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參加了一次投資者聚會,會上有不少專業投資者;會上話題自然圍繞投資想法,為此,在這裡做個記錄,也同時加上自己的想法。
先談市況,這裡有兩個想法,其一是某證券經紀指出,其公司近來積極向客戶推銷高息投資產品,而這通常是該類產品的見頂先兆,至於時間差則大約一季度左右。另一個想法是,以市場口味週期變化,配置投資大方向。股友C兄提出,經過大約一年多的增長股主題主導後,現在開始輪換到價值股作主導了,而這一波口味將會維時約一年。
讀者或會問何謂價值股?根據C兄的解釋,就是那些盈利增長溫和但能見度高、派息偏高且穩定,最重要是過去一年被市場忽視、未炒過者,簡單講,指數股完全符合。
事實上,上述兩個論點都有關投資週期,非常符合我的個人看法,因我已經說了頗一段日子,指全球資金近年就是在不同地區、不同資產類別游走,所以,流入中港股票只是時間問題,而現在炒資金流入,更可說等待已久。
市況以外,主力科技股的基金經理談論了不少行業發展,及個股的最新資訊。雖然提到了不少numbers,但只讓我覺得整個科技板塊基本上已被充分發挖,現階段投資者需要在企業經營的不確定性中尋找/博取回報;因此屬高風險投資,而小投資者在資訊上跟在基金之後,處境進一步地不利。
值得記錄的是,會上不少人對科技發展非常正面,好像機器人、醫療中的延長壽命,指出不出10年都可見突破性發展。聽到這些會改變世界的東東,自己第一時間是吸一口涼氣。我這一代是看Terminator、銀河鐵道999大的,機器人統治/滅絕人類、擁有長生不死(換了機械身體)成為極少數極權人物的專利;上述種種描寫未來世界的畫面,再一次出現腦海裡。也許我太負面,此時此刻,最佳的長線投資,應該是GOOGLE;在「skynet」統治世界前,就做一做最可能製造「skynet」的公司股東吧!
參與了這次專業投資者/基金中人聚會,更加讓我明白小投資者在資訊上的死穴;如果等某個行業或主題被唱熱,小投資者已經不能在基金身邊獲得多少甜頭。小投資者要明顯獲利,要跑在基金之前,或至少跟基金在接近的起跑線上;我個人的經驗所得,兩年前的smartphone移動電話趨勢,是一次很好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