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SupportSpace

1 : GS(14)@2011-07-16 16:05:01

http://news.imeigu.com/a/1310742900873.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418

“觸網”賣杯子 年銷售數百萬

1 : GS(14)@2010-09-05 20:24:10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0902/147425.html

從創業初期的一窮二白,到數百萬的年銷售額,盧進軍靠著杯子生意一步步成長。如今,他已經率先將產品移植到了互聯網上。


  從創業初期的一窮二白,到數百萬的年銷售額,盧進軍靠著杯子生意一步步成長。如今,他已經率先將產品移植到了互聯網上。
  談起創業的初衷,盧進軍介紹道,武漢人飲茶文化比較發達,市民對杯子有需求。於是他和妻子一起來到武漢,以每年4萬元的價格,在漢正街租下一個十幾平方米的小店面,開啟了創業之路。
  創業前期,盧進軍主要是從各地批發原材料,在小店裡銷售自家組裝的產品。2000年,安徽一家企業來武漢推廣,盧進軍觀察到,雖然此品牌價格稍高,但品質上乘,他開始和該廠家合作。10年後,該企業年產值從以前的幾千萬上升到如今的幾個億,而盧進軍的銷售也風生水起。
  近年來,同類商鋪紛紛在漢正街落地生根,盧進軍做好了轉型計畫。他認為,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高檔杯具將走入市民生活,所以決定由批發轉為零售。
   2009年,盧進軍第一家專賣店在香港路茶葉市場開張,投入30萬元。盧進軍分析,由於顧客多是飲茶愛好者,一定要將店鋪開在鬧市區或茶葉市場周邊。他 的第三家店鋪開在崇仁路茶葉市場,第四家店鋪在光穀步行街,都處於繁華商業區。"觸網是為了將來的發展。"盧進軍說,半年前他同漢正街電子商務平臺達成合 作,將杯子生意做到了互聯網上。他認為,雖然如今網路銷售所占份額還不高,但主要購買者是年輕人,他們是未來的消費主力。他計畫將實體店都搬到網上,爭取 將年銷售額提升至千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620

米兰网:外贸B2C的“长尾”新玩法

1 : GS(14)@2010-12-10 17:44:39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1206/171822.html
    “专业化B2C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考虑延伸出长尾业务”,他说,像亚马逊这样的电子商务巨头的成长就印证了这一点的可行性。
               
         
   米兰网的员工们最近正忙得不可开交。为了应对急剧增长的业务量,米兰网CEO冯伟再次决定“扩充门面”,这让米兰网从上至下加入到“搬家”行列。
  搬迁后,米兰网的工作场所将进一步扩容,明年员工总数有望超过150人;而其位于成都总部的仓储中心也正式扩建至3000平方米。
  米兰网从事的是一种被称为“外贸B2C”的生意。这种生意的链条一点也不复杂:米兰网从国内外贸供应商处采购商品,再通过自身B2C网站出售给海外买家。通过买入卖出,米兰网赚取其中差价。
  这与易唐网第三方独立平台的定位差异颇大。一方面,米兰网充当的是一个卖家——最终购买行为确实在米兰网站上实现;另一方面,米兰网又不是一个纯粹的卖家——它不直接参与任何生产。这意味着米兰网在整个流程中,务必要处理好多种关系:比如前期的市场调研和趋势预测、供应商筛选,生产环节中的质量监控和时效把握,交易过程中支付和物流方案的提供,以及贯穿始终的服务支持和营销推广。
  以米兰网目前的主打销售产品婚纱来观察,首先从产品类别上来看,这是一种小众类服饰,很难进行规模化的采购和销售。但另一方面,婚纱在国外又有广泛的市场需求,供给欠缺和需求旺盛导致在国外婚纱价格非常昂贵,婚纱渠道商更是利润丰厚。米兰网据此认为这里存在着市场机会,像婚纱这样的“长尾”产品正是最适合自己模式的产品。所以很早便把婚纱作为主营产品。
  在产品设计方面,米兰网在海外有专门的市场调研团队,他们负责研究流行趋势,提供产品设计意见。此外,米兰网还会经常参考签约供应商的意见。一旦设计方案确定,米兰的固定供货商会负责产品生产,然后把这些产品集中到米兰的仓储中心;海外买家在米兰网上下单后(或者之前已经预约下单),米兰网负责后续的物流、支付、在线客服等全部网上交易环节。
  这些过程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整个流程就无法完美运行。米兰网副总裁徐源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米兰网模式重点在于两个环节:一是如何在采购方面实现供应链的整合;二是如何高效地进行海外营销推广。
  在第一点上,有赖于公司对于所经营产品行业的理解,以及通过电子商务这种技术手段的运用如何让流程加速。在第二点上,则是得益于米兰网之前在海外营销方面的经验积累。
  像米兰网这样的外贸B2C网站近两年来涌现出来的非常多,比如兰亭集势、草莓网、Zenni等,这些网站的共性是,业务集中在某一类“长尾产品”或“特色产品”上,比如兰亭集势主做3C产品,草莓网做品牌化妆品,Zenni主打眼镜。
  电子商务专家余德光认为,这类网站主要面向海外市场,在国内的宣传很少,大多数不为外界所知。但是由于基础扎实以及对行业理解深刻,它们盈利状况都非常好。
  徐源透露,未来米兰网也会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扩大业务经营范围。一方面会考虑辐射出更多相关周边产品,如婚纱生意可以辐射到婚鞋、婚饰、礼服、新郎服装,甚至到日后的婴幼儿用品;另一方面也会适当地做一些大众化产品,以完善产品线。他将这种扩展总结为“专业化B2C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考虑延伸出长尾业务”,他说,像亚马逊这样的电子商务巨头的成长就印证了这一点的可行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988

失眠人群爆发 枕头成睡眠市场新宠

1 : GS(14)@2010-11-20 17:55:08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1118/167627.html

非药物睡眠产业在发达国家率先苏醒,出现了各种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的产品,睡眠产业在我国已经渐渐起步,其中特色枕头已经开始挖掘这一商机。

1.jpg

  随着人们对安眠药副作用的逐步认识,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摆脱对安眠药的依赖,不吃药也能安睡,非药物睡眠产业在发达国家率先苏醒,出现了各种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的产品,睡眠产业在我国已经渐渐起步,其中特色枕头已经开始挖掘这一商机。

  枕头专卖店促销时应突出健康主题,并重视与顾客的互动服务。“老人节送特别礼物”、“儿童健康睡眠教育”、“新人连心枕头”都可成为促销活动的有效形式。

  市场背景:失眠人数全球第一枕头专卖迎来商机

  人生1/3是在睡眠中度过,睡眠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健康甚至寿命。为此,越来越多的人正在付出大把的金钱,试图解决睡眠障碍问题。在发达国家,各种改善睡眠的产品层出不穷。福布斯估计:睡眠产业销售额每年有100亿至120亿美元,而且这项产业正在不断壮大。据中国睡眠研究会抽样调查:我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已达38.2%,其中老年人失眠发病率高达60%。由于人口基数庞大,我国失眠者已占全球第一。

