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歐巴馬與郭台銘都在關注的最新趨勢3D列印入侵

2013-04-01  TWM
 
 

 

科幻片中常見的「無中生有」場景已在現實生活裡一一實現!

只要一台電腦、一部3D印表機,獨一無二的iPhone機殼、F1賽車、槍枝,甚至是人體器官……,未來隨手自製各種生活用品都不再是神話。

歐巴馬在今年2月的國情咨文上提到3D列印,希望重拾美國製造業風光;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也下令旗下各事業部主管展開3D列印探訪之旅。

第三次工業革命正啟動中......。

撰文‧李洵穎、陳翊中、賴筱凡 研究員‧蔡曜蓮「午安!」一走進店裡,店員笑吟吟地送上問候,周一中午的上班時刻,店裡泰半座位都被坐滿了。這家位在日本東京澀谷的FabCafe咖啡廳,空氣中飄著咖啡香,一切看起來就跟一般咖啡廳沒兩樣。然而,這家咖啡廳在過去兩個月裡,受到許多科技部落客關注,甚至連美國頗具盛名的科技網站「The Verge」都特地撰文介紹。究竟FabCafe特別在哪裡?

就像「The Verge」報導開頭寫著,在東京,實在不缺咖啡廳,但是這家FabCafe,卻有著那麼一點不同。店裡頭擺著大大的一台雷射切割機、不算小的投影螢幕,這些可能讓你摸不著頭緒。但是,我們把時間倒退回到一個月前的西洋情人節,FabCafe推出了一項特別的服務:做一個人像巧克力。

如果每到情人節,你都得傷腦筋要送什麼禮物給另一半,或許,你可以嘗試FabCafe的這項特別服務,只要掃描你的臉部,FabCafe就能為你量身打造一個擁有你臉部表情的人像巧克力,送給情人,保證讓你的情人驚喜萬分。

街角的咖啡工坊 讓更多人一起玩科技聽起來很科幻、很瘋狂,但是三月二日,FabCafe再推出第二個驚喜,這次,他們要掃描全身,替你做一個全身的人像軟糖。短短兩天內,就有超過五十個人報名,卻只有九個幸運兒可以體驗這項服務。

想知道FabCafe怎麼辦到的?那你就得好好認識這項被喻為可能開啟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新技術——3D列印。為了一睹FabCafe如何走在趨勢前端,本刊採訪團隊親自飛到日本,專訪FabCafe背後團隊。

「一年前,這裡其實是我們的會議室。」有著透明的大面玻璃窗,坐落在街角最顯眼的位置,日本設計公司Loftwork創意專案協調師鈴木真理子說,作為一家具有實驗特性的設計公司,他們時常舉行大大小小的「工作坊」,邀請朋友來體驗。「那時同事說,為什麼我們不把這裡改成咖啡廳,讓更多人可以跟我們一起玩?」就是這個靈光一閃,讓Loftwork的老闆們決定要開一家具有實驗性質的咖啡廳。一開始,店裡只提供雷射切割服務,不論是牆上擺的木頭雕刻,或是高掛有著精緻雕花的牛仔褲,只要消費者提前預約,就能在FabCafe玩雷射切割服務。

去年十一月,他們有了更多新點子,LoftWork找來3D印表機經銷商iGUAZU與3D列印顧問公司K’s Design Lab合作,希望透過體驗的方式,讓3D印表機走入消費群眾,「不再只是大公司才能玩3D列印,一般人也可以玩。」K’s DesignLab執行長原雄司透露,近五個月來,超過五百人參加K’s Design Lab與FabCafe一起推的workshop,裡頭就有五個消費者下訂購買3D印表機回家做。

為了讓更多人認識3D列印的魅力,他們要有不同的作法,「我們就想,在西洋情人節這天,能不能用3D列印來做一點特別的事情。」鈴木真理子口中說的,正是FabCafe針對女性消費者提供的服務,只要掃描臉部,就能打造專屬的人像巧克力。

一個扭腰、一個俏皮的動作,統統都可以把你的肢體動作掃描起來,這些3D數據全進了電腦後,透過一些設定,3D印表機就能印出擁有這些動作的模具。「有了這些模具,你可以把糖漿倒進去,做一個獨一無二的人像軟糖,你也能做一個人像冰塊。」鈴木真理子不諱言,實驗工作坊成功打開了人們對3D列印的想像。

