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原來馬雲都會這樣對待小股東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com/2012/02/blog-post_22.html

早前post了一篇「有些股票價格低過價值亦是高危」 , 話楷哥用電盈玩財技, 說明有些管理層是沒有意識跟小股東分錢的, 包括大劉等人也是眾所周知。誰不知阿里巴巴的馬雲也是其中一員, 記得在大陸書局有非常之多有關馬雲的書, 隨手看看就知內地當他是一代傳奇。

記得其中一本書有提及馬雲的從商理念, 他希望利用網絡世界令各方人等的「生意」做得比較有效率, 因而產生網上生意平台的念頭, 他本身對電腦科技認識不多, 但憑藉信念一心想令這個世界更加美好, 還對下屬說明他們要做出一個連他這個電腦白痴都懂怎樣操作的網上交易平台, 最後獲得非常成功的結果。

如今, 他用大約於當年上市價的價格$13.5 來提出私有化, 由於要顧及公司增長, 多年上市期間並未有太多股息派發, 在小股東的角度算是在07年借了$13.5給他搞大盤生意, 當他搞好了、搞大了, 就把$13.5發回小股東, 一點利息都不補, 算是「打完齋唔要和尚」。

對上市持有至現在的小股東而言, 尚可為打個和, 算輸了資金在4年多來的機會成本, 但在高位入市的小股東, 可算是無仇可報了。我記得有些頗受歡迎的財經blog都有建議買入這支股票, 跟入的朋友可能傷亡慘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89

投資札記【375】所有健忘者最終都會被喚醒 佐羅股飛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4cdd300102e1xk.html
如果沒有市場轉暖牛市的拉升或經濟轉暖,那些一貫默默無聞的股票也許會遠遠落後時下的熱點概念,很多人精挑細選的價值股或成長股會長時間的蟄伏,這使許多誓言從事基本面研究的投資人感到無奈,甚至到最後就乾脆不相信持股會有好的未來了。那種技術派人士就更難以忍受長期受冷的企業股票。賺快錢本身就是大多數人的共識,此時更是喧囂塵上,誰還去忍耐?事實上即使有耐力,這忍耐極限時間大概五年。(這是大概的牛熊轉折的平均時間)

 

同樣,如果沒有熊市或經濟短暫的萎靡再次將股價拉低,那些等待低價買入的人都會感到厭煩,認為自己完全落後於別人了。

 

而且很多情況下,以上兩種焦慮的人,他們最終都將會放棄以前的謹慎、理性的基本面研究,而完全地接近市場投入到真正的股市博弈中去。

 

以上大概就是格雷厄姆的心理約束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從1990年10月到2000年1月,道瓊斯指數瘋狂上漲,其下跌幅度從未超過20%,只有三次損失可能會達或超過10%,不計股息總收益達到395.7%。只有1949年~1961年的繁榮時期超過了它。在這兩段時間裡,別說普通投資人,就是很多機構巨鱷們也都會沉浸在健忘症的虛幻中。最能做世紀警示的例子,就是1999年的科網股,多少機構c慘滅於"健忘的"屠刀之下??

 

因此我在以前寫過博客文章,要「小心牛市裡的讚譽和熊市裡的詆毀」(見置頂),因為評判者都是健忘症患者,這樣他們集體(環境)對你形成了一個更大麻醉圈作用,使本該清醒的你也產生了健忘症!

 

牛市持續的時間越長,投資者的健忘症越嚴重;大約5年(國內甚至兩年)之後,許多人們甚至不相信會有神馬熊市出現。現在你不要反駁我,因為現在也許你正相反,延續大約快五年的熊市了,許多人在我說「等待牛市時候才會全面撤離」時候,他們開始撇嘴,意思說哪裡還會有什麼牛市啊,前路都是崎嶇,心裡充滿忐忑。

 

我要說,所有這些健忘者最終都會被喚醒,而且那些被喚醒的記憶都是充滿了不很愉悅的感受。因為他們以自我思維慣性來評判市場,以情緒來代替大規律去制定策略。

 

還是那句話:投資市場上,沒有更大的承載量就能不會賺取更大的財富。因此我們該忍耐的時候必須忍耐,該臥薪嘗膽的時候我們勢必躲不過去吃苦,但重要的是千萬別患健忘症!那就要靠對規律的認知,對企業的深入研究,要靠獨立思考能力去抗干擾,最後也就剩下一種堅持的信念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38

虧損百億燒到本業 面板夢一場空 八十四歲不拚了 許文龍放手奇美電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2012-5-28 TWM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1

人人都會遭遇「龐氏騙局」

http://www.yicai.com/news/2012/12/2352125.html
要輕信會有低風險離譜高收益的投資。

千萬不要以為龐氏騙局和你無關,當小額貸款公司居然跑到超市門口去兜售理財產品這種情況出現時,就說明由慾望、僥倖兩隻怪獸驅動的「民間金融創新」又有了市場。這種看似舶來但卻根植於中國人金錢觀裡擊鼓傳花的遊戲曾經在很多人心目中那樣光芒四射,從「蟻力神」、「東北大造林」到鄂爾多斯的全民放貸,沒有人在它們如日中天的時候想過全身而退,但它們帶來的真的就是民間金融信用的遍地哀鴻。超越常理的收益承諾日漸增多,這或許只是又一輪瘋狂的開始。當想要讓雞生金蛋的時候,首先不是想要喂什麼樣的飼料,而是,如何先保住籃子裡的這只未來的金雞。

為了籃子裡這只未來的金雞,我們先從中國銀行董事長肖鋼的「龐氏騙局論」開始談起。

「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根本就是一個龐氏騙局。在一定的條件下,投資者一旦失去信心並減少他們的購買或退出理財產品,這樣的擊鼓傳花便會停止。」肖鋼在署名文章中呼籲加強監管。

有關「銀行理財產品就是龐氏騙局」的論斷在業界掀起了軒然大波,支持者與反對者頻頻發言,旗鼓相當。而規模龐大的銀行理財產品佔據理財市場的大宗份額,且與個人投資者密切相關。我們有必要對銀行理財產品的運作流程進行梳理,讓投資者有更多判斷依據。

目前銀行發行的「資金池」運作理財產品期限錯配,要用「發新償舊」來滿足到期兌付,這本質上算是「龐氏騙局」嗎?看來,我們首先得弄清楚什麼是龐氏騙局。

龐氏騙局其實是一種最古老和最常見的投資詐騙,這種騙術是一個名叫查爾斯•龐茲的投機商人「發明」的。簡言之,就是利用新投資人的錢來向老投資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報,以製造賺錢的假象,進而騙取更多的投資。在龐氏騙局中,滾動運作的資金池是支持騙局能否延續的關鍵。

我們通常說的資金池是把資金彙集到一起,形成一個像蓄水池一樣的儲存資金的空間,通常運用於集資投資、房地產或是保險領域。保險公司有一個龐大的資金池,賠付的資金流出和新保單的資金使之保持平衡。基金是一個資金池,申購和贖回的資金流入流出使基金可以用於投資的資金處於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銀行也有一個龐大的資金池,貸款和存款的流入流出並不是直接地一一對應,資金池使借貸基本保持穩定。

龐氏騙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的資金池運作呈現出低風險、高回報的「投資規律」,以及參與者看不清、搞不明白的神秘投資訣竅。

Tips 龐氏騙局的運作步驟

1、告訴你有一種投資方法可以獲得高額回報。
2、你搞不懂它怎樣掙錢,但投入了第一筆資金。
3、後續投資者陸續加入,而你獲得的高額收益來自於他們的投資金。
4、收益假象繼續維持,有更多的人循環加入。

銀行理財產品真的是龐氏騙局?

