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高科技「玩壞」傳統農業?

http://www.xcf.cn/newfortune/qianyan/201407/t20140728_617735.htm
「大數據、物聯網、GPS定位系統、App」,這些耳熟能詳卻又聽起來高大上的名詞,能和最最傳統的農業扯上什麼關係?最傳統的行業,正借由最新潮的高科技,綻放出新生的力量。

  相比美國強大的國防實力和稱霸全球的美元,美國農業的強大是一種低調的存在。美國農業部有多達11萬名員工,是僅次於國防部的第二大政府部門。大規模機械化的普及,讓兩三個農民就搞定十幾萬畝土地成為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推動著農業從規模化向精細化邁進,而智能化需求也指引著服務者商業模式的變遷。從單純賣種子賣化肥農藥到制定「播種-收割」的全鏈管理過程,農化巨頭和農業機械製造商,正在競合之中,開始新一輪賽跑。

  App進攻農業

  農作物的兩大天敵,一是蟲害,二是雜草。用App來對付它們?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但2014年4月,孟山都在加拿大推出了一款雜草識別系統,存儲了48種雜草的信息,包括其高清圖片和形狀描述,用戶只需動動手指頭,就能根據雜草的不同分類消息對其進行辨認,並獲得最佳的雜草管理方案。對於現有系統無法辨認的雜草,App將直接把該雜草信息反饋給孟山都的售後服務中心,由農學家提供專業建議。

  在雜草辨識程序之外,孟山都還推出了一款針對玉米蟲害的App,根據玉米害蟲往年的季節規律來預報到達具體地塊的時間和危害程度,並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

  另一農化巨頭杜邦先鋒則在2013年7月推出了一款手機應用Pioneer Field 360,主打作物生長流程管理的概念。這款程序結合了強大的分析工具和實時數據,種植者只需在使用之初輸入方位、開始日期以及相對成熟度,就能預測作物的生長進度,查看降水預報,並據此計算出其發育成熟程度,瞭解作物的生長關鍵期。此外,杜邦先鋒還開發了Field 360 Notes和適種性應用。

  《世界農化報》總結道,農化行業的競爭已經脫離了賣種子、農藥的簡單套路,而是通過把尖端的信息技術應用到現代農業領域,為農業生產提供精準化種植、可視化管理、智能化決策。

  搭配了智能設備的機器同樣受到農民的歡迎,在《Farmers Weekly》的調查中,拖拉機上加載的GPS轉向系統被英國農民投票推上農耕高科技榜單首位,機器人擠奶機和智能手機並列第二。GPS系統的妙處在於,在這之前,要避免種子和肥料的浪費只能依靠駕駛員的感覺和經驗,而應用這個系統能輕鬆實現田間直線駕駛,徹底避免重複播種,既節省開支,又能提高生產效率。

  孟山都的200億美元野心

  無論是杜邦的作物成熟度預測App,還是孟山都的雜草辨識應用,都無一例外具有GPS定位和信息存儲功能,名義上是方便App使用者存儲土地上的種植歷史,但實際上二者都輕易獲取了關於這片土地的一切秘密—曾經種過什麼、容易長什麼雜草、歷史降水情況等,這些都為來年種子、除草劑等各種產品的銷售打下了基礎。這種「熱心過頭」的服務已經引起了一些農民的警惕—他們對自己農田上的數據可能遭到濫用或是隱私被侵犯感到不安。

  相比之下,孟山都隱藏在App後的圖謀更加意味深長,它正在試圖強化這種信息優勢,並轉化為新的商業模式。過去幾十年裡,孟山都成功地從化肥農藥領域轉型為以種子業務為核心,儘管其模式口碑不佳—通過轉基因種子和相關除草劑的捆綁式銷售、私自留種效率退化的保護機制等,製造出農民對其種子的依賴性。隨著農田智能化時代的到來,它的野心進一步膨脹—在開發App聚攏信息流之外,其再次展開慣用的併購手法,以收集全方位的農業數據並加以利用。

  2012年,孟山都以2.5億美元收購了農業公司「精準種植」(Precision Planting),這家公司能夠讓農民在不同區域選擇以不同深度進行種植,成為孟山都走向「雙向種植」的第一步,即接收和分析數據,告訴農民該種植什麼、澆多少水,如何灌溉。

