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16 Feb 11 - 中國聯塑(2128) 與 黃金比率 藍兵手記

http://airmanblue.blogspot.com/2011/02/16-feb-11-2128.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39

18 Mar 11 - 中國聯塑(2128) 全年業績 藍兵手記

http://airmanblue.blogspot.com/2011/03/18-mar-11-2128.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73

28 Aug 11 - 中國聯塑(2128) 中期業績 藍兵手記

http://airmanblue.blogspot.com/2011/08/28-aug-11-2128.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37

專利八國聯軍圍攻台灣!

2011-8-29  TCW




全球科技業,已進入一個新時代。

一 個不比成本、不比產能,比的是誰的「專利原子彈」夠多的時代。

全球網路龍頭Google八月十五日宣布以一百二十五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千 六百億元),買下製造行動電話的摩托羅拉移動通信公司(Motorola Mobility),震驚全球。

三起交易,都衝著專利! Google、蘋果出天價搶買慘虧公司

這是過去四十五天中,連續發生的全球第三起重大購併案。

六月三十日加拿大,微軟 (Microsoft)和蘋果(Apple),這兩個死對頭罕見的聯手,以四十五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三百億元)買下加拿大北電網絡(Nortel Networks)的六千個專利。場景再回到七月六日的台灣,宏達電用三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八十七億元)買下威盛的S3;最後,再到現在的美 國,Google破天荒的買下虧損累累的摩托羅拉。

這三起交易,共花掉一百七十三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五千億元),這個價格,可以再蓋一條台 灣高鐵,還剩兩百億元有找。但這筆天文數字,買的卻是兩家合計虧損六千八百萬美元、一家甚至已經破產的公司。

Google購併摩托羅拉後, 《紐約時報》形容,「這是一場專利的軍備競賽。」專利是現在最稀有的戰略資源,這三起交易金額約新台幣五千億元,買的就是這三家虧損公司內部總計二萬三千 個專利權。

一張紙,扭轉戰局! 為了智慧手機市場,蘋果掀大戰

只要一張紙,一個專利,如同一顆原子彈,就有可能改變整個戰 局,這不是神話,而是真實發生的事。

八月十日,蘋果在歐洲控告三星電子(Samsung)最新的平板電腦侵犯蘋果專利結果出爐,德國法院下 令三星停止在歐洲販售平板電腦。蘋果不費一兵一卒、一槍一彈,只派出一組律師,提出幾項專利權證明,就可以令最大競爭對手三星繳械。

蘋果, 正是這場全球專利軍備競賽的發動者,專利大戰背後,爭奪的是將取代個人電腦,成為最重要、成長率最高的科技設備:智慧型手機戰場。

以iPhone 4為例,一支十六G的iPhone 4空機價六百四十九美元來說,擁有近百萬員工負責組裝手機的鴻海,每組裝一支手機只賺不到七美元,占iPhone 4售價的一%。其他擁有設備、資本密集的零組件廠,分走其中一百八十七美元,占iPhone售價的二九%。

蘋果擁有的iPhone 4的專利,每賣出一支iPhone 4手機,蘋果能拿到三百六十美元利潤,占整個大餅的近六成。專利,可說已經取代製造、行銷,成了行動裝置上最大的利潤來源。

根據美國專利商 標局統計,光是智慧型手機的喇叭,登記的專利權就超過一萬五千個;Google還表示,平均一支智慧型手機上相關的專利權,就超過二十五萬個。

就 像十九世紀末,歐洲軍備競賽的高峰,一八八○年開始,三十四年間,光是英國的海軍軍艦噸位就增加了三倍,瘋狂擴軍後,就是四處征戰,征服殖民地。

蘋 果,變身新帝國! 不給和解,把競爭者告到退出市場

去年,光蘋果一家公司就和五家公司同時進行訴訟,包括摩托羅拉、柯達(Kodak)、諾 基亞(Nokia)、宏達電、三星。不只蘋果一家公司忙著在告,為了爭奪未來行動市場的商機,二十家大廠告成一團,這已經是一場不折不扣的世界大戰。

蘋 果成了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大英帝國」,挾著船堅炮利的iPhone四處征戰,蘋果發動的這場專利大戰,對台灣廠商來說,「像是另一場八國聯軍,」美國亞太 法學院執行長孫遠釗形容,一場新的專利戰爭正在發生,「新的帝國主義來了。」

