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還能為楊德昌買張電影票嗎 修複版“牯嶺街”的故事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2932

楊德昌的電影,大陸觀眾都是通過盜版影碟、網絡下載觀看。2016 年,《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電影修複版本將在美國、加拿大等北美地區上映。而大陸觀眾還要繼續等待。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2015年10月27日淩晨,一位巴西網友在推特上寫道:“昨天以後,世界上的影迷可以分成兩種了:一種是昨天在資料館看過《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另一種是沒看過的。”

10月22日開幕的第39屆巴西聖保羅國際電影節,亮點之一是《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下稱《牯嶺街》)35毫米修複版的3場放映。本屆電影節的回顧影展,主題是向美國大導演馬丁·斯科塞斯及其領導的“世界電影基金會”致敬,放映由這一機構出資修複的經典影片。《牯嶺街》拷貝在2009年即由世界電影基金會修複完畢。

2015年10月初,屆滿20歲的韓國釜山電影節將《牯嶺街》選為亞洲影史最偉大十部影片第七名,並於電影節期間放映修複版。釜山的放映後,楊德昌導演的遺孀彭鎧立女士也帶來最新消息:電影修複版本2016年要在美國、加拿大等北美地區上映。

2007年,楊德昌在美國病逝,過去通過盜版影碟、網絡下載愛上他電影的觀眾無不扼腕嘆息。2015年8月,《刺客聶隱娘》成為臺灣導演侯孝賢在大陸公映的首部影片,他半開玩笑地對大陸觀眾說,“你們在電腦上看了我那麽多年電影,總要去買張票了吧。”而楊德昌,卻再也沒有這麽說的機會。

對待《牯嶺街》最好的方式

2012年《牯嶺街》在舊金山市電影協會的放映後,彭鎧立向觀眾透露,影片修複版正在計劃新一輪的展映,其影碟發行權歸屬CC公司。

CC公司1984年由百老匯劇評人威廉·貝克與合夥人創立,專門發行全球藝術電影、獨立電影、實驗電影的修複版。由於挑片口味的睿智高雅,設計制作的專業細致,“標準收藏版”很快成為影迷眼中殿堂級的品牌。

“標準收藏版”看中發行的華語片屈指可數:吳宇森的《辣手神探》《喋血雙雄》,王家衛的《花樣年華》《重慶森林》,楊德昌的《一一》。像《牯嶺街》這樣在華語影史上占據重要位置的影片能由CC公司發行,意味著除了修複一新的正片,還會有可看性強的豐富花絮。對熱愛這部電影的觀眾來說,這是對待它的最好方式。

3年過去了,影碟出版的消息石沈大海。按照慣例,CC公司每月15日會公布下數第三個月的發行消息。幾乎每一個15日,《牯嶺街》的影迷都在熱切期盼這部影片的名字出現,但3年來,每一次都落空。

2014年11月,CC公司的兩位制作人在俄亥俄州立大學交流時曾透露,在2015年,除了《牯嶺街》之外,楊德昌其他作品也會同時推出。如今2015年“標準收藏版”的所有發行計劃已全部公布,仍沒有《牯嶺街》的半點消息。

楊德昌留下一個暗示

或許中國大陸影迷更關心的是,《牯嶺街》修複版會否有機會來到大陸,在大銀幕放映哪怕一次。

2007年,馬丁·斯科塞斯成立了世界電影基金會,誌在保存世界優秀電影遺產。基金會兩名中國理事之一王家衛推薦了《牯嶺街》的修複計劃,2009年正式啟動,委托意大利著名的電影拷貝修複機構“博亞電影修複所”實施。修複完成的《牯嶺街》在2009年第四屆香港夏日國際電影節首次放映,而後陸續在臺灣、新加坡等亞太地區放映。2011年,北京“新人電影節”首次在大陸成功舉辦了楊德昌作品回顧展,展映了八部楊德昌作品,獨缺《牯嶺街》。

1987年,臺灣宣布解除“戒嚴”,楊德昌和同為“外省人”的中央電影公司(簡稱“中影”)經理、編劇小野一起共同編寫《牯嶺街》劇本。故事原型是1961年真實案件:建國中學學生茅武因為情感糾紛,在臺北牯嶺街把女友刺死。這是國民黨遷臺後第一起少年犯罪案件,成為爆炸性新聞。

