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投資金融股 CUP

From

http://chuicup.blogspot.com/2008/08/blog-post_3923.html

Mary Buffett, David Clark 《The New Buffettology》

Warren says that it's almost impossible to see a disaster in the making with financial institutions because of their ability to hide problems until they become disasters. Therefore it is better to be on the safe side whenever you invest i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Warren sold Freddie Mac for this very reason. When Warren first invested in the company, it was in the relatively safe business of securitizing single-family-home mortgages and selling them to investment institutions like pension funds. In search of bigger profits, it graduated into commercial mortgages, introducing an element of risk with which Warren wasn't comfortable.

本地的投資者,由於一直以來股王滙豐控股、或者恒生等等,有不少人藉長線投資這些股票發達,就有錯覺以為投資銀行金融股必定是十分穩陣而必勝的投資。

銀行金融業雖然是百業之母,經濟發展的心臟,但投資時也要小心留意,不能鬆懈。

1. 投資金融股,選股是十分重要。千萬不要選擇一些風險管理差勁的公司。選股不是計數、睇P/B、睇 dividend yield 咁簡單。

2. 買入後必定要打醒十二分精神監察持股,絕不能過份安心,置之不理。一遇到有麼問題(例如公司發展新的業務)必定要設法搞清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4

看準資金轉向 率先喊進金融股 許世德:台灣金融業進入「黃金十年」

2011-5-2  TWM




在金融分析師中,許世德資歷不算深,和「天王級」的金融分析師相比,他算是「菜鳥」。但二○○五年迄今,他已多次拿下台灣區金融業最佳分析師頭銜,並得到許多金融業老闆的讚賞。

撰文‧吳美慧

某日的午後,國泰金控內部正忙著準備即將舉行的法人說明會的資料,就在大家忙得焦頭爛額時,當時擔任國泰金副董事長的蔡鎮宇,悄悄地把工作人員叫進辦公 室,交代說,「等一下看到Dexter時,你們要對他客氣些,他如果提問,要仔細回答他的問題。」場景轉到另一個地點。這天中午,記者約好和京城銀行董事 長戴誠志聊聊最近金融業的情況,只見他帶著一位年輕人走進會議室,向我們介紹:「他是Dexter,是外資金融分析師中,我看過少數在報告中很有觀點的 人,你們想要了解金融業,就一定要認識他。」被蔡鎮宇特別交代同事要關照的,或是被戴誠志讚賞的Dexter,就是甫離開摩根大通證券,即將到巴克萊證券 履新的金融分析師許世德。

英雄出少年

拿下金融業最佳分析師頭銜在金融分析師中,許世德資歷不算深,正式當上分析師只有七年的時間,和「天王級」的金融分析師相比,如前美林證券研究部主管程淑 芬、前瑞士信貸大中華金融產業分析師林淑娥,或是前德意志證券的余婉文,在這群前輩們面前,許世德算是「菜鳥」。但英雄出少年,從二○○五年迄今,他已多 次拿下台灣區金融業最佳分析師頭銜,在這個行業脫穎而出,並得到許多金融業老闆的讚賞。

提起外資分析師這一行,大多數人腦海中浮現的不外乎是「外資金童」、「高薪」等令人稱羨的字眼。的確,只要禁得起考驗,熬過只有一半存活率的研究助理階段,躋身分析師行列的,個個都是年薪千萬元起跳,甚至上億元的金童或嬌女。

最近外資圈就盛傳,巴克萊資本證券準備十億元挖角「明星級」的分析師,鎖定對象包括讓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另眼看待」的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PC硬體分析 師楊應超與陳衛斌,在外資分析師圈中素有「老虎隊」之稱的「大咖」,統統都被挖角到巴克萊證券。巴克萊證券希望藉由這群明星分析師的分析判斷與選股能力, 快速擄獲國外基金經理人的目光。

被巴克萊列入挖角名單的許世德,六十八年次,台大工商管理系畢業,說話速度快而坦白,加上擁有陽光男孩般的外形,容易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起大多數分析 師曾有留學經驗或是擁有碩士學位,他並沒有太突出的資歷,能夠在這一行一待十年,靠的就是「不服輸與挑戰自己」的堅持。

一畢業,誤打誤撞到摩根士丹利證券擔任研究助理的許世德。「當時只要老闆交代的事,一定使命必達。」就是這樣的概念,讓他在研究助理的位置一待就是三年。

這三年是艱苦的日子,每天早上七點多進辦公室,常常工作到第二天凌晨一、二點才回家,連周末假日都「泡」在辦公室裡,每天在辦公室和家裡兩個定點移動。當 研究助理怎麼會這麼忙?「不熟啊!什麼事都要從頭了解。」剛入行的許世德,對產業研究完全不懂,而助理的工作,是要輔佐分析師研究產業,要清楚且快速地找 到資料,提供給分析師做研究。

研究心法一

熟悉財務報表、建立新研究模型當助理的第一年,他拚命熟讀各金融公司的財務報表、損益表、資產負債表、股東權益變動表,到後來的現金流量表;同時,還「自 找麻煩」地著手建立研究模型。一般來說,不少分析師使用的研究模型都是沿用「考古題」,把前人留下來的研究模型稍微修改後操作。但天生喜歡創新的許世德, 拋棄既有的重新建立,「光是一個模型需要的項目就多達八百多項,而且至少要一、二周才做得出來」許世德說。其實,金融業使用到的研究模型不只有一項,甚至 多達二、三十項,尤其是銀行在不斷的購併擴大版圖中,逐步發展成為金控公司時,此時單純的銀行變成控有壽險、證券等營業項目的控股公司,就需要更多的研究 模型串連起來,才能夠讓預測更精準。

建立研究模型這麼費事,為什麼還要建立?「可以透過建立模型,去了解數字背後的邏輯。」許世德不經意地透露出自己在研究中的撇步。喜歡思考的許世德,會把 各報表中的邏輯和關聯性串連起來,藉此發現新的趨勢與方向。因此,他的報告才能屢有創意和角度。儘管建立模型是一項費時耗神的工作,但許世德迄今仍樂此不 疲的建立,就是希望找出有別於其他金融分析師的見解。

研究心法二

實地走訪第一線了解實情

因為如同偵探般的精神,許世德曾經在玉山金合併高企時,實際到高企的營業據點觀察,了解高企的客戶情況,作為判斷玉山金是不是做了一樁好買賣。後來他發 現,高企客戶數激增,是利用高利率來吸收存款,難怪玉山金合併高企後營收成長,獲利卻裹足不前。此外,他利用地毯式搜索財報時,在○七年九月率先發現新光 金帳上擁有十.六萬張萬泰銀行股票及三十一億元可轉換公司債,若萬泰銀無法重新資本化,新光金的整體損失將高達五十二億元。所以許世德趕快發布報告,建議 客戶「賣出」新光金股票。這一「喊賣」,讓外資持有新光金比重減少五%,股價下跌一成,堪稱價值「百億元報告」。

後來,新光金股價從每股三三元一路下跌到六.三五元,跌幅高達八成,他的「喊賣」讓客戶減少不少損失。除了喊賣新光金外,許世德也唱衰兆豐金、國泰金及富 邦金,由於他們潛在的CDO(抵押債務債券)損失極高,因此持續發出「賣出」建議的報告。回頭來看,許世德適時且清楚的建議,提供了客戶極有用的投資資 訊。

就如同在少林寺練功一樣,把馬步蹲好、基礎打好,才能積蓄未來躍起的實力。正因為許世德在當研究助理期間,願意花更多的時間與精神,熟讀財務報表、建立研究模型,才能夠在三年後轉戰摩根大通證券時,成為正式的金融分析師。

「他很認真,又聰明。」第一金總經理簡明仁這麼形容許世德。在眾多的外資券商中,許世德是率先在○八年推薦第一金的分析師;當時第一金的股價約莫十八元, 後來最高曾漲到二十七元,許世德的推薦,讓市值增加五八二億元。在第一金的經營者還未看到自己的價值時,他在研究報告中就提到「資金回流,銀行業業績好 轉」的概念。果然,金融股從○九年年初,進入多頭走勢,而許世德也因為大力看好金融股,一戰成名。

研究心法三

留意金融關鍵數字變化

「當初推薦金融股時,還被主管、客戶消遣。」在金融海嘯期間,曾用力「喊賣」的許世德,在轉彎看好金融股時,主管、客戶都不太相信,還高度質疑他的判斷。好奇的是,當時他憑什麼敢率先提出「金融業與金融股會好轉」的觀點?