只是這場八國聯軍所儲備的軍火,從一顆顆的實體炮彈,變成了一 張張印有專利證號的紙。

蘋果攻擊台股股王宏達電的武器,只是四項專利權,為了對抗蘋果攻勢,逼得宏達電花八十七億元買專利權,尋求自保之 道。

一位高科技公司法務長觀察,過去美國的專利權訴訟,多半是要錢,但這次與過去最大的不同是,「蘋果是要命,不要錢,」才是真正最可怕的 事。

和過去不一樣的是,在個人電腦時代,台灣廠商只要付授權金和解,就能合法生產PC,侵權影響的只是獲利,但蘋果的選擇,是不和沒有專利 的對手和解。

對蘋果來說,付權利金,「等於是賣門票給競爭者,」一位律師觀察。打專利官司,是能不能留在市場裡的生死之爭。

蘋 果的好戰性格,早在二十八年前就令台灣業者印象深刻。當時賈伯斯(Steve Jobs)就曾派律師來台告過台灣業者,當時個人電腦分成IBM和蘋果兩大陣營,IBM選擇和對手達成和解,賈伯斯卻把所有仿冒者全都告到退出市場,用法 律消滅所有分食蘋果市場的競爭者。

Google,也趕來參戰! 併摩托羅拉,要的是一萬七千件專利

微軟和蘋果拿下北電專利 後,Google也加入這場專利大戰,砸下一百二十五億美元,創下Google購併歷史紀錄的手筆,買下摩托羅拉。

在摩托羅拉總部的檔案室 裡,就儲藏著一萬七千件專利,這批文件,約有一百七十萬頁,排起來,相當於一百零六本《大英百科全書》,兩個房間就能放完。

華爾街分析師估 計,Google花了一百二十五億美元買摩托羅拉,其中一半,就是買這批專利,這兩個房間的文件價值新台幣一千八百億元,隨意從架上抽出一份專利,價值都 超過新台幣一千萬元,相當於一台法拉利跑車的價格。

蘋果發起的全球專利大戰,也改變了華爾街評價企業的方式,專利甚至比公司還值錢。在金融 海嘯股價最低點時,底片大廠柯達手上的專利價值,是公司市值的五倍。

「專利權就是排他權。」孫遠釗分析,申請到專利,最大的功能就是能讓對 手退出,不能分享市場。平常不打官司,不但沒有用,每年還要付大把鈔票,但拿來告人,能一夕把對方踢出競爭範圍外。

柯達,靠混戰翻身! 憑手中專利,跨行痛擊蘋果、三星

曾有一個律師拿了六個專利到高通(Qualcomm)兜售,高通是全球3G通訊大廠,就連聯發科都得向高通 取得授權。高通法務部門是公司最大的部門,打專利戰的經驗極為豐富,高通的專家審查專利後認定,「這六個專利,沒有價值。」

「這個律師就把 專利拿到不遠的博通(Broadcom)去賣,博通買下了這個專利,六個月後,博通就拿這些專利告高通。」孫遠釗說,經過四年苦戰,高通最後付出八億九千 萬美元給博通,才達成和解。

博通與高通,同為通訊相關的IC設計公司,互相進行專利訴訟,是可預期的事,然而專利的威力如同原子彈,你面臨 的專利戰對象,可能是你從未想過的對手。

最好的例子就是面臨轉型困境的底片生產商柯達。二○○四年,柯達控告電腦大廠昇陽知名的Java軟 體侵犯柯達的智財權,這是柯達一九九七年購併一家華人公司取得的程式專利。結果,美國法院判決柯達勝訴,昇陽必須賠償柯達九千二百萬美元,昇陽從此每下愈 況,最後被甲骨文(Oracle)購併。

現在的柯達,也從數位相機跨入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專利大戰,拿出過去開發數位相機的專利,控告美國的 蘋果、加拿大的RIM、南韓的三星等業者的手機顯示畫面技術,觸犯柯達專利。今年初,ITC判決蘋果專利無效。

面對蘋果的專利帝國主義,搶 專利成為全球科技業新顯學,但是一位台灣律師親身參與北電網絡六千個專利競標的過程,才發現這是台灣廠商完全不熟悉,甚至沒有資格參與的遊戲。

銀 彈,決定戰鬥能力! 高價買專利,儲備隱形原子彈

這個人,是鴻海前法務長,現任世博科技首席顧問周延鵬,他是一手協助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建 立三百名法務部隊,讓鴻海成為台灣每年專利申請數最多的科技公司。

