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電影票銷售網站、App們,你們危險了!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1700.html

丁丁/文

導讀:當一種商業模式的利益根基,變成另一種商業模式中衝鋒陷陣的市場利器,這不僅意味著前者的盈利模式被貼上「此路不通」的標籤,甚至就連因而陣亡的前者,也不過是後者無意錯殺的一個陪葬者而已。

嘿嘿~~這又是在說誰呢?

沒錯,就是那些賣電影票的嘍~~

我是不知道現在大家都用什麼方式買電影票去看電影的,只是經常在售票廳裡看到一排高矮不一、顏色各異的取票機:格瓦拉、網票網、時光網……就不一一列舉了。再順嘴問一句家裡的另一位童鞋,被告知:「這年頭,除非是泡妞,否則誰買正價票去看電影啊!團購唄~~」

是哦~據說,今年1~2月,全國電影觀眾人次突破一個億,票房累計約37.5億。其中,團購貢獻的票房就達到了4.45億,超過1600萬人次通過團購購買電影票。換句話說,每天都有將近30萬人手拿著各種團購號碼,去電影院兌換電影票。

正是團購,讓原本背負著各種房奴、車奴的名聲、鴨梨山大地在一二線城市中蝸居的年輕小白領們,有了重新享受生活的可能。週末,睡個懶覺起來,先花幾十塊錢團購個二人餐,再買兩張團購電影票看場電影,生活好像又重新鮮活了起來。

也正因為這樣,王興所說的「美團銷售額從2012年的55億要增長到2015年的1000億」,如果對比「美團的電影票銷售從2012年的6億增長至2015年的120億」和「中國電影票房整體從2012年的179億增長至2015年的300億」,就並非完全是「痴人說夢」。

但美團的明天,不等於所有人的明天。更殘酷一點的說法是,一旦美團正式啟動「千億計劃」,並以電影票作為吸引客流的主要利器,剩下的這些電影票銷售網站、App極有可能最終死無葬身之地。

「拜託,哪有你說的這麼誇張?!」

嘿嘿,別不信~~從表面上來看,美團把電影票當做市場利器,而非「利潤中心」,就意味著其電影票業務只要打平不虧,甚至倒貼個一兩塊錢進去,只要能有效地吸引用戶不斷重複購買,仍然是相當划算的一個deal。畢竟在你購買十次電影票的過程中,總會間或著購買一兩次其他團購商品吧?!

不過,這仍不是左右這整盤遊戲的關鍵因素。對眼下這些電影票銷售網站、App來說,最為致命的是,在院線一端。

據小道消息(不是某著名微信公眾號)透露,目前,美團「滾」在電影票業務中的資金量至少高達3000萬人民幣。具體合作模式是,由美團先行向各大院線進行包票(譬如,每年向萬達院線包下100萬張電影票的銷售額,並全款預付),然後再放到美團網站上進行銷售。你說,這讓剩下這些寄希望於通過先銷售後分成模式來銷售打折電影票的網站、App們,如何與之相競爭?

所以,別跟我扯什麼用戶體驗。電影票如同機票,標準化程度高,因此,只要價格足夠低廉,絕大多數人都會在所謂的用戶體驗面前低頭。哪怕真的有願意為用戶體驗額外買單的用戶,相信我,這個群體的數量在現階段也完全支撐不起一家商業機構由小長大。

但話說回來,這又不能完全怪美團。畢竟在王興的眼裡,真正的競爭對手是點評團、淘寶聚划算等團購大佬們,這些電影票銷售網站、App們不過是他在衝鋒陷陣過程中揮刀誤殺的小角色而已。

那麼,既然賣電影票這條路終究會被貼上「此路不通」的標籤,這些小角色們又該如何尋找新的生計呢?如果你有好主意,發消息告訴醬油君,一起來參與這「八卦人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297

在線電影票第一陣營已成,誰將成為銷售漏鬥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731/151251.shtml