  据了解,睡眠产业在我国已经渐渐起步,随着人们对安眠药副作用的逐步认识,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摆脱对安眠药的依赖,不吃药也能安睡,非药物睡眠产业在发达国家率先苏醒,出现了各种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的产品,其中特色枕头已经开始挖掘这一商机。

  如今,枕头品种越来越多,除了普通枕头以外,磁疗枕、远红外枕、竹炭枕等等,小小枕头已融入了很多科学健康理念。记者了解到,国内第一家特色枕头店是2000年在青岛开起来的,店内除了精巧别致的小枕头外,还有各种保健药枕。不到6年时间,这一枕头专卖店已经发展到了可以为顾客提供“量头定枕”。

  该店负责人认为,目前的枕头专卖,属于一个慢热的行业,由于产品单一性,目前它的主要市场卖点还是在于其产品健康和全面的特色,但是这种“大而全的枕头专卖模式” 需要非常有效率的促销思路和强有力的促销广告支持,才能取得较大成功。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目前中国的枕头专卖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枕头专卖已经遍地开花,另外商场开始注意到这一行业,目前逐渐增加了保健枕头的产品系列。如果枕头专卖店继续停留在原来的经营层次上,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发展,迫切需要探讨新的经营思路,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保持枕头店的长期经营和良好运转。

  经营范围:品种涵盖男女老少保健功能市场走俏

  枕头专卖店经营品种较多,如一般枕头、保健枕头、药用枕头,还有适合各年龄段的枕头;此外,还可采购少量首枕、腰枕、靠枕、耳枕。枕头品种大致可分为下列几种:

  从枕芯材料上看,有决明子枕、蚕砂枕、菊花枕、棉花枕、真空纤维枕,还有水枕、气枕、茶叶枕等枕头; 请玉石艺人加工制作一些玉枕和石枕;请木工艺人加工的檀木、柏木、香木等木枕等;

  从目标客户上看,有给婴儿用的定型枕头、耳枕,有给新婚夫妇用的新人刺绣枕,还有给老人专用的枕头等;

  从功能上看,有看电视、电脑操作、办公、驾车及旅行休息用的护腰休息多用枕,有为了抑制睡眠时出汗,采用特制蜂巢状高支高密纯棉制作的蜂巢按摩透气保健枕等。

  据经营者介绍,销售比较快的品种主要是用野生植物做枕芯的系列枕头。

  在定价方面,一定要遵循大众化原则,每只枕头价格10多元至69元不等。即使几种最贵的特色保健中药枕也应比商场的价格要低20 元至50元左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680

嘀咕网:从微博到位置服务

1 : GS(14)@2010-12-28 21:33:46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1228/176601.html
    在美国,一家以LBS为主打概念的小手机网站Foursquare,短短几个月内在线注册人数就突破了400万,这一模式正迅速走红。
               
           你是否设想过这样的场景,某一个周末,当你走过商场,点开手机,登录你的位置,你会发现,二层某个你喜爱的品牌正在打折。四层一个当红的明星正在做一场签售会,而一个素未谋面的网友正在离你不远的两条街外。手机从某种程度上,变成了一个“活点地图”。
  这一切随着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正在逐渐变成现实。人们将这种基于位置而形成的商业模式称为LBS(位置服务),在美国,一家以LBS为主打概念的小手机网站Foursquare,短短几个月内在线注册人数就突破了400万,这一模式正迅速走红。美国《连线》杂志称,数以百万的人行走在这样一个移动设备上,它整合了互联网的数据,并告诉人们附近的人或者物。
  这个模式的风生水起,让嘀咕网的创始人李松喜出望外,对他而言,网站的转型已经迫在眉睫。
  嘀咕网的危机
  嘀咕网已经是李松第三次创业了,此前创办的一家手机游戏公司和一家相亲网站珍爱网,现在一年可以为他带来可观的收入。而李松看来,创办公司就像是一种兴趣。“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我很幸运我能够做自己随心所欲想做的事情,随着感觉走,没有太多的理性成分在里面。”对于再次创业的初衷,他这样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嘀咕网创办于2009年,这一年,正是美国微博网站Twitter发红发紫的一年。随着微博这种新兴商业模式的兴起,中国国内也兴起了一批基于微博而成立的网站,饭否和嘀咕是其中比较成规模的两家。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饭否的关闭和门户网站新浪、搜狐和腾讯介入微博大战,都让李松和他的嘀咕网站感受到了生存的危机。“中国做微博对创业企业来讲是有风险的,另一方面门户网站有先天的资源优势。”对于嘀咕网的危机,李松毫不讳言。他表示,“所以我们后来意识到还是做一些更趋向娱乐性或者实用性的网站。他认为,跟大型互联网公司相比,创业公司不得不考虑商业模式在短期内的可行性,需要寻找更清晰的盈利模式。
  这时候,Foursquare出现在了公众的视线中,人们把每天拿着手机热衷于登录位置的人称为“签客”,这是一场近似真实版大富翁的社群游戏,参与的人只要打开自己手机的无线上网功能,通过3G或是GPS定位到自己在哪里,就可以Check in该地点一次。而用户登入一个地点越多次,他的头衔上升就越快……
  “我们认为LBS是革命性的东西,因为它带来很多改变,虽然表面上只是从电脑屏幕换到手机屏幕,这方面没有本质变化,但这个时机已经到来了。”对于Foursquare的模式,李松赞赏有加。很快,李松重新整合了资源,将嘀咕网定位为一个基于手机客户端的位置签到服务平台。
  对于盈利模式,李松没做太多考虑。他认为,广告商还是主要的目标客户,随着位置签到的人逐渐增加,将迎来一批服务行业的商家。比如说咖啡馆、饭店、美容店这些,因为他们的服务是有地域性的,不论是在门户网上打广告,还是买关键词,成本和收益都不成正比,但假如在这样的位置签到服务平台购买广告,就能做到对身边的客户精准营销。
  未知的商业模式
  近几年来,中国几乎复制了美国所有的互联网模式,从博客到社交网,从外表到内容,Foursquare的兴起,自然也带来了一批复制者和跟风者。近日消息,盛大旗下旅游社区游玩网正式更名为切客网,并确定将LBS作为以后的发展方向。在此前,玩转四方掌上LBS社区和千橡收购的蜻蜓网,也表明中国国内的LBS市场被看好。
  嘀咕遇到的依旧是一场实力强劲的持久战,“每个团队、创业公司都有自己的特长,而嘀咕是在手机客户端方面,我们的技术,iPhone、Android、塞班等多个主流手机系统的客户端都可以做到技术兼容。”李松表示,Foursquare上线1年多才累积到100万用户,而嘀咕网只用了不到4个月的时间,就突破了100万用户这个门槛。
 关键是要解决“签到”的黏性能坚持多久的问题,李松认为,要将“签到”用户和线下实体商户嫁接起来,给买家和卖家提供精准服务。譬如,嘀咕网已与FAB达成战略合作,网友可以在全国各地的FAB实体音像店进行签到,从而获得明星签名CD、海报、粉丝勋章等等。而万圣节启动的百事可乐Party,也是嘀咕网开始拓展线下商家、推广LBS签到服务的“试水”手笔。
  “凡此运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大量的营销人员推广。此前不久,嘀咕已经获得第一轮融资,已经做好‘烧钱’的准备。”嘀咕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坚定的投资者,两年内暂不考虑盈利和商业模式的问题,李松透露“机构投资,包括日本的三菱投资,新加坡的投资机构,还有一家美国对冲基金,还有一些就是个人投资。”至于具体融资额度,李松不愿意透露,只是说“不到一千万美元”。
  机构投资人的利益和长远发展有时候是个矛盾,但李松并不担心,他说:“没有盈利模式,你也不用为我们担心,现在公司用投资人融的钱在做,但是互联网的特点是,只要有一个服务出来、可以得到很多用户的话,总有一天会找到商业模式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316

