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深市與滬市的「鬥爭」 林子白

http://xueqiu.com/6624941293/24273233
殊死「搏鬥」1996

1996年,國慶節「黃金週」。當證券時報的編輯、記者上完節前最後一個夜班時,都異常興奮,盤算著那幾天怎樣歡度國慶佳節。突然,中層幹部接到通知——明天加班!

第二天早晨,報社領導對來加班的中層幹部說:昨晚接到明傳電報,要我們把今年以來本報如何打壓滬市的情況整理個材料,朱辦(朱鎔基副總理辦公室)要。今天大家辛苦一下。

接下來的工作是,大家分頭查找幾個月來證券時報有關對滬市不利的文章,查找上海證券報對深市不利的文章。一天下來,分別用A4紙複印了兩沓1尺高的材料。

據在時報工作的朋友說:那些文章主要是市場人士寫的包括個股的股評文章,由於深市很火爆,市場人士也很瘋狂,所寫的東西在字裡行間有「挺深抑滬」傾向。比如,滬市一旦普漲,市場人士就說人家「沉渣泛起」之類的話。至於報社記者主觀意圖來說僅有一次,而且還屬「正當防衛」——與上證報打打筆墨戰。事情大致是,上證報記者批評深市市盈率太高,時報記者與之探討如何從動態市盈率和靜態市盈率看深市績優股行情。

兩個多月後,即 12月16日,導致滬市股市三天全線跌停(第三天後來打開跌停)的人民日報特約評論員文章——《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赫然出現證券時報和上海證券報受處罰的字眼。稱兩家報紙不及時刊登人民日報社論,處以停止披露上市公司信息一個月,兩名副總編輯停職檢查(上證報動真格,一副總編及一部門主任免職)。所謂不及時刊登社論一事,據時報的朋友說:較早前的一天晚上,新華社發了一篇關於兩家銀行的分支機構給券商融資申購新股被處罰的稿子,時報已安排見報;報紙大樣簽付印後準備下班時,新華社又發來一篇人民日報配發的社論,由於版面緊張,時報就將新華社通稿和社論打包組合在一起發。第二天,有關部門傳來朱鎔基簽發的社論原件,時報才知道社論的來頭,於是在次日的報紙頭版頭條位置全文補發(上證報也補登)。後來時報社長武鳳儀向有關部門領導申辯:時報至少部分發了社論,上證報當時一個字沒發,為什麼在處罰時,把時報放在前面?有關部門領導「抬舉」說:你們是人民日報主管的報紙,來頭大,所以把你們放在最前面。

1996年4月後,股市好轉,客觀原因是國家三年宏觀調控經濟實現軟著陸,迎來降息週期,但「深強滬弱」的逆轉確實是「人工培植」。

深圳市政府在飽受幾年的「滬強深弱」痛苦後,搞活深市的決心很大,在進行一系列的改革後,責成深圳證管辦弄了個搞活深市的《白皮書》。這個《白皮書》無意中被證券時報記者弄到手,大做文章,組織業界對《白皮書》提出的12條措施進行連篇累牘的解讀。

深交所組織績優公司評選,政府對績優公司委託貸款,證券時報開展績優公司巡禮報導。深交所在全國掀起開展「服務周」活動(現場開戶),敦促並支持證券時報在全國30多個大中城市開分印點發行,跟隨「服務周」報導,組織市場分析人士跟隨「服務周」在全國各地宣講深市,那場面是相當壯觀,無異於演藝明星演唱會。

一系列「人工培植」方法,使深市慢慢地後來居上。在深市指數漲幅和成交量剛剛超越滬市時,偶爾會出現反覆,這讓深市方面很擔心,於是就常出現連夜急急忙忙出招應對。一天晚上,政府部門折騰了好長時間,弄了個百十來字很空洞的小稿子《深圳將成立資本市場發展委員會》(後來無果而終)。後來又有一次,深圳證管辦主任劉新華、深交所總經理莊心一等「很休閒」(天氣酷熱,穿得較少)地趕到證券時報,連夜策劃出籠文章應對,折騰到凌晨四五點,最後還是放棄了(次日深市也體諒,依舊強勢)。

1996年的股市很火爆,眾所周知,但出現「深強滬弱」的原因及滬深兩地有關方面的心態,各位看官可能有所不知。出現深強滬弱後,深圳方面很高興,深交所總經理莊心一和副總經理張育軍請時報領導班子吃飯,說深市好轉時報功不可沒,讓老武心里美滋滋的。讓老武心里美滋滋的還有,主管副市長武捷思不時打電話表揚時報,市長李子彬、市委書記厲有為在時報三週年時題詞祝賀。一次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老武應邀出席。會議結束後,有領導交代:證券時報在全國30多個城市有分印點,影響很大,明天見報的新聞請他們也發一下。晚上,老武帶回新聞通稿很無奈地說:我們是全國性財經證券類報紙,發地方關於黨建方面的稿子好不好?其他領導說,既然把稿子帶回來了,就發一下唄!以後這方面不貼近證券市場的稿子儘量不發。

1996年深市很強,深圳市領導很開心。在年中一次經濟體制改革會議上,市長李子彬說,今年深圳搞活證券市場後,印花稅收入十分可觀,不知要搞多少個大企業實現利稅才頂得上這半年的證券印花稅,證券市場是真正的無煙工業啊!也許是李市長對印花稅用法深感不安,他說,將來可以考慮建立一個穩定股市的基金,在股市不好時,讓基金起點穩定作用。當然,1997年7月深交所劃歸證監會領導後,印花稅中央與深圳「八二分」,穩定基金的事也就沒下文了。

