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A股市場的真問題與假問題 ——兼談一次股改與二次股改的關係

http://www.infzm.com/content/80563

股 市低迷,各種找制度或政策原因的討論也就風生水起。這本身已經暗示了悲劇之所在。因為中國股市的制度缺陷往往在牛市時暴露得更充分,我在2001年和 2007年牛市高峰時專文論危機,在2005年股市極度低迷時,倒是專文談制度和市場轉折的契機。在股市再度低迷的今天,我們要想真正看破迷局認清大勢, 必須超越一時的功利之心,擺脫誘惑和糾結人們的假問題,敢於面對市場真正的病症和挑戰。唯其如此,危局才可能再次轉化為機遇。

股市低迷本身不是問題

現在A股上市審查已屬世界上最嚴之列,審查越多、權力越大、花費越多,還是不能避免上市後變臉。

今天人們問得最多的問題是,美國是金融危機的發源地,美國道瓊斯指數已經快要回到危機前的水平了,A股還在熊市中掙扎,這是不是充分說明了中國股市自身有問題?

客觀地說,這個比較並不嚴謹。美國經濟在經過金融風暴衝擊後在曲折緩慢復甦,開始釋放積極信號,而中國經濟在2008年底4萬億的強刺激後,現在面 臨經濟轉折和下台階,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相應的,美國股市也是在危機後逐步緩步回升,而中國A股則在2009年領漲全球後又開始回調。

同時,美國道瓊斯工業指數在危機前就長期窄幅徘徊,中國股市在2007年剛剛經歷了瘋狂的頂點。就如美國的納斯達克市場,如果和十多年前的泡沫高點 相比,今天還只在半山腰,日本日經225指數,現在只是其二十多年前泡沫高點的四分之一,而同期的中國A股市場,自設立來,指數漲了20倍。

可見,選一個特定時間段來對比,帶有很大的主觀隨意性。真正要在不同市場間做比較,國際上通用的只能是市盈率和市淨率的比較。它反映了市場估值與企 業盈利和淨資產的比值。因為任何經濟增長最終總要體現在企業盈利和淨資產積累上,才能左右股市的估值。用這些指標看,中國A股與世界主要市場,與中國周邊 市場,只能說相差無幾,看不出有任何不正常。

從股息回報來看,中國A股過去和現在都顯著低於國內定期存款利息和國債利息,其他主要國家恰好相反,用這個指標看A股的回報率就差很多。如果用中國 企業在境內境外不同市場的表現來看,A股市場估值還算是最好的。中國企業在海外國際規範市場上大多數表現從來比較差。香港沒什麼人指責中國股市制度或政策 的種種問題,國企股紅籌股估值也並不高。美國市場近年來走勢確實不錯,但在美國市場上市的中國企業則並沒有享受這個好運,相反還遭遇了滑鐵盧,以至紛紛主 動或被動退市,都想回到香港特別是國內A股來上市。可見A股市場的價值在中國企業眼中,還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

同時,也要看到,我們的企業大多是規模效益型的,一旦經濟減速、增長受限,企業盈利馬上滑坡。這與美國的藍籌企業佔盡技術、專利和創新優勢有很大不 同。因此我們及中國周邊市場的估值比美國市場低一些也很正常。總之,中國企業在境內外市場的表現,應當說在總體上反映了我們經濟和企業的實際狀況,並沒有 什麼冤枉和異常,沒必要自作悲情。

還有很多人批評,A股市場的根本問題是為融資者服務,使投資者的利益受損。這個批評不能說沒有道理。但怎樣才叫為投資者服務?打擊違法犯罪肯定是一 方面,客觀地說,監管層一直也在努力。其他如很多人建議的進一步限制大股東、高管變現,對上市公司附加越來越多的要求和束縛,這恐怕既不是改革的方向也不 合國際慣例。試想限制到極端也就是退回到與國際規範市場背道而馳的股權分置時代,原始股東全不讓套現流通,上市價格、指標全部行政批准,但那時的市場仍然 是牛短熊長、投資者一樣怨聲載道。

有人說,關鍵是公司發行不能有三高,應全部低價上市。新股發行改革之前,從來是這麼做的,無論什麼公司,按統一的市盈率定價發行。許多公司上市首日 股價翻好幾倍,二級市場仍然高位接盤,那也沒能真正保護投資者。2012年以來,監管層干預新股定價和首日漲幅,但一當市場稍稍平穩,首日大幅上漲的股票 依然很多。有人說應嚴打新股炒作者,但一查首日買入的幾乎全部是中小散戶。又有人說要嚴格審查擬上市公司,其實,現在A股上市審查已屬世界上最嚴之列,不 僅上市公司為支付中介機構審查的交通住宿招待等各項費用越來越多,相關打點越來越多,甚至連不少媒體都開始借審查斂財,以發負面消息為由收封口費,審查越 多、權力越大、花費越多,還是不能避免上市後變臉。

由此可見,要區分兩種情況,一種是股市對經濟下行的反映,這是股市開始發揮經濟晴雨表功能的表現。這一點並非壞事,反而值得歡迎。它也意味著只要經 濟出現回穩上升的信號,股市必然也會回暖。另一種是證券市場本身的制度和政策缺陷,這才是真要認真對待的。這種制度缺陷和政策失誤,一方面會在市場低迷時 進一步打擊投資者的信心(如同樣反映調整中的中國經濟,2012年香港國企股和紅籌股的表現就比A股強很多)。另一方面是當經濟和市場稍有回暖,監管者和 投資者都鬆口氣、好了傷疤忘了疼時,IPO提速、投機炒作又起,股市制度的內在缺陷就會放大發作,從而很快迎來新的失望和悲劇。

