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黑馬頭條匯】一份“中國最大的體育類垂直社區如何崛起?”的頭條匯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0922/145951.html

\黑馬哥每日精選9家科技媒體,精心為您打造快新聞時代營養早點。一起來看看吧!

四大門戶陣營

1、新浪科技

標題:聯想人員開始進駐摩托大樓:收購或進入尾聲

9月22日早間消息,聯想集團手機團隊今天起將陸續搬家到摩托羅拉北京總部大樓。這預示著,這樁今年1月底宣布的交易進展順利,可能已經進入交易的尾聲。

今年1月30日,聯想正式宣布以29億美元的代價收購摩托羅拉移動業務。至今,交易正處於各國家和地區的審批之中。繼續閱讀

2、騰訊科技

標題:魅族錘子口水戰背後:消失的智能手機紅利

上周五,國產智能手機圈內兩位最特立獨行的手機廠商老總在微博上正式交火,網絡水軍與質量問題再一次成為他們攻擊彼此的有力武器。

在微博被“1799”的留言刷屏後,錘子科技創始人羅永浩率先嗆聲:“出來混,遲早都要還的”。與其他被類似留言騷擾的廠商不同,羅永浩宣布懸賞二十萬捉拿水軍幕後黑手。這一動作直指魅族雇傭水軍,因為此前魅族MX4在公布1799的售價後,其競爭對手的微博下也緊接著出現了大量的1799回複。繼續閱讀

3、網易科技

標題:阿里IPO配售:約千家跑空,華夏和博時公募獲得

中國電商巨頭阿里巴巴集團於美國當地時間9月19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交易。據澎湃新聞記者了解,此次阿里IPO(首次公開發行)的全球配售中,中國境內保險機構和公募基金亦分得一杯羹,其中公募基金通過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參與獲得配售,但獲配比例非常低,對基金凈值貢獻有限。繼續閱讀

4、搜狐IT

標題:裸機時代 手機廠商渠道大戰烽煙再起

在運營商宣布連續三年大幅降低終端補貼策略影響下,國內手機廠商紛紛開始轉型求變。

繼中興、華為、聯想之後,傳統國產手機陣營“中華酷聯”中的酷派,也宣布進行組織構架調整,投資10億元與渠道商建立合資公司,全面推進公開渠道布局。繼續閱讀

——————————————————————————————————————————————————————————————

科技博客陣營

1、i黑馬

標題:虎撲體育:中國最大的體育類垂直社區如何崛起?

虎撲是中國最大的體育類垂直社區。它既提供籃球、足球、網球、賽車等主流職業體育項目資訊,也有按照運動類型和球隊細分的各種論壇,還有遊戲、體育彩票、電子商務導購等版塊。2014年7月,虎撲已完成1億元C輪融資,正計劃在A股上市。繼續閱讀

2、虎嗅網

標題:阿里上市對中概股的深遠影響

中概公司是在美上市中國企業的統稱,阿里路演時表示自己“不應被視為中概公司,而是全球性互聯網企業”。“去中概化”顯然是“不想跟小夥伴玩兒”了,但阿里巨大的體量和品牌號召力對中概股板塊的影響是客觀存在的,而且會長久地存在下去。繼續閱讀

3、36氪

標題:驚訝、恐懼、期待,外國媒體和分析師評論阿里巴巴IPO

在上周五阿里巴巴完成史上最大 IPO 後,軟銀從阿里巴巴上市中獲利 46 億美元, 孫正義對阿里非常有信心,並且表示希望獲得更多股份。

——眼光好的人很多,但能投資兩千萬在獲得五百億回報時還這麽說的人,還真不多。總之,老孫對於阿里巴巴從頭到尾三個字:認。定。了繼續閱讀

4、鈦媒體

標題:毀譽參半!庫克是重塑了,還是搞砸了蘋果的企業文化?

不論你如何評價產品,9月9日的發布會都成為讓庫克掌管蘋果三年來最“揚眉吐氣”的一天。我們暫且忘掉對產品細節的評論,在庫克掌管蘋果的三年中,對於一人在上、萬人在下的CEO角色來說,庫克對蘋果的改變和扭轉並不容易,收獲的評價有褒有貶,到底如何重塑企業文化?如何繼續讓這家龐大的互聯網公司保持“創新”?《商業周刊》對庫克掌管蘋果之後的改變和心路歷程最全面的深度采訪,鈦媒體翻譯並編輯了精華部分:繼續閱讀

5、愛範兒

標題:大更受歡迎,iPhone 6 初期使用率遠超 iPhone 5

看看近幾天各地蘋果商店擁擠的人流,你就知道 iPhone 6 和 iPhone 6 Plus 有多麽受歡迎了。如今有了更確切的數據證明,6 系列遠比 5 系列受歡迎得多。繼續閱讀


專訪今日頭條張一鳴:推薦引擎沒有讓信息變窄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19/147830.html

2014世界互聯網大會今日在浙江烏鎮召開。騰訊科技在現場專訪了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張一鳴在采訪中分享了今日頭條上線兩年多來取得的成績,目前累計安裝用戶達到1.8億,有近2000萬名日活躍用戶和1800萬月活躍用戶。
\關於外界對今日頭條推薦引擎讓人們“信息渠道變窄”的擔憂,張一鳴表示,這個問題的本質是人們對推薦引擎抱有非常高的期望。在他看來,推薦引擎其實平衡了三樣東西:用戶的興趣、公共話題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放化”話題。張一鳴說,所謂放化,是一種共性,是有共性的人之間傳遞的話。社交是放化的一種重要途徑,張一鳴表示,在采用推薦引擎之後,他們取得了非常明顯的效果,“我們看到多樣性提高之後,用戶的時長、用戶的留存都會有很好的進展”。

張一鳴還提到,今日頭條已經與5000多家媒體達成合作,幫助媒體變現,同時增加內容經營和廣告經營。在問及如何幫助傳統媒體變現時,張一鳴回答說,今日頭條通過網絡廣告聯盟的方式與部分媒體進行了合作,媒體也在廣告和服務上做了更多的嘗試。

此前,美聯社在騰訊網媒體高峰論壇上曾討論了機器人撰寫新聞的可行性。張一鳴表示,現在今日頭條也在財經、氣象等特定領域嘗試機器人寫作。不過目前他們主要在做另外兩件事,第一,把信息推薦得更好,滿足用戶獲取信息的需求;第二,把創作和變現平臺做得更好,滿足合作方媒體平臺。

當問及未來是否會上市時,張一鳴稱近日頭條短期內不會上市,目前公司主要以產品為主,正在大規模投入,因此也沒有取得規模性的利潤。

另外,由於此前融到的資金足夠充裕,今日頭條目前也沒有新一輪融資計劃。張一鳴表示,未來會不斷增加對產品基礎技術的投入。

以下為張一鳴采訪實錄: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這里是騰訊會客廳,我們在浙江烏鎮為大家做現場的報道,今天我們邀請到的是今日頭條的創始人張一鳴先生。今日頭條是一個以技術為推進的媒體,我們來問張先生幾個問題。第一,張先生先為我們介紹一下今日頭條最新的運營情況,包括它的活躍用戶。

張一鳴:今日頭條從上線兩年多以來,目前累計有1.8億安裝用戶,近2000萬日活躍用戶和1800萬月活躍用戶。

主持人:現在營收情況怎麽樣?

張一鳴:不方便特別詳細的發布,但已經達到我們的預期,然後進展也良好。

主持人:今日頭條現在在盈利模式上有沒有新的想法和新的發展方向呢?

張一鳴:我們的盈利模式一直都比較簡單清晰。今日頭條和其它閱讀類產品不一樣,它從第一天上線以來,就沒有一秒鐘放過這個單頁廣告,也沒有做過其它主打用戶閱讀、或者遊戲應用等方式。我們主要為用戶推薦有商業價值的信息和信息流的廣告。我們在嘗試不同類型的行業在信息流下的導向,所以從目前來看,這也符合我們的預期,所以營收情況一直都在保持穩定的增長,還是比較良好的。

主持人:還有今日頭條是一個個性化的推薦引擎,為每個讀者推薦他最感興趣的新聞,然後也有人擔心,這種個性化的推薦,會不會讓受眾的信息渠道變得更加狹窄。今日頭條在這個問題上有沒有新的解讀方法?

張一鳴:其實這個問題的本質在於人們對推薦引擎抱有非常高的期待。當我們使用傳統新聞客戶端時,我們不覺得它讓我們的信息渠道變窄,但對於推薦引擎卻產生了這樣的憂慮。

其實我覺得新聞客戶端反而讓我信息變得挺窄的,基本上我以前看的很多都是利比亞、巴基斯坦的新聞。其實不僅是變窄的問題,傳統新聞客戶端首先不符合用戶興趣,其次也不寬。為什麽呢?它總是報道可能是一個主編的想法,喜歡什麽東西,所以傾向性和關註領域非常明顯。回到推薦引擎,大家對它的期望就會提高很多,當然我覺得這個期望是對的,是好的。

推薦引擎,如果從過去來看,確實有優先訪問用戶感興趣的內容。其實它是在平衡三樣東西,一個是從歷史來推斷,挑選用戶最感興趣、最關心的話題;其次,公共話題,即公共關心的內容,這些內容你可能不感興趣,但別人提到時,你不能說不知道;第三類,其實是我們在重點發展的個性化內容。

人和人之間是存在放化的,社交性是放化的一種。所謂放化,指的是有共性的人之間傳遞的話。進一步解釋,我們有共同朋友,有共同的地理位置,共同的職業背景,共同的就業公司,它們也是一種共性。

社交是放化的一種重要途徑,它也是我們現在重點在做的內容。目前我們也取得了很明顯的效果,看到多樣性提高之後,用戶時長、留存都有了不錯的進步。對於不了解技術的人,他會說個性化只是根據用戶的行為推薦內容,這其實是不對的。因為首先根據用戶的行為推薦內容其實是會偏窄的;第二,數據量也不夠。其實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大家為大家推薦。所以好的推薦系統,用的人越多越好用,用得越久越好用,它會幫助你做信息拓展。

主持人:就是推薦算法會越來越聰明。

張一鳴:對,因為系統知道可能一個喜歡家居的人,後來可能會喜歡旅遊,那麽喜歡看備孕的人,可能以後會繼續看育兒,它會統計到不同人群的興趣變遷。跟你信息相似的人,或者跟你有社交關系的人,或者跟你有共同職業背景的人,興趣的變遷途徑、路徑,也是衡量你的路徑,有助於信息探索。所以我們內部有一個研究方向,專門做興趣探索。

主持人:現在對用戶的分析需要一些數據基礎,這個數據從哪兒來呢?

