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2016信用卡產業發展升溫 多卡活躍用戶人均授信額破6萬

在政策鼓勵和市場競爭充分的前提下,信用卡產業發展逐漸升溫,多卡的活躍用戶畫像也日漸清晰。

今日,國內最大的移動信用卡賬單管理平臺“51信用卡管家”APP發布《2016信用卡活躍用戶消費報告》顯示,人均持卡量在4張以上的活躍信用卡用戶的人均授信額度約6.39萬元,是全國信用卡人均授信額度的近4倍。該人群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多為21-30歲期間的男性。

信用卡產業群雄逐鹿

根據央行發布的《2016年第3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第3季度,全國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在用發卡數量共計4.96億張,同比增長10.41%,環比增長4.83%。

在發卡量的競爭上,各家銀行尤其是股份制商業銀行通過提高發卡速度、新增發卡渠道、優化用卡體驗、提供差異化用卡服務等搶占信用卡市場。在行業競爭愈加充分的基礎上,信用卡市場的整體活躍度也在持續上揚。

據中國銀行業協會銀行卡委員會發表的《中國銀行卡產業發展藍皮書(2016)》指出,我國銀行卡的活卡率在持續增加,截至2015年底,銀行卡累計活卡量達36.9億張,其中,當年新增3.3億張,比年初增長9.8%,借記卡活卡率為65.4%,信用卡活卡率已達到67.9%。

除信用卡發卡數和活卡率外,人均持卡張數的增長也反映了信用卡市場的升溫。

截至2016年第3季度,全國人均持有信用卡0.33張,較2015年底增長了14%。而在多卡用戶也就是活躍信用卡用戶層面,人均持卡量的增幅更大。

“51信用卡管家”APP發布的《2016信用卡活躍用戶消費報告》指出,截至2016年底,活躍信用卡用戶的人均持卡量已增至4.3張,較2015年增長34.38%。與此同時,活躍信用卡用戶的人均年消費金額也從2015年的7.24萬元增加至9.86萬元。

多卡活躍用戶以男性為主

作為覆蓋超8000萬用戶的國內最大的移動信用卡賬單管理平臺,“51信用卡管家”APP經過對平臺上1920萬多卡用戶樣本進行調查,描繪出了國內活躍信用卡用戶的基本畫像和消費習慣。

經調查發現,人均持卡量在4張以上的活躍用戶以男性為主,但人均授信額度更高的則是女性,達到7.07萬元,比男性高12%。

其中,21-30歲之間的用戶群是信用卡主要發卡對象,人均授信額度和人均消費額最高的年齡段均分布在41-50歲之間。

與地方經濟發展態勢一致,活躍信用卡用戶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區,尤以廣東、浙江、江蘇、山東、福建為甚。此外,福建在人均持卡量上拔得頭籌,達到6.45張和,超過全國活躍信用卡用戶人均持卡量50%。

經“51信用卡管家”APP用戶調查發現,購物仍是信用卡消費的主要途徑,越來越多的信用卡用戶也開始聚焦金融理財。

此外,不同地區的信用卡消費習慣也不盡相同。其中,浙江作為電子商務大省以網購消費居多,上海作為金融中心以商旅出行消費為主,人口大省河南則更偏好刷卡進行養生保健,雲南地區竟以奢侈品消費獨樹一幟。

另外,值得註意的是,近年來,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在信用卡市場競爭中的實力不容小覷。活躍信用卡用戶在選擇發卡行時,也更偏向商業銀行,該類銀行信用卡的持卡總量占比已達到64%。

其實,早在2016年中,華道行業研究中心就發布《2016年上半年信用卡報告》提醒,中信、光大、浦發、興業等股份制商業銀行盡管在體量上與國有大行仍有較大差距,但增長勢頭已大幅強於國有銀行,市場占有率正在日漸擴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016

