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退休保障(二) 止凡
來源: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4/08/blog-post_24.html
上星期,政府托學者推了個全民退保方案出來,提議長者可以每人拿3000元,簡單地就加大打工仔的供款雲雲。我對這些提案的取態與考量,早前在「全民退休保障(一)」一篇文章都有說過,大家不妨回看。
今天想提的就是觀察到社會上有一些思想,就是每當社會出現問題時,或有不公平時,都會希望政府出手解決,簡單可謂走「大政府、小市場」的方向。例如全民退休保障,就是希望政府主動透過運用權力,令社會上的財富在一定程度上再分配一次。
當中更有不少人認為,樓市高,政府就應該出招,當資金轉移去炒工商舖時,政府又應該管制,可能之後股市被資金炒得熱騰騰,又會建議政府管制一下,加一下股息稅等等。總之那裡有熱錢,那裡看似不正常,賺錢太容易的地方,就應該管。
這種思維背後的理念是利用制度規條去控制商業行為,使市場價格回復大眾認為的「合理」水平,又不排除有些自私一點的想法是「自己未發達就不想看見人家發達」,此舉到底對自己有何好處呢?
背後動機如何也好,問題重點是這些動作能否達至預期效果呢?我認為效果是一定可以達到的,好像打擊熱錢的話,某地方的熱錢就會消失了,又好像推全民退休保障的話,退休長者可以拿錢又是肯定的事情。問題是政策當中所涉及的價值損失,走到哪裡去,帳單由誰來付呢?
面對這個價值消耗問題,不少人會一廂情願的以為對資本家的限制越多、規條越多,自然能減少他們謀取暴利,使機會落到沒有太多財富的人身上,減輕貧富懸殊。不是嗎?資金到那裡,政府就限制到那裡,誰要炒賣,我們就簡單加個稅就行了。全民退休保障也一樣,保障好窮人長者,窮人富有一點,有錢人就付出多一點,貧富懸殊也能減輕了,社會問題亦會少一點。
其實大家可以想想,從來,只有沒有太高能力的個體才會受一些地區限制規條影響得深,當能力、財力到達一定水平時,一個地區的遊戲規則對這些個體來說,根本沒太大影響力。
大家不妨想下一些例子,李嘉誠近年都不大舉投資香港及內地,反而轉移歐洲英國,這可能是他看到價值,又看到香港前景沒有太好,限制多、規條多,今時今日的李先生家族,那裡歡迎他,他就按個制就可以投資到那裡,那裡不歡迎他,又是按個制就能撤資,他會因為新政策新制度與你分身家嗎?
法國試過出招試圖減輕貧富懸殊,亦可能是總統選舉的策略,就是向富人徵收75%的入息稅,這個很可笑,富人主動收入怎會高呢?李嘉誠作為長實主席年薪只得10萬元,如果李生在法國都不用交這個富人稅。而這個富人稅政策實施期間,立即有位法國影星高調要移民到俄羅斯,可以想像到有能力者不會輕易被動半根毛髮的。
大家又看看香港政府出招規管投資行為,打物業炒家,炒家們還會拿著資金繼續投入這類市場嗎?不會的,他們都會到其他市場去投資,股市也好,外國也好,總之就是到資金天堂之地。即使真的可以人為地壓下了樓價,給上車一族能置業,誰付了這個樓價壓下來的價值呢?就是走不動的「中產」一族。
全民退休保障亦然,真正富人不會受太大影響的,無論你搞什麼樣東西出來,大不了就按個制轉戰另一個地區,可能只是調整一下不同地區的投資比重,大家可知道新加坡多麼喜歡外國資金呢。窮人就是受惠的一群,喜歡多些政策管這個管那個,以為把富人的錢間接轉到他們的口袋,可惜富人就有能力脫離限制,這個推算,大家都知道結論,任何福利及政策的帳是誰來結的,就是職業工作,家庭,身家性命財產都只能在這地區的「中產」一族。
每出一個福利政策都是中產人士結帳,同時,每出一個限制規條都減慢中產人士累積財富。想政策及規條的都以為可以從富人口袋拿錢救窮人,他們想不到只是從前你有一個easy
way,所以富人才走來這裡賺錢,而中產又跟著他們來賺,但政府見這樣賺錢多就加入規條限制,富人就會離開去找其他賺錢機會,餘下的只有中產付鈔,中產亦眼白白看著又少了一個賺錢方法。
又推福利又規限很多投資活動,每次政府推新政策時,只見窮人及一班議員如何高興,如何贊好,以為打擊到富豪地產商,但身邊的中產朋友都無一表示贊成及感到開心的,因為大家都知道這個社會是什麼一回事。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