張一鳴:數據主要是用戶自己的行為數據。

主持人:通過他們在今日頭條上的行為?

張一鳴:對,只在這個平臺上,數據已經很豐富了。另外,我們跟各種社交網站也有很多合作。如果用戶用微博帳號登錄,系統也會進行信息的探。除此之外,我們跟其它產品也會再做一些合作。但目前數據積累還是以內部為主。

主持人:你剛才說以後還會以用戶地理位置進行一些個性推薦,上次參加騰訊網媒峰會時,一位國外朋友說,以後基於地理位置會是一個很大的發展方向。你怎麽看?

張一鳴:對,場景。地理位置只是一種場景,其實地理位置是場景,天氣、時間也是場景。場景不同,想看的內容也是不一樣的。你現在打開今日頭條,在這個地點刷新的話,世界互聯網大會的內容應該會更多一些。場景是重要的推薦特征。

這個場景甚至包括你是用3G、4G,還是2G上網。

主持人:會清晰到設備嗎?

張一鳴:會。比如說你處在大屏、高帶寬的場景下,你更願意看到大圖的內容,多圖的內容。

主持人:現在今日頭條已經做到精細化的推薦嗎?

張一鳴:是的,如果你在2G網絡下,給你推薦大圖、多圖的內容,你可能就會很生氣,因為它很費帶寬。人、信息、場景等各種緯度,層次的組合,將來能夠幫助用戶發現信息,還能有很大的提升。

主持人:今日頭條這種以技術為核心的媒體產品,在誕生的時候,曾和一些跟傳統媒體有過爭論。您現在在和傳統媒體合作的過程中,有沒有覺得有什麽方法,讓兩種類型的媒體實現共贏呢?

張一鳴:到目前為止,我們可能是移動端合作媒體最多的產品了,我們跟5000多家媒體機構達成合作。我們不直接生產內容,但我覺得我們要更好的跟生產內容的媒體做好溝通合作,包括流量的分發和變現的支持。今年我們加快了對變現支持的工作,也加多了流量分發的工作,讓媒體在平臺上對用戶有擁有感。我們讓用戶成為媒體的粉絲,增加了經營功能,增加了廣告經營的權限,這些都大大改善了我們和媒體的關系。現在在移動端,我們是合作最廣泛的產品了。

主持人:你剛才說幫助傳統媒體變現,它通過什麽途徑實現的呢?

張一鳴:網絡廣告聯盟的方式,我們也和一些媒體合作,他們在做更多的嘗試,比如通過廣告、服務。現在我們更多做這方面的合作。

主持人:有沒有具體的案例可以介紹一下?

張一鳴:這些嘗試可能不算非常典型的,比如說有些金融媒體,他們除了報道金融知識,還可以推介產品。比如目前平臺上有個時尚媒體帳號,它在撰寫時尚內容的同時,還在推薦時尚品牌產品,效果也挺好的。我覺得這些都算不錯的嘗試。

主持人:那現在今日頭條還是以作為推薦的引擎,未來現在在國內,像美國美聯社也在嘗試用機器人寫作,在今日頭條積累了很多用戶興趣的基礎上,未來會不會考慮通過數據的分析進行機器化的信息生產?

張一鳴:對,機器人寫作,我們是覺得在特定領域是可以的,在財經、股票,在氣象,這些是可以的。但是非常有創意性的內容創作是不行的,我覺得最有觀點的,最有閃耀思想的內容還必須是人創作的。機器生產內容,更多的是把一個原始的信息轉化成既有一篇可讀性的內容,它更多是格式的轉換。它並不能夠有更複雜觀點的提煉,或者更複雜實時的組織。因為機器還做不到這一點,那我覺得那部分更多的是一些特定領域,格式化信息,把它變成可讀性好的信息。

主持人:那在這些特定領域上,其實今日頭條相對其它媒體是有一個數據積累的優勢,未來會不會有這方面的嘗試?

張一鳴:我們現在會做這個嘗試,其實我們在氣象上就做一些嘗試,我們會做一些嘗試,但我們覺得這還不是目前最高的,目前最高的還是兩件事情。第一,把信息推薦得更好,滿足用戶獲取信息的需求。另外,把創作和變現平臺做得更好,滿足合作方媒體平臺。我們現在叫“頭條號”,把頭條號的平臺創作跟變現支持得更好,讓創作內容的人創作更多更好的內容,我覺得就是這兩方面。

主持人:然後今日頭條現在用戶增長速度也很快,營收情況也在穩步的增長,那你有沒有考慮過今日頭條會不會獨立上市?或者說有沒有一個上市的計劃表?

張一鳴:對,因為我們就是一個獨立的公司,所以不存在獨立上市,上市就是上市,沒有說獨立上市。然後我們覺得上市是從一個私人公司變公眾公司的途徑,這肯定是未來某一個時間內要考慮的事情。但是我們在這個事情上不是特別急迫,我們覺得如何有利於把事情做好,把產品做好,如何有利於服務廣大用戶,這是最重要的。所以在這個事情上,我們覺得如果時機合適了,並且這也會占用很多精力。如果時機合適了,並且我們精力允許,我們會考慮這個事情,但不是特別急迫,所以在短期應該是不會的。

主持人:短期是指三到五年嗎?

張一鳴:那不會,這個短期應該更短一些,短期應該不會,那更長時間的話,我覺得根據公司狀況。

主持人:其實我有一個自己比較好奇的問題,今日頭條現在有多少名員工,其中程序員做這種搜索引擎優化的有多少,占其中多少比例?

張一鳴:就推薦引擎優化,我們大概有50%的員工是直接跟產品技術,直接為產品技術服務的,然後剩下的是其它職能單位。員工是一直快速的增長,然後有幾百個人目前,三百多個人,還在快速的增長。然後我們在產品基礎技術的投入上,還會不斷的增大。

主持人:現在2014年馬上就要過去了,今日頭條在2015年有什麽大概的發展方向,或者遠景呢?

張一鳴:今日頭條的遠景其實一直都沒變,用通俗的話說,我們希望幫助越來越多的用戶消除“早知道就好了”的感慨。用最完整的表述,那就是,我們希望幫助用戶更有效的發現有價值的信息。我們現在做的工作,無論是內容合作、鼓勵平臺上的人創造內容、還有支持更多特征的推薦,都是為了讓用戶發現更多信息,讓信息更早地抵達用戶,消除“早知道就好了”的感慨。我覺得從創立到現在,這個一直都簡單且清晰的。

主持人:也就是說今日頭條在未來還是繼續以做好這個產品為中心。

張一鳴:對,其它的事情,無論上市還是其它的商業變現,我都覺得是其次的。

主持人:現在今日頭條實現盈利了嗎?

張一鳴:我們還在大規模的投入,因為投入在持續增加,所以還沒有規模性的利潤。

主持人:您前不久也融了一大筆錢,現在有沒有新一輪的融資計劃?

張一鳴:暫時沒有。資金還很充足。

主持人:好的,謝謝張總。今天對張總的訪問就到這里,也感謝讀者朋友的陪伴。

張一鳴:謝謝。


一行兩會搶頭條 央行成功上位!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031

周三國務院要求降低融資成本,一聲令下,銀監會、證監會快速反應,一個表態要改資產證券化備案制,一個說要改新股發行註冊制,周五央行終於按耐不住,扔出了降息的炸彈。

好吧,你贏了,頭條是你的了。

9M45PPH3E9]}8]P58L0TEPM

我們來梳理一下:

11月19日(周三),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進一步采取措施緩解融資成本高的問題。

其中一項就是要求增加存貸比指標彈性,運用信貸資產證券化等方式盤活資金存量,抓緊出臺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方案等等。

當天,證監會副主席莊心一就在公開場合表示,監管部門正在推動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希望通過註冊制的實施,有助於逐步解決企業排隊上市的問題。

第二天(20日),銀監會也立馬下發相關文件,將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由審批制改為業務備案制,不再進行逐筆審批。房貸、信用卡、汽車信貸等證券化產品規模有望迅速擴容。

央行雖然沒有明確表態,但是外媒扒出央行考慮將非存款類金融機構存放款項從“同業往來”調整至“各項存款”,初步考慮明年1月1日實施,這實際上是調整存貸比的構成,將非銀同業納入一般性存款理論上最多可以釋放7.4萬億元信貸。

但是這也意味著銀行需要補交2萬億的準備金。

突然要拿出這麽多錢來,讓資金比較“捉急”的銀行腫麽辦?海通在報告中稱,缺乏安全感的小夥伴就開始囤錢了,一囤市場錢 就少了,自然錢就緊了。

於是周四晚間就上演了“國債期貨暴跌,市場利率全面上升,資金緊張導致銀行間市場交易被迫延遲”的劇情。央媽立刻傻眼。

本周五(21號)下午,央行通過官方微博回應,資金緊張都是新股發行惹的禍,此外央行還提到,該出手時會出手。

的確,從本周五起,有11只新股密集發行,預計將凍結1.61萬億資金,為歷史峰值。

當天稍晚些時候,證監會在新聞例會上安撫市場,稱不會在年底前集中發行新股。證監會原計劃從6月到年底發行100家左右企業,但目前只有66家,所以市場擔心年底新股密集發行將嚴重擾動市場,證監會於是表示,明年1月發行的企業也將計算在此前的規劃中。

但是所有的這些新聞都遠遠比不上周五傍晚央行降息這一條來的重磅。

此前被市場多次紛傳又多次落空的全面降息終於出現!央行宣布實施非對稱降息,這是2012年以來首次。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專訪今日頭條張一鳴:推薦引擎沒有讓信息變窄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19/147830.html