1996年,滬市不及深市火爆,讓上海方面很不開心。據上海方面的朋友說,當時上交所的總經理楊祥海很鬱悶,也很惱火:上海市政府也很不開心。當然,上海方面不開心,並不是在乎多少印花稅的問題,而是自1993年迎頭趕超深市後,無論是上市公司家數、市場規模、交易量,遙遙領先深圳,目標直指國際金融中心;突突如其來的「深強滬弱」,可能動搖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感到很不適應。上海市政府成立協調小組,準備應戰深市。一天夜裡,華建敏(政府秘書長)、楊祥海、劉波(上證所副總經理)等聚集上證所,從上證報找來深市「龍頭」深發展年報深入分析後,決定培植滬市「龍頭」陸家嘴,做業績、向申銀、海通提供10億貸款坐莊、媒體配合造勢。上證報總編輯陸國元開始想保持中立,後被副市長黃菊叫去訓話,也頂不住了。滬上媒體被打招呼,不得出現「深強滬弱」字樣,上證報關於陸家嘴的造勢稿子須經莊家審定。陸家嘴很爭氣,確實拉了幾根大陽線。後來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朱鎔基批判說,一些地方政府為了自身利益,不惜利用媒體造勢,並點了上證報的名。黃菊申辯說,上證報不是上海的地方報紙,是中國證監會的報紙;證監會領導說,上證報也不是證監會的報紙,是新華社的報紙。新華社領導開始一頭霧水,後來才搞明白是上海分社辦的報紙。

潮起潮落爭「出生」

實事求是地說,在1992年上半年前,無論從市場規模還是交易活躍度看,滬市均不能與深市比擬。1992年6月,朱鎔基在廈門視察時,通知上海、深圳有關方面及上交所和深交所負責人到廈門匯報工作。聽了匯報後,朱認為,上海有六個方面不及深圳。

滬市與深市鬥爭開始於誰是新中國一家證券交易所之爭,互不相讓。從領「出生證」來看,是滬市先拿到,深市後拿到,但深市很不服氣:我要生孩子,上面不發「准生證」,孩子生出來,孩子生日還不承認嗎?況且,滬市的許多規章制度還是黃菊副市長率隊來深考察時要走的。後來朱鎔基問劉鴻儒:我已經給鄧小平匯報過,是上海在先,深圳在後,怎麼又說深圳在先呢?劉說:深交所12月1日試營業,上海是12月19日正式開業。

如果按正常程序,深交所可以先拿到「准生證」先正式開業的。1988年7月,深圳市委書記李灝出訪歐洲得到「靈感」,回國途徑香港,就請香港新鴻基證券(本來打算請日本朋友,擔心外交政治及語言交流障礙未遂)幫助籌建證券交易所,同年11月向中國人民銀行報送申請材料。上海1989年2月開始醞釀證券交易所方案。在12月召開的一次「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市委常委會上,朱過問籌建交易所的事,有關方面的兩位領導說「政治上有風險」,朱說:你們二位不用害怕,出了事有我和劉鴻儒負責(劉在場),你們二位還在二線呢!1990年5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向總行上報「關於籌建上海證券交易所的請示」。與此同時,朱鎔基出訪香港、新加坡、美國,宣佈上海證券交易所將在年底前開業。9月19日,上海市政府和上海人行聯合向國務院提交設立證券交易所請示報告,僅十多天后國務院有關領導就批示同意。11月14日,人民銀行總行批覆同意設立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見狀,主管副市長帶隊赴京做工作,但沒戲。李灝、鄭良玉(市長)帶領市有關領導到深交所現場辦公。李問:準備得怎樣?答曰:萬事俱備,只等一聲令下!李:我今天就是來拍板的,明天開張。12月1日,深圳證券交易所就是這樣拿著「地方糧票」開始試營業了。

客觀地說,深交所的試營業比起上交所的正式開業低調得多,交易方式也是手工作業。一間幾時平米的房間裡,頭十家券商穿著紅馬甲的出市代表排排坐,報告場內(交易所)和場外(營業部)買賣價,並寫在板上競價撮合,其效率可想而知。上交所19日的開業很高調,有許多外賓,交易撮合也是計算機完成。計算機撮合交易這活是個絕活,上海方面在國外找了許多計算機專家均知難而退了,最後是個深圳人搞掂的,他叫鄧一輝,是深圳黎明信息網絡公司工程師。在上海奮戰的幾個月時間裡,朱鎔基不時去「監工」,很擔心他搞不掂,結果是奇蹟般做成了。上交所開業後,深圳的報紙就此發了一篇通訊報導,深圳市領導看到報導後,大喜過望,立即讓鄧開發深圳證券業電腦網絡系統。這項工程無先例可循,其艱辛和複雜程度令人生畏,但半年後先後實現電腦自動撮合,率先實現無紙化交易,緊接著又實現交易所與券商同城電腦聯網,結束了股民排長隊炒股的歷史,令國際同行不可思議。鄧後來因此獲得深圳市青年科技一等獎,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鄧的「五一勞動獎章」還是「老熟人」朱鎔基頒發的,事情就這麼巧。

深交所1991年4月拿到人民銀行總行的批文後,於7月3日才搞開業典禮。但這一年市場很不景氣,到8月底股市跌得很慘,在深圳市政府的「親切關懷下」,深交所實施救市。市場被托起來後,深市開始發行南玻等11家公司股票;不久後鄧小平在深圳發表「挺股市」的講話,鞭策深圳股市的創業者激流勇進。因此,也就出現了朱鎔基「滬市不及深市」的看法。

1992年8月,「8.10」事件發生後,深市元氣大傷,創業者開始束手束腳,滬市趁機大干快上。滬市有關方面在嘗試幾年的價格限制(5%漲跌幅))和流量限制後,大徹大悟,推出「小步快走」策略開拓滬市縱橫捭闔的空間。電腦集中撮合系統由微機改為惠普小型機處理。排除技術上的近憂內患;遠距離行情傳輸採用衛星通訊系統和同城行情傳輸採用光纖通訊,以實現行情顯示的同步化;增加交易席位至1600個,順應市場急劇擴大容量的需求;委託行情的公開和成交行情的公開,解除投資者擔憂;創辦《上海證券報》,使外埠投資者及時掌握證券信息。

大刀闊斧的改革,雷厲風行的市場基礎建設,使滬市實現了「冬天裡的神話」,進入1992年11月,上市品種、市值和交易額等方面悄然越過深市;進入1993年,滬市成交紀錄不斷刷新,人們已經感覺到「深圳速度」不及「上海速度」了!

