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民营钢企找“靠山”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2/627845.html

大势已去。”河北唐山一家中等规模的民营钢铁企业老板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感叹道。

经过最近几个月停电、停产的折磨后,河北为数众多的民营钢企老板们面临一个艰难抉择,是寻找一个“靠山”保护,还是依靠自己顽强地生存下去。

有5位老板率先选择投靠国企河北钢铁集团,这其中甚至包括产能高达500万吨的河北敬业集团。河北钢铁集团则以商誉、管理和技术服务就获得了5家公司各自10%的股权。

虽然有的老板接受不了这样的条件,但是这5位老板的表率作用非常明显,很快,一股投靠河北钢铁集团的风气在河北钢铁产业圈内迅速弥漫,一些原本还犹豫不决的老板也泄了气。

“马上还有一批民营钢铁企业进入河北钢铁集团。”河北钢铁集团副总经理田志平向本报透露。

“重组了可能还会有一条活路,不重组连生存下去可能都成问题。”上述民营钢企老板对记者说。

政府“做媒”

这是一群直到最近几年才暴富起来的群体。从身家上来看,钢企老板丝毫不亚于煤老板。

2008年以前,钢企老板可谓“日进斗金”。金融危机袭来后,亏损的阴霾不时笼罩着他们。几年前,零星有老板将钢厂卖给了国企或民企。直到今年,大部分钢企老板才真正开始思考未来的出路。

几个月前,河北省政府公布的一纸文件,给他们指明了一条出路。这份名为《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控制钢铁产能推进节能减排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意 见》的文件要求,河北省内有关设区市政府要于2010年11月底前将本地2010至2011年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方案报送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拿着这份文件,地方政府充当“媒人”,给辖内的一些钢企老板讲明文件的“精神”,要求他们配合全省的重组。

“也是市里跟我们打招呼,然后再跟河北钢铁集团进行接触。不重组能怎么办?既然政府这样要求,我们只能这样办。”迁安市一家民营钢企负责人告诉本报。

也不是所有老板都想跟河北钢铁集团重组。

就在一年前,河北德龙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德龙”)董事局主席丁立国还说,他几年前就想放弃这个行业了。“宏观调控首当其冲的对象就是钢铁企业,节能减排相关问题也最先找我们,铁矿石价格高了也说是我们民营企业闹的。”丁立国表示。

但是一年以后,他转变了思路。他说:“我要做下去,因为我们是上市公司,我们可以融资,然后用真金白银去收购其他钢铁企业。”

然而大部分钢企老板无法跟丁立国相比,截至目前全国只有4家民营钢铁企业上市,并且都在海外上市。由于没有融资平台,民营钢铁企业难以展开兼并重组。即便已经上市,丁立国要想展开兼并重组也并非易事,钢铁行业动辄几十亿的收购金额,没有政府的支持,几乎难以完成。

避免“被调控”

如果不投靠河北钢铁集团,是否就真的没有出路?即便与河北钢铁集团重组,民营钢企又为何会同意这样一个重组模式——河北钢铁集团不出实物资产,仅仅出商誉、管理和技术服务就拿到了民营钢企10%的股权?

让一些钢企老板不服气的是,他们的企业成本远低于国有钢企。齐鲁证券分析师周涛告诉本报记者,2009年民营钢铁企业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三方面的吨钢费用远远低于国有钢厂。

在这3项费用方面,2009年包钢、鞍钢、本钢、武钢4家国有钢企分别为283元、604元、545元和356元,而国丰、德龙、津西和沙钢4家民营钢企则分别为65元、105元、65元和169元。不仅是这3项费用,民营钢企的生产效率也远高于国有钢企。

对此,河北钢铁集团一位内部人士告诉本报:“你应该去问问他们(民营企业)为何愿意?”

其实民营钢企怕的就是“被调控”。

“断电就是最好的例子。宏观调控来了,首先动的就是我们。”河北敬业集团一位内部人士告诉本报。

从今年9月份开始,作为钢铁第一大省,河北率先对省内的钢铁企业进行停电停产。唐山、迁安、武安等多地区的钢铁企业都不同程度地被停电停产。

唐山市一家民营钢铁企业内部人士告诉本报:“我们节能减排任务已经完成了,但是政府还给我们停了电。”

在今年6月全国工商联冶金业商会召开的第一届第八次会长(扩大)会议上,冶金业商会提出,由于绝大多数民营钢铁企业是未经国家批准的所谓“黑项 目”、“黑户口”,因此,在国家制定的《钢铁行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民营企业很难纳入其中;在《促进钢铁企业联合重组指导意见》中,民营企业不能做联合 重组的主体,只有被国有企业兼并后才能获得“合法”身份;在《钢铁工业节能减排指导意见》中,民营企业也得不到政策支持;在国家制定有关钢铁工业加强技术 改造、推进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节能减排、境外办矿等一系列转变发展方式的政策上,民营钢铁企业一般都得不到支持和鼓励。

也许只有选择加入国企,民营钢企才能避免“被调控”,享受政策红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12

有幾種人在市場上賺不到錢 語風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5249a2010130iv.html
 
一、對市場過於悲觀的人

    這種悲觀分為兩種情況:
    一種是在2011年虧損嚴重,承受不住壓力而最終放棄的投資人。這類人自暴自棄,已經被市場淘汰了。
    一種是熊市思維嚴重,被熊市末期的殺跌嚇怕了的投資人。這類人在市場築底的時候大喊還得跌三百點、五百點,在市場上漲的時候說肯定要大跌會調整,而在市場頂峰的時候卻認為牛市開始了。

    二、對自己過於自信的人

    這種自信或者說自大也分為兩種情況:
    一種是不學習、不看書,抓住巴菲特的隻言片語就自以為掌握了投資真諦的投資人。這類人市場上很多,自以為聰明,動不動就指責但斌、李劍、梁軍儒等眾多的成 功投資人過氣沒用了,動不動就嘲笑公募私募基金經理多傻多爛。我承認,每一個投資者都會有犯錯的時候,即使巴菲特也不例外。但是,任何一個投資者在成功之 前,虛心地求教、系統地學習遠比質疑、否定別人重要得多、有用得多。市場是公平的也是殘酷的,不是一些人想像的那麼簡單!
    一種是學習了,看書了,但是沒走對路的投資人。這類人市場上也很多,有的人熱衷於重組股、概念股,有的人熱衷於短線炒作、頻繁交易。我承認,玩重組、追概 念、炒短線可以獲得成功,但這種成功的概率不會超過百分之一。這次賭對了,下次就不一定那麼好運氣了。成功的賭神祇有幾個,而失敗的賭徒卻成千上萬。這類 人老是把自己想像成那幾乎不可能的百分之一,是不是太高估自己實力了呢?