2014世界互聯網大會今日在浙江烏鎮召開。騰訊科技在現場專訪了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張一鳴在采訪中分享了今日頭條上線兩年多來取得的成績,目前累計安裝用戶達到1.8億,有近2000萬名日活躍用戶和1800萬月活躍用戶。

關於外界對今日頭條推薦引擎讓人們“信息渠道變窄”的擔憂,張一鳴表示,這個問題的本質是人們對推薦引擎抱有非常高的期望。在他看來,推薦引擎其實平衡了三樣東西:用戶的興趣、公共話題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放化”話題。張一鳴說,所謂放化,是一種共性,是有共性的人之間傳遞的話。社交是放化的一種重要途徑,張一鳴表示,在采用推薦引擎之後,他們取得了非常明顯的效果,“我們看到多樣性提高之後,用戶的時長、用戶的留存都會有很好的進展”。

張一鳴還提到,今日頭條已經與5000多家媒體達成合作,幫助媒體變現,同時增加內容經營和廣告經營。在問及如何幫助傳統媒體變現時,張一鳴回答說,今日頭條通過網絡廣告聯盟的方式與部分媒體進行了合作,媒體也在廣告和服務上做了更多的嘗試。

此前,美聯社在騰訊網媒體高峰論壇上曾討論了機器人撰寫新聞的可行性。張一鳴表示,現在今日頭條也在財經、氣象等特定領域嘗試機器人寫作。不過目前他們主要在做另外兩件事,第一,把信息推薦得更好,滿足用戶獲取信息的需求;第二,把創作和變現平臺做得更好,滿足合作方媒體平臺。

當問及未來是否會上市時,張一鳴稱近日頭條短期內不會上市,目前公司主要以產品為主,正在大規模投入,因此也沒有取得規模性的利潤。

另外,由於此前融到的資金足夠充裕,今日頭條目前也沒有新一輪融資計劃。張一鳴表示,未來會不斷增加對產品基礎技術的投入。

以下為張一鳴采訪實錄: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這里是騰訊會客廳,我們在浙江烏鎮為大家做現場的報道,今天我們邀請到的是今日頭條的創始人張一鳴先生。今日頭條是一個以技術為推進的媒體,我們來問張先生幾個問題。第一,張先生先為我們介紹一下今日頭條最新的運營情況,包括它的活躍用戶。

張一鳴:今日頭條從上線兩年多以來,目前累計有1.8億安裝用戶,近2000萬日活躍用戶和1800萬月活躍用戶。

主持人:現在營收情況怎麽樣?

張一鳴:不方便特別詳細的發布,但已經達到我們的預期,然後進展也良好。

主持人:今日頭條現在在盈利模式上有沒有新的想法和新的發展方向呢?

張一鳴:我們的盈利模式一直都比較簡單清晰。今日頭條和其它閱讀類產品不一樣,它從第一天上線以來,就沒有一秒鐘放過這個單頁廣告,也沒有做過其它主打用戶閱讀、或者遊戲應用等方式。我們主要為用戶推薦有商業價值的信息和信息流的廣告。我們在嘗試不同類型的行業在信息流下的導向,所以從目前來看,這也符合我們的預期,所以營收情況一直都在保持穩定的增長,還是比較良好的。

主持人:還有今日頭條是一個個性化的推薦引擎,為每個讀者推薦他最感興趣的新聞,然後也有人擔心,這種個性化的推薦,會不會讓受眾的信息渠道變得更加狹窄。今日頭條在這個問題上有沒有新的解讀方法?

張一鳴:其實這個問題的本質在於人們對推薦引擎抱有非常高的期待。當我們使用傳統新聞客戶端時,我們不覺得它讓我們的信息渠道變窄,但對於推薦引擎卻產生了這樣的憂慮。

其實我覺得新聞客戶端反而讓我信息變得挺窄的,基本上我以前看的很多都是利比亞、巴基斯坦的新聞。其實不僅是變窄的問題,傳統新聞客戶端首先不符合用戶興趣,其次也不寬。為什麽呢?它總是報道可能是一個主編的想法,喜歡什麽東西,所以傾向性和關註領域非常明顯。回到推薦引擎,大家對它的期望就會提高很多,當然我覺得這個期望是對的,是好的。

推薦引擎,如果從過去來看,確實有優先訪問用戶感興趣的內容。其實它是在平衡三樣東西,一個是從歷史來推斷,挑選用戶最感興趣、最關心的話題;其次,公共話題,即公共關心的內容,這些內容你可能不感興趣,但別人提到時,你不能說不知道;第三類,其實是我們在重點發展的個性化內容。

人和人之間是存在放化的,社交性是放化的一種。所謂放化,指的是有共性的人之間傳遞的話。進一步解釋,我們有共同朋友,有共同的地理位置,共同的職業背景,共同的就業公司,它們也是一種共性。

社交是放化的一種重要途徑,它也是我們現在重點在做的內容。目前我們也取得了很明顯的效果,看到多樣性提高之後,用戶時長、留存都有了不錯的進步。對於不了解技術的人,他會說個性化只是根據用戶的行為推薦內容,這其實是不對的。因為首先根據用戶的行為推薦內容其實是會偏窄的;第二,數據量也不夠。其實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大家為大家推薦。所以好的推薦系統,用的人越多越好用,用得越久越好用,它會幫助你做信息拓展。

主持人:就是推薦算法會越來越聰明。

張一鳴:對,因為系統知道可能一個喜歡家居的人,後來可能會喜歡旅遊,那麽喜歡看備孕的人,可能以後會繼續看育兒,它會統計到不同人群的興趣變遷。跟你信息相似的人,或者跟你有社交關系的人,或者跟你有共同職業背景的人,興趣的變遷途徑、路徑,也是衡量你的路徑,有助於信息探索。所以我們內部有一個研究方向,專門做興趣探索。

主持人:現在對用戶的分析需要一些數據基礎,這個數據從哪兒來呢?

張一鳴:數據主要是用戶自己的行為數據。

主持人:通過他們在今日頭條上的行為?

張一鳴:對,只在這個平臺上,數據已經很豐富了。另外,我們跟各種社交網站也有很多合作。如果用戶用微博帳號登錄,系統也會進行信息的探。除此之外,我們跟其它產品也會再做一些合作。但目前數據積累還是以內部為主。

主持人:你剛才說以後還會以用戶地理位置進行一些個性推薦,上次參加騰訊網媒峰會時,一位國外朋友說,以後基於地理位置會是一個很大的發展方向。你怎麽看?

張一鳴:對,場景。地理位置只是一種場景,其實地理位置是場景,天氣、時間也是場景。場景不同,想看的內容也是不一樣的。你現在打開今日頭條,在這個地點刷新的話,世界互聯網大會的內容應該會更多一些。場景是重要的推薦特征。

這個場景甚至包括你是用3G、4G,還是2G上網。

主持人:會清晰到設備嗎?

張一鳴:會。比如說你處在大屏、高帶寬的場景下,你更願意看到大圖的內容,多圖的內容。

主持人:現在今日頭條已經做到精細化的推薦嗎?

張一鳴:是的,如果你在2G網絡下,給你推薦大圖、多圖的內容,你可能就會很生氣,因為它很費帶寬。人、信息、場景等各種緯度,層次的組合,將來能夠幫助用戶發現信息,還能有很大的提升。

主持人:今日頭條這種以技術為核心的媒體產品,在誕生的時候,曾和一些跟傳統媒體有過爭論。您現在在和傳統媒體合作的過程中,有沒有覺得有什麽方法,讓兩種類型的媒體實現共贏呢?

張一鳴:到目前為止,我們可能是移動端合作媒體最多的產品了,我們跟5000多家媒體機構達成合作。我們不直接生產內容,但我覺得我們要更好的跟生產內容的媒體做好溝通合作,包括流量的分發和變現的支持。今年我們加快了對變現支持的工作,也加多了流量分發的工作,讓媒體在平臺上對用戶有擁有感。我們讓用戶成為媒體的粉絲,增加了經營功能,增加了廣告經營的權限,這些都大大改善了我們和媒體的關系。現在在移動端,我們是合作最廣泛的產品了。

主持人:你剛才說幫助傳統媒體變現,它通過什麽途徑實現的呢?

張一鳴:網絡廣告聯盟的方式,我們也和一些媒體合作,他們在做更多的嘗試,比如通過廣告、服務。現在我們更多做這方面的合作。

主持人:有沒有具體的案例可以介紹一下?

張一鳴:這些嘗試可能不算非常典型的,比如說有些金融媒體,他們除了報道金融知識,還可以推介產品。比如目前平臺上有個時尚媒體帳號,它在撰寫時尚內容的同時,還在推薦時尚品牌產品,效果也挺好的。我覺得這些都算不錯的嘗試。

主持人:那現在今日頭條還是以作為推薦的引擎,未來現在在國內,像美國美聯社也在嘗試用機器人寫作,在今日頭條積累了很多用戶興趣的基礎上,未來會不會考慮通過數據的分析進行機器化的信息生產?

張一鳴:對,機器人寫作,我們是覺得在特定領域是可以的,在財經、股票,在氣象,這些是可以的。但是非常有創意性的內容創作是不行的,我覺得最有觀點的,最有閃耀思想的內容還必須是人創作的。機器生產內容,更多的是把一個原始的信息轉化成既有一篇可讀性的內容,它更多是格式的轉換。它並不能夠有更複雜觀點的提煉,或者更複雜實時的組織。因為機器還做不到這一點,那我覺得那部分更多的是一些特定領域,格式化信息,把它變成可讀性好的信息。

主持人:那在這些特定領域上,其實今日頭條相對其它媒體是有一個數據積累的優勢,未來會不會有這方面的嘗試?

張一鳴:我們現在會做這個嘗試,其實我們在氣象上就做一些嘗試,我們會做一些嘗試,但我們覺得這還不是目前最高的,目前最高的還是兩件事情。第一,把信息推薦得更好,滿足用戶獲取信息的需求。另外,把創作和變現平臺做得更好,滿足合作方媒體平臺。我們現在叫“頭條號”,把頭條號的平臺創作跟變現支持得更好,讓創作內容的人創作更多更好的內容,我覺得就是這兩方面。

主持人:然後今日頭條現在用戶增長速度也很快,營收情況也在穩步的增長,那你有沒有考慮過今日頭條會不會獨立上市?或者說有沒有一個上市的計劃表?