股價扭曲結構高估是真問題

所有問題的根子,不在別處,恰恰就在現行的行政發行審批制度本身。

A股市場確實存在重大的問題,只是A股的真正問題與現在市場上絕大多數人想的並不相同。A股最大的不正常不在其熊市之煎熬,而在市場極度低迷時,上市企業排隊還越來越長,現在發號已到750開外,若非明裡暗裡地控制繼續發號,估計早已過千。這顯然是全球股市都沒有的怪事。

A股另一個不正常,是垃圾股往往比績優股更受追逐吹捧。A股市場歷年的大牛股往往非垃圾重組股莫屬。即便在今天監管層高調打壓ST等垃圾股的強勢氛圍下,垃圾股依然不時在熊市中鹹魚翻生,連連漲停,身價翻番,成為一大奇觀。

A股市場的第三個不正常是股市低迷至此,二級市場投資者已苦不堪言,但新股上市發行仍然不斷不敗,老股東套現綿綿不絕。這樣,境外已上市的中國公司 想回來上市,境內上市的原始股東和高管鎖定期一完,就忙著拋售套現,與境外市場熊市中新股發不出去大股東和高管不但不減持反而紛紛增持適成對照。

顯然,以上這三個怪現象才是A股真正不正常的地方。連病情的症兆都看不對,我們當然就不可能找對病灶病根,更不用說治病的藥方。

A股的三大怪現象,說穿了,反映一個許多人諱莫如深的病灶,就是股價扭曲結構高估下的供求失衡。在熊市中談股價扭曲結構高估,許多人不免會跳起來。 但股價是否扭曲高估並不是由爭論或感情決定,而是由真金白銀決定的。市場經濟從來靠價格和供求關係調節。市場不憐憫眼淚,也不相信皇帝的新衣裳。價格合 適,供求就平衡。價格錯了,供求就失衡。現在A股市場想上市的人打破了頭,只能說明價格過高導致供過於求,於是靠控制供給、嚴格篩選和排長隊來勉力維持秩 序。

應當指出,這裡說的價格不僅是上市發行價。上市發行價僅僅是公司讓渡的一小部分增量股權的價格,二級市場的價格才是原始股東衡量自身財富和套現退出 的價格。因此,打開窗戶說亮話,二級市場的股價扭曲結構高估,既是太多企業在熊市中也想上市的原因,也是企業不怕發行價再被管制壓低也要上市的原因,更是 股市低迷原始股東和高管們也要拋售套現的原因。所謂圈錢,所謂有利於融資者,無非是說股價高了。因為東西不在貴賤,黃銅也好,黃金也罷,定價太高了,都是 圈錢蒙人;定價合適了,都是投資,都是物有所值。無論專家媒體還是投資者監管者,找了股市那麼多問題,獨獨不能正視股價扭曲結構高估這個基本事實,不願說 破皇帝的新衣,就只能繞著圈子亂找別的毛病。承認二級市場股價扭曲高估,才算是摸到病灶。

但是,A股的估值,用國際通用的市盈率、市淨率,不是說與海外規範市場接軌了嗎?這個判斷以偏概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國的接軌是加權平均的接 軌,大盤藍籌股特別是銀行股,市盈率很低,已經到5到10倍,但量大權重,一隻抵幾百隻,從而拉低和扭曲了市場估值。實際絕大多數中小盤股,熊市至此,其 市盈率仍在二十多倍、三十倍以上。現在2432只A股,真正市盈率在15倍以下的,只有262只,不到全部上市公司的11%。本來物以稀為貴,故境外市 場,一般是大盤藍籌股估值高些,中小盤股估值低些。特別在熊市,所謂漲時看勢,跌時看質,這時中小盤股股價往往跌至幾倍市盈率、每股淨資產之下。港台股 市,內地在港上市的H股紅籌股,都是這個情況。日本東京日經225指數市淨率現為1.25倍,東京證券交易所全部股票平均的市淨率就降到了0.7倍。在這 種情況下,企業自然不來上市,上市的也自然輕易不會減持。而A股現在鼓勵來上市排隊的恰恰是市盈率、市淨率高的中小盤,價格當然都高,供求自然不平衡。

更進一步問,股價結構為何扭曲?問題當然出在供給管制。現在場外符合上市門檻的企業成千上萬,沒有供給管制,場內中小盤股的價格自然下來,大盤與中 小盤之間的價格扭曲也會消失。殼資源失去價值,犧牲自己的利益去殼重組這樣的蠢事就不會有人去幹。所以,供給管制是A股市場股價結構扭曲的病根,政策為殼 重組放行不過是火上澆油。

現在可以看出,為什麼近來A股市場用意很好的種種改革不能奏效的原因。因為所做的,都不是解除價格和供求管制,而是想方設法如何「更好」地管制。從 干預IPO定價,到人為影響新股上市首日定價;從IPO企業過會排隊審查,到過會後等待上市的指令;從管理企業如何分紅派息,到不斷改變企業下市預警規 則,監管者唯恐市場失靈,唯恐投資者不理性,出手越俎代庖。監管者天天強調別人的信息披露如何重要,自己關於市場規則的信息披露卻常常朝令夕改、漏洞不 斷。殊不知,在證券市場這個市場經濟最複雜敏感、對所有信息都會自己再加工的神經中樞,任何對價格或供求的人為干預都會帶來一系列進一步扭曲。

因此,現在許多人建議的如何更巧妙或更嚴格地去把關監控,如何給股市進一步吃小灶免股息稅(A股的稅收已經在全球屬最低之列,上市公司股息稅已經比一般企業低50%),都只能揚湯止沸,對改變股市股價結構扭曲和供求失衡並無什麼效果,甚至還會起反向刺激作用。

至於一面打擊ST等績差股,一面鼓勵殼重組,更是進一步加大了投機炒作的空間,使重組成功的企業具有更大的暴利效應。因為這些所有問題的根子,不在 別處,恰恰就在現行的行政發行審批制度本身。迴避這個核心問題,即使經濟好轉,股市再次回暖,也不會就此解脫,只會像以前一樣,市場內在的供求失衡在新一 輪的牛短熊長中套牢更多的進入者。