    三、虧錢死扛、賺錢就跑的人

    不管是價值投資、趨勢投資,還是兩者兼有之的投資,放利潤盡情奔跑,讓虧損趕緊打住都應該是投資的根本原則。很可惜,市場上有太多的人做法正好相反。
    新手最容易犯虧錢死扛、賺錢就跑的毛病。新手虧錢死扛的理由是,股票跌了、暴跌了,我就長期投資,總有一天會漲回來的。但跌下去的、大跌的、跌沒的股票真 的能漲回來?照這麼看,雷曼兄弟、貝爾斯登最有資格漲回來了,下跌99.999%,能不爆噴式上漲嗎?新手賺錢就跑的理由是,股票漲了、大漲了、漲太高 了,肯定會跌下來的,趕緊跑。漲上去的、漲得太高的股票真的會跌下來嗎?照這麼看,貴州茅台、云南白藥最有資格跌回去了,翻了幾十倍,復權價上千塊,能不 斷崖式下跌嗎?
    價值投資者能做到賺錢不跑,但虧錢了卻能死扛。理由很簡單,股票被嚴重低估了,總有一天會價值回歸的。但問題的關鍵是,你確信這家公司真的被嚴重低估了 嗎?這真的是價值所在而不是價值陷阱嗎?巴菲特對一家公司的估值都只能做到「模糊的正確」,你就這麼自信可以做到「精確的正確」而不是「模糊的錯誤」呢?
    另外,市場上還有一些自稱價值投資的人,嘴巴上說價值投資,實際上是干虧錢死扛、賺錢就跑的活。這類人與新手無異,價值投資不過是他們給自己找死扛的理由、逃跑的藉口而已。

     註:個人觀點,善意提醒,請勿對號入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31

成立基金,管財有道

2014-01-09  NM
 
 

 

邵逸夫無論教子或理財,都有另一套方法,早於一九七三年,他已成立「邵氏基金會」,加上後來的「邵逸夫基金」等,為子女日後的生活及慈善事業均作出安排。

邵逸夫雖然兒孫眾多,卻甚少在公開場合一起露面。現時,兒子維銘及維鐘均以新加坡為家,女兒素雯及素雲亦一早移居美國。

當年,邵逸夫與三哥邵仁枚一同經營邵氏兄弟,他表示,三哥是對他影響最深,亦是他最敬重的人,兩兄弟更奉行易子而教的做法,以致後來六叔與兒子關係疏離,與此不無關係。

五九年,邵逸夫來港拓展業務,便帶着三哥長子邵維錦。六叔曾表示:「教姪,似乎好啲,又容易啲……」而且又方便互相了解業務,「我想知我三哥嘅empire嘅事,佢又想知道我呢邊嘅事……」

邵逸夫將兩名兒子留在新加坡跟隨三伯父打理生意,其間,兩兄弟曾先後被綁架。六四年二月,邵維銘在住所附近被綁走,邵逸夫馬上放下香港業務返星,最後繳付了約五十萬港元贖金,十一日後,邵維銘才獲釋回家。七一年,事件重演,對象是弟弟邵維鐘,幸好其自行從車廂鬆綁逃脫,才避過一劫。

兒孫緣薄愛獨居

分隔星港兩地,邵逸夫與兒孫甚少聚頭。事實上,早年邵維銘曾來港協助父親打理影視業務,經常在電影廠出入,當時,他與弟弟邵維鐘,均為邵氏兄弟有限公司的董事。直至八一年,六叔引薦方逸華入邵氏兄弟董事局,一年後,維銘及維鐘兩兄弟退任董事,連同邵仁枚兒子邵維錦,一同返新加坡發展。自此,一家人關係更為淡薄。一九九八年,六叔孫女,邵維鐘女兒邵淑琳在印尼潛水意外溺斃,六叔閱報才得知消息。至○六年,六叔肺炎入院,邵維銘等親人,也只是致電問候。沒有兒孫陪伴在側的邵逸夫,生前一直獨居於西貢清水灣大廈,即使與方逸華結婚後,六嬸仍住在西貢另一邊的亞公灣豪宅,沒有與六叔同住。

掛名主席健康成焦點

自九七年,邵逸夫宣布與方逸華的婚訊,給予對方名分後,便逐漸淡出香港影視界,把管治權交予方逸華。退休後的邵逸夫深居簡出,但作為公司精神領袖,每年無綫的香港小姐選舉、台慶及新春節目,六叔均會露面撐場。至於公司業務,六叔亦十分關心,更堅持出席無綫每兩星期一次的高層會議。但一一年六叔卸任無綫行政主席一職,將邵氏兄弟以八十六億元賣盤予殼王陳國強為首的財團,邵氏持有無綫的兩成六股權亦一併賣走。一年後,方逸華退任副主席及董事總經理,調任為非執行董事,雖然邵逸夫獲頒為榮譽主席,但兩夫婦已變相退隱。

近年,六叔健康狀況惹起關注,動輒成為全城焦點。○六年七月,六叔因肺炎入院,成為報章頭條,一度傳出死訊,幸幾天後便康復出院,更立刻前往半島酒店,與好友劉家昌等人喝茶,吃雞翼及朱古力蛋糕。而六叔最後一次露面,已是一一年十月,他與六嬸在中環ifc行街購物,當時坐在福祉車上的六叔已戴上冷帽,披上大披肩,但仍然精神奕奕,其後,六叔便絕跡台慶及邵逸夫獎。另外,九十年代開始,邵逸夫差不多每年均會帶團到內地,其中曾與周文軒、狄龍夫婦等,西訪敦煌,亦曾與安子介父子遊泰山,○六年之旅,便有李國章及何志平兩位高官陪同。中央更曾派出專機,接載六叔等人,地位超然。除了內地,享受旅遊的六叔,○四年時,雖已屆九十七歲高齡,但仍被拍到與太太溫馨遊泰國。

熱愛電影包場睇戲

為電影事業打拼半生的邵逸夫,一生熱愛電影,他曾透露,自己一年看約七百部電影,最高紀錄是一天看九部戲。就算後來年事漸高,邵逸夫仍經常邀約朋友或藝員,在其私人影院內睇戲,甚至包場睇戲。戲種不論中外,例如六叔很喜歡來自英國著名喜劇演員Rowan Atkinson,主演的一系列電影及電視劇——《Mr. Bean》(戇豆先生),既是工作,也是娛樂。除了睇戲之外,過去邵逸夫雖不時傳出健康欠佳的消息,但同時卻突然頻頻曝光,似有心辟謠。○五年,先現身香港迪士尼,及後,不管是Chanel時裝騷或陳奕迅演唱會,都見到他的蹤跡。○六年九月,澳門永利賭場開幕,以及○七年十二月,美高梅金殿開幕,六叔亦罕有地過大海捧場。

五十億基金行善留名

邵逸夫晚年另一關心的主要項目,便是邵逸夫基金的運作。早於一九七三年,邵逸夫已成立邵氏基金會。現時,邵逸夫香港基金的主席為方逸華,而邵逸夫新加坡基金,則由長子邵維銘掌管。自八五年開始,邵逸夫已持續向內地捐贈近五十億元,興建學校,以及支持醫療,項目超過六千個。一九九○年,中國科學院更把第二八九九號行星,命名為邵逸夫星。另外,香港中文大學的逸夫書院,便是八五年,邵逸夫捐出一億一千萬港元籌建的。近年,邵逸夫的力作,便是○二年設立的「邵逸夫獎」,由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科學家楊振寧擔任評審會主席,一心將其打造成東方諾貝爾獎。早年楊振寧教授出席新書發布會時透露,早於二十多年前某個場合碰到邵逸夫時,對方已向他詢問諾貝爾獎的成立經過及成功原因等。「直到○二年時,Mona(方逸華)透過中大前校長馬臨教授接觸我,幫他們成立邵逸夫獎。」楊振寧說。籌備了一年多後,○四年九月,第一屆邵逸夫獎出爐,共有三個獎項,分別為天文學獎、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和數學科學獎,每項獎金達一百萬美元,得獎者均為世界知名學者,包括已故數學大師陳省身等。