張一鳴:對,因為我們就是一個獨立的公司,所以不存在獨立上市,上市就是上市,沒有說獨立上市。然後我們覺得上市是從一個私人公司變公眾公司的途徑,這肯定是未來某一個時間內要考慮的事情。但是我們在這個事情上不是特別急迫,我們覺得如何有利於把事情做好,把產品做好,如何有利於服務廣大用戶,這是最重要的。所以在這個事情上,我們覺得如果時機合適了,並且這也會占用很多精力。如果時機合適了,並且我們精力允許,我們會考慮這個事情,但不是特別急迫,所以在短期應該是不會的。

主持人:短期是指三到五年嗎?

張一鳴:那不會,這個短期應該更短一些,短期應該不會,那更長時間的話,我覺得根據公司狀況。

主持人:其實我有一個自己比較好奇的問題,今日頭條現在有多少名員工,其中程序員做這種搜索引擎優化的有多少,占其中多少比例?

張一鳴:就推薦引擎優化,我們大概有50%的員工是直接跟產品技術,直接為產品技術服務的,然後剩下的是其它職能單位。員工是一直快速的增長,然後有幾百個人目前,三百多個人,還在快速的增長。然後我們在產品基礎技術的投入上,還會不斷的增大。

主持人:現在2014年馬上就要過去了,今日頭條在2015年有什麽大概的發展方向,或者遠景呢?

張一鳴:今日頭條的遠景其實一直都沒變,用通俗的話說,我們希望幫助越來越多的用戶消除“早知道就好了”的感慨。用最完整的表述,那就是,我們希望幫助用戶更有效的發現有價值的信息。我們現在做的工作,無論是內容合作、鼓勵平臺上的人創造內容、還有支持更多特征的推薦,都是為了讓用戶發現更多信息,讓信息更早地抵達用戶,消除“早知道就好了”的感慨。我覺得從創立到現在,這個一直都簡單且清晰的。

主持人:也就是說今日頭條在未來還是繼續以做好這個產品為中心。

張一鳴:對,其它的事情,無論上市還是其它的商業變現,我都覺得是其次的。

主持人:現在今日頭條實現盈利了嗎?

張一鳴:我們還在大規模的投入,因為投入在持續增加,所以還沒有規模性的利潤。

主持人:您前不久也融了一大筆錢,現在有沒有新一輪的融資計劃?

張一鳴:暫時沒有。資金還很充足。

主持人:好的,謝謝張總。今天對張總的訪問就到這里,也感謝讀者朋友的陪伴。

張一鳴:謝謝。


有錢就是任性 對沖基金大佬離婚都要上頭條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371

2.bild

對沖基金大佬Chris Hohn是一名億萬富翁,他將向其前妻支付5.3億美元,作為協議離婚財產。這一金額創下英國法院離婚財產金額之最。

Chris是世界頂尖的對沖基金經理,個人財富達到13億美元。他將向其前妻支付4.93億美元的現金以及一棟位於美國康涅狄格州的房屋。

Chris的父親是一名來自牙買加的移民,從事汽車維修。

Chris的妻子Cooper Hohn希望可以獲得雙方婚姻財產的一半,而Chris認為,她只能得到25%的財產。Chris認為,他個人巨大的財富、超常的賺錢能力對他們的婚姻是一種特殊的貢獻。

不過,有趣的是,盡管這場官司的核心是金錢,但Chris表示,他不關註財富,他關註的是慈善。Chris運營Children’s Investment Fund,該基金多數盈利捐給慈善機構。Chris在法庭表示,他的生活非常簡單。法官表示,他們夫婦過著“Swatch平價手表的生活,而非私人飛機的奢侈生活

Chris和妻子在哈佛大學求學時相識,結婚17年,育有四名子女。

芝加哥出生的Jamie Cooper Hohn曾經就讀於哈佛大學肯尼迪政治學院,攻讀公共管理碩士。雙方表示,在婚前雙方都沒有大額的財富。

此次離婚的金額創下英國之最。倫敦被譽為世界離婚之都,因為當地法院對配偶的離婚賠償十分慷慨。即使按照倫敦的高標準,本次的離婚協議金額都高到令人驚訝。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今日頭條張一鳴:1億美元之後,凡是來找的都說不需要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26/148588.html

2014年6月份,今日頭條裝機量已過2億,日活躍用戶超2000萬。融資1億美元之後,估值已經達到5億美元,下一輪融資後估值將超過10億美元。“今日頭條快速發展,寄托了更多人的希望,就要更以長期的計劃來安排事情,要更慎重。”張一鳴說:“1億美元之後,凡是來找的,我們都說不需要”。

\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毫不諱言他這一年來取得的巨大成功。“在這波移動互聯網公司之中,不論是用戶規模、用戶停留、產品的數據,還是團隊、營收增長,很少有能和我們相比的吧。”
 
目前今日頭條APP裝機量已過2億,日活躍用戶超2000萬,利潤快速增長,知情人士稱,今日頭條現月營收在3000萬元人民幣左右。綜合不同第三方機構的統計結果,今日頭條2014年一直處於新聞資訊類APP前三的位置(來自“速途研究院”、“易觀智庫”等機構的報告,主要依據為下載裝機量與日活躍用戶)。
 
今年6月初,今日頭條融資1億美元、估值5億美元。此前,張一鳴這個名字鮮為大眾所知,其本人也頗為低調,極少接受媒體采訪,專心做著“讓自己興奮的產品”(詳見《創業家》雜誌2014年6月刊封面文章《移動時代掠食者》),只是偶爾會在微信朋友圈發“我最想吃的食物,《七龍珠》里的仙豆,食後精力無窮且七天不用吃飯睡覺了”、“終於在十二點前回家了,今天要睡個好覺”之類的消息。
 
上述融資消息公布後,“今日頭條”和“張一鳴”瞬時成為諸多媒體平臺的熱詞,並引發了業內的激烈討論。張和他的產品受到不少人的質疑、攻擊:一些媒體以社論、發布會等形式聲討今日頭條,甚至起訴它。國家版權局也就此對今日頭條立案調查,但最終並沒有對這一產品造成實質影響:它不構成侵權。
 
不論從公司體量、產品影響力還是用戶規模、現金收入等方面來看,今日頭條較半年前估值5億美元時都有了很大增長。華興資本合夥人、董事總經理、TMT行業主管杜永波對《創業家》評價說,“如果當下它再做一輪融資的話,市場也許可以給它估到10億美金這個量級。”
 
“我希望應該是超過的”,張一鳴說,“多少估值我還真不知道,1億美元之後,凡是來找的,我們都說不需要(投資)。”
 
在張一鳴看來,估值過10億美元今天雖已不是一個公司的終極目標,“但也還是一條界線”。“今年過10億的也沒那麽多。確實整個標準提高了,說明市場空間變大了,大家對移動互聯網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對我自己而言,既然市場空間變大,面臨的機會和挑戰也更大。”
 
高額的公司估值,並沒給張一鳴的生活帶來什麽影響,“融資估值多少不會太改變什麽,我覺得還是產品、團隊比較重要。”張一鳴說,他的生活狀態沒有什麽變化,出門還是喜歡自己訂機票,迄今為止也就自己買過一次頭等艙機票。“我還有個擔心,如果生活狀態改變太大遠離普通人的話,你是不是產品體驗也就有改變了?”
 
估值對公司的方向也沒有影響。“方向主要靠用戶需求,估值多少不改變用戶需求。資源更多了,不意味著目標更明確,你對事情的判斷主要基於自己的理解。創業千萬不要別人說好了,誰願意給我錢了,我就覺得好。我曾經見到有個創業者,投資人說你要做這個方向我就給你投錢,於是他就做那個方向了,這種特別不好。基於判斷做決定是ok的,為了拿到錢,就不好。”
 
變化來自另外的方面。“公共場合說話會更加註意,因為代表公司,因為更多人follow,要為公司負責。”
 
\他因此變得更為慎重。一年前,張一鳴不時會在微博上參與一些公共事件的討論,表達一些不滿:他會全程關註“方寒大戰”,直言支持韓寒反對方舟子;發一張暫住證的照片,並配上“又暫住了,第8年”這樣的評論;類似的還有“關閉評論?封口全民,傻x暴力”、“被禁言了,還好是被醫生(由於張前一天開會開太多導致嗓子啞了)”。
 
“我看不慣的現在就不會說了。”張一鳴對《創業家》說。“以前會說是不會影響到公司,大部分是朋友,小圈子,沒那麽多人關註我。我對社交網絡太了解了,控制不了的,最好就是不要說。”同時,已經成為知名互聯網公司CEO的張一鳴在盡量避免自己成為“大佬”。他不喜歡這種身份。
 
“我有時候會出席一些場合,可能是‘大佬’才去的,我希望並且實際是這麽做的:自己不往這上邊掛鉤,這會成為思維上、溝通上、社交上的負擔。我覺得‘端著’、‘裝’無形增加壓力,有的信息收不到了。有些會議沒被邀請也無所謂,不要覺得自己是‘大佬’。人的最大負擔來自於‘是否被重視’,
 
你做企業做起來的過程中也沒人重視你。”張一鳴不否認自己當然會有虛榮心,“雖然每個人的基礎面和天性不一樣,我還是會克制自己的虛榮心。”
 
更多地出席公共場合,表達能力變得更為重要。張一鳴也在有意鍛煉口才,“(參加會議)我說完到臺下了,我會更留心別人的發言,觀察他為什麽效果好。”公司快速成長,在管理上,張一鳴的做法也在慢慢改變。以前幾乎事必躬親,現在他開始更多地授權。“重要的是重要的崗位有合適的人,沒有的話我就不得不參與。現在我在更多的內部群內是潛水的,還有抽查。目前大概還有兩三個崗位沒招到合適的人。”
 