「過去,Fab代表的是遙不可及的工廠、大量製造,可是,FabCafe是一個開放的『工場』。我們要的是小量、有價值的產品,讓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其中。」鈴木真理子說,有別於二次工業革命大量製造的主流,他們認為,未來的工業革命將更重視每個人的差異,科技也將不再遙不可及,而是在每個人的生活裡。

就在FabCafe推出3D列印實驗工作坊後,FabCafe迅速在全球暴紅,每天都有接不完的電話,就是想複製FabCafe的商業模式。「我們想要傳達這種實驗性質的概念,讓更多人可以一起玩。」鈴木真理子說,所以,FabCafe很早就確立第二家店不會在日本的策略,而是要拓展到其他國家去。

台北街頭即將出現3D列印設計公司與東京擁有類似消費氛圍的台北,看準開店成本相對低,香港出身的建築師黃駿賢成功說服了LoftWork團隊,要將FabCafe複製到台北華山園區。「最快五月,台北也能有一家FabCafe,到時面也會有3D列印服務可以玩。」鈴木真理子說。

不只是日本,3D列印技術在全球各地的應用更是五花八門,幾乎所有的物品都可以透過它來製造。有人用3D列印技術設計立體時裝;運用3D列印技術建造的建築物即將在荷蘭出現,預計明年完工;Urbee汽車是世界第一款3D列印汽車,其中除了最重要的引擎與底盤之外,大部分零件都是3D列印而來;也有人從網路下載槍枝構造圖,就此「印」出槍枝;還有人「印」出會飛的遙控飛機;甚至有一家名為Modern Meadow的公司,宣稱用生物3D列印技術,造出全世界第一片可食用的「人造肉」。

一夕之間,圍繞在這個新潮的機器,產生了大量有趣的應用方式。

看到這裡,是不是更覺得3D列印很不可思議?其實這項技術已存在近三十年,直到最近幾年才重獲注意。《經濟學人》雜誌認為,繼十九世紀瓦特發明蒸汽機,以及二十世紀流水線生產之後,3D列印將會掀起「第三次工業革命」。

然而,3D列印受到熱烈討論,更重要的推手是美國總統歐巴馬。他在今年二月十二日的國情咨文中,特別提到計畫建設十五座製造創新中心,以專注研究3D列印等新興技術,最終希望能以3D列印技術全面提升美國製造業。

中美大國已列為戰略性產業歐巴馬在國情咨文中說:「工人們在這裡學習使用3D列印,學習這項有可能顛覆工業的新技術。革命一定會在這裡發生,我們要確保這波製造業革命發生在美國。」美國政府傾全力為這場「第三次工業革命」鋪陳,在最近兩、三年裡,鼓勵全國的小學將3D印表機納入到工藝課的課程內容,希望從初等教育起就告訴孩子們,今後的生產流程會是什麼樣子。

科技趨勢大師凱文.凱利(Kevin Kelly)同樣也呼應歐巴馬的看法,他說:「在自動化設備與3D印表機快速發展下,將會加速製造業回流美國。」因為美國昂貴的勞工成本,將不再是問題。

中國工信部副部長蘇波也在「二○一二年增材製造技術論壇」上宣示將推動3D列印產業化,並制定3D列印路線圖與中長期發展策略,G2兩大強國紛紛將3D列印納入戰略性產業。

事實上,3D列印技術也開始受到台灣與韓國三星的關注。在這波3D列印風潮中,製造代工大廠鴻海自然也不能置身事外。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在去年看到相關報導,便下令各事業部主管深入研究3D列印技術與流程。於是來自鴻海,共有四到五批人馬,一次約有四到五位主管加工程師,前往3D列印相關廠商了解。據廠商研判,鴻海可能計畫自行開發3D印表機台,以降低成本與縮短生產時間。

三星去年內部改組時,就已將印表機部門獨立出來,加以整頓。今年三月初,三星又向夏普提議收購其印表機部門,但遭夏普拒絕。三星在印表機領域上動作頻頻,據傳就是為了搶攻3D列印的商機。

3D列印技術,簡單地說,使用者透過電腦繪製零件或物品的3D設計圖,或是掃描現有物件,將3D圖檔輸入3D印表機後,印表機噴頭將材料逐層噴出,像是砌磚牆似地層層堆疊,最終形成完整的堅固物件。這個流程又稱為「快速成型」(Rapid Prototyping)。

