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人民幣國際化乘風起航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441

人民幣國際化乘風起航

作者:謝亞軒

2015年,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有望提速推進。長遠來看,離岸、在岸人民幣市場的深度、廣度和聯通程度將決定人民幣是否能成為全球性貨幣,通過監測人民幣跨境流動的狀況和離岸人民幣市場的發展變化,是把握人民幣國際化脈搏的有效方式。


2015年人民幣國際化將加速推進


近年來,中國經濟實力在全球範圍內的不斷崛起有目共睹。從體量來看,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3年,中國經濟總量占全球GDP的12%。但作為後起之秀,經濟增長可以通過“後發優勢”快速提升,內部制度建設和金融市場的開放和完善卻只能循序漸進。當前,中國正在歐美發達國家業已完成的金融自由化道路上堅定前行,而人民幣國際化正是其中重要一環。


毫無疑問,人民幣的地位與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並不相稱,而貨幣的國際化往往意味著巨大的經濟利益和重要的戰略意義:人民幣國際地位的提升有助於減少央行外匯儲備和中國企業所面臨的匯率風險,減少美元對中國經濟的金融沖擊;同時,在岸、離岸市場的良好互通有賴於發達的國內金融市場,從而有助於倒逼國內金融部門改革;此外,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占有一席之地,中國在全球範圍的影響力和話語權也將隨之增加,有利於區域經濟發展以及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為人民幣崛起提供了良機,歐美日發達經濟體陷入低迷,傳統國際貨幣的困境為人民幣成為潛在的全球性貨幣奠定了基礎。2014年1月的第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今年1月20日的“2015年跨境人民幣業務暨有關監測分析工作會議”上,人民銀行首次正式明確“人民幣國際化”提法,且2015年開年,央行便動作頻頻:授權中行馬來西亞分行、工銀泰國分別作為泰國、馬來西亞的人民幣清算行;與瑞士達成人民幣清算協議,並授予其500億元的RQFII額度等。而且,“一帶一路”戰略將於今年起航,資本輸出將助力人民幣“走出去”,預計2015年人民幣國際化這一金融改革的重要部分將加速推進。


人民幣在世界範圍的廣泛運用一方面要求人民幣對外輸出,另一方面要求境外人民幣有切實有效的運用途徑,這意味著離岸人民幣有兩個選擇,回流國內或留在離岸市場上。下文將從人民幣跨境流動的途徑和離岸人民幣市場兩個層面描繪當前的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1、人民幣跨境流動的四種途徑


構建穩定、高效的跨境人民幣循環路徑是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必然要求。在我國尚未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的背景之下,人民幣跨境流動、在岸離岸市場相連互通主要依靠貿易、直接投資、經央行批準的金融市場證券投資、央行的貨幣互換安排四個途徑。


(1)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使人民幣作為支付貨幣的地位快速上升


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是指人民幣在跨境貿易中行使計價和結算的貨幣職能,在開展貨物貿易時商業銀行所提供的采用人民幣作為跨境結算貨幣的國際結算業務,主要包括進出口信用證、托收、匯款等多種結算方式。自2001年中國加入WTO以來,貿易總量迅速增長,2013年,我國的進出口總量占世界貿易總量的12%,且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中國巨大的貿易總量以及在世界貿易中舉足輕重的地位,使推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和人民幣行使支付職能成為了必要和可能。


2009年4月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正式決定在上海和廣州、深圳、珠海、東莞等城市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隨著第一筆跨境貿易結算的辦理、人民幣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統(RCPMIS)正式上線運行等進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步步推進。至2011年8月23日,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境內地域範圍已擴大至全國。2012年2月3日,六部門聯合發布了《關於出口貨物貿易人民幣結算企業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放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企業,明確所有具有進出口經營資格的企業均可開展出口貨物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自此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全面鋪開,並且在近幾年來快速發展:跨境貨物貿易結算中人民幣結算占比由2012年的8.5%上升至18.5%。


