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蕭煌奇:創作才是真正的資產

2010-7-30 SLC




曾經,歌手蕭煌奇最討厭兩件事:等待和麻煩別人,但如今的他漸漸甩開這兩件事:他是知名創作歌手,收入穩定,今年還拿下金曲獎最佳台語男歌手,可以自己生活,甚至還寫部落格。

出生就因為先天白內障失明,動手術後成為弱視,16歲又惡化再度失明。貧窮和失明,並沒有阻擋蕭煌奇想做音樂的路。

曾經,因為沒錢付房租,到敦化北路地下道表演,現在,他手上有兩間房子。

蕭煌奇小時候家裡尚稱小康,父母都是水泥工,還有房子收租,「上一輩沒好好珍惜房子,因為(家裡)投資失利,(從我)高二開始,全家就租屋度日。」他描述,父母靠水泥工攢錢養活家裡三個孩子。

「我從國中開始就沒有跟家裡拿一毛錢,」蕭煌奇說。因為他念啟明學校,上課、住校都由政府全額補助,從小愛唱歌的他,國中時就會跟著水泥工父親到工地秀表演,唱一兩首歌補貼家用。

接受自己看不見是另一種角色扮演,你要想辦法說服自己,這樣過也沒什麼不好!

16 歲上高中後,蕭煌奇因為太愛打電動玩具,讓弱視的雙眼成為全盲,當時的他根本無法接受自己,「高中那段時間比較叛逆,確實有不喜歡自己的狀況,」他說。因 為不想麻煩別人,他開始學用盲手杖,聽聲音坐公車,漸漸的,蕭煌奇發現,不一定每件事都麻煩別人,他領悟「看不見是另一種角色的扮演,上天給你的功課;你 要想辦法說服自己,接受這個角色,這樣過也沒什麼不好!」他樂觀地說,不過,話才說完,他還是又補上一句:「雖然有時還是要麻煩別人,比較討厭!」

當時蕭煌奇最大的支柱就是音樂,彈吉他、唱歌。畢業季節到了,盲胞最大的出路就是做按摩,40分鐘800元,收入穩定,1個月賺3萬元不成問題,他卻違背社會幫他寫好的劇本,選擇當歌手。

追求音樂沒錢生活可以簡單一點,只要有機會唱,我就會想去追尋!

「為何每個盲人都在做這個工作?我想先往音樂走,按摩隨時都可以回來做。」他無法改變自己眼盲的缺陷,這次,他要拿回命運發球權。

歌手收入不穩,善用資源是他在經濟拮据時的唯一方法。

1995 年,蕭煌奇和視障朋友組成「全方位樂團」,到民歌餐廳和PUB駐唱,同時也選在天母的母校附近租房子落腳。蕭煌奇表示,住房租高的天母是為了就近到學校練 歌,因為光是房租和生活支出,至少要1萬元左右,根本沒辦法額外負擔練團室的租金,「練團室要2,000~3,000元,但是住學校附近不僅省練團費,還 可以省往來的交通費。」

他也在民歌餐廳和PUB駐唱,收入並不多,PUB一次800~1,000元,民歌餐廳1週1次,1個月有1,200 元,但他把握每個機會,只要到場一定發名片,找尋演出機會,蕭煌奇笑說:「音樂也有淡旺季,旺季是暑假過年吃尾牙,淡季就是3~6月,」也因此,他把腦筋 動到棒球賽。

每次有棒球賽,蕭煌奇和樂團手搭肩,列隊走進去敦化北路地下道,抱著吉他表演,「地下道共鳴很好啊!1次2小時,收入有 7,000~8,000元,」他說。「尤其是兄弟象跟統一獅或三商虎比賽,我們會選開打或者散場時,就會有比較多機會,」雖然還會被警察當攤販趕,「最壞 打算就是多跑幾趟,就去附近繞一繞再回來。」

沒錢不是很痛苦嗎?蕭煌奇說,「也許大家覺得好可憐、好痛苦,沒有關係啊,沒有錢生活可以簡單一點,吃滷肉飯,只要有機會唱,我就會想去追尋!」

自助人助公益團體要給我幫助,沒關係,我就當做練習,但我不會永遠都這樣。

終於,幸運之神眷顧了他!當時在新聞局擔任顧問的邱秀芷辦了「幸福人生」講座,邀請蕭煌奇和「全方位樂團」到監獄為受刑人唱歌。

邱 秀芷說,找上他們是因為希望給受刑人鼓舞——即便是看不到,樂團都靠著自己往夢想前進!蕭煌奇和樂團成員搭著新聞局的車子全省唱,幾乎沒有出任何成本,甚 至還一起到海外演出,造就了日後到獅子會、扶輪社演出的機會。由於1場演出費用8,000元到1萬元不等,1個月下來至少有2萬元的收入,可以打平所有開 支。

搭著「社會同情心」的順風車,蕭煌奇說,「看不見就是要被同情,被幫助!我覺得說,好,沒辦法……我要生活,不得不低頭,公益團體你要給我幫助,順道讓我有機會演出,反正沒關係,我就當做一場練習,但是我不會永遠都是這樣。」

拒絕等待等人來讓你命運變好,不如自己執行,是好是壞,你自己甘願!

機會終於來了!那時,歌手李聖傑的經紀人在收歌,剛好在PUB聽到蕭煌奇的歌聲,經紀人先邀他寫歌,後來直接簽下他當歌手發片,2003年蕭煌奇的第一張專輯「你是我的眼」就此誕生,等了8年,終於夢想成真。

以 往跑工地秀、校園、監獄,「要迎合很多人,在不同場合就唱他們喜歡的歌:到校園就得唱一些最近流行的歌;到監獄就得唱一些思鄉情歌,」蕭煌奇說。每天一張 開眼就得背別人的歌:周杰倫、洪一峰……,「唱再好也唱不過原唱」,一度感覺離夢想愈來愈遠。這是第一次,蕭煌奇可以在台上演唱自己的歌。

只是,好景不常,好不容易出專輯,還得到金曲獎最佳詞曲創作人,結果因為和經紀人關係出狀況,第1張專輯只跑了3場宣傳活動就告終。

後 來,蕭煌奇陸續把試聽帶投到各大唱片公司,卻都沒有回應,這次,他不想再等8年、再等人挖掘、再等唱片公司宣判他出專輯的時間……,蕭煌奇拿著第1張專輯 的版權費和過去的積蓄,籌了50萬元自費出第2張專輯。蕭煌奇的經紀人陳莉莉說,很多人當時義氣相挺,只拿CD當成酬勞。

「這很冒險!」蕭 煌奇承認,「但我不想等了,等待是一種痛苦,我不喜歡把所有權利操之在別人,那是一種很危險的事情,(因為)你不知道你未來的方向。等待一個人判你死刑, 讓你命運變好(或)變壞,那不如你自己執行,是好是壞,你自己甘願!」他算過,最少他還有民歌餐廳和PUB的駐唱收入,生活可以過得去。

下定了決心後,蕭煌奇自己辦簽唱會、跑校園,唱歌時一旁就放著新專輯,「1張300元,只要賣2,000張以上,我就可以回本。」

喜馬拉雅發行股份產品部李炎宗分析,一般唱片公司的簽約藝人收入80%歸公司,20%進藝人口袋;而自己獨立製作後再找人幫忙發行則相反,80%落袋,20%是製作成本和發行,缺點就是無法大量宣傳,必須一場場跑校園和簽唱會。

此外,一般唱片公司發片通常要求3個月回收,蕭煌奇卻耐心的花2年時間跑活動,靠賣唱片累積下一張唱片的錢,一步步走向夢想。

當偶像歌手在簽唱會唱3首歌,蕭煌奇就唱6首,「把握每個機會,總有機會讓每顆心感動,難道每個人都是鐵石心腸嗎?」他反問。

堅持理想今天有機會表演,就要把最好的拿出來,總有機會讓每顆心感動!

「我都是用這種方式去面對自己的音樂態度。今天有機會表演,我就要把最好的拿出來給大家聽,我很enjoy在音樂裡面,而且我又有點收入,可以生活,可以買更好的樂器和設備。」

問他為何能夠樂觀?蕭煌奇說,他永遠記得媽媽跟他說的一句話,「媽媽從小告訴我們,只要三餐吃飽就很幸福了,每個人都有一款命,所以不需要計較、也不需要比較」,擔任水泥工的媽媽夏天得在酷暑下拌水泥、搬磚頭,但是媽媽從未跟他抱怨,每次總是笑笑地帶過一切辛酸。

國小時他零錢不多,最大的滿足就是去福利社買五元麵包,有時買蔥花,有時是紅豆,邊吃邊走回教室,是他最幸福的時候,「雖然我沒有像同學那麼有錢,可以在福利社買一些玩具、高級的彩色筆,但我有麵包可以吃,我其實就心滿意足了,」他說。

2007 年,第一屆超級星光大道的冠軍林宥嘉,因為在節目裡唱了「你是我的眼」這首歌,在關鍵時刻意外幫了大忙,讓蕭煌奇因此一炮而紅。李炎宗表示,林宥嘉演唱之 後,蕭煌奇的唱片銷量增加了10倍,之後每張唱片也都有5,000張以上。有了基本銷量後,蕭煌奇終於有收入可以每年固定發1張專輯。

投資未來錢夠用就好,名只能用一時,真正的資產是自己的創作。

不過,雖然名氣和銷量逐漸累積,但蕭煌奇對於名利卻看得很淡,「錢夠用就好,名只能用一時,真正的資產是自己的創作,」他拿到收入後,先扣掉1/3用來生活,再來是製作專輯費用,最後1/3用在理財,為將來預做規畫。

