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加班的淡季-頭條日報 王雅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fa65540100f9m5.html


看着于行業内排名10名之外,市占率隻有2%多的澳優乳業(1717)竟被炒得那麽厲害,市盈率被炒到超過25倍,令我想再說說另一隻同樣是内需股,行業排名第四位,但是估值卻低得多的志高控股(449)。

 

純以志高上半年的盈利去計,集團市盈率不足七倍。但大家知道賣空調是有季節性的。上半年賺多少,不代表下半年也能賺到同樣的數。因此,純以上半年的盈利去 計,好大可能是低估了集團的市盈率。不過當Victoria閱讀過志高的新聞後,發現今年志高似乎是過了一個不一樣的淡季。

 

爲了求證志高空調下半年的銷量,我的一些朋友便去了一趟志高在佛山的基地。參觀過其生産及研究部,大家回來的反應都是正面的。一般的年度下,十月份志高的 生産應該已經進入淡季。但是今年不單沒有輪班休息,志高工廠更要加班加點,以應付市場的供不應求。在國内「節能産品惠民工程」的幫助下,志高七、八、九月 份供應國内的空調産量都是去年同期的兩倍。集團營業額中有一半是出口的,上半年業績顯示歐洲銷量大跌。主要原因是金融海嘯,當地貨币大幅貶值,銀行根本不 敢借錢給當地企業買入口貨。現在各國貨币已經穩定,而志高的出口量自今年八月已經開始回複上升。短期集團是有炒作的借口,但是長期去看,集團的競争力又怎 麽樣?在空調行業中,基本上頭三間的毛利率都是過20%的,唯獨志高不過。經公司解釋一番後,原來毛利率的差别是來自不同的會計手法。志高是把安裝費計入 了成本裏面,而其它公司則沒有。因此如果大家同樣減去了安裝費,志高的毛利率是不比其它公司差的。

 

兩個因素,今年下半年不一樣的淡季,加上集團于未來有能力搶占中國頭三位的市場。七倍市盈率買任何一個因素,都似乎相當化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41

公關小兵玩混搭 攻占搜尋網頁頭條


2011-12-19  TCW




一封離職信,竟成為王俊人跨界的 起點,他因此成為台灣奧美第一個全職經營網路社群的「網路公關」。

去年九月,原任奧美公關專案經理的王俊人遞出辭呈。他,六十七年次,在奧美工作五年,傳統公關的工作模式,他已玩到滾瓜爛熟,於是想離職學新東西。「他非 常優秀,」奧美公關董事總經理王馥蓓肯定他的表現。

遞出辭呈的那一天,老闆帶他到一○一大樓五樓喝咖啡。

當時奧美觀察到,臉書(Facebook)等網路工具的傳播效力,越來越大,卻沒有人專職開發這塊市場。在一○一,老闆問他,「你有沒有興趣開發這塊業 務?」王俊人留下了,成為奧美第一個全職「網路社群公關」。整整八個月,他負責的數位影響力部門,只有他一個人。

找統計工具,辨別網路意見氣候

社群經營,聽起來,就是在社群網站上貼貼文章,回應意見。與傳統公關融合後,能產生什麼新效益?

「我們的專長是提供內容,」他說。傳統公關工作大多是,想議題,發新聞稿,聯絡媒體,第二天再看報紙,檢驗自己的溝通成果。

「以前,我再怎麼做,也不可能每天拋一次議題,」他說,但在網路上,隨時都可能爆發新的討論,甚至危機,「我可能一覺醒來,就有一千四百則負面回應在等 我,」他必須用傳統公關的技術,隨時回應網路討論。

另個不一樣的是,傳統公關搶的是各大媒體的版面,跨入網路社群後,他要想辦法讓網友搜尋和品牌客戶相關的內容時,跳出的訊息,是經過他們公關操作後的內 容,「就是你搜尋Google、Yahoo後,前三則或前五則內容,」他解釋。

一開始,拜訪客戶的時候,根本沒人知道他做的是什麼業務。有一次,他到一家大公司去談網路社群,董事長開場時說,「我沒辦法介紹,因為這個題目,我也看不 懂。」

跨入該領域前,他是普通的網路使用者,網路技術,是他跨界的第一層挑戰。

就連基本的工具,他也要自己比較、尋找,做網路公關,沒有報紙可看,他必須自己找出夠有公信力的網路統計工具,才能正確知道網路世界裡的意見氣候,奧美總 部雖然已發展多年網路社群業務,但相關程式多半是英文的,「我的工作,就是讓外國人的話,改用台語說。」

他到處找網路工程師聊天,到處找老師,一面翻查奧美內部的英文資料,一面打聽中文世界有沒有功能符合奧美需要的網路程式。

新聞稿加入關鍵字,更易被搜尋

甚至還要自修網路工程師的基本知識,臉書等社群網站後台看不見的技術更新,他也必須隨時追蹤,每遇到問題,就隨時問人,或上網搜尋答案「我花了半年時間, 理出一個頭緒。」

他把原有公關的溝通方式都改掉,在網路上,用官腔官調的新聞稿語調跟網友溝通,就像穿泳褲參加法說會一樣奇怪。他最常做的練習,就是用網友的口吻,定期寫 出一篇網路社群公關新知,發給其他同事參考,內容既要有知識性,又要有網路上的詼諧逗趣。

混搭的結果,他替奧美找出不少混合網路和傳統公關的新做法。

為了讓公關新聞稿更容易被搜尋到,他把搜尋引擎的概念,和公關稿寫作結合,他建議奧美,寫新聞稿時要特別安排一些流行的搜尋關鍵字在新聞稿中,讓網友搜尋 事件時,公關稿能攻占搜尋結果的第一頁。

同時擁有社群經營和公關能力,他幫客戶處理過多次危機。

一次在網路論壇上,網友對某品牌的產品照片突然爆發負面討論,接到電話後,他一邊用網路工具,每兩小時監測網路意見風向,一邊分別擬定發給網路社群和傳統 媒體的公關說法版本。

他一面在網路上丟公關說法,「一面看樓有沒有歪掉」,即網友意見有沒有偏離他們設定的路線;他也和看到網路訊息的傳統媒體溝通,同時處理虛與實的公關操 作,負面效應才不致擴大。

「做網路公關,最大的挑戰是要,『自尋煩惱,永無止境』。」他半開玩笑的說,因為隨時有新的知識要更新,耐力才是最大考驗。接下該業務後,他替公司關燈的 次數,有增無減。

數位影響力已是奧美公關客戶成長最快的單位,他手上的客戶,從零增加到遍及十一個不同產業,現在,此部門已增加到四個人,他也升為副總監。「今年,我就像 是在內部創業,以前我不管數字,現在,我連商業模式都要自己想。」他換到一個獨立的新舞台。

他的前頭,挑戰還很多,公關公司缺乏技術人才,如何克服此問題,和其他對手競爭,他還有長路要走。

這些問題,是王俊人的上升助力,如果不是勇敢接下跨界遇到的疑難雜症,他恐怕只是一個離職不久的小經理。

【延伸閱讀】乘法功3步驟1.找資源:快速熟悉網路分析工具和商業模式2.要簡單:把嚴肅公關稿,變詼諧口語3.勤溝通:看網路需求,隨時主動拋議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41

巴菲特告訴CNBC說:在股票投資上會犯下的最嚴重錯誤就是根據當前的各種頭條新聞來買入或賣出

確實有道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c8e9ab0102e5bw.html

歐洲三項重要的選舉現在都已經結束。有哪些政治可能性將會在未來幾個月內影響經濟政策走向呢?