1、在資金池類理財產品中,你扮演著最底層的債權人角色。

2、「短錢長投」和「滾動發售」是資金池盈利的重要秘訣。

說到這裡,你是否開始反省最近自己買入的銀行理財產品了?就在11月中旬,浙江稠州商業銀行的一款銀行理財產品223天預期年化收益率5.4%至5.5%。而查閱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這款產品比同期的SHIBOR至少高出1個百分點。類似的產品一期接著一期,很少會讓投資者的資金輪空。

部分銀行理財產品的高收益源自購買了同業更高收益率的產品,或者以更高收益率拆借給同業。這種「滾雪球」的現象在金融行業中並不罕見,這還包括了與保險公司之間的拆借。

事實上,銀行理財產品不同的「資金池」有各自的資金投向,大致可以分為債券市場類、票據資產類和委託貸款類。以債券市場類「資金池」為例,理財產品的設計方如同一個採購者,採購國債、企業債、城投債等,將其打包成一個產品池;與此對應,銀行向市場募集一筆資金,而這個「資金池」的體量大致與「產品池」相當,以購買這些打包了的債券資產。投資者和他們的理財經理搞不明白資金池裡的資金到底如何流動,只有每一款產品的實際操盤者才知道自己的產品具體投向了什麼。對於普通投資者,你能相信的就是銀行拍著胸脯保證「此前從來沒有出現過不能兌付的情況」。

如果真如肖鋼所言,那麼投資者的風險不在利息,而在本金。如果「短錢長投」過程中一旦出現「短錢」資金鏈斷裂,或者在系統風險下銀行的資金池出現了「有毒資產」,那麼投資者的本金將血本無歸。

任何投資都是風險和收益的結合體,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兩面的對應關係無非有時會發生同向或異向的變化。

當你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絕大多數的產品合同上都不會有「保本」或是「保收益」的字樣,你甚至還需要抄寫這樣一段話:「本人已經閱讀上述風險提示,充分瞭解並清楚知曉本產品的風險,願意承擔相關風險。」

銀行理財產品,其實就是由商業銀行自行設計並發行的一種金融產品,通過投資者的份額購買,將募集到的資金根據產品合同約定投入相關金融市場或購買相關金融產品,獲取投資收益後,再根據合同約定分配給投資人。雖然這和存定期存款一樣在銀行辦理手續,但其中的風險和收益都是完全的兩碼事。

將形形色色的銀行理財產品分類,購買者大致扮演兩種角色——債權人或是投資人。

當你以投資人的角色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銀行所做的是代客理財業務。銀行根據某一風險偏好設計出投資模型與標的,根據產品特徵找到合適的投資人。銀行在這一過程中的角色是資產管理方和投資顧問人。這一類銀行理財產品出現在多數外資銀行的產品中,也有少部分中資銀行的理財產品是這樣的投資型結構。投資型的理財產品一般只有收益或虧損可能出現的範圍,有明顯的高收益高風險特徵。

更多的時候,你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只是扮演著最底層的債權人角色。理財產品,本質就是一個借貸的延伸。無論是債券類、票據類還是信貸類產品,都是銀行將上游的融資成本,經過中間層層盤剝,由理財產品的形式轉手「賣」給顧客。在目前中資銀行發出的理財產品中,購買者大多數都成為了這類債權人。債權型的理財產品會有一個較為明確的預期收益率,這個收益率會比銀行同期限的存款要高,目前來看,多數情況下理財產品也都兌現了預期收益。

銀行是如何從這些債權型的理財產品運作中獲利的?資金池「短錢長投」和「滾動發售」是重要秘訣。舉例來說,如果某商業銀行以平均年化8%的利率收益進行了一批1年期的融資項目,對銀行來說,這是「長投」;銀行再以相當體量的3個月左右期限的理財產品滾動發售4期,對購買者來說,這就是「短錢」。目前,3月期理財產品收益率一般在3%至4%,換言之,中間的息差收入就有4%至5%。

銀行理財產品所投的融資項目不同,利率收益和存在的風險也各不相同,因此無法形成固定的定價模式。但在市面上,各家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相差不多,因為收益率基本參考了產品發行時市場上資金面的收縮情況,以及同業競爭情況而定。

通常情況下,產品的期限越長、購買者的資金量越大,獲得的收益率也會越大。但有時,你會發現一個35天的理財產品收益率超過同類型90天的產品,並被銀行的理財師設置為「主打產品」。這並不是天上掉下的餡餅。這只會發生在滾動發售的理財產品遇冷,或是年末季末銀行「更需要錢」的時候。你的收益率上升,或是在這段時間資金本身的價值上升了,或者是你購買的超短期理財產品承擔了更多的風險。而這樣的銀行理財產品也更有可能淪為「龐氏騙局」。

Tips

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你要關注4個指標

1、預期收益:理財產品大都不會承諾保本保收益,但預期的收益率能讓你知道大概的收益範圍。

2、資金投向:資金投向了股票、債券或是票據市場,這直接影響到你的收益和風險。

3、封閉期:在封閉期內你不能動用這筆錢,所以你得預留出足夠的現金。

4、風險:你得搞明白這款產品最多會損失多少本金。

好多玩法都可能讓你上當

1、在信託剛性保障的幻覺中,風險其實客觀存在。

2、小額貸款出現騙局的關鍵環節就在於資金運用和去向。

銀行體系理財產品如此,而在銀行大廳外,這種擊鼓傳花的遊戲可能換了另一些靚麗的包裝同時上演。那麼它們在我們身邊的形式,你注意到了嗎?從國外經典案例看,龐氏騙局的玩法還可以很多,甚至騙過銀行、基金等機構和投資家等專業人士。不要輕易被外表迷惑。

經典例子就是前納斯達克主席伯納德•麥道夫的演繹版本:首先得有個載體,他用自己的積蓄在1960年成立了伯納德•麥道夫投資證券公司,並平穩發展成了一家不錯的機構。其次,創造一種吸引效應,麥道夫自己曾擔任了3年的納斯達克市場主席,在名譽與聲譽的積累下,他依然保持神秘低調;同時,公司的投資收益開始表現出優良的業績——不論牛熊,他告訴你每月可以得到1%至2%的穩定回報。這已經略高於道瓊斯30種工業股票的平均增長率,而且誰也不會拒絕穩定的高收益。當然麥道夫不免會被追問如何做到如此投資業績,他則繼續拋出神秘的投資術——「內部消息」或者「分裂轉換」的投資策略,實際上,誰也沒搞懂這到底為何物。但光環和業績已經讓投資者自動過濾掉這些問題了。500億美元蜂擁而上,掉入陷阱的包括法國巴黎銀行、西班牙桑坦德銀行、日本野村控股公司、通用汽車金融服務公司總裁和斯皮爾伯格等名人。

而他的運作邏輯很簡單,就是龐氏老套路——用高額回報引誘投資者,再用後來的投資者資金償付前期投資者,維持收益假象。只要投資資金源源不斷,遊戲就可以繼續下去了。結果是,麥道夫的這個騙局竟然持續了20年,直到2008年金融危機出現,70億美元的贖回壓力讓他自己也玩不下去了,只好坦承「金融巨騙」。連家人都表示不知道真相。

那為什麼會上當?繞不開的根本原因就是誘人的利益,甚至如一些組合的基金經理乾脆也把所有錢都交給麥道夫有穩定收益的「對沖基金」,而不是去分散、對衝風險。此類故事還有金融家艾倫•斯坦福的騙局,他以旗下斯坦福金融機構虛構一種存款憑證,說利率高達16%,拆新補舊集資70億美元也玩了20年;英國的巴洛•克洛斯騙局,投資者以為資金買入的是沒有風險的政府債券,而事實是錢直接進入克洛斯私人口袋,前期資金的高回報依然來自後期加入的投資者資金。

總結一下它的特點:告訴你有一種投資方法或產品,能獲得持續穩定的高回報,卻沒有什麼風險,甚至抵消你要分散投資的打算;重點是不透明的交易,你搞不懂它到底是怎樣掙錢的。這個荒唐的遊戲能持續的原因還有一環,是監管的缺乏,會計事務所和證券交易委員會沒有發揮作用。你可能已經想起了一些線索,這和我們說的「影子銀行」有很多交集。

影子銀行,也就是區別於正規銀行但又借助銀行,把貸款證券化的融資方式。其實,除去地下錢莊、民間借貸,中國的影子銀行主要包括委託貸款、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信託公司、財務公司和金融租賃公司等我們熟知的名字。它們都能進行「儲蓄轉投資」的業務,都有過低的自有資本金比率、處於缺少監管的狀態、不透明交易的特點。但將錢交給它們,你真的清楚錢被用來做什麼,它們是如何投資的嗎?

要注意信託產品的風險苗頭

火熱的信託產品、街頭宣傳單上寫著赫赫收益數字的小額貸款產品,或者是一些擔保公司、財務公司的高收益投資品種,會不會也是龐氏騙局演變而來的投資陷阱呢?

購買固定收益類信託產品能獲得8%至12%左右的年化收益,還有個「剛性兌付」支撐著它似乎穩賺不賠,種種亮點讓它成為最受追捧的理財寶貝。大資金喜歡,小資金也千方百計組合起來團購。

但這裡面也隱含著風險。其一,這類融資類信託計劃身上的剛性兌付是怎麼來的?這種行業潛規則最初是為了提高信託產品的流動性,保障投資者利益。不知不覺中,這一原則演變成信託行業的高度共識,投資者也形成「信託無風險」的觀念。而事實上中國並沒有哪項法律條文有這樣的依據,反而是根據2007年《信託公司管理辦法》第34條,信託公司不得承諾信託財產不受損失或保證最低收益。好買財富董事長楊文斌也指出,「這不具有法律強制性,至多只是一種維穩需求。在剛性兌付的前提下,信託產品由實質上完全保本保息,異化成最安全又高收益的投資品。」這在根本上違背了「風險與收益相匹配,高收益隱含高風險」這一資本市場永恆的規律。

在這種剛性保障的幻覺中,風險其實客觀存在,如房地產信託將在2013年上半年迎來兌付的高峰期,需要兌付的資金額度巨大。信託公司也只是為了保住牌照,儘量以自有資金兌付或延期,但總有違約和玩不轉的時候。近期就有數宗信託產品出現兌付問題,都採用「發新償舊」展期、資產管理公司接盤等方式來處理。這不正是一種變形的「龐氏騙局」玩法嗎?