滬市咄咄逼人,目標直指「建設國際金融中心」,令深市不安。1993年5月,即將卸任的李灝主持召開有關部門領導參加的「搶佔金融至高點」專題會議。李問深交所主持工作的副總經理禹國剛怎麼辦?禹的回答則是:「天地悠悠,過客匆匆,潮起潮落……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何不瀟灑走一回!(流行歌曲《瀟灑走一回》)」

禹國剛確實為深市發展基礎建設「瀟灑走一回」:引進世界先進水平的TANDEM電腦,改微機撮合為大機撮合,使證券交易日處理能力又跨入新時代;開發衛星傳輸行情、買賣盤傳遞、成交回報雙向系統,使深圳股市走向包括「世界屋脊(西藏)」在內全國各地;創立無形席位,極大滿足會員單位日益增長的席位需求;創立電話委託申購新股,安全高效地結束各地新股發行五花八門原始辦法;創辦證券時報(之前曾一度與深圳商報合作創辦《深圳證券》專刊,因未能解決全國發行才另立門戶,後人無不認為商報失去一次機會)全國發行,解決投資者「隔山買牛」之苦等等。

但是,深市這些努力沒挽救「滬強深弱」的頹勢,使深市一度無公司上市,成交額與滬市比為10:1。深市的問題原因是管理體制不順,各有關部門間扯皮,甚至單個機構間也扯皮,互相埋怨,導致整個深市服務差。這些現象令深圳市政府很揪心,於是從1995下半年開始,進行管理體制改革,整合管理機構,端掉一些扯皮機構領導班子。國務院證券委辦公室主任副主任莊心一、張育軍,就是在深市特殊時期走馬上任深交所總經理和副總經理的,並開創深市1996年繁榮新局面。

溫和的分工「鬥爭」

1996年深市的繁榮昌盛,令滬市方面很不爽,因此出現本文開頭那些情況情有可原。至於《人民日報》的特約評論員文章導致股市大跌,海外輿論嘩然,著實讓高層嚇出冷汗。據重慶媒體朋友說,當時有一位中央高層領導在重慶考察時說:由於文章很長(近6000字),會上沒時間看,大家沒什麼意見就發出去了,結果沒想到會這樣。據深圳媒體朋友說,當時另一位高層領導在深圳視察也說過類似的話。股市暴跌後,市場陰影一時未消,開始節節下挫,有監管關部門又「放軟話」——對評論員文章裡說的市盈率過高的問題可以討論,可以從動態市盈率看問題云云。借助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深交所有關領導讓時報製造「香港回歸概念」,於是時報策劃在頭版頭條搞了一組「深港合作展望」系列報導,市場版也有股評文章配合。之後,市場又開始火爆起來,證監會通知時報停發系列報導文章;5月12日,出台嚴禁國有企業炒作股票和嚴禁銀行信貸資金進入股市等措施降溫,這一降直到1999年「5.19」行情發動。1997年7月後,隨著兩交易所劃歸證監會,地方政府參與管理證券市場的實權沒了;《上海證券報》、證券時報根據有關部門要求脫離兩個交易所(名義上早已脫離,實有血緣關係),滬市與深市的「鬥爭」就沒有那麼激烈了。其實,過去滬市與深市的「鬥爭」,看上去是兩張報紙在「鬥爭」,實際是兩個交易所及其背後的兩個地方政府在「鬥爭」。

2000年,深交所受命籌建創業板,主板也於9月中聯重科上市後,被停止新股發行上市。創業板風風火火籌備,深圳市領導也很高調,市長在高交會期間得意忘形,說了「越權」話,掀起創業板熱,惹惱在文萊訪問的朱鎔基,創業板被擱淺了。在創業板被「冷處理」期間,主板又不讓恢復新股發行上市,而上海市領導在各種場合忽悠要把深市主板存量合併到滬市,令深市方面慌神。在後來多年的全國兩會上,廣東及深圳代表、委員聯名上書呼籲推出創業板,無果而終。2003年網上一篇《深圳,誰拋棄了你》的「萬言書」令人同情。智慧的深市借助《中小企業促進法》實施,聯手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等部門每年12月在深圳舉行「中小企業融資論壇」,呼籲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為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2004年國務院批准在深圳設立中小企業版,讓「獨守空房」4年的深市帶來生機;2009年批准深市開設創業板,圓了深市十年的夢想。

進入2010年,隨著中小板和創業板發行上市的提速,深市的公司數量已超過滬市,市場交易量已超過滬市,彷彿回到17年前那陽光燦爛的日子。當然,滬市方面有些坐不住,開始有大「動作」,一方面在緊鑼密鼓準備國際板,另一方面也加強培育上市資源,到各地做企業思想工作(鼓動企業多發股份以達主板上市標準),向有關部門要求重新劃分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上市規模標準等等。

滬市與深市的競爭遠遠不會結束,只要競爭存在,就將繼續推動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為國家民族偉大復興做貢獻。這樣想來,「鬥爭」又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

前些日子,在一次小型聚會上,深圳市老書記李灝說:當初建證交所有上海作伴也是挺好的,否則,光是一家交易所,在當時各種壓力下,能走多遠真不好說;兩家證交所相互學習,有所競爭,才使市場發展得這麼塊,服務中國經濟發展。

為了資本大國崛起,將「鬥爭」進行到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395

樂視網的情況比我想像的還糟 林子白

http://xueqiu.com/6624941293/24865812
剛才簡單看了一下$樂視網(SZ300104)$的中報,嚇了一跳,樂視網的情況比我想像的還糟,這家公司將於2015年不復存在,要麼破產,要麼被人併購。

分析樂視網的情況,看損益表是沒有意義的,理由大家都知道,內地的所有視頻網站都是燒錢機器,樂視網也不例外,它的所有利潤都是做出來的,上市時造假上市,上市以來事實上年年虧損。

有價值的是現金流量表,樂視網損益表上半年收入7.51億,而現金流量表上半年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是4.17億,這4.17億中還要減去樂視致新賣樂視盒子收入的5812萬,樂視網實際收到的現金是3.59億,相比去年同期的2.39億,增長49%,其他現金收入8651萬,比去年同期增長6%。現金支出方面,購買商品、勞務支出現金1.65億,比去年同期增長86%,職工工資福利9283萬,比去年同期增長45%,其他經營現金支出1.48億,比去年同期增長176%。而樂視網最大的現金支出體現在投資活動中的購買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這項支出為4.89億,比去年同期增長40%。樂視網的損益表上CDN和帶寬支出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37%,可見在固定資產上支出很小,這4.89億主要都是用於購買影視劇版權的無形資產。總的算下來,樂視網上半年現金缺口4.2億。樂視網上半年增加負債4.9億才填補了這個缺口。