最近一年巨頭們都愛上了電影,尤其是立誌要將O2O這事兒做成的百度糯米、美團和大眾點評。美團在2012年2月便已推出貓眼電影,大眾點評與百度糯米同期推出電影票業務,三者之間明爭暗鬥。微信、支付寶等入口級應用同樣推出了電影票頻道。這個市場究竟有多大?各家份額如何?未來走向何方?易觀近日發布的一份關於在線電影票的專題報告,較為全面地呈現了在線電影票市場。

大盤增長改變不了中小廠商出局的命運

 在線電影票市場依然還在高速增長,全國80%電影院已支持在線訂票,今年底這一數據有望達到85%。從收入來看,2014年線上出票135.7億元,占到該年總票房的45.8%,同比上漲179.07%。2015年第1季度中國在線電影票務市場收入為60.8億元(包括團購和在線選座),占據63.42%市場份額,同比增長95.69%。從用戶數據來看,2014年電影在線票務市場的用戶規模達到0.93億人,較2013年同比增長45.3%,今年將達到1.22億人。互聯網已成為電影票主流渠道。不過,快速增長的市場正在被大廠商收割。

在線電影票市場玩家多達七類、數十家。入口類、團購類和專業類是最主流的三類玩家,入口類即指擁有海量用戶的超級App,微信、支付寶、手機百度、百度地圖,它們正在成為生活服務的入口;團購類則是美團網、大眾點評和百度糯米,它們從電影票團購起家,現正轉型在線選座;專業類則是格瓦拉、蜘蛛網等玩家為代表的第一代在線電影票玩家,它們在電影票領域深耕多年。這幾類玩家各有所長。而影評網站、院線自有、社交網絡和電商平臺等類型的在線電影票玩家,在市場的存在感較低。

在最主流的三類玩家之中,競爭同樣異常激烈,絲毫不遜色於用車服務市場。從春節到現在的半年多時間里,9.9元看電影這類營銷活動屢見不鮮,正是因為各家電影票平臺的補貼營銷大戰,競爭激烈到相關部門已對此類營銷叫停。要肯定的是在線電影票玩家競爭對市場的拉動作用,中國每天新開張3家電影院的供給下,全國影院上座率不足16%,利用率嚴重不足,在線電影票起到了很好的拉動作用,甚至對票房都產生了提升效果,中國票房和觀影人次年複合增長率達到36.67%。

巨頭每一次血拼都會有中小玩家被擠出局,電影票市場同樣將上演這樣的結局。該報告顯示,在線電影票正在進入新的階段,團購、在線選座都已不再是核心競爭力,結合生活服務場景的交叉銷售才是眼下的競爭焦點。2016年將迎來在線票務市場整合,集中於多場景化入口,中小廠商被擠出格局,去到電影院便能明顯感受到這種更叠,過去五花八門的取票機正在逐步被替換為少數幾個大型玩家。

在線電影票市場第一陣營已成

 百度糯米、淘寶電影、微信電影,作為BAT三家電影業務的代表,進軍在線電影行業後,對美團&貓眼、格瓦拉形成了不小的沖擊。易觀報告顯示,百度糯米的影院覆蓋及城市覆蓋已趕超美團&貓眼。以美團&貓眼、格瓦拉為代表的在線電影票的第一陣營里又多了一些資金實力、業務能力更強的來自BAT的對手。

目前來看,第一陣營的各個玩家各具優勢,在前期廝殺階段,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美團&貓眼:電影票團購還在繼續,7月27日貓眼獨立,在電影業務領域,美團和貓眼未來是資源共享還是競對不得而知。根據美團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貓眼電影上半年交易額達到60億元,超過2014年全年,貓眼已形成先發優勢。而美團的劣勢是團購起家,用戶價格偏好性強。

百度糯米:百度糯米電影入局較晚,采取了一些差異化的玩兒法。投資院線、與各大院線發行聯名會員卡共享用戶、推出“會員+”計劃以圖改良團購弊端等等。最核心優勢則是技術+入口能力的場景化銷售,即根據用戶位置、用戶屬性等特性,用戶在搜索、在貼吧、在消費其他生活服務時,分析他可能感興趣的電影並進行推薦,實現結合場景的交叉銷售,拉動增量需求。百度糯米的劣勢則是進入行業時間較晚。