從企業層面而言,以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能夠提高我國企業資金流轉速度、到賬速度,降低企業經營成本,規避使用美元、歐元等進行計價結算的匯率風險,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從人民幣跨境流動角度來看,大陸進口商進口貨物時以人民幣結算將對外輸出人民幣,中國企業對外出口時以人民幣結算則是境外人民幣回流的途徑之一,提高人民幣在國際貿易結算中的使用比例是人民幣向國際支付貨幣、儲備貨幣邁進的基礎性環節。


(2)使用人民幣進行直接投資的路徑已暢通


人民幣實現境內外互聯互通需要經常項下和資本項下的雙輪驅動。對外直接投資(ODI)與外商直接投資(FDI)構成了跨境循環的兩個方向。


2010年10月新疆率先開展跨境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試點,2011年1月6日,央行公布《境外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試點管理辦法》,允許對外直接投資支出及前期費用以人民幣匯出、在對外投資中以人民幣增資、減資、轉股與清算、對外投資利潤以人民幣匯回、銀行向境外企業或者項目發放人民幣貸款,這為人民幣“走出去”在資本項下打開了通道。


2011年10月13日,央行公布《外商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業務管理辦法》,開始允許外資以人民幣向國內進行直接投資。2012年6月29日,央行印發《關於明確外商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業務操作細則的通知》,境外企業和經濟組織或個人以人民幣來華投資在遵守中國外商直接投資相關法律規定的前提下,可以直接向銀行申請辦理人民幣結算業務,銀行可以按照相關規定直接為外商投資企業辦理人民幣資金結算業務,這一業務的全面鋪開將促進投資便利化,有效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建立健全境外人民幣投資回流機制,有助於減低相關匯率風險,在起到活躍市場作用的同時還將吸引更多外商投資內地。還有效減緩了居高不下的外匯占款和人民幣升值壓力,同時也有利於把握貨幣總量的可控性。


2013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達到1078.4億美元,同比增長21.7%,預計2014年這一金額將更高。2014年我國外商直接投資為1195.6億美元。同時,我國直接投資(ODI、FDI)結算中人民幣結算占比由2012年的22.6%上升至2014年的70.1%,比貿易人民幣結算的增長更為迅猛,這也間接說明了“一帶一路”及其帶來的對外直接投資攀升將極大帶動人民幣國際化。


(3)金融市場證券投資規模逐漸擴大


RQDII、RQFII、滬港通以及未來將推出的深港通是我國資本項目未完全開放情況下,使人民幣能夠進行跨境證券投資的階段性安排。


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是指部分機構獲準從境外直接用人民幣投資境內資本市場的機制,2011年12月16日,證監會、人民銀行和外管局聯合發布了《基金管理公司、證券公司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試點辦法》,RQFII試點業務正式啟動,首批試點共計200 億元人民幣境內證券投資額度。2013年3月6日,證監會公布了《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試點辦法》。


RQFII業務的推出為境外人民幣存量資金投資於境內資本市場提供了正規渠道,彌補了離岸人民幣投資渠道狹窄的問題;隨著RQFII額度擴容,其對資本市場的利好效應也將逐漸顯現,成為資本市場上具有較大增長潛力的長期投資者;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熱錢流入中國境內造成的市場波動。有利於國資本市場多角度的國際化開放,促進利率和匯率市場形成機制,穩妥推進利率市場化和匯率形成機制改革。


目前,中國共對香港、新加坡、英國、法國、韓國、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臺灣、瑞士10個地區授予了RQFII額度,共計8400億元。截至2014年12月31日,外管局為來自香港、新加坡、英國、法國、韓國的95家機構實際批準了2997億元RQFII投資額度。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程度和資本項目開放逐步加深,RQFII投資額度的規模還將繼續擴大。


2014年11月14日,央行發布了《關於人民幣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境外證券投資有關事項的通知》,正式開閘人民幣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RQDII)業務,為人民幣“走出去”開拓了新的路徑。人民幣合格投資者可使用自有人民幣資金或募集境內機構和個人人民幣資金,投資於境外金融市場的人民幣計價產品(銀行自有資金境外運用除外),規模也不再實行QDII的審批模式,而是以實際募集規模為準,但不得超過其向國務院金融監督管理機構報送的產品最大發行規模。人民幣資金將通過境內托管賬戶向境外人民幣托管賬戶劃轉,境外投資的本金及收益也通過境外人民幣托管賬戶以人民幣形式匯回境內人民幣托管賬戶,過程中不涉及人民幣結算。


