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汇控还有明天吗? 林少陽


From


http://linshaoyangblog.blog.163.com/blog/static/10578221420092645448864/

当初决定在网易成立博客,是因为不涉任何金钱交易,可以不卖任何人的账。读者喜欢的话,拍两下掌声当作鼓励,不喜欢的话,亦可随时离开现场,彼此各不相欠。

 

由于我的背景,版主将我归类为「财经、炒股」是顺理成章。然而,现在我最想做的一件事,是设 法跟市场保持一段距离,好好休息一下。读者与我对本栏内容的期许,未必一致。作为一个折冲,我希望在本栏写一些非时事性的「财经类」文章,另加一点非「财 经类」的题材。偶然提及一些热门话题,目的是阐释一些个人观点。至于个别股份的意见,我尽量少提。既然你我各不相欠,我相读者不会怪责我罢,反正现时的环 境,最好的意见就是没有意见,太有主见的,在这种环境,最易身先士卒。基于此,当HSBC4君询问汇控(5.HK)业绩及供股的意见,我是不欲多言。

 

其实,即使是当年因为职责所在经常接触传媒,我已经意识到作为某家上市公司「代言人」的道德 责任太大,何况我又不是经营公关业务,何必将自己的名誉押注在一家公司身上?再者,基金经理与读者沟通,比过红海还要困难,非有摩西行神迹的本领不成── 读者与基金经理,中间隔着记者朋友与素未谋面的编辑,剪辑后经文字、声音及影象传递到普罗投资者的眼及耳里,不禁令我想起早几年一套叫《迷失东京》(Lost in Translation)的电影,只是过程欠缺了电影的浪漫。

 

早前为了宣传《证券分析》,接受了一本财经杂志访问,结果三句不离本行,当中提到汇控被美资 大行摩根士丹利降低投资评及的问题,当时我认为如果汇控股价跌至其目标价,我会乐于接货,不过我补充了一句:「市场上其实有更吸引的选择」,却没有记录在 案。自从该篇报导刊登之后,花旗银行(C.US)、美国国际集团(AIG.US)以致所有的跨国金融机构,股价全线崩溃,不足两个月时间,感觉却彷如隔 世。汇控未公布业绩及供股前,股价一直跌不破「大摩」目标价(以及我理论目标买入价)52元,公布业绩之后,表面稳如泰山的神奇目标价,轻而易举地跌破 了。

 

然而,看着期待已久的汇控2008年年报,心情却是异常的沉重。老实说,以汇控现在的业务, 即使是集团主席葛霖(Stephen Green),亦未必算得清集团目前的资产净值值多少钱。投资汇控颇有宗教朝拜的意味,信心行先,数学运算是宗教仪式。仔细数字不谈,在当今金融业危在旦 夕之际,汇控的财务杠杆比率(Financial Leverage)至为关键:以总资产(Total Assets)相对股东资金(Shareholders’ Equity)比率计算,截至去年底汇控的财务杠杆已达危险水平的25倍,2007年底时,这个数字还是17倍,而「远古年代」的2004年,当时的数字 是稍为健康的12.9倍。自2007年初开始,汇控一心减低杠杆,却成效不彰,而在银行争相「去杠杆化」(De-leveraging)的过程中,却同时 产生剧毒:资产价值随着金融机构争相抛售大幅萎缩,且跌势远高于信贷收缩速度。

 

用显微镜细看之下,你会发现汇控的股东资金,原来「渗水」(更贴切应叫做「呃秤」)情况严 重,1,000亿(美元.下同)的股东资金,340亿为收购法国商业银行及多年收购合并未撇消的商誉(Goodwill),剩下来670亿的有形资产净值 (Net tangible book value),只及25,274亿总资产的2.65%。如果再将214亿「未变现亏损」(Unrealized Losses)以及美国汇丰融资的「应收帐款与公平值」差价343亿扣除,汇控的实际净资产值,只得113亿,即使计及供股得来177亿,亦只得290 亿。供股之后,无论有形股东资金实值是290亿,还是847亿,与天文数字的总资产值,仍然只是沧海一粟,只是1.15%与3.35%之别,与目前凶险的 金融形势相比,可容许出现误差的空间(Margin of Errors)仍然太小。25,274亿美元,究竟是多少钱?2007年英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亦不过是28,000亿,而需要急救的英国银行,岂止汇控一 家?差点忘记,汇控的老家,还有香港,然而,香港?不提也罢。

 

事隔半年,汇控的资产负债表全然是两个模样,而事前管理层还是口口声声不需要别人的扶助,你叫股东如何信服?往后如何跟管理层共同走过不可知的未来?标题表达的,只是我心中的疑问,答案仍然有待宏观形势、管理层、相关政府及股东之间的互动,才有分晓。

 

传媒界的朋友,我对汇控的意见,就只有这么多,请不必访问我了。自己写,总好过你讲别人写,因为起码你将来可以知道自己是否真的講错說話。老实说,我都很希望自己错,毕竟,汇丰这个名字到现时为止,仍然是很多香港人的骄傲。

 

〔后记:我未试过写一篇文章,心情是如此的沉重,亦曾经想过不要刊登。最后,我认为公众有知情权,结果还是怀着沉痛的心情,如实的将我所知,告诉各位。本来,文章可以写得更绝,然而我怕股东受不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342

2 Sep 2009 - 又到了關鍵時刻!還有什麼慨念? 紅猴股評


From


http://redmonkeyblog.blogspot.com/2009/09/2-sep-2009.html


為什麼經濟還差時大市卻能見底回升,甚至升了成個開?因為股市除反映現况,更會反映預期!當市場預期經濟谷底反彈,甚至持續向好,資金大舉入市,股市除除 大升,是否代表經濟真的會谷底反彈,真的會持續向好?若果答案是正面的話,又是否代表資金會繼續大舉入市,股市會繼續除除大升?

引用週初 報章一段文章,「當投資仍處慨念階段,大部分企業均未能提供可觀的盈利,這卻是其吸引之處。傳統估值法無法表達其價值,分析界自會創出一套度身訂造的估值 方法。估值可信否其實不重要,最重要是有足夠的人信!泡沫往往在慨念成真,商業模式及盈利開始成形時爆破,因市場再沒憧憬的空間,股價便從天上墮到地 面。」

這段文字相信大家最易想起科網股,不過是否也可套用在現今的境况?經濟復甦的慨念支撐全球股市自今年3月起大升,現在經濟數據漸漸出現良好的勢頭,慨念成真,還有什麼故事創造另一個慨念?另外,會否有些地方想大之頭,今本連實現也有困難?

經 濟預測、業績預期、炒作慨念、資金流向......這些這些,都是大行把持的遊戲,作為小投資者,又真的每次都能把握整個形勢?沒可能罷!順勢走一轉又如 何?只要不求賺盡,保持長期贏錢其實不難!最艱難是當投資者贏了幾個回合,便以為自己可戰勝市場,不再安分守己,貪心起來,結果往往貪字得個貧!

股市,其實不是經濟遊戲,從頭到尾都只是一場心理遊戲罷!未認清這事實,賺錢不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59

觀察篇 稱霸中國市場後還有很長的路途要走 從康師傅崛起看魏應州家族挑戰

2009-12-14  今周刊





康師傅在過去二十年的征戰,已交出傲人的成績單。立足在中國,必須抓住中國百年一遇的成長機遇,奮力再向上,往前看十年,康師傅集團成長空間無限美好。在取得中國第一的優勢後,康師傅的下一個挑戰對手,恐怕不是中國的同業,而是國際級的大品牌。

撰文‧謝金河

十一月二十九日,應康師傅董事長魏應州之邀,專程跑了一趟天津,坐上兩點多的長榮航空直飛天津的班機,不到五點鐘,飛機已抵達天津機場,享受了一趟直航快捷服務。

在飛機上,我與在香港上市的大成食品董事長韓家宸相鄰而坐,他是天津台商會的會長,也是台灣大成長城的副董事長。在機上,韓先生聊起十幾年前他到天津,如今看到天津快速壯大,也看到台商快速崛起。

一夜深談,從創業到未來都有想法臨下飛機前,在機艙門口遇到康師傅的財務長林清棠,他去歐洲做了一趟road show︵路演︶,回到家看一下,又坐上直航天津的飛機,回到康師傅的總部。航程中,他一路都在睡覺,怪不得在出飛機艙口才遇見他。我搭上了林財務長的便 車,直奔康師傅總部,正好趕上了與魏應州董事長的晚宴。

我與︽今周刊︾的同事在康師傅的員工宿舍﹁格林園﹂住了一晚,與魏應州董事長有一夜深談。

魏董回首創業的一生,四兄弟如何牢牢凝聚在一起,到未來康師傅的發展,他都有一套自己的想法。例如,財信出版社想為魏董出一本傳記,可是他堅持不要,他認 為他的一生必須「蓋棺才能論定」;問他會不會像蔡衍明那樣買下媒體,他說他不懂、不敢碰。我又問他:康師傅的方便麵已經席捲整個中國,將來會不會想把康師 傅的方便麵賣到全世界?魏董說,方便麵是東方人的麵食,很難像麥當勞的漢堡賣到全世界,他今後仍會專心鞏固中國的市場。