「資金!」許世德點出關鍵。「我看到資金回流,金額高達兩百五十億美元,這麼多資金回到台灣會出現怎樣的結果?加上政府又調降遺贈稅,等於是救了台灣。」 的確,當這麼多資金回到台灣時,流向房市、股市,加上政府開放陸客觀光,促使國內投資增加,銀行的業務自然好轉,金融股當然會跟著好。

其實,在看到資金流回台灣的同時,許世德也「順便」在台北大直置產。「資金回來,一定會買房子的。」從這幾年國內房價大漲,金融股股價上升,證明許世德當時對趨勢的判斷正確,也因為他的身體力行,為自己的財富加分。

「我看錯了!」許世德迄今仍懊惱,他並沒有在金融股開始從谷底反轉向上時,就建議客戶買進,而是等到金融股上漲一○%後才開始大力「喊進」。儘管如此,他 仍是當時金融分析師中,少數看多的人。為什麼會看錯?「在金融海嘯期間,我當時看得太空了,沒有注意到資金回流速度與金額這麼大。後來看到數字上來,才知 道自己沒注意到資金問題。」面對疏忽,許世德很快的修正,立即建議客戶買進金融股,才有賺取後續二○%、三○%的機會。經過這次的經驗,他養成了常常問自 己:「我看對什麼?我看錯什麼?」的習慣,利用一次次的自我檢討,增強對產業趨勢以及個股長線的研判能力。

解讀趨勢一

政治、總體環境影響金融甚巨金融產業既龐大又複雜,要怎麼觀察和研判金融業的趨勢?許世德說,影響金融業的因素很多,大致上可以歸納出政治因素和總體環境 兩大方向。以政治因素來說,主要是觀察執政者對經濟的企圖心,以及擺放在發展經濟精神多寡。至於總體環境,則要觀察資金流向和利率水準。

許世德大膽預期,台灣的金融業已經從○九年進入「黃金十年」,至少在一二年總統大選前,都可樂觀以待。他之所以如此樂觀,主要是觀察到資金回流、投資增加、銀行放款增加、升息,以及陸客來台等五大現象。

他說,從○九年開始,資金逐步匯回台灣,這些資金有來自台灣調降遺贈稅、海外獲利所得;兩岸直航在兩岸往來便捷下,促使台商回台買屋、買車,並增加在國內 消費;在中國工資持續上漲與勞工保險成本增加下,越來越多工廠逐步把生產基地轉回台灣。加上台灣政府開放陸客來台,帶動觀光服務業,飯店、遊覽車等行業開 始熱絡,帶動國內的投資。「過去台灣的投資以科技業為主,科技業花了很多錢去國外買設備,錢都被誰賺走了?」許世德提出這樣的觀察。

許世德表示,觀光飯店業上來會實際帶動內需產業,內需上來、就業率增加,國內的經濟就會好轉,這才是真正對經濟有幫助的地方。

解讀趨勢二

存放比左右銀行獲利

而國內的投資增加,銀行對企業的放款金額就會提高,從存放比就可以清楚的看到這樣的現象:一九八七年,台灣的銀行存放比七七%;九五年時上升到一一 ○%;○七年時,又降回七七%。「存放比下降,代表銀行收進來很多錢卻放不出去,銀行的獲利自然就會差。」許世德清楚地分析。他預期,隨著內需提振,國內 銀行放款金額增加,存放比會逐步提高,國內銀行業的獲利就會跟著改善。

此外,「升息趨勢確定,對銀行業也是有加分效果。」許世德進一步說。全球通貨膨脹形成,加上各國為了抵銷部分通膨與匯率上升速度過快,因此利用升息作為踩煞車的手段。只要升息,銀行的利差就會擴大,獲利空間也就出來了。「銀行未來會更好。」許世德篤定地說。

既然看好金融業,要如何挑選值得留意的金融股呢?許世德建議,可以把活存多寡以及消金、企金比重,當作選股的參考指標。根據他的觀察,銀行吸收進來的錢, 成本最低的就是活存,如果銀行可以把活存善用轉作企業放款,利差就會提高。目前,國內的活存利率約○.一七至○.二九%,企業放款利率約二.三五%,中間 有相當可觀的利差。倘若銀行吸收進來的資金以定存為最,就要想辦法讓定存戶轉為財富管理的客戶,這樣銀行才可以收取較多的手續費。「一筆錢進來如何善用, 以提高銀行的獲利,就是學問。」他就是根據這樣的邏輯,一家家地找出具有推薦價值的股票給客戶。

至於這家銀行是否值得長期投資?許世德認為,經營者的視野高度很重要。「最好是總經理是經濟學家,或是經歷過各種部門,才可以先行看到經濟趨勢,並且靈活 調整營運方向,才不會做出不符合企業文化的業務,浪費公司資源。」在眾多的銀行中,他特別推崇富邦金總經理龔天行,並期待國泰金總經理李長庚成為明日之 星。

解讀趨勢三

景氣好轉,對官股銀行是加分在大多數金融分析師相對看好民營銀行時,許世德「逆勢」推薦官股銀行。他認為,景氣不好時,官股銀行的人事成本,往往會成為包 袱;一旦景氣好轉,官股人事成本不變,企業放款金額又提高,「對官股來說就是很大的加分效果」。所以,他認為在金融業持續看好下,第一金、彰銀是可以觀察 的標的。

而除了銀行業務外,隨著購併項目增加,壽險、證券也成了必須要研究的課題。許世德指出,壽險業的觀察重點是人壽保險的比重以及債券殖利率高低;證券業則可以等待股票成交量低時再進場承接,往往可以買到相對便宜的價位。

在忙碌的外資分析師生活中,許世德用「個體戶」、「傳教士」來定義自己的工作模式,用「一路上充滿了驚奇」來形容自己的生活。原來,分析師必須要自己撰寫報告,還得用電話或是飛到國外向客戶傳達報告中的觀念,希望客戶可以接受,進而以此作為操作參考。

傳教士精神

不厭其煩地將好建議傳達給客戶而每一份「自產自銷」的報告出爐,要以「傳教士」般的精神,講超過上百次、同樣的話給不同的客戶聽。有些客戶會耐心聽完,有 些一聽到台灣的金融股「直接就把電話掛了」,面對這樣的景況,許世德只能不厭其煩的call客戶。「準最重要」,只要報告的投資建議精準,即使原先對台灣 金融股沒興趣的投資人,也會回頭開始留意。

許世德用「一路上充滿驚奇」來形容他的分析師生活。其實,許世德從大三開始,就生活在驚奇中。暑假期間,他騎著摩托車賣咖啡機,體驗從書本上學不到的管理與人生。大四時,他參加創業營,成功的以「線上家具銷售」計畫拿到冠軍,領到二十萬元獎金。

當研究助理期間,他曾到中華職訓學做義大利菜,從擀麵開始,到做整套義大利餐,一點都難不倒他。金融海嘯期間,當客戶對投資興趣缺缺時,他利用閒暇時間參 加綠光劇團學話劇,增進與客戶互動的能力,最後還參與由吳念真擔任導演的「一樣的月光」,做全台巡迴演出,如同他做報告一樣的慎重其事。