2015年1月5日,瑞士銀行(中國)成功發行第一筆RQDII產品,該產品投資標的為北美洲地區的高收益信用連接票據。RQDII給人民幣投資者增加新的資金運用渠道,從投資者資產多樣化配置、匯率風險控制角度都具有現實意義,而允許RQDII募集機構和個人的資金則拓寬了投資主體範圍。


滬港通於2014年11月17日啟動,允許大陸、香港投資者買賣規定範圍內的對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是滬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香港規定機構投資者和個人賬戶不低於50萬元的投資者才可參與港股通,而內地則無明確限制。


當前滬港通在額度與投資標的上仍有限制。滬港通總額度5500億元,其中滬股通總額度3000億元,港股通總額度2500億元;每日交易限額235億元,其中滬股通每日交易限額130億元,港股通每日限額105億元。滬股通標的主要包括上證180指數、上證380指數成份股以及也在港交所上市的滬市股票共568只,約占上交所上市股票市值的90%、交易量的80%;港股通標的包括恒生綜合大型股指數、恒生綜合中型股指數成份股以及也在上交所上市的H股股票共266只,約占香港聯交所上市股票市值和交易量的80%。


滬港通是人民幣通過股市跨境循環的有效途徑和離岸人民幣投資的新方式。渣打銀行的數據顯示,自滬港通去年11月開通以來,約有658億元人民幣,即相當於香港人民幣存款的7%流入了內地股市。未來,這一機制或在將三方面有所發展:一是在滬港通額度上放寬限制,二是將跨境證券交易擴大到深圳證券市場,三是與更多地區的證交所合作。


如表3所示,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中人民幣的運用(涵蓋了經常項目、含直接投資和證券投資等)自2010年起便逐年上升,顯示人民幣在經常項目、資本項目下的應用均快速發提升。


(4)央行加速簽訂雙邊本幣互換協議


央行貨幣互換是指持有不同幣種的兩國央行按事先約定在某一時點交換等值貨幣,在另一時點再換回各自本金並相互支付相應利息的市場交易行為,從其機制設定上就已明確了人民幣跨境循環的路徑。要確保為世界範圍內日益增長的人民幣計價貿易和投資提供流動性支持,央行和其他國家的央行必須簽訂雙邊互換協議。


2008年,央行與香港簽署了規模為4000億元人民幣的貨幣互換協議,這是我國簽訂的的第一份貨幣互換協議。央行簽訂貨幣互換的主要目的是完成雙邊貿易與投資中的結算安排,防止匯率變動風險給貿易雙方造成的損失;緩解離岸人民幣市場的流動性緊張,穩定外匯市場;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人民幣在境外實現計價、結算和儲備的職能。貨幣互換協議對於促進我國與其它國家的貿易,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都能起到積極作用。


至今,央行已與28個國家地區簽訂了合計金額為30625億元的貨幣互換協議,已經超過了我國月度進出口金額,並已投入了實際應用,例如,韓國央行曾多次動用人民幣資金支持本國企業,2014年5月30日,我國央行首次在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下動用對方貨幣,將中韓本幣互換協議下的4億韓元(約合240萬元人民幣)借給商業銀行,再由商業銀行向企業發放貿易融資貸款。但總體而言,由於人民幣資金報價成本較高等原因,央行貨幣互換的應用還較為有限,未來通過建立和完善相應的配套措施、制定具體的操作流程等方式,貨幣互換協議有望更好地從多個層面支持經濟發展與合作。


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1月28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12月,人民幣已經上升為全球第五大常用支付貨幣,市場份額創下2.17%的歷史紀錄,僅列於日元、英鎊、歐元和美元之後,超過了加元和澳元。而2013年1月時,人民幣在全球支付貨幣中排名第13位,當時的市場份額為0.63%,僅兩年時間,人民幣排名上升8位,且12月人民幣在全球的支付金額增長高達20.3%,明顯高於同期其他貨幣支付金額增長的14.9%。人民幣向常用支付貨幣轉變的步伐印證了人民幣國際化取得顯著進程。