「投標金額太高,沒有任何一家台灣公司參加。」周延鵬說,要玩這個遊戲, 手上資金計價的單位,是幾億美元在跳,這場競標,超過十組人馬搶進,「專利競爭,從來沒這麼激烈過。」 投標結果揭曉當天,「結果大出意外,」第一個意外是,原本敵對的微軟、蘋果、RIM等公司,竟組成聯盟投標;第二個意外是,原本十億美元都嫌貴的專利,竟 標出四十五億美元的天價,「溢價三○%,這是過去沒發生過的事,」這個價錢比過去同等專利貴了四倍。

這個結果背後,是一連串的算盤,「微軟 過去跟Google一樣,缺乏通訊標準相關專利,經過這一次,已經補強弱點,」周延鵬說,蘋果原本專利就比較平均,加上擁有觸控技術專利,拉開和 Google的距離。

拿到這批專利後,微軟已要求每支Android產品都要繳交十五美元(約合新台幣四百五十元)的授權金,這一招,將讓 Android變成最貴的免費手機作業系統。這群廠商形同「反Android聯盟」,要把台灣廠商力捧的Android平台拉下來。

周延鵬 分析,這些科技巨擘高價搶專利的目的,最重要是搶下一世代4G手機更大的市場。

這是一塊大得誘人的市場,根據美國市場研究公司 MarketsandMarkets公司最新報告,到二○一五年時,4G行動裝置市場的規模,將達到三千一百一十四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九兆元),比現在快 速成長的手機市場,還要大兩倍!

所有人對手機頻寬的需求越來越高,未來所有的電腦、手機、平板電腦都要透過這種技術,才能用寬頻連上網路。 拿到4G專利,就等於拿到未來九兆市場的門票。

當這些科技龍頭在美國大打專利戰爭,儲備專利原子彈,遠在太平洋另一端的台灣,不僅沒有能力 參與,未來,當這些業者高價買到專利權後,回收的方法之一,就是拿專利進行訴訟,台灣將會是科技龍頭投擲專利原子彈的重要目標。

別以為,只 要不是品牌業者,就不會遭受攻擊。理律法律事務所合夥人馮博生舉例說,專利訴訟的策略,有時只是為了一個PC零組件,為了擴大賠償金額,就把整台PC都視 為侵權產品。如果沒有專利網保護,即使是下游廠商侵權,都可能跟著受害。

今年三月,為了爭奪電子書市場,做軟體的微軟控告賣書的邦諾書店 (Barnes & Noble)侵犯專利權,連幫忙代工電子書的鴻海和英業達,一併被告進去,凸顯專利戰爭的無所不用其極。

因 此,根據工研院統計,在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審理的侵犯專利權案件中,每三件,就有一件和台灣廠商有關。同時,若計算權利金等智財權的支出與收 入,台灣是「專利逆差國」,一年付出的權利金高達一千五百億元,收到的權利金約一百億元,顯示台灣科技業的專利戰力和「船堅炮利」的歐美相比,幾乎不堪一 擊。

專利實力強的歐美公司,會主動提出專利告訴,展現實力,在台灣,「二十三年來,我沒看過任何一家台灣廠商這樣做。」馮博生說,大多數廠 商只選擇在被告後被動反訴。

台灣,還在當提款機! 培養「有牙齒」專利,避免老是挨告

沒有專利戰爭的觀念,台灣科技業只能淪 為外商的提款機。

擁有關鍵專利,外商等於擁有一張無上限的提款卡,德州儀器(TI)因為開發出DRAM的基本技術,幾乎所有DRAM廠都向 德儀繳交權利金。一九九八年,德州儀器放棄自行生產DRAM,讓其他人投資數百億元生產DRAM,德州儀器只專心發展技術和專利;別人投資數百億元蓋晶圓 廠才能賺到錢,德儀卻能坐享權利金帶來的滾滾財富。

最高峰時,全球有五十家DRAM廠,一年共可收到五十億美元權利金,這個數字是德州儀器 去年營收的三五%。

再以光碟片產業為例,二○○九年,飛利浦(Philips)控告台灣光碟片廠巨擘侵權,法院判決巨擘須賠償新台幣二十億 元,這個數字,等於是巨擘去年營收的二七%。巨擘投資四十一億元,聘六百名員工,忙了一年,好不容易做出七十三億元業績,還沒來得及變成獲利,三分之一就 要交給飛利浦。