大眾點評:大眾點評要連接一切吃喝玩樂,它正在將吃喝玩樂用戶轉化為電影票用戶,在一些餐廳就可以看到點評布置的電影推廣易拉寶,還與商家合作推出包含電影票的“聚會大禮包”。其優勢是從各種吃喝玩樂導入增量用戶,劣勢則是影院資源上還處於下風。

格瓦拉:作為專業的票務網站,格瓦拉的強項是線下資源,用戶資源與商家資源的聯動,長於舉辦各種低價搶票品牌推廣、明星見面活動,提升用戶的參與度和平臺吸引力。電影社區也已形成氣候,其影院資源主要分布在華東地區。巨頭們燒錢越演越烈,格瓦拉跟進難度增加。

微信:微信在電影票業務上主要與萬達等第三方合作,自身沒有進行過多運營,這是騰訊在O2O和電商上大的戰略,重點做好入口。微信電影票優勢明顯,用戶基數巨大,且具有獨有的社交能力,朋友圈、公眾號與電影票業務都很好地進行聯動。劣勢則是入口太深了,作用相對有限。

淘寶:淘寶是互聯網巨頭中最遲進入電影票市場的,去年10月姍姍來遲。淘寶做電影的思路跟菜鳥、天貓都類似,即平臺化。淘寶電影想要打造一個虛擬院線,未來聯合各大影院開展類似於雙十一這樣的大促活動,與支付寶、娛樂寶、阿里影業、淘寶眾籌等業務都有結合空間。淘寶電商優勢能否適配到O2O服務上還需觀察。

上述玩家構成了在線電影票的第一陣營,它們之間的交鋒還在繼續。最終贏家必將在大公司中誕生,格瓦拉最終或許會進入某家巨頭的懷抱。

 誰能成為最好的電影票銷售漏鬥?

銷售漏鬥是市場營銷中一個經久不衰的模型,它反映了銷售促成的規律,潛在客戶一步步變為最終成交客戶,整個過程可以映射到一個漏鬥上。漏鬥從上到下體現了公司的客戶資源從潛在客戶階段,發展到意向客戶階段、談判階段和成交階段的比例關系,或者說是轉換率。正如前文所述,在線電影票第一陣營的巨頭玩家在影院覆蓋和城市覆蓋上差距越來越小的時候,關鍵比拼就是如何獲取訂單。誰的漏鬥效率越高,誰更有可能勝出。

每家在線電影票玩家都有自身的漏鬥。美團的漏鬥頂部是團購用戶,團購用戶中對電影票感興趣的用戶構成中間部分,再通過低價促成這些用戶下單。大眾點評的漏鬥頂部則是吃喝玩樂用戶,這些用戶在聚會等場景中順道有觀影需求,便有望在點評下單。微信的漏鬥頂部則是日活躍近4億的海量用戶,頂部非常之寬,不過要找到有潛在意向的並不容易,盡管可以通過社交等行為進行精準定位但我們並沒有看到微信推送電影票廣告,而且用戶分享一個關於電影的朋友圈,並不意味著他想去電影院,所以微信電影票是一個上寬下窄的胖漏鬥。

百度的業務特征使之在電影票業務上具有更高的漏鬥效率。漏鬥頂端是手機百度+百度地圖+百度糯米的用戶,通過搜索、地理位置、本地生活服務等數據精準定位到想看電影的人。這些有看電影需求的人,或者通過手機百度搜索電影票,或者通過百度地圖搜索周邊影院,又或者在百度糯米有過購買行為,向其推送電影票信息的轉化率自然會更高。

Google也被公認為是漏鬥效率最高的營銷平臺,這是搜索引擎的先天優勢,它們精準把握用戶此時、此地、此景的需求。在這一點上,百度與Google並無本質不同,只不過百度正在將重心放到移動生活服務上,漏鬥模型依然適用。從這一點來看,百度做電影票也好,做其他本地生活服務也好,優勢還是很明顯的。不過,漏鬥效率最高只是表明百度先天適合做這個,最終還是要靠執行,用好這個漏鬥。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羅超,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非i黑馬觀點及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獲得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473

還能為楊德昌買張電影票嗎 修複版“牯嶺街”的故事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2932