上半年樂視網利潤1.16億,增長了28%,是靠燒了4億現金做出來的。2012年上半年樂視網短期借款6.85億,長期借款3.1億,債券4億,三者相加高達13.95億,比2012年底的10.55億,增長了32%。儘管在賬面上,樂視網的收入、利潤都是增長的,但是現金流入增長速度小於現金流出增長速度,利潤的增長速度小於銀行借款增長速度。以這個燒錢速度,兩年後,樂視網的銀行借款至少增加到25億,僅這一項,就超過了樂視網大大高估的賬面資產,樂視網將不再有可能從銀行借款。2015年6月、7月,樂視網2012年發行的4億元債券將到期還本,這是剛性兌付,樂視網到時候還不出錢來,要麼破產,要麼被人併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834

滿倉加融資買入創業板股能賺嗎? 林子白

http://xueqiu.com/6624941293/25681624
看到有人炫耀自己借錢買創業板股票,幾個月賺了3倍。還有的人滿倉加融資買入創業板股票,期望借此實現財務自由。可以肯定的說,這些人基本都毀了,泡沫破滅之後,虧光本金還要欠一屁股債。

股市裡比的不是誰賺得多,而是誰活得久。幾個月賺3倍,在中國股市歷史上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業績,1992年上海炒作認購證,30元的認購證半年時間炒到1萬元,半年300倍。有一批膽子大的人由此發達,成為千萬大戶。兩三年後,這批股市上第一批主力的結局是有的打回原形,有的進了精神病院,有的被判刑,唯一碩果僅存的楊百萬成了靠賣書開講座忽悠股民賺錢的人。

94年的三大政策行情,95年的5.18行情,96-97年的特大牛市,98年重組股行情,99年5.19行情,03年五朵金花行情,05-07年的特大牛市,中國股市歷史上的這些行情,龍頭股票少則漲3、4倍,96-97年大牛市,蘇物貿(現在叫創元科技)漲了45倍,05-07年大牛市,中國船舶(原滬東重機)漲了75倍。和它們相比,今年的創業板行情真是小巫見大巫了。

所有的股民都曾經在股市中賺到錢,賺過幾倍、十幾倍的也大有人在,但是能夠把賺到的錢留住的人寥寥無幾。我本人97年初入股市,上半年賺了7倍,下半年賠了60%,好在那時我還有基本的理智,沒有透支。那時營業部給大戶透支比例是一比二甚至一比三,一比二透支,股票下跌三分之一,就打穿了,一比三,股票下跌四分之一就打穿。很多大戶被請出大戶室,身上還背著營業部的一大筆債。經過開始幾年的大起大落,從03年起,我就不再追求賺快錢了,初入市時我的目標是每年賺2-3倍,至少也要每年翻番,03年起我的目標是每筆最大虧損不超過總資產的3%,在此基礎上爭取每年資產增值20%。05年底開始的大牛市,頭大半年我只做股改行情,在股票股改停牌之前買入,得到十送三的對價,股改方案通過復牌後,幾乎所有的股票都是上漲,至少和停牌前價格相當,參與一次股改,至少賺30%,記得我參與的第一次股改是法爾勝,最後一次是蘭州黃河,每隔一個多月買入股票然後股改停牌一個多月,復牌後馬上拋出,10個月時間參與了6次股改,最少一次賺30%,最多一次賺50%,6次股改賺了6倍。06年底,全國老百姓開始瘋狂入市,12月7日,蘭州黃河復牌,正是這一天,嘉實策略增長基金發行,一天之內申購資金400億,震驚股市,我知道股市最瘋狂的時刻到來了。根據以前的經驗,新股民最愛低價股,我在2.50-2.60之間全倉買入吉林化纖,一直持有到5.30之前,在11元以上拋出。07年4、5月之間,全國人民都瘋了,每週新開戶近百萬,營業部裡人山人海,大街小巷談的都是股市,那首著名的《死了都不賣》就是這時傳唱起來的,股市熱得讓我受不了,所以清倉離場,躲過了5.30。5.30之後,也沒有再回來,而是把資金轉移到了H股,買入江西銅業H股,理由也很簡單,江西銅業H股價格只有12港元,A股價格25元以上。一直持有到30港元。不過即使我如此小心,08年還是載到了鞍鋼股份身上,08年1月鞍鋼H股從39港元跌到了13港元,而當時A股還在20元以上,H股的價格只有10PE,我在14港元買入,最後鞍鋼H股跌到了4港元,3PE。從那以後,我再也不重倉股票了,主要資金放在貨幣基金、國債回購和A份額上。只有兩種情況才以部分倉位買股票,一是股市出現比較確定的中期行情,二是股市暴跌,入場接帶血的籌碼,做短線。看不懂的行情不做,風險高的股票不買,做好風控,及時止損,嚴防資金回撤過大。目標是總資金每年增長20%,只靠低風險套利加階段性持股,我每年都能超額完成任務。

拉拉雜雜寫一堆,就是想給藝高人膽大的新股民提個醒。不要看不起20-30%的盈利,你能做到每年複利30%,堅持40年,你就是巴菲特。想靠在一隻股票上賭運氣,滿倉加透支,一舉脫貧致富,大多數人的結果是快速致貧。同時也給價值投資者提個醒,即使你對上市公司研究的再透徹,總有黑天鵝出現,過於執著的相信自己的研究,有可能像董寶珍一樣裸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051

網易娛樂專稿:為什麼2013年無劇可看?揭國產劇貪腐黑幕 林子白

http://xueqiu.com/6624941293/25753009
按:這是今天網易娛樂的專稿,揭露影視圈內的貪腐黑幕,出於可以理解的理由,原文中涉及的具體人物、電視台、影視製作公司全部使用化名或代號,不知道的人不免一頭霧水,根據我對影視圈的有限瞭解,把原文隱去的名字一一作了註解。如果有錯誤,請知情人士不吝指正。

2013年,在國產劇播出體量大幅增加的情況下收視率卻持續疲軟。雷劇盛行,劇集注水,觀眾審美更替等已不能完全解釋「無劇可看」的國產劇市場,網易娛樂採訪諸多業內人士,他們認為國產劇市場的各種貪腐和不規範操作才是最主要的原因——影視購銷中的貪污與腐敗讓市場無法形成良性競爭;大量不規範操作推高演員片酬導致風險加大;而收視率造假更讓製作機構失去風向標。