面對外商持續不斷的專利戰爭,最好的方法,「是建立自己的專利,」馮博生說,只有擁有專利原子彈,才能夠以戰止戰。

馮 博生觀察,現在台灣廠商開始改變態度,「與其擁有大批專利,卻告不倒對手,不如培養一批『有牙齒』的專利」,他觀察,「台灣廠商和競爭者,技術上差距不 大,我們仍有機會培養自己的關鍵專利。」台灣廠商開始每年檢視專利,專利一過時,就直接捨棄。

但更有策略的做法,是像蘋果一樣,在推出產品 之前,就事先在關鍵技術旁,布局密密麻麻的專利障礙,蘋果的專利數量雖然不是最多,但專利品質卻是一流,直到現在,蘋果申請成功的專利,幾乎沒被推翻過。

專 利大戰,是台灣廠商面臨的新挑戰,馮博生觀察,專利戰考驗的是台灣廠商取得新技術的能力,不管靠購併,還是研發,建立自己的專利保護傘已是無法避免的課 題。

「這場戰爭最後一定會走向交互授權。」孫遠釗說,這場仗,是台灣能不能坐進贏家俱樂部的關鍵,「專利的真正目的是談和解,」當所有人發 現無法用專利消滅對方,就會坐下來談合作。

管理有形工廠、降低成本,台灣已是世界一流,學習如何面對無形的專利智財競爭,這正是 Google花一百二十五億美元告訴台灣科技業,未來不能不學的一堂課。

【延伸閱讀】一支智慧型手機,至少有39767件專利

相 機模組專利6,399件天線專利7,501件觸控螢幕專利3,642件喇叭相關專利15,416件麥克風相關專利719件通訊標準2G3,270件通訊標 準4G2,157件軟體商店專利663件

以一支iPhone4賣649美元為例 組裝只賺1%,擁有專利的蘋果賺55%

55% 設計、行銷,蘋果賺360美元29%零件製造廠,三星、意法半導體、德州儀器等賺187.51美元15%運送、行銷等雜項成本賺94.95美元1%組裝 廠,鴻海賺6.54美元

註1:售價649美元的iPhone4記憶體為16G註2:Google估算一支智慧型手機有25萬個專利,本圖只 列舉部分資料來源:美國專利商標局、isuppl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07

國聯、中信建投上調融資保證金比例 更多券商或跟進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609

早間有傳言稱監管層已對券商融資融券業務進行窗口指導。多家證券公司表示,近期沒有接到任何通知,目前兩融業務正常開展。但事實上已經有兩家券商提升了融資保證金比例,並且多家券商或跟進。

自7月以來,滬指累計飆漲近40%,同期A股兩融余額增長一倍至近9000億。

截至周四(12月4日),A股融資融券余額為8810.33億元,較前一交易日的8565.26億元增加245.07億元。當日,滬深兩市融資買入額為1564.50億元,占當日兩市總成交比例約18%。為警示風險,部分券商12月5日起調整融資保證金比例。

中信建投12月4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因近期股市大幅上漲,風險較大,為控制風險,自12月5日起調整融資保證金比例。

zx

國聯證券信用交易部12月5日的通知顯示,為控制風險,保障投資者利益,適當調整融資標的證券保證金比例,調整後融資保證金比例如下:各ETF類標的證券保證金比例為60%,大盤股類標的證券保證金比例為65%,中小創業板類標的證券保證金比例為70%。

gl

此外,據新浪財經報道國金、華泰已經確定內部通知上調融資保證金比例從50%到65%。

證券交易所公布的最低融資保證金比例為50%。

業內人士分析,上調融資保證金意味著證券客戶所獲得的杠桿比例有所下降。如某只標證券折算率為50%,原先融資保證金比例為50%,但比例提高到至65%,同樣是100萬元保證金,客戶可融資金減少40余萬。

過去兩年中,中國監管當局放寬了對券商的監管要求,允許它們向投資者出借更多的資金。市場出現上漲,資金杠桿也隨之增加。

有分析師指出杠桿催生的牛市存在風險:

