龍達 “龍達”是藏語。“龍”是指天地間大氣中的元氣和無形的神靈;“達”是指信教徒在元氣的充沛下和神靈的保佑下,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現今信教者放“龍達”,主要是為了祈求神靈保佑吉祥如意。

6、雪地靜侍

7、雪地瞻佛

8、雪里的僧侶

9、雪中的藏民們

10、格爾底寺早晨

11、取水


12、拉蔔楞寺佛殿之前


13、拉蔔楞寺舍聖水


14、拉蔔楞寺的老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6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