就如同他做唱片不求快,只求穩,一步步邁向目標,他的理財工具同樣很穩當,只投資高殖利率股票和房地產。蕭煌奇想過,老了之後有版稅收入、股票股息,自己也有房子住,足夠了。

話雖如此,他也曾一頭熱的去碰他不懂的東西,最後賠錢收場。

2008年,為了讓音樂人有場地表演,蕭煌奇和4位股東合夥在仁愛路圓環附近開了餐廳,但是因為不懂經營管理,餐廳一開門就開始燒錢,他說:「1個月房租就要23萬元,」半年後認賠200萬元收場。

反倒是他買進的中鋼股票,股息殖利率從2006年以來,每年至少有5%~7%,優於定存,股價也很穩定。現在的他,約有10張的中鋼和南亞股票,有錢就買一些。即便有理專建議他買其他產品,但蕭煌奇都不為所動。

除 了買股票,蕭煌奇的理財金有一部分拿來繳房貸。2008年,他在板橋江子翠捷運站附近買了30多坪的電梯華廈和母親一起住,總價1,000萬元出頭,這是 他買的第2間房子。第1間則是位於辛亥路一段,當初購買時1坪約30~40萬元,如今已漲到70~80萬元,漲幅近1倍。

蕭煌奇說,「很多我的盲朋友還在租房子,我算給他們聽,你1個月租金2萬元,10年租金都可以付頭期款了」。

現在他可以拿錢回家,離完全獨立之路,又近了一些,今年秋天,他計畫辦第一場個人售票演唱會,每次都是搭著別人的肩走上舞台,這次他要靠著自己的力量走上去,如同他的人生和財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46

真創作 黎智英

2013-04-04  NM
 

我們時常掛在嘴唇邊的creative到底有什麼意思?Creative顯然是個非常抽象的概念。如果那是指創作力,是否有創作力的人的任何搞作都算是創作?當然不是。好歹我算是個創作人,我不能創作一些自己不喜愛的東西。譬如叫我創作遊戲機,我便會變得跟白痴無異。我愛做生意,我的創作自然是生意。

創作要從愛開始:熱愛一樣事業甚至為之發燒,不論那是彈琴、畫畫、廣告、科技或是像我那樣做生意,你才會有所發揮,creative起來。我有個朋友,噢,不是一個而是好幾個,無論做生意或做事,他們都謹慎得很,船頭驚鬼船尾驚賊;可是做人嗎,他們沙膽過華秀隻狗。做事墨守成規、毫無創意,做人卻創意無窮。你也許聽過闊佬死後突然走出另一頭家來的故事吧;不只是二奶而已,更還生兒育女。我有位老友做生意只求生存,得過且過,毫不長進。可是他搞女人的膽識和創作力則簡直是天才。他在外面有女朋友達七年之久,女友固然與他相安無事,他老婆同樣是糖黐豆。你可以看得出這傢伙對老婆是真心的,他卻同時可以承受在外面多個女人的心理負擔,這令我這個知情者覺得簡直是不可思議。更不可思議的是瞞了老婆七年,老婆不知情且也罷了,有一趟她甚至對我說:「有個八婆跟我說,你老公在外邊有女人;她顯然是妒忌我夫婦感情好,你說這個八婆多麼惡毒!」聽到她這樣說,我還怎敢出聲?忠於真實是一回事,做二五仔,傷害別人夫婦感情可又是另一回事。這位朋友耍老婆的手法無疑已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有時我甚至懷疑他是否以隱瞞老婆為遊戲,愈玩愈精彩,以致不願意放棄。天才都是埋頭苦幹的,否則便當不成天才。天生你才,你也一定要盡力發揮天賦才會有成果,天才並非完全不用琢磨的寶劍。我這位老友亦疲於奔命,這麼辛苦只是為了在外面多個女人,值得嗎?有一次我這樣問他,他說他享受戀愛。一跟女人談戀愛,他整個人便生猛起來,思路如泉湧,即使煩死也值得!這位老友就是有跟女人談戀愛的天分。可是像我這種人,卻很難相信世間上會有些人在外面跟另一個女人做完愛,回到家裡可以瞞到老婆。換作是我,就算內褲沒有濕痕,也會作賊心虛,那又怎可能逃得過女人敏銳的直覺偵緝?除非家裡的女人早已不愛你,對你完全麻木,否則就算一次半次能過骨,下一次就一定穿煲。怎可能瞞足七年?有這個本事的人不是天才又是什麼?要是一個人可以完全不顧一切去愛,那麼他做人一定做得好過癮,自問我便沒有這個天分了。完全不顧任何後果,這跟吸毒有什麼分別呀?我只是個凡人,在未找到個神不知鬼不覺的方法出去滾之前,打死我也不會亂來的。做生意好大膽的人,做人卻膽小如鼠。於此可見,做人無辦法,性格是沒有得揀的。

往下去且讓我擱下倫理道德家庭等觀念,反正以下我要講的人對這些觀念都毫不在乎。就如台灣富豪孫某人,他一世風流浪漫,追逐女人裙下,大好事業大江東去,名譽亦蕩然無存,旁人看來覺得可惜,甚至招來不少閒言閒語。現今他既無名譽更無事業,剩下的只是女人和錢。

從普通人的倫理眼光來看,他六十多歲了,一生任性,晚景孤淒。可是在我來看,他現在無牽無掛地戀愛,應該快樂過神仙。以前他做大生意,那只為帶來虛榮,與女人談戀愛才是他真正熱愛的事業。

一般人做好一檔生意,然後走去搞女人,最後因為分心,拖累生意。我們說他是被虛榮所累,因為那個男人不是死在床上的秀色情慾,而是死在女人給他帶來的虛榮。有個年近六十歲的朋友,我見到他在曼谷東方文華酒店擠滿了人的大堂,情不自禁,當眾從後熊抱個二十多歲的美女模特兒般的女朋友。「我擁有這個美女!」我隱約聽到他的phallic symbol 在大聲呼喊。

那一刻他的快感,加上當着眾人炫耀擁有美人胴體的驕傲虛榮,在他來說那顯然是無價的。子非魚,焉知魚之樂?可是對大多數事業心重的人來說,紅顏禍水,起碼婚外的女人都是這樣。

但對上述台灣那位大富豪來說,事業才是災難。他大半生為社會地位的虛榮拖累,為了生意而營營役役。現今洗盡鉛華,專心戀愛,那又豈不優哉游哉?若然性格無得揀,命運是否也無得揀?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這不是個宿命的世界。對於性格極端、可以熱愛某些東西熱愛到發瘋的人,正如我們這位視戀愛如飴的大富豪,性格便是命運卻是千真萬確的。

我本來是想在這裡跟大家分享創作的心得的,可是愈講愈離題,還是回頭重拾正題吧。我說這個人做生意的境界簡直是像玩魔術那般厲害,他又怎可能不是為愛的激情所推動?「Jimmy,你錯了,不僅是愛,恨也可以鞭策一個人成就大業的!」曾經當過這個大富豪的左右手,現今自己已成為商界名流的人跟我這樣說。他還舉了不少大富豪的事例為佐證。不過我仍然相信即使這個大富豪痛恨對手,可是他對那些能夠幫他創造事業、對他的事業帶來好處的人,他還是有赤子般的激情。

創作能力為什麼跟愛,特別是強烈的愛有關?因為愈是強烈的愛便愈能將你還原到最原始的赤子之心,就是這個赤子之心使出的魔術般的能力,發酵我們的想像力。創作往往是個返璞歸真的歷程,那是個回歸初生嬰孩、赤子之心的觸覺的過程。

這個觸覺便像是收音機的天線或Wi-Fi的解碼器那樣,把我們跟大自然蘊藏的想像力連接上 。沒有了這些天線或解碼器,一切人為努力亦歸於徒然,即使心中有把創作的火焰,要是沒有想像力,那麼創作人極其量只是隻沒有翅膀的鳳凰,他的創意依然無從起飛,為現實蹉跎。

重拾赤子之心,創意便自然來了。想像力是一個人分享大自然的內在世界的現象,那雖然是個神秘的世界,卻是個意識觸摸得到的現象。嬰孩的赤子之心纖細敏感、單純專注而投入,一跟它連接上了,想像力便如泉湧現。

故此縱使是個無神論者的創作人,也會意識到舉頭三尺有神明,在大自然面前,他也自然謙卑起來,因為他們都感受過神奇的想像力。

想像力真的神奇得令你不敢不相信,那個「Eureka!」的剎那散發的光芒正是上天賜予的愛。創作是從心中的觸覺開始,這個觸覺啟動腦袋燃燒起無限的念頭。大自然的養分滋長天下萬物,這種生命力便是大自然的「愛」,以赤子之心觸摸這份愛,發酵為感動,燃燒想像力。創作從真起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244

遊戲架構師:通宵加班很正常 創作需要正能量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0431.html

熱衷於遊戲的你是否想過一款遊戲是如何誕生的?遊戲世界的設定、角色的設定都是如何一步一步架構起來?作為一名遊戲架構師需要具備如何強大的條件,才能從無到有構建起一個紛繁複雜的遊戲世界?讓我們一起聽聽兩位「前輩」的經驗之談吧!