有了3D印表機,無論是在家還是在辦公室,你可以使用各種材料製造玩具、零件、工具。在電腦上簡單地新建、修改或者下載你想要的3D圖檔,然後點擊「列印」,一個實物即出現在你的眼前。可能某一天早上起床之後,你突然想要用一個不同造形的杯子,這時可以按下印表機,「印」出一只杯子,這不是科幻小說裡的情節,3D列印讓這一切成為真實。

諸多管理學與經濟學的理論將被顛覆波士頓諮詢集團(BCG)高級合夥人太田直樹預測:「蘋果公司遲早會採用3D列印方式,來製造符合顧客喜好的手機等產品。」「也許終於有一天,iPhone手機可以從蘋果手機連鎖店,或是乾脆從消費者家裡的印表機直接『印』出來。」也就是說,未來的產品生產,將會像用印表機一樣方便。

不僅如此,未來的工廠變得完全不一樣,同一個工廠的3D印表機可以既生產茶杯,又能製造汽車零組件,以及量身訂製的醫療產品,這將顛覆管理學與經濟學的諸多理論。

過去,3D印表機整體技術不成熟,且能夠使用的材料主要是樹脂,因此使用者被局限於打樣等冷門領域。但如今各項技術的進步,且金屬、陶瓷、尼龍,甚至用於打造人體器官的「生物墨水」都成為可以使用的材料。因此,目前已能生產須具高精密度與強度的汽車與飛機零組件。

3D列印所帶動的技術革新是典型的「破壞式創新」,儘管3D列印主要適用於小量生產,但是其列印的產品,可以遠遠優於傳統製造業生產的產品,更輕便、堅固、客製化,可直接組裝成形且成本更低。

波音工程師麥克.海耶斯(Michael Hayes)表示,在採用3D列印一體成形技術製造零組件後,由於不再需要用傳統的螺絲組合零組件,可將零件的重量降低三○%,且其牢固程度遠遠超過傳統方法。

3D列印研究機構Wohlers Associates指出,3D列印市場快速成長,尤其自己動手做(DIY)市場蓬勃發展。該機構初估,二○一二年銷售達十六億美元,一三年應可突破二十億美元,預估到了一九年整體市場將達六十五億美元。換言之,3D列印全球產值將在七年內成長三倍。

趨勢一:製造業回流先進國家一旦3D列印被廣為接受,那麼對世界的意義會是什麼?

英國拉夫堡大學3D列印專家理查海格(Richard Hague)表示,3D列印對經濟有深遠的影響,企業再也用不著把各種商品堆積在倉庫中,再將其配送出去,因為,產品可以按照用戶需求在當地列印出來。這種類型的3D列印模式,不但大規模減少倉儲需求,也削減運輸成本。

他並認為,3D列印還可以幫助美國將製造業從海外遷回,「海外製造已經沒有任何優勢,只會導致運費增加。」目前,蘋果公司的產品,幾乎全在鴻海中國工廠裡的數萬條生產線上組裝,員工數十萬人。但如果3D列印技術進一步發展,不用將生產基地集中在人工便宜的中國,也能將產品送到全世界顧客手中。

波士頓諮詢集團認為,到二○年,一○%~三○%由中國進口的物資,將改由美國製造,美國一年將增加二○○億到五五○億美元的經濟產出。

趨勢二:機器即工廠 人人都是創業家3D列印技術讓產品設計到製造之間只有一個「列印」按鈕的間隔,第三次工業革命將會由大規模製造轉向個人化生產,打破跨國代工產業鏈。

3D列印設備龍頭廠3D Systems,在今年發表消費型3D印表機Cube,售價五萬新台幣有找;這種消費型的印表機可以製造如小玩具、棋子等簡單的產品。已有網站Cubify幫消費者客製化小型產品,例如茶杯、公仔等。這將掀起客製化的工業革命,未來五金行也可能會放一台3D印表機,提供各式各樣的零件,以滿足不同客戶需求。

趨勢三:產品創新速度加快從《長尾理論》到《免費》,再到《創客:新工業革命》的作者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說,當製造一個產品,與製造一萬個產品的固定成本幾乎一樣時,任何人都可以成為製造業的創業家。

隨著3D印表機價格迅速下降、設計軟體越來越強大,以及更多的列印材料推陳出新,意味著設計人員能更方便地使用3D印表機,使他們在設計過程中,就能隨時列印出原型產品進行修改,有助於加速創新。