市場化改革中的瀉藥與補藥

二次股改的全部要訣就是要放棄行政干預,做好機制設計,關鍵是設計好新股發行、再融資發行和重組退市這三個門檻。

世界上有些病,不懂病因肯定治不好,知道病因,也並不一定好治。今天A股大盤股受壓、中小盤股高估值的股價結構扭曲就是這樣一例。從理論上說,取消 供給管制,放手讓企業大量上市,股價必然會跌到一個供求平衡的水平,市場也就會校正估值扭曲,殼資源也會失去價值,市場肯定可以置之死地而後生。但是,這 既意味著現存已經傷痕纍纍的投資者要蒙受進一步的巨大損失,也意味著監管者要承擔股市暴跌和規則改變的結果和責任。這顯然不是一個容易做出的決定,可能是 一個現存政治或利益結構下無法達到的決定。

有人說,這是股權分置改革後全流通的結果,現在是在為全流通付代價。這說法不能說全無道理,欠債總是要還的。但更準確地說,全流通解決了A股市場的整體估值與國際市場接軌的問題,但那次股改中沒有相應解決A股的股價結構扭曲問題,這就構成了當前二次股改的挑戰。

曾經的股權分置市場是一個狹小、封閉、大部分股不流通的市場,它與國際規範股市格格不入,與計劃經濟類同,要靠一系列行政調控價格和供求的體制去維 持市場運行。股權分置改革解決了同股不同權、產權界定不清的問題,將A股帶入了同股同權的全流通時代。全流通既顯著增加了市場厚度和活力,也大大增加了企 業上市套現的誘惑力。

如果因勢利導,在股改全面展開後,相應放開對證券市場的價格管制和供求管制,允許和推動已經開始逐步解凍的大盤藍籌股進入流通,本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2007年股市的狂熱和泡沫,讓一個全流通的市場由價格和供求關係自己去調節運行。

但歷史不能假設。如果我們不想也不可能退回到股權分置時代的封閉市場和計劃調控,今天能夠選擇的,就是如何以一種可行的方式實現證券市場的市場化。這就是二次股改的任務。

如果說股權分置改革即一次股改主要解決了股市的產權界定問題,那麼二次股改,即發行審批制度的改革,就是要解決股市運行體制的市場化問題。反之,無論以什麼名義,無論有多大聰明,對市場進行人為行政干預的所謂「改革」越多,只會使問題更加積重難返。

股市運行體制的市場化,包括新股發行的市場化,再融資發行的市場化和重組退市的市場化。所謂市場化,就是讓價格和供求自己去調節市場,而不是依靠人為管控和行政干預。核心是如何解決市場化的休克療法與市場承受力的矛盾。

二次股改的全部要訣就是要放棄行政干預,做好機制設計。人為干預價格和供求必然導致市場扭曲,但市場門檻的搭建,從來是要靠人主要是監管者來設計的。面對一個已經嚴重扭曲和供求失衡的市場,顯然不能蠻幹盲動,關鍵是設計好新股發行、再融資發行和重組退市這三個門檻。

首先,是要設計顯性的上市高門檻來限制增量。市場不同,上市門檻不同。美國紐約交易所就大大高於納斯達克,納斯達克內部又為不同層級設置了不同門 檻,標準低、數量大的企業只能在其低級場外市場掛牌。我國在現行中小盤股股價高企、供求嚴重失衡的情況下,要推進市場化改革而又避免市場的巨幅震盪,唯一 可行的辦法就是大幅提高上市門檻,讓那些經營風險大、業績不穩定的中小型企業和存在關聯交易的非整體上市企業統統先去新三板掛牌實習,從制度上解決問題, 而不是如許多人呼籲的暫停,或監管者嘴上不說實際上操作的暫緩,那樣做只是過得了初一,過不了十五。市場的預期和壓力仍然有增無減。這就要像高考一樣,重 點學校錄取人數有限,大幅提高錄取分數線,供求就平衡。守住了這條供求平衡線,才能避免源源不斷的企業利用估值扭曲,把A股市場當做提款機來圈錢套現,市 場的信心才會真正有著落有依託。

其次是要大幅調低再融資的門檻,搞活存量。不集中智慧搞活存量,不知投資者利益之所在,擋不住或樂見於增量進入的公關,是股市錯位政策的起點。監管 者一定要明白,只有市場存量是真正要保護的投資者利益之所在。已經上市的優質公司,還是被捆住手腳,不能充分利用證券市場的功能和槓桿實現擴張發展、股權 多元、分紅派息以及收購兼併,促進實體經濟的產業整合和過度產能淘汰,是我國大盤藍籌股活力不足、表現低迷的主要原因之一。

行政性的再融資審批費時費力,由於審批曠日持久,與企業的真實資金需求嚴重脫節,鎖定的發行價經常是早已遠遠背離市場價,造成利益尋租和人為刺激放 大了再融資需求。私募即定向發行的再融資市場化,表面上是開閘放水,激化矛盾,實際上是圍堤引水,激活存量,它會使優質企業如虎添翼。而完全市場價的新投 資者進入,會夯實企業的價值基礎,顯著提高股票市淨率,封堵股價下跌空間,對二級市場投資者也明顯利大於弊。如果非像現在這樣,對新股發行堅持虛假的「市 場化」,讓無數企業如餓狼般擠著進市場圈錢,對場內企業卻堅決抵制市場化,不讓融資併購搞活,保護投資者利益的口號就難免成為空話。

