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惡打工仔阻中裕賣盤嫌着數少拒向買家交數簿 李華華

2010-5-25  AD







 

證監會近年雷厲 風行號稱專打大鱷,私有化、收購合併俾佢「將軍」搞煱時而有之,但世事真係何曾是絕對!中國燃氣(384)想縮沙唔用21.17億,買起中裕燃氣 (8070)單嘢,中燃因為縮沙理由唔夠充份,俾證監落order要佢「必須繼續進行」收購!呢單嘢搞成咁,竟然係由中裕幾個可能係全宇宙最強嘅打工仔引 發!

中燃收購中裕,好自然要中裕交晒啲數簿,俾中燃做盡職審查,但有三個中裕旗下中國附屬公司嘅高級管理層唔滿意呢單刁,向中裕大老闆王文 亮攞着數,王老闆得到中燃老總劉明輝嘅默許,派咗特別花紅同埋送咗新車俾佢哋。

證監迫中燃繼續收購

點知呢班職員仲未夠喉,想 再拎多啲,仲要求中裕現時嘅管理架構唔准郁,王老闆呢勻唔制,呢班管理層就嚟一招「收佢數簿」,唔幫核數師完成核數工作,核數師提出嘅問題,佢哋又唔肯 答,核數師又攞唔到燃氣錶讀數嘅資料,總之核數工作停晒,令到準新主人中燃知難而退。

點解證監仲要中燃去馬呢?簡單啲講,依家唔可以肯定中 裕因核數問題而出唔到業績,令中裕嘅上市地位受威脅,只係可能遲啲。證監又覺得中燃只假設中裕大老闆未能履行責任,所以要中燃繼續去馬,到 deadline中裕交唔到數出嚟先講喇。呢個故事教訓大家,「刁」唔好亂做。

李華華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80

打工仔不易做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2/08/blog-post_27.html#more
止凡就快要離開本行業, 雖然仍是在工程界, 但由物業管理的工程部轉至照顧新建築項目, 不知未來有否機會再踏足物業管理這一行頭。過去兩年多, 從行內得知不少香港中產一層的有趣思維。

我負責的是一些「假豪宅」, 這個名詞帶有一些貶意, 但事實是在「假豪宅」內居住的部份香港人又不見得很高尚, 有些行為實在聽見都好笑。臨別秋波, 實在有點不吐不快, 就隨意數一點點出來。

有客寄信時, 將信件放到櫃檯要求代為寄出, 但還沒有貼好郵票, 小姐對客解釋這不合規矩時, 客人不悅地說 :「你係唔係要我投訴去你 director到呀?!」

有客收新樓, 對牆身油漆不平滑提出不滿, 找來發展商翻油, 翻油一次, 不滿, 再油, 又不滿意, 再三油, 都不滿意, 直至發展商高層跟這客人瞭解, 客人說 :「要我滿意好簡單, 這個房給我油這個色, 廳就給我油這個色...」

很多時會所的浴室都排滿等候沖涼的菲傭, 對! 就是連家中的水費都省下, 叫家傭到會所處沖涼後才返屋企。當然家傭還要到停車場洗車, 早上就到會所排隊拿免費報紙。

有個物業在收樓初期, 由於傷殘電梯條例, 在到步停機時要響聲, 而某電梯又因程式關係常會停在某層樓, 在該層樓住的其中一位住戶就投訴半夜常被電梯到步聲嘈醒, 要求調較至無聲。管理處解釋因為電梯條例云云, 不能調較至無聲, 與電梯公司也做了很多工作把響聲調低, 但始終不被該住戶接受, 最後唯有更改電梯程式將常停樓層改到另一層。誰知該住戶又投訴為何以前他經常一出門口就有電梯搭, 現在經常要等, 連需要等電梯都不接受, 總之要電梯經常保持停在他的樓層, 但又要無響聲。

有一次, 一個單位外牆爆水管, 令單位屋內的傢俬都浸濕了要換, 但物業公家保險是不會賠償的, 戶主甚為不滿。而當工人上門搭棚時, 業主就拍下 video捉工人的安全問題, 到管理處投訴及要求賠償, 否則把 video發到勞工處或蘋果之類。

另一個物業個案, 因為管理處的複雜程序要求, 令一名業主所請的承辦商不幹走人, 亦令業主十分不滿, 於是這名業主就不停投訴, 例如投訴某工人染髮, 或投訴某員工沒有禮貌, 或投訴某員工在工作時「撩女仔」。

管理處整個團隊都可說是專業, 對一些事情的處理亦很有經驗, 但多數業主委員在開會時都一定好像教授上身一樣, 一定要管理處按他的處理方法, 只要管理人員有一點點反抗, 即說下次開會不想再見到這位經理。

有一次, 有個住戶被電梯門夾傷手, 當保安到場瞭解時, 住戶說是自己在電梯門將要關上時衝進去所以被夾, 但到翌日時, 這位住戶走到管理處鬧著要追究到底, 突改口供說是電梯門在她進去時突然很快地關上, 要求賠償。而事實? 在電梯閉路電視看到這位太太強行爆門, 至於為何突改口供呢? 可能隔了一天, 不知誰教路這樣說可以得到賠償之類吧。

其實, 真正有錢的都住豪宅, 或至少都半山區或九龍塘山上, 真大件事的就是未算富豪但思想又想當個富豪的中產。現在發展商建的樓都是表面富貴, 又水晶燈, 又勁大會所, 尤其是會所, 問真, 一年會用多少次呢? 每用一次都要計錢, 而實用率又被會所面積拉低, 實情是貪圖虛榮感多呢, 而發展商又是不會死錯人的, 事實上這種建築一定是今期最受的。

接觸了這一行, 對部份香港人瞭解深了, 有時看新聞實在見怪不怪, 例如看見新聞在十號風球時在港鐵站內不滿的客人言論, 付出幾塊錢又要這樣那樣, 不容許有意外發生, 直頭要有飛機頭等倉的服務, 這正是部份香港人的行經。服務香港人的打工仔實在有苦自己知, 祝各位早日得到財務自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738

雲格是最佳打工仔 人在中環

http://manincentral.blogspot.hk/2013/02/blog-post_22.html
被拜仁技術性擊倒的那個晚上,我慶幸自己當晚被睡魔戰勝,沒有半夜三點爬起身去睇呢場比賽,不然的話,我心情大概會更壞。

呢幾年,阿仙奴真係好討厭。佢令我「勞氣」既頻密程度,分分鐘比我屋企個百厭仔仲高。

八年無冠差唔多已成事實,做左十七年既領隊雲格受盡壓力。無數球迷高呼「雲格下台」,由「In Arsene we trust」變成「In Arsene we rust」,甚麼叫做悲情人物?從高處滑落至如斯田地,雲格應該算係人版。

某程度上,我係同情雲格既。如果真係要為阿仙奴近年既墮落找元兇既話,我傾向會選擇球會既大股東同董事局,多於走在台前既雲格。

響最近既連番敗仗之後,又有新聞吹出黎,話董事局批左七千萬鎊俾雲格明年用黎增兵買人。我記得今季開季既時候,同樣又有新聞吹出黎,話董事局又批左幾多千萬鎊比領隊隨意使用。呢類新聞,幾乎年年如是。但結果係點呢?雲格又係用左唔知有冇一半budget,買幾件「平貨」番黎算數。球迷已經習以為常,對此,大部份人既解釋係,雲格一向孤寒慳家,而且異常固執。坦白講,我一直都唔相信。我嘗試從常理去推斷:一個打工仔,收到老細既budget去做一個project,舉例一百萬。你唔out budget固然係叻仔,但有一百萬budget,你斷唔會慳家到只用五十萬就算;而且唔係一次半次如是,係一年復一年,都係如此。響商業社會裡面,明明有budget但唔去用,係匪夷所思既事。咪以為慳到錢一定係好,大部份老細批得個budget出黎,就預左你會用得七七八八。下下都用剩一半,老細其實係會爆你的。但係一年復一年,雲格年年用剩一大半既買人budget,不但董事局冇投訴,而且仲無限量back佢,我唯一可以諗既,就係董事局批俾雲格既「真正」budget,根本就冇咁多。多年來果啲對外供佈既買人budget,由頭到尾都係一個PR Campaign,目的只係繼續俾球迷有一個夢。

我相信雲格其實係一個非常稱職既打工仔。佢明白老細既要求,但球迷既需要,跟大股東所需要既截然不同。雲格唔係蠢材,隊波唔夠班、板櫈深度嚴重不足,賣主力會嚴重削弱球會競賽能力…呢啲連一個普通球迷如我都能夠睇得出既事,打死我都唔信經驗豐富既雲格自己睇唔到。然而老細唔批錢之餘仲要你年年有錢賺,自己對住記者傳媒又唔可以埋怨老細,於是唯有講一大堆廢話出黎應酬大家。甚麼「出面搵唔到好球員,可以好過依家個班底…」又或者「阿邊個邊個復出等於一個new signing」,通通都係攞黎講既籍口。籍口講得太多,大家都唔再相信。然而球迷會埋怨雲格越黎越「唔掂」,越黎越「退步」,但我傾向覺得,雲格其實還是當年既雲格,並冇真正退步過。佢今日既狼狽,係經年累月地夾在老細同球迷之間既結果。佢係球會股東意志偏離球迷意願底下既代罪羔羊。

我之所以覺得,雲格係最佳打工仔,係因為佢咁多年黎都無怨無悔地幫班老闆頂晒所有批評。當然佢份人工唔係平,「頂屎」亦理應係人工裡面包左,你情我願。之但係,球迷嗌要換領隊,老實講,我覺得假如球會股東同董事局既大方向唔改變,即使換咗雲格,情況唔會變得更好。

*****

買錯貨

其實我覺得雲格最弱既一環,係臨場既調動。當你班波質素好既時候,呢個缺點唔會好覺既。只係響近年,班波頹既時候,呢個缺點就變得特別明顯。

其中對雲格既一個指控係,佢買人既眼光每況愈下。以前佢有能力平價搵到韋拉、亨利、雲佩斯…依家佢搵到既,幾乎個個都變成flop。阿仙奴係一隻沉緊既船,一個即使係有潛質有質素既球員,去踢一間情況每況愈下既球會,通常只會越踢越沉。曾經係法甲神射手既基奧特係咪真係好唔掂?球迷公敵謝雲奴打國家隊點解又會好過打球會咁多?當然對手不同,表現會有分別,不過我相信球隊同球員既進步/退步,當中有一個互動既關係。雲格既眼光差左,只係大家都見到既表面。不過我響度諗,如果亨利後生十年,近兩年先加盟阿仙奴既話,佢仲會唔會發展得到成為全盛時期既「高貝利大帝」?