此外,也要注意防範信託版資金池的貓膩。信託是境內唯一可以跨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和實業領域進行投資的金融機構,還可以通過股權、權益、購買債券、跨市場套利等方式進行投資運作,這就導致信託版本的資金池出現。顯然其中一些是普通投資者不能進入的,也就是說,有可能它的那一套方法我們根本不清楚也看不懂。目前這類信託產品已有千億規模,包括我們買的投資類信託產品、銀信合作理財產品,它們因為有期限錯配操作、項目不透明、監管薄弱等弊端,更讓人擔心會出現龐氏騙局。

簡言之,類似於銀行理財的資金池,信託公司在發行時也沒有明確揭示投資項目或組合方式,只是成立後再自主進行管理運作。這意味著它也要想辦法維持池內資金流入流出的相對穩定狀態,再投資謀利。目前的資金池模式大概有三種:一是常見的開放型基金模式信託計劃,也就是倣傚銀行資金池的理財模式,資金與投資項目多對多,定期開放申贖。二是現金管理信託,將1年期的資產切割成多個短週期產品再滾動發行,通過這種期限錯配募集資金,短借長投,資金與項目多對一。第三,就是常常聽到的TOT產品,它通過設計單一信託的母信託,再去分散投資於子信託計劃,從而打破單個信託計劃的自然人人數不得超過50的限制,實現放低投資門檻,購買起步金額有的低至30萬元,但收益依然維持在6%至8.5%之間,吸引更多小資金參與。

這些形式下就有對資金池運營的擔憂。其一,想一想,整體上信託公司的資產管理和配置能力還弱於銀行,如果資金池本身的項目投資收益不能覆蓋融資成本呢?其二,信託本身的投資標的也缺乏流動性,如果並未儲備好項目或者項目跟不上,資金就被閒置,無法產生收益。其三,在資金與項目多對多或多對一的模式下,如果任一項目出現風險或整體不良率上升,將比傳統信託項目更難控制。如果出現這些問題,信託公司完全可以不披露這樣的風險,它們仍可使用新到的資金償付舊資金的「龐氏套路」。

雖然這樣說來,上述項目的投資收益也不是龐茲那樣完全「空對空」,但風險依然存在,且必然有錯期配置、借新還舊的情況出現。目前監管部門已經有意識在進行窗口指導,規範風險控制。我們在行動前,也要看清楚項目的運作方向、存在哪些風險以及應對方法是否成熟。

小額貸款公司在變異

信貸收緊的環境,使得近幾年突然出現一大批財務公司。走道上、電梯裡各種不重名的擔保公司、財務公司的廣告大量存在。這種針對個人的民間借貸投資方式門檻並不高,收益率卻足以吸引眼球,年化達到10%至24%。

它們可信嗎?可以參與嗎?其實它們背後的這種個人對個人的借貸商業邏輯是合理的,本質上是我把閒置的資金借給需要的人,獲取利息收益。但這類小額貸款公司法律位置還比較邊緣,只受到政策紅線的限制,即不能直接吸納民間存款,貸款利率不能超過銀行基準利率的4倍。而借款便捷性和高成本彌補的是銀行貸款資源的稀缺性和不易得,也就是說這種收益是來自於對方給付的貸款利息,是有實際來源的。所以,它最佳的運營模式是只作為借貸雙方的中介平台,收取中介服務和管理費用。

小額貸款公司出現騙局的關鍵環節就在於資金運用和去向,成為容易受質疑的地方。它們的確有機會用龐氏騙局迷惑投資者:閒置資金交給它,它不一定正規借貸運作,也就是說它拿著錢可以去另外投資、也可以什麼都不做,用後兩者的錢補足應該產生的收益。例如,2012年6月出現的一家網絡P2P「淘金貸」負責人攜款跑路的事件。

那麼,規避的最好方法,是要直接查看借貸者資料和信用記錄,並具體瞭解他的資金用途;直接與借貸者簽定合同,而不是單純地通過網絡平台確認、直接匯款給平台公司。正如這個行業的先行者宜信公司總裁唐寧談及的,「借出者要真實掌握資金使用情況。」知道10%的收益從哪裡來的,而不是盲目認準高收益。另外,最好的前提是,先選擇運營時間較長、且有較成熟的信用評估系統和提供賠付保證金的小額貸款平台公司。

Tips

身邊可能出現的龐氏騙局

1、消費折扣陷阱:上海「白領購車騙局」先是低價折扣吸引一部分人相信可以通過平台買到更低折扣的新汽車,吸引更多人投入資金後逃跑。

2、彩票騙局:加拿大的有組織犯罪團夥給一些英國家庭打電話,告訴他們中了加拿大的彩票大獎,而兌獎必須先繳納一定數額的手續費。

3、傳銷詐騙:2001年,一個名為「女人授權給女人」的傳銷詐騙案席捲英國。這一騙局採取繳納入會費的方式,鼓勵女性投資,許諾投資3000英鎊就可以得到2.4萬英鎊的回報。

4、連環信:一封名為「快速賺錢」的信件要求收信人將一定數額的錢寄到信中所列名字的名下,然後將這封信複製寄到其他地址。連環信中許諾,在60天內就能賺到4萬英鎊。

5、虛擬銀行騙局:2008年年初在線遊戲《第二人生》中出現了一個虛擬銀行,它聲稱可以給投資者帶來高額回報。但該虛擬銀行很快倒閉,許多人無法拿回自己的投資。

金融產品是「龐氏騙局」的首選載體。無論是近百年前的龐茲,還是現在華爾街的麥道夫,他們把選擇行騙工具的目光均盯向了金融產品,因為金融產品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不易為普通民眾所理解,其服務的無形性和複雜性能夠為行騙者提供一定的掩護。這樣的騙局容易使受騙者迅速入局,而且短期內不易發現被騙。除了金融產品之外,「萬里大造林」、「蟻力神」都是龐氏騙局的「變異體」。

龐氏騙局的特徵無非幾類:一是承諾高額回報,具有低風險、高收益的反投資規律特徵。二是編造虛假項目或訂立陷阱合同,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偽裝成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最大限度地實現其騙取資金的最終目的。三是混淆理財概念,宣揚投資訣竅的神秘性,讓受騙者在複雜的金融產品概念前失去判斷力。四是裝點門面,用合法的外衣或名人效應騙取群眾信任。世紀巨騙麥道夫頭上頂著納斯達克主席的光環,這就是受害者上當的重要原因。(更多閱讀盡在好運閱讀站http://www.howyun.com/read/readindex/ )

Tips

剛性兌付:所謂剛性兌付,就是必須保證到期資金本息的支付,哪怕產品的融資實體未能到期還款,也得由信託公司兜底,變成「賣者有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927

85度C吳政學讓位 成功延攬統一超前大將 謝健南:我所到之處,都會有改變!

2013-01-14  TWM
 
 

 

前統一超商營運長謝健南,在二○一二年八月戲劇性地從統一超商退休。這位沉寂數月的昔日統一超大將,一三年初宣布出任咖啡連鎖品牌「85度C」的新總座!究竟,85度C董事長吳政學如何請動他?他又將如何為85度C創造新局?

撰文‧林讓均

二○一三年開年,一紙公告為餐飲服務業投下一顆震撼彈!這紙來自「85度C」(F-美食)的公告,宣布85度C董事長吳政學將卸下「總經理」的兼職,新總座正是統一超商前營運長謝健南!隔天,F-美食的股價一舉站回兩百元大關。

這個慶祝行情,也讓投資市場與業界高度關注,這位挾著驚人聲勢復出的昔日統一超大將,將為創辦七年、全球超過七三○家店的85度C,帶來什麼新局面?

