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胡孟青的眼淚 林夕


2009-03-13  AppleDaily





 

股評人為一隻股票一時的價位而流淚,記憶中那是從未發生過的事,不值得放在頭條,而且,那畫面在YouTube的點擊率該比「肥媽大鬧國泰」更高才合理。那些以撒賴為手段爭取不合理權益的醜態,見慣亦平常。一個股評人在鏡頭面前忍不住失態,才是「新」聞。

胡 孟青哭滙豐在U盤競價低至33元,片段給上載後,不少網民的意見都是揶揄的多,甚麼:一定滿手滙豐,輸到哭了,活該。孫柏文幫她拍了一段可稱為「我為甚麼 流淚」的自白:不為甚麼,是替股民不值。在這個眼淚也成為化妝品的時代,不知道還有多少人相信,一個評股的會為股民的利害而動了真情。

不過,我不打算花一元整去查她本人有否持有滙豐,我相信這位股壇辣妹,那幾cc的淚是出於對股民的悲憫、對滙控高層決策的悲憤、對大戶舞高弄低吃掉散戶最後一筆安家費的不忿,對大笨象股價牽繫大局後遺深遠的憂戚。

滙 豐宣佈供股及公佈業績時,胡孟青在一片28元供得過的噪音中,早已用一貫辣得人掃興的口吻堅定提出:別供。比起很多分析員,在滙豐股價乍見三字頭後急改口 風,辣妹更顯得大無畏,對她曾服務過的機構早着先鞭地出鞭,難怪與大行關係搞得不太好。喜歡看她跟股民答問,也因為她經常為犯上一切投資大忌的愚癡觀眾動 了真格,直斥其非不留情面,而自己則上心得七情上面。記得在07年市況進入非理性階段時,有人問「首都機場」13元要不要追,胡小姐報以冷笑:13元?就 是這樣提醒了我,是時候得些好意須回手了。

滙豐給了我們一個老掉大牙的教訓:別與股票談戀愛。胡孟青的眼淚,讓我看到一個有血有肉,對股海癡民有感情,講金也講心的分析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08

販民糞青的難題 朱泙漫屠龍記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4/06/blog-post_8.html
在64和622這春夏相交之際,一場雷雨令香港悶熱的天氣帶來了一陣短暫清涼的感覺。近日博友收租公和Yau兄在拙文「豬乸治港才是真民主」一語中的,事實上筆者自幼雖崇尚西方式的民主、自由和公民社會,但一直有一個疑問始終費解,便是在一人一票的政治制度中不令社會被福利主義拖垮呢?其實這一個問題亦是筆者認識的一名泛民激進派年青領䄂在一個飯局中提出,當晚列席的還有禮義廉的一個左仔元老。
2014年6月6日,恒生地產分類指數跌244.25點,收29,248.08點。上一篇拙文『方卓如的難題』首度介紹夏普比率(Sharpe Ratio),今天且以恒生地產分類指數成份股為實例去初步探討以夏普比率進行動態資產配置(Dynamic Assets Allocation)的可能性。所謂動態資產配置其實是按不同的市況和長線策略的投資技巧,當中應用的方法有不同學說。不過動態資產配置最佳的實例乃一般股市的大型指數如DJIA或恆生指數。以DJIA為例,由於其成份股以汰弱留強方法定期進行更換換血,令DJIA享有超過一百年的長期上升大浪。作為反應回報和波動比例的夏普比率,在分析股票回報時同時兼顧短期波動風險,因此這比率實際上是專業操盤人和基金經理管理大規模資產的風險管理(Risk Management)指標之一。
恒生地產分類指數成份股近十年的歷史數據顯示,華潤置地(01109:HK)和中國海外發展(00688:HK)年均回報分別達30.32%和28.78%居首,至於新世界發展(00017:HK)僅得4.01%排末席。至於年均歷史波幅(Historical Volatility)計,華潤置地(01109:HK)、中國海外發展(00688:HK)和新世界發展(00017:HK)分別高達49.12%、44.15%和38.30%居三甲。當中新世界發展(00017:HK)歷史波幅高而年均回報,實非理想的地產股投資對象。
若果以恒生指數作基準(Benchmark)的夏普比率,可以把恒生地產分類指數成份股分為三類。第一類是高風險高回報的華潤置地(01109:HK)和中國海外發展(00688:HK),其夏普比率分別為47.52%和49.39%。第二類是高風險低回報的恆基地產(00012:HK)、新鴻基地產(00016:HK)和新世界發展(00017:HK)其夏普比率分別是-7.83%、-5.26%和-7.74%。第三類是風險和回報處兩者中間,如長江實業(00001:HK)、九龍倉集團(00004:HK)、信和置業(00083:HK)和恆隆地產(00101:HK),其夏普比率分別為9.74%、6.76%、7.26%和7.26%。追求跑贏市場而熱衷投資地產股的人,若套用指數定期換血的概念並以夏普比率分析應只主要只包括第一類和第三類的地產股,至於第一類和第三類的比重則要視乎投資者就回報和波動(即風險)之間的取捨。
自古至今,民主政權有成功和失敗的例子。不容否認的是,美國是一個極成功的民主政權。但值得深思的是,美國民主政權成功除了行民主外,還有配合實踐民主的體制!近日筆者開始研讀美國獨立宣言起草人Thomas Jefferson的言論和近近西方民主政體的演變,令我反思今天香港人在爭取民主之餘,我們可會明白民主是什麼?我們又願意為民主奉獻什麼?
一人一票的政治制度最大的問題是權利和義務之間的關鍵是否相稱(Equitable),自私的人性往往是重權利而輕義務。因此在早期希臘和近代西歐和北美的民主歷史中,擁有投票權的是政經體制中的重要持份者如大地主和主要納稅的商家而非有色人種和女人,此所謂「No vote no tax」是也。在這種政府交出部分治權以換取社會持份者納稅,其實是確保官商業勾結以把公共資源投放在對大家有利的公共開支如對外殖民戰爭上而非惠及窮苦大眾上。可以看出早期的民主體制和當今香港屋苑管理的民主選舉有異曲同工之處。同樣是作為住客,只有業主而非租客才有投票權,當中持有業權份數(Undivided Shares)較多的主要投資者又比其他零散的小業主擁有較大的投票權。