例如,當一○年蘋果首次推出iPad後,四天之內,就有人利用3D列印代工服務商Shapeways所提供的代印服務,在四天內生產出保護套,整整比其他競爭對手快了一個月,自然是大發利市。

趨勢四:少量多樣 個性化商品更為風行第三次工業革命將使消費者變得更挑剔,他們不只要便宜好用的一般商品,更渴求創新、高技術商品,好打造他們獨特的生活品味。裝上翅膀的鞋子、復刻一九六○年代的老爺車,換言之,個性化、客製化商品正是消費者想要的。

以往,若要請工廠幫你製作客製化商品,若沒有一定的數量,開模、打樣的成本肯定不划算;但有了3D列印,就變得易如反掌。未來專業代印服務勢必逐漸普遍,就像以前三五步就一家相片沖印店般,可以隨時應你的需求列印商品,甚至只要到便利商店就可以實現你的需求。

麥肯錫的研究報告指出,這股自造者(自己製造產品)產業化的趨勢,將改變製造業的未來:未來十五年內,將有超過十八億消費人口,加入這股新製造產業價值鏈中。

趨勢五:門檻降低 創意設計才是王道3D列印技術能為工業設計領域帶來新的活力,打破傳統加工的枷鎖。在3D列印的新世界裡,「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創意才是獲得財富的不二法門。

3D列印代工服務商Shapeways執行長彼得.威蕭森(Peter Weijmarshausen)認為,3D列印一層一層把材料堆疊起來的製造方式,讓一些無法開模製造的特殊產品,也有機會被製造出來。因此,3D列印普及後,製造業門檻降低,產業價值鏈將加快由製造端位移至設計端。

雖然現在3D列印還無法完全取代傳統大量製造的商品;然而,忽略3D列印的影響力,不跟著進步,漠視即將發生的顛覆性革命,就像當年王安電腦等大型電腦主機廠商,無視個人電腦的出現,最後如侏羅紀的恐龍般,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中。

如今在醫學界,客製化的助聽器、齒模已經逐漸為醫界使用,甚至以鈦粉打印,經由特殊設計,更容易與人體緊密結合的人工骨骼、關節,已有很多手術成功案例。

趨勢六:3D醫療為健康帶來新革命此外,位於英國愛丁堡的赫瑞瓦特大學,研究人員透過3D列印技術,成功製造全世界第一個肝臟組織。美國的Organovo公司,則製造出全世界第一台商業化3D生物印表機,以自體幹細胞生成原料後一層一層堆疊成血管壁,已成功長出靜脈血管。未來若有一天,腎臟、心臟等大型臟器能被製造出來,且實驗證明不會有後遺症,器官移植將變得很容易,人類的壽命可能大大延長。

雖然不久的將來,3D列印將為人類創造許多好處,但是伴隨這個趨勢發展所帶來的負面效應也不容小覷,例如:槍枝管制。其中,最大的挑戰將會是||如何保護智慧財產權。一旦所有實體物品都能轉化成3D數位圖檔,它們就會變得容易複製與傳播,盜版的風險相當大。而如果盜版成風,就沒有人願意花重金投入研發設計。

不能否認地,3D列印想要拓展到消費市場,並不是沒有它的限制性。3D列印技術對一般人而言門檻仍高。依照現階段的技術水準來看,數萬新台幣的消費級3D印表機,幾乎只能製造出結構簡單的產品。

不過,近期已有3D列印代工服務,提供消費者下單訂製商品,新創企業如德芮達科技、貝特資訊出現,有助於提升民眾對3D列印的接受度。

破壞式創新的歷史已經證明,3D列印不會停止腳步。隨著時間推移,所有的困難點與阻礙都會被克服。

一旦顛覆開始萌芽,它被接納的速度遠遠超過任何人的想像。或許哪一天,我們就可以住在自己列印的房子裡,吃著自己列印的糖果,穿著自己列印的衣服,開著自己列印的汽車,這一切看似不可思議,但它卻悄悄地發生了……。

小辭典

3D列印是什麼?