謝健南的復出之所以備受矚目,源於一二年七月統一超商的人事大地震。當時,原統一超商總經理徐重仁退休,謝健南原本是最被看好的接任人選,但最後卻是由同為統一超商「黃埔一期」的陳瑞堂勝出。就在人事餘震猶存時,被子弟兵暱稱為「謝老大」的謝健南閃辭,即刻請休假直到八月底退休。

復出江湖

「做這個選擇,很搞怪吧!」長達五個多月的沉潛,謝健南低調回絕所有約訪,但他並不寂寞,除了85度C,包括特力集團、全聯與康師傅等知名企業,都傳出積極延攬的消息。

「謝老大具有豐富的資源整合、通路操作經驗,是當時市場上釋出的最佳王牌!」一位餐飲連鎖業的大老指出,謝健南在統一超商歷練超過三十年,擔任營運長、策略長等職務多年,是熟悉人流、金流與資訊流的全方位流通人才。

的確,五十八歲的謝健南輪調過統一超集團的各單位,以及多個品牌的總經理,統一超商的ibon機台、7net、大店型等計畫,都在他擔任營運長的任內逐一擘建,成功將統一超商的單店日營收,從五萬元新台幣提升為現今超過七萬元。

多的是捧著銀子與大位來找他的老闆,謝健南為何選擇85度C?「原本我並不認識吳董……做出這個選擇,我很搞怪吧!」幾月不見更顯精神的謝健南說,早在一二年七月吳政學就找上門「聊聊」,第一個請教的問題就是「85度C可不可以成為國際性的餐飲品牌?」這讓謝健南覺得,「這位老闆所關心的事,很有格局,我開始去Google(搜尋)吳政學的一切!」儘管吳政學不只三顧茅廬,但謝健南一直拖到年底才點頭,除了「以『拖』來驗證彼此的誠意與理念」,並且透過先擔任顧問授課的方式,多了解85度C。

據了解,點頭關鍵還在於吳政學一句話:「我會完全放手!」原來,85度C成立以來,儘管集團內的高階主管來來去去,吳政學一直是董事長兼任總經理,這次自解兵權,在業界看來誠意十足。

先蹲後跳

「三年養出永續成長的體系」「85度C不見得是給最多錢、放最多權的,選擇85度C,多少也是因為85度C是台灣品牌!」台灣連鎖暨加盟協會祕書長洪雅齡觀察,謝健南已退休過一次,不缺錢也沒有包袱,如果沒有足夠的信心,不會去擔這個成敗!

企管系出身的謝健南,確實還有一個品牌夢。

「過去我的經驗是幫人做品牌(意指國外授權品牌),台灣只是一百個國家之一;如今,是要把85度C這個品牌,做到一百個國家去!」謝健南正色表示,人生能有多少盛年?如果要用最短的時間,把一個品牌拉抬到國際舞台上,那麼這個事業體必須夠聚焦。

而以「咖啡+烘焙」特色闖出名號的85度C,在謝健南眼裡,就是一個「單純而專注的事業!」問到對新事業的規畫,他丟出一句:「我所到之處,都會有改變!」性子急的他給自己的時間表是:「半年方向要對、一年要有效果、三年養出能永續成長的生態體系!」第一個將改變的,除了是講求設計氣息的二代店型,還在於加盟制度。

過去五年,85度C在兩岸快速崛起,謝健南分析,是因為85度C在台灣採取「批發授權」的叢林戰,一切以快速為主,總部只賺到貨品批發與品牌授權費用,但未來,他將朝特許加盟的「正規戰」前進。

「特許加盟,是鼓勵優秀店長內部創業,雙方共同投資、承攬整店業務,這有點像是『結婚』,所連結的權利、義務會更深一層!」謝健南說,未來總部與加盟主都能分享單店利潤,增加彼此的獲利空間。而這制度首先會實施的地方正是台灣市場,一三年底也將陸續在大陸啟動。

此外,今年85度C的主軸策略將是「先蹲後跳」。例如,年營收占比將近七成的中國市場,就一改前兩年每年動輒展店破百店的速度,今年展店目標下調至六十至八十店。

「於外,愈來愈多的競爭者來瓜分市場;於內,85度C擴張太快,若品管不及就可能影響品質,這都可能影響單店效益!」一位法人分析,雖然F-美食一二年前三季合併營收與獲利有成長,但對照大陸地區一二年前三季與一一年前三季的平均單店營收,下滑將近二○%,已經透出警訊。

一位熟悉內情的業界人士指出,「因為人力不足,逢年過節,協理級的幹部甚至還要在工廠內親自搬貨,而且福利制度還不成熟,離職率居高不下!」

挑戰不斷

「回到連鎖經營的基本功!」謝健南回應,這正是前線擴張過快,後勤補給來不及趕上的殺傷力,「未來將回到連鎖經營的基本功」,「人才培養」與「制度建立」將會是兩大著力點。

「吳政學與班底多是『馬上打天下』,不見得會『馬上治天下』!」中華兩岸連鎖經營協會理事長王國安說,現在「這一鍋」、「麵包同話」等新品牌由樂在創業的吳政學親自督軍,「85度C」的本業則由善於管理的謝健南壓陣,兩人看來有互補效果。

謝健南的下一步,並不輕鬆,但喜愛挑戰的他已經摩拳擦掌。統一超出身、習於團隊運作的謝健南,是否能帶領85度C闖出新局?此外,他的復出,是否對統一超商人才有招攬效果?值得後續觀察。

謝健南

出生:1955年

現職:85度C總經理

經歷:統一超商營運長、策略長、博客來總經理

學歷:中原大學企管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984

Bill Fleckenstein:所有比特幣投機者都會虧得一無所有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7010

傳奇對沖基金經理Bill Fleckenstein向King World News表達了對比特幣的不屑和嘲諷:

 沒錯,這將是個巨大的連鎖反應。每個投資者都會失去所有的錢。這(比特幣)完全是個笑話。一些蹩腳的貨幣好歹還有一個能夠收稅的政府做後台,以及軍隊之類的東西作為保障。

比特幣什麼都不是。它只是互聯網泡沫3.0版,不是嗎?人們瘋狂地迷戀手機、電子商務等一切通訊方式。如今他們發明了一種稱之為貨幣的東西。人們正在對它進行投機,這和投機其他東西沒什麼區別。它根本就不是貨幣,完全就是個笑話。

Fleckenstein是Fleckenstein資本的總裁,於1982年創立了該公司。他曾成功預測了2000年互聯網危機,是美聯儲QE的激烈反對者。前不久聯儲主席伯南克還對比特幣送上了美好的謹慎祝福,認為比特幣「可能擁有美好的未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224

泡沫終究都會破滅 一隻花蛤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9b8db20102e0ri.html

  「貪慾使人瘋狂。」伯頓·麥基爾曾經這樣評價投機者。雖然大家都知道投機熱潮後的結果,但通常會很快忘記教訓。不過,歷史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重演。當市場造成驚人的投機癲狂之後,伴隨而來的也總是失控的崩潰。17世紀的荷蘭,鬱金香球莖毫無理由地上漲,僅僅在1637年1月一個月裡,價格就增長了20倍,到了2月,市場崩潰,球莖的價格跌過了1月的增幅,很多投資者傾家蕩產。20世紀20年代晚期,美國股票大幅飆升,隨後又迅速崩潰,導致了大蕭條,到1932年股市見底時,多數藍籌股下跌超過90%。

   這樣的情景在20世紀90年代晚期再一次重演,納斯達克指數從高點下挫超過75%。互聯網資本集團曾漲到每股200.94美元,到2002年底每股只剩下0.36美元;康寧公司從每股75美元跌到每股3.31美元;捷迪訊光電公司一度高達每股140.50美元,後來每股只有2.47美元。

   投資者付出的代價總是非常高昂。當市場充斥著許多「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的話語時,股價往往就被推高到一個巔峰。但是接下來的股票價格也很快就詮釋了地心引力定律。就像上面所列舉的幾個例子,2000年時雖然股本淨值是負數,互聯網資本集團的市值卻高達500億美元。捷迪訊光電公司的市值超過2000億美元,是它收入的200多倍。著名的價值投資者加里·格雷感嘆說,即使由上帝出任這些公司的總經理,它們的經營也不可能創造出足夠的利潤以支持如此高的股價。

   股價不可能永遠高歌猛進,這是一個常識。而投資熱潮之後如影隨形的大幅下跌,又顯示出許多人是多麼的幼稚和短視。其實,當有人用「這次會不一樣」的詞句為一個危險資產的過高價格辯護時,投資者應該心懷疑慮:從來沒有「不一樣」的事情。作為理性的投資者就是要遠離非理性的衝動,避免金融火災燒及己身。

   馬丁·惠特曼,一位我十分敬仰的價值投資者,曾經在訪談時發表對泡沫的看法,甚合吾意。他說,市場總會有泡沫,而且泡沫終究都會破滅。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上世紀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市場對「漂亮50」極度追捧,而最後這種熱情以全面退潮告終。

   後來,市場又對垃圾股極度追捧。但是這種泡沫能持續嗎?互聯網的熱潮能持續嗎?只要有源源不斷的投資者湧入市場,購買這些昂貴的股票,並且不指望獲取任何收益,這個遊戲就可以繼續下去。這就是投資銀行所玩的把戲:買入大量估價過高的股票,然後對公眾投資者發行。但這種情況能夠得以持續嗎?不大可能。在惠特曼有生之年已經見識過無數次的投機性泡沫。當然,所有的泡沫都有一定的現實基礎。不過,幾乎所有的泡沫破滅後,許多投資者最終都會被清理出局。