在這種持份者主導的民主遊戲下,才能體現權利和義務之間的關係才能相稱(Equitable),但是否合乎佔中十死士的民主「國際」標準則筆者難以評論。但正如博友Yau兄所言「…古希臘民主成功背後最大後盾為有廣大的奴隸,和倘大殖民地輸入的利益。…」二戰後大英帝國因殖民地土崩瓦解頂不起龐大的公共和福利開支,美國以世界政、經、軍超級大國地位令美元可以印之不盡去托開其天文數字的軍事和福利開支,這可能便是美國式民主能成功解決權利和義務之間相稱(Equitable)的關係才能那不能宣之於口的秘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792

當你遇上標青的數據 鄔碩晉

2014-06-19  NM
 
 

 

六月中下旬的時候,一批企業趕搭香港IPO列車,其中一家是預計在本週上市的天合化工(1619)。

招股文件顯示,天合從事特種化工業務,主要產品包括潤滑油添加劑及氟化物,都是依據客戶需求訂製。這些產品的功能是什麼,第一手的行業狀況是怎樣,自問皆不懂。有興趣的讀者,宜多做功課。這裡短短的文字,純粹從財務數據作分析,寫出一點看法。天合計劃向市場發售28.2億股,每股最高售價為2.25港元,集資約63億港元,或約50億人民幣。以天合2013年稅後盈利26.3億人民幣來看,這個集資水平看來有點手輕,集資金額只是最後一年盈利兩倍也未到。同期也在進行IPO招股的綠色動力(1330),最後一年盈利1.9億人民幣,卻集資11.1億港元(或8.7億人民幣),集資金額是最後一年盈利的四倍多。以此作標準,天合看來有點妄自菲薄,未有盡用集資的空間。但投資者更須留意的,是天合發售的28.2億股份,有大約7.7億股(約27%)是舊股,由大股東出售套現,不屬於公司籌集的資金;而公司集資的部分,約4成也是用來償還股東貸款。七除八扣後,拿來擴充業務的資源並不多,只有約24億港元。當然,招股書的附錄三有詳細列出大股東跟幾位IPO前期投資者的融資情況,讓投資者得個明白。但心水清的話,可以留意到天合最後三年的稅後盈利分別是9.5億、21.9億及26.3億人民幣(下同),營運現金流亦錄得12億、21.5億及24.9億的淨流入,數字上是有能力償還IPO前的融資。天合大股東不利用營運現金流還款,爭取財務上的主動才考慮IPO,反而以賣股來還債,在策略上好像有點蝕了章。