如何讓信息在公司內部流動得更順暢成為張在管理上“最主要的事情”。“已經過了產品驗證階段,現在更大的挑戰是拼長期競爭力。公司並發的事情更多了,比如以前不用考慮商業化,現在需要考慮商業化對用戶的影響。我更多的責任在於如何讓這些事情更有效地並發,把整體目標分解到各部門,保證公司內部信息能夠傳達給需要的人。”今日頭條目前應用了一套CRM系統,但還沒有讓張一鳴“特別滿意”。
 
今年7月,紅杉中國副總裁曹毅離開紅杉資本創立源碼資本,張一鳴、王興作為LP(有限合夥人)參與。張一鳴並沒有做投資的打算:“我跟曹毅是好朋友,他創業我會支持,如果不是他我不會參與的。我不做投資第一是時間精力不夠,把手上的事情做好已經不容易了;第二是我覺得樂趣不一樣,投資失敗比例蠻高的,做很多事情運氣成分太大,而自己做的事情可控性很高,主要取決於自己的努力。我還是希望做可控性高的事情。”
 
改變最多的是周圍的人對張一鳴的看法。“我在你們采訪之前比較低調,很多同學、朋友其實不知道我幹了這麽件事,並且是超出他們預期的,那段時間他們紛紛微信短信來問。他們會相對把你當作名人、他們眼中的成功人士來看待。哈哈,也有借錢的,不是很多,請教的居多。”
 
不必事事沖在一線後,張一鳴開始註意個人健康。“現在不吃外賣了。很想糾正晚睡,但還沒糾正得了。愈發覺得做的事是持久戰,靠以前積累的精力體力都不足以支撐未來的發展,更註重生產力再造,學習、鍛煉。”
 
公司大了才會註意健康嗎?“不管公司體量大還是小我都不想那麽早死啊。但公司寄托了更多人的希望,就要更以長期的計劃來安排事情。要更慎重。”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本周市場回顧:全球央行搶頭條 A股遭遇過山車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547

A股本周一暴跌7.7%顯然激起了全球央行爭搶頭條的熱情,丹麥、日本、英國、加拿大等國的央行均試圖“火一把”。最終,德拉基祭出萬億歐元的QE大招證明了歐洲央行的江湖地位,而唯一笑看紅塵的美元則一騎絕塵刷新十一年新高。

999

歐央行放大招 萬億歐元QE登場

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周四宣布擴大資產購買規模。購買時間將從2015年3月開始,每月購買600億歐元,持續到2016年9月。若歐元區通脹回升到接近2%則將停止購債。歐洲央行同時強調,如果有需要將會持續購債,直到通脹改善。

歐央行每月購債600億歐元規模,高於媒體報道的500億歐元。這意味著歐央行購債總規模有望達到1.14萬億歐元。

歐元區通脹率自2009年以來首次跌至負值。CPI低於零使得歐元區陷入了技術性通縮的境地,這迫使歐洲央行提前采取行動以避免經濟的進一步下滑。在一系列“類寬松”措施無效之後,全面QE成為了唯一選擇。

歐版QE“核彈”之後,歐元立刻倒下,24小時內最大跌幅超過500點。全球股市則在巨幅震蕩之後受益走高。歐央行購債規模大幅超越此前的市場預期,或意味著全球市場的流動性將更為充裕。

444

央行的“小夥伴們”反應迅速 存在感不可不刷

除了歐洲央行,其他國家的央行也在本周各展神通。

歐版QE出臺後,丹麥央行為了維護丹麥克朗與歐元的掛鉤,旋即降息。丹麥央行宣布將存款利率從-0.2%降至-0.35%,維持貸款利率在0.05%不變。這是丹麥央行本周第二次降息。

周三加拿大央行意外降息25個基點,隔夜目標利率從1%降到0.75%,預期為1.0%。加拿大央行表示,降息是由於油價大跌,油價下跌對加拿大經濟和通脹都有負面影響。

英國央行1月7-8日貨幣政策委員會會議紀要則導致英鎊重挫百點,因英國央行2015年年內預期被澆滅。會議紀要顯示,支持維持利率不變為9人,支持加息為0人,此前預期是7:2。

同日,日本央行宣布大幅下調了通脹預期,但維持現有寬松規模不變。央行在聲明中稱,將下一個財年(從今年4月開始)的核心通脹預期從1.7%下調至1%,並維持每年80萬億日元的刺激規模不變。日元因此在本周的美元旋風中得以幸存。

周五,波蘭央行行長Belka則表示,波蘭貨幣政策委員會的大多數委員就降息接近達成一致。盡管波蘭未正式宣布降息,但行長表態表明波蘭也將加入到降息大潮中。

事實上,過去短短兩周內,已經分別有丹麥、加拿大、瑞士、埃及、土耳其、秘魯、和印度多家央行紛紛降息。而如果從2014年以外算起,全球主要國家中,已有12個國家的央行步入了降息周期;僅巴西、俄羅斯和新西蘭由於通脹和本幣貶值等因素的困擾,仍處在加息通道。

當然,中國央行也不能完全沒有聲音。本周人民銀行宣布續做了到期的2695億元中期借貸便利,並新增500億元。操作對象為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期限3個月,利率3.5%。

111

美元笑傲江湖 A股反複變臉

美元顯然是本周最大贏家,在全球經濟低迷和央行集體寬松的背景下,擁有加息預期的美元成為貨幣唯一避風港。盡管美國數據並不出彩,不過在“誰比誰更差”的模式下,美元目前還難覓對手。

值得一提的是,黃金和白銀各種風險事件和季節性因素下也表現搶眼。不過隨著金價的大幅上揚,部分投資者也開始考慮獲利了結或者鎖定利潤

A股市場本周則上演過山車行情,在周一暴跌7.7%之後,監管層火線登場“辟謠”幫助穩定住市場人心,最終在周五收複失地並小幅刷新新高。不過杠桿資金的過度介入和消息面的反複無常意味著2014年末那個無所不能領漲全球的A股已經開始逐漸轉型,大起大落寬幅波動可能會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市場的交易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土豪安邦繼續大幅增持民生,持股比例已經升至18.35%,穩居民生第一大股東位置。

000

沙特老國王駕鶴西去 原油市場爭奪激戰正酣

沙特阿拉伯國王阿蔔杜拉於周五淩晨去世,王儲Salman繼位。不過原油價格在短暫的回升之後回歸常態。新國王Salman蕭規曹隨老部長Naimi繼續主導原油市場格局。

隨著油價的持續走低,市場的爭奪戰也進入白熱化狀態。

美國運轉鉆井數創近4年半新低意味著美國采油業可能會在今年第二季度進入生死時刻中國能坐山觀虎鬥並從中受益麽?只有時間能證明了。

sznj_4257110_2148321_l

小插曲:對不起,我把1億虧成了20萬。

紐約對沖基金Canarsie Capital創始人Owen Li周二表示,從去年3月以來他將投資者的1億美元虧得只剩20萬美元。

他在致投資者的信中稱:“我對這個可怕的結果負責。”他表示自己“真心對不起”大家。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信息接收能力決定你的競爭力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1113

 

2015年7月29日,今日頭條CEO張一鳴在北京知春里的辦公室內接受南方周末記者專訪。 (南方周末記者 張濤/圖)

當知識型經濟成為商業的主流形態,一個公司跟行業和同行交換信息就變得不可避免,甚至極度依賴了。可以說,信息已經成為整個社會、經濟和企業重要的生產要素之一。

你的信息接收能力決定了你的生產和產出。以前強調的是大幹快上,用力就行,現在不行了,如果你信息接收能力弱,你加班也沒法比別人生產更多東西。

人工智能的關鍵依然是人,計算機對人控制反轉的可能性,至少在未來十年我還沒看到。

1983年出生於福建龍巖的張一鳴,2012年3月創辦了“字節跳動”,半年後推出了移動資訊App今日頭條,目前有超過2500萬日活用戶。

一年前,這個公司主要是通過機器算法猜測某個用戶可能關註什麽內容,然後將用戶引到媒體網頁,或者抓取媒體內容推送給用戶。這一模式讓今日頭條陷入爭議。

此後,今日頭條開始加大對傳統媒體的利益分享力度。同時,積極引入自媒體等新內容創作者入駐,開辟新的信息源。但它依然面臨著許多挑戰,比如如何區別虛假信息,如何讓海量信息更精準地體現其對用戶的價值。

開會的價值越來越低了

如果做個調查,可能會發現一個公司的員工打開工作郵箱的頻率跟這個公司的業績有著某種正向關聯。郵件被閱讀得越及時,這個公司的業績往往越好。因為信息在公司內部被高效流動和分享,作出決策的時間在縮短,公司運營的效率在提升。

現在很多公司內部都有不少信息共享工具,比如即時通訊工具、郵箱和公司內部信息傳達系統等,但這些工具還不夠智能。很多公司還把開會當做最主要的信息流動工具,其實開會的價值越來越低了。

信息流動的效率是否足夠高,對我們這種人才高度密集的知識型企業非常重要。

當然,像老幹媽這樣的傳統企業,不需要知道外界太多信息,也不需要跟外界交換太多信息,因為制作方法可以做到百年不變,或者基本不變。除非發生外部變化,比如自來水受到了汙染,否則它可以跟外部信息絕緣。

但當知識型經濟成為商業的主流形態,一個公司跟行業和同行交換信息就變得不可避免,甚至極度依賴了。可以說,信息已經成為整個社會、經濟和企業重要的生產要素之一。

信息的流動效率正在從本質上影響著生產和資源配置。你的信息接收能力決定了你的生產和產出。以前強調的是大幹快上,用力就行,現在不行了,如果你信息接收能力弱,你加班也沒法比別人生產更多東西。

文科生關註自由,理科生關註效率

信息的流動涉及安全、效率和自由等好幾個維度,政府比較關註安全,文科生比較關註自由,作為理科生,我最願意從效率角度看問題,即讓需要某個信息的人,快速得到這個信息。效率是比較好量化的。比如效率講究的是降低信噪比,減少無用信息對你時間的占用。用技術的手段提高信息流動效率,就是降低信噪比的過程,降低信噪比的很重要的內容就是消除有害信息,比如虛假信息,讓信息有序有效流動。