42区找答案

1 : GS(14)@2011-01-15 17:37:18

http://www.cbnweek.com/Details.aspx?idid=1&nid=5126
上线测试2个月,注册用户1万人,圈到第一批高质量用户的有偿问答网站42区能否由一个好创意变成一个好项目,创始人张沈鹏也需要寻找答案。

    
      网站42区的首页简洁到可以称为“枯燥”,白色背景上排列着用户的照片和职业介绍,他们的职位包括互联网公司创始人、风险投资者、工程师、运营主管、媒体主编等等。而更多的用户则是看到这些有经验、有名气和有背景的用户后才申请注册的。这对于这个用户之间提供有偿咨询服务的网站来说是最重要的。
  街旁网联合创始人杨远聘是42区的用户之一,虽然注册2个多月了,但他只登陆过5次。每次听到42区增加新功能他就登陆来看看,还有一次是来提问的。那次杨远聘花了0.99元,向同在42区的豆瓣前端工程师Mockee咨询了一个技术问题。
  在42区每个用户都可以为自己设定一个标价,其他用户支付标价后就可以预约你的时间或者在线向你咨询。所以,除了个人照片和工作经历,大部分用户还会在个人主页上详细描述自己的技能,以便其他用户需要的时候可以预约咨询。
  杨远聘并不认识被咨询的Mockee,“如果通过线下关系联络,可能会比较慢,而且还要说客套话铺垫,线上直接咨询省事多了。”杨远聘的问题在42区顺利找到解决方案。他表示,如果以后在42区的提问,依然能得到很好的解答,他就会留下来。
  除了有偿咨询功能之外, 42区的极客气质也是用户入驻的原因之一。创始人张沈鹏自己也说不清42区的极客气质到底是什么,但他一开始就希望做一个有价值的交流社区,用户通过展示自己的技能、思维获得认可。“在42区,你可以谈事,可以解决问题。”
  出生于1986年的张沈鹏2008年从四川理工大学毕业,来到北京成为豆瓣网的一名程序员。一年后离职时,张沈鹏在Php语言编程圈子里已经小有名气。接下来他在美空网和欢聚网又写了一年的代码。2010年6月,辞职后的张沈鹏成了自由人,他先做了一个自动抓取热点的新闻分享网站,网站上线后用的人一直不多。
  当时,张沈鹏几乎每天都宅在家里看书、上网、写代码,42区的创意在这段时间慢慢清晰。2010年9月25日,刚刚搭建成型的网站上线了,界面跟国外的about.me有些类似,张沈鹏把网站发给自己的朋友和老乡。当时估值8600万美元的国外问答网站Quora刚好出现在国内业界视野中,互联网业内创业交流沙龙开始邀请张沈鹏参加,借着在沙龙上的分享,测试期的42区迅速获得第一批用户。
  现在,42区已经有1万多名注册用户,被放到首页上展示的实名认证用户有600人。用户数量超出张沈鹏的预料,他提醒自己这样的热度跟“15分钟效应”有关,新东西出来都会被炒作一阵子。
  提前涌来的用户迫使张沈鹏加快网站开发速度,凌乱的导航页面和极为有限的社交功能都急需改善—目前42区用户之间的交流几乎仅限于“提问”和“换名片”。张沈鹏也发现付费咨询虽然是吸引用户注册的亮点,不过现在每天只有一两个个人会使用一下咨询功能。
  网友“一株行走的草”有8年的影视行业工作经验,同时拥有瑜伽基础教师证书。她呆在42区目的就是希望“扩大交际圈,认识更多其他圈子的人”。给四大银行做信息安全支持的Zooboa很惊讶在42区看到这么多互联网人士,并且大家几乎都是实名制的展现自己,他希望这方面的人士能越聚越多,当遇到问题的时候能有合适的人帮助自己。新浪微博客户端高级产品经理付国利对42区的描述更直接:“它就像是一个人才库,很方便能找到行业内的人。” 如果说豆瓣是以影评书评为核心扩展社交圈,42区则有可能以职业技能为核心扩展出一个社交网络。
  不过,张沈鹏并不想把42区做成一个功能标准的SNS社区,他不仅希望满足用户社交的需求,更希望42区形成自己独特的气质,他这样描述42区:“在中国娱乐至死的网站已经够多, 意识形态的空谈也没有什么作用。有太多地方可以消磨时间, 可以发泄愤懑。但是, 这些都不是我想要的。我希望能有这么一个地方, 让踏实做事的人能高效地找到彼此。我希望这个网站带给大家的是可以坐下来谈事业, 相互能提携的现实朋友。”
  张沈鹏分析了国内的SNS社区,除了做得好的豆瓣网、开心网和人人网这几个标杆网站,其他各种名目的SNS社区几乎都因为同质化处于半死不活甚至名存实亡的状态,他告诫自己一定要有一个用户在其他地方获得不了的独特功能,“特别是小公司,要给自己做一根针,虽然很小,但能刺破气球。”
  张沈鹏也不确定自己是不是已经找到那根针,目前他在做的是通过增强“组织”功能,让用户之间有更多社交机会。在张沈鹏看来网站需要互动,但也要设置门槛,因为网站目的是做有价值的交流,“用户在其他社区可以娱乐,在42区他们可以工作。”
  他在网站上发起了一个为42区征求建议的活动,用户给出的建议五花八门,似乎每个人都有一套看法,但没人能说出最有说服力的发展方向。
  现在,张沈鹏大部分时间里依然宅在家写代码,一边继续开发新功能,一边修改譬如新浪微博同步等被用户反馈的问题。他是42区唯一的程序员,同时兼做推广。心情好的时候他会写上一整天的代码,如果心情不好就停下来想想42区的未来。张沈鹏并不希望42区的用户仅限于IT极客这个小众圈子。他觉得“人与人之间有价值的交流”这个点应该也值得扩展到更多行业、更大的圈子,但也没有什么明确的推广计划—目前最主要的还是增加功能,推广是下一步要考虑的。至于盈利,张沈鹏觉得拥有了核心功能和足够的用户后,钱就像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一样,是个副产品。
  除了买主机的一万块钱和一年4000多的宽带费,42区的开销就剩下他的生活费了。虽然对投资人来说,单枪匹马的张沈鹏没有特别优秀的从业经历,包容性、稳定性都是需要了解的未知数,不过很多VC都曾主动与张沈鹏接触过。而张沈鹏觉得现在还不是拿钱的时候,“等我把设想的功能做出来,网站的方向更加明显,再跟VC谈会更容易被理解。”张沈鹏给自己的时间表是2010年春节后,如果顺利的话,会引入一家天使投资,然后就是扩张团队。
  联系编辑:[url=mailto:[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url]