已經過去三個季度的2013年,國產劇播出體量較2012年有大幅度增加,但收視率卻持續疲軟並明顯下降,網絡點擊率也較2012年有較大幅度回落。以至於不少媒體、從業者、觀眾都表示:2013「無劇可看」。

2013的國產劇市場為什麼如此混亂?雷劇橫行,正劇注水,觀眾審美層級更替和娛樂消費轉移等都不足以解釋。網易娛樂採訪諸多業內人士發現國產劇市場中製作、交易環節的貪腐和收視數據貓膩也許才是導致「無劇可看」的真正幕後黑手——大量不規範操作推高演員片酬導致風險加大;影視購銷中的貪污與腐敗讓市場無法形成良性競爭;而收視率造假更讓製作機構失去風向標。採訪中,有眾多電視劇生產大戶都表示出對電視劇市場的灰心,在他們看來,這些亂像已經讓國產劇行業變得岌岌可危。

製作環節的貪腐
——製作單位給演員發高額賬面片酬,通過回扣套現

查看原圖某北京小生在拍攝一家國有影視製作單位的劇集時,身價從原本20萬/集猛漲到50萬/集,據透露這很可能是在他在協助製作公司利益人虛報成本,實現製作費「個人套現」。(製圖/珞小嬜)

演員片酬高漲、製作成本大幅上升,也成為國產劇製作行業的一顆毒瘤,影響著電視劇產業的發展。據悉,2012年,某大叔視帝級別的演員一年稅後收入超過一個億,遠遠大於業內眾多大公司一年的純盈利——整個行業都在為演員打工,這是不少製作機構共同的抱怨。是不懂行的草台班子、煤老闆肆意加價導致演員報價上漲?這種說法由來已久。然而,不少影視公司表示,這種情況並不多見,常見的反而是國有製作單位或國家機構來「攪局」。部分單位搞政績工程不計成本,部分則是出於私利「套現」——通過給編劇、演員高額「賬面報酬」,虛報高額製作費拿回扣,從而把不屬於自己的錢變成自己的。

案例1:20萬小生瞬間漲至50萬身價,輔助利益人虛報成本

在國內電視劇製作行業,除開規模龐大的私營製作機構,也有數量龐大的國家機構、電視台附屬機構、各級政府參與投資和拍攝電視劇,不少業內人認為,恰好是後者攪亂了整個市場。有不少家國有製作機構,每年生產出大量電視劇卻壓在倉庫裡沒法銷售;部分最終通過關係在各個電視台露面後草草了事;這其中的不少作品便是部分參與者的「套現項目」。

2012年,某北京小生以單集超過50萬(該小生此前電視劇均價為20萬/集)的價格出演某國有影視公司拍的警察題材電視劇,成為讓業界震驚的一條消息。據某影視公司老總透露,他拿到這個高價,極有可能是演員高片酬返還部分給利益人的行為;實際上,這家公司出品的多部電視劇,其演員價格、製作費用,都遠遠超過業內同等製作水平的電視劇,「通過回扣套現」便是造成這種現象的重要原因。

(林子白註:2012年李晨主演警察題材電視劇《草帽警察》,由江蘇廣播電視總台全資子公司江蘇幸福藍海傳媒有限責任公司出品)

案例2:知名編劇遭遇公開索要回扣:不一定是煤老闆推高片酬

某知名編劇表示,他曾經遇到某大型國有製作公司的製片人,在問到他的報價後直接了當地問他,可以不可以給予他更高片酬,「每集多給你10萬,簽完合同付完款後,你把那多出來的十萬再還我。」據他介紹,這種情況下不少編劇和演員都會答應,「等於有了個幫你要錢的內應,而且創作者可以提高身價,也不損失自己的利益,所以看到不少演員身價高的離譜,但他們下部戲就拿著這種包含著回扣的標價去跟人談——這種現象也是推漲演員報價的一重大原因,根本不是什麼煤老闆、大老粗。」

買劇環節的貪腐
——電視台愛買「人情劇」,領導掛名「總策劃」收錢
查看原圖電視台購片人員相當大程度上左右著觀眾在電視屏幕上能夠看到什麼樣的劇,因此電視劇製作方不僅送錢還送人,拿回扣,請演員「作陪」已經成為電視台領導的一大隱形福利。(製圖/珞小嬜)

採訪中,不少國內電視劇生產大戶都表示要對電視劇減產,將把更多精力投向電影。在他們看來,電影市場更公平,國產劇市場則存在太多的貓膩——電影是零售行為, 憑藉質量、口碑、營銷佔據市場份額;電視劇是大宗買賣,少量購片人的喜好和口味決定了交易的成敗;相對於電視台,多如牛毛的製片方只能充當「孫子」的角色,面對電視台的各種要求只能儘可能滿足,甚至送錢、送人。部分電視台的購片人員,憑藉個人利益、喜好、私慾,相當大程度上左右著觀眾在電視屏幕上能夠看到什麼樣的劇。

案例3:名導臨危受命接名著劇,某衛視還人情買滯銷劇

購買一部「人情劇」不會拖垮電視台,但一部電視劇賣不出去卻很容易讓一家公司倒閉,所以購買「人情劇」對電視台而言並不少見。當年,某著名導演拍攝的政治任務劇《回家》(劇名為化名),錯失央視導致銷售和播出出現困難;後來該導演在中途臨危受命接下執導由某衛視翻拍的名著劇,因此該衛視就出面收購《回家》,業內人士表示這就是「人情劇」的一種。

(林子白註:2007年李少紅接手執導北京衛視投資的《新紅樓夢》,北京衛視收購李少紅導演的香港回歸題材主旋律電視劇《榮歸》)