楊德昌是建國中學校友。最初他的想法是拍一個普通的小成本電影,在劇本階段,他越寫就越覺得這個故事的分量非同小可,正如小野後來回憶:“一寫下去,故事就愈來愈龐大了。為什麽男孩會把女孩殺掉?因為他很苦悶。為什麽苦悶?他的父母親來自上海,經歷‘白色恐怖’……”

片中隨父母來臺的小四,在楊德昌看來是一代人的縮影:在1960年代苦悶、高壓的政治環境成長的少年,長大成人走上社會,參與各種政治運動之後,歷史會在他們身上留下什麽痕跡?這部影片含有更多的政治符號留待影迷去辨別、解讀。影片最後,楊德昌留下暗示:小四被捕了,收音機傳來聯考錄取通知書,一個個名字里,有意無意地暗藏了一位日後活躍於社會運動的人士。

或許正是政治元素成了阻礙影片最終到達大陸大銀幕的重要因素。

《牯嶺街》影片版權方開出的條件常常成為另一個阻礙。目前影片由臺灣“中影”和彭鎧立共同持有各一半的版權。以2015年10月釜山電影節的放映為例,單場放映費高達6500美元,而電影節票價則合4.5美元,基本不可能收回成本。多個曾接洽《牯嶺街》的策展人也都表示,版權方的附帶條件也較為苛刻,比如放映時彭鎧立女士必須在場等等。

“臺灣沒有發行過完整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DVD。”臺灣電影資料館館長林文淇曾在2013年對媒體談起,這部經典影片在傳播上遇到的種種阻礙。臺灣中影對此片發行DVD信心不大,“利益又不高,如果期待它積極處理是不太可能的。”另一方面,過去港臺拍片前臨時拉起一個影業公司,投資人眾多,版權所屬複雜無比,只要其中一個人不願意,其他人也沒法處理。《牯嶺街》近年才漸漸捋順了版權關系,但仍有版權持有人意見相左,爭持不下遲遲不能發行。

重現那些以前看不清的地方

曾經面市的《牯嶺街》大體有4個版本。一個是1991年7月在臺灣公映版本,片長兩個多小時。此外還有185分鐘版(VCD)和235分鐘版(LD)。最後是237分鐘的“導演剪輯版”,“其實237分鐘的導演版是楊導在世時已有,235分鐘的版本純粹是為方便發行而剪輯成的。兩個版本的場口基本上都是齊全的,只不過是時間長度上的差異。”鄭子宏解釋。

2015年7月,博亞電影修複所首個海外分公司落戶香港,鄭子宏任董事總經理。“此次為4K級別修複。原素材主要是屬於楊導演遺孀彭女士藏於臺北中央電影公司的原35毫米底片和聲片。由於部分原底已損壞,修複亦以當年的一個翻底為取材。”他這樣描述當年修複的過程。

電影修複,行內有個常識,就是修複永無止境,一旦有新的技術、材料“出土”,很可能就會將此前修複的成果推倒重來。2010年阿根廷發現德國表現主義大師弗里茨·朗《大都會》完整版,就徹底顛覆了之前的修複版本。

《牯嶺街》亦如此。“2009年推出的修複版是一個‘未完工程’。現今的修複技術比當時更進步了,可以在現存的材料上重新檢視,和對不足的地方作出補遺。”鄭子宏判斷,10月在釜山和羅馬等地放映的應該仍是2009年那個未完全完成的版本,他透露,《牯嶺街》還在最後修複階段。

《牯嶺街》電影場景大部分是夜間,為修複增加了難度。微信公號“映畫臺灣”運營者之一黃豆豆在釜山電影節看過修複版放映:“電影修複版遠遠沒有期待中的效果好,同行的電影專家們,都是同一感受。但比原來看過的模糊版本要好很多。”

鄭子宏是這樣看的:“修複也希望保持原來電影的膠卷味道,可能有些觀眾誤會了修複後要呈現像現今數碼拷貝般的清晰才是‘理想’。”

大陸影迷目前能在網絡上找到的《牯嶺街》最佳版本,取材自LD版轉錄成的DVD。那是2007年楊德昌逝世時盜版商“應時而作”,畫質比之前流行的香港飛圖版VCD好一點,但由於LD播放過程要換碟,因此中間有明顯停頓黑場。

我在10月底向CC公司發郵件詢問《牯嶺街》影碟發行計劃,得到的是相當“標準版”的答複:“別失望,請期待我們未來的公告。”

(作者為公眾號“奇遇電影”聯合發起人、媒體工作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7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