巴菲特週一在接受CNBC財經頻道採訪時表示,歐洲仍將難以解決其諸多財政問題,其原因是歐盟自身結構使得共識難以達成——尤其是在有關財政政策或政府開支方面的事項上。財政緊縮政策在這個週末觸礁。但力促實施財政緊縮政策的德國相關黨派及勢力並未因此洩氣。巴菲特不會押注歐洲的財政緊縮政策會瓦解。

巴菲特告訴CNBC說:「我認為,在股票投資上會犯下的最嚴重錯誤,就是根據當前的各種頭條新聞來買入或賣出股票。」

在法國社會黨領袖弗朗索瓦·奧朗德 (Francois Hollande)當選總統以及希臘選民在投票中選擇那些反對本國接受國際救助的政黨之後,歐元兌美元匯率連續第六個交易日走低。投資者擔心,歐洲的財政緊縮政策現在面臨擱淺的危險,導致政府預算繼續膨脹,而歐盟繼過去一年為解決其債務危機而向前邁出兩步之後將再倒退兩步(而回到原地)。奧朗德反對德國總理默克爾及德國央行為力促歐元區外圍國家削減開支及增加稅收而採取及遊說的危機解決方式。希臘議會中出現了三個新的反對接受國際救助的黨派。

「我們對這些選舉結果並不感到非常驚訝。歐洲選民繼續把那些支持緊縮政策的政客拉下台。」位於新澤西州泰伯山鎮(Mount Tabor)的精品投資研究公司——佈雷頓森林研究公司(Bretton Woods Research LLC)全球宏觀經濟研究總裁弗拉德·西諾雷利(Vlad Signorelli)如是說。西諾雷利曾在目前已不復存在的智庫Polyconomics擔任全球宏觀經濟研究總裁,Polyconomics與佈雷頓森林研究公司類似,也是一家側重於經濟政策的供應派經濟研究機構。這家機構的創辦者是曾在羅納德·里根執政時期擔任經濟顧問的裘德·瓦尼斯基(Jude Wanniski)。

本週所有的目光都將聚焦在奧朗德身上。他在最後關頭以微弱優勢戰勝薩科齊,得票率為52%。奧朗德在其獲勝演講中表示:「緊縮政策不再是不可避免!」週一,法國CAC-40指數走勢相對平緩,而法國國債收益率仍然謹慎趨穩。

西諾雷利說:「我們認為,市場目前都在觀望,作為其促進經濟增長的計劃的一部分,奧朗德會立即實行什麼政策。6月份舉行的議會選舉將決定奧朗德在把這些構想變成立法方面具有多大的影響力。」

奧朗德面臨的最大鬥爭將發生在與默克爾之間,後者大致上堪稱歐元區的「沉船船長」。她所屬的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CDU,簡稱基民盟)在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州(Schleswig-Holstein)的選舉中慘敗。由基民盟-自由民主黨(FDP,簡稱自民黨)組成的執政聯盟遭受到自1950年以來最慘痛的選票結果,他們的得票率總計為39.1%(基民盟的得票率為30.4%,自民黨的得票率為8.4%)。與此同時,德國左翼的社會民主黨(SPD,簡稱社民黨)及綠黨的得票率總計為43.6%,預計與代表丹麥少數民族和弗裡斯蘭人少數民族利益的南什列斯威選民聯盟(SSW)形成一個新的聯合政府。通過這個途徑,社民黨現在控制的德國州政府將比默克爾的基民盟還要多。

西諾雷利說:「如果德國的社民黨和綠黨已準備好與法國新任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就歐洲經濟增長協議進行磋商,那麼自民黨的減稅構想將成為他們協議綱領中值得歡迎的一個補充。因此,此類磋商的進展將對德國和歐洲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與此同時,財政緊縮措施在希臘實施的道路上面臨極力抵制。該國兩個最大的政黨——新民主黨(New Democracy)和泛希臘社會運動黨(Pasok)未能獲得40%的選票。西諾雷利說:「希臘脫離歐元區的可能性介於50%-75%之間,而我們認為這些可能性為33%。」

希臘絕大多數選民投票支持那些贊同希臘留在歐元區的政黨。此番選舉非難顯然反對那些由柏林和布魯塞爾提出的緊縮要求,而這些緊縮要求已促使希臘經濟陷入蕭條。

希臘的激進左翼聯盟(Syriza)結果得票率超過泛希臘社會運動黨而躍居第二。該黨把目前政府實施的一系列財政緊縮政策說成是——以犧牲希臘百姓利益為代價服務於銀行家、寡頭及財閥。激進左翼聯盟將取消希臘救助協議,並有可能從頭開始進行談判。但西諾雷利指出,如果該黨領袖阿萊克斯·齊普拉斯(Alexis Tsipras)有關向富人增稅的言論為我們提供了任何暗示的話,那就是他並沒有多少促進經濟增長的方案。「我們可能會看到激進左翼聯盟與右傾的新民主黨合作,新民主黨也承諾就以前達成的救助協議與布魯塞爾進行重新磋商。」

按數字來看,新民主黨及其表面上支持經濟增長而反對財政緊縮的宗旨在組建新聯合政府方面擁有最佳的機會。新民主黨有三天的時間籌組新政府,倘若失敗則由激進左翼聯盟做出嘗試,倘若還失敗則由得票率排名第三的泛希臘社會運動黨籌組新政府。如果這三個政黨未能組建新的聯合政府,那麼希臘總統卡羅洛斯·帕普利亞斯(Karolos Papoulias)可能協調組成一個全國團結政府。如果這個過程再失敗,那麼根據憲法規定,將重新進行選舉。然而,鑑於週日的選舉結果,任何新的聯合政府如果最終在這個「零容忍」的環境中力促實施更多緊縮措施的話,那麼都幾乎肯定將面臨崩潰。

週一晚些時候,據彭博社來自雅典的報導表示,新民主黨領袖安東尼斯·薩馬拉斯(Antonis Samaras)未能就組建新聯合政府達成協議。薩馬拉斯在雅典磋商六小時之後,放棄了自己組建聯合政府的努力。現在嘗試籌組新聯合政府的接力棒轉到了激進左翼聯盟領袖阿萊克斯·齊普拉斯的手中。該政黨已發誓要推翻希臘救助協議。齊普拉斯將在雅典當地時間週二下午2點與希臘總統卡羅洛斯·帕普利亞斯會晤。

「不可能形成一個帕普利亞斯所說的救國政府,因為現有的協議以及他的承諾救不了國家,而是給希臘人民及國家帶來災難。」齊普拉斯在會晤後的一份聲明中如是表示。
現在或許不是相信歐洲的時候,但如果歐洲各國能夠就支持經濟增長的一系列措施(包括儘可能減稅)達成協議的話,那麼歐洲就會走上復甦的軌道。正如巴菲特今天上午在CNBC上所說:「歐洲目前面臨很多問題。他們會解決這些問題的,但在此過程中必然會遭受許多痛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38

sosme:不考慮資金分佈的收益指標有很強的欺騙性 A股頭條

http://xueqiu.com/2552920054/22210868
最近@mono 以雪球工作人員的身份拜訪了@sosme 老師,向他當面請教了近年來的投資心得。sosme注重實證研究,他提出資金分佈理論,認為不考慮資金分佈的收益指標有很強的欺騙性。

@sosme我實證時最早的三家公司都買的是B股,剛好當年6月1日B股正式對境內普通投資者開放,實證就是從B股開始的。後來萬科B股的價格比A股還高了,我才把它的B股全部換成了A股,中間實際上又有一個套利。萬科最終為什麼賺32倍,當中是有很多個環節的,而且B股沒有再融資,後來股價上漲後我並沒有在更高的價格去參與增發、配股什麼的,實際成本非常低。後來但斌的一些言論就已經有點不實在了。比如十年前買入A股,在十年間反覆參與可轉債、配股、增發什麼的,實際上成本會被拉高,不會像他說的那樣能賺那麼多倍。

我感覺,不管做公募還是做私募,他們所說的一些東西是言過其實了。我跟他們比,最大的優勢是我真正獨立投資者的身份,可以如實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無論基金還是銀行,都有一些銷售趨動的性質,正如《客戶的遊艇在哪裡》講到的,金融行業中真正把錢賺走的是服務客戶的中介機構。投資人在牛市中賺了錢,但在熊市時都加倍還回去了。市場上有很多宣傳和信息由於涉及到利益,實際上是華而不實的東西被無限放大,把很多人套了進去。

包括投資機構經常提到的投資收益率,我覺得也有一個誤區。我後期研究的一個重點會與市場的資金分佈有關。這個很有意思,可以揭穿很多資本市場的騙局。炒股的人都有感受,在牛市的高潮時期市場交易量是最大的,沉澱的資金也是最多的。比如股價從100元漲到了200元,但90%的投資者都賺不了一倍,因為很多人都是在接近高點時進入的。美國曾有研究指出,美國股市100年來的年均收益率大概是8%,我認為如果考慮(時間序列上的)資金分佈因素,實際不會有那麼高的收益率。因為股市總是在最高點積累了最多的資金,整個市場的加權平均成本實際是被抬升了的。簡單的統計結果(股指從多少點漲到多少點)只是一種幻覺,甚至是騙局。一旦考慮資金的分佈,投資人的實際成本是顯著高於假設的。其實,如果蒐集了充分的歷史數據,這是可以作為一個很有意思的課題來研究的。我憑感覺看出這是一個騙局,但需要實證。偏差程度有多大,涉及的資金大概有多少,需要一個定量的結果。當然,目前從定性的角度,做出這個判斷是沒有問題的。我覺得長期來看,實際情況可能比所謂的「7賠2平1賺」還要差,因為70%的人把70%以上的資金都集中在了牛市最高時期