其三是要重新設計重組退市的門檻。只要明確了新股上市的顯性門檻,夠門檻的企業不用經過無數潛規則暗門檻的折磨就可以上市。同時在明確給出過渡期 後,堅決取消殼重組的優惠政策,實行新股上市與重組借殼的真正同一標準,如此,能夠正門上市的企業就不會犧牲和攤薄自己的權益,去後門借殼上市。垃圾股沒 有被別人借殼重組的可能了,價格自然回歸。這樣,無論是像美國那樣實行嚴格的標準讓垃圾股摘牌退市,還是如香港等多數市場那樣採取寬鬆的標準,讓垃圾股留 在市場上,任其自生自滅,其實都無大礙。最忌諱的,就是頻繁修改規則,使人們無所適從,以致股價表現不是反映企業的內在素質,而是取決於行政性的所謂警示 分類。更不能一手打壓垃圾股,一手支持垃圾股重組,這樣只能搞亂市場規則和投資理念。

綜上可見,正如當年的股權分置改革是開弓沒有回頭箭一樣,在一次股改後的全流通市場上,股市運行體制相應的全面市場化就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而只有市場化,才能國際化。

不容諱言,股市運行體制的市場化,首先會觸及監管部門本身的行政權力,同時也會斷了一些權貴和富貴資本的財路,殊實不易。但唯因其難,才需要改革者 的勇氣和凝聚社會共識的智慧。倒退是沒有出路的。把話說到底,股市的市場化改革這關遲早要過,遲過不如早過。闖過這一關,中國股市和中國經濟良性互動的新 局面就會打開,市場的繁榮發展自然也就可以期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165

A股市場的真問題與假問題 ——兼談一次股改與二次股改的關係

http://www.infzm.com/content/80563

股 市低迷,各種找制度或政策原因的討論也就風生水起。這本身已經暗示了悲劇之所在。因為中國股市的制度缺陷往往在牛市時暴露得更充分,我在2001年和 2007年牛市高峰時專文論危機,在2005年股市極度低迷時,倒是專文談制度和市場轉折的契機。在股市再度低迷的今天,我們要想真正看破迷局認清大勢, 必須超越一時的功利之心,擺脫誘惑和糾結人們的假問題,敢於面對市場真正的病症和挑戰。唯其如此,危局才可能再次轉化為機遇。

股市低迷本身不是問題

現在A股上市審查已屬世界上最嚴之列,審查越多、權力越大、花費越多,還是不能避免上市後變臉。

今天人們問得最多的問題是,美國是金融危機的發源地,美國道瓊斯指數已經快要回到危機前的水平了,A股還在熊市中掙扎,這是不是充分說明了中國股市自身有問題?

客觀地說,這個比較並不嚴謹。美國經濟在經過金融風暴衝擊後在曲折緩慢復甦,開始釋放積極信號,而中國經濟在2008年底4萬億的強刺激後,現在面 臨經濟轉折和下台階,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相應的,美國股市也是在危機後逐步緩步回升,而中國A股則在2009年領漲全球後又開始回調。

同時,美國道瓊斯工業指數在危機前就長期窄幅徘徊,中國股市在2007年剛剛經歷了瘋狂的頂點。就如美國的納斯達克市場,如果和十多年前的泡沫高點 相比,今天還只在半山腰,日本日經225指數,現在只是其二十多年前泡沫高點的四分之一,而同期的中國A股市場,自設立來,指數漲了20倍。

可見,選一個特定時間段來對比,帶有很大的主觀隨意性。真正要在不同市場間做比較,國際上通用的只能是市盈率和市淨率的比較。它反映了市場估值與企 業盈利和淨資產的比值。因為任何經濟增長最終總要體現在企業盈利和淨資產積累上,才能左右股市的估值。用這些指標看,中國A股與世界主要市場,與中國周邊 市場,只能說相差無幾,看不出有任何不正常。

從股息回報來看,中國A股過去和現在都顯著低於國內定期存款利息和國債利息,其他主要國家恰好相反,用這個指標看A股的回報率就差很多。如果用中國 企業在境內境外不同市場的表現來看,A股市場估值還算是最好的。中國企業在海外國際規範市場上大多數表現從來比較差。香港沒什麼人指責中國股市制度或政策 的種種問題,國企股紅籌股估值也並不高。美國市場近年來走勢確實不錯,但在美國市場上市的中國企業則並沒有享受這個好運,相反還遭遇了滑鐵盧,以至紛紛主 動或被動退市,都想回到香港特別是國內A股來上市。可見A股市場的價值在中國企業眼中,還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

同時,也要看到,我們的企業大多是規模效益型的,一旦經濟減速、增長受限,企業盈利馬上滑坡。這與美國的藍籌企業佔盡技術、專利和創新優勢有很大不 同。因此我們及中國周邊市場的估值比美國市場低一些也很正常。總之,中國企業在境內外市場的表現,應當說在總體上反映了我們經濟和企業的實際狀況,並沒有 什麼冤枉和異常,沒必要自作悲情。

還有很多人批評,A股市場的根本問題是為融資者服務,使投資者的利益受損。這個批評不能說沒有道理。但怎樣才叫為投資者服務?打擊違法犯罪肯定是一 方面,客觀地說,監管層一直也在努力。其他如很多人建議的進一步限制大股東、高管變現,對上市公司附加越來越多的要求和束縛,這恐怕既不是改革的方向也不 合國際慣例。試想限制到極端也就是退回到與國際規範市場背道而馳的股權分置時代,原始股東全不讓套現流通,上市價格、指標全部行政批准,但那時的市場仍然 是牛短熊長、投資者一樣怨聲載道。

有人說,關鍵是公司發行不能有三高,應全部低價上市。新股發行改革之前,從來是這麼做的,無論什麼公司,按統一的市盈率定價發行。許多公司上市首日 股價翻好幾倍,二級市場仍然高位接盤,那也沒能真正保護投資者。2012年以來,監管層干預新股定價和首日漲幅,但一當市場稍稍平穩,首日大幅上漲的股票 依然很多。有人說應嚴打新股炒作者,但一查首日買入的幾乎全部是中小散戶。又有人說要嚴格審查擬上市公司,其實,現在A股上市審查已屬世界上最嚴之列,不 僅上市公司為支付中介機構審查的交通住宿招待等各項費用越來越多,相關打點越來越多,甚至連不少媒體都開始借審查斂財,以發負面消息為由收封口費,審查越 多、權力越大、花費越多,還是不能避免上市後變臉。