由於市場上漲是由杠桿驅動的,將來某一時刻行情可能會急轉直下。有幾個因素可能會觸發這種逆轉。由於受到凈資本限制,券商出借能力遲早會達到極限。一旦券商無法再為投資者提供融資,股市上漲將會失去動力。第二,中國經濟基本面仍然不能激勵投資者買股票。九個月前每個投資者都還在擔心影子銀行違約和日益上升的壞賬。這些風險並沒有憑空消失。隨著經濟放緩,違約將會增加。最後,企業的盈利增長在減退。今年三季度,非金融國企利潤增速降至2%,銀行降至7%,創下5年新低。四季度的盈利增長可能會更加糟糕。

總之,當前A股的大漲與基本面幾乎無關。當潮水退去,回撤可能會非常劇烈。

12月5日早盤,上證綜指振幅高達5.86%,深成指方面同樣巨幅震蕩,振幅達到5.69%。高達165點的震蕩區間為2010年11月以來最大,有分析人士稱這融資或與保證金比例上調有關。

今日證券板塊短暫下跌後繼續暴漲,多數券商觸及漲停。

具有標誌性的建設銀行,中信證券,中國重工,中國石油等股觸及漲停。

此外受到全軍裝備工作會議今日在京召開,軍工股大漲,截止發稿時,十余只軍工股集體沖擊漲停。

QQ圖片20141205140155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345

中国联塑 (2128)会议纪要:塑料管件的市场龙头,高速扩张销售网络

http://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3764


$中国联塑(hk02128)$


分析师:叶戎


塑料管件的市场龙头 中国联塑是中国最大的塑料管道和管件供应商(市场份额约30%)三个最主要的产品分类(占2014年收入的93%)包括自来水供应(占2014年收入的38.7%),排水管道((占2014年收入的38%)和电力与通讯管道(占2014年收入的17.1%)。公司提过超过10000种的产品,包括塑料管和管配件,卫浴产品,集成厨房,门窗系统,装饰板材,消防器材,卫生材料等。



宽广的销售网络;高速扩张 最近几年,公司背靠在广东(华南)核心市场的龙头地位,逐步进入了新的市场区域。目前公司在14个地区拥有20个塑料管件制造基地。联塑建立起了全国性的销售网络并且和2000多家独家独立的一级经销商建立起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公司的总的平均产能从2007年的298.1千吨增长到了目前的2百万吨产能,复合增长率为31%



竞争优势 1)强大的品牌辨识度 公司被中国商务部的商标管理局认定为“中国知名品牌”。 2)全国性的制造基地可以使公司降低运输成本,并且使得产品的运输效率得到很大提高 .3)联塑的产品范围非常广,约有7000种特别的塑料管件产品,可以帮助公司在产品和服务上提高产品附加值,并且从而提高公司产品的平均售价(ASP



互联网+O2O战略 联塑在2015年初在互联网建立起了“联塑商城”,这是一个提供线上和线下销售和配送的(O2O)网络平台,提供一系列广泛产品,包括了硬件,电子设备和安装材料。“联塑商城“提供经销商整合性的服务,包括采购,供应和销售的一体化。公司认为这样的商务平台有种良好的前景,随着公司业务的扩张,互联网平台能够完成2015年的500百万元人民币的销售目标(占2014年收入的3.4%



价值存在重估潜质 联塑的新O2O战略,是目前在A股市场最火热的主题投资之一,被大陆投资者广泛的认同为新的业务发展模式。公司是恒生综合指数成分股中型股之一,并且目前港股通的标的之一。联塑目前交易在201510倍市盈率和20152PB, 同时,A股的对标企业们大部分交易在28-48倍的2015年市盈率区间,市净率在2.5-6.9倍之间。我们期待更多的大陆投资者加速投资港股的步伐,从而两岸市场之间的估值差距存在逐步缩小的可能。(来源:申万宏源研究)




格隆汇声明:文章系格隆汇转载文章,代表其特定立场和看法,不代表格隆汇观点。格隆汇作为免费、开放、共享的海外投资研究交流平台,并未持有任何关联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511

超商、量販店貨架 掀八國聯軍大戰


2015-09-07  NM

新「八國聯軍」正入侵,這次的戰場是你家附近的超市、便利商店和量販店。

泡麵是廝殺的第一個戰場。蘇迪勒颱風來襲,泡麵被搶購一空,今年大不同的是,已經不全然是本土泡麵的天下了。

走進超市量販店,不難發現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與日韓品牌逐漸占有一席之地。家樂福全國雜貨經理黃琪芬估算,進口泡麵銷售額年成長約一.五倍,全家便利商店(以下簡稱全家)與全聯超市進口泡麵都有三成到四成的成長。