央行貨幣政策工具余額破7萬億 五大關鍵點理清當前貨幣政策執行風格

據Wind資訊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周二(5月16日),央行貨幣政策工具(OMO、SLF、MLF、PSL)余額規模已達7.075372萬億元。同時,針對4月宏觀數據解讀,市場分化明顯,有機構分析數據增速放緩,意味政策拐點或逐步臨近,但亦有機構認為短期實體經濟能夠承受融資成本上行。

截至4月底,SLF(常備借貸便利)余額規模102.72億元,MLF(中期借貸便利)余額規模4.1083萬億元,PSL(抵押補充貸款)余額規模2.2997萬億元。

公開消息顯示,五月至今,央行已開展MLF、PSL操作。具體來看:上周五(5月12日),央行開展4590億元MLF操作;上周三(5月10日),央行開展476億元PSL操作。而在5月3日、16日,則分別有2300億元、1795億元MLF到期。

按照上述數據統計,目前SLF、MLF、PSL合計余額規模達6.515372萬億元。同時,截至目前,央行公開市場待回籠規模為5600億元。

另有數據顯示,截至周二(5月16日),二季度以來,央行公開市場累計凈投放2700億元。而一季度,央行公開市場累計凈回籠1.025萬億元,創單季凈回籠歷史新高。

早前,央行公布2017年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廣發證券郭磊研報分析,報告存在幾個關鍵點:

第一,調結構去杠桿仍是一個核心目標,政策希望繼續推動脫虛入實,以及金融市場降杠桿防風險。

第二,同時,政策希望下一步加強金融監管協調和銜接,穩定市場預期。

第三,在總基調既定的背景下,不宜對單次操作過度解讀,央行貨幣政策執行的關鍵詞就是“價格型調控”、“有機搭配”、“削峰填谷”。不宜過度解讀單次貨幣投放背後是否意味著貨幣松緊方向變化。

第四,逐步推動長效機制建設,未來或有更多金融活動和金融市場納入MPA考核。

第五,更強調雙支柱框架,即通脹壓力減輕下,政策仍會關註抑制資產價格泡沫和金融風險防範目標。

此外,招商證券侯春曉、張夏研報此前分析,溫和去杠桿的基調下,央行依然鎖短放長,總體上還是保持凈回籠,但是會適時緩解市場的短期流動性壓力,減緩市場波動。

央行維護流動性同時,隨著4月宏觀數據的陸續發布,機構對於下一步走向開始出現明顯分歧。

九州證券鄧海清分析認為,“經濟回落風險增加,監管協調2.0箭在弦上”。研報分析,4月工業增加值出現小幅下滑,反映出嚴監管可能影響了實體經濟,經濟對於金融監管“協調性”已經較為迫切。

中銀國際崔灼駒、朱啟兵研報認為,目前資金面略顯寬松主要應來自財政收入偏低,以及存款下降帶來的準備金退繳,伴隨MLF到期,且5月通常也為繳稅大月,流動性依然面臨壓力。綜合考慮全年的流動性缺口,以及考慮債務壓力等方面,貨幣政策的空間和投放流動性的中期壓力逐漸上升,全年超儲率低點預計在二季度出現。

報告分析,在金融去杠桿的背景下,央行可能容忍M2增速略低於年初制定的目標,但如果偏離程度持續加大可能也會觸發貨幣政策邊際上發生變化。盡管暫時尚未有明確信號出現,但政策拐點已逐步臨近。

不過,也有機構認為,去杠桿仍未對實體經濟造成沖擊。

廣發證券研報認為,考慮到季節性、MPA考核影響分布等一系列原因,很難從單月數據對融資環境做定論;但即使從保守的角度看,4月信貸和社融至少保持了總量穩定。同時,從金融數據看,溫和去杠桿的背景下,對實體融資需求的沖擊尚不明顯。

安信證券高善文研報也分析,中期來看,利率水平擡升進而影響到實體經濟,需要一定的傳導時間。研報同時認為,實體經濟領域房地產庫存快速去化,利率上行使得地產投資下降的幅度或許不會很大,此外全球經濟恢複的背景對國內也有支撐,這些情況合並使得金融去杠桿誤傷實體經濟的可能性或許不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3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