   馬丁·惠特曼說得好,如果你做的是正確的,那麼你根本不用依賴市場來拯救你。市場價值的最終回歸方式可能會表現為多種方式,比如合併、私有化、資本結構調整和資產重組等。但如果在相當長的時間後,這些都沒有發生、市場價值沒有回歸,那就證明你可能一開始就錯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230

拍拍貸CEO張俊:未來95%的P2P公司都會死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483
從拍拍貸的借款人來看,借款規模在3000元以上的個人消費貸款佔很大的比重,相對於動輒上百萬的其他競爭對手,規模小是拍拍貸的主要特點。

「很多平台上的一筆貸款就是三十萬、一百萬。就按三十萬來講,拍拍貸做三千一筆的用戶,我們要做一百個才能做三十萬,從這個角度來講,有一些P2P企業確實比我們發展快。」張俊表示。

拍拍貸在交易總額上被超越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完全走的是線上模式,張俊認為這恰恰是P2P回歸信息中介本源應該做的事情。而很多P2P公司走的是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通過線下的小貸公司或者擔保公司合作,獲得優質的項目並在平台上推介,迅速的做大規模。

對於野蠻生長的中國P2P行業來說,現在很難說那種模式更好。張俊並不反對認為平台與擔保公司和小貸公司合作會產生更大的風險,相反,他認為有一些P2P公司基於對周圍借款人群體熟悉,也能夠非常有效的管控風險。

在張俊看來,拍拍貸關注的並不是交易金額的總量,更看中國用戶的規模,對於拍拍貸來說用戶才是核心資產,目前拍拍貸有近300萬的用戶,是整個行業中用戶規模最大的一家。同時張俊認每年400%的增長率,對於其交易規模來說並不慢。

與一些線下線上結合的P2P公司不同的是,完全走線上的拍拍貸必須有一套自己的徵信系統和風控體系,在P2P平台沒有接入央行徵信系統之時,這一點顯得尤為困難。目前拍拍貸希望通過累計用戶信息等手段自建徵信平台為風控服務,並通過信息公示等手段約束借貸人的道德風險。

但這一切其實並不簡單,用戶量的有限和平台的影響力將會制約P2P公司自建徵信系統的能力。

感謝中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頑疾和利率市場化的步履維艱,讓那麼多的P2P平台生意興隆。但是好日子會一直持續下去嗎?

「 未來95%的P2P公司都會死!」張俊說。

原因無外乎兩個:一個是監管的原因,另一個是自身經營的原因。

而監管的四條紅線包括:

第一條,所有的P2P必須回歸信息中介的本質,你必須是一個提供信息撮合的這樣一個角色,回到P2P本身應該具有的樣子;

第二條,不得提供擔保,平台不能負責提供擔保,這一下又打了很多人;

第三條,不能自己搞資金池,所謂資金池,就是先把投資者以固定的這個回報把錢收進來,然後我再放出去,這又打倒很多人;

第四條,不能涉嫌非法集資,這個相對更寬泛了,對那些介入到交易過程中的,都會有這樣不合規的嫌疑。

他認為未來70%的P2P平台會因為監管被吃掉,可能剩下20%會因為市場本身的機制淘汰掉。

至於誰將是市場競爭的勝出者,一切尚待時間檢驗。

以下為拍拍貸CEO張俊對話實錄:

通過線上模式也可有效控制風險

鳳凰財經:今年以來,出現一些跑路的或者倒閉的P2P的企業,拍拍貸從2007年開始運作,在這個行業做了很多年了,對於風控有很多深刻的體會,從風控制角度看,這些跑路或倒閉的P2P公司風險爆發點在哪裡?

張俊:跑路分三類:第一類最惡劣的就是騙錢,投資者把錢打進來後,他們就捲款跑了,這不是做業務,是騙錢的,當然這是少數;第二類是自融,本人自己是做實業的,由於借錢比較困難等原因,他通過做P2P這種方式,弄一些虛假的借款人作為幌子進行融資,實際上是給自己融資,他的目的也不是為了騙錢,而是為了緩解自己企業的資金壓力,由於可能對市場的預估會比較樂觀,希望將來有了錢再還給投資者,最典型的就是內蒙古的一家P2P企業,本人是做煤礦的,就借了很多錢,但是最後還不上就倒了;第三類是自己本身風險管控實力不強,這些人有真實借款人,也有真實投資著,確實要做P2P生意,但是他自己本身沒有太多的風險管控經驗,結果發現錢放出去容易,想收回來就難,而且這類平台都提供擔保,所有的風險都聚集在平台上,一旦這個平台控制不住風險,投資者都要求你剛性兌付,兌付不出來你就倒掉了,最後一類是最多的。

鳳凰財經:拍拍貸是怎麼做風控的?怎麼保證投資者的資金安全?

張俊:做風控是比較複雜的事情,簡單講一下原理,第一,互聯網上來一百個人,可能有七八個就是來騙錢,所以第一步就反欺詐,要把騙子挑出來,因為騙子不管借他多少錢,哪怕借給他一百萬,他都不會還,所以首先得反欺詐。反欺詐是要一直進行的,因為你從用戶那裡蒐集到的信息和資料越來越多,有些用戶可能不見得是欺詐,但是高風險人群。這個過程中,用戶跟網站打交道過程中,一旦發現用戶是高風險人群或者說涉嫌欺詐問題,我們就會終止這個借款,就借不到錢,這是首先第一個。

第二個,如果你不是騙子,或者你不是高風險人群,不是我們要拒絕的人群,就是需要對他進行準確的信用評估,我們需要評估這個人的違約成本是多少,我們需要知道給他多少額度,他這個違約的概率能夠在我們預期的目標,比如1.5%的壞賬這個範圍之內,所以我們做信用評估就做這件事情。同時需要給他一個風險定價,你是風險高的人,借款利率肯定要高,風險低的人,借款利率低,所以本質上我們做這兩件事情。

方式都是通過線上的方式,關於借款人,可能傳統的銀行看一個人會有70到80個數據緯度,包括比如說借款人的年齡、性別、婚姻狀況、資產負債等,加起來大概70到80個維度,我們除了這些之外,還看這個用戶的其他維度的數據,比如在社交網絡上的一些數據,在互聯網上的各種碎片化的信息,我們都會去看,大概看一個人以400個數據維度。所以我們相當於去拼圖一樣,銀行可能拿70到80個拼圖片可以拼成一個人,一旦缺少十個拼圖片,那這個人就不完整。我們拼圖是拿400個更小的拼圖片拼一個人,可以做到更準確的判斷。

鳳凰財經:拍拍貸不和擔保公司有合作是吧?

張俊:對,我們目前沒有和擔保公司合作。

鳳凰財經:你們是完全一種線上模式,不走線下模式?

張俊:對,我們所有的這個環節都是在線上完成的。

鳳凰財經:你們也是不以平台的名義,也不以平台的名義提供擔保對吧?但是有一點,你們是提供本金保障的,對部分客戶提供本金保障。

張俊:對,但是我們的本金保障跟擔保有本質的區別,擔保是對單個借款人的金額進行本金甚至本息的擔保。也就是說,借款人A借錢,我作為投資人把錢借給他以後,假設這個人不還借款,所在的P2P平台必需要賠償我。拍怕貸本金保障不是對單個用戶進行擔保,我們是對於投資者整個投資金額進行保障。比如說你出了一萬塊錢,或者十萬塊錢,在這裡投資,我對你這十萬塊錢本金進行一個保障。而且我們的保障是有條件的,一定要滿足以下條件,你的總投資數量一定要在50筆以上,單筆金額不能超過5000塊錢,借給某一個借款人不要超過他單筆借款金額的1/3,所有的都是要求要足夠的分散。因為分散投資本來就是投資界的鐵律,一旦投資足夠分散之後,其實出現虧損的概率非常非常少,你個人面對的風險跟我平台的整體的風險管控的這個水平是差不多的,我就能夠確保我的投資者能獲取收益,所以這更多是一個投資者教育的規則,與擔保是本質區別。

鳳凰財經:拍拍貸上所有的投資額是3000元起,你們做的額度是很小的額度,當時為什麼選擇這種模式呢?

張俊:這跟我們的目標用戶群有關,我們的目標用戶群主要是互聯網上的屌絲人群。這些人群他的借款的目的多數是拿去消費。比如買家具,買手機,買什麼電器,交什麼費,交培訓費,不是要企業經營類,所以對他們來講,他們本身的需求不是那麼的大,不是說要融資幾萬塊錢。所以他們本人會比較小。第二個,我們也是希望我們用戶在拍拍貸的平台上不斷的累積信用。哪怕比如你是需要更多、更高的借款,我們也有一些小企業主,他們需要比如借個20萬、30萬,那我希望他也是從一個小的金額累積信用,這樣我可以通過累計信用過程,觀察你這個人的各種行為數據。

鳳凰財經:對,其實控制額度也是控制風險的手段,風控的成本會小一些?