百億身家分布星港

邵逸夫縱橫影視界及商界數十年,一手打造出電視廣播及邵氏兩大娛樂王國,除此之外,在新加坡亦持有大量物業,私人資產,保守估計超過一百億元。隨着六叔淡出兼健康轉差,TVB及邵氏,已多次傳出賣盤,股價不時被炒上。○八年底,六叔先以十三億元私有化邵氏,有傳此舉為鋪路將TVB賣盤。至一一年,以殼王陳國強為首的財團,出價八十六億收購邵氏兄弟全部股份,從而更獲得兩成六TVB股權。邵逸夫基金持股比例降至不足百分之四,方逸華持股量只有0.26%,TVB的邵逸夫時代亦正式結束。

而有星洲包租公之稱,現年八十歲的六叔長子邵維銘,是新加坡邵氏機構及邵氏基金會的主席。邵維銘畢業於英國牛津大學法律系,擁有大律師資格,曾加入星洲律師公會。五九年,與吉隆坡礦業大王郭洪之女郭碧儀(譯音)結婚,七一年離異,育有一女淑琦,現年五十一歲。八五年邵仁枚中風病逝後,便由邵維銘接掌邵家在星生意。早於八十年代,邵氏已關閉當地大部分戲院,將地皮改建為商廈或住宅,集團收益以收租為主,旗下位於烏櫛路的Shaw House,更是新加坡地標之一,內設有戲院及伊勢丹百貨,上層則為寫字樓。其他物業包括Shaw Plaza、Shaw Centre及Shaw Tower等,均為商業區的收租寫字樓,市值逾五十億港元。

父子破冰繼承權添變數

八二年已退出邵氏兄弟董事局的邵維銘,定居新加坡多年,甚少回港,故一直被外間視為無心接管父親的電視王國。但似一度改變心意,事緣於○六年十一月,邵維銘突然在香港現身,更罕有地相約父親及方逸華,在尖東帝苑酒店吃飯。之後,邵維銘便轉飛台灣,代替父親領取亞太影展的「終身成就獎」。邵維銘此次高調亮相,一改以往與父親的疏離,馬上惹來各方揣測。然而,所謂的家族繼承爭鬥戰,早已隨着賣盤而落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834

雲視頻服務業---BCOV 二月立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ba217801011025.html

BCOV 是詳細研究的第三隻美國新股,這間公司或許意義非凡,值得重視。

 

建制歷史

 

1995年,Jeremy Allaire與他的兄弟J.J.Auarie共同創辦了阿萊爾集團公司, 2001年3月Macro media公司收購了阿萊爾公司,Jeremy 變成了新公司的技術總監並且幫助開發了宏媒體MX Flash平台。2003年,他離開了Macro media公司,先是加入了風險投資公司General Catalyst,之後到2004年,傑瑞米 阿萊爾創業成立了Brightcove公司,專注於寬帶視頻領域,資金來源於他先期參與的風險投資,公司地址位於美國馬塞諸薩州坎布里奇市。

 

商業模式

 

YouTube是用戶自制視頻內容上傳共享,短視頻為主,是視頻界B2C模式的代表;Brightcove則不同,他將自己定位於一個在線視頻平台,主要 是向視頻內容生產商或者節目製造商提供更專業的視頻製作和特別服務,更為不精於視頻製作的企業製作和量身打造專業視頻,同時也是其他數字媒體的發行和發佈 平台,實際上,這一模式,就是視頻界的B2B模式,是專門面向企業提供服務的一個視頻服務平台。

 

這種新的視頻業務模式被業界稱為視頻化專家,在網絡甚至移動網絡等新媒體的技術環境下,各類傳統媒體為爭取受眾市場而主動求變,通過技術融合了傳統與新 潮,打造出一個新媒體,無論廣播,報紙,網站,電視等等,都可以在這個新媒體上以視頻形式得以傳播,不僅不會為受眾所遺忘,甚至還會更熟悉,這樣的傳播平 台,就是Brightcove所提供的,集各種媒體大成的「內容發佈平台」,這個新商業模式的核心詞是:云技術服務平台。

 

媒體內容生產商、網絡出版商和廣告主可以通過訂製Brightcove相關技術服務平台,來傳播自己的內容,所有的內容都是以網絡電視的形式傳播出去;同時,消費者或者受眾可以通過Brightcove觀看、發現、分享並參與到內容中來,和相關企業形成互動。  

 

具體運營

 

在整個Brightcove在線平台上,「視頻云」扮演大腦中樞的角色,並通過以下服務來體現其具體功能:

 

1)視頻上傳和編碼

Brightcove視頻云也可理解為視頻解決方案,或者SaaS(軟件即服務)。對於客戶上傳的視頻,Brightcove視頻云可以利用其視頻編碼技術對視頻文件進行質量和大小的處理,然後利用第三方內容傳輸網絡將內容傳輸至終端客戶。

 

2)內容管理

客戶可利用Brightcove視頻云對上傳的內容進行分組以及對視頻播放地點和時間進行設定,從而決定他們的視頻在何時何地被收看。

 

3)定製播放器

Brightcove視頻云滿足了客戶對視頻播放器的定製化需求,客戶借助視頻云提供的工具可對視頻播放器進行按需設計(如播放器風格、構架、顏色和圖案)。Brightcove視頻云還包含了一套標準化功能,如全屏播放,社交媒體分享以及區域播放控制。

 

4)社交媒體

Brightcove的客戶視頻可以出現在facebook和twitter等熱門SNS上並進行分享,從而增加觀看用戶數量。如Brightcove與facebook合作,在facebook好友動態中支持視頻切入播放。

 

5)跨平台傳輸

 

近年來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以及其他移動設備的興起,Brightcove視頻云還向客戶提供跨平台視頻發佈和傳輸解決方案,如針對移動網頁體驗的自動設備檢測服務

 

6)視頻分銷

 

是指視頻購買方或者擁有者,將視頻的播放權分銷給其他合作夥伴。基於這一點,Brightcove視頻云允許客戶在他們自己網站、合作夥伴網站或者其他視頻分享網站如Youtube上分銷他們的視頻內容,以此來增加客戶網站流量、提升品牌認知度和增加觀眾數量。

 

7)廣告和貨幣化

視頻內容製造商一般通過視頻中加載的廣告來獲取收益,如何實現視頻內容與廣告的融合也是Brightcove視頻云所考慮的。Brightcove視頻云向客戶提供現成的廣告格式,並通過一系列工具幫助客戶來設定廣告插入模式,如前置式廣告、中間廣告、後置式廣告。   

 