還有一個問題是與健康有關的。方便麵吃太多有礙身體健康,隨著經濟發展,吃泡麵的人口是否會愈來愈少?魏董答得很妙,他說,方便麵實在是太好吃了,如果連 續吃,或是吃太多,又沒有運動,當然對身體不太好;不過,年輕人只要運動一下就好了。問他擔不擔心方便麵在中國市場面臨飽和的問題?這一點他看得更清楚。 他說像比較先進的國家,南韓國民平均一年吃六十九包泡麵,日本也有四十包,香港是三十九包,台灣平均也有三十七包,全中國平均只有二十三.六包,他認為中 國還有很強勁的成長空間,康師傅也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這次康師傅回台發行TDR︵台灣存託憑證︶,魏董表示,康師傅並不缺錢,有了一九九九年跌倒的經驗,目前康師傅隨時都備有八億美元的現金。

魏應州說,他已經跌過一次,以後絕不會再跌倒。談到跌倒的經驗,魏董說,一九九六年康師傅在香港上市,突然手上有很多現金,當時,很多人告訴他投資機會, 於是這個也投、那個也投,等到九七、九八年亞洲金融風暴,康師傅在不熟悉台灣股票市場的情況下,高價吃下味全,從此陷入厄運。

他第一個求助的對象是統一企業的高清愿。也許是同業對彼此太了解,魏家向統一求助,並未得到奧援,在最關鍵一刻,日本三洋食品伸出援手,從此改變康師傅的 命運。在二○○○年前後,康師傅股價一度跌到○.三八七港元,市值只剩下二十一.六億港元,這是康師傅最困難的一刻。

此後康師傅逐漸上軌道。○六年我率領財訊投資考察團,從天津、北京看到上海,我們的第一站就是到天津看康師傅。那時候康師傅股價大約四.六港元,而○五年 十一月,康師傅股價才只有二.六港元。如果從○五年十一月的二.六港元起算,到今年八月,康師傅創了二○.三港元新高價,康師傅從市值一四五億港元,到今 天一一三四億港元,整整四年,康師傅市值膨脹了六.八二倍。

發行TDR,希望投資人分享成果魏應州表示,康師傅從一九九六年發行五五.八七億股在香港上市以來,從來沒有增發過新股。這次回台發行TDR,主要是為了 響應政府政策,讓台灣的投資人可以不必越洋跑到香港,才能買得到康師傅的股票,他希望與台灣的投資人共同分享康師傅的成長。

所以,他不賤賣康師傅的股票,這次康師傅TDR是以每股四十五元定價,等於是一股康師傅表彰兩股TDR,換算港幣約二十一.六八港元,大約溢價六.八三%。由於康師傅發行一.九億股,是今年發行TDR非常重量級的公司,因此,康師傅可說是動見觀瞻。

回首過去五年,康師傅的發展與蛻變,都是在這五年。從毛利率來看,康師傅逐年成長,從○四年二七.六%、○五年到三一.三%、○六年的三二.三%、○七年 略微下滑到三一.六%,○八年又上升到三二.二%,今年上升到三六.一%,康師傅毛利率逐年提升,關鍵是在單項產品市占率大幅提升。

○五年康師傅方便麵仍與統一、華龍打得難分難解,到○五年底,康師傅的方便麵市占率約三七.八%,華龍與統一的市占率在一五%到二○%之間。到○九年第三 季,康師傅已拉升到五四.二%,華龍剩一一.七%,統一只剩下八.六%,康師傅高單價的容器麵,市占率更達六七.八%,在方便麵市場,康師傅可說是已完全 掌控了市場。

這一次我們參訪康師傅天津廠,從德國進口的方便麵最新生產線,在作業現場已看不到工人,幾乎是全自動化一貫作業,平均每分鐘可生產五百包泡麵,康師傅新增十二條生產線,每條生產線生產兩億包,○九年康師傅的方便麵產量預計達一一三億包。

三項冠軍,鞏固食品業龍頭寶座一般台灣的創業家到中國開疆闢土,通常都是按部就班,隨著公司規模,逐漸把生產線擴大,在二○○○年以前,康師傅的方便麵市 占率其實與華龍、統一旗鼓相當,但是二○○○年初期,康師傅大擴生產線發揮經營優勢,以成本優勢競爭打敗對手。魏應州兄弟來自彰化永靖鄉下,理論上,應屬 保守的海島性格,卻在中國大市場充分發揮攻城略地的本色,實在非常不容易。

除了方便麵市場的作戰,康師傅在一開始不被看好的茶飲料市場,從○一年以來就取得領先,目前市占率四七.五%,領先統一的二○.七%與娃哈哈的一六. 三%,穩居茶飲料的王座。比較難能可貴的是康師傅在瓶裝水市場,從原本與娃哈哈、農夫山泉互相廝殺的局面,到今年終於拉大與娃哈哈的差距,拿下瓶裝水的冠 軍寶座。

康師傅的瓶裝水是自來水淨化後加上礦物質成分,又叫作礦物質水,因為強力促銷,加上單價超低,目前市占率二二.五%,領先娃哈哈的一七.三%,也拉大領先 農夫山泉(一四%)的差距。康師傅除了以低價繼續鞏固瓶裝水市場,已在長白山取得礦泉水源,今年已推出定價每瓶約人民幣一.五元的較高檔礦泉水。

除了這三項冠軍產品外,康師傅的稀釋果汁,目前仍大幅落後可口可樂(三二.四%)、統一的一四.二%,康師傅以一二%居第三位。稀釋果汁不是康師傅的強 項。最近,統一有意併下匯源果汁,鞏固市場競爭地位,可口可樂已經執稀釋果汁的牛耳,這一點魏應州謙虛地表示,可口可樂夠強,康師傅不一定每項都能拿冠 軍,像糕餅市場,康師傅市占率一直只有三%,因此,像旺旺能在市場有那麼強大競爭力,魏應州也羨慕不已。

發下豪語,挑戰世界級大廠地位這是康師傅主要的產品線,隨著毛利率、市場占有率的提升,康師傅的業績逐年上升,○五年營收十八.四六億美元,純益一.二四 億美元;○六年營收上升到二十三.三二億美元,純益是一.四九億美元;○七年營收三十二.一五億美元,純益為一.九五億美元。到了去年,金融海嘯肆虐,康 師傅營收衝高到四十二.七二億美元,純益達二.六億美元。

今年是康師傅成長最關鍵的一年,前三季營收四○.三八億美元,純益是三.二七億美元,若不是扣除伊藤忠的TBS將近兩成的少數股權,純益高達四.四億美元。不論是營收、毛利率、稅後淨利,康師傅都創下歷史新高,同時也帶著這個最燦爛的業績,回台發行TDR。

康師傅在過去二十年的征戰,已交出非常傲人的成績單。目前康師傅市值一一三四億港元,已是全中國最大的食品上市集團。目前統一中國市值約一七九.二五億港 元,中國雨潤市值二八八億港元,蒙牛是三九九億港元,在深圳上市的雙匯發展是人民幣二九九億元,在上海上市的伊利乳業是人民幣二一四億元,只有旺旺六八二 億港元,比較接近康師傅。

在取得中國第一的優勢後,康師傅下一步的挑戰對手,恐怕不是中國的同業,而是國際級的大品牌。

魏應州回台發行TDR,曾經發下豪語說,五年後要挑戰可口可樂。我們先看可口可樂的營收,近三年分別是二四○.八八億美元、二八八.五八億美元及○八年的 三一九.四四億美元。可口可樂○六年獲利五○.八億美元,○七年純益是五十九.八一億美元,○八年是五十八.○七億美元,今年可口可樂預估營收會達三○ 七.八六億美元,純益估計七○.八四億美元。

對康師傅來說,遇上可口可樂才知自己有多麼小,今年康師傅營收恐怕還達不到六十億美元,大約只有可口可樂的五分之一,但是可口可樂今年若賺七十億美元,康師傅卻不到五億美元,未來成長路途仍很寬廣。

若是再比瑞典的雀巢,康師傅的路更長,今年雀巢預估營收可達九一九億美元,獲利將近九十億美元,這是世界重量級的超級食品大廠,對康師傅來說,都是可望不 可即的競爭對手,目前食品大廠如美國的卡夫集團、法國的達能、英國的聯合利華,都可算是世界級的食品集團標竿。康師傅立足在中國,必須抓住中國百年一遇的 成長機遇,奮力再向上,往前看十年,康師傅集團成長空間無限美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22