*****

朋友見我睇波睇到咬牙切齒,有朋友笑我不如「轉會」,心情可能會好一點。

作為一個球迷,期望球會董事局會「順應民意」改變方向,感覺就好似自己作為普通市民,期望阿爺認真落實全民普選一樣無奈。我唔討厭雲格,對於雲格呢位領隊,我甚至有一點點感同身受。當你既位置,美其名係「管理層」,但實際上係「夾心餅」,呢種感受我每日都無奈地「享受」緊,只係「夾心餅」被人夾下夾下,終有一日會頂唔住,碎到一手都係。到時件夾心餅對於上面班老闆黎講,就再冇利用價值,自然會無奈地被遺棄,然後再換上另一件夾心餅上場。

我承認我是bias的。對於雲格這個人,我是有一點點情意結。我當然希望阿仙奴終有一日會反底,然而我更期望,阿仙奴最終係由雲格帶領之下,從谷底走出來,盡管我明白這一天也許永遠不會來。我覺得世界是需要多一點這樣的故事:一個人從挫敗中復原,憑著堅持再創高峰…errr,我知我知,發夢冇咁早丫嘛。

不過,世界上既奇蹟總係不斷出現的,嘿嘿。

祝大家有個愉快既週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687

打工仔扮老闆陸羽富豪呷醋

2013-11-21  NM
 
 

 

城中名人飯堂鏞記、福臨門及蓮香樓,近年都爆發股東內鬥甚至是骨肉相殘,劇力萬鈞,看得人咬牙切齒;唯獨座落中環士丹利街的陸羽茶室,過去八十年間營運,無爭產、無家變,恭候八方富豪前來嘆茶。

唯這局面近日出現變化,推開陸羽大門,飄來陣陣「醋意」。有人以「陸羽八十週年」名義,大搞多場晚宴,但原來當中搞手,並非陸羽股東,而是外人,且由一名真正股東的兒子從旁協助;借名「抽水」,有富豪股東呷醋,亦有股東滲出點點怒意。揭開這場風波,其實是股東們「貧富懸殊」的寫照。

翻開公司註冊記錄,當年齊心夾錢、搞起陸羽的二十多個富豪,早已各有興衰。澳門前特首何厚鏵、已故「愛國商人」霍英東、及新世界發展(17)創辦人冼為堅等等,是陸羽股東;家住將軍澳日出康城、元朗YOHO MIDTOWN及銅鑼灣唐樓的師奶阿叔,也是陸羽股東!有人想借「陸羽」牌頭,再起風雲,正好見證富豪們隨香港時局變遷而洗牌。

一向低調,極少宣傳的陸羽茶室,本月初舉辦了一連兩場的「陸羽茶室八十週年清酒晚宴」,菜式有竹絲雞燴三蛇羮、燒雲腿鴿片、鮮草羊腩煲等陸羽的拿手小菜,位位收費八百五十元。記者致電陸羽想報名,但幾個伙記都聽得一頭霧水,轉駁了兩次,才有職員答覆:「唔係我哋搞o架喎,唔會幫你哋報名,係一間叫興隆嘅公司搞,你去問佢哋啦!」

根據公司註冊處記錄,興隆公司的股東,無一個持有陸羽茶室股份。宴會當晚,陸羽二樓坐滿四圍枱,興隆公司董事伍智聰,拿著咪介紹菜式典故,講完故事,話題很快轉到清酒身上,「如果飲完有興趣可以訂購!」原來興隆是清酒代理商。站在旁邊的一名陳先生亦興奮說:「今年已經搞咗六場!招待幾百人次,當中包括劉天賜、鄧達智等,嚟緊十二月仲會有多場,再搞四至八圍!今年八十週年,希望可以累積搞到八十圍!」

打工「第三代」

此名陳先生,原來是陸羽股東陳大炎的兒子陳定漢。陳定漢手頭根本無陸羽股份,卻宛如「老闆」上身。「我哋最重要係質素控制,我每日都會食嚇啲出品,睇嚇水準如何,食得好嘢多,會食到無曬感覺,但食渣嘢,一食就食得出!」訪問期間他又透露:「所有傳媒老闆我都好熟,你哋老闆(黎智英)我都識,你法律部高層都係我朋友。」在外國留學,本是工程師的陳定漢,每日都會在陸羽出入,但他是什麼職位,連伙記都不清楚,他自己亦說:「我唔會派卡片。」有股東透露,「佢打工o架咋,無權無股,籤文件都一定係佢老豆負責番。」陳定漢解釋,找外人籌辦陸羽晚宴,是為陸羽好:「你哋都知,陸羽食客都開始上年紀,由以前行三層都面不改容,到而家要坐輪椅!係時候要搵啲新血。」不過他的好心,卻不是個個股東都受。一名老股東耍手擰頭說:「發癲o架,陸羽邊使搞呢啲嘢!八十週年過咗啦,年頭已經食飯慶祝咗,仲每個員工都出多一個月糧。」提起陳定漢,亦有股東警惕說:「我哋知佢搞好多嘢!好多股東都唔得閒理事,由得佢。你哋喺出面仲聽到啲咩?」

股東進取盡用「陸羽」

現時陸羽由二十多間公司或個人股東持股,每年五月開股東大會一次;而董事局的董事長,是新世界發展的創辦人冼為堅,日常行政授權陳大炎負責。不過陳大炎已八十五歲,除了陸羽每次購入新茶葉會由他試味,平時由兒子陳定漢幫手。事實部分陸羽股東,老的老,死的死,接手的第二、三代,相當進取。「有啲股東覺得陸羽個朵咁值錢,點解唔好好利用?」據知,這幾年間有人提出要到澳門開陸羽茶室分店,亦提及要推出有陸羽嘜頭的T-Shirt和水杯,但都因一眾老股東力阻而暫時擱置。回溯一九三三年,陸羽茶室由茶樓經理李熾南及銀號東主助手馬超萬創立,早期設於永吉街,粵劇名伶靚次伯、國畫大師張大千等都來幫襯。七五年永吉街重建,要另覓地方開業,前中華廠商會主席王寬誠,遂找來廿三位經常在陸羽打躉聚腳的富豪幫忙「夾股」,並以月租四萬元租用現址地下至三樓,營運至今。當時每人限買十萬股,一元一股,故此陸羽股東的股權相當分散,幾乎位位都是佔百分之三點九五,無人能「話曬事」。陸羽發展至今,股東更見「貧富懸殊」!其中富足多代的何添、何賢家族,分別由後人,如澳門前特首何厚鏵,及何厚浠、何厚鏘兄弟接手股份,報住的是山頂福和道及中半山嘉富麗苑,另外還有已故的霍英東、「左派商人」王寬誠家族,及父親為二十年代荷蘭銀行買辦的盧玉樑等。最「落難」的,有報住將軍澳日出康城,及藍田匯景花園等等,他們手頭的陸羽股份,與超級富豪相等。

股東「貧富懸殊」

記者找到報住元朗YOHO MIDTOWN的陸羽股東廖太,她說自己是小學教師,股份由姐夫「留落」。其姐夫是陸羽創辦人馬超萬的姪兒馬乃聰,廖太說:「我姐夫十幾歲就喺舊陸羽幫手,做會計及出納,後來馬超萬賣股俾佢。家姐同姐夫過身後,股份就俾咗我!」她指:「今年回報好過滙豐好多﹗不過新潮嘢唔啱陸羽,我哋賣嘅係古色古香。」記者又找到報住銅鑼灣唐樓的梁先生,打開門,只見他穿上破舊T-shirt睡褲,記者也不敢相信他也是陸羽股東,他說:「股份係伯爺留落,我爸爸以前喺澳門做金融,或者係因為識到何賢家族,大家澳門人,為咁而一齊玩啩。」對於陸羽的發展,他未有多瞭解,並說:「依家都交曬俾陳生佢哋打理嘛!」其他「落難」股東,背後各有故事,如報住匯景花園及西環士美菲路四十多年樓齡舊樓的康振、康聲、康宏三兄弟,父親是七十年代地產商康立卿,其兄弟康同倜是早年地產商大隆地產創辦人;但隨著歷史變遷,康氏已不在億萬富豪之列,當中變故已無法考究。留下的痕跡,就是手頭上的陸羽股份而矣!

風波里的茶室

一九九○年,陸羽現址招標,陸羽以七千萬元買入大廈業權,一個月後把一半業權轉讓,現時物業市值已不下十數億!而且估計陸羽每年賺數百萬元,幾乎年年有錢分。所以縱使陸羽股份可自由轉讓,但大多數是親屬之間轉讓,未聽聞公開賣股,亦無人能大手「收貨」,令陸羽獨有的股權結構,維持至今。陸羽還有很多其他的風流逸事,讓人津津樂道。

最有米 每月貼士兩皮

走進陸羽,時間如定格在八十年前。陸羽的一枱一凳,牆上的掛鐘到名畫,都是跟陸羽一樣年紀,就連伙記,年齡都「有番咁上下」。有股東笑言,伙記都唔願走,皆因貼士和味,「人工同出面差唔多,但客人俾嘅貼士,每月可達一、兩萬。」記者就見過不少熟客埋單後,都會把相熟的伙記叫過去,悄悄將一百蚊紙塞入夥記手中。雖然是公開秘密,但做法又猶如秘密交易。有食客笑指,見過陸羽有伙記戴金勞開工,令人心理不平衡!不過這批伙記亦極之醒目,對熟客口味瞭如指掌,每朝準時為他們在慣坐的位置上,預備焗盅及飲慣的茶葉。伙記見客人愛吃的點心出爐,又會自動自覺放在客人面前。而陸羽邊層樓坐邊類富豪,如大老闆坐地下一層方便「較腳」,包租公愛低調專坐二樓,亦是陸羽的潛規則。

最轟動「雪茄林」槍殺案

陸羽茶室最轟動的大事,莫過於○二年「雪茄林」林漢烈被槍殺一案。當時坐在地下一層的林漢烈,被人從後開槍射殺。有股東回憶,一眾見慣大場面的陸羽伙記,未有被嚇倒,到警署落口供後再回來開工。陳定漢說當時他在二樓和朋友飲茶:「可能係落咗滅聲器,好細聲。我做過輔警,當日咁啱同個警司飲茶,有咩好驚啫?」不過事後幾日眾富豪都不敢到陸羽,一度令生意跌八成,「雪茄林」被殺當日坐的十八號「凶枱」,更一度懸空,後來要將枱凳重新執位了事。有股東指,「雪茄林」只是陸羽的「第二槍」,「第一槍」年代久遠,據知並無人死,但射中了一個人的大髀。

最傳奇 南海十三郎鬧事

陸羽門口的印度看更,是其招牌之一,歷年已換過多個看更,但都一樣「識做」。熟口熟面的富豪客,安排坐地下;生面口加遊客,分流至二、三樓。原來陸羽聘請看更亦有段古:一代編劇名家南海十三郎,為粵劇紅伶薛覺先寫了《心聲淚影》而聲名大噪,十三郎亦因而受薛覺先賞識,在陸羽的飲食均由薛覺先結賬,於五十年代成為陸羽常客。但好景不常,戰後十三郎在曲江被人推下火車致神經失常,更曾一身破爛到陸羽搗亂。陸羽為免十三郎騷擾其他客人,便請來「包頭」印度人把門,不讓十三郎進入陸羽。雖然十三郎已不在,但這習慣一直延續至今。變的,只是今天的印度看更已不再包頭。

最肉赤 十八幅名畫被偷

除水滾茶靚,陸羽另一賣點就是多名畫,據知有一名股東愛畫,替陸羽購入多幅張大千及黃永玉的名作,有些則由名家贈送。一九九六年,已故黃霑在其專欄說,到陸羽賞字畫已值回票價,豈知一讚卻令陸羽成為賊人目標,同年被偷走了八幅字畫及十幅扇面畫,當中有張大千、黃君璧、鄧芬的作品。為畫而來的賊人,小心把畫架逐一拆開,只取畫作,唯該批作品至今尚未在市場出現過。不只被偷畫作珍貴,在畫框內墊住畫作的舊報紙亦價值不菲,當中更有報導「七七盧溝橋事變」的舊報紙,可是這些舊報紙亦不知所終。案發後,熟客之一的「隱形富豪」、十多年前被綁票但逃脫的蘇澤棠,為免陸羽的牆壁空空如也,仗義借出私人名畫以供擺設。上了這一課後,陸羽也不敢陳列出太貴的畫作,陸羽其實尚有一幅張大千的作品,但只會私人收藏,不作公開展示。