Brightcove除了向客戶提供較為容易操作和使用的視頻云服務外,如果用戶想要更多的定製化服務或者操作幫助,可以向Brightcove購買其他專業服務,如視頻內容遷移、播放器優化、網頁視頻優化等,這些服務都是按數量來收費的

 

8)客戶細分

 

Brightcove視頻云產品分作——極速版、高級版、企業版,針對不同客戶群,Brightcove對產品進行了細分,推出了視頻云極速版、高級版和 企業版三個不同版本。極速版主要是面向中小企業客戶,包含了最基本的專業視頻分銷功能,但在視頻傳輸量和觀眾數量方面有限制(客戶可以購買更多容量)。高 級版(包含企業版)主要是針對需要定製服務的客戶,高級版包含了更多和更全服務和功能,以及更多的視頻傳輸量和觀眾容量,高級版的客戶一般訂製週期都在一 年以上。

 

盈利來源

 

從以上的業務分析中可見,Brightcove的營收來源主要分兩部分:基本視頻云服務訂製和定製後的多項專業服務,兩者中,云視頻訂製為其主要營收來源,2008年至2010年三年營收佔比分別達到92%、89%和93%。

 

市場表現與拓展

 

2008年至2010年,Brightcove三年總營收分別為2450萬美元、3619萬美元和4372萬美元, 2009年較2009年增長48%,2010年較2009年增長21%,營收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近年來該公司客戶數量的大幅增長。截至2011年6月30日,Brightcove的客戶數量已超過3000家,涉及各類數字媒體公司、金融、零售 、政府、教育、非盈利性機構以及科技公司。

 

取得這樣的市場表現是Brightcove商業理念的結果,他希望創造的一種能夠通過經營製作視頻收取或分享收入的模式,而不是以視頻為中介獲得廣告客 戶;他的客戶本身就是媒體,再通過獲取流量而獲得廣告這個策略上,他不想成為和客戶搶食的競爭者,視頻行業最為被人們詬病的就是盜版問題,如何平衡內容製 造商與平台提供商之間的利益,Brightcove終於找到自己的路,一系列的運營動作告訴客戶,它不是搶食者,它是幫助客戶擴大影響,獲得更好收益的共 贏者。

 

那些視內容版權如命根的媒體公司,完全不必擔心這些內容會因為與Brightcove 合作而不安全,對於那些規模不大的中小製作公司來說,Brightcove幫助他們在互聯網上擴大影響,樹立品牌,增加盈利;對於有自己廣告網絡的大媒體而言,Brightcove又可以幫助他們在網上建立交易市場,選購或者出售視頻節目。   

 

Brightcove的這一經營模式迎合了客戶對其內容版權保護的需求,這使它在網絡江湖上贏得了信任,獲得了一連串來自傳統媒體的青睞:先是華納音樂宣佈使用Brightcove的技術在自己的網站內嵌播放器軟件。接著,華爾街日報在線、MARKETWATCH和 BARRON′S在線以及道瓊斯在線也決定和BRIGHTCOVE合作,通過前滾視頻和橫幅廣告的方式來發佈新聞與評論視頻等內容。

 

一句話,做媒體或者所有有需求企業的視頻服務商,成為幫助這些客戶增加盈利的助手。

 

有人會問,媒體公司為什麼不自建網站來分銷他們的視頻內容,而非要把白花花的銀子送給Brightcove?這一點,除了專業化分工越來越細緻是趨勢之 外,在美國,用戶自制視頻內容市場已被Youtube為代表的短視頻分享網站所佔領,而還有很多專業、半專業的媒體製作機構,因實力不夠,無法建立自己的 網上分銷渠道,即使像其他如紐約時報、華爾街等不差錢的媒體大佬,他們也不一定在視頻分銷渠道方面佔據優勢,因此把這部分業務交給專業的 Brightcove來做,比自己親手操刀更為划算,而Brightcove們瞄準的正是這個市場;2006年10月,美國的《廣告時代》雜誌將 Brightcove的創始人傑裡米·阿萊爾評為商業領域2006年度十大創新人物之一,同時也對他作出一個大膽的稱謂—— 「下一位媒體巨頭」。

 

  幾年過去後,隨著網絡帶寬不斷提升,視頻成為未來互聯網主導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而且移動終端也隨著蘋果電腦的巨大成功而鋪天蓋地,到了2011年5 月,Brightcove適時宣佈推出「應用云」服務(App Cloud),此舉被外界認為是該公司進軍移動市場的一次全新嘗試。開發者通過Brightcove App Cloud工具,只要使用HTML5、Javascript和CSS這些開放技術,就可以開發出基於iPhone、iPad、Android手機和平板的 應用。Brightcove高調進入移動應用領域,儘管這個市場已經有至少三家質地不錯的競爭對手,Brightcove依靠自己在移動終端上投放廣告的 技術優勢,來幫助客戶更快的適應移動視頻市場,這個新市場的未來,是不可估量的,因為僅從數量上來看,移動終端比起個人電腦,是大大的上了一個量級。

 

IPO 上市與未來發展

 

YouTube每月發佈視頻流數十億個,這樣的數量級比所有其他視頻網站服務商都高很多,而Brightcove公司代表了專業視頻服務網站,網上有很多 這樣的服務商,而且增長都很快。在過去6個月中,Brightcove的發布商上傳到服務器的視頻數量跟之前五年的總量一樣多。目前每分鐘 Brightcove可以編碼5小時長度的視頻內容,而在18個月前,Brightcove每分鐘編碼的視頻只有1小時的長度,公司目前每月傳輸的視頻流 高達7億,在所有在線視頻平台中擠身前五名。

 

這樣的發展,公司的資金要求自然看漲,同時其遠大前景也被資本市場所看好,終于于2012年2月18 BrightCove在納納斯達克上市,上市首日大漲35%, Brightcove此次上市共發行公眾股500萬股,融資5500萬美元。上市後,總股本2600萬,目前市值4.8億美元,Brightcove在 2011實現盈利2330萬美元,營收6360萬美元,其上市當天收到市場追捧,再一次證明了國際資本市場對視頻云服務行業的高期待。

BCOV是屬於主業發展迅速,營銷在上市前已經開始快速增長的企業,融資的結果很可能是一個助推器,公司已經走過盈虧點,在資本市場的助力下,再上一層樓的可能性是極大的,值得關注。

 

Brightcove也曾來中國發展,因為水土不服撤退了,但是它卻留下一個新的創業團隊,也做了一個類似的公司「視訊天下」,也許不久中國投資者可以在創業板上見到他的身影

 

最後也提一下中國上市的視頻網站樂視網,在2012年3月31日的樂視峰會上,樂視網提出要打造平台級視頻企業,具體是指在成為擁有海量影視、娛樂內容, 具備為樂視網和更多同行提供超強視頻傳輸能力,並為用戶提供極致視聽、應用體驗的平台級視頻企業之後,還要成為全球領先的互聯網存儲、傳輸平台,一站式為 用戶提供云視頻服務的更大規模和量級的平台,不僅僅滿足視頻網站的視頻傳輸需求,非專業視頻網站如門戶網站、新聞網站、電商網站、企業網站等也將逐漸實現 信息傳輸的視頻化。而視頻傳輸對於CDN佈局、編解碼技術有著較高要求,樂視網的平台戰略,正是為樂視網及其他網站和企業提供視頻存儲和傳輸服務。