年輕、有活力,充滿熱忱,許世德堪稱是新一代外資分析師的代表。在競爭激烈的分析師領域,他靠著堅持、不服輸,以及高度投入工作,才能成為人人稱羨的「明星分析師」。

許世德

出生:1979年

現職:巴克萊證券金融分析師(即將履新)經歷:摩根士丹利研究助理

摩根大通金融分析師

學歷:台大工商管理學系

台灣銀行業者眼中的外資金童京城銀行董事長戴誠志:許世德雖然年輕,但卻是少數能夠在報告中提出不同觀點的人。我很喜歡看他寫的報告,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前國泰金副董事長蔡鎮宇:我對許世德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能夠用心思考,提出與其他人不一樣的看法,一針見血地剖析金融情勢。

第一金控總經理簡明仁:許世德分析金融產業很有想法,分析得很細,跟他聊天或是看他的報告,會有不同角度的收穫。他很早就推薦第一金,讓我對公司有不一樣的體會。

許世德的金融獵鷹選股法

1 先看經濟大方向

台灣經濟三大動力:

都更、陸客、ECFA,讓台灣的金融業進入黃金10年。

2 再看產業結構

影響金融股的三大關鍵:

利率、放款、經濟環境。

● 利率:利率上升,銀行利差增加,銀行的獲利就會提升。

● 放款:放款增加,代表生意增加,對銀行的獲利有加分作用 。

● 經濟環境:經濟好轉,民間投資意願增加,銀行放款提高,有利銀行業者;反之,企業投資活動減少,對銀行營運不利。

3 挑選投資標的標準

投資金融股的三大關鍵:活存多寡、消金企金比重、經營者心態。

● 活存多寡:代表可以收取比較低成本的資金,然後以比較高的利率把資金貸放出去,可以提高利潤。

● 消金企金放款比重:對企業放款比重增加,代表銀行擁有比較穩定且長期的放款業務,就放款結構來說,是比較健康的。

● 經營者心態:經營者有比較宏觀的視野,銀行的格局就會拉大,銀行比較容易有好的發展。

4 總結投資標的建議

銀行業:

一、放款金額快速增加;二、活期存款比率愈大愈好。推薦:彰銀、第一金。

壽險業:

一、短期新台幣升值造成的匯兌問題要先解決;二、企業所購買的債券殖利率高。推薦:富邦、中壽。

證券業:

一、多一點IPO、TDR在台股上市;二、資金回流的規模;三、股票成交量低的時候進場。推薦:元大證、群益證。

許世德的一天

07:00 進辦公室,聽語音留言、看國內財經報紙、確認e-mail、看昨天歐美股市概況、了解歐美分析師看法,並分析這些消息對亞股與台股的影響。

07:30 開亞洲區早會。

08:00 開台灣區早會。

08:30~12:00 call亞洲區的重要客戶,告訴他們今天的重要訊息與idea。

14:00 歐股開盤前和call歐洲客戶。

14:00~17:00 拜訪公司、call客戶、寫報告、追蹤數字,或是與其他分析 師交流。

17:00~20:00公司不定期有內部策略或 產業會議,討論本周市場動態、影響 的重大訊息。

20:00 美股開盤前call美國客戶;出季報或大報告,到凌晨1 ~2點才回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86

金融股現金殖利率王 李正漢疼惜小股東


2011-6-13  TWM




進入六月,各公司的股利政策大致底定,沒有意外,今年金融業的現金殖利率排行,再度由第一產物保險公司以高達一○.四%稱王,幾乎是中華電二倍,堪稱退休族的第一首選。

事實上,這已經是第一保數不清第幾次稱王了,過去幾年,第一保都有八到一二%不等的殖利率,比起許多漠視股東權益的大老闆們,第一保的李正漢家族對小股東實在相當「疼惜」。

儘管每年都有亮眼的股利政策,但李正漢家族卻是低調到不行。李正漢背景雄厚,出身早期的海山煤礦家族,當時的「基隆顏家」與「瑞芳李家」堪稱北部的兩大家 族。直到今日,李正漢家族名下還有許多早年基礎建設的股權,包括客運公司、信合社等,後期李家還轉進營建業,以「寶山建設」及其轉投資為名,在新北市、桃 竹一帶推案,至今在當地還持有大批土地,是財力令人咋舌又不欲人知的大家族。

據說李正漢對投資確實有一套,公司內部有一個由他自己親自領軍的投資小組,每年都創下穩定的報酬。第一保高階主管私下曾表示,李董「投資純屬興趣」,或許 正因為如此,第一保每年都對小股東極為慷慨,去年發放每股股利二元,以目前二十元不到的股價,第一保的小股東確實讓人眼紅。

(劉俞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54

銀行超級優等生跨入資本市場上海商銀即將挑戰金融股王新寶座

2011-11-07 TWM

 
 
 

一直是台灣金融業超級優等生的上海商銀,今年股東會通過將於明年七月公開發行,等於向外界宣告跨入資本市場的決心。十一月一日,八十八歲高齡的董事長榮鴻 慶親率高階幹部宣示,這家目前兩岸布局最完整的銀行,將在未來大中華的金融市場引領風騷。

撰文‧劉俞青

十一月一日上午九點,台北市信義區內的W HOTEL異常地熱鬧,這是上海商銀三年一度的盛事;這一天,台灣、中國、香港兩岸三地、三家的「上海商銀」五十幾位高階主管全部齊聚台北,連高齡八十八 歲的大家長榮鴻慶,都精神抖擻地全程坐鎮,為來年的業務做出規畫。

然而,這一天的氣氛熱絡更異於以往,全場彌漫著一股興奮的氛圍。因為除了當天排定三方簽署金融備忘錄(MOU)之外,大家心裡都知道,再過不久,可能就是 這家成立將近一世紀的老銀行,正式跨入資本市場的時點。上海商銀確定在明年七月正式公開發行,按照台灣法令規定,公開發行後二個月即可登錄興櫃,半年後即 可送件申請上市。

獲利與股價表現超越股王

如果一切順利,屆時台灣的金融股股王,將從目前國泰金與富邦金兩雄爭霸的局面,轉為一大獨強,而這一大,就是上海商銀。

過去幾年,上海商銀一直是台灣金融業(包含金控與銀行)中,蟬聯多年的獲利王,以去年獲利來看,台面上金控獲利王是富邦金,每股盈餘二.三三元,然而,未 上市的上海商銀每股盈餘已是三.七五元,足足多出六成;而富邦金去年的ROE(股東權益報酬率)九.三二%,上海商銀則是九.九七%,也是略勝一籌。

如果以十月三十一日的收盤價觀察,國泰金股價是三十六.一五元,富邦金是三十五.六五元,然而,未上市盤上交投較為冷清的上海商銀股價是三十八元,已經是 名副其實的金融股股王。

按照時程,如果上海商銀可以在後年初順利轉上市,根據法人估計,股價至少上看五十元,如果再把其兩岸三地的布局與前瞻性計入,甚至可能更高。

上海商銀在台灣共有六十七個據點,都會區都可見到其分行,外觀看來也與一般銀行無異,但事實上,它有著極其曲折的歷史淵源背景,尤其在兩岸敏感的金融地圖 上,幾乎是一個空前絕後的特例。

三地布局領先同業

上海商銀最早是一家在上海成立的民營銀行,但當年被迫從中國撤出後,陸續在香港、台灣兩地重新開業,如今在香港名為「上海商業銀行」,在台灣則是台灣人熟 悉的「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加上中國原來的「上海銀行」,三家銀行就和它們的名稱一樣,有點像又不太像,彼此之間也有著「有點黏、又不會太黏」的交叉持 股;因此看似各自獨立,卻又有著極為特殊的血脈關聯,更是目前唯一橫跨兩岸三地的銀行,比起富邦金、或者在對岸擁有分行的其他銀行,更具有優勢。