能實現創意很快樂

曾供職於某大型網絡公司的李可,從事遊戲創作工作已經有些年頭了。2009年他曾經參與過著名網遊《征途》(綠色版)的研發,2010年到2012年又參與了MMORPG《御龍在天》的研發。說到步入這個行業的初衷,李可覺得遊戲架構師可以把自己的創意付諸實現,形成產品,服務廣大玩家是一件很有趣很有意義的事情。

而從2010年開始就一直從事遊戲策劃的80後阿毅,則經歷了從最初由俄羅斯方塊到電腦遊戲普及化的時代。「因為從小到大我都喜歡玩遊戲,所以我深深地知道,遊戲可以帶給人情感,使人成長。我希望我所設計遊戲能帶給人們歡樂和啟迪。」阿毅設計網遊《帝恩學校》的時候,目標就是將其打造成全國甚至世界第一的網上學校。

「因為教育類的產品在國內成功的例子很少,當初我也有困惑過、憂慮過,所以我利用了很長時間,不斷去接觸不同的家長對自己兒女玩遊戲的看法,以及兒童和青少年對遊戲的接受程度,做了各種不同的分析和總結,最後深思熟慮才開始研發《帝恩學校》這款教育類網絡社區遊戲。希望它能成功。」阿毅說。

架構師必備:

在遊戲世界裡全知全能

阿毅認為要想成為一名出色的遊戲架構師,首先應該熱愛遊戲,「失去了對遊戲的喜愛,也就喪失了設計遊戲的衝動。玩遊戲是遊戲架構師的基本功。要想做好某個類型的遊戲,就要先成為這類遊戲的高手。」

其次是豐富的想像力,架構一個複雜有趣的遊戲意境並非易事。架構師的設計架構、觀念、想法直接關係到遊戲產品的成敗,所以遊戲公司招聘中,對於遊戲策劃師的招聘要求頗高,需要具備深厚的文史哲知識或者是對某類型動漫、武俠、魔幻、穿越、機甲作品有較深入的研究。

比如你要做一款武俠題材的遊戲,你至少要知道武俠史上的諸多門派、招數、功法、兵器、衝突等等。而當你要做一款機甲類的遊戲,你又要涉獵機械、能源、材料、武器、空間、科技等方面的知識。

可以說,要想創造一個精彩的遊戲世界,你必須成為這個世界「全知全能」的「神」。

再次是設計的實操能力,包括縝密的邏輯思維、較為專業的數理能力、分析能力以及一定的寫作、審美能力。

除此之外,阿毅認為語言表達能力和煽動性和執行力也是遊戲架構師不可或缺的能力。因為在創作過程中也會遇到不少的阻礙,你必須跟團隊其他成員做溝通,不斷鼓勵和刺激新的創意。如果執行力不夠,哪怕點子有多宏大,文檔有多周密,一定會喪失組織能力。「執行力在於,瞭解完整想法以後,在細節方面考慮周全寫出文檔,在交流中能夠讓美工人員理解我所需要的全部資源,清晰地讓程序員理解這個想法的構成,最後定下具體的完成時間。」

通宵加班很正常 創作需要正能量

目前在中國,遊戲行業屬於朝陽行業,從事這一職業的人也越來越多。李可覺得這是個造富的行業,一將功成,回報還是很豐厚的,但不得不說這也是一個殘酷的行業,「最初期做客戶端遊戲,研發週期在2到4年,做成功了還好,做失敗了就啥也沒了,人生能有幾個20多歲呢?」而且這一行業加班是常事,通常每週工作時間都在60小時以上,遇到關鍵時期,通宵加班也很正常。

阿毅說:「在設計遊戲中,往往會頻繁地接觸到各種負能量,比如生活或工作中經常聽到的各種抱怨、指責、冷漠等等,這些負能量會將我們僅有的正能量消耗殆盡,並且不斷傳播給周圍的人,就像病毒的傳播一樣。而真正內心強大的人,有能力疏導自己的負能量,找回自己的正能量,在人際關係中更是能夠將接觸到的負能量轉化為正能量,從而淨化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環境,幫助更多的人接納正能量。」

「第一要想清楚,你是不是真的熱愛遊戲,這個很重要。第二是不是能吃苦,加班熬夜壓力大什麼的要有心理準備。第三,能不能夠經受起挫折,每年能出幾千款遊戲,成功的遊戲一隻手都能數過來。如果這三條都OK,那麼就來吧,遊戲行業歡迎你!」李可說。

遊戲策劃知識小普及

在設計遊戲整體框架時,遊戲要如何劃分模塊,用什麼方式開發,以及模塊之間的關係都要確定下來。對於一款遊戲,如果不進行模塊劃分和良好的整體設計,在實際的開發過程中會陷入無限的混亂中,人員也會很難控制。按照體系進行劃分是一個比較有效的劃分方法,任何遊戲都是可以根據自身要求進行模塊劃分,下面給出一個大體的劃分模式:

生存體系

遊戲世界的基礎,只要是遊戲需要建立一個世界,那麼生存體系是最基礎的。生存體系也由很多要素組成,表現在玩家面前就是各種屬性,視遊戲類型而定。包括HP、MP、金錢等基本屬性,複雜點的遊戲還要設計飲食、體力、精神等其他屬性,看具體的遊戲設計了。

升級體系

升級體系是另外一種常見的消耗用戶時間並增強耐玩度的主要方法,大部分的RPG遊戲和即時戰略遊戲都有升級體系的介入。設計升級體系主要是設計升級的算法以及相關屬性的平衡發展。

操作系統

遊戲如何操作,以及主要界面安排等都要做簡要描述。這裡還要提到遊戲的一些配置情況,是否支持操縱桿和其他外設也要在這個部分來描述。遊戲過程是使用鍵盤還是鼠標就要在這個階段確定。

界面系統

該系統和操作體系有很大的關聯。遊戲中的很多操作是由界面所決定的,一個良好的遊戲界面能夠幫助玩家快速上手。界面包括遊戲主界面、二級界面、彈出界面等很多種類,在建議書中也應該把整個界面系統的框架規劃出來,還有整個界面的風格等問題也要確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270

俄羅斯方塊誕生30週年:作者回顧創作過程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482
昨天,是俄羅斯方塊誕生30週年,「俄羅斯方塊之父」阿列克謝·帕基特諾夫(Alexey Pajitnov)撰文,對這款經典遊戲的誕生過程進行了簡單地回顧。

以下為文章全文:



八十年代初,我在前蘇聯科學院的計算機實驗室裡研究人工智能。這是當時為數不多的能與外界溝通的蘇聯機構之一,所以人們偶爾會給我們送來新的硬件。我們會通過編寫簡單的程序來評估這些硬件的性能,這也成了我開發遊戲的藉口。

我從小就喜歡拼圖遊戲,尤其是五格拼板。當年只要一盧布就能在莫斯科的玩具店裡買到三套這種幾何圖形遊戲。1984年6月,我突然想到,或許也可以利用同樣的理念開發一款電腦遊戲。但是讓12個五格拼板隨時旋轉有些太過複雜,所以我採用了四格拼板的模式。共有7種方塊。另外,我最初編寫《俄羅斯方塊》時使用的Electronika 60電腦沒有合適的圖形,只有一個能顯示文本的顯示器,所以我使用字母來組合出這些方塊。

接下來,我設計出了這些方塊的操作方式:選擇方塊、翻轉方塊、旋轉方塊。但整個屏幕只要20秒就填滿了。而且一旦你填滿了一行,這一行就算死掉了。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把它一直留在屏幕上呢?所以每填滿一行,我都讓相應的那一行自動消失,這成了整個遊戲的關鍵。我當時是個很優秀的程序員,我花了大約三個星期才在屏幕上實現了這種效果。我當時假裝在調試自己的程序,但實際上,我已經玩上癮了。其他人上手以後也紛紛上癮。這款遊戲很抽象,這正是它的品質所在。所有人都被它吸引了。

我不知道怎麼推廣它。我擔心推廣這款遊戲會給我帶來麻煩,但PC版的《俄羅斯方塊》已經走私到了匈牙利,而西方企業也開始生產未經授權的版本。隨後,體制改革開始了,所以我把這款遊戲10年的版權授予了政府。這也成為了蘇聯對外出口的首批軟件之一。

美國Spectrum HoloByte公司負責開發了《俄羅斯方塊》的一個早期版本,該公司也對這款遊戲的推廣方式產生了深遠影響。我認為這些套娃和教堂有些俗氣,但對銷量的確起到了幫助。他們選擇了十九世紀的俄羅斯民歌《Korobeiniki》為主題曲。任天堂後來又加入了《Tchaikovsky's Nutcracker》。這讓我頗感尷尬:全世界所有的孩子聽到這種音樂時,都會高呼:「俄羅斯方塊!俄羅斯方塊!」這對俄羅斯文化並非好事。

我起初並沒有賺太多錢,但我很高興,因為我主要還是希望看到人們喜歡我的遊戲。《俄羅斯方塊》對於打破普通人坐在電腦面前時的壓抑感,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對於習慣了紙和筆的非專業人士來說,這是一種可怕的東西。但如此簡單而美好的東西出現在屏幕上,卻打破了這種隔閡。

來源:新浪科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912

當科技領袖投資內容創作

2015-09-14  TWM

內容產業未來仍然是科技事業間競爭的關鍵場域; 懂得發展好內容,與軟硬體、服務緊密結合者,越有成功機會。

最近《刺客聶隱娘》、《風中家族》、《破風》、《青田街一號》、《我的少女時代》??,不少優質國片在暑假檔期推出,盪出或大或小巿場漣漪。秀異團隊的電影創作,表達抒發我們社會的Sense和Sensibility,是很讓人欣慰的事。

