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金融股利多出盡 第四季上漲有限


2012-10-29  TCW
 
 

 

經濟不景氣,今年經濟成長率只能求「保一」,金融業卻意外交出亮眼成績單,十五家金控前三季獲利達一千三百五十九億元,比去年全年還多賺了十八億元。但,恐怕今年金融業的好消息,已經利多出盡了。

「台灣金融業的獲利高峰已經過去。」里昂證券台灣金融與傳產研究主管許世德說,儘管金融業今年前三季就賺贏去年,但第四季不會更好。

金融業的獲利,通常與景氣連動密切,若景氣不好,金融業往往首當其衝。今年金融業逆勢交出亮眼成績單,最大的成長引擎來自於海外分行淨利差。國內利差一直拉不起來,造成金融業向來經營得艱辛,但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卻為金融業打開了另一扇窗。

海外高利差放款將減少

這全拜中國政府實施貨幣緊縮政策之賜,不少中資企業和台商紛紛到香港尋求較廉價的資金,讓國銀香港分行從美元放款中大賺利差。凱基證券金融分析師方文妍指出,海外獲利就占了國內銀行稅前獲利的三五%,隨著海外獲利比重大幅成長,國際金融業務分行已經成為國銀小金雞。不過,隨著中國貨幣政策趨於寬鬆、人民幣升值預期不再,這些高利差的放款將會減少,接下來,將衝擊銀行海外獲利表現。

許世德指出,金融業資產品質並不理想,遇到第四季是傳統的備抵呆帳高峰,加上金管會推行新的監管機制,即「備抵呆帳占總放款不得低於一%」的新規定於今年元月初上路,各銀行將要增提呆帳準備,因此,第四季獲利將不如第三季。

至於國內金融業引頸期盼的人民幣商機,永豐金控董事長何壽川樂觀預期,人民幣業務的全面開放,將啟動台灣金融業的下一個黃金十年。金管會也認為,未來外匯指定分行(DBU)開辦人民幣放款和匯款業務,國銀獲利更可望翻倍。

但富邦投信認為,目前人民幣業務占金融業獲利不到一%,真正貢獻在金融業獲利上,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從投資角度來看,人民幣商機的利多已經先行反映在股價上,加上第四季是打呆帳高峰,金融股未來上漲空間有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37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