天合賺取的現金流投放在哪裡,也是值得考量的範疇。最近的三個財政年度,天合分別投入了13億、19.5億及25.2億,在廠房設備等非流動資產。錄得高現金流,但沒有累積,反而積極投放在非流動資產上,在個人而言,是一個不理想的理財方向。之前見過幾家財務輪廓相似的企業,像兩週前談及的雨潤(1068),經歷幾年的營運後,問題往往便陸續浮現。對於焦點放在長線的投資者,天合的這個現象需要再三留意。天合的一些2013年度營運數據,也是標青得令人極度羨慕。像特種氟化物業務分部,29.7億的營業額,帶來24.7億的貢獻,分部盈利率高達83%,利潤可謂非常豐厚;但這也深化了為何大股東在IPO蝕章的疑竇。應收貨款和票據是1.4億,周轉期只是10天,但賬齡在31至365天的款項卻佔62%。這是反映營業收入內有很高比例的現金銷售,大幅拖低了周轉期的天數,在談雨潤時也談過了。大比例的現金銷售,似乎隱約反映另類投資疑慮。這款財務格局的企業,是不是閣下那杯茶,相信是各人心裡的問題。

鄔碩晉Wilfred Wu

資深會計師,現任貝德富理的執行董事,在不同的會計範疇歷練廿多年,近年專注企業重整及法證會計的專項工作。曾在不同報章撰寫財經專欄,喜歡從財務報表,發掘被數字隱藏的現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861

學渾糞青的出路 朱泙漫屠龍記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5/01/blog-post_6.html
筆者今天寫一個八十年代西營盤學店糞青的故事。話說有一次筆者和一班於八十年代西營盤學店畢業的昔日糞青吃飯,其中一人如此憶述他年少時和學渾領袖經常到共匪駐港的官方代表新華社示威。原來那些年到新華社示威不會在門外示威區食西北風,而是由社長或其他領導同志恭請入內,虛心的向眾學渾領袖學習。領導同志還不時吩咐必須把學渾領袖的意見記錄在案並向京呈報。有感領導同志的誠意,這批學渾領袖畢業後均加入中資機構奉獻於祖國建設事業。這名昔日糞青由於外文了得,加入了中資銀行任職。那些年西營盤學店畢業後在中資銀行任職是真犠牲,因為做個中學GM人工都高一個中資錢莊經理一個開!多年以後,這名昔日糞青貴為後來上市的中資銀行財富管理阿一,當年的真犠牲變成今天真揾銀,也始料不及。
除了VIX之外,其他國際主要指數均有以VIX為藍本的引伸波幅指數,如香港的VHSI和德國DAX的VDAX。以筆者自1990年11月28日至今的數據顯示,德國作為歐洲經濟火車頭其指數DAX一方面和DJIA同步,但亦較為波動而關聯值(Correlation)高達95.12%。

不過純粹以指數比較並不正確,應該把DAX根據EUR/USD匯率調整。自2005年12月14日自今計,DJIA和根據EUR/USD匯率調整後DAX的關聯值為89.65%。期內DJIA、DAX和DAX(根據EUR/USD匯率調整後)年均增長率分別是5.60%、7.11%和7.43%。
至於VDAX和VIX及DAX的關係又如何呢?DJIA和VIX的關聯值為-62.32%,而DAX和VDAX亦只有-62.28%。所以VIX和VDAX作為引伸波幅指數其實並非是一種非常理想對沖指數下跌的工具。不過VIX和VDAX的關聯值高達84.94%,兩隻世界主要指數的引伸波幅指數的關聯值其實非常高。 

此一時,彼一時。昔日西營盤學店糞青起碼英文了得,有統戰價值。今天西營盤學店糞青的Return Home Card英文水平還值得共匪重視麼?當年其他八十年代西營盤學店糞青亦有加入其他中資機構,如黨在香港的喉舌文公商,據說後來竟因間諜罪入獄。投共也好,反共也好,刮水也好,人生還是看際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496