陸羽股東「貧富縣殊」

當年由二十四個富豪共同持有的陸羽茶室,有的依然富貴;但部分股東離世後,把股份轉讓予下一代,身家地位已經開始沒落,造成「貧富懸殊」的現象。

當年由二十四個富豪共同持有的陸羽茶室,有的依然富貴;但部分股東離世後,把股份轉讓予下一代,身家地位已經開始沒落,造成「貧富懸殊」的現象。

陸羽大事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445

美顧問業新風潮 「打工仔MBA」搶市

2013-11-18  TCW 
 
 

 

十月份,《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指出,顧問業生態大轉變,小型顧問公司為搶市祭出「租用MBA」的手法,已經為整體產業帶來結構性影響,市場老大哥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波士頓顧問集團(Boston Consulting Group)等產業龍頭恐無法等閒視之。

上市專案接案價差十二倍

其中,殺傷力最大的原因就是成本考量。《彭博商業週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舉例說明,一般顧問公司接下新產品上市定價計畫專案,一開口就要價兩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六十萬元),但租用MBA卻只花一千五百美元就搞定,兩者相差逾十二倍。

所謂租用MBA,概念源自哈佛商學院的課程「鐘點書呆子(HourlyNerd)」,今年二月才成立,至今已吸引來自各大名校九百多位MBA駐站服務,主要是提供「價廉物美的鐘點顧問諮詢」,舉凡新市場進入分析、財務模型建立等,採取鐘點計費的MBA統統都可一手包辦。

根據英國倫敦的臨雇管理協會(Interim Management Association)統計,去年全球企業界對短期的臨時管理諮詢需求增加,業務量成長約一三%,吸引不少MBA加入搶錢一族:根據《彭博商業週刊》,時薪區間低自數十美元,上看百餘美元,勤快一點的接案者月平均收入甚至高達五千美元。

對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Stern School)的阿札(Abe Azar),和哈佛商學院的慕薩卡雷卡(Marta Mussacaleca)來說,加入租用MBA,除了打工賺外快,更重要的是獲得實戰經驗,充實個人履歷,為將來職涯鋪路。

開創離職婦女就業第二春

此外,租用MBA這類平台也成為離職婦女二度就業管道,像是今年五月才由華頓商學院(Wharton Business School)畢業生創立的技能橋(Skillbridge),執行長潔雅庫瑪(Rajeev Jeyakumar)說,除了正在攻讀學位或初出校園的MBA外,也有一成到一成五的「麥肯錫媽媽」(McKinsey mom):曾經回歸家庭養兒育女,如今正計畫復出職場。

《哈芬頓郵報》觀察發現,無可否認,像低價提供等值服務的租用MBA模式,對業界來說是具有顛覆性的做法,因為雖然目前租用MBA的客戶多為中、小企業,但是大企業面對價廉卻等值的服務,遲早也會跟進。

不過,《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卻相對保守,像麥肯錫這種全球頂尖的顧問公司,即使曾經深陷安隆(Enron)事件的假帳醜聞,但它扎根業界的深廣人脈及長期累積的專業,對企業客戶而言,仍是一塊深具魔力的金字招牌,短期內難以被超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724

【案例】周黑鴨周鵬:打工仔如何將小攤生意做成全國連鎖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325/59850.html

耍小聰明,險些賠掉菜場小生意

「蝸居」在武漢銘新街菜市場幫大姐醬鴨攤點打雜的19歲的周鵬怎麼也沒想到,10多年後竟然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全國連鎖品牌——周黑鴨。回想起周黑鴨的辛酸起步史,周鵬還感慨萬千。

半夜起床鹵鴨子,早上整理、裝鹵鴨;把十隻、八隻鴨子挨個往酒店送,沒時間吃早飯;送完貨後已是中午,買鴨、宰鴨、醃製,晚上六七點鐘去酒店結賬,已是別人吃晚飯的時間,回想一下,自己竟然一頓飯還沒吃上,這時才感覺到餓。最辛苦時,周鵬中午買五毛錢兩個的面包,加六毛錢一瓶的汽水,算是犒賞。做小生意初期,周鵬的夢想就是賺錢改變這種窮苦的生活狀態。

1995年,周鵬第一次創業是在大姐滷菜加工坊的旁邊架起爐子,露天煮醬鴨,跟姐姐零售走不一樣的銷售渠道——往酒店送貨。這一招其實是模仿一個溫州的醬鴨店老闆。在周鵬看來,溫州老闆的生意超好,又往酒店送貨,一天下來能賣一兩百隻,對比每天只能賣10多只醬板鴨的自家生意,這可是個天文數字。

周鵬很清楚,論顏色、味道、知名度,自己做的醬鴨肯定跟「溫州老闆」差得遠。這時他耍起小聰明,「當時屬於投機倒把」。他拿溫州老闆的醬鴨充當樣品送給酒店老闆,以低價優勢供應給酒店。剛開始酒店每天能賣掉幾隻醬鴨,後來銷量慢慢減少,半個月後竟然一隻也難以消化,當酒店老闆發現周鵬作假後,斷絕跟他合作,還拒絕支付之前的賬款。

「用騙取的手段不可能贏得長久的生意」,周鵬體悟到一個看似簡單卻又令很多人難以真正明白的道理。原本不好的生意變得更糟,周鵬一度陷入缺錢的危機。為圖廉價,周鵬在大姐家旁邊租了一間連窗戶都沒有的破房。

更糟糕的事情還在後面。身無分文的周鵬那天晚上睡得很沉,早晨醒來卻發現衣服被小偷釣到外面,最要緊的是為聯繫生意特意花1800元重金買的BP機也丟了。陷入「經濟危機」的周鵬又遭此一劫,「走投無路跟朋友出門搶劫的心都有了」。

賠掉生意又丟掉長輩看來本不該買的BP機,心急如焚的父親罵著「敗家子」趕兒子回家謀事,好強的周鵬跪著苦苦哀求才算留下來:「在哪裡摔倒的就在哪裡爬起來!」一連串的打擊讓周鵬暗下決心:「做不好醬鴨死也不回家」!

頻繁跑香料市場,找香料老闆請教香薰料的味道、功效,借來香料古書逐字研究到深夜,買數百隻鴨反覆試驗,「明明覺得自己的調味味道很正,但鹵出的鴨子卻不好吃。」周鵬特意買回溫州老闆的醬鴨,後來發現土鴨生長週期長,「耐煮、入味、肉緊致。」克服這項「技術難關」之後,周鵬的鹵鴨出鍋時是晶瑩的巧克力色,在空氣中暴露、氧化後便成黑色,鴨肉辣中帶甜,獨具特色。周鵬花費幾個月終於找到一種讓人吃後難忘的味道。這種味道源於小時候經常讓周鵬流口水的滷菜香,以及嘗到父親當年趕集帶回惟一一塊甜到心頭的糖果香。

充足的現金流多麼重要

好不容易做起來的小生意還得繼續,沒現錢買鴨只得賒賬。當時有個老闆願意以16元/只賒給他生鴨,每隻高於別人2元錢。時至今日,周鵬仍特別感激那位老闆:「如果不是他願意賒賬讓生意繼續維持,就不會有今天的周黑鴨。」

「做生意現金回流很重要。」周鵬總結說。做酒店生意時,倒閉小酒店跑賬、大酒店賒賬、拖賬現象很嚴重,最讓周鵬傷心的是一家挺大的酒店不但不給貨款,還把上門要賬的周鵬暴打一頓,「他欠我賬,我還要挨打!竟然還有這種道理!」無奈的周鵬開始反思做酒店生意存在很大風險,手頭現金難以快速回流。1996年底時,周鵬開始考慮:「送酒店的生意不是我的出路,在菜場擺攤零售比較有保障。」那時周鵬放棄很多酒店合作,只挑選幾家信用度高的酒店繼續供貨。

1997年,周鵬把二姐從四川請來幫忙,在武漢航空路電業集貿市場朋友的屋簷下支起一個帶玻璃罩子的鐵皮貨櫃散賣醬鴨,玻璃罩上貼著「週記怪味鴨」的招牌。剛開業時,一隻醬鴨賣22元。那塊是菜場最冷清的地段,跟其他攤位上琳瑯滿目的產品相比,周鵬攤位上的幾隻醬鴨顯得孤苦伶仃,提不起人胃口。一個月下來,生意最好的一天才賣了132塊錢,最慘的一天只賣掉一隻,明顯虧本。「沒賺到一分錢,真的灰心起來,有打退堂鼓的念頭。兩個月的房租都交了,只能硬著頭皮再撐兩個月」。如果不是剛交完兩月房租,周鵬就被迫敗撤回老家了。

擠掉如意鴨賺得第一桶金

接下來的一個月,生意更加難做,菜場一條街上竟然陸續來了三家競爭者。多數攤位的生意都很冷清,唯獨剛進來的一家叫「如意鴨」的生意異常火爆。如意鴨新開張時營銷策略讓周鵬見識了一把。開業第一天如意鴨又發傳單又賣鴨,竟然只賣10元/只,遠遠低於20多元的市場平均價位,等著買鴨的三四十人的隊伍要拖到自家門口,每天2點多就能第一個收攤。心焦又眼羨的二姐再三說服心灰意冷的周鵬:「你去看看,他們哪裡找的貨源能賣10元一隻的鴨子?」

下午三點多鐘,對生意不抱有任何希望的周鵬很不情願地跑去菜場,發現都是別人挑剩下的鴨子,不過這些鴨子可真的很便宜,周鵬討價還價後以6.6元一隻的價格一口氣購回62只。

第一天,他們鹵了去賣10元一隻,生意抵不過如意鴨,但略有所好轉,一天下來還能賺到點小錢。二姐做生意很有經驗,她告訴周鵬,如果比如意鴨早到菜場就能爭取到上班族和不願意排隊的一些顧客。第二天,周鵬和姐姐7點半就到市攤點開始吆喝起來,比頭天提前兩三個小時開張。二姐這招還真靈,這次比頭天又多賣了好幾隻。一週後,如意鴨促銷活動結束把價格調整為12元/只,而周鵬的鹵鴨依然保持在10塊錢,價位優勢很明顯。

合理分配商品價格,周鵬這次找到了訣竅。他買回來的鴨一般5塊到8塊錢一隻,但賣出去的價格肯定是10塊錢。通過價格調整,鮮明的價格優勢讓生意突然變得火爆起來。幾個月後,如意鴨成為週記怪味鴨的手下敗將,以關門告終。

年底結算,周鵬賬面上有一萬多塊錢。到了1998年,周鵬的生意超好,因為味道很好,即使後來調高價格依然能賣得不錯。生意最好時一天賣掉500多只,很多時候賣到下午兩三點鐘就能收攤,這在以前是難以想像的。生意越做越好,周鵬接著又在大江路菜市場開設了第二個攤點,還請來幾個老鄉幫忙。據周鵬透露,那年他賺了30萬塊錢,第一次感覺到做生意很有成就感。那時小作坊也只有幾個員工。

小生意直入谷底

1999年,有一件令周鵬周鵬莫齒難忘的事情。那時生鴨漲價,生長週期在240天的正常生鴨價格要17~18塊錢,鹵後賣23元一隻。購鴨成本上升,周鵬看到一表兄買養殖時間只有兩三個月的仔鴨只需6塊錢一隻。買一隻仔鴨就能節省10多塊錢,累積起來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周鵬實在經受不住誘惑,隨後他陸陸續續囤了一萬多只仔鴨。

那段時間,周鵬又迷戀打牌,對生意也少於過問。1999年冬天,醬鴨銷量從100多只掉到10多只甚至幾隻,後面幾乎沒有了生意。顧客也不斷抱怨:「你們的鴨不如以前好吃了。」開始二姐只能以「料沒配好」等一系列理由掩蓋用仔鴨作原料這個「秘密」。終於有一天,姐姐實在按耐不住,給周鵬講道理:「弟弟,用一萬多只仔鴨你多賺了十幾萬,卻賠掉了生意啊!」

看著風風火火的生意即將毀於一旦,從牌局中清醒過來的周鵬意識到已經犯下一個致命的錯誤。這次教訓讓他刻骨銘心地記住:「堅決不做假貨。」儘管下決心時幾乎丟掉生意,但周鵬明白及時改正總比賠掉所有的生意好。為扭轉生意,周鵬不再賣醬鴨單品,開始經營起鴨翅膀、鴨脖、鴨掌、雞翅尖等。生意很快好轉,但醬鴨單品的銷售還是不如以前。

運氣不好,7天生意賠掉50萬

2000年慘淡的生意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受到遍地都是的假冒怪味鴨的衝擊。周鵬萌生出樸素的品牌保護意識。於是他去專利局申請專利,但很長時間也沒辦下來,後來才知道,他應該去的是工商局,註冊商標!