所以我現在認為,如果2007年市場處於高位時,有基金經理能夠暫時封閉自己的基金,不接受新的申購,那就真的很有境界了,這在牛市中往往是做不到的。但斌在當時算是被我刺痛了一下,所以他對我也不是很「感冒」,主要就是他出版《時間的玫瑰》,以及基金的擴容。他現在的基金淨值大概是1.5倍多,但當時的投資人到目前應該有不少都還是虧錢的。就是資金分佈的問題,因為他的很多客戶都是在《時間的玫瑰》和當時的行情蠱惑下,淨值2倍左右時進去的。和基金最初的成本比較,看上去現在的確是漲了,但和加權平均成本比較,客戶的總體盈利是被虛高了的,其實還有部分客戶實際是虧損的

資金分佈理論至少能讓普通投資者清醒認識市場。牛市的時候大家都在進場,熊市都要離開。熊市的持續時間和下跌幅度是難以預測的,比如招商銀行現在跌到9塊多,可是跌到15塊多的時候就有不少人認為是「熊市」了,大家對熊市的判斷都是很主觀、很武斷的。作為投資人都應該問自己,如果市場不是自己之前預想的那樣,應該怎麼辦?如果經常這麼問自己,他的操作就會很平穩、謹慎,也具有了很大的主動性,從而很抗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099

【春晚】馬化騰拿到最大紅包,劉強東搶頭條啟動上市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30/58335.html