張俊:對,這是我們控制手段之一,但不是絕對性,還是跟我們人群本身的需求有關係。

希望自建徵信系統

鳳凰財經:現在P2P的公司,徵信系統還沒有和央行徵信系統接入接入,對借款人的信譽度如何保證?

張俊:對,國外像lending club,他們跟我們不太一樣,他們是不需要做徵信這件事。借款人來了,拿著你的姓名和社保ID,Lending Club 就可以去查你的數據,所以根據不同的借款人,不同的信用特徵進行不同的風險定價,信用高的人不需要那麼高的成本的借款,信用差的人就需要更高的成本,做風險定價也是這樣。對我們來講,我們因為跟央行的徵信系統不相連,所以我們不得不自己做這件事情,所以這也是在國內我們做P2P相對國外更困難一些。但是正所謂困難的地方也就意味著機會,我們現在建立起了自己的一套徵信體系,相信未來這個徵信事情本身有很大的價值。

鳳凰財經:你們現在有沒有拿到民營徵信的牌照?央行有沒有發這個牌照?

張俊:央行最近在發,我們現在還沒有申請。

鳳凰財經:拍拍貸網站上有很多違約的公示,比如某人違約了沒有還款,你們就在網站上對他的信息進行公示,從現在的效果來看,對借款人的約束效果怎麼樣?

張俊:效果還不錯,這個其實就相當於央行的這套徵信系統。比如你在招商銀行辦了一個信用卡,然後欠債不還,很快招行把你的信息匯報給央行徵信局,那麼你想在工行辦一張信用卡那是不可能的,你要在中國銀行辦貸款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很多人就會因為這樣的壓力不敢違約。

對我們來講,其實原理是一樣的,一旦一個借款人借款不還超過30天,我們會曝光到黑名單上,欠債不還的信息就在互聯網上了。對很多人來講,一開始他不知道這有什麼壓力,但有些人發現信息被曝光後會回來還錢。

最經典的一個案例就是重慶有一個大學生,大概是2008年借了大概5000多元開淘寶店,後來就再沒還錢了,電話也換了,找不到人。大概去年的時候,借款逾期了將近四年,1300多天,回來把錢還了。我就問他為什麼拖延這麼長時間不還錢,他說當年開淘寶店失敗了,後來想想在網上借錢還不還無所謂,反正也找不到我,就決定把手機號一換不還了。但是最近他要結婚買房子,到重慶當地的一家銀行貸款,後來貸款沒批下來,銀行說他在網上有欠錢不還的不良信息,他才意識到這個信息的重要性。銀行居然在網上看這個信息,這也讓我感到很驚訝。

鳳凰財經:雖然你們沒有納入銀行的系統,但是銀行也可以在網上查到借款人違約的信息,其實這也是因為互聯網開放性的好處。另外還想問你資金成本的問題,拍拍貸現在借款人平均的資金成本是多少?

P2P的首要作用是融資便利化

張俊:我們借款人的平均利率大概在18%左右,投資者的收益大概是在14%左右。這其中有大約1.5個多點是壞賬,剩下兩個多點是時間上的損失,因為你每一筆錢借出去以後,你是按月不斷的收到錢,你要瞬間把它投出去是不可能的,所以還有一個選擇下一個投資的時間,所以這個過程中有一點點時間損失。
鳳凰財經:那這樣看,你們的融資成本要比很多P2P公司要低很多。

張俊:我們這個P2P行業可以講,我們給借款人提供的成本是最低的,這就是技術帶來的效率。

鳳凰財經:做純線上的交易,更多的應該是借款人本身找到你們這個平台去借錢,而不是小貸公司或者擔保公司提供給你們項目來做貸款,這對你們的發展速度是不是也有影響?

張俊:從交易規模來講,老實講可能有很多平台看上去發展速度比我們快一些,因為很多平台上的一筆貸款就是三十萬、一百萬。就按三十萬來講,拍拍貸做三千一筆的用戶,我們要做一百個才能做三十萬,從這個角度來講,有一些P2P企業確實比我們發展快。你會看到有一些P2P公司出來幾個月就做到幾億,十幾億的規模,單筆金額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都有。但我們其實不是特別關注這個交易金額,首先拍拍貸的交易金額的增長我們其實不慢,每年差不多有400%的增長。同時,我們更看重用戶規模,因為對我們來講用戶才是核心資產,我們現在也是整個行業裡面用戶規模最大的一家,現在已經有將近300萬的用戶了。

鳳凰財經:另外關於P2P的作用,有人認為很多P2P公司的借貸利率很高,沒有達到降低融資成本的目標,在你看來,P2P的首要作用是為了滿足融資便利化還是為了降低融資成本?

張俊:我覺得首要的問題還是主要解決一個借到借不到的問題,其實之所以P2P在中國發展那麼活躍,還是在於大量的小微企業從銀行借不到錢,有些可能從小貸公司借到錢。因此,這是一個很大的空白市場,大家都去做,但是,我們發現大部分的P2P公司,因為它採用的依然是傳統的一套審核體系和審核的手段,有非常多的人工參與等等,然後導致這個成本很高,所以它不得不做兩件事。第一個,單筆金額要足夠大,比如我看到單筆金額幾十萬、上百萬的,第二,收費很高,可能比民間的那種不透明的高利貸可能略微低一點,可能在30%幾到40%之間,相當高的一個成本。

拍拍貸跟這些公司定位不太一樣,第一個我們服務的人群是可以講是最底層,可能平均借款金額就幾千塊錢的層級,單筆金額很小,你通過傳統那套方式,顯然是要虧本的,收費又低,然後你單筆金額小,再上門去考核,線下這種方式,肯定虧死了。所以我們就通過線上的方式,通過系統自動化徵信信用評級做審批,這樣我們不用太多的人工參與,這樣我們研發系統會有很多的成本,但一旦我的規模起來以後,攤到每個用戶身上的成本就足夠低了。所以我們做三千一筆的用戶,我們依然可以做到盈利,但是如果要是其它的做三千,早就虧的一塌糊塗。

P2P業務發展的四條紅線

鳳凰財經:你們這種是完全線上的一種一種借貸模式,另一種可能是線下模式,而且是墊付本息承諾的模式。你認為未來的監管方向上,會對這兩種模式,會更傾向於哪一種?

張俊:我覺得銀監會最近一直在公開說,說的相對比較清楚了,銀監會發了四條紅線。第一條,所有的P2P必須回歸信息中介的本質,你必須是一個提供信息撮合的這樣一個角色,回到P2P本身應該具有的樣子;第二,不得提供擔保,平台不能負責提供擔保,這一下又打了很多人;第三,不能自己搞資金池,所謂資金池,就是先把投資者以固定的這個回報把錢收進來,然後我再放出去,這又打倒很多人;第四,不能涉嫌非法集資,這個相對更寬泛了,對那些介入到交易過程中的,都會有這樣不合規的嫌疑。

這條線,從今年年初以來,就一直劃的很明顯。現在有一些P2P機構,好像已經開始在轉移逐步放棄擔保。比如陸金所,據說也會逐步的放棄擔保,而且它的擔保不是平台本身提供擔保,是靠平安集團下面自己一個擔保公司提供擔保,它都在逐步的去擔保,所以未來這個肯定大家必須得朝著合規的方向走。相反,拍拍貸我們現在是每一條紅線都沒有超。

鳳凰財經:你認為這個為什麼要去擔保呢?其實擔保的作用在哪裡呢?

張俊:我覺得是這樣,銀監會它的意思是你平台本身不能提供擔保,但你可以引入第三方擔保做擔保。

鳳凰財經:那平台為什麼不能做擔保呢?這個你怎麼理解?

張俊:平台做擔保,那首先第一個,我們國家做擔保必須得達到融資性擔保公司這個資質,平台做擔保沒問題,第一必須拿到這個資質,現在大部分提供擔保的P2P公司沒有這個資質。第二,很多擔保公司平台提供擔保的話,其實我們國家對於擔保的監管,是最高不能超過這個資本金的10倍為擔保,換句話說,你有一個億的註冊資本,你可以擔保10個億。現在我看到很多平台老早超過這個槓桿倍數了,註冊資金幾百萬,做到十幾個億、幾十個億,早已超過那個倍數了,一旦風險爆發,你平台承擔不了這個風險的。

鳳凰財經:潛在的風險就在這裡面。

張俊:所以平台提供擔保沒問題,未來要申請融資性擔保公司,第二資本金一定要充足。

鳳凰財經:對於資金池你怎麼理解?你認為什麼樣是正常的資金池,什麼樣是不正常的資金池?