攤點生意直走下坡路,生產作坊也極不穩定,一年內他輾轉搬家三次,後來終於花40多萬在漢口火車站旁邊買下一塊地,修建起了四層樓房。那時小作坊已有三四十人規模,小作坊有了生食、熟食的簡單劃分。

新的場地,新的開始,周鵬有了想做大的願望。一老鄉每次回京都要帶上週鵬鹵的鴨子,備受歡迎。2002年,周鵬從首都切入,準備開拓大市場。2002年周鵬就為北上宰了價值30萬元的鴨子。2003年春節一過,準備大展拳腳的周鵬就拉了一車宰好的鴨子奔赴北京。

不巧的是他趕上了「非典」。當時政府對家禽類的食品店管理相當嚴格,營業執照根本不可能獲批。到北京後一個月都沒有開張,人已被拖得精疲力竭。一個月後,「非典」風頭一過,掛名為「周黑鴨」的醬鴨店終於開張。無照經營每天都讓人擔驚受怕,遇到陌生人詢問就特別緊張。店面剛營業到第七天時,該發生的還是發生了:店面被查封,一二十萬元的設備被沒收一空,醬鴨店被強制性關閉。

把幾十萬塊錢的鴨子再運回武漢?他不想就此放棄,周鵬回到冷凍鴨子的庫房籌備再度開店。但接下來的一幕讓周鵬萬念俱灰。冷凍出了問題,鴨子變質全部壞掉。周鵬被迫放棄所有凍貨,更狼狽的是還花費幾千塊錢清理變質鴨。進軍北京,周鵬以損失50萬元告終。

據周鵬觀察,幾個月後做鹵鴨生意的「來雙揚」和「久久丫」紛紛進軍北京市場並遍地開店。周鵬只能感嘆自己運氣差了點,偏偏遇上「非典」。「遠征」吃一敗仗,武漢後方生意因為沒人管理也開始不盡如人意,周鵬開始意識到內部管理的重要性。

30萬元買「開加盟店」教訓

2004年時,周鵬有再次做大周黑鴨的意願,那時他瞭解到重慶有家做滷菜的「棒棒雞」已經有幾十家店面,這家店有個特點:只做直營,拒絕加盟。滷菜居然也能做這麼大?!周鵬突然對周黑鴨品牌有了十足的信心。

開加盟店是企業快速擴張的路徑之一。周鵬看到一同行開出34家加盟店,「我們的味道比他們好,質量比他們高,並且有很多親戚想加盟。」2006年,信心十足的周鵬一下在南昌開出11家加盟店,快速賺進20多萬元。

「假貨漫天,加盟店質量難以掌控,儘管都是親戚管理店面。」這是盲目開店吃到的苦果。周鵬立馬採取行動,嚴懲問題店面,又花幾十萬塊把剩下的店面高價回收上來。「我們這個行業最大風險是食品安全危機,做加盟難以掌控質量」,這是周鵬花30萬元買回的教訓。後來一個寧波的朋友幾次電話願意以100萬高價加盟周黑鴨,依然遭到周鵬拒絕:「我堅決不能開這個口子!周黑鴨如果不做加盟也能做得更好、更大,那不更好?雖然我們現在開店很慢,但睡覺不會心驚。」在南昌搞加盟時,周鵬整夜睡不踏實。「基於上次的教訓,今天周黑鴨的200多家店面都是以直營店的形式出現。」周鵬說。

2005年周鵬考慮擴張時琢磨:產品質量肯定沒問題;但第一缺人,第二缺場地。「開幾十家的店面,七八十平方米的生產廠房怎麼夠用?」直到2008年,他們共找到90畝地,現在工程已經建了5萬多平方米。「2005年~2006年周黑鴨只是停留在思想萌芽狀態,變成真正的企業是在2007年以後。」

剷除家族弊病,小作坊完成蛻變

2006年,周鵬成立湖北周黑鴨食品有限公司期待向現代化企業轉型。他感到自己管理44人的公司難度在增加,「做大生意,我的腦袋瓜不行,小學畢業,沒有文憑,又不會管理,肯定要請人」。40個人裡面多半是家族的人,難以管理,這是周鵬最關心的問題。「我聽到過很多家族企業倒掉多半是過度放權,企業一旦做大就被蠶食掉。」有段時間,除了主動接受企業管理的培訓外,周鵬也在尋找合適的企業管理人選,他找到曾任職於武商量販總部高級經理朱於龍加入到核心團隊。

「腦子燒壞了?花那麼高工資請外人來管自家生意,用自己親戚多可靠?」家人很費解。朱於龍剛接手內部管理時,很多人不服氣,幾個親戚管理層曾經拿著刀闖進辦公室威脅朱,這批人的最後結局是被開除。為了得到大家的理解,周鵬還把《孫武練兵》中被授權的孫武殺掉皇帝最心愛妃子的片段反覆播放給家人看。「我是想警告大家,任何人都必須服從統一管理。」經過自上而下的整頓,現在公司高管團隊中沒有一個家族人。「我們家裡人很勤快,很能做事,做基礎工作還是很好的」,周鵬相信朱的管理能力,感覺心裡很踏實。

2007年,周黑鴨開始組建新的核心團隊,管理團隊擴充為五人,生產流程也進一步細化。「企業不能再停留在手工作坊式狀態,其實在2005年時有些簡單分工,但很不完善。現在整個過程還在完善中。」醃製、烤制、滷製等流程需要分解,按照標準化操作。「就像麥當勞中央廚房裡一樣,大師傅沒有手藝,只要按照標準生產周黑鴨的口味就可。」

「現在公司很大部分資金投入到工藝流程和設備改造」,而這塊正是多年從事鹵鴨製作的周鵬周鵬擅長之處。工廠每個車間均設有生產控制點,鴨子有批次和記錄,從生鴨處理到熟食車間,再到品控和包裝,每道工序都有專人負責。包括滷水和調料的配製也是經過嚴格的標準化把控,以保證周黑鴨味道和品質的持久穩定性。「一隻鴨子從半成品到成品,需要8小時36道工序。」周鵬說。

公司又根據市場調查對產品重新定位,產品由原來的餐桌食品轉化為以鴨類產品為主的休閒零食,消費群聚焦在15~25歲的女性。然後圍繞這一群消費群有針對性地開發產品、品牌推廣。「將來也可能會考慮針對這一群消費群以外的人群開發新產品,不排除會考慮在周黑鴨下面設立新的品牌,或者尋找到合適的目標進行收購;未來三五年需要考慮快速做大,實現產業的大整合。」周鵬說。

2008年,公司進入快速發展的一年,員工規模從60多人快速擴張到400多人,店面也由8家增長為50多家,銷售額也突破億元。「這都是現代化管理收到的效果」,周鵬嘗到了做企業的甜頭。現在店面已經有200多家,遍佈湖北、江西、湖南、北京、深圳,他們在武漢、深圳、南昌還建立了生產基地。

周鵬是一個很願意接受新鮮事物的人,學習能力超乎大家想像。「因為沒有文化,非常渴望知識,像海綿一樣本身沒裝水,別人倒點兒水便很容易被吸收。融資、IPO方面的書都要看,跟投資人談,最起碼要知道哪些地方誰佔了便宜。」

「當初連商標和專利這麼簡單的事情都搞不清,吃了沒商標的虧,遭到假店排擠,這個也很刺激自己要學習。現在我們已經在港澳台、新加坡、馬來西亞、新加坡和韓國七個地區註冊了商標,在歐美國家的商標也在申請當中,這是準備走出國門的第一步。」

周黑鴨的企業文化是「樹根文化」:「我們不想讓『樹葉』快速生長,一下開幾千家店;我們應該踏實把管理團隊、產品質量這些『根』文化提高上去,根深才能葉茂。」 這是周鵬經營公司的心得。

現在滷菜行業市場比較混亂,不管是產品、經營模式還是品牌管理,都是屬於初級階段,周黑鴨看到了更多機會。「我認為周黑鴨能從作坊走到品牌,都因為有個夢想。開始可能純屬為賺錢,現在的夢想就是想樹立行業標竿,引領行業變革,儘管還未實現,但我們一直努力朝這個方向去走。我們的目標是做百年老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597

許家印: 從打工仔到恒大帝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12/4051002.html

無論是恒大糧油、恒大乳業還是上述企業,都是許家印正在打造的民生產業鏈中的一環。大進入的農業、乳業、畜牧業生產的產品,基本上都是老百姓生活中的必需品,其潛在購買力巨大,同時還可以產生巨額的現金流,反哺恒大的主業房地產。
1

17年前,許家印一手創建恒大地產集團,之所以將企業命名為恒大,許家印解釋為,“恒大者,古往今來連綿不絕,曰恒;天地萬物增益發展,曰大。”

而在房地產步入“白銀時代”的當下,想要企業既恒且大,只靠房地產這“一條腿”,顯然很快就會觸及行業的天花板,難以繼續高速擴張。因此,多元化發展也就成了許家印把企業繼續做大的唯一出路。

當2010年許家印以約1億元的代價收購當時降級的廣東廣藥隊時,或許沒有人會想到恒大僅用了3年時間就將這支球隊從低谷帶到亞洲足壇頂峰,在全國甚至全亞洲都建立起極強的影響力。從球隊價值的角度計算,在引入阿里巴巴的戰略投資時,廣州恒大隊的估值已經達到24億元。從1億元到24億元,恒大只用了短短4年。

堅持多元化布局

許家印表示,在美國最大的5000家工業企業中,有94%的企業從事企業多元化戰略,通用、三星、西門子、杜邦、長江實業等世界500強企業,都是多元化戰略的成功實施者。他還舉例稱,“美國通用公司,1878年成立,距今已有近140年的歷史,最開始是做電力設備,20年後進人醫療行業,30年後開始做家用電器和工業設備,後來還涉及金融和電子商務領域等,目前通用總資產6000多億美元,年銷售額1500多億美元;再比如韓國三星,創立於1938年,剛開始做貿易出口,六十年代末開始制造黑白電視等家用電器,接下來又進人了重工業、石化、能源、交通、航天等諸多領域,目前三星總資產5000多億美元。”

而相比於萬科、萬達這些在房地產主業的基礎上,向房地產相關產業鏈延伸的發展方式,恒大多元化的觸角伸的更遠更大。

除地產業務外,恒大首先進入的是文體產業。2009年,恒大出資2000萬元,註冊成立了中國首家真正職業化女排排球俱樂部,並高薪請來了郎平及多位國手加盟,品牌影響力開始擴散到地產圈以外,隨後的2010年,在許家印的拍板下,恒大又以1億元接手了跌入谷底的廣州足球隊。而正是這一決定,帶給了恒大及許家印本人難以估量的回報。可以說,恒大能有今天的影響力,與恒大足球隊取得的成功密不可分。