 

這則消息由於主要表述是圍繞影視平台,很多人理解就侷限於影視娛樂,實際上從上面的表述不難看出,對於像Brightcove這樣的商業模式和市場運營, 樂視網也已經領會並表述在企業的發展戰略裡面了,有句話是有多大的心,拿多大的天下,這樣的視頻平台級遠景規劃目前只在樂視網團隊聽到,說明這個團隊對視 頻業界的最新發展趨勢的敏感和跟進的動作都是前衛的,所有能夠以視頻為賺錢的資源模式都儘可能的植入到自己的產業規劃中去,這樣做的效果怎樣暫可不論,只 是這種奔騰的虎狼之心,不容小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20

優客工場宣布與無界空間合並 估值達110億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8/0309/167507.shtml

優客工場宣布與無界空間合並 估值達110億元
i黑馬 i黑馬

優客工場宣布與無界空間合並 估值達110億元

合並後,雙方會員總數已超20萬。

i黑馬訊 3月9日消息 優客工場今日宣布,與無界空間正式合並。這也是繼兩個月前優客工場宣布與洪泰創新空間合並後,又一重要的戰略布局。至此,優客工場總估值達到近110億元。

優客工場成立於2015年4月,創始人為毛大慶。

截止2017 年 12 月,優客工場在全球 35 座城市布局了120 個共享辦公空間,同時還在積極開展國際化戰略,海外已落地洛杉磯、紐約、中國臺北、中國香港、新加坡及雅加達等。

無界空間成立於2015年2月,同年4月,便獲得了梅花天使領投,經緯創投、青山資本跟投的天使輪融資。 2015年7月,公司完成千萬級別的Pre-A輪融資,估值過億,由地產上市公司基金艾想領投,創業最前線新媒體集團跟投。2017年3月,公司又宣布獲得近億元A+輪投資,由信中利領投、經緯中國跟投。

在天使階段就進入投資的青山資本合夥人張野表示:2014年,聯合辦公是投資的一個風口,青山資本也在物色該領域的投資機會。聯合辦公空間的商業模式並不複雜,作為一家天使投資機構,投項目其實就是投團隊。無界空間兩位創始人均為90後名校海歸,是年輕又充滿活力的新興力量,能夠將起源於國外的“共享經濟”理念在中國的經濟和文化大背景下本土化落地實施。

目前,無界空間在全國已布局 23 個空間,總面積接近 10 萬平,服務 700+企業。

此次雙方牽手,並非首次合作。早在2016年,優客工場就以戰略股權合作的方式參與了無界空間的A輪融資。

而雙方此次合並後的工作將圍繞平臺化升級方向展開,重點打通雙方會員體系,開展雙方空間入駐企業的交流協作、企業服務資源對接、社區運營服務標準化,並將在空間新消費升級服務一體化方面進行嘗試,為共享辦公行業的平臺性打造做出示範案例。

據了解,合並後,雙方會員總數目前已達到 20 萬+量級。

對於此次合並,優客工場創始人毛大慶表示:“無界空間一直是我十分欣賞的團隊,90後名校海歸CEO針對當下年輕人對共享辦公的需求有非常深刻的洞察,其年輕化的大運營能力、選址眼光及與新零售行業跨界合作的意識給優客工場帶來很大啟發。”

在談及本次合並的意義時,無界空間創始人萬柳朔認為:“優客工場擁有豐富的跨地域、規模化運營管理經驗,以及多元化金融運作能力。我們兩方將充分發揮在戰略資源、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協同效應,在市場占有、會員運營、品牌建設等方面把雙方優勢發揮到極致。”

投資人也看好這次合並。優客工場天使投資人、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表示,“優客工場與無界空間的合並孕育著無限的可能性。” 無界空間天使投資人、青山資本創始合夥人張野則表示,強者愈強的馬太效應在聯合辦公領域已經顯露。

優客工場 無界空間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518

德國財長:德拉吉的財政更給力言論是“過度解讀”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6892

德國, 歐洲央行, 德拉吉, ECB

德國財長朔伊布勒(Wolfgang Schaeuble)認為,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上周五講話被外界理解為,財政政策可能在推動歐元區增長方面發揮更多作用,這是“過度解讀”。(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接受德國報紙Passauer Neue采訪時,朔伊布勒說他尊重德拉吉的獨立性,還說:

“我很了解德拉吉,我認為他被過度解讀了。”

華爾街見聞文章此前總結,德拉吉上周五呼籲歐元區加大財政政策的協調性,認為財政政策在促進經濟複蘇的過程中應發揮更大作用。

宏觀經濟學家Gavyn Davies認為,德拉吉呼籲展開的政策類似於日本政府超級寬松的“三支箭”,其中財政政策方面德拉吉認為有必要先期收縮財政,以便對發生危機的歐元區經濟體恢複信心。

上述Passauer Neue報道還提到,朔伊布勒對前任法國經濟部長Arnaud Montebourg對德國“沈溺於”緊縮的評價感到不滿。但這屬於法國國內的爭論,法國總統奧朗德本周初已經讓Montebourg離開了自己領導的內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913

樂視網終止重大收購 控股股東承諾註入樂視影業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06/148196.html

 
\據披露,樂視網此次重大資產重組擬通過收購資產吸收有一定盈利能力的優質標的,通過有效的外延式擴張,完善公司的“樂視生態”體系,增強與現有主營業務的協同效應。
 
樂視網同時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承諾擬在未來一年內的合適時機,以合理的方式,按照中國證監會有關規定,啟動將關聯方樂視影業的控股權轉讓給公司。
 
樂視網表示,將充分評估與樂視影業整合的價值與意義,在三個月後開始考慮是否啟動對該標的公司資產收購的籌劃事宜。
 
此外,樂視網收到股東賈躍芳的承諾函,其計劃在未來一個月內,通過協議轉讓或者大宗交易集中轉讓的方式處置自己所持有的樂視網股票,將其所得全部借給公司作為營運資金使用。公司可在規定期限內根據流動資金需要提取使用,借款期限將不低於60個月,免收利息。
 
賈躍芳與樂視網實際控制人賈躍亭系姐弟關系,其持有樂視網3603.46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4.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272

伊波拉若襲台 台灣準備好了嗎?

2014-11-03  TCW
 
 

 

如果連醫療最先進的美國,都因第一時間沒有處理好伊波拉病患,導致醫護人員受到感染,那麼,隨著伊波拉疫情逐漸升溫,台灣有沒有可能出現伊波拉的病例?如果答案是可能,那麼,台灣的防疫網擋得住嗎?