尤其,有我們兩位科技業領導人,前期就參與投資《刺客聶隱娘》,更是值得肯定。

影視內容的創意事業,涉及範圍很廣泛,但最終應該關心的還是「文本」(text)本身。因為不管是電影、電視或流行音樂等,其實都與內容、故事腳本息息相關。

雖然數位匯流時代,通訊的成本降低,內容流通更有效率;但我的觀察是,不管科技平台如何演變、行動時代移動不移動,跨平台匯流發展最終最重要的,還是跑在平台上面的內容。

隨 手舉例:賈伯斯時代蘋果為iPod拉攏音樂公司,建立iTunes、App Store平台賣數位音樂及各種內容、服務;又投資、經營皮克斯動畫公司,二○○六年主導併入迪士尼,成為迪士尼大股東,也經營迪士尼的動畫事業。現任經 營者提姆.庫克(Tim Cook)則致力於與HBO談數位平台專屬授權,讓美國熱門影集《冰與火之歌》上架到Apple TV販售。

NETFLIX平台則投資製作了大受好評的《紙牌屋》劇集。Google雖然創造了搜尋引擎平台,但背後仍是依賴豐富的網際網路內容,才讓其服務更有價值。

觀察這些經營硬體平台或流通平台的大科技公司,不約而同均向內容業靠攏的姿勢與速度,就知道即使是匯流時代,平台科技變化萬千,內容仍然不折不扣,仍繼續會是科技事業與創意事業的經營核心。

因 著科技發達的結果,內容流通及串流的速度更快,導致好的內容更容易抓住市場影響力。相反地,「內容力弱的人,衰落也會更快」。就好像hTC,雖然曾與 Google合作而如日中天,但現在仍停留在製作智慧型手機硬體平台,而缺少自有之獨特內容與服務提供。反觀蘋果,起家雖靠硬體平台,卻一路有系統地、逐 步地向音樂、動畫內容,及應用服務提供者角色邁進,終而成為一整合硬、軟、內容、服務之世界級巨人。

平台只是科技,只是一種中介。平台一定要想方設法,與上面跑的內容和服務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而台灣幫全球各大科技硬體公司代工,製造各種零件、系統。但最後全球消費者記得的不是台灣,而是那些把內容、服務整合在一起的科技公司。(本專欄由司徒達賢、樓永堅、吳靜吉、李仁芳共同

主持)

李仁芳,政治大學創新管理教授,專長領域為創意產業與創新管理、組織理論:曾發表《創意心靈》、《管理心靈》、《7-ELEVEn縱橫台灣》等專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022

全民音樂時代來臨?音樂編曲APP帶來的創作變革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125/152941.shtml

導讀 : 全民音樂時代,讓每個人都能成為音樂的創作者,更可以包裝出更多的明星;另一方面,全民音樂時代連接的是音樂教育市場,使得音樂教育變的更為簡單。

我在蘋果商店下載了一個名為Figure的APP,雖然有些看不懂它的英文界面,但是因為之前對FL studio的熟悉,幾個小時里就熟悉了這個軟件,並且創作了自己的style beat。蘋果手機ios預裝的應用中,還有一個名為GarageBand的APP,打開就是一個鋼琴卷簾窗口,可能好多人會以為這是一個鋼琴應用,實際上他是一個可以編曲的應用,能夠將鼓組、吉它、貝斯、管弦樂以及人聲放到不同的音軌,再加上一些簡單的混音效果,就能創作一首曲子。

以上是兩個應用的使用場景,事實上,幾年前當我看到電聲樂隊就是簡單的將幾個PAD和幾部手機放到一起的時候,便認為這是一個音樂創作的大趨勢。觸控式屏幕將音樂創作中各種難以馴服的樂器演奏變成用手點按,理論上,只要有各種音色,每個人都能夠玩的了音樂。移動設備將音樂的門檻降低到無限的趨近於零,當然更多的是在技術層面上。在各種樂器的演奏技藝方面,電子設備是永遠無法取代藝人的嫻熟的技藝的。

音樂APP讓音樂創作變的簡單

可能有人會問我講述上面的幾個案例,想表明什麽?我想說的是從手機上的音樂編曲APP到一些電子樂隊用它們作為創作工具,再到現場演出,其實這已經讓創作與表演大大的變的簡單了。樂隊不再需要幾個拿著樂器上去配合演奏,簡單的電子樂隊一個人就能完成。歌手要做的就是,在適當的時刻卡節奏並不斷的點按平板設備上的播放按鈕,然後配合這唱歌,每個歌手都成為了DJ一樣存在。

上面電子樂隊的演出場景可能還是有些複雜,畢竟很多朋友對樂隊和現場演出沒有太多概念。那麽我們就以手機用戶為例,每個喜歡音樂的手機用戶可能都會對黑白鍵盤情有獨鐘,即便不懂或者不太懂樂理也想編一個曲子,以便自娛自樂。這意味著什麽?沒錯,因為音樂APP的簡單的可視化的操作,大大的降低了音樂創作的門檻,任何人都可以進行樂曲的創作。可能還會有人說音樂創作要懂樂理懂編曲,這里偉哥要告訴大家,其實現在大家聽到的好多電子樂的旋律或者和聲,用樂理是解釋不通的。但是經驗與市場高速創作者們,這樣做就是人們喜歡的,就是流行的。所以,很多時候大家感覺很簡單的幾個和弦配合簡單的節奏,沒有華麗的編曲元素的一首簡單的歌反而更容易流行。

全民音樂創作的市場潛力

前面說了音樂創作簡單化的大環境,接下里偉哥要說的這個市場。應該說,10年之前的音樂遊戲勁樂團等一系列的遊戲開啟了玩家用鍵盤擊打音符的行為方式,這樣的遊戲其實是在為大眾普及音樂接觸。而現在無論是APP store 還是Google store以及更多的國產APP超市,都有很多免費以及收費的音樂APP。尤其是APPstore的音樂應用,在數量上相當的可觀。這就表明,如果不是有很多用戶願意使用類似的應用,應用開發商不可能去沒頭腦的開發。

這些應用,有的會以遊戲的方式吸引用戶,還有的是以專業編曲的應用面向音樂人。有的可能簡單到只有鋼琴、吉他等一個音色,有個則有多個音色,是將樂隊的鼓組、鍵盤、吉他、貝斯、Lead等所中音色融入到一個軟件,然後用戶可以隨意調用這個音色到多個音軌,搞出自己喜歡的節奏與旋律。

手指操作看起來簡單 但關聯著音樂生產效率

過去需要通過鼠標與鍵盤組合起來的高難度操作軟件,現在全部通過手指觸點去操作,操作難度直接從五顆星降到了兩顆星,甚至是一顆星,人人都可以通過這樣應用來操作。因此,人人都可以是音樂創作者,人人都可以做出自己的STYLE。當音樂開啟全民時代以後,事實上這是一個音樂眾包的全新時代的開始。過去要產生一個音樂人相當不容易,十幾億人中才有一個李宗盛。但是現在通過眾包,可能會出現多個李宗盛,過去是一個人編曲,現在則是多個人一起編曲,即提高了音樂生產效率,又讓音樂變成人人可以參與的項目。這里面可能不會出現太多的音樂天才,但卻可以創造更多的音樂人才。

是的,確實能夠提高音樂生產效率。音樂唱片公司以及相關機構只需要搞一個連接雲端的APP,音樂愛好者以及音樂從業者們每天都會提交成千上萬的DEMO(音樂試聽小樣)。這個時候唱片公司門要做的是不斷的篩選在篩選,最終選出那個最適合你要做的專輯的或者你要包裝的歌手的那些節奏與旋律,然後放入唱片工業生產區就好了。而你所要的付出的可能只是付給這些被挑選的創作者一些基本的報酬,這是一個多麽偉大而又簡捷的工程。或者,如果你願意的話,還可以把這些編曲創作者簽為自己的員工,讓他們盡情的在你個公司展示其才華。

全民音樂的未來至少連接兩個大市場

全民音樂時代,一方面是讓每個人都能成為音樂的創作者,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可以創造無限量的音樂,可以重酬出無限的專輯,更可以包裝出更多的明星;另一方面,全民音樂時代連接的是音樂教育市場,因為有移動互聯網以及APP可以連接用戶,使得音樂教育變的更為簡單。如果胡彥斌的創業項目牛班NEWBAND僅僅是面向創作藝人這個市場,那麽這樣的教學也就沒有什麽價值。

顯然,這個項目要做的是面向對音樂編曲感興趣的大眾,通過興趣來引導其進入這個圈子。各種智能樂器已經出現,使得未來的音樂編曲,只需要在手機或者PAD上完成音軌以及效果的設置,終端便可以直接連接各種智能樂器,然後播放出來的就是一支完美的交響樂曲。其實,如果再往深處想,全民音樂也將是泛娛樂的另一個重要維度,當前的泛娛樂基本指的都是遊戲領域,而全民音樂在將來很有可能是泛娛樂第二個重要內容。

很多看起來的不現實、不可行的商業模式,在後來都成為了創造商業價值的奇跡。全民音樂看起來有些不現實,其實這個大環境正在改變。90後以及2000後的這些“平板上長大的孩子”,其實平板已經成為各種知識獲取的主要載體。全民音樂的第一波,將會從音樂教育開始。有了這些音樂編曲APP的輔助,音樂教育將變的前所未有的簡單與快捷,老師不用再費勁心思的去描繪音符、音階以及音程的概念。

當這些“平板上長大的孩子”長大以後,恩,他們又會如何看待音樂創作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593

當TVB與ViuTV鬥收視時,影視創作人還在窮日子裏掙紮

來源: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0509-hongkong-tvindustry/

當TVB與ViuTV鬥收視時,影視創作人還在窮日子裏掙紮 | 端傳媒 Initium Media
視頻新聞

當TVB與ViuTV鬥收視時,影視創作人還在窮日子裏掙紮

ViuTV冒起,港臺多了頻道,新的免費電視局面,能否給本土影視創作人帶來曙光?