張俊:其實銀監會指的資金池,就是用固定收益把用戶的錢,比如我承諾給投資人10%的收益,把錢給我,然你別管了,這個錢我愛借給誰借給誰,有的好一點的定期向你披露這個錢到底借給誰了,這個叫資金池,本身干的是銀行的事,沒有什麼所謂好的資金池,壞的資金池,就是唯一的一個定義,基本都是先攬存再放貸。

鳳凰財經:現在有兩種監管的聲音,一種是對P2P實行牌照準入這種管理制度,另一種是負面清單的制度,你傾向哪一種,或者你認為未來會實現哪一種?
張俊:我認為每一種監管方式對行業來講,都是從長遠來看,都是積極的,從我的角度來講,哪一種方式我都歡迎。本身我覺得從政府未來的監管的方向和改革方向上來看,我覺得可能會把自貿區這種負面清單的方式,這種方式更鼓勵市場化,我覺得從未來這個政府鼓勵中國整個市場進一步開放,進一步市場化,高效率方向發展的話,我覺得更有可能採取的方式是負面清單。

鳳凰財經:你覺得在負面清單裡,應該加入的是哪些?就是剛才我們說的四條紅線嗎。

張俊:我覺得肯定會進去,另外一個關於信息怎麼披露,壞賬怎麼定義等等這些,我相信都會有。包括資本金也會有一定的要求,雖然要求P2P回歸信息中介的本質,但是本質做的還是跟金融有關的業務,所以資本金可能也會有所要求。

鳳凰財經:你認為監管部門不該管的有哪一些?應該讓P2P公司自己來做?

張俊:我覺得定好一些紅線,然後這個定好一些規則,哪些不能做,哪些能做就不用管了,因為你要給大家足夠的創新空間,讓大家在這裡面自由發揮,只要不破紅線都可以做,最後通過市場競爭的方式,那些競爭力強的活下來,競爭差的被淘汰。

未來95%的P2P公司都會死

鳳凰財經:現在國內的P2P公司,特別是今年以來,是一種井噴式或者爆髮式的增長,那你認為目前這種經濟週期下,整個行業會不會出現一種整合呢?
張俊:我個人的判斷,未來95%的P2P公司都會死,什麼原因呢?可能大部分是因為監管的原因,還有一些P2P是自身經營的原因,是不是足夠創新?你的效益怎麼樣?你要做這個業務,如果通過用戶承擔高額的成本來實現這個業務,那將來這個市場一旦競爭過程中,這個價格一定會往下走的,那成本結構,成本降不下來,可能你的成本能力就很糟糕。所以我相信95%裡面70%會因為監管被吃掉,可能剩下20%會因為市場本身的機制淘汰掉。

鳳凰財經:剩下的一些公司,是哪一類公司更好一點?

張俊:我個人覺得,第一有自己的技術實力,你能夠很好的解決風險管控和成本的問題,你可以生存下去。還有,我覺得線下的P2P也不會完全消失,有一些是基於對周圍的群體特別瞭解,特別熟悉,他能夠非常有效的管控風險,他這種地域屬性特別強,小而美的P2P公司我相信也會存在,未來我覺得這兩類公司會存在於市場。

另一類又想擴大特別大的規模,像連鎖一樣到處開,又不能夠很好的解決風險管控和這個成本的問題,那我覺得這一類可能會死的比較難看。

鳳凰財經:那我們未來會不會考慮進行一些線下業務呢?

張俊:我們基本上不會考慮做線下。我們早期剛創立的時候做過線下,就是因為線下走不通才走的線上,現在P2P行業都認為未來P2P的發展一定在線上,大家會覺得是因為中國國情的原因,所以不得不遷到線上。既然未來方向在線上,我們已經在這個方向上,我們幹嘛要繞一個圈子?

鳳凰財經:我們在B輪融資中,其實引入的是諾亞財富它有一部分是高淨值用戶,諾亞這塊兒會和我們這塊兒有一些線下的合作嗎?

張俊:我們現在正在探討,諾亞我們希望說未來可能在資金在出借方這一端可能成為機構投資,我們希望讓這些高淨值人群也有機會去投一些風險可能高一些,但收益更高的理財產品。

鳳凰財經:是不是未來也會嘗試一些,就是債權轉讓的這種模式?

張俊:我們目前還沒有考慮這個事情。但確實債權轉讓是很多投資者的需求,有些投資者比如投資一百萬,現在手上都是債權,但可能家裡急需要用錢,可能我需要20萬買個車,沒有現金,我可能把20萬債權賣出去,我有個20萬拿去消費,確實投資者有這樣的需求,我們還是比較謹慎保守,想看看監管對這塊兒怎麼看法再來做這件事情。

鳳凰財經:監管現在對債權交易有沒有明確的監管聲音?

張俊:目前還沒有。

鳳凰財經:我們近兩年有沒有上市計劃呢?海外上市計劃?我看現在網上有傳我們有這個計劃?

張俊:那個完全是假消息,現在至少沒有考慮過上市這件事,現在主要任務是儘量服務更多的用戶,我們今年的目標是新增700到800萬用戶,到年底可能會接近千萬用戶的規模,這是首要考慮的。

鳳凰財經:也有傳聞說,阿里可能想收購拍拍貸,雙方有沒有接觸?

張俊:市場上傳言很多,我們還是希望自己能夠獨立發展。

來源:鳳凰財經 作者:李磊 編輯:余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913

為何巨頭收購都會選擇20%左右的股權?

http://news.iheima.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9&id=143846

「為什麼騰訊收購58同城19.9%的股權,而不是更多,或者更少?」

姚勁波:「即使是20.1%,你們也會問同樣的問題啊。

「只是好奇最近收購20%左右股權這個數字出現的頻率比較高。」

姚勁波:「因為這個比例不大不小正合適。」

6月28日,騰訊以7.36億美元獲得58同城19.9%股份的消息再次引發討論。不久之前,騰訊戰略投資大眾點評20%股權。還有京東商城,騰訊前期投資持股15%,等京東商城上市之後騰訊購買5%股權達到持股20%。

而阿里巴巴的投資中,前期投資微博佔股19%,隨後增持到32%,而阿里巴巴跟後期全資收購的UCWeb、高德地圖的合作也是從20%左右開始的。此外,阿里巴巴還用20%左右的股份投資了恆生電子和華數傳媒。

仔細看來,對於被投資的公司來說,20%左右的股份確實如58同城創始人姚勁波所說「不大不小正合適」。到底怎麼個合適法呢,筆者為您拆開來說。

被收購20%股份意味著什麼?

據姚勁波描述,本次與騰訊合作談判到敲定前後只用了10天時間,可謂「神速」。據瞭解,本次騰訊收購58同城,採用增發股票的方式,以58同城股票30日均價購買58同城稀釋後的19.9%的股權。

交易完成之後,騰訊將成為58同城的第二大股東,第一大機構股東;創始人姚勁波及管理團隊仍為第一大股東。另外,由於58同城採用的是AB股權結構,姚勁波及其管理團隊雖然佔股比例不高,但依然具有超級投票權,而騰訊則得到15%投票權。

姚勁波表示,「騰訊將得到一個董事會席位,當然,58同城原有7個董事會席位全部保留。」鑑於騰訊在互聯網業務上的經驗,以及為了雙方產品、流量層面的進一步整合,未來58同城會積極吸取來自騰訊方面董事成員的意見。

這樣的合作模式並不新鮮,因為此前已經有京東商城、大眾點評作為樣板。騰訊戰略入股,並帶著巨大的用戶流量,這些被投資的公司負責從業務角度「變現」。此外,「巨頭」的背書也成為這些公司市值增加的「法寶」。

得到騰訊背書的京東商城上市既受追捧,從騰訊入股時80億美金左右的估值,而現在京東商城的市值接近400億美元。這顯然是一筆馬上見效的「雙贏」合作。

再看另外一個接受騰訊入股的本地生活服務領域巨頭大眾點評,接受騰訊入股之後,大眾點評進入加速發展的狀態,城市分站數量從40到100多,產品業務線在推廣、團購的基礎上增加了預訂,另外公司啟動了事業部制管理對結婚、酒店旅遊等行業進行深耕。

從產品生態,大眾點評採用了「上游接流量、下游接服務」的開放合作戰略,不僅並與騰訊旗下手機QQ、微信兩大主打產品中的多個應用做了深度整合,還投資餓了麼、大嘴巴等公司,進一步對本地生活領域的服務產品進行整合。

據公開消息披露,大眾點評也將啟動在納斯達克的上市之旅,得到了騰訊的資金入股、品牌背書,大眾點評的上市之路也多了一份保駕護航的力量。

據起源資本合夥人雷中輝表示,20%的股份還意味著,創始人團隊可以對公司保留控制權。互聯網公司有一個特徵,創始人團隊對公司至關重要,如果創始人團隊失去控制權,公司的發展會受到比較大的影響。因此,20%的股權正好是一個可以近距離觀察、監控,又不會幹涉太多的數字。

