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掌握由窮變富的理財哲學 屌絲逆襲也並非不可能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5/2743417.html

高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政府一直在努力。而對於每個普通人來說,如何通過自身努力來創造條件,不斷增收、縮小與富人們的差距呢?

經濟學中有關貧富差距的一個解讀叫「馬太效應」:強者愈強、弱者愈弱。或許,很多看到這一效應的人會覺得,自己當前的家庭財富並不雄厚,是否意味著自己從此與財富無緣、很難成為富人呢?

先別忙著下結論。試想一下,很多當下的富豪,都有過當初白手起家、賺取人生第一桶金的起步階段。對於那些還處於財富積累初期的普通人而言,換一種思維方式,掌握一些由窮變富的理財哲學,「屌絲逆襲」也並非不可能。

故事

相似起點的「兩味」人生

33歲的宋喆(化名)在長春有一份月入5000元左右的穩定工作。不過,最近參加了一次大學同學畢業聚會感覺「頗受打擊」。十年前畢業,起點差不多的同學,有的已經踏入「百萬富翁」的行列,而自己卻是一個有房貸的「負翁」。

同學小趙畢業後找到的工作跟宋喆差不多,最初的月薪不過3000元,現在也就6000多元。不過,小趙在同學圈裡是公認的理財達人。當時在校時,小趙就選修證券投資課程,大四時還拿出節省下來的幾千元生活費「練手」。畢業後,他並不像其他「月光族」那樣有多少花多少,而是拿出一部分月薪「強制儲蓄」。2005年,畢業後三年,小趙拿著自己攢下來的2萬元做起網店生意,最初只是小規模兼職網店,每月能多創收幾百元,後來網店規模也不斷擴大。2007年,小趙存到人生的第一個20萬元。在經營網店創收、增收的同時,小趙將一部分閒錢投到股票和房產。因為抓住幾次機會,小趙的家庭資產很快增值至百萬元。

相比之下,宋喆在投資理財方面不及小趙。最初月薪2000多元的時候,基本上都是月光。直到2008年結婚前,宋喆一直在租房住。因為要結婚,當時貸款買了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目前為止每月收入的一半都得用來還貸。

事實上,每個人身邊都不乏這樣的實例。「同樣的工資收入,理財和不理財,就是這麼大的差距。」高級經濟師、清華大學客座教授張雪奎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認為,起步差不多,但是貧富上拉開差距,很大程度源於他們的理財意識。

分析

貧富差距從何而來?

賺錢定律:10%的人擁有90%的財富,90%的人擁有10%的財富。雖然人人都想富有,但最終卻會出現有人富有、有人平庸的結果。那麼,造成這種貧富差距的原因有哪些?讀懂這一源頭奧秘,或許能夠讓你離財富更近一步。

原因1:發展規律和經濟制度所致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的程傑博士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帶來貧富差距的原因,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市場經濟本身的發展規律所致。「庫茲涅茲假說」認為:經濟發展初期,人均財富增長會導致收入差距擴大;短暫穩定之後,伴隨人均財富增長收入差距會逐漸縮小;其二,是社會經濟的制度,比如稅收、資源佔有、政府再分配製度等原因帶來的。

原因2:財富差距取決於理財能力

「貧富差距包括收入差距和財富差距兩部分。造成收入差距巨大的原因很多,城鄉差距、地區差距、行業差距、體制差距、政策差距等等方面分配不均造成。財富差距的造成,和個人受教育的程度、技術能力水平、思想文化修養、社會關係地位、生活健康狀況、理財能力高低等等方面的綜合反映,這種情況的造成既有社會原因,也有個人素質原因。」張雪奎認為,理財能力高低是造成財富差距的重要原因。

「我曾經做過許多調查,在同等收入情況下,會理財的人比不懂理財的人,財富差距十分巨大。」據張雪奎介紹:「大家都知道浙江人富裕,但是浙江人的工資性收入不比其他地方的同類企業高多少,但是據浙江統計局調查報告顯示,在反映投資理財能力的兩項指標,即經營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方面,浙江人高居全國榜首,佔居民收入總額的41.3%。前幾年席捲全國『炒房團』、『炒煤團』就是典型例證。」張雪奎舉例說。

「國民收入倍增計劃中,更突出的是工資性收入這部分,這部分大概佔一般家庭收入的60%~70%左右。」不過,程傑格外提醒,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這兩部分往往對拉大收入差距的貢獻更大。而這部分財富的提升,往往更多依賴於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把握機會的能力等。

揭秘

1 為何「負翁」比富翁更捨得花錢?

「財富需要一個前期的創造和積累階段,這個階段首要的應該是考慮『節流』,對自己的消費有個合理的規劃,用好錢才能為以後的財富積累鋪好路。」東北證券投資顧問王彥龍舉例,比如現在很多年輕人不重視初期的財富積累,消費過於超前成了月光族,反而把一些可以作為啟動金的財富揮霍掉了。我們會發現,「窮穿貂、富穿棉、大款穿休閒」,有時候「負翁」往往比富翁更捨得花錢。

張雪奎同樣用富豪更重視合理用錢的例子來說明精省「消費財」的重要性:蓋茨和一位朋友同車前往希爾頓飯店開會,由於去遲了,以至找不到車位。他的朋友建議把車停在飯店的貴客車位,蓋茨不同意。「到底是什麼原因使蓋茨不願多花幾元錢將車停在貴客車位呢?蓋茨作為一位天才的商人深深地懂得花錢應像炒菜放鹽一樣恰到好處。大家都知道鹽的妙用。鹽少了,菜淡而無味;鹽多了,苦咸難嚥,哪怕只是很少的幾元錢甚至幾分錢也要讓每一分錢發揮出最大的效益。只有用好每一分錢,才能做到事業有成。」張雪奎說。