過去一週,香港人像追蹤恒生指數升跌一般,緊追兩個免費電視臺的收視點。

今年4月6日橫空出世的ViuTV,勢頭勇猛。據ViuTV公佈,開臺首晚的平均收視約5點,最高8點,到5月3日上到10.6點,意味著近68.9萬觀眾觀看——不少市民為這個新生電視臺能搶得雙位數收視而拍掌歡呼。也有市民同時指出,無綫電視在黃金時段仍有過百萬觀眾收看,一臺獨大的局面未變。

ViuTV開臺後首張成績表。圖:端傳媒設計部

當大眾視野仍停留於收視指數,兩臺搶觀眾之時,香港一群影視創作人卻在遠處觀望著。「新的免費電視局面,究竟能否持續開拓平臺,讓本土創作人有發展的出路?」這是28歲的黎梓駿近日最關註的問題。

黎梓駿2012年畢業於香港珠海學院新聞系,一直喜歡影視創作。大學畢業前半年,黎梓駿與三位朋友,合組公司製作影片,最初主要為坊間的跳舞學校製作比賽及為明星排舞的花絮,每條短片製作收費約1千至4千港元。「當時正是人人單反(單鏡反光相機盛行)的年代,客人都覺得拍片只是按按鈕,剪片也是按按鈕,根本不理解什麼叫創意,更不用談創作人所投入的時間、成本及技術,所以一般公司都不願付太多錢去製作。」

四名年青小夥子的初創公司,生意難做,每人每月收入只有四至五千港元,「做學生時還覺得夠用,但畢業後,單是我租的那間劏房租金已要三千多元,坦白說,都是跟朋友拼拼湊湊(籌錢)才可過活。」

不足八個月,公司最終倒閉收場,黎梓駿轉行,做過保險從業員及接線生工作,再去了澳洲working holiday(打工假期),回到香港,不甘放棄夢想的黎梓駿再次和朋友一起組建公司。2013年起,他的製作公司開始承接市場推廣公司外判的宣傳片和網絡廣告。不過,黎梓駿說,這些工作都沒什麼創意可言,「很多時客戶公司的老闆自己決定了他的方案後,我們只照指示執行。」

舉例來說,一個風筒(吹風機)廣告,客人要求找一名靚女youtuber,對著鏡頭美美吹頭。「僅此而已?這根本不可能提高貨品銷售,但客戶已認為能表達意思,基本上已沒商量的餘地。」黎梓駿無奈地說。香港很多創意人有過這種掙紮:「當創念遇上商業計算,矛盾隨即而來,要夢想抑或飯碗呢?兩者似乎不可能同時兼得。」

日復一日,黎梓駿與拍檔逐漸認清,香港根本沒有創意市場,他逐漸把工作與興趣分開:「工作就是等客人拋一些所謂意見出來,然後我們就按照指示,做一些東西塞回他嘴巴,最好就是順利完成,收錢便算。」

新電視臺喚醒對創意的想象

據世界經濟論壇發表的《2015-2016年度全球競爭力年報》顯示,儘管香港的全球競爭力指數度的整體排名保持在前一年的第7位,但在創意方面的排名僅得第27位,為亞洲四小龍中最低。

在香港,很少會聽見人們談創意,城市規劃沒有創意建築,購物商場裏沒有創意產品,大街上也沒有創意打扮,一切正如香港文化人梁文道撰文所說︰「創意產業靠的主要是人,而這些人…… 都很講究環境。這個環境必須開放包容、多元刺激,有很多和自己一樣的人溝通競爭,有很多不一樣的事情每天發生。香港是這樣的地方嗎?我們不要再騙自己。」

然而,全新免費電視臺ViuTV的出現,近來卻給香港市民帶來一次創意撞擊。ViuTV的重點節目《跟住矛盾去旅行》打破港人對旅行節目的想像,首集找來政見對立的民建聯創黨主席曾鈺成及泛民主派議員梁國雄,一同到波蘭旅行,二人平日在立法會內唇槍舌劍,同遊異地時竟引發連串溫馨故事。另一節目《煮吧!換咗我阿媽》亦不單純是教師奶煮飯,而是找來三對母子,讓他們交換阿媽進行廚藝比賽,解構箇中親子關係。《晚吹》則衝擊電視廣播的底線,談論多人性愛的話題,節目嘉賓連環爆粗,甚至被投訴至通訊局指節目內容不雅、語言粗鄙。

播放一個月以來,ViuTV似乎成了香港電視界的創意符號,一夜之間,許多影視創作人不禁要問——他們的春天要來了嗎?

ViuTV 衝三小製作團隊。攝:盧翊銘/端傳媒

那種「不一樣」,是你從沒在電視上看過,但它一直存在

去年夏天,ViuTV的節目創作人員找到了黎梓駿的製作公司。黎梓駿的合夥人吳國麟認識ViuTV節目創作人員彭穎琪,彭在ViuTV開臺前被委派負責一個名為「實驗電視」的欄目,即是嘗試把電視廣播時段,外判予獨立製作公司運作,讓外部自行製作內容,再由ViuTV播放。

獲得這個機會之後,28歲的吳國麟,與黎梓駿及24歲的梁天俊,回想起三人曾在畢業那年去臺灣的單車環島遊。當年遊臺期間,三個年輕人學會了臺灣閩南語「衝三小」,即「幹什麼」的意思,就索性以《衝三小》作節目名稱,三人在香港踩單車去不同地方,介紹不同的本土商店或玩樂地點。

黎梓駿坦言,在製作《衝三小》前,自己已經有十年沒有看電視。「我不會看無綫的節目,不是抄襲外國,就是毫無新意,倒不如上網看美劇或外國節目。」因此,他從來沒想過,電視會為他帶來什麼︰「我們都不看電視的,怎會想到自己有日會上電視,甚至因為電視而被人認識。」

直至《衝三小》播出後,他才猛然意識到免費電視的影響力:「以前跟人說我們的想法,別人會覺得我是『白癡仔』,當我開玩笑。現在有一個電視平臺播放我的作品,你就會知道,我的想法原來真的可以入屋(進入別人家裏),是行得通的。」

在這個節目的創作內容上,ViuTV並沒要求他們三人作出任何修改,黎梓駿說感覺頗受尊重:「好奇妙,出來工作後,很多時都要妥協,《衝三小》令我們覺得重回學生時代,我們製作出什麼,ViuTV就播什麼,完全是我們的想法。」

《衝三小》現時逢星期三深夜11時45分播放半小時,收視雖未登上ViuTV公布的重點收視榜,但在網絡上好評如潮。「好無聊,但唔知點解睇曬成集(不知為何看畢整集)」、「由頭笑到尾」、「夠貼地(夠接地氣)」—— 網上有市民這樣留言,甚至有人要求節目「加鐘(增加播放時間)」。

同時,《衝三小》亦吸引了廣告客戶主動接觸。彭穎琪指出,節目由ViuTV開臺播放至今,有7名廣告客戶主動接觸她,提出合作查詢:「《衝三小》這個節目,以年青人作對象,所以接觸我們的品牌都是本地、年輕、大膽的。合作模式不局限於傳統的冠名贊助,可以作更多嘗試。」

對彭穎琪來說,《衝三小》讓她看到外判製作節目的發展空間:「《衝三小》那種『不一樣』,是你從沒在電視上看過的,但它確實一直存在。」

港臺外判電視節目製作團隊。攝:盧翊銘/端傳媒

做創意行業,比拼的是捱窮能力

不一樣的創意人才的確一直存在。當《衝三小》或ViuTV其他「不一樣」的節目令香港人直呼過癮時,香港還有大量的影視創作人卻仍困在死胡同裏,苦無出路。

綜觀香港,創意培訓並不缺乏。香港浸會大學、城市大學、演藝學院及香港專業教育學院的資料顯示,每年傳理學院、創意媒體系及電影電視學院的畢業學生約有164名,當中部分投身電視製作行業,初畢業後入職起薪點約1萬2千元。

今年31歲的鍾宏傑,6年前便是其中一員。他畢業於演藝學院,主修編劇,畢業後一直從事外判的獨立電視製作。

還未畢業時,鍾宏傑就和同學關文軒,參加了香港電臺(下稱港臺)的外判節目計劃,經過兩個審批階段後,他們獲得18萬元的資助,拍攝一集關於香港郊野義務搜索隊的半小時紀錄片。二人於是開設了一間製作公司,承接港臺的外判節目。當時始終是新手,鍾宏傑、關文軒與另一名拍檔,花了較多時間拍攝,一年後他們向港臺提交了兩集,合共獲得36萬元資助,扣除成本後,每人每月只收入數千元。

鍾宏傑回憶,當時入不敷出,為省住宿費,必須與家人同住,每天煮即食麵過日子,更遑論休閒消費,心理上壓力很大:「當時經常身無分文,自信心很低,每次家人、舊同學聚會,都不想參與,始終怕跟人有比較。」

在香港這創意行業,很多時候在拼的,不是創意,而是捱窮的能力。

鍾宏傑

「在香港這創意行業,很多時候在拼的,不是創意,而是捱窮的能力。」鍾宏傑說,他認識的許多同行朋友,最終都不再堅持從事文創工作,大多轉行去做推銷員。

過去六年,鍾宏傑堅持製作文化及社會題材的節目,資助主要來自港臺。2012年,他曾獲港臺資助,遠赴美國紐約,拍攝關於城市街頭藝術及塗鴉的系列節目。回港後,他又再次得到港臺資助,開拍廢墟題材的節目。

港臺於1928年啟播,是香港唯一的公共廣播機構,自2014年1月13日起,開始提供免費公共數碼電視。至今年4月2日,亞視因不獲續牌而停止廣播,香港電視業進入四臺分立的局面,除無綫外,還有ViuTv、香港電臺電視,及尚未啟播的奇妙電視。