早期許多台商的兩岸資金往來,都習慣從上海商銀進出,「最重要的是放心,匯到大陸去還是叫上海商銀,錢不會掉了,二來手續費便宜。」一位從事螺絲貿易的中 型台商負責人說。這其實也是上海商銀在兩岸三地金融市場的最大價值。

然而這一切,對看盡金融市場裡海浪般起伏的榮鴻慶而言,對這一天的到來,恐怕是欣慰多過感嘆,責任多過榮耀。

直到今日,上海的陝西北路上有一間優雅的白色洋房,如今已經是澳洲星空傳媒的上海總部,但門口仍可以看到一塊小牌子,上面寫著「榮宗敬故居」,此人就是榮 鴻慶的父親,也是榮家的第一代,這塊牌子等於是中國政府對當年這位實業家,也是「麵粉大王」、「紡織大王」的尊敬。

當時榮家所有的事業就從陝西北路開始;後來對榮家多半的認識,是因為家族裡出了國家副主席榮毅仁,他是榮鴻慶的堂兄,也讓外界從此對榮家有了權貴的印象。

但事實上,榮家一路走來,並非如外界想像般享盡特權,事事順遂。榮鴻慶的父親當年眼睜睜看著自己的紡織工廠在面前被轟炸,等於一生的心血付諸流水,當場中 風,全家因此避走到香港,卻也從此讓榮家對戰亂懷有非常高的風險意識,無論在香港或台灣,對於銀行的經營都是戰戰兢兢,認為企業要有承受突如其來風暴的能 力。以台灣的上海商銀為例,呆帳提存率六五○%,信用卡循環餘額的提存率甚至將近一四○○%,幾乎都是全體銀行最高,背後的經營理念就從這裡開始。

經營策略謹守風險控管原則上海商銀在一九一五年成立,是當時全中國最小的銀行,資本額只有七萬多元,員工七個人,比當時較具規模的錢莊還要不如,根本沒有 人看好。榮家的資金在一九一九年正式進入,當時股本增資達到一百萬元,榮家成為上海商銀二成股權的大股東,從此股權比重一路提高。

避走香港之後,榮家在上海很多的資產都被沒收,更多在戰亂中被摧毀,直到一九三四年,香港的上海銀行重新開業;台灣的上海商銀則一直到一九六五年,開放民 營銀行成立後才重新掛上招牌,在當時有「小華爾街」之稱的台北市館前路上正式成立總行復業。

那一年,榮鴻慶四十三歲,台灣的上海商銀成立時的資本額一千五百萬元,員工只有二十九人;但當時,已經以外匯業務領先著稱,三商銀的員工甚至要派人到上海 商銀的辦公室裡學外匯,上海商銀外匯業務上的領先優勢,直到今天還在。

今年已經八十八歲的榮鴻慶,自己親自掛名台灣上海商銀的董事長,身體依然硬朗,長期住在香港的他,每個月至少飛一次台灣,巡視分行、看報表,從不假手他 人。而上海商銀的員工福利在台灣金融業至今可說無人能及,其中最為人稱道的員工分紅制度,就是榮鴻慶的堅持。

員工分紅制度領先科技業

上海商銀幾乎是創台灣風氣之先,一九八九年,連科技業都還未實施員工分紅的二十多年前,榮鴻慶就獨排眾議,讓員工以面額十元認股。

到了一九九八年,上海商銀在未上市盤的股價衝上一百五十元的高點,就連很多基層的櫃台同仁都有千萬元的身價;即使如今股價長期維持在三十五至四十五元區 間,但根據一位上海銀行資深員工估計,行內規定年資滿一年就可參與認股,只要是資歷超過十五年以上的員工,如今手上股票至少都有五百萬元的市值。

而據透露,不少位業績優異的分行經理,甚至有上億元身價,羨煞所有同業。

這是榮鴻慶一路走來的經營之道,他在八十四歲那年唯一出版的回憶錄,書名取為︽獨木不成舟︾,意思就是指他人生中所有的成就,當然包括上海商銀的經營,都 是很多人的幫忙才能完成,因此對員工極為感謝與厚道。這位今年八十八歲老人家的謙卑之心,著實令人敬佩。

榮鴻慶的厚道不只表現在對待員工上,連股東也不例外。

從一九九六年至今,上海商銀一共經歷三次重要的增資,按照規定,現金增資時如果有股東放棄認購,可由董事長決定投資人認購,而一般公司此時通常都是由大股 東自行吃下,幾乎已經成為市場上的通則。

但榮鴻慶卻不作如是想。因為上海商銀有其特殊歷史背景,因此屬於中國股東的部分,幾乎等於確定放棄認購;按理說,這部分股權其實可由榮家自行認購,但榮鴻 慶從來就沒有這樣做,他總是把放棄認購的股權,讓台灣地區所有股東按比例再認一次,所有的權益和股東一起分享。

而這也讓許多上海商銀的股東,五年來、連續三次都以面額十元「超額認購」。因此,榮鴻慶不僅員工長期追隨,連許多外部股東都是長期投資,死心塌地跟定榮鴻 慶。

上海商銀在台灣復業四十六年來,一路走來都是台灣所有銀行業的模範生。

三次金融風暴都全身而退

二○○五年雙卡風暴最烈時,幾乎主要的民營銀行都要提列高額的呆帳,但上海商銀沒有發過一張現金卡,信用卡也僅止於優質客戶;因此當年全體銀行獲利因為雙 卡風暴大幅衰退五八%,但上海商銀幾乎毫髮無傷,全年獲利創下歷史新高達六十四.四億元。

財務穩健幾乎居全體銀行之冠,因此,在主管機關凍結新分行成立的政策下,還能連續五年,從金管會手中拿下新設分行數的第一名;今年上海商銀就獲准成立三家 新分行。

此外,上海商銀沒有一毛錢投資歐債,不賣連動債。一路走來,榮鴻慶曾在行內會議時說:「沒有什麼,真的沒有什麼,銀行就是良心經營而已。」這「良心」二 字,聽在台灣全體銀行業老闆的心中,有如一刀一斧,其實要深刻地愧疚反省才是。

上海商銀今年九十六歲了,能有今天,是一位高齡八十八歲長者的經營智慧,值得許多人學習。

專訪未來掌門人榮康信:

選擇對股東最好的方式

上海商銀的業務穩健、獲利亮眼,一直是許多專業投資人心中的最愛,如今喊了多年的上市傳言,終於在今年六月股東會上跨出第一步,正式通過明年七月即將公開 發行。

本刊專訪上海商銀副總經理榮康信,他是榮鴻慶的長孫,也是這個百年家族未來的掌門人,目前在行內專門負責資訊與海外業務。關於未來的上市計畫,他雖然沒有 正面答覆,但相較過去上海商銀總是對外低調表示「沒有上市計畫」,他的回答已經跨越一步,不再迴避上市問題。以下是專訪內容:問:這次為什麼會終於決定要 走公開發行的路?

答:主管機關希望我們這麼做。因為我們是目前唯一沒有公開發行的銀行。

問:請問有具體的上市計畫嗎?

答:我覺得這是所有股東的決定,看股東有沒有這個需求,我們會選擇對股東最好的方式進行。

問:如果未來決定要上市,上海商銀會選擇香港、台灣或中國?

答:因為之前沒有股東要求我們上市,這都是要看…,看當時的時間點而定,時間會改變,看到時在哪裡掛牌對股東是最好的,我們一定是以對股東最好的情況來考 量。

問:上海商銀目前有七千多位股東,員工占多少?外部股東有多少?