  2013年底,孟山都又以9.3億美元收購了天氣保險公司Climate Corporation。後者曾收到過來自谷歌風投、Founders Fund等機構的注資,主營業務是向農民賣天氣保險。該公司的厲害之處是收集了30多年的天氣數據、60年的農作物產量數據,以此為基礎開發出自助投保服務,客戶登錄其公司網站,確定特定區域及時間段內需要投保的氣溫或降雨量範圍,公司能在收到訂單後100毫秒內完成風險評估,並在線開出個性化定製保單。此外,不同於保險業慣常做法,在這裡農民無需申報賠付,一旦天氣變化幅度進入了賠付標準,公司就會自動賠付。

  這種能從分析風險數據中挖掘盈利機會的模式引起了孟山都的強烈興趣。孟山都表示,大多數農民的玉米地都有30-50蒲式耳的單產潛力沒有被挖掘出來,而數據科學的發展能幫助它們進一步釋放這個潛力。2014年1月,孟山都收購了一項土壤分析類的技術,同精準種植業務、玉米蟲害等信息平台一起打包,歸集到Climate業務旗下,通過這個整合後的服務平台,種植者可以實時瞭解天氣、土壤、蟲害的情況,並據此作出生產決策,進行風險管理等,以提高農場的效益。Climate發佈了基礎和升級兩個版本的服務,並通過合作商家進行分銷。其業務掌舵者直接向孟山都CEO匯報工作,足見其對新領域的重視。

  這一切行動,都是打著「為農民服務」的口號,但誰都知道其真實目的終歸要落點於自身盈利。2013年財報顯示,孟山都兩大核心業務中,種子業務近年來增長平平且飽受爭議,2013年5月,在全球50多個國家同時爆發了一場抗議孟山都轉基因種子的大遊行,集會人數超過200多萬人。另一方面,以草甘膦除草劑為代表產品的農業效率部門,儘管營收和利潤走高,卻也一直未能洗脫「草甘膦毒性不明」的安全隱患(附表)。在收購Climate的公告中,孟山都樂觀地預測,在種子和化肥銷售這兩大核心業務以外,數據科學有望給公司帶來200億美元的創收機會。如果所言非虛,這無疑意味著農化領域盈利模式的一個巨變,孟山都能否如願?

  在新的盈利模式被證明之前,孟山都已經開始面臨新的考驗,已經有農戶開始擔心,孟山都等大公司收集了太多的數據會對自己不利,使之在定價及產品選擇上均處於弱勢,甚至數據可能會被華爾街用來預知作物價格,以及降低期貨合約的利潤。善於佈局的孟山都,其新模式是否又會像控制種業那樣,再一次演變出「不道德」的風險因子來?

  巨頭合謀,軟硬兼攻

  儘管孟山都是行動最迅速的那個,但很明顯不止是它瞄上了這個機會。

  僅在美國,200多萬個農場中有8%的年收入在25萬美元以上,對於這種規模的大田,通過數據化管理來提升作物效率的經濟效益愈加明顯。而隨著信息化和高科技設備在農業的全面嫁接,有可能在將來的某一天實現從播種到施肥、收割完全的無人化。田間App評估土壤情況,選擇作物類型及種子,蟲害App決定如何施肥及播撒哪種農藥,而信息平台綜合天氣消息後報出最佳雜草管理措施及生長關鍵節點,也或許所有數據提交之後,一個整合後的平台生成全部指令,並將命令交由無人駕駛的機器來執行。

  「一粒種子改變世界」,種下去之後,操心的不僅僅是賣種子賣服務的。智能化的決策,具體執行還要靠硬件。農業機械製造商同樣對此領域虎視眈眈。自建數據庫?合作還是競爭?戰爭的硝煙已開始瀰漫,而實力與謀略的選擇同為重要。

  美國知名的農用機械商約翰迪爾公司就擴展了其大田鏈接土壤濕度監測系統,新增了氣象站以及日射強度計及葉面濕度等傳感器系統。這些傳感器將實時提供溫度、風速、風向、濕度、太陽輻射、葉面濕度、降雨量以及土壤濕度的相關數據。2013年年底,約翰迪爾更是分別與陶氏益農、巴斯夫、杜邦先鋒等農化巨頭簽署了數據分享協議。他們將分別結合各自專長,把農田數據信息整合成精準農業及農田管理方案,幫助種植者更高效地將數據轉化為管理決策。

  而同樣將重點放在了種子業務上的杜邦先鋒,也正在加速完善自身的全農場決策解決方案平台EncircaSm。2014年5月,杜邦先鋒宣佈與系統硬件商愛科達成合作,推行無線數據傳輸系統。屆時,大農場的農民將不必攜帶硬盤存儲類介質,就可以在駕駛艙和辦公室間輕鬆進行無線數據傳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93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