這年頭,搶個頭條不容易,檔期滿滿的,年三十也不能歇,早上土豪聯想29億買倆摩托,中午11點多,騰訊股票突破540港元,市值順利突破10000億港幣。12點前最高達到545港元,晚上京東宣布啟動ipo,直接和馮小剛對抗,難怪汪峰已成過氣明星。來自新浪科技,1月30日晚間消息,京東今天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IPO申請,計劃赴美上市,最多融資15億美元。京東招股書披露,其有3580萬活躍用戶,2570萬sku,(商品庫存單位),2.11億訂單,34座城市共有倉庫82間,460座城市共有發貨站點1453個,18005名訓練有素的快遞員。下面這篇創業家的2012年第七期封面文章《京東為什麽不會死》詳細解構了劉強東的商業模式與邏輯,讓我們一起對比一下一年多來劉強東的新、舊體悟。和今晚搶頭條的東哥又有什麽不一樣呢?劉建強/文 (刊登在《創業家》第七期)京東商城2011年的銷售額仍然是外界喜歡猜測的題目,懸殊的數字(200億元或300億元)表明人們對這家公司的了解存在巨大差異。2008年,京東宣布的銷售額是13億元。2010年突破100億元後,京東創始人劉強東開始享受被猜來猜去的樂趣。2008年,京東有800多位員工,目前是2.5萬。劉強東說,2012年年底,他的員工將達到4萬人。京東商城已經成為中國獨立B2C銷售規模最大的公司。按照劉強東的表達,第2名到第10名銷售額加起來都無法超過京東。其中包括新近崛起的蘇寧易購,和另一家廣為人知的公司當當網(它於2010年年底在紐交所上市,2011年總營收36億元)。如果被追問(1000億?800億?),劉強東會勉強同意,600億元比較接近京東2012年將要達到的銷售收入。低價格和不斷改進的服務是京東成長的核心動力。這個最早以在互聯網上低價銷售3C產品著稱的公司,已經把它的版圖迅速擴展至家電、百貨、圖書、食品飲料等領域,它甚至曾一度試圖銷售火車票。它用一直未變的低價策略追求“大而全”。它的服務品質正在超越被其視為楷模的亞馬遜。在傳統零售模式被電子商務革命的同時,劉強東並不打算放過他的電商同誌。這是一家自認為深刻改變著電商業態的公司,正逼迫它的同行前進或者放棄。它的敵人顯著增多。他們甚至結成了聯盟。它的擁護者顯著增多,那些獲得利益的供應商和消費者。但是,像中國絕大多數B2C公司一樣,京東商城仍然在虧損,盡管對於盛傳的2011年虧損超過11億元的說法,劉強東不願評論。京東商城1年前完成了金額為15億美元的第三輪融資,反而加重了外界對其資金鏈將斷的質疑,他們聲稱,京東只有上市才能得救但前景並不樂觀。人們擔心(如果不是希望)京東正在將擴張與毀滅之路合而為一,會比它成長的速度更快地崩潰。受到深度刺激的消費者(他們在早晨按動鼠標,下午就收到了貨物)提心吊膽:這一切會不會突然消失?被慣壞的消費者6月19日,電商們公布促銷的戰果。京東商城宣稱從電腦、手機到尿褲、奶粉,多種品類銷量均成倍增長,有效訂單150萬個,單日成交10.16億元。其中,電腦整機8小時售出3萬臺,平均一秒一臺。複印紙銷售重量超過150噸,相當於20頭大象。阿里巴巴旗下的B2C平臺天貓稱當天有5500萬人參加了天貓網購,但沒有公布交易額。它特別提到,當日賣出150噸粽子,相當於50只成年大象的重量。兩家公司顯然選擇了不同種類的大象。6月18日是京東的店慶日,也是它的降價促銷日(2010年京東公布此日成交額1億元)。現在,它竟然成為眾多電商共同的節日,天貓、蘇寧易購等公司都選擇在這一天展開針對京東的促銷。雙方的銷售數據均無從考證。劉強東曾在今年當天的微博上說:電商數據作假是行業公開的秘密。隨即有人評論:東哥這話罵人還捎上自己,真仗義。值得計算的是,京東的影響力在這場被視做圍剿京東的價格戰中放大了多少。在劉強東看來,同行每一次針對京東的宣戰都激起了更多原本不知京東為何物者的好奇心。只有一個贏家,劉強東在微博上寫道,消費者!但是消費者看上去並不滿意。他們抱怨京東的商品並沒有比平時便宜多少,抱怨天貓發放的消費者補貼金額太小。他們對於已經習慣看他們臉色行事的電商們,毫不吝惜使用“騙子”之類的稱呼。當然,他們也可能是喬裝的顧客。他們在抱怨中“無奈地”下單。事實上,正是電子商務讓中國消費者真正體會到了上帝的感覺。在劉強東的總結中,他們享受著足不出戶,貨到付款,童叟無欺,物美價廉”的服務,可以隨意退換購買的商品,更為重要的,這種服務並不因消費者的地域、貧富等不同而有差別。劉強東認為,B2C電子商務的本質就是;嬌慣消費者,即出色的用戶體驗,它包括產品品質、價格和服務。跟任何人競爭,他說,你能勝出一定都是因為用戶體驗,客戶選不選你都是因為用戶體驗,沒有第二條理由。2007年,在得到第一筆投資(1000萬美元)後,劉強東開始自建配送體系。在此之前的3年里,京東使用第三方快遞,服務品質無法控制,用戶很難滿意。我們希望找一個最好的快遞公司外包。劉找到了順豐快遞。合作很快中止:順豐可以實現滿意的遞送,但是以京東的價格,不可能。自建配送隊伍的決定至少在京東商城的歷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它遭到眾多的反對。在電商們投巨資於廣告獲取客戶的時代,劉的選擇顯得愚蠢。現在看來,劉對獲取客戶的理解遠為深刻。京東商城仍然是一個零售商,不過把之前的實體店搬到了網上。它仍然需要與客戶有更緊密的聯系而不是增長一時的流量。劉強東判斷3年內中國的第三方快遞水平(包括價格)不會達到京東的要求。3年,在一個快速增長的市場,對於一家確定以用戶體驗為本的公司,不可忍受。事實上,直到今天,第三方快遞依然不能適合京東的需要,而京東的配送已經開始提供第三方服務。劉曾在2004年京東初創時表現出類似的堅定。當他發現網上銷售的增速遠超實體店時,立刻關閉了已有的12家3C連鎖店(國美、蘇寧要在此後多年才面臨這種抉擇,它也變得更為艱難)。2010年4月,自建配送的成果初現。京東宣布推出211限時達服務: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四城市由京東自營配送的區域,小件商品均可實現上午11:00前提交現貨訂單,當日送達;夜里11:00前提交現貨訂單,第二天上午送達。配送速度大幅度提升帶來的震撼遠非廣告可比,這一年,京東的銷售額突破100億元,較2009年增長150%。不包括夜里休息時間,我們的配送時間只有4個小時。劉強東對《創業家》說。我們開始做的時候, 所有人都認為不可能,不可持續,早晚要停。目前,京東自營配送已經覆蓋了全國300個城市,其中25個承諾211限時達,履約率能夠達到97%。這個物流速度,絕對是全球最快的。劉說。京東是全球第一個做的,美國人從來沒有想到過這麽做。今年亞馬遜在美國開始做,只在幾個城市實現了。“我們京東就是要做那種最難做、最苦的事情。別人都很難做成,你做成了,什麽是價值?這就是價值。如果這事太容易了,所有人去做都能做成,你早晚有一天會面臨生死存亡的問題。明天只要有人抱著兩千萬進來,立馬就做出來了。”這是劉強東2009年接受《創業家》采訪時所說。在京東樹立的新標準下,國內的B2C電商被迫跟進。這是我們四五年不斷優化的結果,可不是一天做出來的。有沒有能力嬌慣消費者,這是一個門檻。劉強東說。低成本劉強東批評國內的競爭對手們說,他們重營銷不重用戶體驗。同時,他們重價格戰(用戶體驗要素之一)不重成本。作為零售商,劉說,賣的是別人的品牌,比的就是誰便宜,價格戰肯定是一個常態。但低價只是結果,不計成本的低價誰都可以做。核心是要讓你的效率最高、成本最低。因此,劉強東對B2C電商本質的完整表述是,在低成本、高效率基礎之上提供好的用戶體驗(產品、價格和服務)。在這個前提下,劉認為空談毛利率毫無意義。他仍以物流為例。物流占電商成本一半以上,但它是有彈性的,管理水平的高低造成的差別很大。這是我們成本降低最大的一塊。劉強東認為,京東的B2C物流與以順豐為代表的C2C物流有質的不同。後者是網格狀的,每個點和全國任何一個點都是相通的,既送又收;而京東是輪軸狀、單向的,從一點到多點,只送不收。這意味著什麽呢?順豐的快遞員,永遠不知道下一分鐘是誰打電話過來,發多少包裹,發到哪兒去。多少件、多大重量,都不知道,可能只發一件,可能發一百件。所以它的快遞員在全國每個點上都必須是有冗余的,至少要有30%,包括它的車輛、飛機。這是沒有辦法的事,UPS(美國聯合包裹)也一樣,因為隨機性太強如果做B2C的京東使用C2C物流,則必須分攤後者由於冗余增加的成本。再者,京東的B2C物流體系包含倉儲,C2C物流則不含。京東現有一級倉庫6個,二級18個,三級600個。通過信息優化,可以預算未來數天每個產品在各地的銷量,這樣,當用戶下訂單時,商品已經提前運到當地的倉庫。如果是C2C,為了做到211限時達,可能需要空運,成本難以承受。京東二級倉庫的調撥準確率能夠達到92%。京東的預測分析系統通過商品的點擊率來判斷它的市場需求。消費者通常有2.7天的決策周期,劉說,我們就是利用這個周期把我們的物流體系管理得精準,能讓庫存周轉期更快。我們現在管理著200萬種SKU(單品庫存),單月庫存周轉只有20多天。全世界沒有人比我們做得更好,無論是跟線上還是線下比。劉強東對他的榜樣亞馬遜的情況非常清楚:今年一季度,亞馬遜的庫存周轉期是44天。物流是拼運營的,有大量細化管理,不是單靠哪一招制勝,幾十個環節都要做到極致。京東商品入庫(包括進入配送站)之前均使用塑料周轉箱,物流損失率大大低於行業平均水平(1.1%)。再比如膠帶的使用,別人用1道我們用0.5道,經過測試,沒有問題。塑料袋怎麽用,包裝箱怎麽用,司機怎麽樣到站里最快,拿到貨怎麽分配給配送員,配送員怎麽揀選最快路徑(比如避開紅綠燈多、堵車的路段,不要經過步行街,盡量不要左轉彎),他背包里貨物的擺放次序,這里面有大量的知識。很多人認為物流是沒有技術的,就是體力活兒,其實它是技術性非常強的。這套管理體系很複雜,門檻很高,給你1000億你也不能一夜之間建立起一個順豐,京東也一樣。劉強東稱,從2009年到2011年,京東商城的物流成本整體下降30%多,平均每單不超過20元。現在還在降,;劉說,還沒到最優化,我們的亞洲1號(上海物流中心)建成後,最高目標是每單快遞成本不超過15塊錢。那時候,京東比任何公司至少低10塊錢以上。”而且,京東的物流成本核算不僅涵蓋了倉儲、配送、采銷、呼叫中心、員工工資、稅費等,甚至員工期權也已計算在內。我們的配送員也是有股票的,劉說,經過三輪融資,價格已經很高了。他強調京東快遞成本的降低不是建立在犧牲員工利益的基礎上。兩個月前,我們剛拿出3個億現金給員工,5年期的無息購房貸款。這套物流體系正在測試對外快遞業務,目前每天遞送來自第三方的6萬個包裹,九月初將正式對外開放。它也將變成網格狀嗎?只在六個點接貨,不會改變我們的物流體系。”控制董事會10年之後,劉強東說,京東還是做這三件事情,前端是用戶體驗,後端是成本和效率。我們的商業信念是,當我們成本比別人低、效率比別人高、體驗比別人好的時候,這家公司是有價值的。那麽,這樣的公司為什麽虧損?2011年,京東日均訂單約30萬個,全年約1億個。如果其300億元銷售額確實,則每單平均300元。以劉強東所說每單20元物流成本計算,按照物流占電商成本一半以上,假設它為70%,則2011年京東每單總成本平均約30元。如此,10%的毛利率可達到盈虧平衡。如果京東虧損11億元確實,那麽它的毛利率只有約6%。2011年,當當網的毛利率由上一年的22.2%降至13.8%(虧損2.3億元),京東顯然遠低於這一水平。當然,由於主營業務的差異,這樣的比較並不準確。或者,它的虧損並沒有傳說的那麽多。有價值的公司是不可能不贏利的,劉強東說,如果想要贏利,放慢一點兒增長速度就可以了。他的解釋是,由於每個月都在增長,京東的配送、客服、倉儲都需要提前三個月的準備,致使員工冗余20%到27%,庫房冗余30%到40%。月複合增長率8%的公司是很可怕的,我們不是只為今天的。如果我每年的增長速度放慢到30%、40%,我冗余5%就可以了,我一下成本又降了20%。如果物流成本下降20%即可以贏利,那麽京東去年的虧損額度當在4億元之下,其毛利率相應不到9%。大家從2007年就開始說我們資金難以為繼,燒投資人的錢,現在還在說。我們不需要別人知道我們的物流體系多麽龐大,管理多麽精細,我們做了什麽,客戶感覺到就可以了。我們並不是外界認為的,沒有任何技術含量、沒有任何運營管理能力,只靠燒錢。”那麽,投資人也是不是只為今天的嗎?從首輪投資京東的今日資本開始,劉強東就在合同中約定,我永遠要在董事會占有多數席位。董事會是公司的最高權力機構,作為一個創始人,控制不了董事會,還搞什麽搞?我有充分的自信帶領公司前進,我不相信哪個投資人能取代我而把這個公司辦得更好。我要控制董事會,這句話我非常赤裸裸說出來了,不會跟你隱瞞。劉的要求曾讓一些投資人轉身離開,但是,不管是1個還是10個投資人進來,劉強東必要控制董事會。一般創始人總覺得投資人不會動他,董事會離開他企業就沒法管了,所以不做約定,這是一個誤區。必須通過合同來控制,而不是拿到錢之後再由綿羊變成狼,那是不誠信。今日資本總裁徐新主張京東專註於3C業務,因此,我們做家電她反對,做日用百貨她反對,做圖書音像她反對,做POP平臺她反對。我說,徐總,我只能很遺憾地告訴你,你的反對無效,要不咱們開董事會投票吧。投資人反對自建快遞,京東建了。當團購網站蓬勃興起時,所有投資人都主張京東趕緊加入,把配送隊伍轉變成營銷團隊。劉沒有服從。如果一家公司進入一個行業貢獻不了價值,就不要進入。對於歷史與資金鏈一樣悠久的上市傳言,劉強東說,在上市時機的選擇上,他與投資人一直意見高度一致。每年京東要召開分析師和投資人大會,但跟上市沒有關系,因為我們體量大了,他們需要一些數字,我們也需要一些技術上的溝通。我可以告訴你,劉對《創業家》說,投資人如果有我不能回避必須跟他討論上市的,至少要等到2015年12月31日之後。我沒有承諾任何投資人這個時間之前一定上市。我們的物流體系建設至少需要10年,是要一條膠帶一個包裝袋這麽摳的,幹毛巾擰出水來那種,需要大量時間去細化。一張快遞面單的長度、寬度、厚度、重量達到多少,才能讓客戶拿在手里覺得不至於掉價,又能最大節約成本,內容還要打得下,還要方便查找,一張紙都要摳半天。現在,管理層的精力都要放在這里。劉的耐心毋庸置疑。2000年左右在中關村賣刻錄機時,他曾經教一個從未摸過電腦的客戶使用鼠標。到第四天,他終於移動鼠標時不再拿起來了。劉強東說京東從來沒有刻意跟別人價格戰。我們一直認為,低價是京東自覺地體現我們存在價值的一個過程,不是被誰逼出來的。我們2004年做電子商務,人家就說我們價格戰,其實我們一直沒有變化。我們不是根據別人來定價的,別人都是跟著我們。核心的商業邏輯並不是僅僅是低價,要做的是成本最低。如果我比你便宜5個點,我希望永遠比你低5個點,但如何實現呢?並不是像外面說的燒錢,而是通過物流投資、信息系統投資,不斷降低我們的成本,永遠保持低價優勢。價格比你低,凈利潤與你還是一樣,因為我成本下降了。只要一種新的模式能夠把效率再提升、成本再壓低,你若有10%的毛利率就能賺很多錢。我不認為做零售非要有50%毛利率才有價值,根本不是那麽回事。如果每個人都追求40%、50%的毛利率,我覺得商業模式就不會進化,也不會給消費者帶來價值。這種連續增長的壓力已經8年了。過去8年確實存在崩潰的可能,每年新招員工總數超過上年年底員工總數。過去我一直說京東最大的風險就是企業文化被稀釋的風險,事實證明我們有這個能力管理,抗住了這個壓力。我認為最危險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從明年開始每年新增員工數不會這麽增長了。員工的增長速度和銷售規模的增長速度關系不完全是線性的,因為人的效率提高了。我們每上一個產品往往花半年的時間,供應鏈等全部整合完之後才上。我覺得我們沒有能力做這個產品,我寧願坐著,也不去上櫃。上櫃是最容易的一件事情,拍張圖片,拷貝一些信息,太容易了。50個員工三天就可以上1萬個產品,但那是沒有意義的。你怎麽管理它呢?蘇寧易購是自己要革自己的命,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它的用戶可能是從實體店移到了網上,而我是絕對的增長。它說打京東,本來不知道京東的人也知道了。其他平臺)假貨泛濫,不是做不到管理賣家,想做到一定能做到。現在我們管理的開放平臺已經有100萬SKU,為什麽沒有假的呢?我一直認為,垂直電商,只有垂直品牌可以存活,不是它的電商平臺有價值,而是品牌有價值。垂直零售平臺一定死掉,當然也可以賣掉。因為平臺黏性遠遠不足,獲取新用戶的成本遠遠高出你的利潤。返利網站對我來說沒有任何價值。劫道的都沒有價值。理論上京東做的你都能做,但京東創造了無數個第一。 相關公司: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作者:劉建強 | 編輯:liyanglin | 責編:李陽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442