答:二千多位員工基本上都是股東,退休的員工也有約三千位,絕大多數也是繼續持股,其他的都是外部股東。

問:所以如果員工都希望趕快上市,就會加緊腳步?

答:哈哈,我們一切還是以股東的權益為最大考量。

榮家三代顯赫

榮鴻慶

出生:1922年

現職:台灣上海商銀董事長經歷:上海商銀董事、副董事長、台灣中國旅行社董事長學歷:上海滬江大學工商管理學系

榮智權

出生:1945年

現職:香港上海商銀董事長兼非執行董事、上海商銀董事經歷:美國花旗銀行(香港)經理、上海商銀常務董事學歷:美國芝加哥大學工商管理碩士

榮康信

出生:1968年

現職:台灣上海商銀董事、副總經歷:上海商銀總經理特助、資訊長、美國大通銀行香港分行學歷:美國芝加哥大學企業管理碩士

上海榮家大事紀

1915年 創辦人陳光甫於上海設立上海銀行1919年 榮宗敬(榮鴻慶之父)參與增資,並選任為董事1965年 台灣上海商銀正式對外營業,是唯一自大陸遷台復業的民營銀行1991年 榮鴻慶出任台灣上海商銀董事長2002年 本行OBU(國際金融業務分行)獲准與中國大陸地區銀行直接進行通匯2006年 榮康信(榮鴻慶之長孫)進入台灣上海商銀董事會擔任董事2007年 榮智權被選為香港上海商銀董事長2008年 台灣上海商銀開辦人民幣與新台幣現鈔的雙向買賣業務2010年 金管會核准香港上海商業銀行赴大陸地區設立上海分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11

中國區收入持續下滑 香港外資投行將掀裁員潮/結論是明年Q3再看金融股。明年Q3Y2Y指標會很難看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11078432170/

時隔一個多月,多數外資金融機構再爆新一輪裁員計劃。

「已經有動作了。」中國內地一位外資投行交易員向本報記者透露,主要外資投行現在都有裁員,投資銀行、銷售和交易部門是投行人力成本最集中的幾個部門,「裁這幾個肯定成效最明顯。」。

上一輪裁員主要集中在歐美地區,但瑞士銀行(UBS)香港投行部的一名員工認為,如果歐美資金撤出香港,該地區則可能被列入下一輪裁員的範圍。

遇缺不補是主要裁員方式

「整個投行業績不好,所以需要削減人員來減少開支,因為人員是投行最大的成本。和單個交易員的業績關係不大。」前述投行交易員表示。

歐美市場不好是既成事實,而對於外資投行來說,中國區業績的下滑則是雪上加霜。

Dealogic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0月25日,中外資金融機構在股權資本市場(ECM)的業績雖均有不同程度下滑,不過,前十位中的中資機構總數繼續增加至6個。其中,平安證券從去年的第12位躍入前三,收入增長至42.6億美元

外 資機構方面,高盛的境況相對較差。在股權資本市場,高盛痛失第一寶座,排名下滑一位,收入為58.9億美元,同比大幅下跌49%。在其他外資投行大賺的融 資兼併(M&A)市場上,截至10月25日,高盛共完成18筆交易,雖較去年多出3筆,但收入卻小幅下滑15%至151.5億美元。

自第二季度開始,高盛已經做出反應,計劃全球裁減1000個職位,佔員工總數3%,預計節省12億美元的成本。

「當時主要是針對(香港的)交易部門。」一名高盛高華員工向本報記者透露,這一舉動是由於交易部門業績不佳。

高盛今年第二季度財務數據顯示,多數部門業績增長,唯固定收益、外匯及大宗商品交易部門的收入同比下跌53%

「從9月份到現在一直有交易員走。」高盛香港一名交易員告訴本報記者,但很難分辨其中有多少人是公司節約成本的犧牲品,因為業績表現不佳被辭退是一直都有的事情。

摩根士丹利今 年第三季度淨收入同比大漲49%至99億美元,根據Dealogic的數據,其在中國股權資本市場收入為64.6億美元,排名上升兩位至第一,但較去年同 期仍下降25%;融資兼併業務方面,其今年的排名上升3位至第五,收入達103.3億美元,同比增長47%。摩根士丹利未來三年的成本削減目標將從10億 美元左右提高至14億美元,措施包括縮減離職賠償金、技術成本等。

摩根士丹利香港的一名員工告訴記者,目前員工尚未獲知裁員計劃,在其最近收到的郵件中,CEO高文(James Gorman)僅指未來招聘會更加謹慎。

根據Dealogic的統計數據,在股權資本市場的收入縮水幅度最大的是摩根大通。截至10月25日,摩根大通完成的交易總數僅為去年同期的一半,收入為14.8億美元,同比下滑67%,排名也下降9位,已經跌出前十。

摩 根大通CEO迪蒙(Jamie Dimon)早前表示,未來18個月內將裁撤1000個投資銀行部門的工作。據業內人士的微博透露,摩根大通香港投行部的中國組在本週一(10月24日) 就被裁掉8個人,均屬較低級別的經理、分析師職位。今年第三季度,摩根大通員工總數較上一季度減少1101人,而未來裁員主要通過自然離職後遇缺不補的形 式進行。

「現在多數投行都沒有新聘人員的名額。」一位巴克萊資本香港的員工向本報記者透露,遇缺不補是主要的裁員方式之一。

今年「犯太歲」的UBS在中國股權資本市場仍然排名第四,但收入大跌51%至38.5億美元。融資兼併業務則成為UBS重要的收入來源,與去年一樣完成11筆交易,但今年UBS的收入大幅增長87%至115.5億美元,排名上升6位至第三。

10月25日,UBS公佈的第三季度業績好於預期,實現稅前利潤10億瑞郎,但其中投資銀行部門虧損明顯。該部門第三季度稅前虧損總額6.5億瑞郎,較去年同期增加60%,UBS指這一損失是由於市況不佳及瑞郎走強導致。

不過,UBS並未公佈更新的裁員計劃,本報記者就此詢問,UBS發言人表示不可置評。

沃克爾法則大限將至

沃克爾法則「逼迫」投行瘦身,已經是老調重彈。剝離自營業務的最後期限延長至明年7月21日,但這一「死緩」並未給投行更多選擇。

前述投行交易員認為,需要關閉自營交易平台是促成投行裁員的另一個因素。

沃爾克法則(Volcker)要求銀行剝離其自營交易部門,而該部門曾是投資銀行的主要盈利來源。以高盛為例,其今年上半年的收入中,超過70%源於自營交易。

政府全面實施沃爾克法則給銀行業帶來的衝擊,可能遠超各家目前短期盈利欠佳帶來的負面效應

摩根大通的一項分析顯示,如果政府只瞄準自營性質的交易,高盛可能有14%的投行營收會受影響;但如果造市交易也被列入規管範圍,該比例將躍升至52%。若政府強硬執行沃克爾法則,40%的投行收入將會受到影響

現在,摩根士丹利已經關閉了幾乎所有自營交易部門,高盛也在2009年和2010年關閉了幾個自營交易部門。

「沃克爾法則沒有覆蓋券商。」一位法律相關人士向記者解釋,這一法則主要針對商業銀行,但他認為,大型投行為了繼續獲得美國政府的資金支持,可能不會放棄銀行牌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20

盯住金融股,盯住增長股 張化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0xzxf.html

- 在廣州慢牛投資俱樂部的演講(續)

..... 前面我講到我過去幾年投資股票的經驗和教訓。下面,我想談談我現在的佈局。首先,讓我申明,投資是一個非常個人化的追求。你必須說服自己,必須很有信心。 我的看法主要適合我本人的投資,不適合別人。我願意等待很多年。我的看法反映了我的偏見和孤陋寡聞。我們慢牛俱樂部的宗旨就是切磋。我對任何人的投資勝利 或者虧損不負任何責任。絕對!