中国离房地产泡沫崩溃还有多远? Barrons


http://blog.caing.com/expert_article-5598-2495.shtml


 日本房地产泡沫的膨胀与破灭是中国的前车之鉴。      日本过去几十年的地价指数走 势:    
中国离房地产泡沫崩溃还有多远?
   数据来源:日本房地产研究所 (JREI:Japan Real Estate Istitute)      可以看出,日本的住房地价在 1990-1991年左右达到高峰,随后一路下跌。由于没有日本房价的精确数据,有人就用地价的1.75倍近似房价,然后根据JREI提供的租金数字绘制 了日本三大城市过去几十年住房年租售比的趋势。这个数字可以看作是对日本年房屋租售比的近似指标。    
中国离房地产泡沫崩溃还有多远?
   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东京的住 房租售比先于其他城市2-3年上涨,于1987-1988年最先达到年租售比1:60倍的峰值。随后,经历了较缓慢的下跌后,东京的住房租售比直线下跌。 由于租金水平下降不大,这完全是房价崩溃的体现。      北京目前平均1:43倍的年租售比已经达到 了东京1987年的水平。如果北京完全重复东京的轨迹,那么房价还有1年左右的时间继续上涨。随后就会进入下跌通道,直至恢复到世界大城市平均水平的 1:22租售比左右。      从统计的角度看,世界22个主要大城市的年 租售比均值为22.33,而标准方差为8.33,北京目前的43倍年租售比处于2.5个Sigma的水平。日本泡沫最高峰60倍的年租售比相当于4.5个 Sigma的水平。超过4.5个Sigma的几率是极小概率事件。在担心通货膨胀的“恐慌买房”的驱动下,北京完全有希望达到日本的4.5个Sigma的 极值,也就是租售比达到1:60。      下面就是美联物业统计的北京11月新开盘的 7个项目的月租售比。最高月租售比1:714,相当于年租售比1:59.5左右。可以看出丰台区的“上海建筑12号楼”已经达到了日本东京在房地产泡沫时 期的最高租售比。而其他6个楼盘也已经达到了1:50多的年租售比。    
中国离房地产泡沫崩溃还有多远?
   中国离房地产泡沫崩溃还有多 远?往前走1年左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52

北京獨家專訪︾打造兩任股王威盛、宏達電後 王雪紅還有下一個世界冠軍夢

2010-04-05  今周刊





威盛與宏達電,在一票不姓「王」 的專業經理人操盤下,先後曾經登上台股「股王」寶座,王雪紅完全放手的管理風格,讓她被稱為全球科技圈最會用人,以及最會借力使力的女老闆。

在 事業之外,接下來,這位科技界女強人的下一個夢想,是成為網球世界冠軍!

撰文·楊方儒

生男當若張忠謀,生女當 如王雪紅!十多年來科技圈中,一再流傳的這句老梗,至今聽來仍合時宜。

這位講話豪邁,笑聲爽朗,走路疾如風的五十一歲女強人,走上創業之 路,已經超過二十年了,如今擁有超過三十家公司、龐大的高科技產業鏈布局。其中最為人熟知的,就是先後兩任股王:威盛與宏達電。

這位台灣女 首富是如何辦到的?關鍵在於,連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鴻海董事長郭台銘都辦不到的事——完全授權,王雪紅卻能從頭到尾一路實行。

相較於七十 九歲,老驥伏櫪,仍在第一線奔波的張忠謀,以及交棒交不出去的郭台銘,王雪紅對於專業經理人授權的程度,堪稱台灣第一。

談管 理

我每天所做的事情,就是了解他們,挑戰他們!

﹁完全授權﹂,說來容易做來難,尤其在家族企業中,如何信任專業經理 人,提升企業效率與競爭力、不徇私、不讓公司金庫通個人財庫,這對家族企業尤其困難,但王雪紅真的做到了。

目前由王雪紅擔任董事長的企業有 十六家,她卻幾乎都不親身參與經營。眾人皆知的是,威盛與宏達電,在一票不姓「王」的專業經理人操盤下,先後曾經登上台股「股王」寶座!

王 雪紅完全放手,專業經理人為她賺進了大筆財富,更讓她成為台灣最有錢的女人。正因如此,她更被稱為全球科技圈最會用人,以及最會借力使力的女老闆。

「我 每天所做的事情,就是了解他們,挑戰他們!」王雪紅強調。「更重要的,能夠讓他們覺得沒有後顧之憂!」王雪紅微笑著說。

說穿了,王雪紅的成 功之道,就是高度授權,讓下屬自律,自動自發達成目標。

如同美國管理大師Jim Collins在︽從A到A+︾一書中描述,先讓對的人上車,他們自然就會找到方向。「我也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王雪紅說,他總是相信這些天縱英 才的小夥子們,一定會做出些什麼來。

她甚至時時觀察身邊周遭的青少年,和他們交談時下最熱門的電腦遊戲,問他們為什麼好玩?有趣的地方在哪 裡?孩子們對於遊戲的心得,都能夠給她帶來很大啟發。

的確,近身觀察王雪紅,可以發現她具有一種虛心的學習心態。這種心態正好是高科技產業 領導人最寶貴的特質之一。

因為虛心學習以及善於挖掘別人的長處,吸引許多高科技人才樂意為她效命,並且無形中在公司培養出創意導向與彈性調 整的企業文化。因此,相較於父親、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一手創建的中央集權制度,王雪紅手中的三十多家公司,從來不是由她一個人說了算!

一 個最好的例子是,威盛在智慧型手機軟體服務平台Via OnDemand︵威望國際︶的總經理張心望,是王雪紅透過友人推薦延攬的,這位當時還不到三十歲的年輕人,王雪紅認為他是經歷網路泡沫化的創業生存者, 在他主導下,Via OnDemand將是讓威盛順利由硬體轉型至軟體的重要契機。

王雪紅強調,選擇很重要,「我選擇一位執行長時,總是好 奇,這位執行長到底是不是和我一樣地努力?我就從頭到尾鞭策、灌輸這種理念。」「我真的覺得找人是最困難的!」她補充說,找人是最難的,人是最重要的,對 的人就會做對的事,就會有對的執行力。

談挑戰

不知為何多年來,總把自己逼到背水一戰的地步!

不 過,王雪紅承認,她也有失誤的時候。因為這種學習者的心態,讓她看到消費者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成為她要求研發團隊投入的重點。缺點就是,這樣一來導致她想 做的東西太多,很多時候無法快速投入!

舉例來說,王雪紅在四年多前,就確立了做電子書的方向,卻因投入不夠,遲遲沒有成果出來。直到今年拉 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CES)上,旗下公司Spring Design展出的電子書「Alex」,在一百多款電子書競爭對手中,被票選排名第一,才讓她喘了一口大氣。

「講這個事心會痛!」王雪紅苦 笑著說,她經常是站在不懂電腦的消費者角度來看世界,雖然常常看到了一般人們真正需要什麼,但缺點是,想要做的東西太多了,常常會在某些方面忽略掉,「沒 有很快地做好一件事情!」的確,從IC設計、軟體服務、資訊通路、智慧型手機製造,作為一位女性領導者,在駕馭這種多元化複雜局面時,王雪紅還是顯示了自 己獨特的一面。和王永慶在台塑內部威嚴的地位不同,西方教育背景的王雪紅,卻盡力展示自己平等、善於溝通的一面。

比如當王雪紅開正式業務會 議時,她的下屬都可以和她開起玩笑,而當經理人出現焦慮時,她也會想辦法主動去緩解。

威盛資深研發副總裁林子牧,長期因為肩負晶片設計重 任,必須和英特爾等世界半導體巨頭較量,總是感到壓力巨大,王雪紅因此常拉林子牧一起去KTV唱歌。「她讓人感覺是親密夥伴,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老闆!」威 盛中國的一位員工透露說。

從宏達電與電子書的例子中,都可以發現,王雪紅認為值得投入的領域就會堅持下去,遇到最困難的事情也不會回頭。 「不知為何多年來,總把自己逼到背水一戰的地步!」王雪紅自承。

「王雪紅是一位不太思考退路的人,是一位無論做什麼事,即使經歷一再失敗 後,總是還會想再試一次的企業家!」一位半導體外商高階主管如此形容。

這種堅韌的性格,讓她無論在挑戰英特爾,還是在與微軟、Google 合作上,甚至在最重要的另一個賭注||手機晶片,全都表現了出來。

談夢想

我的下一個目標,要成為九十歲的網球 世界冠軍!