案例4:一線衛視領導臨退休狂買四部「雷劇」,疑拿回扣遭調查

近年來,「人情劇」越來越成為「收錢劇」。某影視公司老總表示,部分上市和準備上市的影視公司,為表面業績盲目追求產量,劇集質量不高卻能夠熱銷, 原因在於除了一手花錢買收視率,另一隻手則是塞錢賣劇。2012上半年,某一線衛視收視率一洩如注,網傳與其電視台大肆購買「人情劇」有關。該衛視「一把 手」領導即將到期退休,一口氣高價買了某公司四部「雷劇」,被懷疑中間存在貓膩。不過該衛視相關部門和領導被審計沒有發現問題。2013上半年,某大型電視台台長被雙規,此前,就有傳聞稱該電視台購片款透支嚴重、購片過程中存在不正當交易、有電視台領導從中獲利。

(林子白註:2012年4月份開始,因為連續幾部電視劇收視不佳,湖南衛視收視率狂跌,同年10月湖南廣播電視台台長歐陽常林到點退休。2013年2月,圈內盛傳遼寧廣播電視台台長史聯文被雙規。)

案例5:設立「總出品人」等掛名職務,給領導正大光明發勞務費

有資深電視劇發行人員表示,電視劇的發行成本一般是總成本的10%,但目前不少國產劇的發行成本已經佔據了總成本的30%。除開差旅費、招待費等常 見費用,更有各種名目繁多的回扣、監播費用。「在電視劇片頭,常常看到總出品人、總策劃等等都是領導;有些領導還為這部劇題詞、寫歌,這些都是光明正大的 送錢,如果不是因為求著他們播出,誰會允許自己辛辛苦苦做出來的東西掛別人的名字?」他表示,這些付出了一般勞動(審查播出、創作歌詞、題詞題字)都算是 正常收益,部分電視劇還予以高額回扣。據悉,目前有關部門已經建議主管單位的領導或電視台取消掛名的這種做法。對於這種規定,不少製片方表示讚揚。

案例6:劇方送錢又送人,電視台購片領導成「潛規則演員」大戶

供應嚴重大於需求的局面,導致不少影視公司對電視台購片人員不得不予取予求,塞紅包、出資邀請出國旅遊、贈送各種高檔禮品,都是常見手段;劇作藝 人、發行人,甚至影視公司老總,都不得不向其低頭作各種應酬。業內某知名影視公司的老闆表示,自己每天忙的焦頭爛額,但只要購片方任意工作人員表示要見 他,自己都必須立刻推開所有事情招待,「親自上陣做『三陪』」;部分電視台購片人員表示自己對某些藝人感興趣,雖然自己感覺為難,也都會儘量安排,「這在 業內,都是最平常的事情。如果不是因為被人扼住咽喉,誰也不願意去做這種下三濫的事情。」而某業內知名演員表示,現在對演員實行「潛規則」的,根本不是導演、製片人,更多是購片方領導。購銷部門是電視台的「先富部門」,是「肥差」,收入遠遠高於電視台普通員工。

播出環節的貓膩
——「做內容」不如「做數據」,收視率還是風向標嗎?
查看原圖影視公司與收視數據公司的結盟讓不少業內人士擔心,有利益關係的收視數據分析不再具有市場風向標的作用。(製圖/珞小嬜)

收視率造假,對電視業而言是個屢見不鮮的話題;由於直接取證的困難,常常只停留在傳言的階段;也正因為這樣,2013年電視「收視數據異動」非但沒有得到遏制,反而有愈演愈烈的架勢。對製片方而言,為銷售為播出明著暗著送錢、為電視劇好賣好營銷請高價演員,都在「可接受的範圍」;但面對明顯存在人為操作痕跡的數據異動,不僅看不到處理意見,也看不到處理的希望,這讓為數不少的電視劇製作從業者感覺悲觀。某電視劇生產大戶表示,明年要對電視劇減產,轉頭電影,「收視率是電視行業的通用貨幣和唯一衡量,但是這個標準不再具備風向標的價值,而是被操控,我不願意這樣死的不明不白。」

案例7:某公司劇集屢創「收視奇蹟」,不需要明星不做營銷也能保證收視

以數據諮詢聞名業內的某傳媒集團,宣稱擁有龐大的數據庫和人脈資源,因此製作的電視劇不僅可以發行在較強平台,而且表示部部都能保證收視率。2013年,由該傳媒集團旗下公司出品和推廣的偶像劇《標籤女孩》(劇名為化名)在某衛視獨播,儘管都是新人演員挑大樑,該劇卻以「黑馬」姿態挺近收視率排行榜前三甲。分析數據顯示,重慶地區的高收視起了重要作用(重慶是收視權重排列前衛的城市),該劇在重慶地區的收視率高達到2.784,收視份額7.549。有意思的是,重慶歷來被業內人士認為是收視樣本戶污染的重災區,最近重慶衛視也聯合索福瑞開始重慶地區收視市場的「清污工程」。

雖然該公司表示,其電視劇收視率部部成功的原因在於他們有龐大的研發隊伍,但實際上他們多部熱播劇,二輪播出的收視表現卻非常平淡。做數據分析的眾多業內人士表示,一部籍籍無名的電視劇成為收視率黑馬的可能性確實存在,但是對於一些由新人擔綱主演、缺乏營銷的電視劇,是需要被觀眾逐漸認知的,所以收視率是有上升曲線的,但該公司出品的不少劇目完全不符合這種規律;而該公司出品的公司屢屢「黑馬」,大多只能曇花一現。「看不懂是因為不符合客觀規律」,某業內知名大公司老總表示。

(林子白註:2013年4月,克頓影視出品電視劇《愛的創可貼》在江蘇衛視首播。)

案例8:一部戲就把衛視排名拉升十名,同時段同地區競爭劇成犧牲者

2014年,浙江某上市影視公司打造的重點劇目《對手不易》(劇名為化名)銷售困難,最後以賣給某衛視並簽訂了「收視率對賭協議」。雙方約定,《對手不易》開播期間收視能夠位列同時段前15名,即可以40萬/集的價格成交;下滑或上漲一個名次,價格就相應變動一次。結果,《對手不易》不僅進入了同時段前15,甚至反常擠進前10——而該衛視較為頻繁見到的收視排位大約在15名之後;在沒有營銷和關注熱點的情況下,《對手不易》開播收視即刻高漲;播出完畢,收視率立刻回落——這種現象同樣明顯違背了收視的客觀規律。

(林子白註:2013年7月,華策影視出品電視劇《棋逢對手》在河北衛視、廈門衛視首播。)