尤其是今年,恒大以足球這一平臺,成功聯姻馬雲的阿里巴巴集團,不但成功解決了球隊今後的投入問題,恒大旗下越來越多產品的銷售顯然也可以搭上這家電商巨頭的順風車,目前包括恒大冰泉等業務線已經實現與阿里旗下天貓打通運營。而據許家印透露,下一步恒大一方面將為足球俱樂部引入20家合作夥伴,每家占股2%,投資8000萬元,總計可以引入16億元資金,加上此前擁有的14億元資金,俱樂部可以動用投資資金達到30億元。未來將通過這30億元的多渠道投資,為俱樂部積累可以持續的運營資本,目前合作夥伴的引入已經正式進入篩選階段。

同時,在去年亞冠決賽登頂之際,恒大順勢推出了品牌礦泉水,正式進軍快消行業。目前,恒大冰泉位位居全國包裝水銷售增長率第一,鋪貨增長率第一。

此外,2010年恒大還先後進入了音樂和影視領域,其中恒大音樂更是請來了業內頂尖操盤手宋柯擔任董事長,著名音樂人高曉松擔任董事音樂總監。截至2013年底,恒大音樂已擁有2.2萬首歌曲、錄音以及MV、演唱會的版權,是國內最大的音樂版權公司。

實際上,無論是恒大糧油、恒大乳業還是上述企業,都是許家印正在打造的民生產業鏈中的一環。而這也和恒大地產一直堅持的民生地產遙相呼應。另一方面,恒大進入的農業、乳業、畜牧業生產的產品,基本上都是老百姓生活中的必需品,其潛在購買力巨大,同時還可以產生巨額的現金流,反哺恒大的主業房地產。

許家印創業史:從打工仔到2009年中國首富

2009年11月5日,港交所,意氣風發的許家印敲響了上市銅鑼。他一手創立的恒大地產歷盡幾次波折,終於正式登陸H股市場。

這一天也是2009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發布的日子。在這個榜單上,比亞迪的王傳福以396億元的身家排名第一。然而幾個小時後,許家印就以422億元的紙面資產,成了中國內地的新首富。

幫許家印登上寶座的是上市首日猛漲的恒大股價。按照上市首日收盤價計算,恒大總市值達到705億港元,超過碧桂園,成為在香港上市的最大內地民營地產企業,掌握恒大68.01%股權的許家印自然也水漲船高。

許家印創業之路

從車間主任到業務員

許家印說,他「個人經歷很簡單,但過程很艱難」。作為恢復高考後第二屆大學生,許家印走了一條大多數知識分子當年所走的路:畢業分配,滿懷抱負地在一線工作崗位埋頭苦幹N年,此後適逢改革開發潮湧,終於按耐不住一顆驛動的心,放棄原有的鐵飯碗,從內陸的河南直奔深圳,開始了商海浮沉。

在恢復高考的第二年,年輕的許家印「非常開心地」考上了武漢鋼鐵學院,學習四年鋼鐵專業,然後被分配到河南省的舞陽鋼鐵公司,在這裡一呆就是10年。

「舞鋼是大型國企,我一去就主動申請到了第一線——熱處理車間,當時學鋼鐵的大學生比較少,所以受到重視,幫忙協助車間主任,一年後升為車間副主任,再後來做了車間主任。」許家印說自己當時是工作狂人,在做車間主任的7年裡,他沒有休息過一天,年三十都會跑去車間。

這種工作習氣許家印後來也帶到了恆大。廣州的地產圈都知道,恆大永遠有開不完的會,碰到年末,集團會議經常從白天開到深夜,再從深夜開到天亮。當然,這是後話。

1992年初,許家印破例休假了,他南下深圳找工作去了。他沒料到是23天過去,投出的簡歷都撞了白板。後來經別人提醒才知道原來是簡歷做的太厚了,50頁,根本不會有人去看。於是許就把簡歷改短,從50頁改到了10頁還是沒用,再改,三、四次易稿後,只剩了2頁,這時效果也立竿見影——有了5個候選單位。

精挑細選之後,許家印選擇了一家剛成立不過一年、只有幾個連鎖店的規模的小企業,許選擇它的原因很簡單——是覺得這個企業有前景,最主要的是它有一個好老闆。

他的新職業是業務員。曾做過車間主任、管理300多號人的他開始一切重新來過。那時許家印就連見到公司裡20歲的小女生,都會喊「師傅」。三個月後,許家印做成第一個單子,為公司帶來10萬元的業務額,這讓老闆對他另眼相看,他也從此不用再東奔西跑,當上了辦公室的負責人。

1993年,這個企業又註冊了一個貿易公司,要和舞鋼合作,許家印於是很自然地兼任了這個新公司的老總,不過這個「老總」只是個虛職,公司註冊完以後老闆再沒投進去一分錢,無奈之下,許家印只能東挪西湊借了10萬元,開始了第一次創業。不過這次折騰一年,也無起色。

珠島花園 許家印第一次飛躍

1994年,老闆本要派許家印去長春分公司做老總,但許家印卻選擇了去廣州——這個當時還是公司市場空白地打天下。這年的國慶節,許家印帶著一個司機,一個出納,還有兩個員工,總共5個人,從深圳來到廣州,開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二次創業。

就像眾多剛來廣州打拚的異鄉人一樣,許家印在廣州的第一個落腳點是價廉物美的城中村。城中村裡的這間不見陽光的房子,白天是辦公室,晚上就是5人的住處。人生地不熟,再加上辦公環境實在難登大雅之堂,這家位於城中村的微型小公司,生意自然好不到哪裡。

不過,幸運之神似乎對許家印總能眷顧,每每在他陷入低潮之時,總會有奇蹟助他度過難關,後來的恆大上市波折、資金困難之時,也屢次出現。

當時,許家印的5人團隊,通過相關渠道收購了一家公司,取得了一個名為珠島花園的地產項目,這個對許家印乃至恆大開發、營銷風格影響深遠的項目,可謂許家印創業路上的第一次飛躍。

當時廣州樓市盛行的是大戶型之風,一棟樓都是三房,只有拐角的地方才會做小面積。許家印卻反其道而行之,1995年珠島花園第一期的幾百套房子全做小戶型,效果出奇的好,房子全部熱銷,在廣州樓市轟動一時。

不過,當1997年5月珠島花園二期銷售了一半的時候,許家印選擇了離開。

臨走時,許家印向老闆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一個人的價值,應該體現出他的能力水平與貢獻。許家印離開深圳老闆的時候,項目通過審計,價值2個多億,也就是說許家印花了2年半的時間,從零開始,為公司創造了2個多億的現金流,而在當時,許的工資是每月3000多元。

許的個性和價值觀,在他人生第一次跳槽中已經略有體現:「我這個人要強,該我做的事我會做好,沒做好是一回事,但做好了就要有體現。舞鋼十年當了七年車間主任,總是不提拔,我肯定要走。」許家印說,他的出走與現在70後、80後的頻繁跳槽不同,「他們跳得太多,已經沒有了意義」。

第一槍要打響

1996年,許家印在廣州註冊了恆大地產,開始了第三次創業。許家印認為「用最少的錢拿更多的地,發展的時間持續更長」,所以他把恆大的第一個項目鎖定在海珠區廣州工業大道的原廣州農藥廠地塊上。

現在的工業大道板塊已是小區云集,房價過萬,而在當時這裡還是工廠林立、污染嚴重、市政配套都滯後的遠郊區。不過,即便這個地塊,首期也需500萬元的地價款,恆大最多只能從銀行貸到300萬,而且一窮二白的恆大還未必拿得到。

為了獲得這個項目,許家印又再一次發揮了他的商務談判技能,既描繪了個恆大的宏偉藍圖,也詳細描述怎麼付款方便。憑著三寸不爛之舌,300萬終於到手,於是許家印立即開發,並複製珠島花園的模式——小戶型,薄利多銷,快速回籠資金。

1996年6月8日,金碧花園破土動工,8月8日正式公開發售,開盤價定為2800元/平方米,這個價位對於屬於廣州老城區的海珠樓盤而言,十分具有誘惑力。當天上午首期的323套住宅就全部賣完,一共回款8000多萬元。第二期開發的時候,有了現金流的恆大開始注重環境和配套,環境好了,售價自然也就高了,於是第二期的售價漲到了3500元/平方米。

作為新公司恆大的首個樓盤,金碧花園創造了廣州乃至中國地產史上一個奇蹟:當年徵地、當年報建、當年動工、當年竣工、當年售罄、當年轟動、當年入住、當年受益。兩年前,還在給別人打工的許家印操作的第一個樓盤,珠島花園就創造過當年蓋完108枚公章、辦齊所有報建手續等「六個當年」記錄。珠島花園是今日許家印和恆大地產的起點和老師,並不為過,事實上,金碧花園之後的諸多樓盤,至今仍有著當日珠島花園的營銷、設計痕跡。

1998年6月23日,在廣州市首次的國有土地使用權拍賣會上,恆大集團以1.34億元的價格一舉投得位於原農藥廠周邊的5.3萬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權,在此之前還進行過幾次徵地。至此,5次擴地,實現了金碧花園佔地52萬平方米的發展目標。

金碧花園首期銷售額8000多萬,一下子就徹底解決了恆大現金流的問題。金碧花園的成功是恆大發展關鍵的一步。

多年後,許家印話當年,說金碧花園的實踐讓他明白:無論何時,企業運作最重要的問題都是現金流,尤其是剛起步階段。或許這個信念,是許家印在恆大此後的幾次資金危機中得以脫身的根基。例如,大刀闊斧降價、敢於引進戰略合作者;2006年A股高潮伊始出讓綠景地產,而後又籌劃香港上市,均是此哲學的繼續。

許家印只想一點:機會不抓住,過去了就過去了。

意識的轉變

接下來恆大的運轉就自然而然轉入了高速奔跑階段。當時廣州有1600多家房地產公司。而恆大成立的時候,絕大部分公司都是在1990年代初成立,比恆大要早5、6年。恆大採取的是在廣州快馬圈地的策略。到了1999年,僅僅用3年時間,恆大就進入了30強的第7位,到了2004年,恆大進入中國百強房企前10,並於2004、2005、2006年,連續三年時間蟬聯前十強。

瞭解恆大的人都知道,2004年對恆大而言是個分水嶺:在此之前,恆大是以規模取勝,之後度過資本原始積累的初創階段後,恆大開始走「規模+品牌」路線。

2004年後,恆大逐漸開始從產品上進行改革:金碧花園四期設計完後,他把全體員工拉到現場開會,許家印高呼「從今以後,公司都要宣傳打造精品,創立品牌的口號」。

許家印首先動刀的是樣板房,裝修標準從最初金碧花園的每平方米400元一直提高到今天的2000元、3000元。

許稱之為「意識的轉變」,不管是中端還是高端產品,只要樓盤素質好,投入產出比就會高。於是再後來就有了如今媒體圈熟知的恆大精品戰略:恆大在全國中高端產品有恆大城、恆大綠洲,高端產品有恆大華府,旅遊地產則有恆大金碧天下。目前,在恆大5000多萬平方米的土地儲備中,中端產品佔到60%,中高端佔25%左右,高端佔10%左右。