创始人: 张沈鹏
年龄:24岁
创业前公司:欢聚网
启动资金:3万
资金来源:自有
目前最大困难: 尽快完善网站功能,增加社交同时保持交流的价值

文|CBN记者 朱小坤
图|林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584

普能:只欠东风

1 : GS(14)@2010-11-28 12:15:19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1125/169408.html

      这是一场不到最后都不知谁能胜出的牌局,就看谁能抽中“国家政策”这张王牌,备受资本青睐的北京普能也不例外。

俞振华
   谁能想到,北京普能100多个员工中,在中国只有3个销售?不过这却是最能反映这家高科技企业现状的数字。目前,他们的核心产品钒电池在中国市场仍处于试验和试运营阶段,零星的一两个客户而已。“小规模,全世界所有的高科技企业都一定要经过这个阶段。”普能CEO江宗宪表示,目前的这种状态并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当然,也没有哪一家高科技企业能像普能一样,成立短短4年时间,就迅速占领了各大媒体的版面,并且成功完成了三轮融资,主要投资人包括北极光创投、德丰杰、德同资本、红杉资本等。
  一切都因为北京普能研发和制造的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VRB,以下简称钒电池)所定位的储能市场太巨大,太有诱惑力。
  根据相关部门统计,从发电到用电,67%的能源会被浪费,而提高效率的根本出发点就是让发电量和用电量实现匹配和平衡。将多余的能源储存起来成为实现该目标的重要途径,普能的钒电池储能技术是实现大容量储能的关键技术之一。
  在中国,重点被放在了风力发电领域。风力发电经历了爆发式的增长之后立刻陷入一个“悖论”,装机容量全球第二,却至少1/3无法接入电网。如何储存这1/3的能源?另外,受自然因素影响,风力发电非常不稳定。推广风力发电系统最成功的丹麦就曾经因为风电不稳定遭遇过大规模断电18小时的事故。在内蒙古,也曾发生过类似事件。如何做到将发电高峰的能源储存到发电低谷使用?
  于是,在一连串的问题之后,一个万亿级的新兴市场诞生了,普能就是这个市场的积极参与者。不过,普能之所以能在2010年清科最值得投资企业50强中排名第五,还要从2009年其成功收购加拿大上市公司VRB Power展开。
  收购来的核心竞争力
  2006年,俞振华在纽约注册成立普能科技。2007年底,为了让融资最大化,俞振华与合伙人吴正宇决定把公司的钒电池团队和锌溴电池团队分离,独立融资。于是,俞振华的钒电池团队成为了今天的普能,而吴正宇和锌溴电池团队则成立汇能公司。
  俞振华拿投资的心得是:“最重要的东西不是技术本身,也不是创意。最重要的是对市场、对客户的了解。”
  2009年初收购VRB Power之前,俞振华做出了自己的第二代10千瓦系统,能源效率比VRB高10%,成本比VRB低三分之一。但这个系统离商业化还有很远的一段距离。这时的普能虽然获得了德丰杰和德同的投资,但技术上并没有取得核心突破。
  VRB Power是一家上市公司,但由于当初其上市时全凭钒电池的概念,并没有成熟产品,这造成其必须公开一些初创型高科技公司不能公开的商业机密,对其发展壮大造成影响。再加上其在2008年底的扩张策略过于激进,恰逢金融危机,导致资金链锻炼,被迫破产清算。
  关注甚至是模仿VRB Power多时的普能第一时间递交了收购申请,并且得到了包括红杉资本在内的多家投资公司的支持,以215万美元竞购成功。“真是捡了个大便宜,要知道,VRB Power在钒电池储能领域是绝对的NO.1。它在2000年成立之前,全球已经有很多公司积累了钒电池储能领域的经验,而其大部分的技术工程师、主管以前都是在加拿大最大的燃料电池公司工作过的,这家公司一度是全世界最主要的燃料电池公司。”江宗宪是个温文尔雅的台湾人,和俞振华一样,碰到关键的技术词汇需要借助英文才能表述完整。
  实际上,目前普能的管理团队就是国际化的团队。CEO江宗宪在美国完成学业,曾在美国工作过十六七年,在加入普能之前,曾是无锡尚德的COO;CTO王博士是复旦大学电机系毕业,1983年留学美国,曾任福特公司全球燃料电池项目负责人、重庆力帆总工程师。可以说,这家企业目前多半的DNA是外企,虽然中国员工仍然是占绝大多数。
      当时,包括VRB Power CEO Tim Hennessy在内的10个外籍员工选择留了下来,与之一块留下的还有研发团队、客户资源、工程经验、所有可量产钒电池的核心技术和成熟的商业化产品。所以,目前普能的主要客户仍然是通过国外代理商获得的全球客户,他们能提供的成功案例也均来自国外。当然,普能全球的销售不只3个。
  但这一切也在悄然改变。通过近一年的努力,俞振华已经把VRB Power所有的工厂和生产线统统从加拿大转移到了中国。“目前,已经完成了50%左右,生产线目前在北京通州。”江宗宪表示,在中国低成本制造业的帮助下,普能的产品成本有望得到控制。
  成功收购VRB Power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竞争还在后面,就像一个投资人曾经对俞振华说的那样,你才成功了10%。
  看谁手握政策王牌
  钒电池储能技术只是大容量储能技术的一种,与之存在竞争关系的还有很多其他技术,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和液流电池技术是其中最受关注的,钒电池是液流电池技术的一种,但这三种技术并没有公认的优势排序。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拥有大容量成熟储能电池技术的公司极少。至今只有日本京瓷(NGK)公司的钠硫电池成功实现量产,接受度也最高。在全球每年3亿美元的市场中,NGK就占据了2/3。但这项技术在国内十分不成熟,而且钠和硫两种元素大量聚集,可能会造成危险。
  锂离子电池则拥有完整的产业链,而发达的产业链对于技术创新、成本下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拥有绝对市场占有率的是日本丰田和本田的锂镍电池,而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则投注在磷酸铁锂电池上。目前,锂离子电池主要应用在小容量储能电池上,例如混合动力车、手机等。具备大容量锂离子储能电池技术的公司也不多,而且“锂离子电池在兆瓦级做储能,实际上是很前沿的研究。”俞振华曾对媒体指出。
  钒电池只剩下收购了VRB Power之后的普能。钒电池的优势是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容量大、不会产生交叉污染。但缺点就是电密度比较低,所以体积比较大,不适合车载。另外,当年日本停止补助钒电池企业SEI,转而补助NGK的原因是钒的价格猛然上涨。所以,钒的价格也会是一个重要变量。目前,钒电池的每千瓦时价格远高于NGK500美元的行业标准定价。
  至于三种技术哪种更可能受到政府青睐,2009年4月由国家科技部、财政部、能源局和国家电网公司启动的大型新能源项目中就可窥见一斑。
  该项目一期工程位于张北县,是国网智能电网建设的首批示范项目。计划建设风电100兆瓦、光伏发电50兆瓦、储能20兆瓦,总投资约33亿元,由国网旗下的国网新源具体实施。
  但这一项目中20兆瓦的储能至今仍然没有进行开标。根据5月27日发布的招标,却将招标范围只提及磷酸铁锂电池,并表示采购将分为两个包,分别为14兆瓦和4兆瓦。业内人士预测,凭借比亚迪与国网的关系,14兆瓦的这个包应该是非他莫属了。剩下的4兆瓦磷酸铁锂电池和2兆瓦非磷酸铁锂电池仍不知花落谁家,业界多猜测应该是日本的NGK。
  由此可见,该项目一期工程偏向锂离子电池的信号已经非常强烈了。在6月23日开幕的第七届亚洲风能大会上,国网在自家展区展示了一台可同时给20个标准电池充电的移动充电仓,其中存放的电池也是磷酸铁锂电池。“液流电池只能作为备用电池,不能作为储能电池,这是一个常识性错误。这个错误国网已经明白了,会把液流电池从储能电池中划掉,只是现在可能有些关系在扯。”王传福曾毫不隐晦地向公众表示。
  普能CEO江宗宪对此则相对乐观:“张北项目是全世界最具野心、最大规模的一个储能项目,我们也在极力争取,我们估计大概明年可以有一个比较好的结果出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831