今日頭條估值5億美元,背後的新舊媒體之戰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509
 今日頭條,在獲得1億融資之後還沒有來得及高興,就莫名其妙面對多家媒體的指責,從媒體到名人,一時間成了潮流,如一場攻城戰,眾人所向披靡,今日頭條成了眾矢之的。眾媒體在今日頭條宣佈融資成功之後就搞起了版權,不早不晚恰恰捏準這個事件,總會讓人感覺有些怪異,是知道今日頭條有錢了才群起而攻之,又或者對今日頭條的估值5億不以為然,「雞鳴狗盜」得來的東西何以價值5億?
  令人失望的是輿論沒有導向非法轉載問題,而是都在大談特談新舊媒體之爭,要說的話媒體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傳統媒體倒閉潮也仍舊繼續。諷刺的是,本來傳統媒體的死去與新媒體的新生應該在兩條平行線上,誰也沒料到兩者之間突然就摩擦出了一場激烈爭鬥,這場爭鬥中,今日頭條是導火索,也是冤大頭。


  是不是只有今日頭條侵犯了版權
  如其他APP一樣,今日頭條有很多合作媒體,今日頭條在網絡抓取的文章經過聚合與分類,呈現在APP客戶端供讀者閱讀,打開的頁面還是合作媒體的頁面,這是一個將讀者引向媒體的行為。所謂的「雞鳴狗盜」也就是內容的抓取,今日頭條干的是導流量的活兒,做的事兒跟百度做的差不多,用戶通過百度搜索的出的頁面文字算是侵權嗎?估計頁面不被收錄媒體和網站都不舒服,不然用戶如何搜索得到?

  今日頭條抓取自各媒體平台的內容,在展現上是比較注重原創作者的,以此轉載的內容都會明顯標註出某個作者,這轉載的是其他合作平台的內容,按道理講只要跟改媒體平台打好招呼就可以轉載了,這裡面不涉及與作者本人的問題,這個做法算是侵犯版權嗎?


  早期的互聯網門戶站沒有採編,干的是把紙媒內容搬上互聯網的活兒,這算不算侵權?到現在也經常有紙媒轉載網絡媒體的文章,很多作者在寫文章的時候都會引用其他作者的文章見解及數據而不沒有跟該作者打招呼,這算不是侵權?如果這樣來算,侵權的行為真是太多了,應該怎麼辦?


  有個做過出版的友人曾經跟我說過如何出版一本書,讀者有時候會感覺兩本書的內容非常相似,讀者不知道另一本書是在定好書名以後,東抄西仿湊成了一本書,碰巧有些內容是你在其他書本中看過的,自然是感覺甚為熟悉的,這個又如何算呢?


  版權事件透露出的傳統媒體之殤

  廣州的那家媒體,開始與今日頭條是合作關係,但是突然就解除了合作,然後在頭條抓取了某些信息之後就成為罪證,立即翻臉,六親不認,毫不顧忌半點合作夥伴之情而依然訴諸法院,真的很像一部大片,劇情充滿了陰謀與陽謀,總之就是傳統媒體這個老生看不上新媒體這個新生代,緣何動輒上億的資金近進了這個年輕小子的腰包?

  心理學裡講,做一件事,不是有目的就是有原因的,傳統媒體集體向今日頭條開炮,目的是什麼?你甚至可以說沒有目的,就是看著不順眼,又如何?那麼有原因嗎?當然有,因為今日頭條擅自轉載了好多家媒體的內容,需要付版權費。今日頭條當前主要的運營模式是靠抓取,如果也走搜狐等新聞客戶端的道路,招徠成百上千的傳統媒體和自媒體入駐,還用擔心內容嗎?


  傳統媒體的尤其是紙媒的悲哀從大洋彼岸蔓延到中國,自華盛頓郵報被收開始,紙媒倒閉潮已經把世界各國成百上千的紙媒送上了天堂,中國也不理例外。紙媒的衰落意味著著傳統媒體在新媒體時代的不適應性,媒體轉型要麼早轉,要麼在恰當的時機轉,要麼與人合作給自己方便,但是首先要積極,不積極為自己找出路不努力探索的傳統媒體倒下是正常的,是以類似創業家這樣的傳統媒體只有少數。


  傳統媒體遷怒 今日頭條中獎

  各地大型報業集團有足夠的資源,自然不能輕易倒下,但是同樣也是在糾結中混天度日,發展是問題,轉型是問題,盈利是問題,生存更是問題,所有的問題混為一體的時候,會由內而外的憤怒,卻是敢怒而不敢言,畢竟是帶有大家風範的,要努力的扮和藹相,可憐的是這樣的媒體不止一家兩家。

  所謂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沉默了夠久的傳統媒體終於借助所謂的版權事件,在今日頭條的身上來了一次爆發,作為新媒體的後起之秀,只能說今日頭條算太幸運了,幸運的融資1億又幸運的被群起而攻,傳統媒體們實在是忍的太久了,那些門戶網站的新聞客戶端早已經上位,無法拿他們下刀,只能以這個後起之秀開涮,先挫挫其銳氣再說,至於爆發後能有什麼結果,以後再說。


  不過是一場傳統媒體引人注目的鬧劇

  廣州日報已經把今日頭條告了,但是最終的審判結果又會如何?一個2年就能融資1億固執5億的APP能夠應為一紙狀告而停止運營?其發展勢頭已經表明其搶到的活力,以後是創造更高的效益,如果媒體們明知會是這個結果而仍舊群體針對今日頭條,很有可能就是預謀已久的群體攻擊事件,那麼法院應該如此判決呢?有沒有相應的法律可依?有沒有監管部門來做證據?