八年前,王雪紅在杭州成立了威睿電通(Via Telecom)公司,成為威盛旗下專注於CDMA晶片(中國主流的手機通訊規格)研發的公司。這是王雪紅除威盛和宏達電之外,在科技市場另一個最重要的 戰略規畫。

即使面對聯發科與中國本土IC設計巨擘展訊(Spreadtrum)寡斷大陸手機晶片市場,以及在國際市場也有高通 (Qualcomm)這樣的世界巨頭擋在前頭,但王雪紅並沒有退縮。

「對的事情就應該做下去,而且我每天都保持非常快樂的心情!」王雪紅笑 著說。如同當年小蝦米威盛挑戰英特爾一樣,王雪紅又試圖在3G市場與高通角力。

經過多年努力,現今威睿在大陸CDMA的晶片市場占有率已經 超過二五%,僅次於高通。

已經成為台灣最有錢的女人,問到王雪紅還有什麼人生目標與夢想,她認真地說,「現在的我每天長跑、定期打網球,我 下一個夢想,就是要成為九十歲的網球世界冠軍!」二十九歲的瑞士網球天王費德勒(Roger Federer),是王雪紅的偶像。她微笑著說,九十歲時她要成為世界冠軍,「所以現在和我打球的人,都要因為和未來冠軍打球,覺得備感幸運!」

王 雪紅

出生:1958年

現職:宏達電、威盛電子董事長學歷:柏克萊大學經濟學碩士

經歷:大眾電腦 總經理

王雪紅大事紀

1982 進入姊姊王雪齡創辦的大眾電腦任職1987 創辦威盛電子1997 創辦宏達國際電子2000 威盛股價創628元天價,登台股股王2003 與威盛總經理陳文琦結婚,傳為科技圈佳話2005 在英特爾的封殺下,威盛營運江河日下,股價跌破15元2006 宏達電股價達1220元,成為台股新股王2010 競爭加劇,宏達電股價跌至277元,創5年來最低,公司實施庫藏股經營之神給王雪紅的影響——任何事情一定要追根究柢!

我們在中國獨家專訪 王雪紅,談父親王永慶給她的影響,以及高科技產業的經營心法。以下是訪談重點摘要:《今周刊》問(以下簡稱問):你覺得父親教給你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

王 雪紅答(以下簡稱答):我記得最清楚的是,他一直在鞭策我勤勞樸實、追根究柢,任何事情一定要追根究柢。

因為如果遇到困難就退縮的話,很多 事情都不會做!事實上高科技是很困難的,總有起伏的階段,一天不進步就會退步,如果沒有追根究柢的理念是很困難的。

問:你和你父親的管理模 式,差異在哪裡?

答:我覺得他在傳統產業上比我高太多太多,我一生學習都學習不完,我父親真的給我很好的榜樣。我們是以高科技為主,自主性 非常強,管理很重要,但是人也很重要;在研發上,高科技產業把東西做出來,資源很重要,人才也是,怎麼樣拉攏人才,讓他覺得沒有後顧之憂,讓他繼續有創新 價值,這是很重要的。

如果是其他行業,不需要很多創新,只需要成本控制,把品質做好,但高科技是以研發為主,所以管理重點在於人,與傳統產 業的思惟大相逕庭。我們公司有很多很優秀的人,決定要走什麼產品的時候,一決定發展過程就是2、3年,所以要各個角度考量,以及要看5年、10年以後,我 的客戶真正在使用的產品是什麼樣的產品,要有這樣的概念。以後的2、3年,要做的技術是在什麼時間點,達到什麼樣的地位,全面都要考慮,才能決定以後的發 展方向是不是可以達成。

我爸爸教我追根究柢,就是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要搞清楚真正的技術是什麼!不僅僅是在成本和技術方面,我們要深入了 解每一個環節。當深入了解的過程中,我必須要請教別人,當你請教別人的時候你可能會請教廠商或朋友,發現有很多人會講得特別仔細,他頭腦清晰很有理念,而 且可以與你互動,在整個過程中他不僅可以當你的老師,又可以當你的朋友,發掘人才的過程就出來了。

問:大家都說你是經營之神最強硬的孩子, 你自己怎麼看這個評價?

答:我從小就沒有太被人家管,我還算是很聽話的!我爸的話我現在還記得很清楚,這就是聽話,所以我應該是他很聽話的 孩子。

問:父親對你的人生觀,還有什麼重要影響?

答:我父親常常講要貢獻社會,人在世界上最重要就是貢獻社會,這也是他一生 所做的事情。他成立基金會,希望他的資產用於社會,能夠永續經營、能夠幫助社會。當然這方面對我的影響很大,我覺得基督徒本身就是這樣。

我 沒有想過對自己滿不滿意這件事,我覺得要學習、要做的地方還很多。可能是因為基督徒的關係,我覺得神就是雲端,我是用戶端,我根本不需要考慮那麼多負擔, 有負擔就Upload(上載)上去,當神給我Push(推力)我就做。

另外,我從來就沒有想過,我爸會給我錢,所以我就不需要做事。我也從 來不覺得錢那麼重要,但我覺得是不是能把事情做對很重要。這也是一種福氣吧!如果覺得錢比較重要,那麼我們在投資新技術上,就不會那麼義無反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91

“代工帝国”还有多少秘密?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0/418518.html

用学生劳动力、严苛的规训与惩罚、涨薪“明升暗降”……将于近日正式对外公布的《富士康调研总报告》揭露了一系列惊人事实。

该报告由内地及港台20所高校60多名师生共同完成,“国庆”节期间,《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率先得到了这份报告的全文。

据了解,参加这份报告调研和撰写的师生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广州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等20所高校。主持这项调研的人员包括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卢晖临、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郭于华和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副教授潘毅等人。

调查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共获得有效问卷1736份,涉及富士康位于深圳、南京、昆山、杭州、天津、廊坊、太原、上海、武汉等9市的12个厂区。

“有14名调查团成员进入了富士康,亲身经历数十天的打工生活。”卢晖临说。

5月27日,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和公安部组织的中央部委联合调查组曾进驻富士康进行调查。

“但是人们发现,要对‘富士康事件’进行深入讨论并不容易。”卢晖临对本报说。富士康这个有着80万员工、生产着全世界几乎所有著名高端电子产品的“代工帝国”在周围筑起了高高围墙。

人们不知道上调工资、开设关爱热线这样的措施是否解决了员工的问题,也不知道富士康是否如其宣称的是一个守法且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模范企业”,更不知道“代工帝国”的光环背后一代代工人付出的青春与血汗。

滥用学生劳动力

调查报告称,在富士康的深圳、昆山、太原、武汉、上海厂区,均存在大量滥用学生工的情况,在某些车间,学生工使用率竟高达50%。

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不得安排学生每天顶岗实习超过8小时;不得安排学生加班”,可是绝大多数学生都被安排加班2小时,一天工作10小时,还有超时加班的情况。

“富士康利用无需跟学生工签正式劳动合同、无需为他们缴纳社保的法律漏洞,大规模使用学生工作为廉价劳动力。”报告称,富士康甚至强迫学生工超时加班,强制未成年工加夜班。由于缺乏法律保障,在出现工伤时,学生工陷入企业、学校、政府“三不管”的困境中。

●学生工来源:河南、安徽、湖北、四川

根据访谈以及富士康人力资源部门的员工介绍,到富士康实习的学生基本来自一些职业技术学校(技校、中专,也有大专)的二、三年级学生。暑期学生工主要来自于河南、安徽、湖北、四川的中专院校。

●合同期限:2年

大多数的暑期学生工是实习2个月,也有相当一部分是6~7个月,少数为1年,时间最长的学生工签订的合同期限为2年。绝大多数实习生底薪与正式员工一样,都是每月1200元。而几乎所有的学生工受访者都反映没有社会保险。生病后所有医药费必须自己承担。

●工种:随机分配

报告称,虽然这些学生是以实习的名义进入富士康工作,然而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都被电脑随机地分在与自己专业毫不相关的流水线上,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实习。

●待遇:与正式普工一样

绝大多数实习生底薪与正式员工一样,都是每月1200元。

总体而言,富士康的学生工除了身份与正式工人不一样,在签订劳动合同与购买社会保险方面没有享有正式工人的待遇以外,工作时长、工资和加班费、从事的工种、劳动环境等与正式普工完全一样。

规训与惩罚

对富士康的劳动体制,调研报告进行了尖锐的批评。该报告称,“富士康的劳动体制以高强度生产、低工资和低消费、暴力规训体制、分化工人为特征,是以 牺牲工人的尊严为代价的,其本质是对工人的严重异化与剥削。尽管富士康已经对部分管理方式进行了调整,但这些措施并没有真正改善工人的处境。”

●加班:月均83.2小时

调查发现,富士康工人工作时间过长,加班时数超出法律规定。为了保证机器24小时运转,富士康实行“黑白两班倒”,白班工人的工作时间是 8:00~20:00,夜班工人相反。问卷数据显示,75%的工人“月平均休息天数”为4天,8%的工人“月平均休息天数” 少于4天。另外,73.3%的工人“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在10小时及以上。工人月平均累计加班时间为83.2小时,严重违反《劳动合同法》(第41条)每 月最高加班不超过36小时的规定。

由于产量指标过高,一些工人在10小时内难以完成生产任务,于是富士康要求工人“义务加班”。“义务加班”时间不计入工人的工作时间,没有任何报 酬。昆山富士康工厂的工人反映这一现象非常普遍,“他(指线长)会给你规定产量,假如说你今天产量不能完成的话,他就会用加班的时间来完成他的产量,这段 时间是不按加班工资算的。”

调查人员发现,富士康承诺月加班时间不超过80小时。但是调研组发现,部分工人的月加班时间仍然超过80小时,而且80小时以外的加班时间没有加班费。

●加薪30%:工人实际月收入并未增加?