目前在信息的高效流動上,中國已經做得很不錯。我們的搜索引擎、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都還可以。當然,在一些公共基礎設施比如互聯互通等方面還沒有做好。另外,信息鴻溝依然存在。東部比中西部信息化程度高,同一地區的信息發達程度也不相同,農村信息化依然落後。有次我去農村,聽老人說到某條信息,我一聽就知道是詐騙信息,其實你只需要在網上搜一下就知道這是騙局,但當地農村大部分人還沒有觸網。

還有一種情況,有些人雖然能上網,但缺乏對信息的歸納判斷能力。他們說某個網站都報道了這事,肯定不會是騙子。我最不喜歡聽到他們說是在今日頭條上看到這類信息,所以我們跟全國很多公安部門合作,他們入駐我們平臺,比如有兒童走失的信息,我們就會推送給這個城市的用戶,有防詐騙信息,我們也會嘗試推送給老人等易受騙群體,以後我們可以做到專門推送給某個地區,比如給海澱區的老人們推一條這個區案發率很高的預防詐騙信息。

很多農村用戶經常網購到假貨,而且不太懂維權,甚至不知道怎麽網上退換貨。他們閱讀的資訊比較少。很多老的騙術在自東向西,從城市向農村移動。因此在中國內部信息流動的差異很大。

消除這種信息鴻溝主要是靠技術進步。我們現在先把一些涉及公眾安全的信息,用技術的手段填平信息鴻溝。比如我們跟地震臺網的系統打通,一旦有地震發生,數據會傳給我們,機器自動生成文章,第一時間推送給當地用戶。這類合作正延伸到交通和治安領域。

讓信息和人更快匹配

目前在信息分發領域,中國公司在產品和技術能力上,可與通常意義的發達國家同臺競技甚至更勝一籌。現在中國對於新事物是比較鼓勵的,你看Uber在很多國家被禁止,但在中國許多城市還在順利運營。

Uber是讓車的位置信息和人的位置信息更快匹配,今日頭條是讓信息和人更快匹配。

Uber對傳統出租車行業有影響。但我們跟Uber不太一樣,我們不是要取代誰,我們是新生的一個物種。我們跟搜索引擎的出現有點像。當年搜索引擎出現後,對門戶網站有沖擊。但搜索引擎幫助信息更有效率地傳播。我們也一樣,而且我們沒有取代傳統媒體,2014年5月我們完成C輪融資前,甚至我們出現之前,傳統媒體已經開始下滑,它是被整個移動互聯網影響的。

目前今日頭條的廣告模式是信息流的精準廣告。我們現在分給創作者的錢越來越多,我們要繼續努力賺錢,給創作者分越來越多的錢,幫他們找到自己的新商業模式。

另外,對於災難調查等涉及公眾信息的信息生產,國外主要是公益基金會和政府主導,如果有合適條件我們也願意貢獻力量。對於這類信息生產的好的模式不是付費閱讀,而是公益贊助。

技術帶來的倒逼效應

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技術進步,正對舊的一些東西產生倒逼效應。比如前不久的電梯事故和機場快軌冒煙事件,過去這類消息不一定能出現在媒體上,即便出現,最快也要第二天報紙才會印出來。但現在通過手機,分分鐘就傳播出來了。

特別是對於涉及公眾安全的信息,比如上海跨年夜踩踏事件,技術不僅可以第一時間告知事件發生,避免更多的人前往外灘,甚至可以預防踩踏事件發生,在人數眾多的時候,通過手機推送信息引導大家分流。

在信息流動這個大市場,參與者包括信息的生產者、分發者和讀者。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這些環節都發生了變化。

現在每個人都是信息的生產者。社交工具的發展,拉低了創作的門檻。創作的時效也提高了。以前寫篇稿子要去賓館,現在現場就能用手機發出去。以前只有攝影師才能做的事,現在人人都可以拿著手機拍下來放到網上。

信息分發的時效性、廣泛性、精準性和多樣性都大大提高了。以前除了《新聞聯播》這類節目之外,很少有一個信息能迅速抵達每個人,現在十個人里有七八個人在通過手機每天接收信息。

讀者的受益程度則不同。歸納整理能力強的,能從碎片信息中梳理出知識判斷,響應判斷。很多讀者通過評論、再次編輯傳播和收藏,變成了創作者和再創作者。用戶的參與有利於信息的更好傳播。

好壞信息同時向信息窪地流動

有了移動互聯網,信息開始向信息窪地流動。

在我們這類信息分發平臺出現之前,很少有媒體會刊登春季養豬該註意什麽這類信息,過去可能科技下鄉做過一點類似工作,但科技下鄉頻次很低。一些專門的養豬類報刊雜誌往往送達不到農村,尤其是某個村只有幾戶人家的時候,郵遞員基本不下鄉。豬肉降價了,不應該買豬崽了,但這個信息可能農民不會第一時間看到。現在有了移動互聯網,有人在我們平臺上寫養豬的文章,農民通過手機就能看到這些信息。

當然,要想讓技術對信息的流動發揮價值,一個重要的前提是,得有人來生產有價值的信息。所以我們鼓勵更多的信息源入駐我們平臺,也歡迎政府機構接入,相當於是他們的政務公開平臺。

我強調信息的流動效率,但信息的有序流動也很重要。我們的手段是讓機器幫我們鑒別虛假信息。

機器鑒別的原理是,有個樣本庫,然後機器去學習,但總歸會有漏網之魚。於是我們也有辦法,就是一旦有5%的評論說是假消息,有3%的評論是舉報,機器就會自動抓取這條信息,然後扔給我們的信息審核團隊。

很多有害信息正從線下跑到線上。比如過去北京地鐵里經常有人叫賣報紙,說某個明星死了。這是假消息,只能在地鐵里偷偷賣。現在網絡發達了,這樣的假消息就直接搬到網上了,而且傳播很快。

最可怕的是這類假消息的傳播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沒有任何門檻,一個科技盲也能傳播信息了。他在科技領域的發言權跟他的傳播權限完全不對等。這是很危險的現象,這些都是造成信噪比過低的現實。

為了拉高信噪比,我們的做法是跟包括政府機構在內的權威機構合作,讓更多權威信息得到擴散。比如我們平臺上一旦出現醫療信息,我們每條都會跟醫院和衛計部門做信息確認,涉及公眾安全的信息也會跟政府機構做確認。考慮到負面風險和鑒別負擔,目前我們不開放醫療廣告。

十年內人工智能沒法戰勝人腦

今日頭條是靠技術系統驅動來進行信息分發的。這個系統目前由4000臺左右服務器組成,每天處理數據相當於100塊500G的硬盤。

這個系統的智力水平不好衡量,你讓它快速總結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它可能是高中水平,你問它這個文章是否夠文藝,它可能是小學生水平。你要問它這個文章是否傷感,它的智力就更低了。

我想說的是,計算機的優勢是記憶力好,而且精準,不知疲倦,但人腦的優勢在於強大的跨領域綜合判斷能力。

人工智能的關鍵依然是人,計算機對人控制反轉的可能性,至少在未來十年我還沒看到。

在理論上將來有可能在人工環境下重新形成物質和連接,但目前的人工智能,依然是仿造和模擬人腦的神經傳遞機制。

過去我們覺得,不應該只由編輯部的幾個人來決定眾多的讀者該看什麽,所以,我們用機器來決定讀者看什麽,但兩者區別很大,傳統媒體是把觀點告訴別人,今日頭條是提供實用信息,比如給養豬專業戶提供更好的養豬信息,告訴強直性脊柱炎病人如何治療。傳統媒體是傳遞價值觀,我們只是讓有益的信息到達個體。

現在確實有人質疑說,我們這些分發平臺做的事情是收集和分析用戶行為,然後推薦分發信息。一旦在信息分發市場形成寡頭級的公司,這種信息壟斷會帶來潛在危險。比如說,有人擔心這個系統足夠智能後,它能看透每個人,會造成用戶隱私的問題。我覺得多慮了,我們只是知道用戶的興趣,遠遠達不到社交網站涉及的隱私問題,而且我們會有比它們更嚴格的標準。


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信息接收能力決定你的競爭力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1113

 

2015年7月29日,今日頭條CEO張一鳴在北京知春里的辦公室內接受南方周末記者專訪。 (南方周末記者 張濤/圖)

當知識型經濟成為商業的主流形態,一個公司跟行業和同行交換信息就變得不可避免,甚至極度依賴了。可以說,信息已經成為整個社會、經濟和企業重要的生產要素之一。

你的信息接收能力決定了你的生產和產出。以前強調的是大幹快上,用力就行,現在不行了,如果你信息接收能力弱,你加班也沒法比別人生產更多東西。

人工智能的關鍵依然是人,計算機對人控制反轉的可能性,至少在未來十年我還沒看到。

1983年出生於福建龍巖的張一鳴,2012年3月創辦了“字節跳動”,半年後推出了移動資訊App今日頭條,目前有超過2500萬日活用戶。

一年前,這個公司主要是通過機器算法猜測某個用戶可能關註什麽內容,然後將用戶引到媒體網頁,或者抓取媒體內容推送給用戶。這一模式讓今日頭條陷入爭議。

此後,今日頭條開始加大對傳統媒體的利益分享力度。同時,積極引入自媒體等新內容創作者入駐,開辟新的信息源。但它依然面臨著許多挑戰,比如如何區別虛假信息,如何讓海量信息更精準地體現其對用戶的價值。

開會的價值越來越低了

如果做個調查,可能會發現一個公司的員工打開工作郵箱的頻率跟這個公司的業績有著某種正向關聯。郵件被閱讀得越及時,這個公司的業績往往越好。因為信息在公司內部被高效流動和分享,作出決策的時間在縮短,公司運營的效率在提升。

現在很多公司內部都有不少信息共享工具,比如即時通訊工具、郵箱和公司內部信息傳達系統等,但這些工具還不夠智能。很多公司還把開會當做最主要的信息流動工具,其實開會的價值越來越低了。

信息流動的效率是否足夠高,對我們這種人才高度密集的知識型企業非常重要。

當然,像老幹媽這樣的傳統企業,不需要知道外界太多信息,也不需要跟外界交換太多信息,因為制作方法可以做到百年不變,或者基本不變。除非發生外部變化,比如自來水受到了汙染,否則它可以跟外部信息絕緣。