「如果伊波拉真的進來到台灣,我認為台灣的防疫系統是可以因應的,應該不用怕!」曾經帶領國人走出SARS風暴的前衛生署長李明亮說。

日前《紐約時報》在「領導統御與沉著冷靜面對伊波拉爆發」專文中,採訪數位國際抗疫專家,其中,二○○三年臨危授命接下台灣抗SARS總指揮的李明亮,也在報導中分享台灣經驗。

針對民眾最關心的第一個問題:台灣可不可能出現伊波拉病例?李明亮表示,世界上沒有國家會說「絕對不可能」,而台灣的機率大不大?則是要觀察幾件事。

首先是台灣與西非幾內亞、賴比瑞亞、獅子山共和國、奈及利亞等國的往來狀況;再來是我們鄰近國家疫情演進的狀況。

近三個月來,國內往返西非疫情最嚴重三國(幾內亞、賴比瑞亞、獅子山共和國)的旅客數,每個月都不超過十個人,李明亮判斷,「病毒直接從西非到台灣來,機率很低。」但中國如果出現伊波拉病例,且沒有控制好,以台灣中國如此頻繁的往來,台灣就「剉咧等」。

李明亮解釋,因為中國與非洲的關係很密切,廣東、廣西跟西非,每天有好幾千個人在進出,從流行病學的角度來看,伊波拉跑到中國的機率相當大。

一場教訓,讓台灣操練過從硬體到經驗,比SARS之前強很多

國內感染症權威、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則認為,如果病毒跑到中國,甚至到東南亞如越南等國家,而這些國家又沒有控制好,我們台灣就很難逃過。

如果台灣最終沒辦法逃過「伊波拉侵襲」,那為何李明亮敢說「對台灣的防疫系統有信心」?

「今天台灣對於伊波拉防疫會如此謹慎,完全都是來自SARS當時的教訓,」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說。

二○○三年SARS爆發,在台灣造成八十四人死亡,期間更因為和平醫院爆發集體感染封院,進而造成多位醫護人員傷亡,這些教訓讓台灣的防疫體系在SARS之後有一個重建的機會。

黃立民表示,SARS屬於飛沫傳染,而伊波拉屬於接觸傳染,一個SARS的患者,可能在電梯裡打噴嚏就會造成同電梯的人被傳染,但伊波拉要透過體液、血液才會傳染。

伊波拉會在非洲造成嚴重的群聚感染,是因為當地的醫療及公共衛生很落後,「通常伊波拉患者不會主動把病毒傳給你,都是躺在那邊奄奄一息,你去碰到他,才會被傳染,是人進去到那個領域,才會被伊波拉病毒感染,」黃立民說。

黃立民認為,SARS病毒是存在肺部裡面,伊波拉是存在血液、內臟裡面,如果單就防疫難度來看,飛沫、空氣傳染的SARS其實比伊波拉還高。

由於在SARS之後,台灣防疫系統被狠狠的操練一次,因此之前的抗SARS經驗、硬體配備,現在都可以派上用場。

在硬體的物資方面,疾管署副署長周志浩表示,全台灣約有一千六百多間負壓隔離病床,N95口罩、全身式防護衣以及醫用面罩等防疫物資,每一個應變醫院至少有一個月庫存量,硬體上已做足了準備。

三大步驟,第一時間攔病毒除了送檢驗,同步深入調查接觸史

但設備準備好,並不代表我們就可以安心,因為美國德州爆發醫護人員受感染,就是過度自信的最好例子。

除了硬體設備,目前疾管署透過流行病學、臨床以及實驗室三大步驟,確保台灣如果真的出現伊波拉患者,可以在第一時間就被發現,且迅速送醫。

首先,在面對疑似病例上,機場用紅外線篩檢發燒是第一關,若發燒篩檢出現疑似病例,會先抽血,透過與美國同樣的免疫方法PCR檢驗,做進一步確認。

如果檢驗顯示為陽性,會再用日本及德國的PCR檢驗,重複做幾次,同時也會從患者的旅遊史及接觸史,甚至進一步把檢體送到國防部預醫所P4實驗室裡,做伊波拉病毒DNA的比對。

如果最後確定此患者是伊波拉病例,病患將會透過專用的救護車,送往傳染病防治醫療網旗下六家指定醫院(台北和平醫院、桃園醫院新屋分院、台中醫院、台南醫院、屏東醫院、花蓮醫院),送到負壓隔離病房,做進一步治療。

「由於伊波拉目前沒有疫苗,也無特效藥,伊波拉患者感染後會引起敗血症、出血。所以治療上,目前僅能夠採取幫助患者止血、提供血液、水分、補充電解質等方式,給患者支持性的治療,」黃立民說。

防疫關鍵在人心!不隱匿病情、不驚慌,就不會擴散

但並不是感染到伊波拉就會死,疾管署醫師羅一鈞以奈及利亞的例子指出,如果在發病的前一、兩天就接受治療,例如打點滴、補充電解質等,事實上就不會讓疾病一直往壞的方向走下去。「每個人自體的免疫力不同,存活下來的條件就不一樣,並不是每個得到伊波拉的病人都會死。」黃立民說。

這樣的防疫網看起來很縝密,但怕的是,百密中的一疏。

「目前西非很多病人想跑出西非,得到比較好的治療,當人人都想往更好地方取得醫治時,漏洞就會出現。」黃立民說。

美國首位境外移入的伊波拉患者鄧肯,在發病抵達美國前隱藏曾接觸過病患的事實,發燒就醫時,也沒有告知醫護人員接觸史,導致曾經接觸過的人全數進入隔離,引發恐慌。

目前疾管署最擔心的,就是經常往返兩岸的「鄧肯型」病人,他們通常在沒有任何通報下,從疫區來,發病後也不通知疾管署,自己前去就醫,不跟醫生說明去過哪裡。疾管署目前僅能透過宣導,以及醫護人員的提高警覺,來防堵此漏洞。

「SARS剛開始時,也是遇到隱匿病情的病人才爆發起來,」李明亮說。他認為,防疫關鍵其實在人心,在疾病、瘟疫、不可知的病毒前,人們只能謙卑以對。

因此現階段防疫準備的關鍵,不是藥,也不是疫苗,而是人心,如果人心不隱匿病情,人民對疾病充分了解,醫護人員保持高度警戒,加上台灣在SARS之後建構的防疫能力,「保持恐懼但不恐慌」,這些將會比任何特效藥都還有效。

【延伸閱讀】對抗伊波拉,台灣防疫實力夠水準——感染伊波拉國家與台灣醫療資源比較

■西班牙

每10萬人搭配醫生數:370人人均醫藥衛生支出:約3,200美元

■美國

每10萬人搭配醫生數:2452人人均醫藥衛生支出:8,223美元(美國雖有充沛資源,但因過於大意,仍造成醫護人員遭感染)

■台灣

每10萬人搭配醫生數:176人人均醫藥衛生支出:1,332美元

■奈及利亞

每10萬人搭配醫生數:100人(奈及利亞善用醫療資源,患者死亡率僅4成,低於平均,率先從疫區除名)人均醫藥衛生支出:約100美元

■獅子山共和國

每10萬人搭配醫生數:約22人人均醫藥衛生支出:約300美元

■賴比瑞亞

每10萬人搭配醫生數:約15人人均醫藥衛生支出:約150美元

資料來源:世界衛生組織(WHO) 整理:張瀞文

【延伸閱讀】三峽山區5坪實驗室,能揪出伊波拉病毒

「如果要做伊波拉病毒的培養或分離,必須要到P4實驗室,這只有國防部的預醫所可以做。」疾管署醫師羅一鈞在伊波拉防疫說明會上的一席話,讓曾在SARS期間暴紅的P4實驗室,再度受到注目。