富士康宣称自6月份起工厂会为工人加薪30%,这一消息引起了各界积极正面的反响,甚至有经济学家担忧富士康的大幅加薪会影响其企业运营,也会对其他企业造成巨大压力。

然而,调查人员发现,从工人实际收入情况来看,以富士康加薪前1100元的基本月薪为基准,加薪后工人的基本工资仅为 1200元,与前者相比仅增加了9.1%。

此外,不少富士康工人也指出自己的实际月收入并没有增加。报告以生产线的普工为例,5月份的工资在1800元左右,加薪后,7月份工资约2000 元。但同时,富士康取消了工人的年资津贴和季度奖等福利。工人们还反映,加薪之后,生产任务明显增加,工作压力加大。许多工人批评这次涨薪“是假的”, “涨工资是明升暗降”。

●规训措施:暴力与惩罚

而为了达到效益的最大化,富士康采取了严苛的规训措施,强制工人符合生产的利益。这些规训工程,是通过暴力与惩罚,是通过建立对工人的完全统治实现的。对生产过程的军事化管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这套森严的纪律下,任何违反生产纪律的行为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在《富士康科技集团员工手册》里,仅仅惩处的规定就有127条之多,惩处的方式包括从警告、记过到开除处分等。

进入杭州富士康工厂打工的大学生(调查人员)记录了工友被罚的情况:“我的一名工友负责给手机锁螺丝。有一次他漏锁了螺丝,被品管抓到……罚抄总裁语录300遍。”

报告称,统计数据显示,38.1% 的工人表示曾有过被管理人员或保安限制自由的经历;54.6%的工人在不同程度上对工厂制度和管理感到愤怒;16.4%的工人表示曾有过被管理人员和保安体罚的经历。

●门禁制度:工厂像监狱

在富士康所有的工区,都实行全面的封闭式管理和监视:工厂被围墙所封闭,有的围墙上甚至装有铁丝网;每个厂门都有保安把守,工人需要工卡才能进出工 厂,没有工卡的人,只有经过特批在内部人员的带领下才能进入。工人被要求接受各级门岗、警卫的监督。此外,工厂几乎所有的公共和工作区域都设有摄像头监 控。

工厂内部也严格区分,每一处厂区也都设有门禁。即使是在同一栋厂房,不同的事务处之间的工人也不准相互往来。因此,工人在车间里基本处于与外界隔绝 的状态。在富士康观澜工业园区,生产iPhone的两名工友反映: “我们进出车间时不允许携带手机以及任何金属物品,否则没收。如果衣服上有金属扣子、项链等要拿掉,否则不让出入,或者要求把金属扣子剪掉。”调研组发 现,在富士康厂区外,有不少小商店出售“无铁裤”、“无铁内衣”。

●关爱中心:投诉反遭报复

在富士康,工会组织很难代表工人发声,不能真正保障工人的权益;另一方面,工人又难以形成自己的组织,不能联合起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因此,工人孤立的个体在强势的管理层面前只能处于弱势。

跳楼事件接连发生后,富士康成立了“员工关爱中心”。打电话给“员工关爱中心”成为工人表达意见和不满的主要途径。受访的观澜园区鸿超准事业群的工人说:“富士康的员工关爱热线根本就没有意义。”

工人如果要投诉自己的线长,通过员工关爱热线去投诉,要记录下工号,然后投诉的问题会被返回到自己的线上,因此,“这种投诉根本不解决问题,我们都 不会去投诉。”富士康龙华园区的一名管理人员对于关爱中心的解释也是:“如果打电话给关爱中心投诉自己主管,这个信息会回到主管那边。不能匿名反映情 况……如果要举报某个人,必须提供真实的姓名,否则无法查证,也对管理人员不公平。”由于缺乏对投诉工人的保护,工人容易遭到被投诉方的报复。一名昆山厂 区的女工反映:“我们向领导说,领导找线长谈话,不但没有效果,线长反而对我们更凶。”

●安保制度:富士康里的暴力机构

仅在富士康龙华园区,就有超过1000名保安在维持内部秩序,保安系统是富士康管理制度的执行者。

在富士康,保安打人的事件时有发生。昆山富士康工厂的一名工人说,富士康的保安很特别,真正的保安应该是保护工人的安全,但富士康的保安却是被派来 打工人。调查数据显示,16.4%的工人反映曾有过被保安或管理人员体罚的经历。辱骂、殴打等暴力方式也是工厂用以规训工人的手段。

“保安看到你不爽就上去给你两耳光,是很常见的事。”一名昆山富士康的员工描述了自己的见闻,“有一次一个员工不小心踩了一下草坪,两个保安就找 他,还用上了电棒电他,用脚踹,最后向那个人要了两包烟才结束。”一名观澜厂区的女工说:“保安只要确定你是个偷产品的,不会问什么,就先打,然后问完 了,再送到公安局。反正进了保安科就是会被打。”

如果工人用工厂内的电话报警,电话会自动转接到公司安全部门;如果富士康厂区中发生违法事件,警察都不能进入厂区,工人只能找保安解决问题。但事实 上,保安不会处理与公司利益无关的事情,更加不会保障工人的安全与权益。一名太原富士康的工人如是说:“保安只监管员工,像过个红绿灯,你没有走斑马线保 安会骂你一顿,但是如果我穿着工衣在公司门前被一帮小混混打,保安都不会管的。”

结语

报告称,富士康的劳动体制是一套复杂的工厂管理制度,包括了生产和工人的再生产、对工人的规训,同时国家和跨国资本的力量也深深地渗入其中。整套管理制度达到了财富创造的最大化,但却是以牺牲工人的尊严、健康乃至生命为代价的,其本质是对工人的异化、剥削与剥夺。

“我们深深知道,富士康这个将代工行业做到极致的‘超级世界工厂’,只不过是中国众多代工厂中的代表,是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一个缩影。”卢晖临对记 者说,“我们调查的目的不止于揭露富士康的违法行为或是富士康‘集中营’式的管理模式,而是呼吁全社会共同反思这种以牺牲劳动者基本尊严为代价的发展模 式。”“连环跳楼”事件的幕后黑手是垄断资本的生产方式,这样的生产方式不改变、这样的世界工厂模式不终结,悲剧必将重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88

上市公司還有多少隱情“忘了”告訴你 張望

 http://epaper.21cbh.com/html/2011-08/08/content_4610.htm?div=-1

 本報記者 張望 福建報導

 

    眾多上市公司在信披上一而再、再而三地連續“犯錯”,已成為資本市場的一大禍端。

    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高明華教授認為,在目前的資本市場環境下,越是相對成熟的上市公司,越懂得利用既有製度的缺陷,機會主義意識越強。

    體現在定期報告上,就是打“補丁”現象頻繁出現,並呈愈演愈烈之勢。證監會會計部7月25日公佈的報告表明,2010年報中共有88家上市公司披露了會計差錯更正,其中主動更正73家,被動更正15家。

    根據巨靈財經的統計,約上百家公司發佈公告表示年報披露出現錯誤,錯誤類型包括財務數據統計錯誤、報表披露內容不完整、限售股比例出錯、照抄2009年年報等等。

    而臨時公告披露不及時、不真實、不充分、預測性信息披露不完善,或以局部披露代替完整披露等,致使市場難識“廬山”真面目,嚴重侵害了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由此,台灣學者賴照英指出,保障投資者為證券交易的第一要義,要健全證券市場,發展國民經濟,必須保障投資。即投資人如缺乏適當保障,則投資人的信心無從建立,從長遠的觀點看,證券市場的發展亦屬緣木求魚。

    募集資金黑洞

    在包裝上市、粉飾報表、虛假披露等現像不算新聞的A股市場,“圈錢”已成為企業IPO的代名詞。

    “圈錢”在信披違法違規方面的表現之一,就是違規使用募集資金。

    近期,先後有國恆鐵路(000594.SZ)、深圳惠程(002168.SZ)、蓉胜超微(002141.SZ)、*ST天潤(002113.SZ)等多家上市公司,因違規使用募集資金“裸泳”。

    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的處分決定,蓉胜超微先後共三次違規挪用募集資金,第一次是公司運用5000萬元閒置募集資金補充流動資金,逾期一個半月才歸還;第二次是違規挪用募集資金1235萬元進行臨時周轉,為期4個多月;最後一次則是違規挪用募集資金1050萬元用於償還銀行貸款,時間也是4個多月。

    而蓉胜超微董事長諸建中、副董事長劉琦斌、監事陳士英,以及來自招商證券的保薦代表人王黎祥、帥暉,均被深圳證券交易所通報批評並記入上市公司誠信檔案,向社會公佈。

    弔詭的是,深圳證券交易所作出此項處分決定的日期是今年5月16日,但時至今日,蓉胜超微仍未披露信息。

    就在處分決定公佈後的6月13日至6月17日,蓉胜超微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共減持套現2800萬股。