但當知識型經濟成為商業的主流形態,一個公司跟行業和同行交換信息就變得不可避免,甚至極度依賴了。可以說,信息已經成為整個社會、經濟和企業重要的生產要素之一。

信息的流動效率正在從本質上影響著生產和資源配置。你的信息接收能力決定了你的生產和產出。以前強調的是大幹快上,用力就行,現在不行了,如果你信息接收能力弱,你加班也沒法比別人生產更多東西。

文科生關註自由,理科生關註效率

信息的流動涉及安全、效率和自由等好幾個維度,政府比較關註安全,文科生比較關註自由,作為理科生,我最願意從效率角度看問題,即讓需要某個信息的人,快速得到這個信息。效率是比較好量化的。比如效率講究的是降低信噪比,減少無用信息對你時間的占用。用技術的手段提高信息流動效率,就是降低信噪比的過程,降低信噪比的很重要的內容就是消除有害信息,比如虛假信息,讓信息有序有效流動。

目前在信息的高效流動上,中國已經做得很不錯。我們的搜索引擎、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都還可以。當然,在一些公共基礎設施比如互聯互通等方面還沒有做好。另外,信息鴻溝依然存在。東部比中西部信息化程度高,同一地區的信息發達程度也不相同,農村信息化依然落後。有次我去農村,聽老人說到某條信息,我一聽就知道是詐騙信息,其實你只需要在網上搜一下就知道這是騙局,但當地農村大部分人還沒有觸網。

還有一種情況,有些人雖然能上網,但缺乏對信息的歸納判斷能力。他們說某個網站都報道了這事,肯定不會是騙子。我最不喜歡聽到他們說是在今日頭條上看到這類信息,所以我們跟全國很多公安部門合作,他們入駐我們平臺,比如有兒童走失的信息,我們就會推送給這個城市的用戶,有防詐騙信息,我們也會嘗試推送給老人等易受騙群體,以後我們可以做到專門推送給某個地區,比如給海澱區的老人們推一條這個區案發率很高的預防詐騙信息。

很多農村用戶經常網購到假貨,而且不太懂維權,甚至不知道怎麽網上退換貨。他們閱讀的資訊比較少。很多老的騙術在自東向西,從城市向農村移動。因此在中國內部信息流動的差異很大。

消除這種信息鴻溝主要是靠技術進步。我們現在先把一些涉及公眾安全的信息,用技術的手段填平信息鴻溝。比如我們跟地震臺網的系統打通,一旦有地震發生,數據會傳給我們,機器自動生成文章,第一時間推送給當地用戶。這類合作正延伸到交通和治安領域。

讓信息和人更快匹配

目前在信息分發領域,中國公司在產品和技術能力上,可與通常意義的發達國家同臺競技甚至更勝一籌。現在中國對於新事物是比較鼓勵的,你看Uber在很多國家被禁止,但在中國許多城市還在順利運營。

Uber是讓車的位置信息和人的位置信息更快匹配,今日頭條是讓信息和人更快匹配。

Uber對傳統出租車行業有影響。但我們跟Uber不太一樣,我們不是要取代誰,我們是新生的一個物種。我們跟搜索引擎的出現有點像。當年搜索引擎出現後,對門戶網站有沖擊。但搜索引擎幫助信息更有效率地傳播。我們也一樣,而且我們沒有取代傳統媒體,2014年5月我們完成C輪融資前,甚至我們出現之前,傳統媒體已經開始下滑,它是被整個移動互聯網影響的。

目前今日頭條的廣告模式是信息流的精準廣告。我們現在分給創作者的錢越來越多,我們要繼續努力賺錢,給創作者分越來越多的錢,幫他們找到自己的新商業模式。

另外,對於災難調查等涉及公眾信息的信息生產,國外主要是公益基金會和政府主導,如果有合適條件我們也願意貢獻力量。對於這類信息生產的好的模式不是付費閱讀,而是公益贊助。

技術帶來的倒逼效應

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技術進步,正對舊的一些東西產生倒逼效應。比如前不久的電梯事故和機場快軌冒煙事件,過去這類消息不一定能出現在媒體上,即便出現,最快也要第二天報紙才會印出來。但現在通過手機,分分鐘就傳播出來了。

特別是對於涉及公眾安全的信息,比如上海跨年夜踩踏事件,技術不僅可以第一時間告知事件發生,避免更多的人前往外灘,甚至可以預防踩踏事件發生,在人數眾多的時候,通過手機推送信息引導大家分流。

在信息流動這個大市場,參與者包括信息的生產者、分發者和讀者。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這些環節都發生了變化。

現在每個人都是信息的生產者。社交工具的發展,拉低了創作的門檻。創作的時效也提高了。以前寫篇稿子要去賓館,現在現場就能用手機發出去。以前只有攝影師才能做的事,現在人人都可以拿著手機拍下來放到網上。

信息分發的時效性、廣泛性、精準性和多樣性都大大提高了。以前除了《新聞聯播》這類節目之外,很少有一個信息能迅速抵達每個人,現在十個人里有七八個人在通過手機每天接收信息。

讀者的受益程度則不同。歸納整理能力強的,能從碎片信息中梳理出知識判斷,響應判斷。很多讀者通過評論、再次編輯傳播和收藏,變成了創作者和再創作者。用戶的參與有利於信息的更好傳播。

好壞信息同時向信息窪地流動

有了移動互聯網,信息開始向信息窪地流動。

在我們這類信息分發平臺出現之前,很少有媒體會刊登春季養豬該註意什麽這類信息,過去可能科技下鄉做過一點類似工作,但科技下鄉頻次很低。一些專門的養豬類報刊雜誌往往送達不到農村,尤其是某個村只有幾戶人家的時候,郵遞員基本不下鄉。豬肉降價了,不應該買豬崽了,但這個信息可能農民不會第一時間看到。現在有了移動互聯網,有人在我們平臺上寫養豬的文章,農民通過手機就能看到這些信息。

當然,要想讓技術對信息的流動發揮價值,一個重要的前提是,得有人來生產有價值的信息。所以我們鼓勵更多的信息源入駐我們平臺,也歡迎政府機構接入,相當於是他們的政務公開平臺。

我強調信息的流動效率,但信息的有序流動也很重要。我們的手段是讓機器幫我們鑒別虛假信息。

機器鑒別的原理是,有個樣本庫,然後機器去學習,但總歸會有漏網之魚。於是我們也有辦法,就是一旦有5%的評論說是假消息,有3%的評論是舉報,機器就會自動抓取這條信息,然後扔給我們的信息審核團隊。

很多有害信息正從線下跑到線上。比如過去北京地鐵里經常有人叫賣報紙,說某個明星死了。這是假消息,只能在地鐵里偷偷賣。現在網絡發達了,這樣的假消息就直接搬到網上了,而且傳播很快。

最可怕的是這類假消息的傳播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沒有任何門檻,一個科技盲也能傳播信息了。他在科技領域的發言權跟他的傳播權限完全不對等。這是很危險的現象,這些都是造成信噪比過低的現實。

為了拉高信噪比,我們的做法是跟包括政府機構在內的權威機構合作,讓更多權威信息得到擴散。比如我們平臺上一旦出現醫療信息,我們每條都會跟醫院和衛計部門做信息確認,涉及公眾安全的信息也會跟政府機構做確認。考慮到負面風險和鑒別負擔,目前我們不開放醫療廣告。

十年內人工智能沒法戰勝人腦

今日頭條是靠技術系統驅動來進行信息分發的。這個系統目前由4000臺左右服務器組成,每天處理數據相當於100塊500G的硬盤。

這個系統的智力水平不好衡量,你讓它快速總結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它可能是高中水平,你問它這個文章是否夠文藝,它可能是小學生水平。你要問它這個文章是否傷感,它的智力就更低了。

我想說的是,計算機的優勢是記憶力好,而且精準,不知疲倦,但人腦的優勢在於強大的跨領域綜合判斷能力。

人工智能的關鍵依然是人,計算機對人控制反轉的可能性,至少在未來十年我還沒看到。

在理論上將來有可能在人工環境下重新形成物質和連接,但目前的人工智能,依然是仿造和模擬人腦的神經傳遞機制。

過去我們覺得,不應該只由編輯部的幾個人來決定眾多的讀者該看什麽,所以,我們用機器來決定讀者看什麽,但兩者區別很大,傳統媒體是把觀點告訴別人,今日頭條是提供實用信息,比如給養豬專業戶提供更好的養豬信息,告訴強直性脊柱炎病人如何治療。傳統媒體是傳遞價值觀,我們只是讓有益的信息到達個體。

現在確實有人質疑說,我們這些分發平臺做的事情是收集和分析用戶行為,然後推薦分發信息。一旦在信息分發市場形成寡頭級的公司,這種信息壟斷會帶來潛在危險。比如說,有人擔心這個系統足夠智能後,它能看透每個人,會造成用戶隱私的問題。我覺得多慮了,我們只是知道用戶的興趣,遠遠達不到社交網站涉及的隱私問題,而且我們會有比它們更嚴格的標準。


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信息接收能力決定你的競爭力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1113

 

2015年7月29日,今日頭條CEO張一鳴在北京知春里的辦公室內接受南方周末記者專訪。 (南方周末記者 張濤/圖)

當知識型經濟成為商業的主流形態,一個公司跟行業和同行交換信息就變得不可避免,甚至極度依賴了。可以說,信息已經成為整個社會、經濟和企業重要的生產要素之一。

你的信息接收能力決定了你的生產和產出。以前強調的是大幹快上,用力就行,現在不行了,如果你信息接收能力弱,你加班也沒法比別人生產更多東西。

人工智能的關鍵依然是人,計算機對人控制反轉的可能性,至少在未來十年我還沒看到。

1983年出生於福建龍巖的張一鳴,2012年3月創辦了“字節跳動”,半年後推出了移動資訊App今日頭條,目前有超過2500萬日活用戶。

一年前,這個公司主要是通過機器算法猜測某個用戶可能關註什麽內容,然後將用戶引到媒體網頁,或者抓取媒體內容推送給用戶。這一模式讓今日頭條陷入爭議。

此後,今日頭條開始加大對傳統媒體的利益分享力度。同時,積極引入自媒體等新內容創作者入駐,開辟新的信息源。但它依然面臨著許多挑戰,比如如何區別虛假信息,如何讓海量信息更精準地體現其對用戶的價值。