(1)我依然不會投資A股。
(2)我依然處於滿倉狀態。
(3)我繼續忽視宏觀指標,經濟政策, FX, CPI 
和噪音。
(4)我的選股三步驟:先選行業(競爭狀況,利潤率,和監管),再選企業,最後看估值(看估值時,馬虎一點即可)。

我的資產組合大致如下:
(A) 新奧燃氣(2688.HK)的股票: 佔我資產組合的6%,
(B) 新奧燃氣(2688.HK)的債券: 佔12%,
(C) 中油燃氣(603 HK): 6%,
註:去年有人宣佈全面收購中國燃氣和鄭州燃氣。我賣掉了。我也賣掉了粵海投資和上海復地。
(D) 民生銀行(1988 HK):5%, 準備繼續加倉。
(E) 重慶農商銀行:3%,準備加倉。
(F)中國信貸(8207 HK):6%,
(G)金榜(172 HK):8%,
(H)泛華保險(CISG US):15%,
(I)天安中國(28 HK):5%,
(J)河南建業(832 HK):5%,
(K)華南城(1668 HK):4%,
(L)金威啤酒(124 HK):3%,
(M)天津中新藥業(新加坡上市股):3%,
(N)中集安瑞科(3899 HK):6%,
(O)若干不爭氣的阿斗(待解決的歷史遺留問題)及現金。

剛才茶歇時,有個基金經理說,2011年,他買發電公司的H股股票賺了錢,使他業績不錯。我祝賀他。但是這是僥倖的成功。我永遠不讚成我們的會員去投機: 下個月電價可能上調,煤價可能下跌,董事長可能換人,等等。讓我們永遠不要談論那一類事情。從根本上講,電力行業的商業模式就是不幸的。它常被人們說成是 公用事業。這是個錯誤。國外的公用事業企業在產品定價和資本回報率方面受到嚴格的公式監管和保證,但我們的發電企業不同。我覺得他們很像製造業:他們從公 開市場買煤 (價格不再受到太多保護),再發電賣給電網 (價格又受到限制)。要預測他們的利潤非常不容易。他們的固定資產很大,前期投入多。我感到,這個行業不太適合我們小股民。

同樣的道理,我絕不會碰煉油廠,化工廠,鋼鐵廠,造船廠和航空公司。不是它們不好。只是我完全沒有能力判斷他們的產品價格和週期。現在,請大家跟我一起說:"我們沒有判斷能力!" 2010年底,西安的西部水泥把上市地點從英國搬到香港來之前,我看它便宜得難以相信,就買了不少,很有斬獲。但是,我知道那是投機,不是投資。這種錯誤我保證以後不會再犯了。

煤價是大宗商品中波動最小的,而且跟經濟和生活十分密切。我可以考慮買些煤炭股票。不過現在沒有找到合適的目標。

我主張在分析大宗商品價格時,如果我們假定商品價格下降80%到90%之後公司估值還不錯的話,那麼股票就可以考慮買入。如果經不起這種壓力測試,我就主張避開為宜。

最近兩個月,新奧燃氣的股價跌了不少,原因是它跟中國石化聯手收購中國燃氣。市場擔心它會因此負債纍纍,也擔心它沒有能力扭轉中國燃氣。基於10年的觀 察,我很有信心。首先,燃氣行業負債率高一些沒關係。新奧的債券目前還是投資級的,而且可能是投資級債券中最便宜的之一。我上週買了不少。它的股票當然也 很吸引。此時不買,更待何時?半年前我因為需要資金買幾個阿斗,賣掉了新奧。我一直不原諒自己的原則性錯誤。上幾個星期,我改正錯誤的機會終於來了。阿鬥 出,新奧入!

我為什麼喜歡金融業?在我看來,金融業是最好的股票投資行業,特別適合那些不能夠也不願意玩高難度動作的小股民。第一,金融業是經濟中所有行業的高度概括 和抽象,投資金融業就等於投資所有行業。這樣一來,投資者可以避免過度集中的行業風險。另外,你很難找到一個比金融業更具有槓桿效應即放大效應的行業。所 以在經濟增長很正常的年代,金融業會跑贏其它大多數行業。當然,在經濟滑向衰退時,壞帳增加,可能讓金融企業巨虧甚至倒閉。但是,由於金融業的特殊地位, 政府又不敢讓金融機構倒閉,在困難時必須伸出援手。這就出現了一種不對稱。贏了的時候所有股東有份,虧了由政府埋單。雖然經濟週期難免,但中國經濟的基本 方向在未來五到十年還是向上的。這就決定了金融業投資的可行性。另外,這些企業一般比較大,安全性比較高。從「投資者的護城河」的角度,金融機構的客戶從 金融機構「叛逃」到另外的金融機構的成本很高。投資金融業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政府對營業執照的控制使得金融業的競爭遠不如其它行業激烈。

我上週才買入民生銀行和重慶農商銀行。為什麼選擇他們?因為他們的增長不錯,改善潛力也相當大。這幾年,很多人看不懂這個板塊為什麼變成了"價值陷阱"。 我也看不懂。不過,我比絕大多數投資者有一個優越性:我可以等很久很久。而且這個價位讓我比較踏實。當公司利潤每年有不錯的增長並且資本回報率很好的時 候,別人等不起,我要耐心。

當然,我更喜歡民營的典當(中國信貸),和小額貸款公司(金榜)。他們的增長和步步謹慎讓我很放心。

各位知道,多年來,我對製造業一直有偏見。去年的股市危機驗證了我的話:從船舶,到推土機,汽車,服裝和體育鞋。我最近參觀一家工程機械廠。我嚇壞了。那庫存!那退貨!還有廠商提供的便宜的賣方信貸!

我跟大家抬槓的一個地方就是所謂"品牌產品"。在我的小書《一個證券分析師的醒悟》中,我反覆強調品牌不值錢。產品稀缺時,阿斗也口口聲聲說"悠久歷 史","品牌價值","歷史積澱"。但是,當大家一哄而起做同樣產品時,你就看到所有企業都打價格戰,玩低級遊戲,狼狽不堪。

當然,這也包括地產開發商。房地產市場火爆的2005到2009年,連最爛的地產企業也鼓吹"百年老店"。最近兩年,我沒有聽到吹這種牛的了。開發商變得實在多了。我們現在聽到的多是:賣房子,抓現金流,過冬,活命。

由此,我想到牛奶企業,童裝公司和童車製造商。當然啤酒企業也是製造業。它們的品牌沒有太大內涵(也許青島啤酒有點點例外)。根本問題還是生產成本,運輸 成本,和營銷成本的控制。僅此而已。請幾個明星演員扭扭捏捏就叫品牌?那樣的品牌在成本面前會顯得蒼白無力,在供求關係面前也一塌糊塗。

這幾年,我們國內股民推崇白酒到了離譜的地步。沒關係。凡事總有個過程。大家多虧點錢就明白了概念股的危害。白酒企業就是製造企業。我們對那些自稱發源於 秦朝或者明朝的白酒品牌尤其要小心。如果有人再聲稱某某評級機構給他的品牌估值300億之類,你扭頭就走。哦!對了。還有服裝,鞋帽和茶葉公司也是如此。 從根本上講,這些企業並沒有修建像樣的」護城河」。只要他們放鬆警惕,他們就會被競爭者甩在後面。而且,行業的進入門檻太低。即使他們把所有的競爭者都消 滅了,他們也不敢明顯提高產品價格,恐怕邀請新的加入者。

在製造業我持有兩個股票:一是中集安瑞科。這是個國企(通常我不太喜歡國企),二是金威啤酒(國企)。前者是行業領袖,而且它處於一個快速成長的行業(燃 氣運輸和儲存)。金威啤酒這幾年落後了,但是管理層不錯,而且在努力想辦法。我承認,這個行業很差,我持有它也許是個錯誤。好在倉位不重。