    國恆鐵路則已經是連續兩年違規使用募集資金。去年,國恆鐵路及其子公司中鐵羅岑未通過審議程序,擅自使用募集資金4.53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被天津證監局責令整改,其後,子公司中鐵羅岑將4筆共6900萬元募集資金違規轉入非募集資金監管賬戶,控股子公司甘肅酒航累計將283.18萬元募集資金違規轉入非募集資金監管專戶的行為。

    但天津證監局要求其將違規使用募集資金歸還至監管專戶時,中鐵羅岑卻稱違規使用資金已投入工程建設,尚未與施工單位進行驗工結算。

    而深圳惠程子公司吉林高琦於2011年3月25日開始,先後5次用暫時閒置募集資金3.3億元,購買了監管行中國銀行吉林市分行推薦的無風險結構性理財產品。

    此外,科陸電子(002121.SZ)、太陽紙業(002078.SZ)、棟樑新材(002082.SZ)等,均被發現違規使用募集資金。

    引人注目的是,經福建證監局檢查發現,中能電氣(300062.SZ)於2010年7月8日、7月27日、7月30日從募集資金專用賬戶支出31.6萬元購買商務車,支出27085元支付商務車購置稅。

    “連監管最為嚴格的募集資金都敢挪用,並且有保薦代表人督導,但形式上的程序和披露都省略了,可見一些募投項目只是為了圈錢,或者是掛羊頭賣狗肉。”一位市場人士說,“上市公司圈錢的目的達到了,是不是已經管不住了?”

    該人士認為,如果只是將募集資金的違規使用推託為相關人員的失誤與差錯,顯然是一種赤裸裸的虛假陳述。

    環保信披管不住?

    與操縱信披覬覦募集資金不同,近日多家上市公司相繼被指​​隱瞞環保問題而涉嫌信披違規,環保問題的信息披露成為股價臨界點和市場關注焦點。

    其中,定於8月8 日路演開山股份(300257.SZ)、6月2日上市的駱駝股份(601311.SH),被質疑隱瞞環保問題欺詐上市,而繼哈藥股份(600664.SH)、華英農業(002321.SZ)等公司捲入環保風暴之後,章源鎢業(002378.SZ)也因環保問題被公眾矚目。

    更有甚者,晉億實業(601002.SH)早在2010年3月1日就被嘉興市環境保護局責令限期改正環保違法行為,併罰款人民幣3萬元和下達了《嘉興市環境保護局行政處罰決定書》,但直至今年7月29日才發佈公告。

    “我國實行上市環保核查制度,對於上市融資、再融資的企業,一旦實現目標之後,之前做出的環保承諾往往兌現不了。”一位投行人士表示,“以圈錢為目的的上市企業,對環保等社會責任更是敷衍了事。”

    而上市公司針對環保問題的信息披露,大多語焉不詳,輕描淡寫,致使投資者和社會自然環境處在隱患之中。

    為此,2010年9月14日,環境保護部就《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南》(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徵集意見截止時間為2010年9月25日。

    《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南》(徵求意見稿)對上市公司發布定期環境年報和臨時公報做出強制性要求,首次明確了環境年報應該披露的內容,並要求上市公司發生突發環境事件的,應在事件發生後1天內發布臨時環境報告。

    上市公司還有多少隱情“忘了”告訴你

    然而,《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南》(徵求意見稿)徵集意見後,至今卻沒了下文。但證監會在2010年12月27日公開徵求意見的《信息披露違法行為行政責任認定規則(徵求意見稿)》,今年4月29日就正式公佈施行。

    8月4日,本報記者就此致電環境保護部污染防治司王曉密,王稱,《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南》目前還沒有製定發布的打算,最終是否發布還不確定。

    “《企業環境報告書編制指南》會先發布,目前在報批階段。”王曉密說,“《企業環境報告書編制指南》的範圍更寬,比較全面,已經涵括《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南》的內容,並且更多地引導企業承擔環保社會責任,而《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南》更多側重守法。”

    但《企業環境報告書編制指南》具體何時發布實施,目前還是個未知數,而相關上市公司在環境信息披露方面屢屢鑽空子,或者選擇性披露,已成為市場和社會公害。

    “其實,對於上市公司信披違法違規的處罰,我國的法律雖然需要健全和完善,但並不缺失,更主要的是執法力度和範圍差強人意。”上述投行人士指出,“治亂用重典,要提高信披違法違規的成本,把責任追究落實到位。”

    該人士認為,當前應當力求實現虛假信息披露證券民事賠償司法上的突破,為投資者在利益受損時進行證券民事賠償提供製度和法律依據。

    另外,亦有分析人士認為,最有效的監管是製定舉報激勵機制,並鼓勵投資者的民事賠償訴訟,因為投資者對自身權益的維護最有積極性。同時,只靠證監會的行政監管執行難度很大,必須司法監管雙管齊下。

    事實上,上市公司信披違法違規大有愈演愈烈之勢,但在行政監管查處過程中,大多不了了之。而從現有的信息披露制度來看,法律法規對現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約束和懲罰力度仍顯薄弱,這就導致眾多公司仍然能夠有機可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828

觀光飯店集團展開比價效應 夏都掛牌大漲七成 蜜月期還有多久?

2012-03-26  TWM



今年以來,新掛牌的觀光類股公司表現亮麗,進而帶動一波比價效應出籠;靠一部電影竄紅的墾丁夏都飯店,未來除了依賴想像題材支撐,需要更多基本面讓股民買單。

撰文‧梁任瑋、周岐原、李建興三月十四日,因國片《海角七號》一夕暴紅的屏東墾丁夏都飯店,搶搭這波陸客觀光熱,以三○.二元正式掛牌上市,在觀光題材加持下,上市首日一舉溢價大漲了七三.八四%,盤中更一度站上五十八元的高點,漲幅高達九二%,遠遠超過法人圈設定五十二至五十四元的預期價。而若以夏都去年每股稅後盈餘一.八八元的實績來看,本益比高達三十倍,股民瘋觀光所帶來的超高期望值,讓夏都蜜月行情十足搶戲。

儘管法人圈對於「觀光類股是典型對政策面反應敏感的族群」已成共識,也就是說,從歷史經驗看來,該類股營收表現通常影響不到二%的股價,反倒是政策一打個噴嚏,行情立刻就會有激情演出,但夏都這起噴出行情,顯然已由「本夢比」主導整個盤勢,使得夢想和現實之間值得回歸理性一一拆解。

政策造就比價效應

先來解構當前的觀光大餅。事實上,台灣的觀光經過政府幾年來的勵精圖治,確實有了顯著的成長,拿去年來說,全年外國人來台人次即突破了六百萬大關,相較於二○○三年低點時高出一倍多,而其中以觀光名義比率又由○一年的三六%,提升至○六年的四三%,至去年則躍上了六成,而這一切,又與執政黨力推的大陸客來台觀光與自由行深刻鏈結。

○八年台灣開放大陸客以團進團出的名義來台觀光,一一年又正式放寬為自由行,這使得四年前開放之初陸客來台僅三十三萬人,在一○年時一舉超越日本人成為來台觀光之最大宗,而去年更飆至一百七十八萬四千多人,占比為二九.三%,陸客可說是當前台灣觀光業的主要命脈。也因此,隨著馬英九連任,在兩岸和平紅利的加持下,才持續被視為推動觀光產業的超級引擎,造就了觀光類股令人咋舌的「比價效應」。

淡旺季營運落差是瓶頸

但值得注意的是,有別於和大陸緊緊相依的香港,陸客七五%透過陸運交通入境,和大陸一海之隔的台灣,絕大多數必須依賴空運,依照目前兩岸直航航班有限、直航機場腹地不足的窘境,無疑造成了未來台灣吸納陸客的瓶頸。姑且不與香港比,聚焦在陸客來台後的下榻飯店,目前全台最受大陸人歡迎的是桃園的桃園大飯店,全年陸客入住人次高達十五萬五千人,占比為該飯店的六成左右,而第二名的則是台中的通豪大飯店,顯見陸客的下榻飯店仍以三、四星級的中價位旅館為主,以夏都每晚房價逾五千元的水準來看,如何吸引預算較低的陸客或自由行背包客,恐怕是亟須克服的難題。

而弔詭的是,夏都的股價乃受惠於陸客題材,但偏偏夏都的客源有九五%卻來自國民旅遊,顯見是「別人吃米粉,夏都喊燒」,而這幾年國內觀光收益的成長,卻多半來自國外觀光客,○八年時,台灣的觀光外匯收益已超越國旅,一○年時,觀光外匯貢獻金額高達二七五九億元,高出國旅將近四百億元。