花卉产业:落后蕴含朝阳商机

1 : GS(14)@2010-12-17 13:32:09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1216/174218.html

    以北京当前的消费水平,2/3的人都存在着对花卉的需求,根本说来,花卉行业的潜力目前并没有得到释放。因此,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都具有投资机会。
               
         
  联合国农林署的统计数据显示,当一个国家人均收入达到1000美元的时候,也是花卉及与之相关产业发展最快的时期。有数据显示,目前国际花木市场相当活跃,近几年行业产值(包括鲜切花、盆花、盆景、绿化苗木、草皮等)每年都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
  受惠于近30年的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我国花卉业发展势头亦十分强劲。有数据显示,近10年来,中国花卉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很显然,花卉业正成为一项被广泛看好的朝阳产业。
  也许是因此之故,花卉业被不少地方当做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加以大力培育。比如,海南作为我国花卉业大省,早在2007年通过评审的《海南省花卉产业发展规划》确定,海南省花卉产业的中远期目标,即到2010年,全省花卉种植面积达10万亩,年总产值达到15亿元。另据了解,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都把花卉作为重点产业或支柱产业,地方政府的花卉建设项目更是呈遍地开花之势。
  目前,中国花卉消费绝大多数是节假日消费、团体消费,日常消费、个人消费尚未成为常态,上海、北京、广州等大中城市则是花卉消费的重点地区。
  广州花卉市场的繁荣发展直接带动产业升级。广州目前已拥有花卉种植面积近10万亩,花卉品种2000多个,花卉年产值20多亿元,占全国的15%以上,这些指标均超过上海、昆明、北京等花卉大市。
  如同中国在奥运赛场上的田径项目一样,花卉产业也从来都不是中国的优势产业,而中国在全球花卉的整个产业链中,也仅扮演了一个“产业加工者”的角色。
  “可以说,中国目前的花卉产业还处于小农经济时代,比较原始和落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花卉产业处处长王春城表示。目前,在花卉种植中,虽然大部分农户已经实现了“大棚种植”,可保证作物不受外界天气影响,但与荷兰的家庭农场相比,无论在规模还是专业化方面,国内的花卉都可以说依然处于初级阶段。
  云南丽都花卉董事长朱应雄认为,“在中国,由于土地承包制的特殊性,农户在种植上一直都是我们通常所见的小农经济,因此在当前的花卉种植中,就体现了全国都是分散布局的现象,而同时这些农民也缺乏相应的技术,虽然中国的花卉行业增长迅速。从世界上来说,中国的花卉产业跟美国、澳大利亚、荷兰相比,差距还很大。
  一般说来,在花卉产业链的上游---花卉种子公司的研发来看,虽然国内已经出现了丽都花卉这种在技术和服务上做文章的公司,但是相对这个巨大的市场来说,显然一家公司的出现并不能满足这个市场的需求。
  其次,作为花卉产业的中转环节,花卉运输显然更是被人忽视。由于花卉自身特点”保存期“比较短,因此也决定了花卉运输与其他行业相比,在技术和规模上都要求更高。虽然在中国,花卉物流已初步形成,共有花卉物流企业近7000家,但是与欧美相比,国内花卉运输公司依然不能与阿美里尼公司同日而语。可见花卉运输行业无疑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
  从终端上来说,对于目前想进入花卉销售的公司来说,也同样是存在机遇。”目前,国内还没有出现花卉拍卖市场,因此,从花卉批发领域来说,也是处于一个类似于农产品的自由贸易市场。“王春城介绍说。
  对于花卉销售渠道的选择,国内单一的花店销售与欧洲包括邮寄目录、电话、互联网等鲜花销售渠道的多元化相比,也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内的花卉消费,给了花卉销售企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中国,不仅在各大城市不能见到巨无霸型的花店连锁企业,而且如果想要在北京为上海的朋友在其生日或者婚礼时表达一份心意,这个愿望的实现还将需要继续等待一段时间。在这一终端销售市场上蕴含着巨大价值。
  “以北京当前的消费水平,2/3的人都存在着对花卉的需求,根本说来,花卉行业的潜力目前并没有得到释放。因此,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都具有投资机会。”王春城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081

奢侈品网购的生存法则

1 : GS(14)@2010-11-27 14:00:48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1/611728.html

可能会在网上花几十元淘到一本心仪的书籍,花几百元买一件漂亮的衣服,甚至花几千元买一台实用的电脑,但如果告诉你可以以1~7折不等的价格在网上买到诸如Prada、Dior等奢侈品牌,你愿意吗?