尼爾森零售資訊追蹤,截至今年六月進口泡麵銷售額年成長二七%,成長最好的日本品牌銷售額成長七七%,同時本土泡麵銷售額卻下滑一四%。

尼爾森快速消費品產業資深總監王道平分析,去年油品食安風暴是本土泡麵品牌銷量下滑的主因,消費者願意花更多的錢轉向日韓品牌,意味著較相信日韓品牌的品質。王道平指出,本土泡麵品牌依舊掌控九成六的市場,比前一年僅下滑一個百分點,進口品並未撼動本土泡麵的地位。

儘管如此,卻不難感受到消費風向球正在轉變,賣場的陳設就是最好的證明。

八年前全家僅有兩百項進口食品,現在數量成長一倍,貨架上有兩成都是進口食品。看好進口品的熱潮將成趨勢,今年起家樂福改裝賣場有三分之一的零售點都設立進口商品專區,黑色貨架標示各國國旗,營造逛國外高級超市的氣氛。

改變賣場,就是因應銷售量變化。帶動這股進口食品風潮的,不只食安訴求這麼簡單。

餿油效應×小確幸進口商品晉升搶客新招

全家便利商店公關部長林翠娟分析,便利商是「吃」新商品的大怪獸,進口食品是差異化貨架的最佳手段,時時上架新商品,讓消費者嘗鮮。

今年上半年全家最熱銷的商品是義大利能多益隨手杯(nutella),餅乾棒蘸榛果巧克力醬的零食,一杯要價新台幣四十九元,原本預計銷售期至少三個月,但五月中上架十五萬杯一週立即完售,讓網民跑十幾家通路才搶到貨,現在只能預購。

今年中元檔期家樂福首次把進口食品放上促銷DM,伊藤園茉莉蜜茶、日本進口綜合豆菓子,約以市價六折販售,讓好兄弟也吃進口好料。這股風潮也延燒到進口商品,韓國香水洗髮精今年營業額翻三倍。

黃琪芬指出,進口食品占雜貨部門僅五%營收,占全部營收的比率更小,但是有兩個作用,一來滿足一次購足需求,二來是吸引消費者週週來店報到的決勝點。

追求小確幸的心理也是進口食品熱賣的原因,去年東方線上趨勢研究調查,民眾買進口食品的前兩大原因是:「當我使用進口產品時,心理多少會有滿足感」、「為享受休閒,多花一些錢也是值得的」。

東方線上消費者研究集團行銷副總監李釧如指出,進口食品多為新台幣百元以下,又有網路名人掛保證,銅板買小幸福。對微利的零售業來說,管理進口食品是兩面刃,挑到秒殺商品讓採購上天堂,挑錯卻得背庫存。

全家商品本部副本部長黃君毅指出,每兩週就得推出新商品,但是能成為「定番品(指長銷商品)」並不多。黃琪芬統計,進口食品在貨架的壽命長則兩年,短則兩週,僅三成進口食品可能長留貨架。

情報×速度海外採購考驗通路反應力

為了挑出秒殺食品,通路間不時上演情報大戰。

綿密的情報網是第一決勝點。黃君毅指出,日韓市場食品排行榜前十名是基本情報,有國外排行榜加持,消費者更可能埋單。部落客分享文多寡,網拍代購賣家跟購物網站熱銷商品排行都是決策參考。

採購人員出國旅遊也得「公私不分」找商品,能多益隨手杯就是全家同事去義大利度蜜月,發現同行的人都在找這商品,回台立即去找貨源。

同業熱賣排行也極具參考性。COSTCO熱銷的豆菓子零食,過不了多久各家量販店也會擺出同類產品。彼此的熱門商品何時進貨?進貨量多少?採購主管電腦裡時時更新,諜對諜的好戲天天在賣場上演。

第二決勝點是速度,一發現熱賣馬上進貨,否則船期短則兩個月,長則四個月,等貨到港,熱潮已過,全部都是庫存。黃君毅指出,每天都會監控進口食品的銷售量,一有熱潮稍退跡象,馬上停止進貨打入促銷,此外,進口商品中僅有五%是全家自己進口,其他由代理商進貨,分攤風險。