位於新北市三峽白雞山區的國防部預防醫學研究所,平常戒備森嚴,沒有門牌,是全台灣最神秘的實驗室所在地。當年因為SARS疫情最嚴重時,前總統陳水扁曾巡視預醫所,才讓外界稍得一窺神秘面貌。

目前國內最嚴重的法定傳染病包括SARS、 拉薩熱、馬爾堡病毒出血熱、裂谷熱,都必須在這個實驗室才能進行病毒培養及檢測,如果國內真的出現首例伊波拉病患,檢體也是要送到這裡做病毒DNA比對。

「三、五坪大的實驗室,空間很小,因為怕裡面的東西被污染,所以物品是能少則少,但千萬別小看它,這裡有先進的病毒培養及檢測設備,可是全台灣唯一有能力可以做伊波拉病毒比對的地方,」施文儀說。

台灣的P4實驗室建立至今已有三十一年,是戒嚴時代的產物。由於預醫所是當時台灣最具規模的細菌、病毒和生物防護醫療研究單位,一度遭質疑研發生化武器,而受到美國、中國等國家高度關注。

但是SARS之後,全球吹起興建P4實驗室風潮,甚至新加坡、中國也陸續在興建中,目前全世界的P4實驗室,已從SARS前的十八所,增加到三十五所(美國有八所),隨著時代變遷,P4實驗室大大降低神秘感,變成做科學研究的基本配備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379

招行換馬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3-05-10/100526404.html
5月8日,原定去韓國考察的招商銀行(600036.SH,下稱招行)64歲老帥馬蔚華,「因年齡原因提出不再擔任招商銀行主要領導職務」。

  同日,招行在深圳總部召開領導幹部大會,銀監會常務副主席蔡鄂生到會宣佈,任命48歲的建行前零售業務總監、北京分行行長田惠宇為招行新任黨委書記。經過相應的公司治理程序後,他將接任招行行長一職。

  知情人士透露,田惠宇離任前作為建行高管,本來有可能也有條件在行內得到提升和重用,填補此前兩位建行副行長調任後留下的空缺,但田惠宇本人「去意已決」。

  在不久前的招行年度業績發佈會上,馬蔚華曾表示,招行「誰當行長都能健康發展」。

  「馬蔚華在招行的品牌建設和戰略選擇方面居功至偉,是招行的靈魂人物。已擔任14年招行行長的他究竟能幹到什麼時候,一直是招行面臨的重大不確定因素,這也令本就不易的二次轉型,在執行中大打折扣。」有資深的招行高管認為,換帥後的招行「不確定性進一步增加」。

  「既然田惠宇在建行副行長與招行行長二者之間堅定地選擇了招行,說明他是有備而來,且信心十足。」資深招行人士評價稱。

  大概沒有哪家股份制銀行的換帥,會像招行這般令人關注。此前的市場傳聞,曾多次令招行的股價走勢大起大落。此番交接雖有意外之處,但市場表現波瀾不驚。

  消息宣佈的5月8日,招行A股報收12.50元,微漲0.08%。在一些市場人士看來,「靴子落地」對於近兩年來被不確定性困擾的招行,是「遲早的事」。

新老交替時分

  「田惠宇、馬蔚華都是有想法有幹勁的人,招行內有很深的馬氏印跡,田惠宇在招行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上將如何拿捏,值得關注。」有熟悉二人的銀行高管坦言。

  離任前,田惠宇是建行零售業務總監、北京分行行長。

  1965年12月出生的田惠宇1987年畢業於上海財經大學,在建行基層行工作過一段時間後,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岐山執掌建行時,田惠宇曾任其秘書。田後參與了1995年中國國際金融公司的籌備,曾任信達投資公司的副總。

  2012年下半年,建行兩位排名靠前、分管零售和公司業務的副行長先後調離,其中一個空缺由時任建行黨委委員、高級管理層成員的章更生補位,另一個空缺一直虛位以待。由於目前建行排名前五位的高管均屬外派,另一個副行長的人選很有可能通過建行內部的推薦產生。

  知情人士透露,建行內部確實有意推薦田惠宇出任建行副行長。

  在外界看來,田惠宇為人低調,內部則反應其敢作敢為。在建行深圳分行和北京分行任職期間,他均有不少改革嘗試。

  在北京分行行長任上,田惠宇根據市場和業務發展的需要,進行了機構改革和流程再造。他將上百個的支行網點撤並至30多個,由於事涉利益格局的重新調整,不少支行長因此離職。

  去年底,建行北京分行新增存款激增,高居北京的同業之首,為多年所罕見。

  他還要求下屬們週一至週五出去見客戶,週末進行學習研究和討論,並將其制度化,令不少人備感壓力。

  有資深業內人士評價稱,建行分支機構單打獨鬥的能力比較強,能人輩出。

  馬蔚華在招行的標竿意義和領導權威,無論從內外部而言,短期內恐鮮有人能及。其繼任者的選拔和安排,經歷了一個比較長的博弈過程。

  有熟悉招行的業界高管認為,田惠宇的改革創新思維以及在深圳分行的工作經歷,都與招行頗有契合度。其分管零售業務的背景,也比較容易適應以零售銀行著稱的招行。建行是大行中較早引進美國銀行的經驗,對其網點進行流程再造,強調以客為尊,提升零售銀行業務。

馬氏招行15年

  5月8日,招行的新聞通稿150多字,基本沒有提及馬蔚華的具體貢獻:「馬蔚華卸任總行黨委書記,由田惠宇接任。馬蔚華在招行工作已近15年,因年齡原因提出不再擔任招商銀行主要領導職務。」不過,業內均承認,馬蔚華是中國銀行業改革轉型方面具有風向標意義的代表人物。

  2003年,馬蔚華提出「因您而變」,是最早主張並推動商業銀行要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銀行家。

  招行的信用卡業務曾領業界之先。招行與台灣信託銀行合作數年,汲取了不少台灣銀行業在發展信用卡業務和零售銀行業務方面的先進理念和做法。此後兩家分道揚鑣,但馬蔚華留下了當時台灣方面經驗豐富的兩位元老,分別負責招行零售銀行業務的拓展和風險管理體系的建設。

  「招行做零售銀行起步早,起點高,雖然未引進戰略投資者,但對先進理念和人才的引進卻先於同業。」馬蔚華管理招行的理念和戰略選擇深得銀監會前主席劉明康的認可。另外,前招行董事長秦曉、現任董事長傅育寧,都全力支持招行管理層的戰略選擇和經營方略,不干預銀行具體經營,公司治理被認為比較完善。

  馬蔚華屬於銀行家裡比較願意拋頭露面的一位。對此,馬蔚華表示,現代銀行家不能像過去的銀行家那樣「老謀深算、不苟言笑」,而要去瞭解變化的世界,瞭解客戶的需求,瞭解未來的趨勢,這就要求銀行家不能深藏不露(面),要與人交往,而不能閉門造車。