總體來看,經常項下跨境人民幣結算有利於中國與全球的經濟貿易往來,資本項下的開放有助於著力構建通暢的人民幣跨境雙向流動機制以及增強人民幣離岸循環使用吸引力。制度構建與市場需求將雙輪驅動人民幣的國際化步伐。


2.離岸人民幣市場


離岸市場是金融衍生市場的一種,從廣義看,它只存在於某一城市或地區而不存在於某一固定的交易場所,通過所在地各金融機構與國際金融市場上的業務交往而存在,是提供境外貨幣的借貸或投資、貿易結算、外匯黃金買賣、保險服務及證券交易等金融業務的一種國際金融市場。離岸人民幣市場的發展促進了人民幣在全球範圍內的流通和使用,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另一重要部分。香港、新加坡、倫敦以及臺灣並列。


理論上,離岸市場的建立無需官方的審批,可以是完全自發性的。以紐約為例,盡管沒有同中國人民銀行簽訂本幣互換協議、未設人民幣清算行、未獲RQFII額度,紐約在中美巨大貿易規模的推動下,仍然開啟了離岸人民幣交易。但是,諸如設立離岸人民幣清算行、簽訂貨幣互換協議、允許證券市場互通等政策,確實會大大推動當地離岸人民幣市場的發展,因此央行在這方面的政策也更能夠體現布局人民幣國際化的意圖。


香港無疑是發展最早、當前地位最重要的離岸人民幣市場,其在貿易、投資、政治文化、制度建設等方面有著突出優勢,目前香港不僅是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主要平臺, 也借助日益豐富的人民幣金融產品形成了境外最大的人民幣資金池。除香港外,亞太地區的新加坡、臺灣、澳門等地人民幣離岸交易同樣活躍;2014年以來,中國已經與英國、德國、盧森堡、法國分別簽署了人民幣清算協議,英國、德國和法國還各獲得800億元RQFII額度,如果加上與瑞士央行剛剛簽訂的協議,歐洲已經形成倫敦、法蘭克福、巴黎、盧森堡、蘇黎世“五足鼎立”的人民幣離岸中心格局。此外,韓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卡塔爾在去年也都有所動作,離岸人民幣市場向更廣泛地域鋪開。


從重要性和可觀測性的角度出發,我們將從離岸人民幣清算行、離岸人民幣存款、離岸人民幣交易和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四個維度來一窺離岸人民幣市場的發展狀況。


(1)離岸人民幣清算行


離岸人民幣清算行之所以對建立離岸人民幣市場如此重要,原因有三點:首先,它是聯結境外與中國境內的橋梁。通過離岸清算行,當地銀行可以直接將當地貨幣轉換為人民幣而無需先轉換成美元,也能夠令當地銀行快捷地幫客戶把人民幣付到中國境內,反之亦然,這節省了兩地機構、企業進行貿易、交易的時間和成本;其次,商業銀行在清算行開戶,有助於形成當地的人民幣銀行間支付網絡,是銀行間開展外匯交易和其他人民幣金融資產交易的基礎;第三,清算行的建立有助於當地開展離岸人民幣金融服務,有利於離岸人民幣資金池擴容。


目前,中國已先後指定14家人民幣清算行,地域上以歐洲、亞洲為主,也覆蓋了北美洲、大洋洲,並已在年初與瑞士達成人民幣清算安排協議,預計2015年將繼續布局歐美。


(2)離岸人民幣存款


豐沛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是產生成熟離岸人民幣市場的前提,是離岸人民幣流動性的保障和人民幣交易、資產業務拓展的基礎。隨著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的穩步發展,離岸人民幣資金池不斷擴容,爭奪人民幣存款也成為各離岸市場爭奪離岸人民幣中心的重要環節。


如表5所示,截至2014年末,香港吸納了約1萬億離岸人民幣存款,約占總量的一半。目前離岸人民幣存款規模大概占中國境內人民幣存款的1-2%,目前主要集中於亞洲,歐洲等國憑借外匯交易和中國央行政策推動等方面的優勢,離岸人民幣存款有望在2015年獲得顯著增長。