  事實上,業內很多人都感覺所謂版權這個說法都有牽強,搜索引擎性質的抓取就如照相機,你的還是你的,只不過給你照了一張相,貼到我這裡來,最終打開的還是你的東西,如果這算是侵權行為,連同百度、360和搜狗甚至谷歌都應該坐在被告席上,顯然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搜索引擎是合法的。


  任何事件都有兩面性,今日頭條飽受非議,但是也讓很多不知情的媒體知道了今日頭條,至寫稿時今日頭條透露事件以後已經有400多家媒體提出入駐申請,這個集體討伐事件對近日頭條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呢?這儼然就是一場鬧劇,而鬧劇的目的,或許就是為了引人注目,真是這樣的話,顯然業界有些高估他們的目的了。
  傳統媒體的筆誅口伐,起初可能讓今日頭條如坐針氈,其實放開了想,又能如何?兩相交鋒卻又一次展示了新媒體的轉播威力,新舊媒體的優勢再次被淋漓盡致的展現。其實在網絡時代,你若認真了就意味著真的玩不起了,不是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809

今日頭條何以估值5億美元?技術與心理優勢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515
技術的先發優勢

今日頭條的推薦邏輯大概是:首先系統的採集用戶海量的信息,然後通過數據挖掘,用戶行為習慣,智能分析出每時每刻最熱門最值得用戶關注的資訊,再基於微博或者用戶瀏覽歷史,瀏覽時間分析出用戶以前獲取信息的情況,建立起個人用戶模型,兩者結合,就能智能的為用戶推薦個性化的信息了。當然這裡面還存在著一種用戶自己進行標籤選擇,例如筆者會選擇科技,娛樂,遊戲作為標籤。那在推薦的時候,這幾個標籤的內容也會適當的增加權重。

那麼在搞清楚頭條的推薦邏輯以後,說說頭條這個技術的先發優勢。這上文提到的推薦邏輯的基礎上,可以看出來,頭條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對於用戶信息採集的能力,以及大數據挖掘的能力。這一切的實現都需要大量的技術人員來實現,而今日頭條則很好地踐行了這一點,公司超過80%的員工都是技術人員,這是一家完全以技術為導向的創業公司,而推薦技術最大的障礙就是推薦的準確性。筆者是在去年年底就開始使用這款app的用戶,從去年年底到現在,今日頭條的推薦機制從筆者體驗上來看,有了一些改變:

1,推薦內容更加多元化,筆者剛使用今日頭條的時候,推薦的內容基本上只根據一個或者兩三個興趣的維度去推薦,就會出現之前一個評論者所說的,在一段時間我關注小米手機或者錘子手機,而在頭條推送的時候,我就只看到一大堆手機導購,手機評測的文章,其他的時事要聞可能排在相對的後面,不能夠在首屏就看到。而在最近的推薦維度改變以後,頭條首先會把用戶的習慣考慮在內,筆者選取了科技,娛樂,遊戲作為標籤,並且拍了一下秩序,首先第一屏給筆者推送的科技相關的新聞,以及筆者一些訂閱號的更新,還有最重要的每天時事要聞的首屏置頂位置,拉下來首屏以後有穿插一些其他欄目的頭條內容,讓推薦更多元化,對於筆者碎片時間瀏覽來說,基本可以滿足。

2,內容的淘汰更加殘酷,在筆者使用今日頭條的過程中,以及對一些媒體朋友,同行的瞭解當中獲悉。今日頭條的內容也存在一個時限,舉個例子,就是你在下午的3點15分通過科技標籤的feed流看到這一則新聞,然後再你看完以後,晚上10點20分,你再次回到科技標籤裡面,試圖通過時間找到這一篇文章的時候,這篇文章可能已經不見了。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一個不太為外界所知的今日頭條另外的一個技術領先的,內容淘汰機制。系統默認在這篇資訊或新聞在首次被摘取的時候會出現在feed流以及推薦內容之中,作為首次的展現性推薦,然後在3小時,1小時,甚至半小時(具體筆者不清楚,只是根據使用情況估計)內的熱度(包括該文章的點贊數,評論數,收藏數,閱讀數等幾個維度)來評判這個文章是否足夠的熱門,如果沒有的話,則把這個內容從feed流中刪去,讀者想再次在feed流找到它已經沒有可能,除非有具體的鏈接或者收藏。

心理的無我優勢

目前騰訊,搜狐,網易等新聞客戶端裡面的推薦功能也都上線並在進一步調試之列,基本邏輯大致相同,根據對用戶行為的分析和梳理,推薦他們感興趣的內容,並結合一些自媒體的訂閱,使得推薦欄目逐漸豐富起來。

第一道技術推薦的優勢,今日頭條雖有,但沒到完全讓後來者追不上的地步,所以目前看到幾個新聞客戶端憑藉大公司原有的技術競爭優勢,進行的挺好。
但從他們心理的角度來說,逐漸品牌化,欄目化的大型新聞客戶端平台,革自己的命是相當痛苦的一件事情,推薦機制的出現,用戶更多的時間會停留在首頁推薦上,在看完推薦以後對於其他新聞的關注度不會像往常那麼高。意味著很多熱門頻道的頭條,bannar位置查看的人會越來越少,而這些位置的廣告位的價值也會降低,從總體上來說減少各個頻道的總收入。

反過來說,會適當的增加推薦位置廣告的收入,但實際效果我們可以從很早已經推薦化的安卓分發平台來說說。91助手,曾經安卓蘋果雙領域最大的分發平台,在91助手的移動端,最熱門的廣告位是推薦,根據它2013年的刊例價來說,推薦的前20的位置,一天價格都在兩萬以上(2014年更貴),而一些單獨的頻道(社交,工具,音樂等),首屏的bannar位置只需要6000塊,甚至更低的價格。原因為什麼,很簡單,用戶在推薦位置已經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並且在推薦列表越來越長,100,200個的時候,其他頻道的瀏覽已經少的可憐。這就是推薦機制的後續發展。

對於大型客戶端來說,用魏武揮老師評論的話說,「新聞客戶端並不是今日頭條的對標。」既然今日頭條不把我們當競爭對手,我們也不必往這上面去死磕,保留自己的競爭力,獨立性以及營收,更為重要。而對於今日頭條來說,僅有兩年發展的創業公司,心理上有一種無我的優勢,即不存在太多的心理包袱,收入,單頻道巨大流量,這些成績本身就沒有,一開始今日頭條的切入點就是推薦機制,給用戶想看的,做成了,就是推薦的成功,做不成我再另闢蹊徑,因為他沒有以往津津樂道的成績,這是今日頭條的無我優勢,也是創業者的無我優勢。

另一方面,第二道門檻鮮有人提起的內容淘汰機制,對於以獨家內容做為競爭力的新聞媒體來說,下這個狠手,無疑會得罪很多內容產生者。試想這一篇訪問是門戶記者辛辛苦苦跑了半年才跟下來的深度訪談,但在今日頭條的機制中,這條新聞在上線以後並沒有獲得相當的熱度,只能夠在feed流中消失。
但對於門戶來說,這是他們的投入,是他們的核心競爭力,獨家內容對於任何一家新聞媒體來說都是發家之本,是吸引更多讀者,吸引更多廣告商的資本,要他們動這個刀子,實在於情於理都說不過。

通過巨大的投入,超過今日頭條的競爭力,卻影響自己的生態,使其產生在內容銜接上青黃不接,在廣告主投放效果減弱的後果,這步棋實在走不得。反過來在今日頭條的看來,基於內容的抓取以及推薦機制,使得他擁有了整個網絡巨大的媒體資源,可以說,就目前來說,內容是他最不缺的東西。憑藉技術的優勢根據用戶的喜好進行內容的優勝劣汰,他不必擔心內容的缺乏,因為他自身不生產內容,這是在內容方面的無我。

結語:本文所說的兩點,第一點是今日頭條給後來者帶來的技術先發優勢,也是一個技術門檻,但是技術作為一個互聯網競爭優勢來說,是完全可以後來者居上的,只要投入更多的資金,人才,從技術上超越今日頭條完全有可能。比起技術上的投入,第二點的心理上的優勢,在筆者看來才是真正的壁壘,一眾對今日頭條這個愣頭青虎視眈眈的老大們,相信是不能夠做到創業公司這種無我的狀態,因為背負的太重,太多,被太多利益相關方盯著,這樣一來,留給今日頭條的其實就是對自身心理狀態的控制,如何保證在擁有足夠多的包袱之後的今日頭條還能保持這一個無我的狀態,是張一鳴在5億美元之後,最應該思考的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810