港臺於4月2日接收了已停播的亞視的兩條模擬電視頻道,增加播放時段,並且表示,將需要增加更多外判節目來源,來填滿更長的廣播時間。

但長期一臺獨大的無綫電視卻依然壟斷著節目製作。2015年,無綫全年的外判節目,只有資訊節目《望子成才》、真人騷《難得有心人》以及自然紀錄片《天坑》。

無綫企業傳訊部宣傳科副總監曾醒明向端傳媒表示︰「TVB(無綫)是全世界最特殊的電視臺,要自家製作節目、發行,擁有永遠的版權。如果外判,版權可能要與製作公司相議。」他明言︰「TVB短期內不會放棄自己製作,只會維持少量外判。」

鍾宏傑直言,很難取得TVB少量的外判資助︰「要接觸無綫,首先要有人脈,我沒有。無綫要的是娛樂、八卦,我們沒有這些。無綫亦不會付出如港臺般的合理外判資助。」

至於新電視頻道的ViuTV,鍾宏傑認為,其創作內容上多以炒作話題吸引眼球,但內容未能令觀眾持續追看,「《跟住矛盾去旅行》的話題就是兩個人的對立,《G1格鬥會》就是女藝人在打架,觀眾因聽到這些話題而去看,看完之後呢?」

鍾宏傑總結,香港市民長期習慣了只有一個免費電視臺可以觀看,缺乏了對更多元節目,如文化知性節目的需求。「其實香港不同電視臺應該為市民帶來更多元化的節目。」

香港電臺電視部外購及外判節目組特級節目主任麥誌恒。攝:盧翊銘/端傳媒

香港電視產業:有人才,沒平臺

香港電臺電視部外購及外判節目組特級節目主任麥誌恒接受端傳媒訪問表示:「外判節目計劃旨在培養年青創作人,讓他們汲取經驗後,再向其他平臺進發。」

據港臺提供的資料顯示,2012至2014年間,共有227間公司向港臺遞交外判節目申請計劃書,申請者亦有上升趨勢,由2012/13年度的153份申請,升至上一年度的223份申請。

麥誌恒認為,這反映香港有具創意的人才及產品,只是在電視產業制度上,香港根本未能提供足夠的平臺讓人才發揮,在這一點上,香港遠遠落後其他地區。

在歐美國家,目前很多製作公司都是由業餘小組形式起家的。「在外國,就算是很業餘的(製作人),可以先做少少計劃給電視臺看,電視臺覺得有潛質,就給他們少少錢,叫他做認真一點,拍pilot program(試播節目)。可行的,就由電視臺出一個百分比,列明持有某個地區的首播權或播映權,然後製作人再拿pilot program,去找其他電視臺、發行商,甚至其他國家的電視臺去融資,方法很靈活。」麥誌恒介紹說。

香港一直未能發展這種節目模式,主因是「政策」所限。2009年,香港政府計劃增加免費電視牌照,同年底,三間電訊商城市電訊(香港電視網絡)、有線電視(奇妙電視)及電訊盈科(香港電視娛樂),向廣播事務管理局遞交申請。

城市電訊於2012年更積極地成立香港電視網絡(HKTV),並大行招兵買馬,完成十多齣電視劇,為開臺作準備。豈料在2013年10月15日,香港行政會議宣佈原則上同意發牌予奇妙電視及香港電視娛樂,但否決香港電視網絡的申請。

市民質疑政府拒絕開放頻道,阻礙電視市場競爭,直指審批過程不透明,並發動12萬人遊行抗議。香港電視隨後就不獲政府發牌提出司法覆核,惟終審法院於今年5月4日裁定毋須重新考慮香港電視申請。

影視創作人的自由市場遠未到來

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馮應謙一直研究中國內地、韓國及日本的電視產業發展,從而為香港電視製作的節目提出策略改進。

他指出,自90年代起,全球的商業電視臺都開始採用外判、製播分離的模式,一來減低成本,二來能更有效地引入創意。

「中國大陸是一個最明顯的例子,他們電視臺有自己的製作團隊,但很大的比例是向外面的製作公司外購﹔韓國電視劇製作成功打入整個亞洲,它們亦有外購﹔而日本的製作則是電視臺自家拍,但是明星、導演等人才不屬於電視臺的,令產業製作更靈活。」馮應謙分析道。

創作人的製作公司能否獨立生存,關乎市場是否有自由競爭的環境,要讓創作人東家不打可以打西家。

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馮應謙

在馮應謙看來,現時制度下,創作人還要等待一條漫長的路才能看到曙光。「如今只有TVB,再加一個規模較小的ViuTV,根本不算一個自由的市場。製作公司就算可勉強生存,亦會被這一兩間公司把價錢壓得很低。之後,創作人的製作公司能否獨立生存,關乎市場是否有自由競爭的環境,要讓創作人東家不打可以打西家。」

事實上,黎梓駿與其團隊仍在趕製的節目《衝三小》,製作預算只是ViuTV自家製節目的5分之1,「港臺的節目相對質素高及偏向認真,無綫面對的是較年長的觀眾,相信短期內,ViuTV是唯一能接納我們節目風格的電視臺。」黎梓駿說,他正在鑽研以顯微鏡拍攝細箘的影像,期望有朝一日,這個創意之作,能有一個合適的平臺去面向觀眾播放。

(端傳媒實習記者何郁慧對本文亦有貢獻)

請按右上角選在「在 Safari」打開

下載

重啟你的華語新聞體驗


【獨家】新片場獲7000萬C輪融資 掘金垂直互聯網影視創作產業

9月5日,第一財經從新片場方面獨家獲悉,公司完成新一輪由天星資本領投、B輪投資方紅杉資本跟投的C輪7000萬定增,現估值已達6.7億人民幣。新片場CEO Ethan透露,完成C輪融資後,公司會在產業鏈上下遊加速布局,發掘並孵化更多優秀的年輕創作力量。

布局新媒體內容產業

成立四年來,新片場持續深耕互聯網影視內容創作領域,從一個影視創作人社區逐漸蛻變成一個新媒體內容的孵化平臺。新片場副總裁怒豆渣表示,目前新片場主要通過創作人社區匯集新銳創作力量,不斷發掘和培養創作人才,產出年輕化的娛樂內容,並通過宣發渠道與內容運營經驗,聚攏粉絲,幫助內容進行商業化變現。

新片場最新公布半年報顯示,新片場上半年營業收入2184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502.99%。完成C輪融資後,公司表示,會在產業鏈上下遊加速布局,發掘並孵化更多優秀的年輕創作力量。將會募集成立兩支文化產業基金,一只基金用於網絡電影、網絡劇等項目投資,另一只用於內容型公司股權投資。

網絡電影方面,新片場將更多精力投入到年輕導演的培養中。通過制片、宣發等方面的扶植,幫助更多的年輕創作人完成自己的長片作品。“我們會建成電影行業的拉瑪西亞青訓營。”負責網絡電影業務的副總裁徐增新表示。

短視頻方面,會與行業一起,加速短視頻商業化的探索,幫助更多的短視頻創作人,在完成粉絲積累的同時,進行直播、電商等商業化的探索。

至於未來,CEO Ethan表示,新片場要做的就是匯集年輕的創作人力量,為年輕人輸出有價值的內容。

垂直細分化的線上影視內容平臺

西方家庭的文化消費占總支出比例的15%~18%,據此估算,中國即將釋放出的文化消費總量可達5萬億,而當前實際消費規模僅為1.04萬億,存在3.66萬億元的文化消費缺口,這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而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文化消費很大一部分發生在互聯網領域,這給在線文化內容市場提供了發展機遇。

不過,在互聯網影視內容創作領域,幾大視頻門戶網站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土豆憑借其平臺優勢獲得了較大市場份額,但自身的局限性也給其他公司留下了發展空間。

Ethan表示,傳統的視頻網站眾多資源在頭部的網絡欄目,但是細分和垂直領域的內容卻被忽略。而新片場看到了市場缺口,尋找到用戶喜好的作品後,再去打造它,其間,也會運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營銷手段等。

對於新片場目前的運營模式,新片場方面透露,新片場旗下V電影作為國內目前最大的短片分享平臺,四年的時間收錄短片已突破10000部,憑借“讓好的作品被更多的發現”的初衷,積聚了大量的創作人才和愛好者。這個分享平臺也已經成為了視頻創意的集散地。

依托於V電影建立的新片場社區,已經聚集了幾十萬創作人。圍繞這批影視創作人才,新片場搭建以制片人、導演為核心的工作室模式,為工作室提供投投資、宣發、招商等進行多方位的扶持,加速作品的誕生。

內容生產方面,新片場首先是在網絡電影和短視頻兩個方向發力。十六年以來,新片場累計出品發行網絡電影達幾十部。

除了網絡電影之外,PGC短視頻是新片場的另一條內容業務線。短視頻行業在今年迎來爆發年,新浪微博第二季度財報中,微博短視頻播放量高達15.7次,同比增長235%。在今年新浪微博的“6.16”紅人節上,宣布新片場成為其戰略合作夥伴,新浪微博財報顯示,第二季度新片場旗下賬號在微博上的視頻播放量達到1.16億次,比第一季度增628%。

Ethan表示,新片場依托其內容制作、內容運營、以及內容商業化能力,孵化各類短視頻節目,培育網紅。通過視頻內容聚集觀眾,並形成強黏性粉絲社群,通過“觀眾-粉絲-用戶”的運營路徑實現商業化是短視頻業務的商業邏輯。


UC訂閱號啟動“W+”量子計劃 阿里文娛10億基金鼓勵創作者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202/160148.shtml