不过,渐成风气的电子商务靠的就是 “低价”杀手,而这与天生就走高端路线的奢侈品似乎没有交集。但根据American Express Co公布的数据,虽然经济衰退影响了奢侈品的销售,而网上销售却逆市走高,2009年仅在网络销售的奢侈品销售额较2008年同期增加了87%。

对中国消费者来说,需要注意的是,截至2009年12月,中国已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伴随中国奢侈品消费的高涨,第五大道、唯品会、魅力惠、佳品网、聚尚网、呼哈网…… 这些创业最多只有两年的奢侈品折扣电子商务网站纷纷崛起。

这会是下一个电子商务的掘金点吗?

新商业模式崛起

针对服饰业的商业规律,任何品牌都会产生库存,奢侈品也不例外。而各品牌处理库存的惯用方式是通过outlet零售或是直接搬到网上。

目前,美国网络零售商Gilt Groupe,这家创业仅两年营收已达1.7亿美元的电子商务网站,在为品牌商们打开一种减少库存的通道之外,也已成了一块中国同行创业的教学模板。

其实,在Gilt之前成立的法国购物网站“Vente-Privee”早已开了先例。这家创立于2001 年的购物网站,以解决奢侈品品牌的剩余库存为商业模式,云集了众多国际大牌,采取限时特卖的模式,每天同时开卖3~4个品牌,持续2~3天,外加5~7折的折扣,让奢侈品一下子就变得亲民许多,秒杀也就无处不在。

“国内部分消费者其实对产品是否为当季新款并不敏感,因此抓住那些对品牌有要求,但又财力有限的消费者心态很关键。”聚尚网总裁牛利犇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从电子商务进入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

而风险投资往往都是敏感的,也不愿放弃任何一次掘金的机会。虽然国内奢侈品折扣网站出道最早者也才仅两年,但已有不少投资案例浮出水面。

去年 12月,魅力惠融资1300万美元。而今年年初成立的佳品网,已手握泰山天使投资基金,几个月后又获得来自松禾资本、嘉丰资本的第二轮投资。不久前,唯品会获得DCM及红杉资本2000万美元风险投资。

产品及渠道成企业生死线

记者注意到,目前这些网站的运作模式基本一致,注册会员、限时抢购外加中华联保的承诺是网站必备的三大要素。

但在整个供应链体系中,如何拓宽渠道,持续获得稳定可靠的商品成为网站间必争的核心资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方盈芝告诉记者,目前双方主要的合作方式分为获取品牌代理权,通过经销商直接拿货一次性买断等形式。

身处该行业的李先生向记者坦言,打包买断的方式对企业的销售压力很大,对前期的资金投入也有一定的要求,相比而言,代销分成则对企业的现金流基本没有影响。“选择何种合作方式其实更多时候是掌握在对方的手里。”他透露,“品牌商对商品的渠道有极强的控制欲。”

除此以外,得到代理权也只是阶段性的合作成功,品牌商对于后续商品的形象也有要求。李先生表示,虽然他们找了专业的模特,并有专门的摄影棚拍摄上线商品照片,但拍摄后的照片仍要通过品牌商的挑选方可放在网上。此外,虽然大部分是过季的库存货,但对于网上折扣的最低限度,品牌商也有一定的规定和门槛。 “这些全都写进合作条款里,我们不得不遵守。”他说。

在方盈芝看来,支撑网站能持续吸引人气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货品种类的丰富性以及更新率。在强势品牌商的“打压”下,也有不少企业从其他渠道进货,比如雇佣海外买手在国外批量代购货源就是很重要的一个。

但海关总署新近颁布的《关于调整进出境个人邮递物品管理措施有关事宜》提高了关税的起征点,一些大牌也对商品销售筑起了“篱笆”,比如COACH就明确规定一位客户购买同一款商品最多不能超过3件,不同款商品不能超过10件。这些外部因素的变更,无疑都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松禾资本投资总监张春晖告诉记者,奢侈品巨大的消费体量以及消费需求,是这个行业最大的“卖点”。“任何电子商务网站供应链资源的丰富是核心竞争力。”他说,“对单一或是几家合作伙伴的过度依赖会成致命伤。”

目前,业内企业有各自不同的策略,比如佳品网背靠欧洲最大的特卖网Buyvip,借此与欧美不少奢侈品供货商建立了稳定的业务关系;第五大道则主要依靠其创始人孙亚菲曾在国外的工作经验积累下的人脉关系拓展渠道;聚尚网则凭借牛利犇以及创始团队之前为国外知名品牌贴牌代工的经历拿到一手的国外品牌代理权。

难以匹配的消费体验

现在,美国每10个人中会有1个在网上购买奢侈品,60岁的老太太也会上线买条Prada的裤子。但国内奢侈品B2C的格局形成仍需时日。

虽然正在崛起的国内中产阶层消费人群是这些电子商务网站瞄准的主力人群。但不见得所有人都愿意照单全收。作为一名奢侈品爱好者,小郭认为真正的奢侈品消费人群更喜欢在实体店铺消费,通过真实的触摸和试用,享受购买奢侈品所独有的VIP服务。

而曾在网上有过一次购买奢侈品经验的孙小姐则有着一段不太愉快的消费经历。“上次在网上买了一条Burberry的围巾,但快递寄来后外包装都已被损坏了,让我一下子感觉商品的档次差了很多。”孙小姐气愤地表示,“虽然每家网购企业都保证商品是正品,也有一比十的保险理赔,但用户体验比线下差多了。”

“这些网站在初创期没有过多的资金自建物流配送体系,故大多采用外包的方式,”方盈芝说,“但快递业发展良莠不齐,大部分无法建立与商品价值相匹配的快递服务,容易流失目标客户对网站的信任度。”

此外,记者也在浏览网站时发现,不少标榜销售奢侈品的网站,陈列的也并非全是奢侈品,还包括大量的中低档品牌。“奢侈品的消费人群有限,网购奢侈品的概念在中国市场也不成熟,特别是对于新设立的网站,往往看得多买得少,而一些中低档的品牌由于受众面广,本身价格亲民,再加上折扣,更容易让人接受,也能促进网站的营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承认。