2 多受一年教育收入增長率約5%~8%

「通過自身能力的提升,更多的關注政策和市場的機會,能夠實現更好的發展的空間。」程傑表示,有研究表明,教育投資回報率的一般性規律是:每多接受一年的教育,那麼帶來的收入增長率約5%~8%。

程傑認為,目前,政府提出收入倍增計劃,壟斷企業的改革,其實釋放出一個信號,對所有人公平開放更多的空間,參與到市場競爭的機會中去,實現自身的價值。所以,他提醒大家首先要通過培訓學習教育渠道,提升自身的人力資本,掌握理財技巧,這應是基礎。同時,關注現在政府政策導向,瞭解社會提供了哪些讓你實現價值,投資的空間。「對於機會的發現和及時把握,並非一蹴而就,畢竟資本的投資積累需要一個過程,教育投資也一樣。」程傑說。

「教育是最大的投資。」張雪奎同樣表示,往往人們的財富命運是和受教育程度密切相關的。不過,他提醒,教育並不等於學歷。人一輩子都需要不斷學習。

3 有點錢別急著做高風險投資

「有點錢先別著急做投資,尤其是高風險的投資。一定找到更好的工作、增加收入,從一般的儲蓄開始起步存錢。」浦發銀行總行財富專家顧問劉禹認為,對於中低等收入人群來說,理財的第一步應該是儲蓄,想通過買彩票、投機等槓桿效應去一夜暴富是不現實的。

劉禹認為,比較合理的致富路徑是設定目標,投資從「小」處開始著手。比如想要創業的話,根據自己設定的創意目標,啟動資金預算多少,先進行啟動資金的積累,從小生意做起,最初的目標可以設定的低一些,從掙小錢做起,逐步積累經驗,往往在機會中也蘊藏著風險,在經濟實力還很薄弱的情況下,更應注意保留勝利果實,不要盲目的做風險性投資,這樣才能增加進一步成功的勝算。

4 對投資理財新領域保持興趣

「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在實現財富的增值路徑上,風險控制相當重要,尤其是在財富積累的起步階段,應將財富分配在低風險的領域中去。」程傑表示,穩定的社會結構絕對不是大家都成為富豪,而是中產階級的佔比較大。所以,首先要擺正心態,避免盲目攀比。

「我在平時跟客戶接觸的過程中發現一個最大的問題是,很多人並不能勇於接受新事物,不願意去研究一些投資理財的新領域。」王彥龍認為,市場的投資機會是在不斷變化的,是否能適應這種變化,抓住新的機會,是一個不斷學習和摸索的過程。

5 找到屬於自己的「賺錢密碼」

不可否認,在通往財富積累的道路上,除了創富的頭腦和本錢外,機會同樣重要。有些人能把握機會,抓住每次新機會的「升浪」起點;而有些人則是一味的「追漲殺跌」,只能抓住機會的「尾巴」甚至錯失機會。

農業銀行吉林省分行個金部財富管理中心主任劉建華認為,從改革開放初期至今,幾個產生富豪的集中期來看,每個階段都有其特定的歷史機遇,而正是有一批人把握住了其中的機會,積累了第一桶金。能把握機會、找到屬於自己的「賺錢密碼」應歸結於三個方面的原因:對宏觀政策要有比較深刻的瞭解;要敢於實踐;個體財富觀念的差異。

6 除了機會還要找到擅長的領域

在具體的投資領域上,劉建華的建議是,投資領域包括金融投資和實業投資等多方面,一方面抓住市場機會,另一方面也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找到自己擅長的投資領域。他認為,比如股市,目前點位較低,只要不抱有一夜暴富的想法,長期來看已經形成了一個抄底的機會;而黃金投資,短期來看,全球處於流動性過剩的階段,黃金具有抵禦通脹的功能,在2013年可能還會有一定的機會,不過,從長期來看,黃金投資已經走過了12年的牛市,再持續前10年的走勢已經不太可能。

問問經濟學

用好「馬太效應」

《新約·馬太福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國王遠行前交給3個僕人各一錠銀子,並讓他們去做生意。國王回來後,發現第一個僕人已賺了10錠銀子,第二個僕人賺了5錠銀子,第三個僕人因為怕丟失,一直包在手帕裡,最終還是攥著1錠銀子。 於是,國王下令將第三個僕人的1錠銀子沒收後獎賞給第一個僕人。國王降旨說:「少的就讓他更少,多的就讓他更多」。這個理論後來被經濟學家運用,命名為「馬太效應」。該效應反映貧者愈貧,富者愈富,贏家通吃的現象。不過,「馬太效應」也有「缺陷」:只是對短期趨勢理論的一種假說,難以證明普遍的真理性。比如,難以解釋在很多領域存在的「後發優勢」現象。

「貧窮者要變成富人,最大的困難是最初幾年。開頭的5年可能是最艱苦的日子,不過,接下來會越來越有樂趣,且越來越容易。」張雪奎用財智學中的一則財富定律來證實「馬太效應」確實存在:對於白手起家的人來說,如果第一個百萬花費了10年時間,那麼,從100萬元到1000萬元,也許只需5年,再從1000萬元到1億元,只需要3年就夠了。不過他認為,這一財富定律同樣傳遞出一個「正能量」:努力拚搏度過最初的「艱苦日子」,已有豐富的經驗和啟動的資金,就像汽車已經跑起來,速度已經加上去,只需輕輕踩下油門,車就會疾駛如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3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