UC訂閱號啟動“W+”量子計劃 阿里文娛10億基金鼓勵創作者
i黑馬 i黑馬

UC訂閱號啟動“W+”量子計劃  阿里文娛10億基金鼓勵創作者

據介紹,“W+”量子計劃設立10億扶優基金,創作獎金是其重要構成,主要以一個自然月為評分周期並進行結算發放,向當月持續產出優質內容的自媒體獎勵1萬元獎金。

         96621037329887020_副本

12月1日,UC 在北京召開UC訂閱號“W+”量子計劃發布會,宣布投入10億元專項扶優基金,以創作獎金、廣告分成兩種形式對平臺訂閱號予以扶持, 總體人數不設上限。每個自然月內,優秀創作者將獲得“萬元創作獎金”;並以星級評定為基礎,創作者有機會獲得最高達3倍的廣告分成。

本次發布會主題“兌現每一份價值”。現場,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UC總經理陳超介紹稱:“W+”意味著每月向當月持續產出優質內容的自媒體獎勵1萬元獎金,提供最高達三倍的廣告分成和一攬子配套資源激勵。“量子”寓意每一個量子的能量都會被重視,而每一個自媒體人的創作價值,也應當得到兌現”。

另據記者了解,UC訂閱號作為UC“賦能媒體”第一步,自5月上線以來,已吸引了包括papi醬、吳曉波、張召忠、毒舌電影等在內的超過8萬家自媒體入駐。同時,UC還同第一財經、封面新聞、南方都市報等主流機構媒體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

據介紹,“W+”量子計劃設立10億扶優基金,創作獎金是其重要構成,主要以一個自然月為評分周期並進行結算發放,向當月持續產出優質內容的自媒體獎勵1萬元獎金。

只要符合下面三個條件之一且最近30天無違規發布內容者,即可參與獎金角逐。三個條件分別是:①開通UC訂閱號≥15天 且近30天內「已推薦」內容≥20篇;②已開通「原創保護」功能;③累計粉絲≥1000。這也意味著,UC將優先保證優質自媒體人月入1萬,每月開放1000個名額,符合條件者每月更新入榜,相比同類平臺,這個機制有利於提高平臺參與度,面向各類自媒體人開放程度也更高。

入場半年,自媒體入駐超8萬,閱讀量過億18家

隨著UC訂閱號不斷探索和創新,平臺吸引力也在增強。吳梁偉在發布會上宣布,網紅第一人papi醬等一批頭部自媒體已入駐UC訂閱號。

發布會上公布的最新數據還顯示,UC訂閱號在入場自媒體大盤半年左右,已有過8萬入駐量,其中18家的閱讀量已經超過一億。

借助多維度的大數據技術,UC訂閱號在人群畫像方面也有細致全面的研究。據介紹,UC訂閱號22-35歲的用戶占比超六成,男性超六成,主要集中在沿海發達地區,用戶中淘寶等級V2(網購5000以上)占比近4成。

自媒體 大數據 量子計劃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一位富家少爷舍弃百年家业,创作了爆款电影《你的名字。》,而最大赢家竟然不是他!

http://www.xcf.cn/tt2/201612/t20161207_778281.htm

 导语:作为宫崎骏动画以外首部突破百亿日元票房大关的动画片,《你的名字。》近日在中国内地的上映备受关注。随着票房数的日日暴涨,笔者忍不住要扒一扒其背后的大功臣,还有这部电影背后的最大赢家。

  新海诚:IT宅男到动画界大师级导演的进阶之路

  在包揽了第8届Newtype动画大奖作品奖第一名、第49回西班牙锡切斯·加泰罗尼亚国际电影节动画部门最优秀长篇作品奖、第18届韩国富川国际动画节长篇竞赛部门特别杰出奖和观众奖等一系列奖项后,最新消息曝出《你的名字。》将代表日本冲击奥斯卡。

  此前,日本NHK电视台就“《你的名字。》为何爆红”的问题专门制作一期半个小时的专题报道,其中就采访了导演新海诚,不过这个43岁的萌大叔给的答案是:我也不知道....也是,毕竟按照新海诚的预期,这部电影的票房仅仅是20亿日元。

  1、不做动漫,就只能回家当霸道总裁了!

  伴随着影片的火爆,新海诚的家世也被众人挖了出来,原来他的粑粑竟然是日本新津组(建筑公司)的社长,而新津组还是一家拥有100多年历史的家族企业。

  当然,这个消息的曝光过程也还真是让人忍俊不禁~看着自己的儿子做了一部票房超过百亿日元的动画电影,新海诚的粑粑实在忍不住了,特别想炫耀一下,可是直接昭告天下有点太出风头,于是在自己公司的官网建了个页面介绍《你的名字。》。

  本来人们觉得一个跟艺术八竿子打不着的建筑公司介绍什么动画片,但定睛一看,发现在导演“新海诚”后面括着几个小字:“敝社社长之子”。

  一位富家少爷,舍弃百年家业,自己跑去游戏和动画行业工作,也是real任性。

  新海诚的父亲新津正胜介绍,自己本打算让新海诚继承家业。为了培养儿子成为第四代社长,在新海诚大四的时候,新津正胜特别拜托东京的建筑公司社长让儿子进入公司学习历练,谁料新海诚并没有安分的呆在对方的公司,而是对制作动画情有独钟。

  对于家族企业未来继承人的身份,新海诚并不care,只潇洒留下一句话:爸爸,抱歉,我有不得不在年轻时要做的工作,所以你介绍的公司我不去了。

  2、从IT宅男到动画导演的进阶之路

  最终,大四毕业后,新海诚选择了游戏公司Falcom,并开始长达5年的IT宅男生活:每天从早上6点工作到晚上12点,坐末班电车回家。

  “感觉谁也没有看到这么努力的我,我也没有办法将自己的心意传达出去。”显然,日复一日毫无新意的普通上班族生活,并不没有满足新海诚那颗骚动不已的心。新海诚按捺不住了,于是,他开始利用休息时间搞创作。在Falcom游戏会社供职期间,除了参与了电脑游戏的程序、美工、动画与宣传影片制作,新海诚也开始自主制作动画,这一时期的作品包括《遥远世界》、《包围的世界》和《她和她的猫》等,可以算是新海诚的起步摸索阶段。

  而真正令其受到瞩目的作品应该是2002年的《星之声》。

  为了更好地完成《星之声》,新海诚辞了工,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以便可以全心创作。在制作《星之声》这部影片时,新海诚独自在家关门工作了八个月,基本同外界隔绝,他一人承担了导演、剧本、演出、作画、美术、编辑等职务,只有音乐请人代劳。最终,这部影片拿下了新世纪东京国际动画片博览会优秀作品奖等众多奖项,震惊业界。后来《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和《秒速5厘米》更是让新海诚成功地打开了国际市场,引起瞩目。

  当时的背景CG已经显示出新海诚的美学追求。此后,他加入动画公司ComixWaveFilms,通过《言叶之庭》等作品确立了自己的风格。

  要说我们最熟悉的影片,莫过于2007年的《秒速5厘米》,一幕幕的经典画面让多少人哭成狗,自此就成了新海诚的脑残粉。看过他作品的人都知道,影片塑造的人物情节都相当唯美,很多人甚至直接把他的漫画拿来当桌面壁纸,新海诚也就得了个“壁纸狂魔”的称号。

  

  图说:新海诚历年作品

  但不得不说的,新海诚的早年作品过于注重诗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剧情的缜密和完整。这也是他的电影容易遭到一些影迷诟病的地方——华而不实,甚至有点矫情病。说起这点,笔者想插播一句,有人说新海诚是“日本郭敬明”哦~(别打我,不是我说的)。

  不过,这次的《你的名字。》有了一个相对扎实的剧本,在流行的换身+穿越故事框架下,各种奇幻设定也有了说服力,粉丝们大呼“诚哥终于会讲故事了~”

  如果此前新海诚主要火在小清新圈,那《你的名字。》则彻底让新海诚火到了全世界,甚至有人直言,凭此片新海诚将正式踏入当今日本动画界大师级导演的行列。

  3、下一个宫崎骏?

  《你的名字》之前,新海诚的作品大多以开放性或悲剧结局收尾,主人公之间或失去,或错过,最终都没能够在一起,但《你的名字。》却意外地有了一个相对比较团圆的结局。对此,新海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自己先前的作品确实刻画了很多初恋失败的故事,这是因为他觉得人生中初恋也好、梦想也好,失败肯定比成功更多,得到的人总是少数,“所以像《速秒5厘米》要表达的其实是就算我得不到梦想,得不到初恋,但我们还是要坚强地活下去。”

  而改变他创作思路的,是2011年的日本大地震。

  “大地震之后,大家的心态开始转变,危机感加深。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在想日本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作品。所以选择这个剧本,也是想在观众需要、社会环境和自己的想法三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新海诚解释说,他将结局设定得比较光明,希望能给观众一些勉励和希望。“《你的名字》要表达的,是那种哪怕得不到手,我也要无限地追下去,直到得手为止的冲劲。

  那么这部影片是否戳中了日本人的软肋?200亿日元的票房或许是最好的说明了吧。

  在日本,新海诚是第二个票房超过百亿的动画导演,第一个是宫崎骏。由此便出现了这样一种声音:新海诚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宫崎骏?