開會的價值越來越低了

如果做個調查,可能會發現一個公司的員工打開工作郵箱的頻率跟這個公司的業績有著某種正向關聯。郵件被閱讀得越及時,這個公司的業績往往越好。因為信息在公司內部被高效流動和分享,作出決策的時間在縮短,公司運營的效率在提升。

現在很多公司內部都有不少信息共享工具,比如即時通訊工具、郵箱和公司內部信息傳達系統等,但這些工具還不夠智能。很多公司還把開會當做最主要的信息流動工具,其實開會的價值越來越低了。

信息流動的效率是否足夠高,對我們這種人才高度密集的知識型企業非常重要。

當然,像老幹媽這樣的傳統企業,不需要知道外界太多信息,也不需要跟外界交換太多信息,因為制作方法可以做到百年不變,或者基本不變。除非發生外部變化,比如自來水受到了汙染,否則它可以跟外部信息絕緣。

但當知識型經濟成為商業的主流形態,一個公司跟行業和同行交換信息就變得不可避免,甚至極度依賴了。可以說,信息已經成為整個社會、經濟和企業重要的生產要素之一。

信息的流動效率正在從本質上影響著生產和資源配置。你的信息接收能力決定了你的生產和產出。以前強調的是大幹快上,用力就行,現在不行了,如果你信息接收能力弱,你加班也沒法比別人生產更多東西。

文科生關註自由,理科生關註效率

信息的流動涉及安全、效率和自由等好幾個維度,政府比較關註安全,文科生比較關註自由,作為理科生,我最願意從效率角度看問題,即讓需要某個信息的人,快速得到這個信息。效率是比較好量化的。比如效率講究的是降低信噪比,減少無用信息對你時間的占用。用技術的手段提高信息流動效率,就是降低信噪比的過程,降低信噪比的很重要的內容就是消除有害信息,比如虛假信息,讓信息有序有效流動。

目前在信息的高效流動上,中國已經做得很不錯。我們的搜索引擎、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都還可以。當然,在一些公共基礎設施比如互聯互通等方面還沒有做好。另外,信息鴻溝依然存在。東部比中西部信息化程度高,同一地區的信息發達程度也不相同,農村信息化依然落後。有次我去農村,聽老人說到某條信息,我一聽就知道是詐騙信息,其實你只需要在網上搜一下就知道這是騙局,但當地農村大部分人還沒有觸網。

還有一種情況,有些人雖然能上網,但缺乏對信息的歸納判斷能力。他們說某個網站都報道了這事,肯定不會是騙子。我最不喜歡聽到他們說是在今日頭條上看到這類信息,所以我們跟全國很多公安部門合作,他們入駐我們平臺,比如有兒童走失的信息,我們就會推送給這個城市的用戶,有防詐騙信息,我們也會嘗試推送給老人等易受騙群體,以後我們可以做到專門推送給某個地區,比如給海澱區的老人們推一條這個區案發率很高的預防詐騙信息。

很多農村用戶經常網購到假貨,而且不太懂維權,甚至不知道怎麽網上退換貨。他們閱讀的資訊比較少。很多老的騙術在自東向西,從城市向農村移動。因此在中國內部信息流動的差異很大。

消除這種信息鴻溝主要是靠技術進步。我們現在先把一些涉及公眾安全的信息,用技術的手段填平信息鴻溝。比如我們跟地震臺網的系統打通,一旦有地震發生,數據會傳給我們,機器自動生成文章,第一時間推送給當地用戶。這類合作正延伸到交通和治安領域。

讓信息和人更快匹配

目前在信息分發領域,中國公司在產品和技術能力上,可與通常意義的發達國家同臺競技甚至更勝一籌。現在中國對於新事物是比較鼓勵的,你看Uber在很多國家被禁止,但在中國許多城市還在順利運營。

Uber是讓車的位置信息和人的位置信息更快匹配,今日頭條是讓信息和人更快匹配。

Uber對傳統出租車行業有影響。但我們跟Uber不太一樣,我們不是要取代誰,我們是新生的一個物種。我們跟搜索引擎的出現有點像。當年搜索引擎出現後,對門戶網站有沖擊。但搜索引擎幫助信息更有效率地傳播。我們也一樣,而且我們沒有取代傳統媒體,2014年5月我們完成C輪融資前,甚至我們出現之前,傳統媒體已經開始下滑,它是被整個移動互聯網影響的。

目前今日頭條的廣告模式是信息流的精準廣告。我們現在分給創作者的錢越來越多,我們要繼續努力賺錢,給創作者分越來越多的錢,幫他們找到自己的新商業模式。

另外,對於災難調查等涉及公眾信息的信息生產,國外主要是公益基金會和政府主導,如果有合適條件我們也願意貢獻力量。對於這類信息生產的好的模式不是付費閱讀,而是公益贊助。

技術帶來的倒逼效應

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技術進步,正對舊的一些東西產生倒逼效應。比如前不久的電梯事故和機場快軌冒煙事件,過去這類消息不一定能出現在媒體上,即便出現,最快也要第二天報紙才會印出來。但現在通過手機,分分鐘就傳播出來了。

特別是對於涉及公眾安全的信息,比如上海跨年夜踩踏事件,技術不僅可以第一時間告知事件發生,避免更多的人前往外灘,甚至可以預防踩踏事件發生,在人數眾多的時候,通過手機推送信息引導大家分流。

在信息流動這個大市場,參與者包括信息的生產者、分發者和讀者。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這些環節都發生了變化。

現在每個人都是信息的生產者。社交工具的發展,拉低了創作的門檻。創作的時效也提高了。以前寫篇稿子要去賓館,現在現場就能用手機發出去。以前只有攝影師才能做的事,現在人人都可以拿著手機拍下來放到網上。

信息分發的時效性、廣泛性、精準性和多樣性都大大提高了。以前除了《新聞聯播》這類節目之外,很少有一個信息能迅速抵達每個人,現在十個人里有七八個人在通過手機每天接收信息。

讀者的受益程度則不同。歸納整理能力強的,能從碎片信息中梳理出知識判斷,響應判斷。很多讀者通過評論、再次編輯傳播和收藏,變成了創作者和再創作者。用戶的參與有利於信息的更好傳播。

好壞信息同時向信息窪地流動

有了移動互聯網,信息開始向信息窪地流動。

在我們這類信息分發平臺出現之前,很少有媒體會刊登春季養豬該註意什麽這類信息,過去可能科技下鄉做過一點類似工作,但科技下鄉頻次很低。一些專門的養豬類報刊雜誌往往送達不到農村,尤其是某個村只有幾戶人家的時候,郵遞員基本不下鄉。豬肉降價了,不應該買豬崽了,但這個信息可能農民不會第一時間看到。現在有了移動互聯網,有人在我們平臺上寫養豬的文章,農民通過手機就能看到這些信息。

當然,要想讓技術對信息的流動發揮價值,一個重要的前提是,得有人來生產有價值的信息。所以我們鼓勵更多的信息源入駐我們平臺,也歡迎政府機構接入,相當於是他們的政務公開平臺。

我強調信息的流動效率,但信息的有序流動也很重要。我們的手段是讓機器幫我們鑒別虛假信息。

機器鑒別的原理是,有個樣本庫,然後機器去學習,但總歸會有漏網之魚。於是我們也有辦法,就是一旦有5%的評論說是假消息,有3%的評論是舉報,機器就會自動抓取這條信息,然後扔給我們的信息審核團隊。

很多有害信息正從線下跑到線上。比如過去北京地鐵里經常有人叫賣報紙,說某個明星死了。這是假消息,只能在地鐵里偷偷賣。現在網絡發達了,這樣的假消息就直接搬到網上了,而且傳播很快。

最可怕的是這類假消息的傳播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沒有任何門檻,一個科技盲也能傳播信息了。他在科技領域的發言權跟他的傳播權限完全不對等。這是很危險的現象,這些都是造成信噪比過低的現實。

為了拉高信噪比,我們的做法是跟包括政府機構在內的權威機構合作,讓更多權威信息得到擴散。比如我們平臺上一旦出現醫療信息,我們每條都會跟醫院和衛計部門做信息確認,涉及公眾安全的信息也會跟政府機構做確認。考慮到負面風險和鑒別負擔,目前我們不開放醫療廣告。

十年內人工智能沒法戰勝人腦

今日頭條是靠技術系統驅動來進行信息分發的。這個系統目前由4000臺左右服務器組成,每天處理數據相當於100塊500G的硬盤。

這個系統的智力水平不好衡量,你讓它快速總結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它可能是高中水平,你問它這個文章是否夠文藝,它可能是小學生水平。你要問它這個文章是否傷感,它的智力就更低了。

我想說的是,計算機的優勢是記憶力好,而且精準,不知疲倦,但人腦的優勢在於強大的跨領域綜合判斷能力。

人工智能的關鍵依然是人,計算機對人控制反轉的可能性,至少在未來十年我還沒看到。

在理論上將來有可能在人工環境下重新形成物質和連接,但目前的人工智能,依然是仿造和模擬人腦的神經傳遞機制。

過去我們覺得,不應該只由編輯部的幾個人來決定眾多的讀者該看什麽,所以,我們用機器來決定讀者看什麽,但兩者區別很大,傳統媒體是把觀點告訴別人,今日頭條是提供實用信息,比如給養豬專業戶提供更好的養豬信息,告訴強直性脊柱炎病人如何治療。傳統媒體是傳遞價值觀,我們只是讓有益的信息到達個體。

現在確實有人質疑說,我們這些分發平臺做的事情是收集和分析用戶行為,然後推薦分發信息。一旦在信息分發市場形成寡頭級的公司,這種信息壟斷會帶來潛在危險。比如說,有人擔心這個系統足夠智能後,它能看透每個人,會造成用戶隱私的問題。我覺得多慮了,我們只是知道用戶的興趣,遠遠達不到社交網站涉及的隱私問題,而且我們會有比它們更嚴格的標準。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