危機之下應變術

當然,恆大也無法逃避2008年金融危機的第一個寒冬。

當時恆大全國有32個樓盤、906萬平方米在建,加上大規模拿地,100多億的缺口對企業而言影響非常大。

地產圈有時是充滿戲劇性的。每一個潮流過去,有人說最艱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了;有人說最艱難的時候才剛剛開始。許家印卻說「我的理念就是要員工艱苦創業,當然這個條件也不艱苦。我的面子不值錢,別人說你好又怎麼樣,不好又怎麼樣?別人說恆大都沒有自己的寫字樓,沒有就沒有吧。」追求實惠是許家印的生存之道。

在07、08年最難熬的那段時間內,許家印一方面重拾薄利多銷的發家之本,全國幾十個樓盤搞聯動促銷,快速回籠了海量資金,一方面與國際投行、香港富豪秘簽融資協議,儘管條件苛刻甚至凶險,但畢竟幫助恆大熬過一個最艱難的地產寒冬。

「市場永遠是正確的,行情不好,你想賣高,人家也不買,蕭條的時候,只能便宜賣,我們去年賣的房,到現在我都心痛。不過沒辦法,賣房要根據當時的市場情況。」

而回顧近幾年的發展史,我們又不難發現一個新的規律:從2007年開始,恆大對外的合作夥伴必然是名牌企業與行業龍頭企業,而高速發展的規模不變之下,恆大的資金流產生了很微妙的變化,可以說是裂變:2006-2007年,恆大引進淡馬錫基金、德意志銀行和美林銀行作為戰略股東,同時引進4億美元,並在當年美國的次貸危機半個月後還發了5億美元債券。可以說,恆大的發展關鍵時期一個是借助於這兩年的資本運作,一個是恆大全國規劃戰略,按部就班地實施,並在2007年顯現效果。也難怪許家印說,目前恆大的優勢不在於嚴格的管理體系,不在於獨裁,而在於資源整合。

當下恆大已經走到第四個發展目標:走向國際,跨越發展。這個公司從2006年開始用一年半的時間,從一個廣州走向了全國23個城市,而萬科用了10年時間擴展了29個城市。

許家印:地產大亨的足球投資路 4年時間從1億到24億

這些投資為恆大產生了多少收益,形成了多大的價值?

從球隊影響力和知名度來看,恆大顯然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從2011年升入中超聯賽開始,廣州恆大已經連續3年以絕對優勢奪得國內冠軍,在國際賽場上,也於去年戰勝多支亞洲強隊,奪得亞洲冠軍聯賽的冠軍。

根據國際足球數據與歷史統計協會(IFFHS)公佈的世界足球俱樂部排名,廣州恆大長期穩居亞洲第一,甚至超過了意大利的AC米蘭等世界豪門球隊。

張慶認為,從品牌美譽度的無形價值計算,如果把「恆大足球」這個品牌換算成廣告價值,會是很大的一個數字。「從曝光率的角度來說,比如說以球隊比賽的轉播次數,國際國內媒體的報導次數,按照一定的比例折算成廣告費,以恆大目前的影響力就是很大的一筆價值。」張慶稱。

「恆大足球」的品牌價值在球票收入上已經有所體現。根據中超聯賽官網公佈的數據顯示,廣州恆大主場上座率連續多年排名中超第一,上座人數場均超過4萬人。2013年,廣州恆大球迷套票價格已從2012年的780元漲至1380元,而僅11月9日亞冠決賽單場的門票收入便超過了5500萬元,創下中國足壇的紀錄。

對於恆大集團來說,「恆大足球」的品牌顯然還有更大的價值,最直接的便是對恆大集團的廣告效應。「恆大每年6億元花費在足球俱樂部上,無論是曝光率和社會認知角度,效果都比單純投廣告要好很多。」張慶認為。

從2010年介入足球投資開始,恆大集團的銷售額從2009年的303億元飆升至504億元,2011年又達到803.9億元,同比增長59.4%。根據最新公佈的數據,恆大集團2013年整體銷售額已經達到1004億元。

對於「恆大足球」品牌的變現利用,最經典的案例莫過於恆大冰泉。在2013年亞冠第二回合決賽上,恆大球衣的胸前廣告突然換上了 「恆大冰泉」四個字。在成功捧得亞冠獎盃之後,恆大集團便專門召開發布會,並邀請教練裡皮坐台,高調宣佈進軍礦泉水產業

根據恆大集團公佈的數據,在發佈會之後的3個月時間內,恆大冰泉接到的經銷商訂單已經達到57億元。許家印的計劃是,3年內突破300億。

張慶認為,「恆大冰泉的案例已經證明恆大足球品牌的變現能力,馬云進來之後,這張牌阿里巴巴也可以打,未來還會有很多變現的途徑。」

許家印:人脈的真相

不少朋友問人脈的事情,最簡單的問題,我家庭一般,也沒有顯赫的朋友,我如何提高我的人脈。這個問題也困擾過我多年,我樸實的父母對我的教導是說,對於「有用」的朋友要主動聯繫。這個回答看似沒有問題,大家相信也聽過不少類似的回答。所以,今天我就從這個答案開始討論下人脈的真相。

首先這個答案正確的部分是主動聯繫四個字,這非常重要。所有的朋友或人脈關係都是靠時間來灌溉的,而這些都是以自己的精力感情為代價的。不主動聯繫的結果只有一個,你會失去你的朋友。這個道理很簡單,但對於天生內向不喜歡交際的我花了很大代價才最終明白的,也與一些本來不錯的朋友疏遠了。人脈就像花草樹木,是需要主動澆水呵護才能健康成長的。

下面我想分享幾點,我認為重要且容易被誤解的:

誤區一:人脈一定要「有用」。

這裡的有用往往有些標籤,不是有權有勢,就是有某種顯性的資源。但真相是,每個人身上都有你可以學習的地方,對你有益的朋友都是好的人脈。如何分辨有益?我們說益友有三,交流思想幫助成長,彼此扶持鼓勵事業,溝通情感分享生命。能起到這三方面作用的朋友,應該都是我們生命中應該珍惜的寶貝,這與他現時的地位身份或是財富聲名都沒有關係。

有人說過,每個在你生命中出現的人都有他存在的理由。而我認為其實每次相遇都是成長的機會,所以我們要珍惜每次上天給我們的因緣際會。破除「勢利眼」,珍惜眼前人,在人脈中非常重要。

人生最難得的珍寶是老友,你們彼此相識多年,理解彼此,一個微笑就能懂對方,這是可遇不可求。很多事業成功人士年老時才發現他在追逐人生競賽的過程丟失了最重要的東西—老友。

誤區二:要發展人脈,要千方百計認識更多人。

這在各種「大師」的演講中屢見不鮮,比如要多參加各種聚會,比如要多打電話,比如參加一次聚會一定要交換多少張名片等等。

多認識一些人,並無可厚非。但發展人脈的核心絕不在於認識更多人,而在於首先發展自己。舉一個例子,你現在有李嘉誠先生的名片,可以用郵件、電話、手機隨時聯繫到他,他是你的人脈嗎?人脈更多是一種對等的交流與互助。所以有人說你的成就是你最要好三個朋友的平均值,這句話是對的,但不應該反過來理解為我要去提高我最要好三個朋友的檔次,摒棄現在那些「不上檔次」的朋友。而應該正過來理解為,我應該提高我自己的修養,做好我自己的事業,並幫助身邊的好朋友更加成功。

我們認為多認識新朋友無可厚非,但不要成為社交動物,要留一部分時間給自己學習成長,留給自己看書、提升與思考的時間。這樣隨著時間推移,我們自身會更加優秀,而自然可以吸引到與我們自己同樣優秀的朋友。吸引力法則在人脈中的體現是,你是怎樣的人就會吸引到怎麼樣的朋友。

而只有你找到你自己,做到最好的自己時,世界才會找到你。

誤區三:人脈是為了幫助自己成功。

要做生意,靠朋友呀。要解決問題,找人脈呀。人脈的傳統概念是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人。但真相是,我們得到的首先是我們付出的。即你需要得到別人的幫助,首先要做到幫助別人。

真正的人脈高手不是費盡心力讓別人幫助自己的借力者,而是真心實意的一直在想著不求回報的幫助別人的人。世界是公平的,當你可以做到不求回報的幫助別人,當你需要時,世界也會幫助你。

有同學說,我沒資源怎麼幫助別人。新東方的俞敏洪說過他大學時因為出自農村,各方面都不如北大的同學,但他堅持做了一件事情,打了五年的水,做了五年的宿舍清潔員。多年後,他說,王強徐小平願意與他一起共創事業的很大一個原因是當年的這五年清潔員工作。這說明如果你願意,總有你可以幫助別人的地方。

最後用一句話結束這篇文章:所謂人脈密訣就是,做好自己,無私助人,時間灌溉,真心真意。

許家印如何走出3大困境

許家印現在有3大困境,一是房地產步入衰退,是不可避免的,如何轉型獲得成功呢?筆者在今年上半年就告訴王石,蓋樓賣樓模式已經過時,蓋樓不賣樓模式並且成功才是轉型出路。二是恆大礦泉水,涉及恆大高新商標侵權,如此讓恆大15億元以上的廣告費付之東流,怎麼辦?有沒有辦法來化解這個困境呢?筆者認為,辦法還是有的,關鍵看恆大是中美操盤的。三是恆大奶粉銷售面臨困境,因為國內奶粉過剩,同質化發展很厲害。許家印如何走出3大困境呢?

許家印雖然在房地產、足球領域春風得意,但是在礦泉水領域馬失前蹄,在奶粉領域將面臨無力可使的症狀,在房地產領域也大抵是無力可使的症狀。

第一,許家印只有把恆大冰泉商標侵權壞事轉變成塞翁失馬式好事的戰略,才是力挽狂瀾,筆者已經有這方面的戰略,筆者看許家印如何出牌。

第二,許家印只有把恆大地產蓋樓賣樓轉變成蓋樓不賣樓而且效益不錯,這才是轉型成功,筆者今年上半年給王石提出這種轉型才是真轉型,才是成功轉型。王石也認可這種觀點,在媒體上披露過,但是,他進入寺廟去尋找這種轉型戰略,但是,至今沒有結果,所以沒辦法出來。筆者早就有這種轉型戰略了,看看許家印如何出牌。

第三,許家印引進新西蘭嬰兒奶粉,通過持股對方40%來獲得奶粉技術,運用於恆大畜牧業奶製品的使用。但是,第一關是如何銷售,用恆大冰泉方法打造嬰兒奶粉是無效的,因為冰泉礦泉水高端領域是空白,而現在的嬰兒高端奶粉是同質化發展。筆者認為通過綜合創新就能讓恆大奶粉銷售火爆,現在筆者看許家印如何出牌。

第四,許家印的恆大即沒有自己的銷售渠道,沒有有機農產品的門檻,沒有農產品的科技含量。許家印沒有把房地產、有機農產品、奶粉、足球、礦泉水進行有機整合,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一盤散沙。許家印到底如何整合汽車產品呢?