再談零售業。以前,我一直喜歡零售企業的股票,但最近學習「護城河」的理論,我開始對零售和餐飲業抱有戒心。他們的問題是,客戶在「叛逃」時太容易,成本 太低。這些行業最近五年運氣不錯,賺了很多錢,於是,該行業正在經歷一個前所未有的產能擴張。如果經濟突然疲軟或者銷售放慢,他們的房租和其它固定費用可 能成為一個大問題。另外,超市我一直看好。但是持續賺錢不宜。而且,電子商務也不可小看。有人說,"絕大多數人還是要到商店逛逛的"。這沒錯。但是,當有 一股勢力正在削弱你的增長率的時候,你要小心。況且,電子商務對實體商店的價格有很大的影響。

我說過,以後我要多看利潤率,少看利潤增長率。我是有教訓的。但是,利潤率高的時候,資本市場會害怕未來利潤率會下降。利潤率低的時候,資本市場會說 "瞧你利潤率那麼低!"。結果:你左也不是,右也不是。怎麼辦?我覺得只要我們冷靜一點,眼光往三年以後看,就能對得多,錯得少。

我以前談過我們應該只買 "十倍股" (ten-baggar)。很遺憾,我不敢肯定我的資產組合中哪些是十倍股,哪些不是。不過,新奧燃氣從2001年 IPO 以來上漲了16倍。中油燃氣表現也不俗。中集安瑞科未來可能是。泛華和金榜也很可能是。最後,重慶農商行也不要小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37

金融股利多出盡 第四季上漲有限


2012-10-29  TCW
 
 

 

經濟不景氣,今年經濟成長率只能求「保一」,金融業卻意外交出亮眼成績單,十五家金控前三季獲利達一千三百五十九億元,比去年全年還多賺了十八億元。但,恐怕今年金融業的好消息,已經利多出盡了。

「台灣金融業的獲利高峰已經過去。」里昂證券台灣金融與傳產研究主管許世德說,儘管金融業今年前三季就賺贏去年,但第四季不會更好。

金融業的獲利,通常與景氣連動密切,若景氣不好,金融業往往首當其衝。今年金融業逆勢交出亮眼成績單,最大的成長引擎來自於海外分行淨利差。國內利差一直拉不起來,造成金融業向來經營得艱辛,但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卻為金融業打開了另一扇窗。

海外高利差放款將減少

這全拜中國政府實施貨幣緊縮政策之賜,不少中資企業和台商紛紛到香港尋求較廉價的資金,讓國銀香港分行從美元放款中大賺利差。凱基證券金融分析師方文妍指出,海外獲利就占了國內銀行稅前獲利的三五%,隨著海外獲利比重大幅成長,國際金融業務分行已經成為國銀小金雞。不過,隨著中國貨幣政策趨於寬鬆、人民幣升值預期不再,這些高利差的放款將會減少,接下來,將衝擊銀行海外獲利表現。

許世德指出,金融業資產品質並不理想,遇到第四季是傳統的備抵呆帳高峰,加上金管會推行新的監管機制,即「備抵呆帳占總放款不得低於一%」的新規定於今年元月初上路,各銀行將要增提呆帳準備,因此,第四季獲利將不如第三季。

至於國內金融業引頸期盼的人民幣商機,永豐金控董事長何壽川樂觀預期,人民幣業務的全面開放,將啟動台灣金融業的下一個黃金十年。金管會也認為,未來外匯指定分行(DBU)開辦人民幣放款和匯款業務,國銀獲利更可望翻倍。

但富邦投信認為,目前人民幣業務占金融業獲利不到一%,真正貢獻在金融業獲利上,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從投資角度來看,人民幣商機的利多已經先行反映在股價上,加上第四季是打呆帳高峰,金融股未來上漲空間有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376

小股民應買金融股 張化橋

http://xueqiu.com/4035610190/24162893
小股民應買金融股  摘自《避開股市的地雷》

我為什麼喜歡金融業?在我看來,金融業是最好的股票投資行業,特別適合那些不能夠也不願意玩高難度動作的小 股民。第一,金融業是經濟中所有行業的高度概括和抽象,投資金融業就等於投資所有行業。這樣一來,投資者可以避免過度集中的行業風險。另外,你很難找到一個比金融業更具有槓桿效應即放大效應的行業。所以在經濟增長很正常的年代,金融業會跑贏其他大多數行業。當然,在經濟滑向衰退時,壞賬增加,可能讓金融企業巨虧甚至倒閉。但是,由於金融業的特殊地位,政府又不敢讓金融機構倒閉,在困難時必須伸出援手。這就出現了一種不對稱。贏了的時候所有股東有份,虧了由政府埋單。雖然經濟週期難免,但中國經濟的基本方向在未來5∼10年還是向上的。這就決定了金融業投資的可行性。另外,這些企業一般比較大,安全性比較高。從「投資者的護城河」的角度,金融機構的客戶從金融機構「叛逃」到另外的金融機構的成本很高。投資金融業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政府對營業執照的控制使得金融業的競爭遠不如其他行業激烈。

我為什麼買入民生銀行和重慶農商銀行?因為它們的增長不錯,改善潛力也相當大。這幾年,很多人看不懂這個板塊為什麼變成了「價值陷阱」。我也看不懂。不過,我比絕大多數投資者有一個優越性:我可以等很久很久。而且這個價位讓我比較踏實。當公司利潤每年有不錯的增長並且資本回報率很好的時候,別人等不起,我有耐心。

當然,我更喜歡民營的典當(中國信貸)和小額貸款公司(金榜)。它們的增長和步步謹慎讓我很放心。

製造業蒼白無力

多年來,我對製造業一直有偏見。2011年的股市危機驗證了我的話:從船舶,到推土機、汽車、服裝和體育鞋。我參觀過一家工程機械廠。嚇壞了。那庫存 !那退貨 !還有廠商提供的便宜的賣方信貸 !

我跟大家抬槓的一個地方就是所謂「品牌產品」。在我的小書《投行分析師的叛逆宣言》中,我反覆強調品牌不值錢。產品稀缺時,阿斗也口口聲聲說「悠久歷史」,「品牌價值」,「歷史積澱」。但是,當大家一哄而起做同樣產品時,你就看到所有企業都打價格戰,玩低級遊戲,狼狽不堪。

當然,這也包括地產開發商。房地產市場火爆的2005─2009年,連最爛的地產企業也鼓吹「百年老店」。最近兩年,我沒有聽到吹這種牛的了。開發商變得實在多了。我們現在聽到的多是:賣房子,抓現金流,過冬,活命。

由此,我想到牛奶企業、食品、飲品、童裝公司和童車製造商。當然啤酒企業也是製造業。它們的品牌沒有太大內涵(也許青島啤酒有點例外)。根本問題還是生產成本、運輸成本和營銷成本的控制。僅此而已。請幾個明星演員扭扭捏捏就叫品牌?那樣的品牌在成本面前會顯得蒼白無力,在供求關係面前也一塌糊塗。

這幾年,我們國內股民推崇白酒到了離譜的地步。沒關係。凡事總有個過程。大家多虧點錢就明白了概念股的危害。白酒企業就是製造企業。我們對那些自稱發源於秦朝或 者明朝的白酒品牌尤其要小心。如果有人再聲稱某某評級機構給他的品牌估值300億之類,你扭頭就走。哦 !對了。還有服裝、鞋帽和茶葉公司也是如此。從根本上講,這些企業並沒有修建像樣的「護城河」。只要它們放鬆警惕,它們就會被競爭者甩在後面。而且,行業的進入門檻太低。即使它們把所有的競爭者都消滅了,它們也不敢明顯提高產品價格,以免邀請新的加入者。

在製造業我持有兩隻股票:一是中集安瑞科。這是個國企(通常我不太喜歡國企),二是金威啤酒(國企)。前者是行業領袖,而且它處於一個快速成長的行業(燃氣運輸和儲存)。金威啤酒這幾年落後了,但是管理層不錯,而且在努力想辦法。我承認,這個行業很差,我持有它也許是個錯誤。好在倉位不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255

買超整個月 外資就愛金融股三味

2013-10-07  TCW
 
 

 

今年第三季,加權指數被壓縮在八千點上下整理。當外資連續二十日買超,在九月二十六日中止,市場本以為外資即將反買為賣,但就在隔天,外資再度買超新台幣七十八億元。在這次買超當中,外資對一檔標的的持續關注,已暗示接下來的布局重點,將鎖定金融股。

追蹤MSCI台灣金融指數的寶金融,是一檔ETF,成分股包含一籃子金融股。九月以來,外資對寶金融ETF只賣超一日,其餘有出手的日子全是買超;拉長時間,更可看清外資動向:過去一年,外資對寶金融持股比重從三.八六%,大增至一五.一三%,多出近三倍!