利世民:施永青的兩次分配

1 : GS(14)@2012-03-19 22:42:40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index/15307/20120319/68358
上星期有線Money Cafe,同施老闆討論分配嘅問題。
簡單講,一次分配,就係做生意,創造價值之後,將成果分配。二次分配,就係有人認為一次分配唔公道,有人唔夠食用,所以就要「再」分配。分配都係政治哲學公共政策老生常談,施老闆攞呢個話題出來講,皆因今時今日越來越多人要政府出手,即係要做二次分配。
施老闆覺得,二次分配唔會創造價值,但就會衍生出一班靠二次分配生存嘅官僚,所以會造成浪費,反而令社會資源得唔到最佳應用。一次分配就唔同。創造價值過程當中,勞力者得到應有回報,會更落力,結果對大家都好。所以施老闆就主張企業老闆,一次分配時要公平地分畀前線出過力嘅員工。
可以肯定,我同施老闆,都唔認為透過政府進行二次分配有效。不過,我就認為二次分配未必行唔通,重點係唔應該要靠政府「幫」。自從60年代, 殖民地政府將社福機構修編,整個慈善事業,統統變成政府附庸。至今,香港真正獨立又有創造力嘅民間慈善活動,一隻手數晒,而且幾乎都係服務香港以外嘅地方。殖民地管治,陰柔地將反叛同創造嘅基因從香港人身上移除,認真厲害。
鼓勵創業 打破框框

講返一次分配。施老闆嘅主張好動聽,不過老闆又點知道邊個員工出咗幾多力?同埋,究竟點樣分先算公道?節目入面,我都有問施老闆:「如果一個員工真係有能力、有貢獻,公司待薄佢,大不了東家唔打打西家,係唔係?」將「破壞性創造」呢個概念發揚光大嘅經濟學家熊比德(Joseph Schumpeter)提出,當資本主義一路發展,就會出現一班管理人,將事情機械式制度化。好處係,可撇除人為武斷,凡事有程序有規矩。另一角度睇,呢種機械式制度下,任何人都係可以替換嘅零件,試問呢個框架下,又點可能發生施老闆理想中嘅一次分配模式呢?其實,越係大公司,文化環境就越似社會主義極權國家。想打破一次分配嘅不公,唯有主張資本主義嘅起義:鼓勵創業。如果唔係,根本無可能打破個框框。

利世民
專欄電郵:SharpHK.Simon@gmail.com
acebook專頁:www.facebook.com/AppleSimon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304

施永青的歪論 周顯

1 : GS(14)@2013-05-28 22:30:44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26638

我很少聽電台,但一天看討論區,看到有人介紹施永青在商台的一番話,節錄如下﹕

「依家好多人咩嘢都講地產霸權,唔單止買樓,仲有生活上各個層面的消費,辛苦打工賺回來的薪水,絕大部分流入地產商口袋,佢哋講得冇錯,如果佢哋未買樓的話,真係會幾辛苦,但事實上,香港有六成業主都已經供完樓,另外嗰四成業主因買得平,好多只是由收入小部分供樓,供樓對佢哋來講,唔係咩嘢負擔,反而仲享受緊升值的好處……未買樓的人,如果盲目相信有啲人鼓吹的地產霸權,就好似批鬥有錢人階級一樣……咁樣好易畀人利用……」

我和施永青有一面之緣,他的人很隨和,是個謙謙君子。我說佩服蓋茨,不單因為他有錢,還因為他一直分錢給毫無貢獻的Paul Allen,令後者成為世界最著名的不勞而獲大富豪。

這種「蓋茨」,香港也有一個,就是施永青,香港的Paul Allen就是王文彥了。可是,這一次,對於施永青的話,我卻真的是不敢苟同了。

樓價上升,很多業主都會受惠,問題在於,在這十年間,周邊地區的人均居住面積都提升了三成以上,今日新加坡的人均居住面積是二十一平方米,上海是十七,東京是二十八,北京是二十九,深圳是二十九(只計戶籍人口)。

至於香港呢?只有十三,是包尾,人均居住面積雖然沒有少了,但也沒有多了。換言之,樓價的上升,是犧牲改善居住質素而換來的。

施永青的說法,得到那位網民的十個like,可以見得,有這種謬論想法的人並不在少。

如果大家喜歡這種紙上富貴,以後把每年新建住宅樓宇限定在五千套以內,香港人的樓價愈升愈高,房子卻愈住愈小,劏房和籠屋愈來愈多,豈不樂哉!
2 : Wilbur(1931)@2013-05-28 22:44:34