  对于外界冠以的“宫崎骏接班人”封号,新海诚是拒绝的,“我的动画不会像宫崎骏的一样,每天去冒险、拯救地球。过好日常生活才是最重要的。虽然真实生活中,戏剧性的事情一件都没有,可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在列车里和喜欢的人说一句话,也会产生感情的起伏,我想做的,就是表达出这种起伏。”

  这话倒也实诚,和大宗师宫崎骏相比,新海诚的“格局”似乎说不上大。他最喜欢的主题是——初恋,作品里着重表现的都是少男少女的情感。而“虐恋”也常常令观众哭得死去活来,此前最为国内观众熟知的《秒速5厘米》,堪称失恋男女的眼泪榨汁机,而网友在推荐其新作《你的名字》时,写下的荐语是“女生哭化妆,男生狂飙泪~”

  能不能接班宫崎骏,老爷子还没有钦点,但是从票房上看,目前倒是接上了班。

  扒完了《你的名字。》这部电影的大功臣,我们再来扒扒这部电影背后的利益链!

  这部电影最大赢家是谁?

  1、光线押宝

  《你的名字。》是光线传媒成立彩条屋后第一部引入的动画电影。

  根据此前媒体的报道,光线传媒引入《你的名字。》的版权费用大概为1900万元。而光线旗下的猫眼为《你的名字。》在预售之初就进行了大规模票补,每张在8.1~10.1元不等,吸引了大量25岁以下对价格较为敏感的年轻人群,成功助推预售首日票房超过3000万元。

  从预排片来看,《你的名字。》首日场次已超过6万场,甚至高于光线今年力推的《大鱼海棠》首日4.36万场的排片。此外,译制、送审、宣发的总费用预计超过1100万。

  除了票补和排片的大力度投入,上映前刷爆朋友圈的新海诚同款滤镜,也算是光线传媒旗下猫眼宣发较为成功的案例之一。

  利用统一风格场景的带入,引入受众关注影片的同时,以唯美风为传播点迅速带动用户参与互动,这也是继Prisma之后,又一款备受推崇的“人工智能”滤镜。

  而第三方B站和万达开展的多达11万张的大规模送票活动,虽然是B站自掏腰包刺激会员业务,但这一合作无疑大幅拉升了该片的关注度。

  作为后起的动漫巨头,成立于1998年的光线传媒,内部最初并不是十分看好这部影片,而新海诚的电影风格,也一直被视为过于小众,缺乏话题度,不具备国民性。但在《你的名字。》预告片阶段,光线果断介入,在电影仍未上映时就进入了洽谈,才得以在较短时间引进国内。

  当然,排除影片本身的支撑,如新海诚的长期口碑积累、二次元粉丝群的庞大、在日销售的爆发式票房铺垫,更重要的原因是,当时对光线来说更优先考虑的目标,包括《海贼王》在内的知名IP,基本已经被国内其他公司买下。

  在竞争激烈的影视行业,片源标的的选择,背后往往都是上亿资金量的较量。

  《你的名字。》当前的成绩是,首映日票房在进口动画里仅次于《功夫熊猫3》(内地票房10亿元),已超过《大鱼海棠》的首日票房(票房5.65亿元)。

  假设《你的名字。》最终内地票房介于两者之间,即8亿左右。按照国产片分账比例来计算,制片方和发行方合计可得43%,放映方得57%(影院50%、院线7%)。但因进口片须有特定发行方全权代理(中影或华影),所以实际上“批片”版权方最终仅可获得票房收入15%-25%之间,因此,如果此次成功押宝,加上之前盛传的新媒体版权费5000万,扣掉版权费用1900万,税费、审查费、发行成本(代理费、拷贝费、译制费、发行费等)、宣传成本等,那预计将给光线传媒带来1.6-2.2亿元的纯利。

  而之前一直备受关注的海贼王电影《航海王之黄金城》,从双11上映至今,票房仅刚过1亿元。

  一位富家少爷舍弃百年家业,创作了爆款电影《你的名字。》,而最大赢家竟然不是他!

  数据来源:豆瓣电影

  2、断臂求生的光线还有什么?

  2015年,光线传媒宣布停止原有的电视节目制作板块业务,全面布局影视及动漫领域,也被视为一个时代的结束。

  曾经的光线传媒,凭借《中国娱乐报道》(现更名为《娱乐现场》)起家,成为民营节目制作市场的先行者。而当“电视养电影”的状态过去后,面对无法突围的电视业务,光线选择了一刀切,全面解散电视团队。

  就在同一年,王长田宣布成立彩条屋影业,两年来投资了包括彼岸天、蓝弧文化、玄机科技、通耀科技等在内的 13 家公司,横跨三维动画、二维动画、漫画、游戏、国外版权等,这其中也包括了《大圣归来》导演田晓鹏的十月文化,和最终力导引入《你的名字。》的日本通耀。

  光线转型似乎丝毫没有犹豫,力度稳、准、狠。

  2015年三季报显示,光线通过其孙公司香港影业认购了日本通耀配发的普通股份,持股比例为19%,并委托通耀代理其在日本所有的业务。通耀在日本拥有东映的机器人少女、万代的数码宝贝、双叶社蜡笔小新、三丽鸥的HelloKitty等诸多著名IP。

  有消息称,预计于2017年夏天在日本公映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就将由通耀负责日本发行,并由吉卜力工作室的宫崎骏之子宫崎吾朗担任日语版监审。这一合作将极有可能促进《大圣归来》的日本票房爆发。

  除了《你的名字。》,通耀还帮光线拿下了手冢治虫《怪医黑杰克》的电影和网剧的中国改编权。2015年11月,光线向一家名为 Access Bright 的公司增资,成为后者的股东。AccessBright 成立于2011 年,业务主要针对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发布游戏,此次和光线传媒达成协议后,双方将共同制作电影和电视剧:与手塚制作公司(TezukaProductions)一同制作手塚治虫的漫画《怪医黑杰克(Black Jack)》的中国版电视剧和电影;使用《蜡笔小新》和《Hello Kitty》等日本人物角色发布游戏,同时与光线开展影视作品制作、发行和艺人经纪业务。

  日本作为当下最大的动漫产业国,在中国拥有相当庞大的稳固粉丝群体。通过投资日本动漫公司实现和日本市场无缝对接,无疑将为未来引入日本动漫,埋下了重要的一笔。

  3、立足动漫的光线,最大的爆点在哪里?

  “我希望彩条屋在接下来3年能冲击国产动画半壁江山。”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说。

  彩条屋的成立,将光线推到了国内动漫巨头的位置,但如何站稳这一位置,还要看接下来的布局,是否能真正把握住用户的痛点。

  除了票房外,动画电影最大的金矿在衍生品市场。目前美国电影产业的收入构成中,票房只占整体约30%,剩下的70%源自衍生品市场。而中国的情况则正好相反,80%的收入来自票房,衍生品不足20%。在衍生品市场相对可圈可点的是作为国内动漫界五巨头之一的奥飞动漫,其产业延伸之路值得光线借鉴。

  2010年收购嘉佳卡通频道后,奥飞动漫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实现动漫全产业链运营的企业。奥飞动漫的玩具营收从2012的7.3亿元增长至2014年的12.5亿元,毛利率从37%提升至45%。作为对比,非动漫玩具营收从2.8亿元增长至3.2亿元,毛利率维持在33%。

  加之在当下IP为王的时代,奥飞动漫坐拥“喜羊羊与灰太狼”、“铠甲勇士”、“巴啦啦小魔仙”、“开心超人”、“倒霉熊”、“十万个冷笑话”、“嫁人就嫁灰太狼”、“太极鼠”、“功夫料理娘”等超强IP,后续较长一段时间都可持续发力。

  而另一背靠庞大用户量迅速崛起的强劲对手腾讯,也日渐成为国内动漫产业中的一方巨头。

  去年11月,国内曾传出腾讯向B站投资2亿元的消息,但至今未得到双方回应。而在今年3月,腾讯动漫又宣布与B站合作,联合出品至少20部动画。除了与国内二次元网站的合作,腾讯动漫也不断与日本动漫厂商合作,配合腾讯影业和腾讯游戏,腾讯的动漫产业生态已渐渐成型。

  而随着手游的高速发展,基于动画或者影视作品改编从而获得低成本的进入渠道,正成为诸多动漫影视公司寻求的捷径。根据腾讯的一份IP改编手游报告,有IP的手游下载转换率是没有IP的2.4倍,有IP的手游整体收入是无IP收入的2倍。

  面对强劲的竞争对手布阵,光线的定位,似乎也较为清晰:看好相对更有支付能力的以成人为受众群体的动漫市场,立场于打造中国的皮克斯。

  上游,光线收购IP,签约知名作家和漫画家;中游,成立彩条屋影业,投资13家动漫公司,垂直发展动画;下游,成立网络院线“先看”,全面布局整个电影生态圈。据悉,先看网络院线的估值已超50亿元。而在最为赚钱的游戏领域,光线以动画片和游戏的合流,也放大了手上IP的价值。

  这其中,包括基于游戏《我叫mt》、《梦幻西游》、《龙之谷》推出的动画电影;将与通耀科技合作打造《AKB0048》、《蜡笔小新》 《Hello Kitty》、《命运石之门》、《大叔鸡蛋》、《机器人少女Z》、《约会大作战》、《数码宝贝》8款游戏。

  仅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移动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就超过589亿元,守着游戏金矿,游戏公司能为动漫IP开出天价支票。市场人士曾爆料称,顶尖IP、头部IP改编动漫的授权费可高达数千万元。一款月流水3000万元的游戏,如果热度持续9个月,总收入就是2.7亿元。根据当下行情,动漫IP版权方通常可以获得5%到10%的版权费,动漫公司就有上千万元甚至数千万元的收入。

  IP的循环再生,光线玩得不错。但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光线目前为止最大的短板在于没有一款衍生品爆款。如何充分挖掘《你的名字。》背后衍生品市场的价值,乃至如何快速拉高竞争格局,重点提升高利润率板块,或许是光线当下最紧要的目标。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