「收視數據異常」的情況還發生在該公司出品的另一部偶像劇《收視面條》(劇名為化名)播出期間。與《收視面條》同時段同地區競爭的另一部偶像劇《盛夏晚晴天》早開播四天,收視率也呈現一路爬升的趨勢。按照慣常收視規律,除非劇情極度注水,比較難出現收視率大幅下降的事情。然而《收視面條》開播當天,《盛夏晚晴天》收視率立刻從1.1將至0.8,《收視面條》開播當天收視即破1(編者註:某一地區的收視市場總額是相對固定的,倘若收視樣本戶集體看一部電視劇,必然拉高該部電視劇的收視率並造成另一部劇的收視率降低)。某做數據分析的資深業內人士表示,在一部劇沒有明顯的話題熱點、營銷力度情況下,觀眾(樣本戶)捨棄正在看的一部劇轉投另外一部新劇的可能性比較小。

(林子白註:2013年4月華策影視出品電視劇《幸福的面條》在浙江衛視首播。)

雖然收視率造假沒有直接證據,但一些特別公司出品的電視劇,沒有話題熱度、沒有號召力明星、不做強力營銷,卻能夠高開高走、遙遙領先,讓不少業內人感覺,收視率已經失去了其風向標的功能;而這些收視率好得莫名其妙的電視劇,引發整個行業的跟風模仿,嚴重挫傷了部分認真做內容的從業者。

小結:電視劇產銷需要透明、合理的市場環境

對國內龐大的電視劇產量和播出量來看,媒體形容2013的國產劇市場「無劇可看」,確實頗感可笑和可悲。國內電視劇市場低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正如採訪中某位影視公司老總所說的那樣,「就算死,也讓我死的明白」——電視劇收視率成了一場勝負莫名的混戰;不透明的黑幕交易讓少數人的私利掌握了相當大一部觀眾的娛樂休閒內容;「個人套現」助長市場的畸形發展,這都讓電視劇行業處於不著四六、無理性無秩序的狀態,而這對於影響著最多人群娛樂消費的電視劇生產來說,是危險的。電視劇的生產、銷售、播出,需要有透明、合理的市場環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188

有話兒:林子善我本不壞

1 : GS(14)@2011-06-26 10:23:3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462&art_id=15373148
「我前世係狗」

「我冇行歪路,唔吸毒唔賭錢!」林子善自言黑白分明好乖仔。

然後,他娓娓道來一個很有趣味的孩提故事,他說:「如果我唔係改個咁嘅名,唔係有個咁嘅屋企,有個咁嘅阿哥,我會學壞,因為我未出世之前,三叔玩神打,請關公上嚟對話,關公係講國語 o架!我出世之前,話我係仔,但係話我呢個細路好曳,唔可以亂改名,就請如來佛祖改,即係釋迦牟尼,話呢個 o靚仔前世係狗,再上一世係和尚,今世係男仔,商量過之後,改我做子善,中和番個性格,意思應該係呢個孩子好善良。」
訪問當日天氣酷熱,在深水埗街頭取景,林子善問記者要求爬高定低,禮貌周周,他說:「我冇行歪路,又冇吸毒,又唔賭錢,我係入行先食煙,拍《三五成群》開始。我阿哥家做緝毒,係警察,佢好似《廟街孖兄弟》嘅梁漢文, 6呎高,會教我好多道理,佢話如果我有乜嘢犯錯,佢就冇咗份工,因為會查三代。」
林子善媽媽開大牌檔,自小接觸到不同階層的人,在複雜的人物關係中成長,直接影響他的行為思想,他說:「屯門揸弗人都係我阿媽啲客,成日同我傾偈,教我唔好入黑社會,叔叔話因為自己唔叻,要搵錢,我又見到佢教班孫,叫佢哋唔好做啲乜嘢。乜嘢類型人都有,我見好多,我明白乜嘢叫是非黑白,但係我性格就係黑同白,中間條線好幼,一係鍾意,一係唔鍾意,冇中間。」
2 : GS(14)@2011-06-26 10:24:0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830&art_id=15373149
「佢成日挑戰我」
很多人覺得周星馳難相處,林子善偏偏不怕他,更不會阿諛奉承他,林子善說:「佢啲智慧咁高,班門弄斧仲衰,唔鍾意就唔鍾意,以前一開會就問我好唔好,所有人都話好,我就唔出聲,所以佢成日挑戰我。」所謂忠言逆耳,當年林子善舉腳反對周星馳拍《長江七號》,他說:「佢話人哋鍾意睇我笑,不如我整到人哋喊,個個都話好,我唔出聲,佢突然問我『洪爺,好唔好呀?』我話,作為一個觀眾,我由細到大想睇你搞笑,你家整我喊,冇咗你嗰樣嘢,我梗係覺得唔好睇啦!」
3 : 龍生(798)@2011-06-27 01:25:21

佢真係捱得幾辛苦...十年磨劍...

明顯地, 齋講演技, 佢絕對勝過胡杏兒...
4 : superkkw(6672)@2011-06-27 02:06:54

大傻哥接班人非佢莫屬
5 : 拔刺者(4132)@2011-06-27 10:19:30

他說自己入行才食煙和不賭錢等...真詫異!此君曾于此處http://www.vtc.edu.hk/vtc/web/te ... fldr_id=498&lang=tw
就讀,而且起碼是十年八載前。那處彷彿是兒童院,打架、偷竊、吸煙等事閒過立秋!就以教職員也坦言,若他們(學員)不是畢業後能找份安定工作,你們的下場就是賣私煙、100蚊4只等工作,固這裡是你們的唯一出路,不要浪費此機會
6 : pcp7838(1616)@2011-06-27 11:37:17

要有經歷,才懂得珍惜,要有磨練,先會有成就.依家既人,太少珍惜,太少耐性.捱不得苦.如何能成大事?
7 : 龍生(798)@2011-06-27 16:39:51

都係呢句, 從來成到大事都係一代人中的5-10%(爬上頂峰的人)

其餘個的20-30% 中間 (太古城質素的人)

60%都係垃圾, 以前係咁, 現在係咁, 往後都會係咁(番大陸娶老婆的人)
8 : 拔刺者(4132)@2011-06-27 16:59:26

6樓提及
要有經歷,才懂得珍惜,要有磨練,先會有成就.依家既人,太少珍惜,太少耐性.捱不得苦.如何能成大事?
應該這樣說,我非常認同龍生所說,林子善是非常懂得演戲!我不認為林先生是一些出污泥而不染的蓮花;更非面善心更柔的人;如有機會往那海員學校逛逛,需登記入內,且近年學生質素已有所提升,但我保証你會對林生所言自身抱有更大「詫異」
9 : GS(14)@2011-06-27 22:23:59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830&art_id=15373148

應該睇埋呢句..