透過電腦輔助軟體,建立物品的3D數位檔案,再運用金屬粉末或塑料等耗材,以一層一層堆積的列印方式來形成物品。過去應用在模具製造、工業設計等領域,以製造模型為主,現正逐漸用於產品的直接製造。

3D印表機使得消費者也可以是製造者,並大為縮短產品開發週期,產品將可就近消費地進行生產,不受土地取得、廠房面積大小的限制。

第三次工業革命

正在啟動中

第一次工業革命

時間:1730年~1870年

特點:發明蒸汽機

機器取代傳統手工業

第二次工業革命

時間:1870年~1914年

特點:流水線生產

發明電報與無線通訊系統等新科技;福特汽車導入流水線,提升生產效率

第三次工業革命

時間:1980年~

特點:3D列印技術興起

革命性技術,可做出傳統工藝做不出來的商品

生產流程大進化

傳統製造業

1 鍛造

利用壓力改變金屬形狀,使它符合後續製程的要求。

2 磨床

利用磨具研磨,以獲得所需的形狀、尺寸,或使表面精密化。

3 鑽孔

用鑽針鑽出後續製程所需的定位孔、零件孔等。

4 組裝

整個製程經過上述步驟,最後經由生產線組裝。

3D列印

1 3D繪圖

將想要製造的物品利用3D CAD繪圖軟體或掃描輸入電腦,形成3D數位檔案。

2 數位切片

電腦軟體會再將上述3D數位檔案中的物體,進行2D「數位切片」,物體會被「切」成一層一層的數據資料。

3 傳送到

印表機

將數據資料傳送到3D印表機內。

4 輸出產品

就像2D印表機列印平面檔案一樣,此時3D印表機噴嘴會依據數據資料噴出材料,一層一層地堆疊出立體物品。

無所不「印」 全面入侵 你的生活

1休閒

印出來的跑鞋

2012年倫敦奧運後,一名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學生Luc Fusaro宣稱,以3D列印技術量身訂做的單片跑鞋,重量僅96公克,讓運動員在百米賽跑中增速0.3秒。

2服裝

印出來的立體時裝

荷蘭女服裝設計師Iris van Herpen運用3D列印技術,打造立體感的時裝設計,無論是用透明材質做出水花飛濺效果的禮服,還是猶如人體骨骼般細膩複雜結構的立體服飾,令人嘖嘖稱奇。

3軍事

印出來的一把槍

美國Wiki Weapon團隊,從網路上下載了槍枝的構造圖,並使用3D印表機列印出了AR-15的下機匣。經過多次改良,目前該團隊已研製出可連續發射600發子彈的下機匣。

4醫療

印出來的人工骨骼

2011年6月,一位83歲的女性骨髓炎患者在荷蘭接受手術,成為3D列印顎骨的第一位受惠者。這個下顎骨採用高精密雷射層層融合鈦粉製成,沒有使用膠水或黏合劑,在金屬中植入晶格狀的天然骨骼內部結構,易與病人自身的骨骼接合。

印出囚籠,關住細胞荷蘭達爾特大學(University of Twente)奈米研究院採用被稱為「邊角平面印刷」(Corner Lithography)的奈米級3D列印技術,印出可以裝下一個軟骨細胞的「金字塔囚籠」,未來可望應用在癌症治療,用此概念鎖住癌細胞。

5 交通

印出來的飛機

航空龍頭波音公司研究利用3D列印技術,將機翼逐層印出,然後接合成形,包括787夢想飛機所用的32種組件。波音宣稱,3D列印可以降低30%的零組件重量,進而節省燃油成本。

印出來的跑車

比利時的Formula Group T團隊以一種名為「巨獸級3D列印」的技術打造塑膠材質外殼,創造一輛叫作Areion的單座跑車,最高時速可達140公里。

6 住宅

印出來的建築物

荷蘭建築師Janjaap Ruijssenaars使用一種名為D-Shape的巨型3D印表機,列印6公尺乘以9公尺的零件,再用這些零件拼接成建築物,並命名為「景觀房(Landscape House)」,實體建築將於2014年竣工。

7食物

印出來的人造肉

美國Modern Meadow公司使用生物3D列印技術,以活細胞構成的「生物墨水」為原料,成功生出長2公分、寬1公分、厚度小於0.5公分的可食用人造肉品。

一台機器等於一座工廠

——適合小資創業或個人工作室的3D機台機型價格特色設備商ZPrinter 450220~230萬元全彩、適用於辦公室環境,製作個性商品,例如公仔、吊飾、小飾品美商3D Systems Cube4~5萬元單色、適用於製作簡單小物品,例如小杯子或小碟子 美商3D Systems Afinia4~5萬元單色、適用於製作簡單小物品,例如:茶杯、小公仔陸商太爾科技資料來源:代理商 製表:李洵穎