方盈芝指出,消费者对目前奢侈品折扣网站的接受程度相对来说偏低,虽然折扣与线下实体店相比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奢侈品本身的定位与档次决定了其无法跳脱的必然价格区间。“这种模式在欧美被证明是成功的,但要在国内成功复制,符合国内消费群体的体验,正确揣摩消费者的心理与做好用户体验是关键。”她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796

蟒蛇變孩子寵物 一條淨賺20萬

1 : GS(14)@2010-09-08 23:03:15

2010-9-4 iM  

他終日與蛇為伍、與鼠同謀,名副其實是蛇鼠一窩。

他是29歲的劉漢傑(John),是香港第一位球蟒(Ball Python,蟒蛇中性格溫馴身型細小,屬於爬蟲類寵物)繁殖家、亦是第一位將飼養球蟒商業化的人,絕對稱得上是香港球蟒市場始祖。

5年前,John以打工得來的40萬元,建設了一個私人蟒蛇繁殖基地,並一條龍培殖球蟒的主糧:白老鼠,自供自給這一盤球蟒的大生意。及至去年,生意有所突破,一年已賣出400多條球蟒,年收入超過40萬元。利潤最高,要數一次售出一條自家培殖的「薰衣草白化球」BB,淨賺20萬元。

他的終極目標,是自行培殖一條擁有全球獨一無二矜貴花紋的球蟒,以及成為香港及其他國家的球蟒賣家,致力推廣一盤以蟒蛇為寵物的大生意。

記者甫到達大埔超級城,只見John正向巿民介紹一條跟他脖子一樣粗的「薰衣草白化球」,好不忙碌。在場的參觀者,尤其是小朋友都爭相走到他身旁,想一睹全球最高身價的寵物蛇,希望與牠「握握手」。

展覽結束後,John與助手小心翼翼把每條球蟒安放在私家車上。跟十多條球蟒BB同為座上客,雖然牠們被困膠箱,但記者仍不禁心跳加速。

終於到達球蟒家——繁殖室,內裏有近500個膠箱,如百子櫃般,而每個膠箱都有自己的「屋主」。John眼明手快,非常純熟地將不同的蛇放回所屬膠箱裏。

「今天是星期三,牠們昨天才吃完白老鼠,今天開始排便,可能會有少許異味……」其實繁殖室是由John家中的車房改裝而成,他說這樣可隨時隨地照顧,及觀察牠們。

繁殖室門外,還有兩隻巨型「象龜」在緩緩走動。他說道:「牠們懂得上落樓梯!」記者除仿如置身非洲動物園外,亦感受到這位繁殖家與動物的親密關係,以及對牠們的愛惜。

生物技術X企業管理

14歲那天,John途經金魚街,與球蟒有過一面之緣,卻被牠鮮艷的花紋吸引,瘋狂愛上。後來隱瞞家人,以800元買下人生第一條球蟒,與牠過着「糖黐豆」的生活。15個年頭過去,當天的黃毛小子,搖身一變,成為球蟒繁殖專家。

他之所以稱得上專家,全因那股從沒有熄滅的熱情。在英國讀書6年,John繼續在當地購買及飼養球蟒。「大學主修生物科技,然後碩士是企業管理。」大學知識讓他輕易掌握球蟒的繁殖技術,而後者更讓他把飼養球蟒轉化為一盤生意。

留學期間,他除了不斷「刨」書外,更主動結識美國的權威繁殖球蟒的專家Dave Barker和太太Tracy Barker,表示想在華人社會推廣養殖球蟒。「他們十分支持,教我很多道理、有關球蟒市場的情況、如何養殖球蟒、如何繁殖白老鼠……幾乎所有球蟒的知識都是從他們身上學到。」

John學滿師歸來,慨歎香港的爬蟲市場有如一潭死水︰「歐美、日本等地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已興起養殖球蟒,雖然香港的爬蟲店亦有售賣,但貨源全都來自歐美。」他指本地的球蟒買賣慣性依賴歐美市場生存,售價亦受當地牽制。

致力推動人工繁殖

另一方面,本地寵物店出售的球蟒多為野生,「我非常反對,野生球蟒身上有很多寄生蟲及蚤,容易傳染給其他動物。同時野生球蟒亦難以適應人工飼養環境,短時間內都不能繁殖。」

為了讓香港的球蟒市場能夠獨立生存,有更多人工繁殖的球蟒供應,加上本地又未有任何繁殖家,所以John決定充當先鋒,打開本地球蟒市場。他的目標是以香港為繁殖基地,滿足本地需求之外,更可出口到其他地方。

「球蟒身形細小,性格溫馴,不會有攻擊性,故可以作為寵物。而球蟒體內蘊藏不同的隱性基因,身上的顏色亦隨之不同。」John指球蟒天生外貌奇醜,受到不公平對待。一般人對球蟒都有誤解,認為蛇便是非常兇殘的動物,事實卻非如此。

今年他與多個大型購物商場合作,舉辦球蟒展覽,希望藉此讓市民與球蟒近距離接觸,減低恐懼。「我舉辦展覽是為了幫球蟒平反,牠是蟒蛇科的其中一個品種,只要是蟒蛇就不會有毒。」

一條龍培植白老鼠

其實繁殖蛇球蟒只是副業,他碩士畢業後,全職在汽車代理公司工作,不時滬港兩地走。直至去年6月,為了全心全意繁殖及推廣球蟒,他轉職到物流公司,留守香港。

John沒有成立店舖,所有球蟒都是在繁殖室裏。除了節省租金外,他可貼身照顧所有球蟒。「我希望在人工養殖下,能營造一個最舒服、最適合他們的居住環境,這樣牠們才可以繁殖。」據悉,如果球蟒的基本居住條件未能做好,他們便不願繁殖下一代。

John是香港首位、亦是唯一的蟒蛇繁殖家,行內無人不曉。他在飼養場製造一條龍培育球蟒的主糧——白老鼠,每隻成本約10元,每條球蟒每月吃3次,每月的飼養費不多於100元。

現時他的繁殖場每年產球蟒400至500條,相當於他去年賣出的數量。根據不同的花紋及罕見度,每條球蟒售價由幾百至幾萬元不等,以平均每條1,000元計算,年收入便超過40萬元。一條普通球蟒BB售價為400至800元,成長期2年至3年,每條每年的飼養費用約300元。

John說不會出售有生育能力的球蟒,因成年雌性普通球蟒一年可生6至8隻蛋,每隻蛋最低售400元,6隻蛋共賺2,400元。

靠網頁展覽作推廣

雖然沒有門市,但他仍然可以維持一定的客源。透過朋友網絡、自設網頁及不定期的展覽,一些有興趣買家便會親自與他洽談。他亦會解答飼養者的疑問,又或是他們的球蟒身體出現毛病,John都會「出手相救」。