楊德昌的電影,大陸觀眾都是通過盜版影碟、網絡下載觀看。2016 年,《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電影修複版本將在美國、加拿大等北美地區上映。而大陸觀眾還要繼續等待。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2015年10月27日淩晨,一位巴西網友在推特上寫道:“昨天以後,世界上的影迷可以分成兩種了:一種是昨天在資料館看過《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另一種是沒看過的。”

10月22日開幕的第39屆巴西聖保羅國際電影節,亮點之一是《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下稱《牯嶺街》)35毫米修複版的3場放映。本屆電影節的回顧影展,主題是向美國大導演馬丁·斯科塞斯及其領導的“世界電影基金會”致敬,放映由這一機構出資修複的經典影片。《牯嶺街》拷貝在2009年即由世界電影基金會修複完畢。

2015年10月初,屆滿20歲的韓國釜山電影節將《牯嶺街》選為亞洲影史最偉大十部影片第七名,並於電影節期間放映修複版。釜山的放映後,楊德昌導演的遺孀彭鎧立女士也帶來最新消息:電影修複版本2016年要在美國、加拿大等北美地區上映。

2007年,楊德昌在美國病逝,過去通過盜版影碟、網絡下載愛上他電影的觀眾無不扼腕嘆息。2015年8月,《刺客聶隱娘》成為臺灣導演侯孝賢在大陸公映的首部影片,他半開玩笑地對大陸觀眾說,“你們在電腦上看了我那麽多年電影,總要去買張票了吧。”而楊德昌,卻再也沒有這麽說的機會。

對待《牯嶺街》最好的方式

2012年《牯嶺街》在舊金山市電影協會的放映後,彭鎧立向觀眾透露,影片修複版正在計劃新一輪的展映,其影碟發行權歸屬CC公司。

CC公司1984年由百老匯劇評人威廉·貝克與合夥人創立,專門發行全球藝術電影、獨立電影、實驗電影的修複版。由於挑片口味的睿智高雅,設計制作的專業細致,“標準收藏版”很快成為影迷眼中殿堂級的品牌。

“標準收藏版”看中發行的華語片屈指可數:吳宇森的《辣手神探》《喋血雙雄》,王家衛的《花樣年華》《重慶森林》,楊德昌的《一一》。像《牯嶺街》這樣在華語影史上占據重要位置的影片能由CC公司發行,意味著除了修複一新的正片,還會有可看性強的豐富花絮。對熱愛這部電影的觀眾來說,這是對待它的最好方式。

3年過去了,影碟出版的消息石沈大海。按照慣例,CC公司每月15日會公布下數第三個月的發行消息。幾乎每一個15日,《牯嶺街》的影迷都在熱切期盼這部影片的名字出現,但3年來,每一次都落空。

2014年11月,CC公司的兩位制作人在俄亥俄州立大學交流時曾透露,在2015年,除了《牯嶺街》之外,楊德昌其他作品也會同時推出。如今2015年“標準收藏版”的所有發行計劃已全部公布,仍沒有《牯嶺街》的半點消息。

楊德昌留下一個暗示

或許中國大陸影迷更關心的是,《牯嶺街》修複版會否有機會來到大陸,在大銀幕放映哪怕一次。

2007年,馬丁·斯科塞斯成立了世界電影基金會,誌在保存世界優秀電影遺產。基金會兩名中國理事之一王家衛推薦了《牯嶺街》的修複計劃,2009年正式啟動,委托意大利著名的電影拷貝修複機構“博亞電影修複所”實施。修複完成的《牯嶺街》在2009年第四屆香港夏日國際電影節首次放映,而後陸續在臺灣、新加坡等亞太地區放映。2011年,北京“新人電影節”首次在大陸成功舉辦了楊德昌作品回顧展,展映了八部楊德昌作品,獨缺《牯嶺街》。

1987年,臺灣宣布解除“戒嚴”,楊德昌和同為“外省人”的中央電影公司(簡稱“中影”)經理、編劇小野一起共同編寫《牯嶺街》劇本。故事原型是1961年真實案件:建國中學學生茅武因為情感糾紛,在臺北牯嶺街把女友刺死。這是國民黨遷臺後第一起少年犯罪案件,成為爆炸性新聞。