對於這些合作公司的未來,如果做到了「巨頭」們在意的核心業務,那麼被巨頭全資收購也非常有可能,比如高德地圖和UCWeb,起初阿里巴巴也是以投資佔股的方式,但後期阿里巴巴為了進一步整合移動端資源,對UCWeb和高德地圖進行了全資收購。

業內人士表示,58同城、大眾點評這類生活服務公司跟騰訊的「蜜月期」可能會比較長,但京東商城跟騰訊微信的電商化業務,有可能在支付、平台資源分配等方面出現衝突。當然,這種事情需要時間來驗證。

巨頭的攻守之道

孫子兵法中提到,行軍要進可攻,所向披靡;退可守,固若金湯。而巨頭們的20%股權正好實現了進可攻退可守的想法。

先說守,即使只掌握20%股權,巨頭們也可以通過20%的股權獲得被投資公司的成長以及上市收益,而其創始人團隊的積極性亦得以保留。投資公司不需要為公司管理層變動付出成本,但同時董事會成員的席位也能保證投資公司對被投資公司的部分控制權。

中科招商分析師易力表示,對於傳統公司來說,控制一個公司可能需要51%的股份,即使是相對控股,可能也需要持股到40%左右。但是對於互聯網公司來說,20%既能保留創始團隊對公司的管理權,也能起到卡位,阻止競爭對手入局的作用。

現在,騰訊已經成為58同城的第一機構大股東,騰訊同時還是京東商城的包含創始人劉強東在內的第三大股東。即使阿里巴巴想投資一個生活分類信息的網站,也只能去跟趕集網談判了。

再說攻,20%的股權得到了觀望機會,如果雙方合作良好,巨頭可以隨時增值股份,進一步取得控制權,甚至全資收購。比如阿里巴巴跟UCWeb、高德地圖就是從入股到增持到全資收購這樣的步驟。

當然,除非對公司有極大的戰略意義,否則公司不會選擇全資收購這種方式。全資收購還分兩種,一種像阿里巴巴與UCWeb、高德地圖的收購方式,即收購之後成為獨立的事業部,保持原來公司與品牌的獨立運作,這種方式保留了原先公司團隊的完整性。

而另外一個巨頭百度對91助手、百度糯米的全資收購則更類似於「吞噬」。更名後的百度91和百度糯米基本被打散,百度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和人力來維持的這些公司的現狀和發展。

業內人士強調,互聯網公司與傳統公司不一樣的是,傳統公司有實業的積累,但互聯網公司最大的資產是團隊和用戶,百度收購之後的做法是只保留用戶,而流失了團隊,所以有一定損耗。這可以算一個「用力過猛」的案例。

當然,無論攻守,掌握用戶、現金資源的巨頭們是擁有絕對的主動權,而先從20%左右開始,便有了「不多不少正正好」的小微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215

劉強東警告傳統企業:未來不需要分銷商!分銷商模式、加盟模式都會被O2O幹掉!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905/145473.html

i黑馬註:京東不但在電商發力,其借助強大的物流體系,也將入侵到整合本地生活的服務和零售領域——基本上所有涉及到本地生活的互聯網公司也盯上了這塊肥肉,去中介化,分銷模式將可能被瓦解。

<img alt="\" src=">

這也是劉強東對傳統企業的幾句警告:未來不需要分銷商。分銷商模式、加盟模式都會被幹掉。

最近有兩個數據很觸目驚心:第一個數據是,2014年前六個月全國百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零售額同比下降 0.2%。而阿里、京東等電商交易金額均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長。第二是8月下旬京東、國美、蘇寧先後公布了上半年財報。京東以512.7億奪得第一名,蘇寧以511.5億屈居第二。

京東超越蘇寧、國美背後,就一個關鍵詞:零售。

與這個數據相對應的是,最近在晉江做調研時也發現,晉江這個靠渠道模式成為鞋都的地方,正在集體轉型,轉型的方向就是:從大批發到大零售。

據說,劉強東在內部已經確定了一個目標,就是做網上沃爾瑪,下一步挑戰沃爾瑪。

幾年前,劉強東就有一句警告:電商的本質就是零售。對很多品牌企業而言,品牌的本質就是零售。

這也是劉強東對傳統企業的幾句警告:

1、未來不需要分銷商。分銷商模式、加盟模式都會被幹掉。

中國很多品牌企業采取的都是大批發模式,每年的關鍵環節就是訂貨會,但是帶來一個巨大的難題:不知道用戶是誰,不知道用戶喜好什麽,不知道如何針對用戶的喜好做出快速調整。換句話說,在這個過剩時代,沒有對用戶感知的溫度感必死。

劉強東:“大型超市,以及分銷商。3C分銷商在美國基本上垮了。現在中國為什麽需要分銷商?中國的零售商太分散了,幾百萬家,分布在小縣城、小鎮上。美國的“淘寶”占了40%的零售份額,中國的淘寶連12%都沒有。中國零售市場向前走,走到20個零售商就占40%的市場份額,電子產品前三的零售商就占80%、90%份額,這意味著什麽?將來品牌商不需要分銷商,只要管理幾十個零售商。所有為消費者服務的加盟模式我都不看好。20年前,上島咖啡采取加盟模式,各個城市找一個,一夜之間遍地都是,一年幾個億賺到手。加盟模式從純生意角度是最好的方式,但長遠來看,價值很少。不僅投資人,包括很多創業者、企業家都追求幹活特別少還能賺大錢,但你不想想,你提供那麽一點價值,你憑什麽賺大錢?我認為,工作做得越多賺的越多,做的工作少就賺錢少,世界是公平的。當然,我剛才說的是整個消費行業,脫離這個行業,規律也許就不適應了。”

2、先進的供應鏈會打敗落後的供應鏈,比如小米。

不管是手機還是品牌公司,最大的敵人是庫存。小米顛覆傳統手機的背後,就是把所有中間環節砍掉,砍掉了傳統手機的三級代理制,就這一個環節能砍掉30%左右的成本,最重要的是,公司和用戶之間的鏈條非常直接,這種直接的關系,最大的好處是減少了庫存壓力,比如可以根據用戶的預約數來確定產量。

劉強東:“在內部早會上我也說過,大家千萬不要說怎麽樣叫互聯網思維,因為可能會走火入魔的,小米的成功核心還是把供應鏈的效率提升,降低了成本,因為傳統賣手機的都要通過渠道,因為品牌商不直接接觸用戶,而采用層層批發的方式。第二,過去做手機效益很低,從手機出來,到鋪完渠道要15天時間,現在當天就可以,比如說物流,我們希望5-7年之後,京東商城60%的貨物從工廠大門直接送到家里去,我們現在已經跟手機品牌商合作,比如說一個手機品牌還沒有生產下來的時候,我們預售2分鐘預定了30萬臺,以前要送到京東的庫房,再送到配送站,配送員再送到客戶的家里。”

“這里我們的機器直接送到配送站,連庫房都跳過去,配送員直接出發送到客戶家里去,我們做了數百個城市,連農村的用戶都在24小時收到貨了。這是傳統零售行業是做不到的,小米還是把成本降低了,效率提升了。背後經濟的規律,世界上能發現定律的沒幾個人,牛頓定律再過二十幾年還叫牛頓定律,所有的物流都沒跳過那幾個定律,這是我的觀點。”

3、O2O、大數據是零售戰爭的下一個戰場。

要發現用戶痛點,真正的核武器是大數據,只有強大的用戶數據,才能對用戶行為作出真正的挖掘。而O2O則是一個解決方案,線上加線下模式背後,最大的挑戰是精細化運營。

劉強東:“我們的O2O項目,都是圍繞我們物流的,只是把它細化,我們過去十年在品類擴充,品類管理來講做得比較松,但是未來每個都會細化的管理。我們發現電商做了這麽多年,不管是京東還是阿里,有一類品類大家都沒做好,那就是油鹽醬醋,就是商超、便利店,3000個SKU,京東自營模式做不好,因為太便宜了,一瓶水幾塊錢,但是又是買得最多的問題,發貨加上物流成本,利潤又沒有多少錢。”

“我們利用京東的物流,做了一個項目,把北京分成網格狀,我們每一個直徑一公里的都有京東2.7個配送員,至少有1個便利店,都是有消費者的。所以我們通過網格狀之後,消費者買醋和油的時候,或者買瓶水的時候,我們就找里你家最近的水在哪,有可能在沃爾瑪,有可能在7-11,離你最近的水在哪,我們實時對我們的配送員下發指令,讓我們的配送員去那里拿一瓶水送到哪里去,這個就是O2O的項目。這樣就解決了京東和阿里沒有做好的,又滿足了消費者高頻購物的需求,這只是給大家舉個例子。”

這三個警告,哪個對你最緊迫?
 

文/金錯刀 整理自《創業家》雜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86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