由此可見,要區分兩種情況,一種是股市對經濟下行的反映,這是股市開始發揮經濟晴雨表功能的表現。這一點並非壞事,反而值得歡迎。它也意味著只要經 濟出現回穩上升的信號,股市必然也會回暖。另一種是證券市場本身的制度和政策缺陷,這才是真要認真對待的。這種制度缺陷和政策失誤,一方面會在市場低迷時 進一步打擊投資者的信心(如同樣反映調整中的中國經濟,2012年香港國企股和紅籌股的表現就比A股強很多)。另一方面是當經濟和市場稍有回暖,監管者和 投資者都鬆口氣、好了傷疤忘了疼時,IPO提速、投機炒作又起,股市制度的內在缺陷就會放大發作,從而很快迎來新的失望和悲劇。

股價扭曲結構高估是真問題

所有問題的根子,不在別處,恰恰就在現行的行政發行審批制度本身。

A股市場確實存在重大的問題,只是A股的真正問題與現在市場上絕大多數人想的並不相同。A股最大的不正常不在其熊市之煎熬,而在市場極度低迷時,上市企業排隊還越來越長,現在發號已到750開外,若非明裡暗裡地控制繼續發號,估計早已過千。這顯然是全球股市都沒有的怪事。

A股另一個不正常,是垃圾股往往比績優股更受追逐吹捧。A股市場歷年的大牛股往往非垃圾重組股莫屬。即便在今天監管層高調打壓ST等垃圾股的強勢氛圍下,垃圾股依然不時在熊市中鹹魚翻生,連連漲停,身價翻番,成為一大奇觀。

A股市場的第三個不正常是股市低迷至此,二級市場投資者已苦不堪言,但新股上市發行仍然不斷不敗,老股東套現綿綿不絕。這樣,境外已上市的中國公司 想回來上市,境內上市的原始股東和高管鎖定期一完,就忙著拋售套現,與境外市場熊市中新股發不出去大股東和高管不但不減持反而紛紛增持適成對照。

顯然,以上這三個怪現象才是A股真正不正常的地方。連病情的症兆都看不對,我們當然就不可能找對病灶病根,更不用說治病的藥方。

A股的三大怪現象,說穿了,反映一個許多人諱莫如深的病灶,就是股價扭曲結構高估下的供求失衡。在熊市中談股價扭曲結構高估,許多人不免會跳起來。 但股價是否扭曲高估並不是由爭論或感情決定,而是由真金白銀決定的。市場經濟從來靠價格和供求關係調節。市場不憐憫眼淚,也不相信皇帝的新衣裳。價格合 適,供求就平衡。價格錯了,供求就失衡。現在A股市場想上市的人打破了頭,只能說明價格過高導致供過於求,於是靠控制供給、嚴格篩選和排長隊來勉力維持秩 序。

應當指出,這裡說的價格不僅是上市發行價。上市發行價僅僅是公司讓渡的一小部分增量股權的價格,二級市場的價格才是原始股東衡量自身財富和套現退出 的價格。因此,打開窗戶說亮話,二級市場的股價扭曲結構高估,既是太多企業在熊市中也想上市的原因,也是企業不怕發行價再被管制壓低也要上市的原因,更是 股市低迷原始股東和高管們也要拋售套現的原因。所謂圈錢,所謂有利於融資者,無非是說股價高了。因為東西不在貴賤,黃銅也好,黃金也罷,定價太高了,都是 圈錢蒙人;定價合適了,都是投資,都是物有所值。無論專家媒體還是投資者監管者,找了股市那麼多問題,獨獨不能正視股價扭曲結構高估這個基本事實,不願說 破皇帝的新衣,就只能繞著圈子亂找別的毛病。承認二級市場股價扭曲高估,才算是摸到病灶。

但是,A股的估值,用國際通用的市盈率、市淨率,不是說與海外規範市場接軌了嗎?這個判斷以偏概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國的接軌是加權平均的接 軌,大盤藍籌股特別是銀行股,市盈率很低,已經到5到10倍,但量大權重,一隻抵幾百隻,從而拉低和扭曲了市場估值。實際絕大多數中小盤股,熊市至此,其 市盈率仍在二十多倍、三十倍以上。現在2432只A股,真正市盈率在15倍以下的,只有262只,不到全部上市公司的11%。本來物以稀為貴,故境外市 場,一般是大盤藍籌股估值高些,中小盤股估值低些。特別在熊市,所謂漲時看勢,跌時看質,這時中小盤股股價往往跌至幾倍市盈率、每股淨資產之下。港台股 市,內地在港上市的H股紅籌股,都是這個情況。日本東京日經225指數市淨率現為1.25倍,東京證券交易所全部股票平均的市淨率就降到了0.7倍。在這 種情況下,企業自然不來上市,上市的也自然輕易不會減持。而A股現在鼓勵來上市排隊的恰恰是市盈率、市淨率高的中小盤,價格當然都高,供求自然不平衡。

更進一步問,股價結構為何扭曲?問題當然出在供給管制。現在場外符合上市門檻的企業成千上萬,沒有供給管制,場內中小盤股的價格自然下來,大盤與中 小盤之間的價格扭曲也會消失。殼資源失去價值,犧牲自己的利益去殼重組這樣的蠢事就不會有人去幹。所以,供給管制是A股市場股價結構扭曲的病根,政策為殼 重組放行不過是火上澆油。