楊德昌是建國中學校友。最初他的想法是拍一個普通的小成本電影,在劇本階段,他越寫就越覺得這個故事的分量非同小可,正如小野後來回憶:“一寫下去,故事就愈來愈龐大了。為什麽男孩會把女孩殺掉?因為他很苦悶。為什麽苦悶?他的父母親來自上海,經歷‘白色恐怖’……”

片中隨父母來臺的小四,在楊德昌看來是一代人的縮影:在1960年代苦悶、高壓的政治環境成長的少年,長大成人走上社會,參與各種政治運動之後,歷史會在他們身上留下什麽痕跡?這部影片含有更多的政治符號留待影迷去辨別、解讀。影片最後,楊德昌留下暗示:小四被捕了,收音機傳來聯考錄取通知書,一個個名字里,有意無意地暗藏了一位日後活躍於社會運動的人士。

或許正是政治元素成了阻礙影片最終到達大陸大銀幕的重要因素。

《牯嶺街》影片版權方開出的條件常常成為另一個阻礙。目前影片由臺灣“中影”和彭鎧立共同持有各一半的版權。以2015年10月釜山電影節的放映為例,單場放映費高達6500美元,而電影節票價則合4.5美元,基本不可能收回成本。多個曾接洽《牯嶺街》的策展人也都表示,版權方的附帶條件也較為苛刻,比如放映時彭鎧立女士必須在場等等。

“臺灣沒有發行過完整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DVD。”臺灣電影資料館館長林文淇曾在2013年對媒體談起,這部經典影片在傳播上遇到的種種阻礙。臺灣中影對此片發行DVD信心不大,“利益又不高,如果期待它積極處理是不太可能的。”另一方面,過去港臺拍片前臨時拉起一個影業公司,投資人眾多,版權所屬複雜無比,只要其中一個人不願意,其他人也沒法處理。《牯嶺街》近年才漸漸捋順了版權關系,但仍有版權持有人意見相左,爭持不下遲遲不能發行。

重現那些以前看不清的地方

曾經面市的《牯嶺街》大體有4個版本。一個是1991年7月在臺灣公映版本,片長兩個多小時。此外還有185分鐘版(VCD)和235分鐘版(LD)。最後是237分鐘的“導演剪輯版”,“其實237分鐘的導演版是楊導在世時已有,235分鐘的版本純粹是為方便發行而剪輯成的。兩個版本的場口基本上都是齊全的,只不過是時間長度上的差異。”鄭子宏解釋。

2015年7月,博亞電影修複所首個海外分公司落戶香港,鄭子宏任董事總經理。“此次為4K級別修複。原素材主要是屬於楊導演遺孀彭女士藏於臺北中央電影公司的原35毫米底片和聲片。由於部分原底已損壞,修複亦以當年的一個翻底為取材。”他這樣描述當年修複的過程。

電影修複,行內有個常識,就是修複永無止境,一旦有新的技術、材料“出土”,很可能就會將此前修複的成果推倒重來。2010年阿根廷發現德國表現主義大師弗里茨·朗《大都會》完整版,就徹底顛覆了之前的修複版本。

《牯嶺街》亦如此。“2009年推出的修複版是一個‘未完工程’。現今的修複技術比當時更進步了,可以在現存的材料上重新檢視,和對不足的地方作出補遺。”鄭子宏判斷,10月在釜山和羅馬等地放映的應該仍是2009年那個未完全完成的版本,他透露,《牯嶺街》還在最後修複階段。

《牯嶺街》電影場景大部分是夜間,為修複增加了難度。微信公號“映畫臺灣”運營者之一黃豆豆在釜山電影節看過修複版放映:“電影修複版遠遠沒有期待中的效果好,同行的電影專家們,都是同一感受。但比原來看過的模糊版本要好很多。”

鄭子宏是這樣看的:“修複也希望保持原來電影的膠卷味道,可能有些觀眾誤會了修複後要呈現像現今數碼拷貝般的清晰才是‘理想’。”