「自造者」急速增加

——歷年消費型3D印表機的銷售量

200766

2008355

20091816

20105978

201123265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63

紅十字與郭美美案」的投資銀行破解 吳沖Allan

http://xueqiu.com/8898133752/23672724
郭美美到底賺了誰的錢?這個問題不回答清楚,所有的質疑都是一頭霧水。

筆者作為前投資銀行家、現公益從業人員,根據網絡披露資料和投資銀行基本常識,作出如下推斷:

1、商業紅會副秘書長王樹民的私人公司王鼎諮詢,利用與紅會的一紙授權合同從2007年到2008年間開展私募融資,最終與郭美美乾爹王軍所在的深圳物華成合資成立「中紅博愛公司」的協議換取價值數千萬的乾股。

2、這個合同的核心價值是可以打著紅會「博愛小站」的名義在各個城市社區建立2萬個無需支付地價的連鎖小店,總建築面積達到30萬平方米。連鎖店收入目前主要來源於分租給保險公司作為營業網點,同時發佈廣告,規劃中還包括連鎖藥店業務。這份授權的隱性價值可能超過10億人民幣。

3、這個項目的北京業務由中國人壽獨家買斷,向中紅博愛支付大額諮詢費或廣告費使參與各方獲利。

4、郭美美只是導火索,很可能與此案實際關聯不大,最多是替權利資本收錢而已。

5、此案中的問責關鍵是權利資本:1)誰授權向王鼎諮詢批出這項授權? 2)王鼎諮詢背後的實際利益人究竟還有誰?3)中國人壽作為最後的買單者有無決策人員參與利益分配?

 大幕拉開,讓我們先從2007年一則香港上市公司的公告說起:

2007年9月,中國商業系統紅十字會「認可」的北京王鼎市場營銷諮詢公司在和香港上市的民豐控股合資成立了一間合資公司從事紅十字會的「博愛小站」項目,計劃投資30億在中國建立2萬個「博愛小站」,王鼎諮詢憑這個「認可」佔有這個項目30%的「乾股」。

以下是香港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截圖
查看原图
THE BUSINESS OF THE JV CO

The major business of the JV Co will b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ntering into

Communities by the Red Cross Programme」「紅十字萬站進社區活動」 which covers the entire

China. The programme is implemented by the Red Cross Society of China Commercial Industry

Branch「中國商業系統紅十字會」and promoted by the National Office of the Red Cross Society of

China「中國紅十字會總會」. The programme targets to set up initially 20,000 various stations in

the entire China tentatively named as 「民豐博愛小站」(「Freeman Station(s)」) to provide various

health, insurance and financial related services to the local communities, including:

(1) First Aid and Health Services;

(2) Sale of Health and Hygienic Products;

(3) Provision of Health Management Card Programme;

- 5 -

LETTER FROM THE BOARD

(4) Financial Services;

(5) Insurance Services;

(6) Advertising and Media Services; and

(7) Such other relevant services.

(together, the 「Freeman Caring Businesses」)

The JV Co, with the assistance, support and resources allocated from the Red Cross Society,

will operate and manage the Freeman Stations to promote and carry out the activities recommended

by the Red Cross Society of China 「中國紅十字會」. Each Freeman Station will be wholly owned

by the JV Co which will be solely responsible for the oper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 the network

of the Freeman Stations. According its proposed corporate constitutional documents, the JV Co

itself is profit-making in nature.

           ——以上內容引自民豐控股(代碼279)在聯交所備案的交易披露文件

http://hkstock.cnfol.com/070906/132,1357,3321309,00.shtml

請注意:王鼎市場諮詢不是商業紅會的控股企業(而是認可機構,股權結構圖上用虛線標出,關係為「認可機構」),它的股東是誰,憑什麼得到這個認可?這個問題很關鍵,因為這個股東就是有可能從30億的公益項目中獲得收益的人。據報該公司Email和天略北京公司是一樣的(26日,網友「溫迪洛」在新浪發微博說,中國商業系統紅十字會所留的電子郵箱13701302525@sina.com跟北京天略盛世拍賣有限責任公司、北京王鼎市場營銷諮詢有限公司以及北京中謀智國廣告公司在網上留的聯繫方式都相同。中國商紅會沒有註冊,也不具法人資格,但卻接受捐贈,同時商紅會副會長王樹民和副秘書長李慶一都在北京王鼎市場營銷公司工作,王鼎公司法定代表人王彥達也是中謀智國廣告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而該郵箱的另一個使用單位北京天略盛世拍賣有限責任公司則是被廣泛質疑與郭美美炫富事件有關聯的天略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屬子公司。)