(3)離岸人民幣交易


外管局先後批準了人民幣在銀行間外匯市場上與美元、馬來西亞林吉特、俄羅斯盧布、日元、澳元、新西蘭元、英鎊、歐元、新加坡元九種貨幣的直接交易。2014年7月,中國工商銀行首爾分行在首爾外匯市場首次對外報出人民幣對韓元匯率的直接報價,並最終成功與韓國一家商業銀行辦理首筆業務,自此韓國正式啟動了韓元與人民幣的直接交易。


除了傳統的離岸人民幣即期交易外,離岸市場上以人民幣計價的衍生品已經十分豐富,主要包含人民幣無本金交割遠期(NDF)、人民幣可交割遠期市場(DF)、離岸人民幣外匯掉期、貨幣互換、離岸人民幣期貨、離岸人民幣外匯期權。


據國際清算銀行2013年4月的數據,全球外匯市場的日交易量為5.3萬億美元,而人民幣是第九大交易最活躍的貨幣,位列美元、歐元、日元、英鎊、澳元、瑞士法郎、加元和墨西哥比索之後,日均交易量為1200億美元,其中日均人民即期交易340億美元,28%;遠期交易280億美元,占比23%,人民幣掉期400億美元,占比34%;外匯期170億美元,占比14%,貨幣互換10億美元,占比1%。而2013年中國在岸外匯交易量為日均440億美元。可見,人民幣離岸金融工具的日益多元化推動離岸人民幣市場的深度和廣度正在提升,當前離岸人民幣交易量早已遠超在岸市場。截至2014年末,英國、香港離岸人民幣交易分別占離岸人民幣交易總量的44%和40%,是最重要的離岸人民幣交易中心。


(4)離岸人民幣資本市場


理論上,離岸人民幣市場上的融資方式應包含股票、債券兩種,而目前,在港交所上市的人民幣計價股票只有匯賢產業信托、合和公路基金兩只,市值分別為184億元、92.8億元,離岸人民幣IPO發展仍較為緩慢。


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最早發端於香港,香港發售的人民幣債券通常稱為“點心債券”,因其相對於整個人民幣債券市場規模很小。自此,其他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開始出現,如新加坡的“獅城債”和臺灣的“寶島債”,倫敦、盧森堡市場也紛紛出現人民幣計價債券。離岸人民幣債券開拓了一個新的投資領域,對持有人民幣的境外投資者頗有吸引力。自2010年年中起,繼香港與中國人民銀行簽署新的人民幣結算協議後,以香港為主的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迅速起航。


初期,離岸人民幣的發行機構以中國政府和中國內地、香港的企業為主,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推進,離岸人民幣債的發行主體正逐漸多元化。2010年8月,麥當勞在香港發行了2億元點心債,成為首個進入點心債券市場的外資跨國企業。2014年10月,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和英國財政部在倫敦發行了價值30億的人民幣債券,這是在倫敦發行的首只以人民幣計價的準主權債券,英國也成為第一個發行離岸人民幣債券的非中國主權國家,發行收入將納入英國外匯儲備,凸顯了人民幣作為未來儲備貨幣的潛力。就在2014年11月中國指定悉尼為離岸人民幣清算中心的兩天後,澳大利亞的新南威爾士州政府發行了10億人民幣的點心債。這些離岸人民幣債券和該國政府債相比規模很小,發行國的目的主要在於發展各自的離岸人民幣市場。


關於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的確切規模,目前並沒有一個絕對官方的數據源。國際市場調查公司Dealogic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三季度,離岸人民幣債券新發行規模達到231億美元,而根據渣打銀行的數據,2014年香港離岸人民幣債券發行量達到5,640億元人民幣(901.1億美元),這其中包括了香港點心債和香港人民幣存款證。2014年,我國債券市場共發行人民幣債券11.0萬億元,離岸人民幣債券的規模與之相較還有較大差距。


長遠來看,離岸、在岸人民幣市場的深度、廣度和聯通程度將決定人民幣是否能成為全球性貨幣,通過監測人民幣跨境流動的狀況和離岸人民幣市場的發展變化,是把握人民幣國際化脈搏的有效方式。(來自環球老虎財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9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