John相信自家繁殖後,香港的球蟒市場便會愈來愈大。近來有美國的繁殖家就看準香港的需求逐漸增長,親身來港推銷球蟒,「擺明車馬」跟John搶生意。

但John指若由外國入口球蟒,買家要承擔很大的風險,包括未能親身視察球蟒狀態、運送途中牠可能染病,甚至死亡。加上球蟒屬於二級瀕危物種,出進口有嚴格規定,需申請許可證,手續繁複。聽他的口吻,相信美國繁殖家成功「搶客」的機會率也是微乎其微。

另一方面,某些買家亦希望效法他,嘗試繁殖球蟒,自給自足。John認為養殖球蟒豐儉由人,若不是大量繁殖,根本不須一擲數十萬元。只須幾千至幾萬元,便足夠購買繁殖所需的材料及工具。

----------------------------------

創業Tips

1. 物以罕為貴

在歐美已有一個很大的球蟒市場,那裏的繁殖家會根據球蟒的花紋,以及市場的供求量,為球蟒定價。花紋罕有的球蟒身價會較高,而球蟒飼養家多愛好顏色鮮艷的球蟒,所以很多繁殖家都會朝這個方向,發掘花紋罕有且鮮艷的球蟒。

2. 媽媽身價高

曾經有飼養家出價35萬元,希望買下John擁有的「薰衣草白化球」,但被他斷然拒絕。球蟒一般壽命有20至30年,而母蛇的繁殖能力不會隨年齡上升而減弱,即使是生命最後階段他們仍然會產蛋。以「薰衣草白化球」為例,一隻蛇蛋的價錢約6萬至8萬元,初生蛇則約16萬元,成年即24個月後,則可賣高於30 萬元。

3. 愛心會變金

普通球蟒BB的價錢只需要幾千,甚至幾百元,但待牠成年,能繁殖下一代的時候,身價便有可能倍升。John就有同樣的經歷,他賣出一條球蟒BB84,因為主人提供一個舒適的居住環境,BB成年後非常健康,John最後以雙倍價錢買回那條球蟒。

4. 觀市場供求

作為繁殖家,必須經常留意市場缺少那種球蟒,便可立刻生產「補倉」,滿足市場需要。通常愈多人追捧的花紋,身價便會愈高。

----------------------------------

球蟒Q&A

1. 球蟒會食人嗎?

要蟒蛇表演「蛇吞象」可說是輕易而舉,我們對冷血動物難免忌諱三分。但球蟒屬寵物蛇類,自小嬌生慣養,更以揀飲擇食著名,「人」對牠們可謂一點吸引力也沒有。若遇不上理想食物,甚至會絕食數月之久,遑論「人」?有時球蟒更會出現拒食的情況,常常讓主人手足無措。所以必須定時記錄體重,如出現銳減的情況,就要盡快請教專家。

2. 牠們有毒嗎?

雖然世界上體型最大的蛇也屬於蟒科,但一切蟒蛇科的蛇,都不含任何毒素,所以全世界,有不少國家的人也把其當作寵物。話雖如此,但特別「大隻」又大食量的蟒蛇,可以吞下比自身更大的動物,所以只有體型較為細小,性情亦較溫和的球蟒適合飼養。

3. 球蟒一名的來源?

球蟒原來也有「鴕鳥心態」,當遇到威脅的時候,牠們會將身體緊縮成球體,並將頭頸要害藏在球體中心。外人一看,還以為是一個完整的圓球呢,「球蟒」一名就由此而來。

4. 如何繁殖?

球蟒屬於卵生動物,雌性球蟒每次約能誕下6至8隻蛋。每年的10至第二年的3月是牠們的交配季節,而孵卵期則為每年的4月至8月。如人類一樣,母蛇會負責保護及孵育蛇蛋,孵育期約為90日。雄性幼蛇的發育期約為12至18個月,雌蛇則需要24至36個月。

5. 身上花紋有甚麼暗示?

有云人靠衣裝,球蟒身上的花紋,也是其身價的最好顯示。球蟒的體色以黑色為基調,背部有許多圓形斑紋。腹部呈白色或奶油色,有時會出現細碎的黑紋。近月,首度在港曝光的基因直綫球蟒,由頭至尾有一直綫貫穿,由於基因罕有難以繁殖,身價高達30萬元。

----------------------------------

期待Hong Kong Ball誕生

這盤生意最困難亦最重要的地方,便是學習繁殖知識,今天John雖被稱為專家,但他形容繁殖球蟒的路程並不是想像中容易。

球蟒是以身上的花紋來定價,而身上花紋是由體內的隱性基因來決定。繁殖家第一步便要認識及了解不同球蟒體內所含的隱性基因是甚麼,然後便可以嘗試繁殖。

若然一條球蟒的隱性基因能夠傳給下一代,繁殖出同樣花紋的BB,才算得上是有價值;但想要知道一條球蟒的隱性基因能否傳給下一代,便要「試過先知」。這個嘗試的過程是漫長,亦是最關鍵的,但結果並不一定成功。

若然一個繁殖家發現新的球蟒隱性基因,同時證實其能傳給下一代,並且成功繁殖,他便有權命名他創造的新花紋球蟒。

John於繁殖既有花紋球蟒的技術,成功率已達到百份之一百。接下來的目標是嘗試繁殖新花紋,預計2011年便知成功與否。他笑言成功的話,可能會把球蟒命名為「China Ball」,或是「Hong Kong Ball」。

----------------------------------

球蟒有價

身價最高 薰衣草白化球

「薰衣草白化球」身價逾30萬元,是John的珍藏球蟒蛇中身價最高的。雖然不是他親自繁殖,卻是他的最愛。身上花紱罕有,身上有如薰衣草的紫色花紋,是不少飼養者的心頭好,但牠的身價足已讓人「望而生畏」。

...................

首度曝光 超級直綫球

這條是「超級直綫球」,首度「闖」入香港。牠的身價與「薰衣草白化球」不分高下。John透過商場展覽,讓市民有幸一睹牠的風采。當垂直擺放時,可見牠身上那條連貫,呈淺啡色的直綫,便是牠名字的由來。

...................

花紋最奇特 純白黑眼球

牠的名字是「純白黑眼球」。倒說花紋特別,身價便會飈升,那麼牠最特別之處就是完全沒有任何花紋。牠的身價是繼「薰衣草白化球」及「超級直綫球」後,John擁有的球蟒中,身價位列第三。

﹏﹏﹏﹏﹏﹏﹏﹏﹏﹏﹏﹏﹏﹏﹏﹏﹏﹏

Profile

劉漢傑(29歲)

˙倫敦大學學院生物科技學士、企業管理碩士

˙香港第一位球蟒繁殖家

˙有15年飼養及超過6年繁殖球蟒經驗,高峰期擁有過千條球蟒

˙自設繁殖室,一條龍繁殖球蟒及白老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67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