  「鳥在籠中,關羽不能張飛;人處世上,八戒還須悟空。」馬蔚華喜歡的這幅對聯,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他在文化和制度建設上的理念。

  「戰略就是比別人早看三五年,積極適應經營環境變化,比別人早一點、快一點、好一點。」這是馬蔚華對戰略的理解。近年來,馬蔚華在很多場合大談互聯網金融的新趨勢,也被認為是頗具戰略眼光。

未盡轉型之路

  經歷了數年高速發展,充分享受了「一次轉型」所釋放的潛能之後,招行漸露疲態。

  在商業銀行同質化趨勢下,招行零售銀行的業務優勢不再像過去那般突出,但新興的小微貸款業務,優勢則不及民生銀行。

  若論規模,招行雖居中型股份制銀行之首,但顯然無法進入前五大銀行的第一陣營,且同為3萬億陣營的興業、浦發、民生也趕超在即。

  特別是近年來招行淨利潤增長漸趨乏力,被有的投資人稱為「高富帥淪陷」。招行2013年一季度的收入和淨利潤增速,不僅低於民生、興業等同業,甚至亦不及建行和工行。不過有分析師認為,招行可能是為了年內配股,而有意提前撥備、調低基數。

  2008年,招行斥資360億港元以按照2.9倍PB(市淨率,按2007年底淨資產)之價收購香港永隆銀行53%的股份。2012年底永隆銀行實現歸屬招行的淨利潤為23.31億港元。當年的此項交易,價格是否太貴,整合進展如何,迄今為止,仍存在比較大的爭議。此交易很大程度上導致招行在2009年首次出現上市以來利潤的負增長。

  在前述種種背景下,馬蔚華提出「二次轉型」,提出要從大規模資本消耗、賺取利差的增長模式,轉向能「降低資本消耗、提高風險定價能力、控制財務成本、提高財務回報」的盈利模式,其方向顯然是正確的。

  迄今為止,招行二次轉型的效果平平。毋庸諱言,招行正面臨多重困難:一方面,機構由小到大,不少分支機構負責人是當時「打天下」的元老重臣,因改革涉及到自身利益,一些人對此並不積極甚至成為阻力;另一方面,服務小微企業的轉型不容易,想要據此提高相關業務的定價水平和盈利回報,分支機構承受很大壓力。

  加之馬蔚華三年前就已到齡,能否留任,留多久,誰接班,一直懸而未決。招行換帥傳聞不斷,新行長是何思路,都成了「諸侯」們在推進轉型戰略時的重要考量。

  「新戰略執行起來三心二意,觀望情緒比較嚴重。」知情人士直言。

  如果當時能明確再給馬蔚華幾年時間,那麼「二次轉型」或將在其任上初具雛形,但這顆『定心丸』沒拿到。」有招行老資歷人士描述他們的處境。

  現在未嘗不是新行長上任後調整和發展的機遇。招行的轉型和改革行至今日,需要相當的魄力,才能繼續深入推進。既定的戰略選擇是堅持還是調整,原有的企業文化如何傳承,後馬蔚華時代的招行何去何從,如何真正走上二次轉型的成功之路,從現在開始,繫於田惠宇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455

投資者的育成 Consilient Lollapalooza


http://consilient-lollapalooza.xanga.com/722851028/%E6%8A%95%E8%B3%87%E8%80%85%E7%9A%84%E8%82%B2%E6%88%90/


傑出的運動員,需要有良好的體能訓練及心理質素,而且運動是運動員的事業,是運動員的身份。運動員不是一出世就是運動員,而是經過良好的啟蒙及訓練而啟發潛力,而成為運動員。傑出投資者也是一樣。

投資者的潛力:
不 是每一個人都適合做投資者,但我相信不少人其實也可以在投資事業中找到他適應的位置。運動有很多種,做得不好不代表全部也不適合你。Michael Jordan最初是打棒球的,他在那裏找不到成就,但他卻是籃球界的傳奇。投資也一樣,你可能是一個傑出的長線投資者,但也可能是一個強悍的 Daytrader,或者是一個Quant,或者是一個偵探等。如果棒球不適合你,可以嘗試一下籃球呢~

投資者的啟蒙:
要一段感 情枯萎,莫過於強迫了。未有興趣便被迫追求;在初戀中,要求對方多多;在熱戀中大談永久承諾等。事情的發展,有其進度。學習投資,最初不能有太大的強迫。 一切,也需要從樂趣,而樂趣必須貫切始終。你投資,不是因為你需要投資;你投資是因為你熱愛投資。如果一開始便被責任或恐懼推動,迫自己去研究大量資訊, 瞎子摸象,這些投資者很容易不堪一擊。即使最終能夠成為有能力的人,也不能細水長流,樂在其中。這不禁令我想起,被迫學音樂,學到八九級,但不喜歡音樂, 最終不是一個傳奇,而是一場悲劇呢~

因此,最緊要有趣~

投資者的成長:
經過一些嘗試及自修後,初學者自然有很多 問題,以及一個想成長得更好的心。這些初嘗成功與失敗的經驗,是後續學習的重要基石。學習其實就像滾雪球,只要一帆風順,雪球自然越滾越大,但如果中間的 障礙太大,雪球可能在中間便停下,甚至碎裂。成長階段的訓練,最重要的是給預合適的訓練及鼓勵,而且因為投入更大,所以很需要身邊的親友支持及社會認同作 為動力。否則,面對訓練及學習的負苛及挫敗感,樂趣、動力及自信便很容易喪失了。

這階段的投資者可能是兼職,放很多私人時間,而且有投資朋友網絡,享受著樂趣及進步。這就對了~學習中,可能找到不少學習的對象。

投資的專業化:
經 過長時間的成長,投資者已經找到自己的專項,對一切的基本理論及方法已經掌握得七七八八。這階段依然是有樂趣的,而訓練及投入可能更大。專業化與兼職不同 的是,專業化是把一種能力升華為一個身份。對運動員及音樂家來說,很多高難度的動作需要面對十分密集的鍛練,更重要的是需要絶對的專注。

這階段的專業化訓練,重點不單是理論及標準的學習,更重要的是自我改進。了解自己的強項及弱項,化展出有自我風格的能力。

同時,心理質素的訓練也是十分重要的。比賽可以給運動員實戰經驗,而高額投資可以給投資者帶來重要的實戰經驗。在壓力及實際成敗的表現,跟理論及標準訓練可以很不同。沒有良好的基本訓練及啟蒙,很難可以在專業化的要求下生存。

最後,便是體能的限制了。即使是音樂家,對體能的要求也不少,而投資者的心理及精神專注度更是。

最 後,要明白的是,實戰中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即使有多好的資質及多好的準備,也有失誤的情況。在失誤中,高水平的選手可以忘記過去,繼續專注表現,甚至讓失 誤成為更大的動力。有時,在生涯中可能出現重大失誤的可能。這些失誤可以讓表演者的職業崩潰,令他一敗塗地,也以讓化鳯凰再生,更上一層。第一名抑或取消 資格,只是一念之差。



每一個人也可以成為自己的教練,在任何一方面加以訓練而擁有成就。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