國旅最大的問題是,客源多半集中於周休二日或國定假日,淡旺季有天壤之別,再加上夏都位於墾丁海邊,夏冬兩季人潮差異大,亦造成營運上的另一瓶頸。

夏都的二百九十三間客房收入占總營收的七成,餐飲則占三成,於三大館的各式餐廳,共可容納一千人用餐,以單店來看,量體不算小,但相對於國賓、福華、福容等連鎖體系,據點和量體廣布,夏都則僅墾丁單一據點,再類比於晶華、六福皇宮等市區型的飯店,客層多元,夏都亦偏重仰賴觀光客,難免有風險集中之虞。

在兩岸三地掛牌的飯店股中,獲利能力逐漸改善,是各龍頭業者的共同特徵。由於飯店業績與當地景氣高度連動,除了中國之外,這些業者也在全球廣泛布局,相對於收入高度集中於單一據點的業者,分散經營較能避開景氣趨緩的衝擊,同時發揮品牌綜效。

分散經營較能避開景氣衝擊總市值較高的香格里拉亞洲︵○六九.HK︶、大酒店︵○四五.HK︶、晶華︵二七○七︶,全都是版圖跨及多國的飯店集團。以本益比達七十一倍的飯店股︱︱ 香格里拉亞洲為例,創立四十年來設立七十二家酒店,透過「香格里拉」、「嘉里」和「盛貿」品牌,集團擁有超過三萬間住房,若以二三○○億元市值計算,每間住房相當於貢獻七六八萬元市值。

因為一開始就鎖定亞洲市場,並強調高級定位,香格里拉受惠於亞洲經濟成長,業績數字陸續擴增。香格里拉去年全年營收成長二一%,但稅後淨利小幅衰退一○%,在分散布局、主打利基市場的策略之下,香格里拉在亞洲的高級飯店市場,地位仍相當鞏固。

至於台灣觀光股王晶華,也具有「獲利成長超過營收成長」的特色。晶華在一○年收購頂級酒店品牌「麗晶」後,版圖正式跨出台灣市場,成為管理四千間房間、據點分布三大洲及中東的跨國飯店集團。以晶華的市值三八七億元計算,每間住房相當於貢獻九六八萬元市值。同時,晶華也持續擴張餐飲業務,目前餐飲營收已占營收比重超過一半,是分散營收來源較成功的案例。

再來解構本益比。雖然綜觀現行的飯店股,不乏高本益比的個股,拿晶華來說,依二十日的收盤價來看,本益比為三六.二八倍,稍高於夏都的二九.二四倍;惟晶華在品牌的加持下,除了住房和餐飲外,亦有技術輸出的價值,此乃夏都暫時無法超越的。

不過,夏都仍有獨家價值。其於一九九八年取得林務局墾丁森林遊樂區海濱區經營權,目前尚有三十七年經營期間保障,因擁有國內唯一長達二.八公里的貝殼沙灘,是無可取代的獨門資產。

一一年,夏都住房率為八○%,但平均房價從四八二二元提高至五○六五元,均優於國內整體觀光飯店業的六成八住房率與平均房價三二七九元。

而有鑑於「淡旺季明顯」是位於休閒景點飯店的營運瓶頸,因此近年來夏都則戮力平衡淡旺季的業績差距,不僅持續參與旅展以販售住宿及餐飲券,吸引遊客於淡季前往;硬體部分,同步加強戶外設施,考量到遊客冬季玩水興致稍減,加強如露天SPA湯池設施,以期彌補季節影響。

除了提高本館來客率外,夏都亦計畫向外拓點,包括希望能夠購併規模為一百八十至二百間客房的休閒或商務觀光飯店,甚至不排除進軍政府推出的觀光飯店BOT案,或前進大陸尋找合作對象。

在一片觀光熱中,夏都是被高估或只是真實反映價值,仍須等待時間來印證。

關注!

——上市櫃飯店投資價值比較股票名稱2011年收盤價(元,3/20)本益比

(倍)

住房率(%)平均房價(每晚╱元)夏 都(2722)80.005,06550.0029.24 華 園(2702)53.092,17421.6022.74

國 賓

(2704)台北國賓77.063,67239.1036.54 新竹國賓54.353,616 高雄國賓74.002,095

六 福

(2705)六福皇宮76.155,40619.459.26 六福客棧91.261,675 第一店(2706)85.551,67620.6030.29

晶 華

(2707)晶華酒店78.765,088433.5036.28 太魯閣晶英53.402,921 蘭城晶英58.343,761 劍湖山(5701)61.772,5786.50N/A 亞 都(5703)78.093,86023.7038.85

老爺知

(5704)台北老爺86.424,35518.9531.58 知本老爺60.413,908 新竹老爺60.002,938 礁溪老爺70.456,955 桃園店(2718)91.441,14337.3033.01 整體觀光飯店68.123,283––資料來源:夏都、觀光局、股市觀測站

整理:梁任瑋、周岐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57

房地產還有「白銀十年」 弓也爸爸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4402d7601013fjk.html

房地產黃金十年後,批判者眾,但於情於理於發展,恐怕中國並未做好房地產「十年荒年」的準備。

 

於理,80後的「嬰兒潮」二代都置業完畢了嗎?他們願意常住保障房嗎?60後都改善居住條件了嗎?工資成本不漲,未來不通脹了嗎?配套了醫院學校超市的房子就要回到當年毛地的價格嗎?房價到了收入上漲無法消化的泡沫階段嗎?

 

於情,目前中產階級財富的主要載體就活該貶值嗎?買不起房政府就沒責任解決居住問題嗎?

 

媒體喜歡荒唐的類比,老拿日本來唬人。89年日本房地產市場泡沫破裂,房價下跌70%仍然是家庭年收入的7倍。以本人所在東部三線城市為例,一套三房約120萬元,下跌7成再除以7年,折算一個家庭年收入5萬元。這個收入是與實際不符合的,況且我們的收入仍然在增長。

 

歷史無法重演,但憑藉「可住、可租、可保值、可槓桿」的天然屬性,房地產「白銀十年」仍然可期。

 

一個市場集中度不斷提高的市場,行業龍頭是大受其利的。公司的管理層必須久經考驗,並已擺脫「人治」的階段。他們期待合理的「類製造業」的利潤,注重周轉和財務安全。他們的願景確實是改善人們的居住條件,致力於蓋「有人住」的房子並不斷改進服務,提高業主生活品質。他們樓盤的物業經營一定是可持續的。

 

但回到股票還不盡然。他們需要重視股東利益。

 

還有最關鍵的,就是好好利用Mr.Market的愚蠢和偏見,在「絕對低估」(而非相對低估)、「絕對恐慌」(而非相對緊張)的時刻,擦一把冷汗,堅決的做優質房產股的股東。然後用十年去驗證「白銀」的成色。

 

在一個錯綜複雜的行業保持「常識的判斷」並不容易,但我們仍要去努力,特別是當我們都還年輕。

 

 

房地產實證組合

公司名稱

投資成本

市值

累計分紅

備註

瑞安房地產

2.04 / 35000

112000

/

上海等五地商住開發商

SOHO中國

4.57 / 18000

109080

4610

京滬中心地段辦公開發商

萬科B

9.45 / 6000

62160

/

內地大型住宅開發商

招商局B

10.01 / 4000

58440

/

深圳為中心大型開發商

合計

250400

341680

4610

 

 

交易記錄

瑞安房地產

SOHO中國

萬科B

招商局B

11-10-11/1.99/25000

10-5-25 / 4.17 /10000

12-4-17/9.45/6000

11-9-28/10.01/4000

11-11-21/2.15/10000

10-9-29/中期紅利1300

 

 

 

11-5-27/末期紅利1640

 

 

 

11-9-26/中期紅利1670

 

 

 

11-11-21/ 5.08 /8000

 

 

 

 

 

 

 

 

 

 

 

 

 

 

 

 

 

任志強:房價上漲的N個原因

2012-4

 

房價的問題已爭論多年了,2001年就有了泡沫與春東之爭,而今年與2001年相比房價已上升了許多,這種泡沫與冬天的爭論還在繼續,房價也在叫罵聲中依舊保持著上漲的趨勢。

 

導致房價上升的原因有許多,導致房價下跌的原因也有許多,問題在於中國現有的發展階段中,導致房價不斷上升的因素在積極發揮著作用,而導致房價下跌的因素尚未成為主流,因此部長們得出了未來20年仍處於上漲的壓力的結論:

 

我所觀察的主要因素大約有如下幾點,讓中國的房價處於可持續上升的階段:

 

一、 中國的人口數量與結構決定著住房高增長的需求。

 

中國的人口數量的增長讓中國不得不進行大規模的住房生產。改革前的三十年中國並未合理的解決人口增長與居住的問題,1978年城市人均居住面積僅為3.6平方米,低於建國初期4.7平方米的水平。雖然改革的三十年中有了長足的發展,特別是市場化之後,每年的開復工總量都在擴大,但仍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

 