現在可以看出,為什麼近來A股市場用意很好的種種改革不能奏效的原因。因為所做的,都不是解除價格和供求管制,而是想方設法如何「更好」地管制。從 干預IPO定價,到人為影響新股上市首日定價;從IPO企業過會排隊審查,到過會後等待上市的指令;從管理企業如何分紅派息,到不斷改變企業下市預警規 則,監管者唯恐市場失靈,唯恐投資者不理性,出手越俎代庖。監管者天天強調別人的信息披露如何重要,自己關於市場規則的信息披露卻常常朝令夕改、漏洞不 斷。殊不知,在證券市場這個市場經濟最複雜敏感、對所有信息都會自己再加工的神經中樞,任何對價格或供求的人為干預都會帶來一系列進一步扭曲。

因此,現在許多人建議的如何更巧妙或更嚴格地去把關監控,如何給股市進一步吃小灶免股息稅(A股的稅收已經在全球屬最低之列,上市公司股息稅已經比一般企業低50%),都只能揚湯止沸,對改變股市股價結構扭曲和供求失衡並無什麼效果,甚至還會起反向刺激作用。

至於一面打擊ST等績差股,一面鼓勵殼重組,更是進一步加大了投機炒作的空間,使重組成功的企業具有更大的暴利效應。因為這些所有問題的根子,不在 別處,恰恰就在現行的行政發行審批制度本身。迴避這個核心問題,即使經濟好轉,股市再次回暖,也不會就此解脫,只會像以前一樣,市場內在的供求失衡在新一 輪的牛短熊長中套牢更多的進入者。

市場化改革中的瀉藥與補藥

二次股改的全部要訣就是要放棄行政干預,做好機制設計,關鍵是設計好新股發行、再融資發行和重組退市這三個門檻。

世界上有些病,不懂病因肯定治不好,知道病因,也並不一定好治。今天A股大盤股受壓、中小盤股高估值的股價結構扭曲就是這樣一例。從理論上說,取消 供給管制,放手讓企業大量上市,股價必然會跌到一個供求平衡的水平,市場也就會校正估值扭曲,殼資源也會失去價值,市場肯定可以置之死地而後生。但是,這 既意味著現存已經傷痕纍纍的投資者要蒙受進一步的巨大損失,也意味著監管者要承擔股市暴跌和規則改變的結果和責任。這顯然不是一個容易做出的決定,可能是 一個現存政治或利益結構下無法達到的決定。

有人說,這是股權分置改革後全流通的結果,現在是在為全流通付代價。這說法不能說全無道理,欠債總是要還的。但更準確地說,全流通解決了A股市場的整體估值與國際市場接軌的問題,但那次股改中沒有相應解決A股的股價結構扭曲問題,這就構成了當前二次股改的挑戰。

曾經的股權分置市場是一個狹小、封閉、大部分股不流通的市場,它與國際規範股市格格不入,與計劃經濟類同,要靠一系列行政調控價格和供求的體制去維 持市場運行。股權分置改革解決了同股不同權、產權界定不清的問題,將A股帶入了同股同權的全流通時代。全流通既顯著增加了市場厚度和活力,也大大增加了企 業上市套現的誘惑力。

如果因勢利導,在股改全面展開後,相應放開對證券市場的價格管制和供求管制,允許和推動已經開始逐步解凍的大盤藍籌股進入流通,本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2007年股市的狂熱和泡沫,讓一個全流通的市場由價格和供求關係自己去調節運行。

但歷史不能假設。如果我們不想也不可能退回到股權分置時代的封閉市場和計劃調控,今天能夠選擇的,就是如何以一種可行的方式實現證券市場的市場化。這就是二次股改的任務。

如果說股權分置改革即一次股改主要解決了股市的產權界定問題,那麼二次股改,即發行審批制度的改革,就是要解決股市運行體制的市場化問題。反之,無論以什麼名義,無論有多大聰明,對市場進行人為行政干預的所謂「改革」越多,只會使問題更加積重難返。

股市運行體制的市場化,包括新股發行的市場化,再融資發行的市場化和重組退市的市場化。所謂市場化,就是讓價格和供求自己去調節市場,而不是依靠人為管控和行政干預。核心是如何解決市場化的休克療法與市場承受力的矛盾。

二次股改的全部要訣就是要放棄行政干預,做好機制設計。人為干預價格和供求必然導致市場扭曲,但市場門檻的搭建,從來是要靠人主要是監管者來設計的。面對一個已經嚴重扭曲和供求失衡的市場,顯然不能蠻幹盲動,關鍵是設計好新股發行、再融資發行和重組退市這三個門檻。

首先,是要設計顯性的上市高門檻來限制增量。市場不同,上市門檻不同。美國紐約交易所就大大高於納斯達克,納斯達克內部又為不同層級設置了不同門 檻,標準低、數量大的企業只能在其低級場外市場掛牌。我國在現行中小盤股股價高企、供求嚴重失衡的情況下,要推進市場化改革而又避免市場的巨幅震盪,唯一 可行的辦法就是大幅提高上市門檻,讓那些經營風險大、業績不穩定的中小型企業和存在關聯交易的非整體上市企業統統先去新三板掛牌實習,從制度上解決問題, 而不是如許多人呼籲的暫停,或監管者嘴上不說實際上操作的暫緩,那樣做只是過得了初一,過不了十五。市場的預期和壓力仍然有增無減。這就要像高考一樣,重 點學校錄取人數有限,大幅提高錄取分數線,供求就平衡。守住了這條供求平衡線,才能避免源源不斷的企業利用估值扭曲,把A股市場當做提款機來圈錢套現,市 場的信心才會真正有著落有依託。

其次是要大幅調低再融資的門檻,搞活存量。不集中智慧搞活存量,不知投資者利益之所在,擋不住或樂見於增量進入的公關,是股市錯位政策的起點。監管 者一定要明白,只有市場存量是真正要保護的投資者利益之所在。已經上市的優質公司,還是被捆住手腳,不能充分利用證券市場的功能和槓桿實現擴張發展、股權 多元、分紅派息以及收購兼併,促進實體經濟的產業整合和過度產能淘汰,是我國大盤藍籌股活力不足、表現低迷的主要原因之一。