今日頭條,破億用戶後的變現之路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469
北京時間613日星期五凌晨4點鐘,巴西世界盃正式開鑼。今日頭條則正式拉開了世界盃專題營銷的道路。在頂著各個傳統媒體給予的「無內容」客戶端的稱號,創造出屬於自己平台的內容,似乎一時間成為了今日頭條的大難題。但筆者認為,除了自身內容創新度急需提高,更重要思考的時今日頭條的變現路徑。

做用戶到一定量級必然要與營收掛鉤,就像唐岩的陌陌在用戶突破5000萬的時候開始進行聊天表情貼圖的變現嘗試,再到用戶突破一億以上上線陌陌的遊戲中心,成為陌陌最大的收入來源,一舉從燒錢走向盈利。所以,在今日頭條體量日益巨大的情況下,適合自己的變現模式尤為重要,今天筆者就為今日頭條想想幾種變現手段,歡迎大家討論。

常規的媒體營收手段:

1,首屏廣告

首屏位置,作為一款app最為重要的廣告位置,可以看到,今日頭條已經正在採用這種方式。這種變現方式最為簡單,而且大部分以沒有實際點擊轉化的品牌廣告為主,一般以土豪廣告主最愛。包括汽車,奢侈品,化妝品等等。這種變現方式到後期逐漸會有一個甜蜜的煩惱,就是在KA用戶日益增加的情況下,把這個首屏廣告的排期給到誰,可能會影響到後續其他關聯廣告合同的收入。

2,feed流廣告

feed流廣告,就是在新聞,微博,這類信息型媒體的信息流當中,插入一些推廣廣告,上面表示出推廣或者廣告字樣。一般以CPC點擊型廣告為主。而今日頭條在很早之前就已經有這方面的嘗試,一般在推薦的feed流裡面,接近轉換頁面的部門就會插入一個。但根據筆者向今日頭條內部人士的瞭解,這些feed流的廣告,主要以應用的換量為主,包括他們自身旗下的app內涵段子,以及脈脈,廣告本身並沒有產生任何收入。
還有極其少有的部分推廣性的文章,是付費推廣,在feed流做標籤。但是轉換率普遍不高,與微博的feed流插播比較類似。但是相信在後期,逐漸會成為今日頭條廣告位的主流。

因為今日頭條的流量大部分在剛進APP推薦的feed流部分,如果能夠加強對feed流廣告的文案質量的把控以及轉化率的提高,相信廣告主會為這個買單。

3, 頻道bannar廣告

今日頭條的app欄目中除了推薦,還有熱點、地方站、社會、世界盃、娛樂、科技、汽車、房產等頻道。而這些頻道目前均以圖文標題簡介新聞,信息為主,沒有任何圖片性的bannar位置,筆者猜測在這上面,一方面今日頭條前期為了保護用戶體驗的情況下,不會貿然加入這樣的bannar推薦位置,另一方面,今日頭條的美術資源可能相對比較匱乏,對於大量的自主創造的製圖,適配等工作需要更多的時間進行團隊的組件,才能保證大量時效性的bannar出現。

一旦在各個垂直頻道上面加入的bannar之後,今日頭條將成為移動端bannar廣告有效的競爭者,使得可硬收點大幅提升。

非常規變現手段:

1,垂直頻道電商化

在上文說到的垂直頻道的bannar位置之外,垂直頻道還擔任這很多不同的功能改變。這裡面的電商化就是其中一種,包括科技頻道,女性頻道,體育頻道,母嬰頻道等頻道的電商化。根據垂直用戶進行客戶的精準推薦,進一步增加有效用戶的轉化率。實現最實在的電商變現,並且對於用戶的傷害程度較小,比較為用戶所常見。與微博變現方式類似。

2, 付費內容提供

在國外經歷過無數次試驗的內容付費。在內容同質化日益嚴重的中國,其實還是有一定的空間,包括像網易的打賞機制,搜狐的激勵機制,百度百家的廣告點擊,都是為內容付費的一種嘗試。但是這些機制都建立在先看內容後付費,在接受到結果之後再買單。

而筆者在這裡所說的是先付費後買單,這一點更多的是對於今日頭條上面大量進駐的自媒體人,價格完全可以由市場進行敲定,並且給予自媒體人一定的運營自己的付費內容的權利,購買者還可以對該內容進行評論評價,真正做到產出的內容為之買單。最好能夠做到獨家內容,獨家乾貨銷售,然後讓購買者與作者形成一種強的關係鏈,逐漸進入付費的體系中。

這種變現手段前期教育用戶的成本相信會非常高,但是相反而言,在屢屢受挫的情況下,如何堅持去做這麼一件事,會是今日頭條一個非常有賣點的變現手段,並且門檻非常高,後來者想要超越,難度很大。

3,情侶大數據付費

目前今日頭條對於微博鏈條的加入,筆者認為會有一個嶄新的概念—情侶大數據。這個大數據可以基於幾種情況,為了保護隱私作為原則。每個人一年內只能選擇一個微博賬號作為情侶大數據的標準。

例如,我喜歡上一個女用戶,這個女用戶是今日頭條的使用者,是我的關係鏈裡面的朋友,我可以看到她得一些瀏覽信息,包括時長,已經對於每個版塊的喜好,已經每個新聞的停留時間,還有一些推薦頁面新聞的關注度。通過一個通用的惡模塊對這個用戶的愛好進行分析,分析出她可能最喜歡哪一類的話題,喜歡的體育運動是什麼,關注的時尚類型是什麼,喜歡的明星是什麼,生成一個以大數據為基礎的娛樂化的數據。能夠讓一個沒有太多戀愛經驗的男用戶得到更多技術上的支持,並給出一些行為的建議,讓用戶再反過來在今日頭條完成購買的需求。進一步的形成用戶的體驗閉環。後期再與一些O2O的網站合作,進行約會團購等一條龍服務,實現基於大數據操作進行的一種極具創新性的體驗式約會。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要建立在,女用戶真的願意去赴會。

結語:在用戶破億之後,不只是今日頭條,很多移動互聯網的APP都有自己的變現機會,這些變現機會或許相同,有一定的參照性,也有一些量身定做的變現機會等待自己去探索嘗試。我認為對於今日頭條這類的創業型的app來說,用最短的時間去做最創新的東西試錯,這總會是對他們最有競爭力的事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054

價值1億美金:顛覆今日頭條的Gigacircle模式

http://news.iheima.com/show-6-144044-1.html
Gigacircle是台灣迅速崛起的一個網站,他們採用了一個非常巧妙的秘密推廣方法,迅速把網站的流量做的非常大。i黑馬認為,這種超越今日頭條的模式,應該值得每一個互聯網企業學習。如果他們的方法使用到了中國互聯網上,最少可以將效果方法10倍以上。下面的文章為你深入解讀Gigacircle模式。

\

這個秘密方法,過去我一直也在使用。
 

我在99年的時候就開始做垂直網站,先後做過太平洋電腦網,太平洋汽車網,IT世界網,39健康網等等垂直門戶網站。

對於一個垂直門戶網站來說,最重要的一個指標之一就是流量 ,不管啥網站,啥概念,最後你都要回到流量這個指標上來,可以說流量決定你這個網站的生死。
 

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流量更是彌足珍貴,因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社交媒體把用戶大量的時間給佔據了,很多垂直門戶網站的流量都在下降,可以說現在網站整天考慮的事情就是怎麼增加網站流量。
 

其實垂直門戶網站的流量來源無外乎這幾個:
 

1.百度等搜索引擎,具體如何通過SEO增加流量。
 

2.第2個網站流量來源是 hao123這類網址站,如果hao123,360網址導航的能夠把你收錄,甚至收錄到他們首頁,那能夠給你帶來的流量也是非常可觀的。
 

3.第3個網站流量來源就是用戶直接輸入你的網址,比如汽車之家他們估計有四分之一左右的用戶是直接輸入網址,或者通過瀏覽器收藏夾進來的。但是大部分沒有名氣的網站,沒有核心用戶的網站,這塊來的流量都非常少。
 

4.通過QQ空間,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帶來的流量,這塊在國內做得好的都不多,做得比較好的就是小米手機官網和蘑菇街這些網站。比如小米網站每天有5%的流量是由QQ空間帶去的。
 

在上面的4種流量來源的辦法裡,大家討論和分享最多的就是SEO,這類文章已經有無數了。
 

至於如何通過網址站來流量,其實沒有什麼好辦法,只能是你網站內容有獨特的地方,名氣大,把網址站關係搞好讓用戶直接輸入你的網址,現在在手機上是越來越難了,唯一的辦法就是你的內容有非常獨到的地方,同時域名夠短,好記。
 

我最近一直在研究的方向是如何通過社交媒體來增加網站流量,如果社交媒體用得好,是很容易迅速增加網站流量的。
 

這方面國外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我以前也寫過一個這樣的案例:
 

《成立僅8個月的個人網站,月收入幾十萬美金》
 

今天我再給大家介紹一個台灣的新網站Gigacircle ,這個網站利用Facebook等社交媒體,同時設置了一定的機制,創了一個網站流量的奇蹟。
 

一個月由流量是0做到每天100多萬IP,400多萬PV,成為台灣第七名的網站,輕鬆擊敗了著名網站如蘋果日報、聯合新聞網等。
 

具體我們來先來看看這個網站的ALEXA曲線
 

 

\

 

大概2個月左右的時間,ALEXA排名由0衝到全球260位,台灣第7位。
 

為什麼這個網站能夠在短短的時間內就取得這樣的成績呢?今天秦剛給你分析一下,非常有意思的一個案例。
 

Gigacircle 表面上看不是什麼特別創新的網站,就是一個簡單的BLOG平台,用戶註冊後,可以發表自己的文章,建立自己的專區,和SINA等門戶網站的BLOG沒有什麼區別。
 

那為什麼一個簡單的BLOG平台能夠迅速把流量做起來呢?
 