學著挑出秒殺進口品,也代表零售商得比過往更貼近市場,反應速度更快,才能在這一輪的競賽勝出。

【延伸閱讀】人氣夯食前三強!你吃過了嗎?—今年上半年家樂福、全聯、全家進口食品熱賣排行TOP 3

●家樂福韓國農心拉麵系列:熱賣150萬包模範生點心麵:熱賣50萬包格力高餅乾:熱賣35萬包

●全聯生活良好餅乾:一個月熱賣 5 萬包生活良好-起司脆片:一個月熱賣 3 萬包格力高番茄百利滋棒:一個月賣出6,000包

●全家能多益隨手杯:15 萬杯一週完售三矢蘇打飲料(15 週年紀念罐航海王彩色限定版):6 個月售出50 萬瓶,是同類商品平均銷售量的1倍以上板神巧克力:8 個月熱賣150 萬片,是同類商品平均銷售量的9倍

註:*格力高旗下產品有POCKY 、PRETZ 系列;全聯販售同品牌商品為9袋入包裝

資料來源:全家、家樂福、全聯整理:曾如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187

7 Mar 2017 - [業績公布] 中國聯塑(2128)近三年業績 + 財務分析數據

現在為大家分享中國聯塑(2128)最近三年財務分析數據

又到3月的業績公布旺季,不懂看業績,很易錯失良機,或踩上陷阱;想看業績,但咁多頁,無從入手,怎樣看?怎夠時間看?

紅猴主講「中小型上市公司年報精讀班」(按此了解詳情,小班教學,名額有限,先報先得)已踏入第六季,分享精讀年報業績,以最新港股實例講解,套入「業績分析試算表DIY」,更容易發掘中小型公司的投資機會及迴避投資風險。

(按一下下圖可放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505

中國太保:子公司擬逾10億控股國聯安基金 獲取公募基金牌照

中國太保發布公告稱,控股子公司太保資產擬收購國泰君安所持有的國聯安基金51%股權,交易價格為掛牌底價10.45億元,太保資產近期將與國泰君安簽署產權交易合同。

公告顯示,國聯安基金成立於2003年4月,是中國第一家獲準籌建的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目前,國聯安基金註冊資本為人民幣1.5億元,國泰君安與德國安聯集團分別持有其51%和49%的股權。國聯安基金的經營範圍為基金管理業務;發起設立基金及中國有關政府機構批準及同意的其他業務。

公司表示,如太保資產能夠成功收購交易目標,太保資產將獲取公募基金牌照,獲得通過公開募集資金設立證券投資基金以及從事基金管理及相關業務的資格,豐富和拓展資產管理業務的服務面和業務領域,進一步落實公司加快發展資產管理業務的戰略部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150

太保10億“拿下”國聯安基金51%股權 “保險系”公募再添一軍

“大資管”混業背景下,"保險系”公募基金又將再添一員“大將”。

近日,太保資管宣布10億元“拿下”國聯安基金51%股權,這意味著“保險系”公募基金將再添一員。憑借保險資金運用的投資經驗以及保險機構的渠道和資本優勢,“保險系”公募規模發展迅速,已成為公募基金行業不容小覷的“後起之秀”。

保險進軍公募的三種形式

中國太保近日發布公告,旗下子公司太平洋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太保資產”)通過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舉牌受讓的方式收購國泰君安所持有的國聯安基金51%的股權。

值得註意的是,由於在掛牌期間內只征集到一個符合條件的競買人,本次交易采用掛牌後協議轉讓方式,交易價格為掛牌底價10.45億元,太保資管近期將與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簽署產權交易合同。這筆交易還有待監管部門的批準。

據了解,國聯安基金成立於2003年4月,是中國第一家獲準籌建的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目前,國聯安基金註冊資本1.5億元人民幣,國泰君安與德國安聯集團分別持有其51%和49%的股權。根據wind資訊顯示,截至5月2日,國聯安的基金管理規模為254.96億元,在所有公募基金公司中排名63位。

在這筆交易中,曾經出現過出價18億元的國盛金控旗下子公司國盛證券,但最終由於其持有江信基金30%股權並相對控股,即使在2月的股東大會已批準轉讓該部分股權以滿足《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辦法》中對於“控股基金管理公司的數量不得超過1家”的要求,但國盛證券仍未能完全滿足國聯安基金《公司章程》關於“任何人,若出讓境內任一基金管理公司股權不滿三年,不得成為本公司股東”的規定,這家在出價上極具競爭力的買家因此退出該筆交易。

