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股投資第一課(4)「白銀」十年 那一水的魚
http://xueqiu.com/2074020838/37667603
自從1997年取消福利分房制度以後,曾經十餘年時間,是房地產的黃金時期。隨著2014年房地產遇冷,房地產進入「白銀」十年的說法也開始流行。
之前的黃金十(多)年,可以說是房價上漲的十(多)年。只要是做房地產的,除了2008年,很少有虧損的。這個黃金年代,是房地產的成長期。那麼,今後的房地產會怎樣呢?
一般說來,供應量可以統計,但需求卻很難捉摸。
這裡用幾個近似的參考數據,來估摸房地產需求。先來看一組數據:(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圖片如果看不清,就點擊【查看原圖】
![[笑] [笑]](http://js.xueqiu.com/images/face/20smile-smile.png)
補充數據:2013年1545.14萬人,2014年數據暫缺。
由於缺少出生人口的數據統計,故採用小學入學率做統計。(文盲率已經非常低)
在中國,25歲至30歲是成家的一個高峰期。假設7歲小學入學,那麼取【平均】27歲(有報導中國人平均第一次購房年齡27歲),也就是將小學入學往後推20年,可以得出大致的新增房屋需求趨勢。我們看到,
1997年的小學新增生源是一個拐點,從2500萬人左右的數量級,逐漸降低至1700萬人的數量級,需求減少32%左右。1997年往後推20年是2017年,也就是說,
從2017年開始,新增的成家立業的住房需求,趨勢上是在減少的(需求拐點)。而且2017年往後數兩年,就會縮減20%的需求。
注意:即使是剛性需求,購買者在做決定時,可能提前也可能延後兩三年時間。以上數據僅供分析大致的趨勢,無法得出具體拐點的年份。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可以參考的數據,就是城鎮化率,以及城市人口增加人數。

補充數據:2014年,商品房銷售面積120649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6%。
2014年,商品房銷售面積約合三千萬人居住(按3人/套計算)。
從上表中可以看到,雖然1997年福利分房制度取消後的一段時間裡,還陸陸續續在一些地方存在福利分房,但絕大部分巨大缺口落在了商品住房。1997年至2004年,每年的缺口在均在900萬人以上。從2008年開始,這個缺口才從正轉負,但這之前的十來年已經積累了1.3億城市人口的住房缺口。
這些未能滿足的需求缺口,在今後的日子裡,也不一定會需要滿足。因為有些人可能終生也不一定會在城市(鎮)買房。現在很多農民工都過著——農村有房——城市居住簡易工棚,或眾多人合租——的日子。
進入
2008年以後,商品住房銷售量,是超過城市人口增速的。至少說明,這種規模的商品住房銷量是無法長期維持下去的,在基本滿足07年以前的缺口以後,商品房銷售量將有所下降。目前來看,這個缺口仍然有點大。也正是因為這個巨大的需求缺口存在,2008年房地產蕭條,當時即使沒有所謂的刺激政策,也不會變成房地產的【長期】拐點。
當然,還有一類需求沒有統計在城市化人口之中,就是原來就屬於城鎮人口的青年,成家後從父母處分出來單獨居住。而另一類人的住房需求,可能暫時壓抑在工廠宿舍,或建築工地臨時房屋。與此同時,在供應端有一些房屋未參與到統計,就是縣城一級比較常見的集資房、自建房(以上商品房銷售面積統計,僅包含房地產法人單位的銷量)。
所以,以上數據只是思考的一個維度。
房地產進入「白銀」年代後,以前房地產人人都能賺錢的日子將過去。但優秀的企業會脫穎而出。房地產是一個個體差異非常大的行業,不同的管理運營能力,對項目的盈利能力影響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