\

答案就是利用社交媒體,而且設置了一個巧妙的推廣機制,讓用戶願意把文章分享到社交媒體。
 

 

Gigacircle 的推廣機制是它的核心,類似直銷的制度:每一位發表了BLOG文章的用戶,如果讀者閱讀了他的文章,就能夠有收入。
 

按照不同會員類別,每千次閱讀的收入在12元到24元人民幣不等,這相當於推廣廣告費,每次點擊算下來平均約1分錢。
 

除此之外,最巧妙的地方是:每一位用戶都會有一個ID,根據這個ID,可以建立自己的下線,並從下線收入中抽取15%的佣金。下線越多的使用者,可以從下線的收入中抽取穩定的收入,這個機制基本上就和直銷是一摸一樣了,只是直銷你需要花錢買東西,這裡是需要你發文章,推廣文章,投入自己的時間。
 

\

 

最有意思的地方,如果你不會寫BLOG,甚至你抄都懶得抄,你還可以幫別人推廣文章來獲得收益。如上圖,每一位轉發或分享的人,也可獲得一定比例的佣金。抽佣比例由發文者決定。
 

Gigacircle 就是用這套類似直銷的機制,讓用戶在網站上發文章,同時為了賺錢,用戶會瘋狂的把文章分享到自己的FACEBOOK等社交媒體上,吸引自己社交媒體上的好友閱讀文章,同時又發展了下線。
 

社交媒體上只要有好文章,傳播的速度類似病毒的速度,一下就能夠在整個網絡上傳播開。
 

\
 

 

從上圖我們就可以看到 Gigacircle的流量來源Facebook 佔了一半以上。
 

很多人會想,Gigacircle這個網站的支出會很大,畢竟每次閱讀大概要分給用戶1分錢,如果一天有1億的瀏覽量就要分出去100萬塊,一個月就要分出去3000萬人民幣。
 

其實賬不是這麼算的,因為Gigacircle的結賬是一個月結一次,而且達到一定的金額後才結,這樣就算每天有1億的瀏覽量,一個月要分給用戶的錢也遠遠低於3000萬人民幣。
 

而且如果一個網站能夠達到每天1億的瀏覽量,基本已經是世界頂級的網站了,廣告費的收益會非常可觀。
 

其實只要你有了用戶,很多收益模型都會出來,比如會有很多商家來這裡發佈軟文,利用Gigacircle 的推廣機制讓用戶幫他們把自己的軟文分享到社交媒體,等等。
 

那在中國如何山寨一個Gigacircle呢?中國又上不了Facebook。
 

中國沒有Facebook,但是有微信。在微信上,如果你有好文章,傳播速度和廣度也是非常可怕的。
 

比如我們「秦王會」的一個會員,他做了個《航佳技術》的微信公眾號,主要寫航空公司方面的文章,他自己本身也是航空公司的高管,朋友圈裡都是同行,在公眾號只有不到100人的情況下,居然有一篇文章因為在他朋友圈裡瘋傳之後,瀏覽量達到了3萬多次。
 

要在中國山寨一個Gigacircle ,需要做很多微創新才行。
 

1. Gigacircle 任何一個人都可以註冊成為用戶,可以發文章。如果要在中國做個類似的,最好這點要改革一下,最開始要有門檻限制,比如個人微信好友超過3000的才可以申請,這樣最初就能夠找到一批高質量的核心用戶。
 

很多人會想微信個人好友超過3000的用戶數量有多少,其實不少,比如我個人微信好友就有至少上千個這樣的用戶。
 

最初的用戶有一定的門檻,才能夠保證整個文章的質量和推廣的力度到位。
 

2.Gigacircle 是個網站,在中國要做的話,最好不要只做成網站的形式,而是做成APP。因為移動互聯網+微信才是病毒式傳播的主要渠道和工具。
 

今日頭條為什麼那麼火?
 

微信對今日頭條的幫助是非常大的,很多用戶在今日頭條看了文章,就順手轉發到微信朋友圈,好文章,很容易就病毒式傳播,經常都是幾百萬的瀏覽量。
 

3.Gigacircle是個blog平台,還需要用戶往裡面輸入文章,視頻等等,太麻煩。如果在中國做的話,最好就是做個小的改進,註冊用戶連文章都不用錄入。直接用個小工具就可以把他在其他網站看到的好文章,剪到自己的專區。
 

這裡我想到我一個哥們做的產品,他們11年就做了類似產品,用戶可以非常輕鬆把各個網站看到的文章剪到自己的專區,可惜各種原因,他們沒有再運營下去。如果現在用Gigacircle這個方式結合他們產品,應該是個很有意思的創業項目。
 

4.Gigacircle成功的核心是他們直銷式的推廣機制,這個在中國可以完全照搬,同時因為是要做成APP,所以如果用戶下載了APP還能夠給予更高的獎勵等等。
 

唯一要調整的就是要有強大的反作弊的機制。因為中國作弊太厲害了,Gigacircle都不敢開放給中國的用戶來用(Gigacircle發文章要用手機驗證,國內手機不讓通過驗證),就是怕作弊。
 

如果以上4點微創新都能夠做到,山寨一個Gigacircle 出來應該是非常可行的項目。這個項目有點類似人肉版的今日頭條。今日頭條是讓機器去摘文章,我們要做的是讓人工去選好的文章,同時還讓用戶通過微信等社交媒體去瘋狂推廣,爆發的速度會比今日頭條要快很多。
 

今日頭條的估值已經超過5億美金,如果有哪個創業團隊把這個人肉版的今日頭條好好做的話,未來估值超過1億美金也不是啥難事。
 

其實Gigacircle這個網站模式的核心,就是用一套利益機制驅動的人海戰術,這套機制在台灣已經證明是成功的。在中國肯定會更成功,因為中國大陸人最多,而且大家更熱衷賺錢,所以在中國最厲害一直都是人海戰術,社交媒體可以把人海戰術發揮到機制。

這篇價值1億美金的文章就送給大家吧,看看哪個創業團隊有心做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192

普京不上頭條不罷休——俄羅斯威脅啟動進一步反制裁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503

普京,俄羅斯,反制裁,烏克蘭,制裁

俄羅斯威脅發起更進一步反制裁措施。克里姆林宮發言人Dmirty Peskov周二表示,如果西方繼續堅持“破壞性制裁政策”,那麽俄羅斯將采取更多的“保護”措施。(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俄新社報道,Peskov 警告稱,“我們已經數次表示,俄羅斯並不是動不動就喜歡講制裁的國家,也從來不是任何制裁的發起者。但是,如果我們的夥伴堅持他們非建設性、甚至具有破壞性的政策實踐,那麽我們就會采取更多的措施。”

Peskov 還表示,俄羅斯目前正在考慮各種不同版本的進一步反制裁措施。

莫斯科時報稱,普京可能正在考慮禁止進口美國傑克·丹尼品牌的調味威士忌,稱其中有一些“可疑”化學成分。

今年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歐美和俄羅斯之間的“冤冤相報”不斷升級,制裁與反制裁的措施層出不窮。

首輪制裁是由美國和歐盟發起的,隨著危機的不斷擴大,瑞士、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日本也加入了制裁俄羅斯的隊伍中。

而以普京為領導的俄羅斯也不甘示弱,8月初開始實施了反制裁措施,禁止從對手國進口農產品、食品,為期一年。

此外,克里姆林宮發言人還表示,普京將參加8月26日在明斯克舉行的俄羅斯、歐盟和烏克蘭領導人會議,屆時德國總理默克爾也將出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27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