這意味著,“保險系”公募基金將再添一員,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6家已通過保監會及證監會審批的"保險系"公募基金。另外也有多家保險機構正在排隊等待公募基金牌照。保險機構對這張公募牌照可謂趨之若鶩。

從目前這6家的成立方式來看,保險機構進軍公募基金行業共分為3種形式。一種是新設公募基金公司形式,公募牌照放開後第一家出現的“保險系”公募基金公司中國人壽旗下國壽安保、華泰保險集團旗下華泰保興、以及首家由專業人士發起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泓德基金(曾在陽光保險、華泰資產任職的王德曉為第一大股東,持股26%;陽光保險持股25%)均屬於這種形式。

另一種則是直接收購其他公募基金公司,除了上述太保資管收購國聯安基金51%股份外,中國太平保險集團旗下太平資產也收購了原中原英石基金於去年9月正式變身為太平基金。

而第三種則是由保險資管公司以事業部形式直接申請公募基金牌照。泰康資管及人保資管均通過這樣的形式來獲得公募基金牌照。

業內人士表示,成立基金公司和以事業部形式開展公募業務對保險公司來說各有利弊。事業部形式審批流程較快、審批要求相比成立基金公司要低,並且便於資源共享,但公司可能受到保監會和證監會的“多頭監管”,同時單獨發起設立基金公司,在股權激勵、運營效率、業務防火墻設置等方面也有一定優勢。

保險系公募發展迅速

從上述名單中可以看到,目前成功申請公募業務的均是規模不小的保險資管機構。大型保險資管公司體量已然不小,為何要花力氣進軍公募行業?

一名大型保險資管高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對於投資者來說,所有公募基金都是保險資管公司的投資標的,因此保險資管比較了解各家基金。而相對公募基金註重相對收益而言,保險資管的投資風格是追求資產負債匹配,可能比較適合某些投資者。而一些保險資管機構在之前的業務中已經有相當規模的第三方受托業務,也早已在企業年金投資領域與基金公司開始了正面“對決”。而對於保險資管來說,公募基金無疑是一個新的業務增長點,是保險資管向“泛資管”轉型的重要一步。

從數據上來看,盡管保險系公募屬於整個市場的“後起之秀”,憑借雄厚的資本實力、保險資金運用的投資經驗及獨特的渠道資源優勢,保險系公募的發展勢頭強勁。

Wind資訊最新數據顯示,成立三年有余的國壽安保目前公募基金管理規模為905.45億元,在超過110家公募基金公司中排名第25;2015年2月成立的泓德基金目前公募基金管理規模為184.27億元,排名72名。而去年9月剛剛正式成立的太平基金盡管只發行了3只基金,但目前的公募基金管理規模已發展至142.41億元”這句後半句改為“但目前的公募基金管理規模已從原中原英石的公募業務幾乎停滯迅速發展至142.41億元,排名77名。

對於保險機構進軍公募行業,市場上普遍的質疑是:保險系公募在大類資產配置和資產負債匹配方面有優勢,同時由於保險資金的性質使然,固定收益類資產投資是其強項,然而權益性資產投資則較傳統公募基金公司較弱。

對此,華泰保興表示,從保險資產與公募基金的數據對比來看,權益類投資並不是保險資金相對薄弱的環節。數據顯示,保險系公募基金總體規模約為14萬億元,權益類投資占比10%,規模達1.4萬億元。而事實上,公募基金的股票類投資市值占比為18%,規模也僅為1.6萬億元。對比絕對額來看,保險資產的權益類投資並不算少。

“保險資產管理機構更多是服務於保險、養老金、企業年金等機構,保險系公募基金秉承保險系基因,也會更強調自上而下的行業及大類資產配置,投資資金對於相對收益與絕對收益的判斷與預期更為理性,投資選股的周期性更長。”

Wind數據顯示,股票型基金中,泓德基金旗下的泓德戰略轉型截至5月2日的基金凈值為1.16,在超過200多只股票型基金中排名第70;國壽安保兩只基金則排名76及78。

國泰君安曾發布研究報告表示,國際資產管理巨頭不少出自保險系。保險系公司近年來在前十大資產管理公司中份額占據約20%,其中公募業務時國際保險資管巨頭的核心業務之一。根據其預計,2020年我國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公募業務可占到10%以上的市場份額,保險資管的公募業務規模可達1.3萬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5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