跟價值人說的一樣
3 : jj1984(29252)@2013-05-29 00:55:59

施永青定周顯一樣?
價值人我冇經常追開
4 : GS(14)@2013-05-29 12:43:55

其實我成日覺得價值人=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968

周日醒Son:胡孟青的抉擇 張慧敏

1 : GS(14)@2013-07-14 11:43:39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0714/18333481

                  我和Agnes胡孟青之緣,雖始於有線《Money Cafe》,不過真正結成好友,反而是她怒離有線之後,我發了一個慰問短訊,開始了我們的四季藍吧的吹水約會。我倆性格同樣剛烈火爆,一樣固執堅持主見,照道理應該火星撞地球,偏偏惺惺相惜擦出的是完全沒有火藥味只是偶有鹹味的火花。在這指鹿為馬人人帶着假面皮笑肉不笑虛情假義的世界,臨老有幸得交此一青心直說直斥其非毫不忸怩造作的知己,特別彌足珍貴!
大T今年為考大學選科頭痛不已,問我讀經濟如何?想起青姐讀的是經濟,連忙安排大T向Auntie問教。Auntie Agnes安慰大T毋用擔心,只須盡力準備應付考試,完全毋須理會能否考入大學的問題。回想她當日名女校St.Mary高中畢業後,並沒有像其他同學一樣,考不入本地大學都立即出國繼續學業,反而先做了兩年銀行工,才到英國讀經濟。
我問她是否成績太差?她答心水選擇只得港大經濟(何解?夠闊囉,做甚麼工都可以大派用場!),比她低分的同學都能夠入讀中大,她就是不妥協。再大膽問她是否家中經濟不容許所以要先出來打工儲錢去升學,她答黐線,銀行那份文員工月薪才二千,兩年不吃不用都沒有可能夠,出國讀書的費用一概由胡媽媽支付。那份銀行工是如何得來的呢?是否考試放榜知道考不上才去找的?原來她一早經長輩介紹見好工,做好心理準備考不入心目中的唯一就先打工再講。她之所以選擇做銀行,是因為銀行工在長輩心目中是有頭有面的工作。由於做的是押滙部,有機會接觸外滙買賣,從中知道對外對內貿易細節,及商品價格行情的知識。為甚麼到最後還是决定讀大學?因為當時本地只得港大中大兩間大學,畢業生可想而知會有幾吃香,名符其實天之驕子。單起薪點就差一大截,沒有Degree的話很蝕底。況且當時放洋歸來的身價,高於本地大學畢業生。不過今時不同往日,在文憑量化寬鬆底下,讀大學不會是唯一、或者有利的選擇。她勸大T不必急於讀大學,既然不知志向興趣所在,反正各式各樣課程可供選擇,何不先行工作從中發掘再作打算未遲。
明天適逢是DSE放榜日,Agnes寄語各位年輕人,即使考不上大學亦不必哭哭啼啼,倒不如放開懷抱看看這世界,在工作中吸收經驗打好基礎再作打算,協助自己找方向更實際。
我問青姐她算不算成功,她說當然不算!但問她成功的定義,她答開心就好,見她日日笑容燦爛春風滿面,可見她為人,其實很謙厚!