綜上所述,現在許家印面臨的困難重重,如何賣動產品,如何把恆大礦泉水轉變成好事,如何化解房地產的中長期負面?如何讓農產品形成一定的技術門檻。筆者均一一擁有化解這些難題的戰略,就看許家印如何走出3大困境了。

綜合南都週刊、CEO智庫、投資界等綜合報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507

股市下跌 香港打工仔的退休金也跟著縮水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0786.html

股市下跌 香港打工仔的退休金也跟著縮水

一財網 秦偉 2015-09-02 13:53:00

康宏金融的數據顯示,截至7月31日,康宏MPF綜合指數7月份環比下跌3.26%,收報199.99點,平了2013年6月的跌幅紀錄,該指數覆蓋的基金資產管理規模占整個強積金市場總資產的80%

股市跌跌不休,令香港打工人士的退休金賬戶也隨之縮水。

“自己沒炒股也被虧損了,本來強積金就賺不了多少,現在也跟著虧。”在香港工作的林琳(化名)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最近查看自己的強積金賬戶已經慘不忍睹。

香港的強積金(MPF),類似於內地的養老保險制度,但僅覆蓋有工作或自雇人士。在2000年12月推行強積金制度之前 ,香港只有約30%的工作人口享有退休保障,現在已有接近90%的工作人口通過強積金計劃、職業退休計劃等享有某種形式的退休保障。

自2012年11月起,個人可將雇員強制供款部分自由選擇基金公司。香港市場上主要的保險公司、基金公司均有提供強積金產品,包括全球股票、債券等不同類別。不過,過去半個月內,自由選擇也難以實現正回報。

晨星(Morningstar)的統計數據顯示,8月20日至26日的一周內,僅港幣債券類基金實現0.1%的回報,內地股票和香港股票的投資回報最慘,分別為-9.4%和-9.11%,亞太區除日本股票類回報為-6.41%,美國、日本和歐洲股票類基金的回報分別為-7.24%、-6.97%和-5.37%。

“人民幣突然貶值,對人民幣資產造成影響,投資者減持中資股,港股中大部分又是有中資背景的,受影響比較明顯,中資股之外的本地地產股,又受到美聯儲加息的影響,也遭到減持。”太平證券(香港)研究部主管陳羨明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MPF股票指數連跌三月

港股第二季度的強勢表現,曾令不少“打工仔”欣喜。晨星的數據顯示,大部份強積金類別在第二季度都有正面回報。內地股票強積金是表現最好的類別,平均回報為6.93%;香港股票強積金表現次佳,平均回報也高達6.7%。

不過,隨著股市急轉直下,強積金的回報迅速“翻臉”。林琳的遭遇,只是香港200多萬“打工仔”中的一個縮影。香港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管理局(下稱“積金局”)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全港共有256.4萬雇員及20.7萬自雇人士參與強積金計劃。股市下跌,令他們的強積金賬戶普遍縮水。

康宏金融的數據顯示,截至7月31日,康宏MPF綜合指數7月份環比下跌3.26%,收報199.99點,平了2013年6月的跌幅紀錄,該指數覆蓋的基金資產管理規模占整個強積金市場總資產的80%。

其中,股票指數下跌6.40%,收報203.43點,創下2012年5月以來最大的單月跌幅,也是2008年以來首次出現連續三個月下跌香港股票基金和內地股票基金的回報環比分別下跌7.14%和12.49%。債券指數同樣下跌1.51%,也是連續第三個月下跌。

“這部分金額總體不是很大,對大部分人當前生活的影響有限,但在市況波動的情況下,最好還是轉為投資保守型的基金。”陳羨明認為,以港股而言,盡管已經和2008年時差不多便宜,但未來幾個月仍然有壓力,投資者目前的觀望氣氛較濃,大多先減輕倉位,再持有現金等待機會。

一般雇員的強積金,雇主及雇員每月供款均為月收入的5%,合計上限3000港元,每年最多3.6萬港元。除了受股市下跌導致的回報縮水,這部分資金還需向基金繳納管理費用等。截至3月底,強積金基金的平均基金開支比率為1.62%。

積金局資產縮水

股市下跌,對管理強積金的積金局帶來直接影響。

積金局執行董事許慧儀在出席活動時表示,截至6月底強積金下資產凈值超過6200億港元,但由於近期市況波動,預計截至9月底(即第三季度)的數字可能略有下跌。

強積金上一次大幅虧損要退回到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積金局的年報顯示,2008/09年度強積金扣除費用後的年化回報為-25.9%。香港消費者委員會2012年的調查顯示,截至當年6月,股票基金的1年期平均年化回報為-13.34%,其中香港股票基金平均為-13.53%,大中華股票基金平均為-18.94%。

許慧儀表示,強積金投資回報會隨市況變動而受到影響,現在還難以預測到今年年底時強積金的表現。她強調,強積金是長線投資,不應該因短期波動就立刻調整投資組合,每年調整一次投資組合是比較合適的做法。

全球股市在8月普跌,MSCI全球指數8月累計跌幅達到6.8%,美國三大指數標普、道指和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分別累計下跌6.3%、6.6%和6.9%。MSCI新興市場指數累計下跌約9.5%,上證綜指連續三個月下跌,8月累計跌幅12.5%。恒生指數8月累計下跌12.04%,為2011年10月份以來最大單月跌幅。國企指數的跌幅也高達12.5%。

“從估值來說,現在的港股真的已經很低。”陳羨明認為,但人民幣一次性貶值僅過去20多天,對市場情緒的影響還在,另一方面,新公布的PMI數據較弱,投資者需要看到經濟回穩的跡象,才能對基本面的看法略有改善。

愛德蒙得洛希爾資產管理高級基金經理David Gaud認為,中國宏觀經濟數據需要連續幾個季度持續改善,才能給市場帶來反彈動力。他表示,第四季度的數據可能給市場帶來驚喜,另一方面,已持續推行一段時間的基礎改革預計將顯現成效,特別是國有企業、經濟的大部份環節及股指都已開始適應經濟結構的重組。

編輯:王樂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710

段段有的打工仔

多謝星島集團的男神編輯Charles,由Day One跟到今天,Job Market的「職場Ironman」寫到本月底,唔寫了,拜拜,後會有期。

段段有的打工仔
二十一世紀什麼最貴?人才最貴。因此,企業對於人才的選擇也十分慎重。打工仔要瞭解企業的選才之道,企業選擇能成為人才的人材的標準是什麼:「業績」,就是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所說的「貢獻」。

人才去企業要幹什麼,不是僅僅去拿工資的,你要為企業做貢獻。企業的存在,其實是解決了很多就業問題,你為企業做貢獻實際就是在為社會做貢獻,你為企業、為社會做貢獻,你是有回報的,你的回報就是薪水和成長空間,也是為家庭做貢獻,為你未來的子女做貢獻,所以,我們的職業的每一步都要做「貢獻」。

在不同層面,我們的貢獻都是不一樣的。可能在我們剛畢業的時候,做很多事務性的工作,似乎你的貢獻很大,可能公司老細天天在打Golf,似乎沒有什麼貢獻。NO,剛談到了戰略,也許他在做戰略,也許他在資源配置,也許他在打高爾夫的時候正在面試一個經理,或者他想上市,正在和某一個機構在談公司上升的機會。所以,職位越高層的貢獻一定越大,反之貢獻越大者的職位越會往上升。下面是企業對不同階段人才的選擇標準及要求:

我們畢業的時候22—24歲,它是一個基礎階段,很多同學不理解,其實這個階段是學習、儲備的一個過程;大學生畢業出來其實是一個儲備階段,我認為只是人材,並不是「人才」;

28—35歲,中層階段,是邊倣邊積累的階段,業務做的很好的往往在這個年紀,身體體能及大腦反應力是最好的,同時也聚集了經驗,學習力及接受力沒有衰退,這是釋放能力的最好時候;

35—45歲,中高層階段,沉澱階段,經驗最豐富,心智也很成熟,成功也看到了,失敗也經歷過,創造力迸發和財富積累最多的階段;

40?歲,巔峰階段,財富已經足夠,也是樂於為社會奉獻的時候;企業選擇的是能成為「人才」的「人材」,每個人都是從人材到人才,如果我們把握住每一個階段,我們在每一個階段都會是人才;我們對職業的每一次選擇、每一次的行動都是為自己的職業未來留下因果。

我認為,要成為一個行業的專家,也是需要起碼十年以上的打磨。即使是馬雲的淘寶網,也是經歷了二十年的風雨才有今天。

交帶的人才是真正做事的人
交帶的人很重要,無論跟他們共事,還是交朋友,是誠實的,一是一、二是二的做事,這樣做的結果同100%完成任務是同等重要的。因為,不會有意外讓你措手不及。

漸漸的,會有很多交帶的伙記加入團隊,合作起來就是人品好,辦事交帶的人。篩選掉唔交帶的人,最後在你身邊會凝聚一團正氣。這股正氣可以使彼此化險為夷,可以坦坦蕩蕩的走下去,沒有相互的猜疑,只有全部智慧疊加在一起,一定是1+1>2的最好結局。所以一直下去,運氣一定不會差。

現在很多工作上的伙伴,在一起談論最多的話題,是我們很啱傾,其實年頭長久了才發現,好啱傾,只是一種心理滿足感,而交帶才能給予雙方安全感。

一個交帶的伙記,承諾你事情的時候,他在心裡已經有了把握,這件事情該怎麼辦,而一個想吹水的同事、屬下、朋友、客戶,他承諾你的事情多半是察言觀色,發現你的心理需求,用語言滿足你,能不能辦他根本就沒有想過,因為他的聰明,所以總會在有辦法上讓你覺得他盡力了,其實他連想都沒有想一下,他連心都沒用一下,只是空氣在口腔中穿膛過而已。

交帶的人,他會體察對方的困難。而後,從自身的角度盡可能的辦實事,雖然可能存在局限性,可能存在意見上的分歧,可能在一段時間之內不統一,也可能是拒絕。但是是高效的,是意圖明顯的,是真誠與信任的基礎。

從公司的層面看,聰明的人一定能力不錯,但不一定是個交帶的人,也就是人品不一定有保證。交帶的人不一定不是聰明的人,但一定是在自己力所能及之處,是有能力的人,誠實守信的。現實生活中,人們喜歡聰明的人,當屬正常心理。可以保持聯繫。但不一定會願意推心置腹的相處,主要是變數太大。而人品好,交帶的人,自然會有交帶的人與之相處交往。也就是企業中我們強調的忠誠大於能力。

聰明的伙記,穿上了一件「善良」「實在」的外衣,讓人覺得這個人很實在。但交帶的人傷害就太大了,他們大多不善言辭,只會用心與人相處,吃虧了,大不了講在當面。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好「蝦」。結果委屈受大了,打掉門牙和血吞,淚水咽到肚子裡,擦乾了,還是陽光一片。遇到交帶的伙記是求之不得的寶貴資源。如果能遇到是團隊中的萬幸之事,固然要倍加珍惜。

做完和做好的區別,就是職場的差別
「做完」和「做好」僅有一字之差,但二者的本質是不同的。每天看似好忙的你,在工作中執行任務時,是否也只是滿足於「做」「做」「做」,卻忽略了做的「結果」?

前者執行了但卻不到位,或者是純粹地應付了事;而後者不但執行了,而且到位了,它代表著對自我目標負責、對上司及組織負責,對公司利益負責。而一名員工是否有較高的執行力,關鍵就在於他重視「做好」這一結果,所以,如果想要提高執行力,千萬不可自我滿足,更不可自欺欺人,明明是自己一開始就沒有執行到位,最後卻把責任怪在別人頭上。既然執行了,就要付出100%的努力去做事,一步到位交出滿意結果,否則拖延到最後不合格,老闆就可能反反複複地要重新執行,直到符合要求為止,但這不僅浪費了企業的資源,更浪費了你自己的時間。

很多人我抱怨老闆每天都讓我做這做那,那你有沒有想過,除了基礎的日常工作,老闆為什麼會讓你反復去做同一件事呢?你在第一次執行時是不是哪裡沒有做好呢?老闆是不是因為對之前的執行結果不滿意,所以要你再做一次呢?大部份人只知道自己做完了很多,卻不知道自己做得怎麼樣。

很多人抱有這樣的錯誤觀點,雖然99.9%只要再努力一點點就變成100%了,其實不然。這就像比賽一樣,最終總要分出個勝負,如果大家實力相當,或者在99.9%時的成績都是一樣的,那怎麼來評判呢?這就要看最後那0.1%了,誰堅持下來了,把最後這0.1%的事做好了,誰就贏了。

所以,我們看到,在一場比賽中,平手的現象畢竟是少數的,大多數的比賽還是分出了勝負,因為大部分人還是輸給了那0.1%……

沒錯,一件沒有結果的事,做是做了,但是它有什麼意義呢?但不幸的是,在企業中,在一般伙記看來:我只是企業雇傭的一名員工,我在這裡上一天班就有一天的薪水,至於執行得如何,企業有沒有賺到錢,那是老闆和企業自己的事,與我無關。

所以,大部分人都只是做到99.9%,雖然可能已經盡力了,但卻將最終結果好壞拋在腦後,那麼,我們應該如何一步到位地執行,第一次就把任務「做好」而不是「做完」呢?