  在2008年8月這個合資公司項目突然被取消了,與此同時(2008年6月20日),一間叫做「中紅博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註冊成立,獨家「投資、運營、管理」「紅十字博愛服務站」(以下截圖是該公司的招聘廣告和工商信息)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廣告中稱「博愛小站」是紅十字會和民政部共同推行的大型公益項目。與此前和香港的合資項目一樣:投資依然是30億元人民幣,依然是要建2萬個「博愛小站」。號稱要覆蓋中國10%的人口。

「中紅博愛」稱自己為「中國紅十字會的關係企業」,我們並不知道是什麼關係,但是與香港合同相比,項目內容基本未變,30億的利益主體變成了中紅博愛。(因此我們甚至可以大膽猜測一下:股權結構可能依然是北京王鼎30%,另一個私人企業70%?)

中紅博愛成了30億投資的執行主體,但這個公司並沒說這30億投資是從哪裡來的?有網友說是不是從紅會的捐款中來做這個生意?我認為不會;那麼是不是中紅博愛的私人投資股東出資建設?我看也不可能。

那麼到底誰會因為什麼原因投資這30億呢?我們首先要看看「博愛小站」的商業實質是什麼——請參看以下報導截圖:

查看原图
說白了:所謂「博愛小站」就是以便民為名義的,建設在社區裡的小型商業鋪面。由於是公益項目的招牌無需支付地價,那麼建立店面的成本就僅僅是廂式車的成本。這個店面可以賣廣告(郭美美號稱的生意),更重要的實際是一個保險公司在社區落地的分支櫃檯(上市公司的報告裡明確指出了這一投資的要點是保險銷售,從中紅的招聘廣告看未來還可能包括藥品銷售)。

以每個「博愛小站」佔地15平米計,2萬個小站共可獲得30萬平方米的社區內不需要交地價的商業物業,按照底層商舖10000元樓面地價計算,這個合約的潛在價值大約30億人民幣,即使按照3000元/平米,合約價值也超過10億元。



這樣整件事情就符合商業邏輯了:



1、中紅博愛拿到一份合同——在中國的2萬個社區裡建立一系列店面(博愛小站),

2、一紙合同,就換來2萬個店面可以賣給保險公司……

3、首期在北京1000個社區開博愛小站,就是在北京的黃金地頭開了1000個平均佔地15~20平米的連鎖店。這1000個店省下來的地價最少就是2億。

4、中國人壽取得了這1000個店的「獨家合作」,在所有店裡派了自己的保險推銷員,相當於人壽在北京1000小區開了營業部。看看下面這個人壽為博愛小站招聘「站員」的網頁,「博愛小站」的工作人員,要求有保險經紀資格,這充分說明「博愛小站」的本質是保險公司的銷售網點。商業利益昭然若揭。

查看原图


5、可以肯定中國人壽向中紅博愛至少支付了至少數千萬的費用(人壽是上市公司,即使是分期支付,這個資料審計的過程中一定有蹤跡),可能是以諮詢費、廣告費或其他方式,但其本質是買斷了以公益項目為名無償(免地價)開出1000個連鎖店的權利。長遠看是在全國開出20000個連鎖店的權利,價值在10億以上。

上述這個商業模型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博愛小站」都建在北京這樣的高地價區域而不是偏遠鄉村。在這個商業邏輯下,整個故事實際就是紅十字會給了私營企業王鼎市場營銷一張特許合同,而王鼎用這張合同尋找投資(投行的術語叫做「合同權益融資」,通俗的說法就是「炒批文」)

好了,「博愛小站」這門打著公益的旗號,做社區土地套利的生意邏輯已經講清楚了,那麼而是誰給了中紅博愛(更根本地說,是王鼎諮詢)這個獨家權利呢?



從香港公司的資料看,是商業紅十字會(包括紅十字總會)給予了王鼎公司這個獨家權利,換言之,紅十字會把一項價值數億元的合同贈送給了王鼎公司,然後又間接給了中紅博愛,而王鼎的大股東(80%股份)是紅商會的副秘書長王樹民(相信背後比這個還要複雜,沒有人可以吞獨食,你懂的……),咱的副秘書長的私人公司就拿這個去融資,最後中國人壽買單支付諮詢費(或廣告費),所有參與者大賺一票!