大陸影迷目前能在網絡上找到的《牯嶺街》最佳版本,取材自LD版轉錄成的DVD。那是2007年楊德昌逝世時盜版商“應時而作”,畫質比之前流行的香港飛圖版VCD好一點,但由於LD播放過程要換碟,因此中間有明顯停頓黑場。

我在10月底向CC公司發郵件詢問《牯嶺街》影碟發行計劃,得到的是相當“標準版”的答複:“別失望,請期待我們未來的公告。”

(作者為公眾號“奇遇電影”聯合發起人、媒體工作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739

撇除電影票"超低價"泡沫 讓春節檔回歸文化剛需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1-30/1188563.html

■沒了超低價實惠,觀眾還願意進電影院嗎? 在業界人士看來,春節觀影已成為中國人的年節休閑“剛需”之一,並不會因為多付了二三十元而影響春節觀影的熱情

■高額票補會讓觀眾產生電影“廉價”的錯覺,而目前電影成本比20年前成百倍增加,觀眾把10元左右的票價看做正常,長此以往對電影是有傷害的

距離春節檔啟幕不到20天,各大片方在激烈競爭之前先達成了一項共識———限制大規模票補,不靠“折本甩賣”來換取票房表面的光鮮。具體措施是,除夕到正月十五期間,全國影院票價 (觀眾實際支付部分) 不低於19.9元。而且,單部影片的票補數量不得超過50萬張。如此一來,8.8元、9.9元看一場電影,在今年春節恐不複存在。

沒了超低價實惠,觀眾還願意進電影院嗎?在業界人士看來,春節觀影已成為中國人的年節休閑“剛需”之一,並不會因為多付了二三十元而影響春節觀影的熱情,眼下預售火熱便可見一斑。而且從長遠看,限制過度票補,對於規範中國電影市場、為更多中小成本影片尋找突圍路徑,終究是好事一樁。

春節檔屢創紀錄,票補是重要但非唯一推手

盡管農歷戊戌年來得格外晚,要到2月16日才是正月初一,但各重點影片的預售窗口已經開啟。近期購買春節預售票的觀眾發現,在幾大主要電影票商平臺上,最具競爭力的四部影片 《紅海行動》 《捉妖記2》 《唐人街探案2》《西遊記之女兒國》 都堅守19.9元的價格紅線。而且,每個賬號每場電影最多只能享受兩張19.9元的優惠票。

票補,顧名思義票價補貼。2014年下半年,格瓦拉、貓眼、淘票票、蜘蛛網、微影、微票兒、百度糯米、天下票倉、咪咕影院等互聯網平臺相繼開啟“票補時代”,為“跑馬圈地”完成原始擴張。彼時,觀眾花費18.8元、9.9元甚至最低3.8元看一場電影都是平常事。觀眾獲益的同時,在片方結算端,為了補上國內影市每部影片最低35元、3D片最低40元的“指導價”,電商會向片方補足差額。

靠票補能掀多少波瀾? 沒有精確結果顯示,但能從一系列數字中窺得一二:2014年“雙十一”當天,阿里巴巴為11部影片付出了至少1000萬元票房補貼;2015年春節檔,某部大片被曝票補近7000萬元,幾乎占到該片總票房的十分之一;2017年丁酉年大年初一,單日產出的8億多元票房里,被指有3億元左右與票補相關。

票補兇猛,推著春節檔票房屢創紀錄。數據顯示,近些年中國電影市場春節7天票房占全年總量的比重相當可觀。2015年春節票房19.94億元,占全年4.52%;2016年,過年7天爆收36億元,占全年比重7.88%;2017年,即便檔期內影片良莠不齊,但仍收割了37.7億元,堪稱中國電影人難以忘懷的狂歡一周。

不過票補絕非春節檔屢屢走高的唯一推手。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說得全面:“春節檔的成長,除了影院終端下沈、電影品質提升、觀影氛圍培育等內部原因外,百姓消費習慣的改變等社會因素也是極為重要的推動力。”在業界普遍認知里,“回家過年”已不單純是情感上的召喚,還催生了全新的春節文化年俗,而成本可控、時間可選的舉家觀影顯然就是符合時宜的新年俗。因此,即便超低價不再,但平均50元左右的消費水準依然在許多人的接受範圍之內。