行政性的再融資審批費時費力,由於審批曠日持久,與企業的真實資金需求嚴重脫節,鎖定的發行價經常是早已遠遠背離市場價,造成利益尋租和人為刺激放 大了再融資需求。私募即定向發行的再融資市場化,表面上是開閘放水,激化矛盾,實際上是圍堤引水,激活存量,它會使優質企業如虎添翼。而完全市場價的新投 資者進入,會夯實企業的價值基礎,顯著提高股票市淨率,封堵股價下跌空間,對二級市場投資者也明顯利大於弊。如果非像現在這樣,對新股發行堅持虛假的「市 場化」,讓無數企業如餓狼般擠著進市場圈錢,對場內企業卻堅決抵制市場化,不讓融資併購搞活,保護投資者利益的口號就難免成為空話。

其三是要重新設計重組退市的門檻。只要明確了新股上市的顯性門檻,夠門檻的企業不用經過無數潛規則暗門檻的折磨就可以上市。同時在明確給出過渡期 後,堅決取消殼重組的優惠政策,實行新股上市與重組借殼的真正同一標準,如此,能夠正門上市的企業就不會犧牲和攤薄自己的權益,去後門借殼上市。垃圾股沒 有被別人借殼重組的可能了,價格自然回歸。這樣,無論是像美國那樣實行嚴格的標準讓垃圾股摘牌退市,還是如香港等多數市場那樣採取寬鬆的標準,讓垃圾股留 在市場上,任其自生自滅,其實都無大礙。最忌諱的,就是頻繁修改規則,使人們無所適從,以致股價表現不是反映企業的內在素質,而是取決於行政性的所謂警示 分類。更不能一手打壓垃圾股,一手支持垃圾股重組,這樣只能搞亂市場規則和投資理念。

綜上可見,正如當年的股權分置改革是開弓沒有回頭箭一樣,在一次股改後的全流通市場上,股市運行體制相應的全面市場化就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而只有市場化,才能國際化。

不容諱言,股市運行體制的市場化,首先會觸及監管部門本身的行政權力,同時也會斷了一些權貴和富貴資本的財路,殊實不易。但唯因其難,才需要改革者 的勇氣和凝聚社會共識的智慧。倒退是沒有出路的。把話說到底,股市的市場化改革這關遲早要過,遲過不如早過。闖過這一關,中國股市和中國經濟良性互動的新 局面就會打開,市場的繁榮發展自然也就可以期待。

(作者為東南大學教授)

上一頁1下一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484

難分真與假 黃書雅

1 : GS(14)@2013-07-17 01:07:58

http://www.skypost.com.hk/column ... %87%E5%81%87/101921
Ivan:「暑假開始,老闆們都放年假去了,除了聖誕和新年,每年這段時間最開心!」
Joyce:「對呀!夏日炎炎正好眠,老闆又不在,真係爽!」
Ivan:「我前天跟全公司都公認為『最hea'的Kevin吃午飯,他第一件事就是提醒我,不要在這段期間放假,以免『蝕』給公司!嘻嘻!」
Joyce:「咦?Kevin甚麼時候成了我們公司『最hea'的呢?」
Ada同Ivan齊聲說:「是年初的時候咯!」Ivan接著笑說:「因為他在FB不小心登了一張他在寫字樓、上網看電視的照片,之後就給同事封了他做『hea王之王』。」
Peter:「但以我認識的Kevin做事不太差,態度還很nice的啊!」
網上沒真相?
Joyce:「這個我倒可以解釋。現在的網絡資訊發達,甚麼事情只要在網上傳一下,大家都會認為是真的了!」
Peter:「那我要企出來代Kevin平反一下了!Kevin為人是比較樂觀、輕鬆;但要數公司的『最hea',還真的輪不到他呢!」
Ada:「哇!千萬不要強出頭!今天大眾對負面新聞,特別有興趣;相反對一些正面信息,不接受之餘,還會以『陰謀論』來質疑你的動機。所以你幫Kevin平反的話,其他人會以為,你們之間,一定有一些利益輸送之類的勾當!」
Peter:「嚇?有那麼恐怖嗎?」
Joyce:「Ada說的,特別適用於一些領袖級,或者正在上位的尖子,所以Peter你是要小心的,因為你屬於正在上位的那一類;你的對手會趁這機會,打擊你的信譽,以取代你的位置。但相反一些激進派和反對分子,就反而可以走出來,大聲說出自己的想法,因為今時今日,言論絕對自由--只要你是反對派或激進分子。」
Ivan:「那應該我去替Kevin平反啦,反正我在大家心目中,已經沒甚麼『前途』可言,我還可以扮一下激進,博機會出位?」
Joyce:「好!就你上吧!」
以前的人說:「人言可畏」;但到了今天,某些道德標準開放了很多,我們對於同性戀、未婚產子、離婚或再婚、性工作者等,都持較開放的態度,只要你不是犯法的話,大可不用再畏懼其他人的評論。
凡事抱懷疑態度
但大眾和傳媒,在另一些層面上,還是很具殺傷力的。法律要判一個人有罪,要拿出證據去證明,也要經過審判過程,如缺乏人證物證,一般都不能入罪。但是大眾或媒體就不用蒐集證據,只要有足夠的聲音認同,說一個人錯,大家就會覺得那個人真的是錯,不必審判,即時判刑。近年的政治人物被抹黑、批評至體無全膚,當中的真假、還有批評他們的人,其政治目的是甚麼,有時甚難判斷。不過,無論怎樣抹黑,沒有媒體和大眾的配合,是不會成功的。希望大家以後,如果是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去看一些是是非非時,應該抱著一份質疑的態度,認真審視一下批評者的目的和動機,不會盲目地人云亦云。
另外,我一個老闆常說:「不招人妒者便是庸才」;只要你擁有值得被妒忌的條件,你就要做好準備,做到知己知彼,小心提防被人打擊;萬一不幸真的被迫害,也可以試從「情、理、法」幾方面去為自己平反。
(本欄逢週二刊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374