本周Son姐醒你:「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311

也說亮話:施永青的痛點

1 : GS(14)@2016-12-06 03:53:33

應城市大學之邀,和「水中銀」創辦人陳子翔、中原地產創辦人施永青同台演講論述創新。陳子翔講應用生物科技檢測毒素以保護消費者;施永青談商業模型變革必須與時並進;筆者則提倡將科技和商業的創新應用在面對社會挑戰、增進共融。「三人行必有我師」,雖然我們身處行業南轅北轍,大家卻不約而同認為有效的創新皆起於對「痛點」(pain point)的理解,深刻明白痛點後,創意改革有了目標,廣受歡迎的解決方案才會接踵而來。施先生提到創業之初,很多地產代理利用訊息之便,自己囤積炒賣,與客戶爭利;短線的確賺到快錢,長期卻失去客戶信任,令行業不能健康發展。他反其道而行,專注代理,不搞投資,公司在和客戶互利互惠的信任關係下茁壯成長。其實分析社會挑戰也必須和商業一樣善用數據,以香港人口老化趨勢為例,衍生的醫療服務壓力就是社會要面對的其中一個痛點。我們可以簡單的推諉政府多建醫院、大幅提升社福支出,也可以天真的相信單靠慈善捐款就足以應付日趨嚴重的挑戰,但這不是負責任的分析,也並非可持續的解決方案。慈善信託基金最近聯同長者安居協會和香港中文大學,推出「賽馬會『e健樂』電子健康管理計劃」,就是希望透過提高自我健康管理來幫助社會舒緩這個「痛點」。項目和多個NGO合作,在全港18區三年內佈下80個點,每個點可以協助長者定期「度高、磅重、量血壓」。當一個人對自己的健康更有意識,往往已經會從生活習慣着手,調控自己的飲食、睡眠、運動、煙酒等方面,提高個人生活質素,減低醫療系統壓力。計劃也透過雲端技術,把長者量度結果實時送到護士中心,若有異狀,護士可以馬上和長者直接或者通過80個社區中心點聯繫,「病向淺中醫」。商業數據是重大機密,沒有人願意分享,但在這個計劃中,定期問卷加上大數據分析都會和醫院、政策制定者、學者分享。分佈18區、80點、1萬名長者健康習慣的大數據,在他們同意的情況下,可以研究分區長期病患趨勢,對醫療資源有效配對可能有深遠意義。許多才俊為利所驅,一窩蜂去解決商業問題,為少數股東短世間創造鉅額財富;社會卻需要才德兼備、有心有力的人,用科技、用創新模式持續不斷去解決人類的「痛點」。張亮香港賽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
mailto:[email protected]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205/198554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296

高氏密語:奮青的蛻變

1 : GS(14)@2017-09-17 16:35:55

過去幾年,有一班來自五湖四海的本地中學生,傾力演出三個本地音樂劇,包括2013年《震動心弦》、2015年《逆風》,還有今年的《奮青樂與路》,看過之後,不禁讚嘆一套比一套高質,演出的中學生雖然不是專業舞台演員,但他們的表現專業、高質。《奮青樂與路》由2014年澳門文化中心15周年誌慶的音樂劇《我要高8度》演變而成,劇中人物由大人變為中學生,我未看過《我要高8度》,但可以推斷到《奮青樂與路》的結構,比之前兩套音樂劇更緊密的原因,而且劇中歌曲、歌詞、編舞的水準極高。其中一場,關於合唱團招攬新團員,用上《中國好聲音》評判轉椅這條橋,讓幾組學生展現不同類型的歌喉,相當過癮惹笑,其中一個男學生身形瘦弱,他的表現讓我想起美劇《Glee》入面的Kurt。另有一場,講團員被訓練到死,編舞與音樂極有外國音樂劇的影子。這套劇的演員來自地利亞修女(協和)、培正、心光盲人院暨學校等,最特別應該是飾演女主角Nautica的菲籍女孩Alcantara Armin De Vero,在兩小時的演出,她大部份時間以廣東話讀對白與唱歌,只是有外國人口音。但原來她對廣東話與中文一竅不通,不識聽,不識講,她把所有廣東話對白與歌詞記起來的能耐,除了令觀眾讚嘆,都是讚嘆,又再證明世上真的無難事。籌辦三套音樂劇的監製何力高希望透過聯校排演,培養學生有團隊精神、紀律、自我發現、獲得友誼。完場時,台上許多演員哭了,我相信,學生們過去半年的排練,已上了人生寶貴的一課,也是一個難忘的經歷。翻閱場刊,何力高提出多個問題,包括為何藝術教育在香港中學得不到重視,為何藝術課不是必修課,為何很多父母把藝術看得那麼功利?十分認同。畫畫、音樂、舞台劇、舞蹈等藝術活動,未必搵到食,但懂得去欣賞,有機會的話可以參與其中,必定可以豐富及滋養心靈。我老是想,如果每個星期可以有一節課,讓學生認識中外知名畫家,介紹名畫、舞劇、音樂等,一定可以擴闊大家眼界。藝術,可以很近。
[email protected]高淑嫻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12/2014987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1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