上述整體的商業邏輯的推演,說明此案需要關注的核心是權力資本套利——誰是這個授權的批准者?誰是王鼎的實益股東?中國人壽作為最後的買單者,這筆交易的決策者有無幕後利益?若放棄追蹤這一列核心問題而去圍繞一個炫富的年少輕狂的小丫頭,以獵奇或仇富的潛台詞吸引和轉移公眾的眼球,那將是中國慈善公益的大不幸。



當然,有關美美,本文也有一點點推測(這一段純屬虛構,邏輯遠不如上面的內容嚴謹,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G美美可能是上述交易中的一環,但其實挖掘G登峰的價值可能比郭美美還大。理由有二:

1、G美美幾乎不可能是什麼重要人物的情人,一個有錢的老男人不可能容忍自己的小情人滿處和帥哥合影、和處長調情。不管是官人的太太還是情人,要是混到這個份上,是活膩了。

2、事發之後,G美美首次飛北京被媒體圍堵,上飛機時原說G登峰和G美美都在,但接機時只有G美美。G登峰哪裡去了?據說是起飛前有旅客臨時下機,是否就是G登峰?為什麼G登峰躲了,G美美卻出現在眾目睽睽之下吸引炮火?這說明登峰比美美在這個局中的地位更重要……同學們冷靜,讓領導先走。

美美在此案中角色最多不過是代人收錢。至於是代誰收錢?肯定不是王軍的物華,人家一個民營企業,當然可以光明正大地收錢。最大的可能是兩個——代表權力資本的交易雙方之一:紅會(批准授權的人),或者是人壽(最後買單的人)。

當然,鑑於王軍本身就是成功的商業人士,上述推測總體顯得牽強。我還是傾向於美美在此案中不過是個打翻醬油瓶的龍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818

退休老將,變整合鴻海面板技術主帥 與郭董關係融冰 段行建點頭救夏普

2016-05-23  TCW

夏普上年度虧損,吃掉鴻海一半的年度獲利,郭台銘找來的救火隊,竟是曾傳有心結的群創前董座。

五月十二日群創召開記者會,吸引大批台灣和日本媒體前去採訪,群創董事長段行建親自宣布提前請辭董座的消息,向現場媒體告別,離開從創辦至今待了十三年的群創。更讓人意外的是,接下來段行建要轉戰夏普,挑起整合鴻海集團面板資源的重任!

夏普上個會計年度淨損二千五百六十億日圓,相當於新台幣七百七十億元,虧損幅度之大,吃掉鴻海去年全年一半的獲利。而且夏普已經資不抵債,上年度負債總額較資產高出三百一十二億日圓。

救夏普,就等於救鴻海。過去段行建與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曾多次傳出不合,為何此時段行建會上夏普這個戰場?

故事背景,同樣是為了蘋果面板訂單。二〇一四年鴻海因為在中國LTPS面板投資受挫,改在群創路竹廠區內設產線,引發群創反彈。群創規畫特殊的八.六代線,但鴻

海要做的六代LTPS

面板產線投資更高,能否搶到蘋果訂單有變數,投資回收期拉長,對群創來說財務負擔不小。

力挺部屬的段行建替

團隊發聲,和郭董槓上,甚至揚言走人,讓兩人關係降到冰點。過去兩年段行建退休傳言不斷,

他也曾在去年股東會上

鬆口,二〇一六年交棒.

不過後來兩人各讓一

步,群創「出借」廠房、人員,鴻海出錢建廠,另外部分廠房空間則是興建八.六代線,衝突和平落幕,兩人關係也緩和下來。其後段行建因膝關節不適住院開刀,郭台銘親赴醫院採視,順勢解開心結。

用群創心法補強夏普管理

鴻海集團顯示器的負責人戴正吳,擔任夏普社長,著眼鴻海大戰略方向;而技術、產業競爭等細部問題處理,段行建一直是郭台銘最重要的諮詢對象,他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整合鴻海集團面板技術。

夏普的強項在於技術研發,但生產管理能力較弱。段行建分析,過去幾年在群創推動生產自動化,在生產製造上有許多創新的做法,也有信心可以從工廠自動化、生產管理等方面,協助夏普。段行建強調:「我不只是幫助夏普,我相信可以找出合作空間,尋求兩家公司雙贏。」

撰文者林紹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74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