真正的好老闆該如何?

我們說到「老闆」時,腦中總會浮現一個「自信、尖酸刻薄、獨斷和傲慢」的經典形象,但其實謙遜才是好老闆們必備的因素。

真正的好老闆(上司),會成為你一輩子的良師益友。人們在說到Leadership(領導力)的時候總會覺得謙遜是一個弱點,其實不是這樣的。表達謙遜的方式有很多種:你可以歡迎他人的回饋,承認自己的錯誤,或這僅僅是平等地對待他人。這些在員工眼裡都是優點而不是缺點。

慷慨地分享自己的資源
員工為了什麼工作?錢、經驗、人脈、未來。除了人工,如果一個老闆能在諸如資源、資訊上能夠跟大家進行分享,跟著他一起打拼大多沒錯,更不要說只有你能幫助員工們更好地完成他們的工作,整個團隊一起取得更好的成果了。

敢於承認自己的不足
表現得像一個「瑞士軍力」瓣瓣掂的上司,往往會剝奪了員工思考和成長的機會。真正的好老闆願意承認自己不知道所有的事情,相應的員工也會更尊重他。彎下腰,放下架子,學會用提問去激發員工的創造力,而不是一直都高高在上。

管理人而不是數字
傳統的商業思維看重結果,一切以數據說話。然而,為了獲得更靚的數字,好老闆真正正確的做法是與員工多交流,並幫助改進他們的工作表現。比如使用OKRKPI來進行考核,使用簡單的指標,讓員工們能夠一眼瞭解,並直接與你鼓勵的行為掛鉤。將員工不能直接改善的工作指標,從考核方案中劃掉。

公平公正不偏心
這一點說得容易做起來難。人心肉造的,老闆偏心某個員工是很正常的現象。但作為上司,儘量規避這種情況,因為偏心會使其他員工意志消沉,因為他們知道他們和被偏愛的人相比不那麼重要,也會覺得自己的努力不會得到回報。

普通管理者看經驗,高級管理者睇態度
經驗可以去積累,態度卻是無可替代的。對於真正優秀的領導來說:工作候選人在過去做過什麼不重要,重點是他們是否有態度和基本技能,這是決定他們未來包括你的未來的重要因素。

職場裡,什麼才叫「會溝通」
我在閑暇喜歡問同事:「假設今天有十位不同領域的成功人士受邀來參加分享論壇,氣氛非常熱絡。你想這些大人物彼此間會聊些什麼話題?」幾次測試下來,大部分同事無外乎:「呵,您等會兒要談些什麼呀?」「您公司產業最近動向如何?」「您怎麼會來這分享呢?「您平日裡習慣參加公開活動嗎?」這些回答充分反映了同事經驗匱乏及涉世不深,不清楚老江湖如何開始「溝通」。

其實,「溝通」就是簡單的寒暄。寒暄是人際溝通的第一步,是與陌生人對話時留下的第一印象,其中的分寸拿捏與個人平常的溝通素養相關,與自信心也大有關聯。一個人必須具備清晰的思考能力與邏輯架構,才能駕馭語言、精准表達自己。言之有物的人,大家都喜歡;反之,很容易被判定為腦筋不清楚的人。言之有物,不僅指說話人能以清晰、易懂的方式傳達不俗的見解,同時也能使資訊接受方輕鬆理解其想要傳達的內容,這樣才算完成了一個完整且豐富的「溝通」。

有時我們常說某人「好識講野」,「會說話」是否等同「溝通能力很好」?若不是,兩者之間差異為何?對上司、下屬、同輩、外在供應商、客戶「識講野」是指單方面誇誇其談、口若懸河。好的溝通是指發出資訊及接收資訊的人,透過不斷觀測、修正對資訊的理解,再借著反復回饋,確保彼此認知接近資訊發出者預期的結果。所以,「好識講野」包含表達、傾聽、觀察、解讀、準確分析資訊並及時回饋意見。

職場是由人與事交互衍伸所形塑成的動態互動場域。有人的地方,就會有事;有事,就需要有人溝通、處理、化解雙方的誤解或歧見。換言之,事因人而生,人因溝通而聯結,溝通則因「表達」與「接收」而完成。

雙方向的溝通最有效率。要想保證溝通品質,當事人必須負責把話講清楚,讓對方清楚他的意思,不產生任何誤解;同時也要負責聽明白對方話裡的意思,不發生任何差錯。

Seeing is believing
我們常說眼見為實(Seeing is believing),其實不然。

應用到職場情境,得到幾個心得:首先,在尚未認知事情全貌之前,切勿過早判斷,避免誤己、誤人、誤組織!這是初入職場的上班族易犯的毛病。其次,向主管報告或與同事討論時,最好專注在描述自己所知的事實;即使對特定內容有自己的觀點,我也建議等到主管問起任務相關資訊時,再闡述個人觀點,避免恣意發揮議題外的個人意見。

很多人剛入職場時,曾因急於表現,把查知的事實與自己的論點攪和在一起,彙報給主管與同仁,在溝通中也未清楚說明,以致團隊資訊流動時造成了混亂。其實,應該把「已知事實」與「個人意見」分開表述,才能清晰論理,供主管參考,以做出優質判斷。

溝通切忌輕率臆測。見到旁人做事,不要隨意評斷或議論,應靜心探查原委。這是職場溝通的基本紀律,以開放的心接收進一步的資訊,直到瞭解全貌。

溝通的過程其實很不簡單。如果溝通一方把話說完即斷定對方已經明白,那便低估了溝通的複雜性;而聽的一方任由對方滔滔不絕地說,不適時給予回饋,也是在浪費雙方的時間與心力,甚至可能在事後種下更深的誤解。有效的溝通能縮小彼此間的認知差距,消弭可能產生的誤會。相較於辯論或談判,溝通更可以促進各方的相互理解;辯論是借著事理的清明與結構的嚴謹,讓對方服輸,都要奠基於扎實的溝通技巧。

年輕時,有位前輩建議我,處理每件事或與人相處的互動過程,都應該試著建立自己的觀點,同時持續關注人與事的變化,在必要時調整觀點。坦白說,一開始我覺得很累。但隨著工作經驗的積累,我逐漸瞭解到:上班族求勝猶如在叢林裡拼搏,高度的自我覺知力,是很合用的生存之道。隨時察覺自己的所在,明白環境現況以及可能變化的方向,讓自己在下判斷時,顯得較為沉穩,才能被委以重任。

自己食自己
問問自己,為何工作?你的答案可能是為賺錢自立、為將來創業做準備、學一技之長、擴大交際圈、摸索自己的興趣、自我實現等。不論答案是什麼,你來到職場打工,「知道自己為什麼要上班」是打工仔自我覺知的第一步。對工作動機有著比較清晰的認知,在職場上遇到困局時,才較能理清應對的方略。

職場生存確實不易。人生就是不斷學習、持續精進的歷程,遇到困難不必畏縮,不用太過擔心或是著急,勇敢邁步,自有一番風景在前方。自我領導力是成功人士皆需具備的一項能力。

一個人領導自我的能力,能反映出這個人的本質。

只有具備浩瀚無邊的內心世界,加上天時、地利與人和等外在因素,方能成就一個時代的典範故事。真正強大的人,都具有處變不驚的心力。很多人以為真正的強大,一定是剛硬堅定。事實上,傑出的成功人士,都有能力面對無窮的變化與挑戰,予以靈活處理,如同變形蟲一樣,可化身不同形態適應環境,這種本領練就需要一段長時間的訓練。

上班時工作總是忙不停,有些工作因人而煩,有些任務單調無趣,還有緊迫的時間壓力,常讓人心緒煩躁低落。怎麼做才能找到安心、減少抱怨呢?

有研究顯示,八成以上的上班族工作都屬於例行性的樣態 (Routine)。那些習慣了平凡無奇工作內容的人,偶爾遇見稍有不同的任務或挑戰,便很難適應。久而久之,這類上班族對工作可能失去熱忱和動能,甚至養成好逸惡勞、喜歡抱怨的習性。相對的,工作忙碌、充滿挑戰的人較能自若地面對任務的不確定性,即使結果不如預期,也能以正向態度應對。兩者相比較,鼓勵有才學志向的朋友,儘量選擇變化多、難度高的工作,可以趁早建立優質的自我領導力。

在培養各項能力時,我們要保持一顆好奇心,刺激學習力不斷提升,讓自己維持熱情的心態。要做到這一點,需要無時不刻的自我覺知,也就是經常省察、掌握自己的狀態,瞭解自己人際互動的情況,這也是「自我領導力」的展現。若是你贊同青春無價,那在辦公室耗費光陰卻無法自我提升,應該是非常可惜的事!


籤: Singtao, Jobmarke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798

五一勞動節試為打工仔之歌

  五一勞動節,由來屬打工仔的節日,由此聯想起打工仔之歌,不覺又想起近十多年的流行曲中,似乎不彈此調久矣,每說到這打工仔之歌,相信大部份人都必會奉許冠傑創作於三十年前的“半斤八兩”一曲為經典之作,曲詞開宗明義一句便是耳熟能詳的“我地呢班打工仔”。當年填詞的黎彼得先生據說出自草根,所以與阿SAM合作的歌詞每每深得本地草根一族心態,專以廣東俚俗語入詞,相當啜核妙趣,可說寫來俗中有雅,而又無“廟街王子”尹光作品之過份鄙俗,分寸拿捏甚佳,絕對值得致敬欣賞。

  今日適逢此節,一時手癢,姑且又來東施效顰,遂以“天涯孤客”為調,試為一首打工仔之歌,得詞:

  戇戇居居,戇戇居居,戇戇居居,戇戇居居……
  日日番工似霎戇,你話有乜希望?
  為左生活餬口家庭,唯有繼續做。
  何堪出糧還款供樓,仲未計稅項,
  更要扣住,強積金“草”落臨老用,
  點知不會長期蝕晒?點過世?係個問題。
  最怕我老板抽秤突然惹禍,
  講真吖,問平日有乜邊個不偷雞?
  要做八個鐘也嫌長,工作沉悶,
  每日放工似條龍,鬆晒槓,
  啊啊……休息過後再開工,繼續捱!
  (收工更仲要OT,冇命捱)
  戇戇居居戇戇居居戇戇居居戇戇居居……
  若問加薪咪發夢,佢仲要減福利,
  勞工階層條頸楂住成世注定,
  回想當年環境真好,業業嗌暢旺,
  你有氣力,有工開怕你唔去做,
  工資高更人情味厚,
  生計有,仲有賺頭。
  翳翳翳,個心好似直頭翳住,
  悲今天,做成日也不可夠交屋租,
  冷漠老板更是無情,睬你嫌戇,
  夾硬對沖你份長糧,吹脹未?
  啊啊……點解我未中三T,冇運行!
  為什麼呢為什麼呢?戇戇居居戇戇居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43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