回顧二○一一年,當大盤創九二二○點新高,寶金融股價同日見到高點。由此可見,市值龐大的金融股,對台股上攻影響力不小;另外,下半年這波台股行情中,金融類指數最高漲到九八六點,對照歷史數據,相當於大盤八五○○點以上,金融股領先創波段新高,宣告主流地位確立。

政策夠勁服貿想像利多,外資都在等

持有台股比重最高的外資,除布局產業龍頭,近一年更加碼寶金融,用意似乎是不想放過漏網之魚。表面上,指數漲幅有限,但是外資卻緊盯金融股、一路默默吃貨,這股力量若持續,終將反映在股價上。究竟在外資眼裡,金融股蘊含哪些利多等待發酵?

第一,是靜待服貿協議通過後,金融業可望將市場延伸至中國的優勢。

服貿協議中,大陸方面提出准許台資金融業村鎮銀行,券商合資全照經營,及人民幣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投入對岸資本市場等多項措施。

「政策面方向,未來持續是開放的,這對於金融業的商機而言,是正面加分,」施羅德投信投資長陳朝燈表示。他指出,經營版圖擴大,勢必有助於改善金融股基本面。換言之,目前只是對服貿協議的預期心理推動股價,待相關個股的業績產生質變,金融族群股價的動能勢必更強。

利率夠嗆低利環境反轉,拉抬獲利

外資追捧金融股的第二個利多,則是看好利率恢復正常化的趨勢,有利於金融股改善獲利結構。

其中,受惠此趨勢最多的將是保險業者。

如今年下半年,現金股利陸續入帳,就推升壽險業者的獲利;七月份單月,國泰、富邦人壽入帳的股息都高達新台幣六十億元、新壽也有約四十億元,到了八、九月,三家大型業者各還有約四十億元股息入帳,挹注到今年度獲利。

「金融風暴或歐債危機導致系統性風險的機會正在大幅下降,對金融股就是最大利多,」陳朝燈進一步分析,當危機解除,美國將利率逐步正常化,低利率環境便不再是未來趨勢。在這段利率上揚過程中,金融股的存放款利差擴大,就能順勢帶動獲利提升。

價位夠甜股價偏低,後市有得漲

此外從價位來看,目前台灣的金融股,和歷史價位區間相比,股價普遍處在相對偏低的位置,有利後續表現。

從投資作家科斯托蘭尼的「狗與主人理論」可見,代表股價的「狗」,往往會在代表實體經濟的「主人」前後來回奔跑,形成價格與基本面的落差;對金融股而言也是如此,產業基本面已踏上好轉之路,但股價還未跟上變化,對股價來說,也形成一種下檔保護。

值得注意的是,在兩岸開放業務對金融股帶來新商機時,台、港兩地的金融圈,也頻頻傳出購併消息,一旦有確認成交的指標案例出現,很可能成為類股點火的引信。

例如在香港,老牌的永亨銀行近日據傳將被購併,令股價在九月十七日大幅噴出,以單日暴漲四成收盤。就連屬性接近的大新銀行、創興銀行,也因為購併傳聞激勵股價上漲。至於在台灣,中信金、國票金競標台壽保進入實地查核階段,另外,萬泰銀行和開發金也盛傳有合作的機會,若接下來傳出好消息,金融股不排除有複製「永亨經驗」的可能性。

新光產險前投資長吳漢彬則分析,類股中最具指標意義的富邦金、國泰金,近一年外資持股各增加八及六個百分點,代表外資對金融股偏多心態顯著。「國泰金這樣子被外資買上來,可以預期,這次行情不會小。」他指出,法人以往看待台灣金融股時,經常覺得台灣市場過度競爭,「如今從實際買賣看起來,外資對台灣金融股競爭力還是看好的。」

吳漢彬觀察,國內開放人民幣業務不到一年,已達相當規模,例如渣打銀行估計,今年底人民幣存款額有機會上看一千五百億元;加上台商在對岸的龐大版圖,台灣有充足本錢與香港競爭「人民幣離岸中心」、趁中國力推人民幣國際化,衝刺國內金融業務量,把整體的餅做大。

吳漢彬認為,金融股經歷近二十年漫長整理,籌碼已經頗為集中,加上基本面好轉,競爭力與股價都不容小覷。以金融股占大盤權值較高來看,日後大盤下檔空間,可能也較為有限。

【延伸閱讀】歐債危機以來,金融類指數谷底翻高

資料來源:永豐金證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391

先知先覺還是未雨綢繆?十億美元神秘資金下註金融股崩盤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2407

美股昨天慘遭血洗,空頭們開始活躍起來了。有消息爆出一個手握巨資的神秘投資者下註11億美元豪賭美國金融股暴跌10%。通常來講,這種消息可能被解讀為是“聰明”的投資者在發出信號,因為有能力做這麽大手筆交易的人一定知道一些別人不知道的消息。 據巴倫周刊,在過去幾天里,這名神秘投資者對金融部門做了巨額對沖。為了避人耳目,他選取了一個不太受關註的期權市場下手。但巨額的交易量仍然引起了華爾街交易量監控機構的註意。 這個神秘投資者買入了56.1萬股名為Select Sector SPDR-Financial的ETF看跌期權。該ETF目前在22.9美元附近,這些期權的價格為20.63美元,1月14日到期。 這是一種彈性期權交易(FLEX options),到期日比標準的一月到期期權早了三天。和那些市場上公開的標準化期權不同,彈性期權允許投資者可以自行選擇期權的到期日期和行權價。投資者有時會將合同日期選在預期的某個重要時點或價位附近。這類交易往往發生在場外市場,銀行只為那些最優質的客戶提供這種服務。 根據期權交易量分析公司Trade Alert公司Henry Schwartz的數據,這位神秘的投資者首先於上周五買入了15萬股看跌期權,本周一加倉了35萬股,隨後又在周二買入了6.1萬股。 此次對沖操作的總規模為56.1萬股,價值11億美元,這位投資者為每股支付35美分保證金。 投資者和策略師稱,所有搜集到的資料顯示,這位神秘的投資者大舉做空了金融股,並認為明年一月會出現價格波動。 這種大規模的空單可能讓一些投資者很不安,有些人甚至可會跟風做同樣的對沖。畢竟這種巨額的交易經常被認為是一些“聰明”的投資者發出的信號。有能力做這麽大手筆交易的人一定知道一些別人不知道的消息。 至少從現在來看,對於這單交易最好的解釋就是,一位主要的市場玩家已經開始擔心金融部門的穩定性。而此前,盡管美聯儲即將全部回收市場流動性,許多投資者仍對美國股市和銀行都持看漲態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8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