29歲的林子善捱到出頭天,現在擁有全港最大型的捽碟公司,旗下 DJ幾十名,但是他本人仍然「爛做」,他說:「好天搵埋落雨柴,乜都做,細場我都會打,我好鍾意錢,家最希望係再有層樓畀自己,家供緊嗰層係畀阿爸阿媽,第日就有層樓可以養埋個老婆,咁就最理想喇!」相信這就是林子善完美的人生。

所以,他們工作環境已經難令他唔做這些事
10 : GS(14)@2011-06-27 22:24:12

成功的人,5%都嫌多,唉
11 : 龍生(798)@2011-06-28 00:59:47

是的, 一代中有5% 都己經算多

所以我成日唔明點解要講到每個人都係精英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053

自毀前程:林子祥偷墨鏡留案底

1 : GS(14)@2015-06-15 01:08:27

龍小菌前日涉於超市內盜竊被捕,過去亦曾有藝人因盜竊罪成兼留有案底。



99年林子祥偷墨鏡

於夏威夷獨自逛免稅店時,心不在焉將一副600多港元太陽眼鏡拿走,當場被捕。上庭時,林子祥認罪,被判罰款75美元(約600港元)及留案底。



08年曾敏偷雜誌

於銅鑼灣中央圖書館偷取一本英文雜誌《Dolly》,被裁定偷竊罪成立,罰款1,000港元。




99年陳小韻偷內褲

在銅鑼灣時代廣場馬莎百貨內,偷了八條共逾700元的內褲,被百貨公司保安人贓並獲,被判罪成罰款3,000元及留有案底。



01年雲露娜偷衣物

雲露娜維達(Winona Ryder)在比華利山一百貨公司,偷去總值4,760美元(約37,000港元)衣物,判緩刑三年及履行480小時社會服務令。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612/1918099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922

林子善愛咬女友屁股

1 : GS(14)@2016-03-06 16:12:17

林子善和鄭麗莎昨日在西九龍中心為猛男健身比賽擔任評判,林子善透露現時每星期健身6天,更自爆女友最鍾意咬他臀部:「佢成日問我可唔可以咬一啖,我都會咬返佢,我哋都有呢啲怪癖。」他稍後會在新劇中演泰拳拳手,為保持健碩要飲增肌奶粉:「我好享受做運動,所以唔覺得辛苦。希望政府可以畀多啲資源啲運動員。」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306/1951824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044

馬亞木林子峰競投領展商場

1 : GS(14)@2016-03-31 12:56:59

http://property.mpfinance.com/cf ... 0331/paa01/lac1.txt


【明報專訊】領展(0823)大埔運頭塘邨及葵涌石蔭邨兩個商場昨截標,市傳共收約10份標書,其中「小巴大王」馬亞木入標競投石蔭商場,其子馬僑生表示,由於該商場裝修較新淨,如成功購入料不用大規模翻新;不過鑑於市道回軟,是次出價亦略為保守。

至於早前連番投得領展商場的資深投資者林子峰,是次入標競投大埔運頭塘商場。林子峰看好該商場生意不錯,故獨資入標。大埔運頭塘商場涉及樓面5.4萬方呎,車位共438個,估值為6.89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811

林子峰8億奪運頭塘商場

1 : GS(14)@2016-04-01 15:08:30

http://property.mpfinance.com/cf ... 0401/paa01/lac1.txt


【明報專訊】舖市持續疲弱,日前截標的領展(0823)葵涌石蔭商場及大埔運頭塘商場卻於昨晚火速開標。過去兩年曾先後以近24億元拿下領展7個商場的投資者林子峰,再以逾8.1億元奪得運頭塘商場;石蔭商場則以8.8億元落入小巴大王馬亞木手中。領展公司行政總裁王國龍稱,是次招標反應理想,吸引多個不同的投資者表示興趣,包括房地產基金及上市公司,兩項物業各收到多份標書。

馬亞木8.8億購石蔭商場

今次領展出售的商場,包括運頭塘商場,涉及樓面5.4萬方呎,車位共438個。領展公布,項目由駿昇投資(香港)有限公司以8.103億元奪得,公司董事為林子峰。資料顯示,由2014年起,領展曾出售多個屋邨商場,而連同今次購入的運頭塘商場,林子峰已先後以約31.8億元連購其中8個,包括香港仔華貴邨商場、上水天平邨商場、將軍澳翠林商場等。林子峰稱,預算以6000萬至7000萬元翻新商場,並不排除重組當中兩成至三成租戶,租金將因應市場而調節,但未考慮會否拆售車位。

另馬亞木旗下人人汽車以8.8億元購入石蔭商場,該商場涉7.5萬方呎,另424個車位。不過,由於該商場不屬租置屋邨,其車位將限制不可分拆出售。馬亞木兒子馬僑生稱,商場租金日後會因應通脹作出調整,並指過往購入之領展商場均作長線收租用途。另市場消息稱,由本地品牌雞仔嘜家族成員持有自用的銅鑼灣渣甸街51至53號地下A舖,面積約500方呎,剛以約6800萬元售出,呎價13.6萬元。資料顯示,該家族於1990年以531萬元購入,現帳面獲利6269萬元或升值11.8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928

林子祥父子難約食早餐

1 : GS(14)@2016-12-07 08:01:09

林子祥(阿Lam左)與兒子林德信(Alex)、女子組合Super Girls(SG)前晚在灣仔的音樂會表演,打頭陣的SG穿短裙勁歌熱舞,不過成員Jessica演唱期間,突然叫隊友幫忙整理短裙。父子檔上陣的阿Lam,平日早睡早起,他笑言可以等到凌晨4、5時去食早餐,Alex則謂父子平時作息時間不同,甚少一起吃早餐。採訪:王連連攝影:葉君海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1207/198572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6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