“票補”是電影市場的“泡沫制造機”

既然取消9.9元票價,並不會令春節影院里的人數銳減,那麽片方為何還要結成“票價聯盟”? 電影市場專家劉嘉認為,愈演愈烈的票補已讓中國電影市場與真實情況漸行漸遠,是時候加以遏制了。

“最初,票補是用於吸引觀眾,後來各方為了爭奪檔期內光鮮的票房數據,票補力度越來越大,實際上已給行業帶來了泡沫。”劉嘉說,大規模的票補令院線不再是影片質量的競技場,而更像是比誰更願砸錢的叫賣場。“誰有雄厚資本用於票補,誰就有可能在重要檔期脫穎而出。一方面,一些真正的好電影被搶占排片資源;另一方面,那些得到光鮮數據的影片,其真實的價值體現都被掩埋在了票補的浮雲之下。”換言之,市面上“9.9元”越多,中國電影票房就離真相越遙遠。

一位院線經理曾直言長期實行低票策略,對電影行業是種傷害。高額票補會讓觀眾產生電影“廉價”的錯覺,而目前電影成本比20年前成百倍增加,觀眾把10元左右的票價看做正常,長此以往對電影是有傷害的。

低價策略能夠換來一時的人聲鼎沸,但長久的有序發展,終究得靠健康的市場、良性的競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717

萬達電影上半年收入74億,靠“電影票”也靠“爆米花”

看電影已經成為國民休閑娛樂必選項,今年上半年有多少觀眾走進了電影院?萬達電影(002739.sz)晚間發布中報,上半年走進萬達電影院觀影的觀眾有1.19億人次,比去年上半年增長了18.3%。

電影票房依然是萬達電影的收入主要來源,根據半年報,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73.67億元,同比增11.38%;凈利潤9億元,同比增1.46%。公司直營影院實現票房50.15億元,同比增長15.8%。

不過,以“爆米花”為代表的非票房收入仍在加速崛起。中報顯示,萬達電影上半年非票房收入超25億元,主要包括銷售零食飲料、電影周邊的衍生品以及電影播放前投放的各類廣告等。在2018年7月中旬,萬達電影更是在其全國各大影城舉辦了“萬達電影爆米花節”,預計爆米花將為其下半年的營業收入貢獻更多營收。

另外,今年上半年,萬達電影的衍生品業務同比增長達到了118%,這一類產品通常包括影片角色、劇情及道具相關的主題類紀念商品。

萬達電影目前仍在停牌。萬達電影2017年的7月4日因重大資產重組事項開始停牌,至今已經停牌一年有余。根據其公告,這次萬達電影的重大資產重組事項涉及影視類資產收購。

深交所對萬達電影重大資產重組相關文件進行事後審核,並於2018 年7月4 日向萬達下發了《關於對萬達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的重組問詢函》,深交所根據萬達電影提交的重組相關文件提出若幹反饋意見,並要求公司及相關中介機構做出說明或出具核查意見。

萬達電影稱,“為進一步做好《問詢函》回複工作,公司股票將繼續停牌,待公司回複《問詢函》且經深交所審核通過後,公司將及時公告並申請股票複牌。”

在股權變動方面,截至今年上半年,萬達投資持有萬達電影50.7%的股份。今年1月22日,萬達電影第一大股東萬達投資所持的6.8億股解除限售,剛剛解除限售後,萬達投資便“按耐不住”,在2月份以協議轉讓方式將其持有公司的9000萬股轉讓給阿里集團的關聯方杭州臻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杭州臻希”),占公司股份總數的7.66%。目前,杭州臻希已成為萬達電影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為7.66%。

另外,在今年2月5日和阿里集團一同與萬達電影簽訂戰略投資協議的文投控股(600715.SH)也將從萬達投資手中“接過”6000萬股,並在2018年中報稱,文投控股已出資2.26億元認購信托計劃份額。完成認購後,文投控股將以5.11%的持股比例成為萬達電影的第三大股東。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杜卿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8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