理財第一波:真窮與假窮 李兆波

1 : GS(14)@2013-10-13 11:16:59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1013/18461400

                政府定出了個人月入低於3,600元的便叫貧窮,這是真正的貧窮,因為可能連基本的開支也有問題,包括了居住及飲食。有病時不知如何是好,他們可以到政府的診所,但要等候很長的時間。

假窮源於金錢錯配

                假窮又是如何?這是口頭上的窮,不夠錢花費,而這些花費不是最基本的那些。最少他們手中也有一部像樣的智能手機,衣服方面也可以,「窮」的話亦只是其他方面如出外旅遊時鬆手了一點,或到想去的地方如歐洲、澳洲或北海道,又或是某天起床遲了,要坐的士上班,或是看私家醫生而影響其他計劃。
假的窮會令當事人在吃了一頓很好的午餐或晚餐後,要守住該月餘下的日子,才可以安然渡過,或是放棄很多的東西,才可以買一種產品。假的窮不是罪過,也只是生活質素方面作出調整。
可惜不少人就是錯配,有些是迫於無奈,如趕時間,但有些是有計劃的,舉例說,用上了超過半個月的薪金來買一部智能電話,便是有計劃的錯配。而其他錯配的包括吃喝玩樂方面,長期的錯配,就是導致窮的原因,與人無關。
世上沒有人會說自己富有,卻會說自己窮。假的窮也可以藉增加薪酬來解決,加強自己的技能,例如找一份兼職都是增加薪酬的好方法。花錢的時候可以不用思考太多,不會因為做了某個決定,便放棄其他東西。
假的窮不是問題,但假假吓便成真,那時再想解決,可能已太遲。當變成真的貧窮時,大家要回想自己如何不去好好管理假貧窮的日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918

【難分真與假】潮物保養你要知 網購必睇Supreme信譽店

1 : GS(14)@2017-01-21 03:37:35

多媒體創作人及節目主持咸蛋,收藏Supreme照過十年。



過年除了添置新衣服外,舊衣保養同樣重要。咸蛋收藏Supreme照過十年,最初只希望買一些別人沒有的東西,後來愈買愈多,更開始討論這個品牌。



一件Supreme T-shirt,普通版也要500至600元起跳,而限量版有錢亦未必買到。過千元的T-shirt保養當然重要,需要由底層的底衫開始。咸蛋強調:「T-shirt最麻煩的地方,是頸口腋下位置因為汗水很容易變黃,如果內衣夠挺身,T-shirt也能拉直而且汗水也能隔著。」試了大大小小不同品牌,咸蛋推薦KRIKLAND的底衫,約16美元4件價格便宜而且挺身耐用。



收藏品除了T-Shirt、帽外,Supreme配件亦不放過。

帽的內層邊位緊貼皮膚,細菌、汗水也較多,需要定期清潔。

香港潮濕天氣讓帽子很容易發霉,可以用一些防水噴霧(Liquid Proof),分別噴三層在帽上,達到防水效果。而帽的內層邊位,由於緊貼皮膚,細菌、汗水也較多,可用超市買到的消毒濕紙巾定期清潔,然後在太陽底下曬乾。



消毒濕紙巾在超市也能買到。

收藏的T-Shirt也會用密封袋保存。

網購盛行的年代,市面上亦充斥大量高仿貨,咸蛋建議新手如選擇網購,可以找一些Facebook群組如:Supreme HK、Supreme852,年資較深的專家辨別真偽。一件經典Box Logo T-shirt,不同年份標籤也有機會不同。群組內的師兄師妹亦樂於助人,如果發現拿出來的貨品照片是假貨,更要求開出賣家名字甚至考慮報海關,以杜絕假貨流出。



眾所週知在美國官網買Supreme從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要有當地有效信用卡以及地址,然後又要鬥快手。一些信譽高的分銷網站是另一個入手的渠道,美國的Project Blitz、Crash Street、以及eBay內的Unique Hype Collection同樣是熱門的網站。價格當然比官網高,但質素也有保證。記者:翁怡富攝影:陳健邦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120/199027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451

【蘋果照相機】聽民意都有真與假!

1 : GS(14)@2017-03-04 10:13:32

一張照片勝過千言萬語!攝影師每日以相機拍下千百萬張照片,將一些大家看似熟悉的東西,以用不同的觀點與角度,讓你重新細看。【蘋果照相機】為大家呈現新聞重要時刻,以細膩照片,分享鏡頭背後的甜酸苦樂。蘋果攝記fb:http://bit.ly/1OlyZxX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304/1994754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673

細價股一周:殼股難分真與假

1 : GS(14)@2018-01-08 01:07:24

鎮科集團(859)大股東吳毅趕及聖誕前賣盤,內房三盛房地產斥資20億大額併購,每股作價2.42元,較停牌前溢價一成。鎮科年初公佈潛在賣盤,歷時一年,期間股價穩步上揚一倍。月中莊氏機構(367)出售其持有61%股東的勤達集團(1172),買方廣州基金國際是由中國國有企業廣州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間接全資擁有,消息刺激股價見8年新高。今年殼股買賣宗數創出新高。主板及創業板合計50單交易,數字較2015年及2016年更高。買方實力雄厚,出手闊綽,主板殼價企穩六至七億元,惟細價股表現冰火兩重天,情況類似股王騰訊(700)佔去今年恒指大部份升幅,小部份藍籌表現麻麻。走勢兩極,投資難度自然大增,而市面冒牌殼股充斥,普通散戶難以分清真假,一些爛殼易主機會低,股價不會有起色;另一堆假殼、妖殼被證監調查,連累股民一齊坐監;還有一批業務不足的真·空殼,被聯交所將軍導致股價大瀉。一不小心,難免中箭。今年進入倒數階段,餘下最後3個交易日,希望在明年。證監會持牌人,沒持以上股份梁杰文財技學人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227/2025666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4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