縱觀全球曾經發生過的房地產泡沫中又有哪個國家或地區是在人口告訴增長中發生的呢?當人口增長下降且住房能滿足基本需求時,房價就失去了上漲的壓力,如現在的德國家庭總數少於住房總套數,房價自然也就難以上漲了。

 

中國的人口結構也決定著家庭分裂的速度。中國的家庭人口平均數已從1990年的3.96/戶下降到了2008年的2.96/戶,並在不斷的下降中。正是因為70年代之後的高生育率決定的,80—90後的家庭分裂速度在不斷加速,這種加速會延續大約至少十年。

 

中國的城市家庭新增戶數從2000年的約700多萬戶上升到2008年的約1100多萬戶。而每年市場化竣工的住房大約只有500多萬套,僅能滿足不到一半新增家庭的需求。如果不能加大投資與供給,長期的供不應求現象無法緩解,政策的調控可以平衡一時的供求關係,但不等於滿足、釋放了需求,最終反而讓鎮壓中的需求膨脹,嚴重的衝擊市場的穩定性。

 

二、中國的城市化需求。

 

中國正處於經濟數十年持續的高增長中,這個增長中的貢獻相當一部分來自於城市化的需求。沒有哪個國家的房地產泡沫是在這個國家經濟的高增長中出現的,也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在不實現城市化率的提高中實現經濟的高增長。

 

歷史上中國遺留下來的最大問題就是城鄉的二元結構所引發的貧富差別和發展不平衡問題。改革前的三十年中國是重重工業而輕城市化的進程。世界上,特別是亞洲的多數國家都在二戰之後迅速的用低成本完成了本國的城市化進程。大多在人均1000美元GDP時實現了城市化率65—70%。而我國1949年時僅有城市132個,市區人口僅為全部人口的7.3%。到1978年只有城市194個,城市化率僅為17.92%,處於城市緩慢發展的階段。而1978—1995年期間承包制解放了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進城、城市化率開始加速。1995年已有城市640個,城市化率達到了29.04%

 

從世界各國情況看,30—70%的城市化率為加速和快速發展的階段,70%的城市化率之後為穩定發展的階段。而我國正處於這個高速和加快的城市化率階段,1995年至今城市已達660個,城市人口已超過6億,城市化率已達45%,雖然低於49%的世界水平,但仍以年均1.26%的速度在增長,最高年份達4.65%的增長率。

 

中國用了三十年的改革時間解決了2億農民的進城問題,但還需解決4億農民的進程問題。如果同樣的速度將需要60年的時間,必須以成倍增長的速度才有可能在未來的20—30年,當我國經濟總量達到世界第一時實現城市化率65—70%的水平。

 

中國現有存量住宅約145億平方米,至少還要建設240億平方米才能在不斷拆舊與拆除中實現這一目標,而長期的供給嚴重滯後,尚無法滿足這個城市化率的需求。

 

從近十年城市化進程的情況分析,外地非農戶籍人口約佔用城市住房的16.4%,外地農業戶籍人口約佔用城市住房的15.3%,兩者合計約佔用30%以上。不管這些房子是用什麼方式提供的,至少應有這麼多數量的住房,而目前的生產能力是無法達到滿足條件的,市場化的供給條件只能在其中擇優錄取了。這個競爭與選擇的手段大約就是價格了。

 

三、土地資源的稀缺性。

 

中國現有城市建成區的面積約3.84萬平方公里,僅佔國土總面積的0.4%,而農村宅基地的面積約16.8萬平方公里,佔國土總面積的1.75%。如果拿出1%的國土面積來建設城市,則至少可以解決14億人的居住問題。實際中國是不缺少土地的。

 

但中國面臨著土地制度的約束性條件,無法讓農村的土地,特別是宅基地產生集中的效應,並讓農民的宅基地可以變成進城的資本。尤其是中國對糧食安全的顧慮不得不出台嚴守十八億畝紅線的政策。於是土地在生態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工業生產與城市發展的多項選擇中成為了資源極度稀缺的產品。

 

土地是再生的資源,但土地的用途則是多樣性的。目前國土的可耕種面積約佔國土面積的17%,但實際的農田只剩了18億畝多一點,其中約13—15億畝用於糧食的生產,其餘用於經濟作物等。但從土地利用的變化看,變成只剩18億畝耕地的原因與建設用地的增減直接關係並不大,而最大量的則是退耕還林的生態保護。

 

而全國的建設用地中又有基礎設施用地、工業項目用地、交通水利用地、旅遊用地、軍事用地和城市建設用地等多項。城市建設用地中又有商業、辦公和住宅用地之分。住宅用地中還要分保障性住房用地和商品房用地等多類。結果最終的全部建設用地中房地產用地只剩了4.5%,而商品住宅用地就更少得驚人了,於是土地的稀缺性就埋下了招拍掛中不斷出現天價的種子。

 

四、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提升。

 

都在抱怨政府天價地太黑的同時,也許大多數人將注意力放在了地價與房價上,尤其是關注政府的地價收入上。其實政府的地價收入都多重新回到了城市的土地之中,變成了房價上漲的基礎條件。

 

中國經濟的高增長中一個明顯的特徵正是城市之間的競爭。這種競爭之中,所有的城市政府都在努力的改變城市的形象,不斷的加大對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功能的投入。大量的城市在建高速鐵路、公路、輕軌、學校、醫院、文體設施以及城市花園和改善城市面貌,因此許多地王的出現正在於公路、輕軌的作用;正在於城市花園的環境改變;正在於學校與醫院提供了轉項的需求。不但所供的土地被社會與投資者重新認識了,周邊的房價也在市場中得到了價值的重新認定。

 

環境的改善讓價值被重估本就是件合理的事情,而城市的建設與政府的投入又有哪個不是希望提高國民的財富與城市的價值呢?難道會有一個政府專門去想讓國民的財富不斷的貶值、讓國民的財富越來越不值錢嗎?如果有這樣的政府,也一定會很快被國民推翻的。而提高國民收入分配與提高國民財富價值是同樣重要的事,要嚴厲批判的恰恰是那些想用國民財富貶值來達到推翻政府執政目的的短視者。

 

而政府的大量投入和環境的改變難道不同時應提升房屋的價值嗎?

 

五、價格的提升也是一種貨幣現象。

 

請問:除黃金作為貨幣發行的後盾因素之外,又有哪個國家的貨幣是永遠升值的呢?有的貨幣在對其他貨幣升值時,對本國的購買能力也許仍然是貶值的。既然貨幣是一種長期貶值狀態,相對於不動產而言就一定是貨幣的升值。

 

請問:三十年前十元錢能買多少東西,而今天能買多少同樣的東西呢?這就是典型的貨幣現象。請問:三十年前的工資收入是多少,而今天又是多少呢?那麼收入的增長基礎除了生產效率的提高之外,則一定是貨幣的貶值,因此才有了貨幣流動性過剩必然導致通貨膨脹的理論。

 

如果用銀行存款來計算,所有人都會認為存款的貨幣是在貶值的,同樣的錢辦了不同樣的事情,買不了同樣多的東西了。那麼對其他產品而言的貶值,在不動產上也同樣存在。

 

六、成本因素的變化。

 

沉默因素導致產品的價格上漲是個經濟活動中的基本現象,當糧食的收購價格提高時,糧食產品的價格也會提高,房地產也是如此。

 

土地的價格在提高,鋼材、水泥等建材的價格也在提高,使用的新材料提高了質量的同時價格也在提高,連工人的工資也在提高,最終的產品——房子的價格自然也會是上漲的。總不能購買者的收入在提高時,讓生產者的工資收入下降吧。

 

重要的是中國浪費了三十年低成本實現城市化發展的最終時機,如今不得不承受高成本城市化的現實。在石油每桶2美元時我們失去了機會,只好在大多數國家已在低成本時就實現了高城市化率的競爭中掙扎。煤、鐵礦石的低價時代已不會再來了,正視這個成本加速增長的現實,就必須容忍不動產價格的上漲。

 

七、不動產的多重功能作用。

 

從歷史的經濟週期看,不動產是幾乎所有產品中抗通脹能力最強,保值率最高的產品,許多人會在住、用的同時用房屋作為財富保值的工具,使住房在居住之外增加了許多其他的功能。

 

在所有的商品能用於起到金融槓桿作用的融資工具中,住房也是可抵押性最強、抵押率最高和最容易變現的。同時還是數額巨大、政府法律支持和允許的、有清楚的產權制度保護並且是難以作假的。

 

這種融資作用不但可以提高幫助消費,也可以有助於提供投資、生產的資金更重要的是可以將未來的收入流和消費能力變成今天的投資能力和實現消費的。

 

正因為多重功能的作用同時集於一身,因此增加了民眾對住房的偏好,特別是供不應求讓升值的預期長期並穩定,更促成了價格的上漲。

 

八、中國的傳統文化。

 

有恆產才能有恆心中國的歷史一直給社會一種成家立業要先置恆產的觀念。山西的大院就正式是這種傳統文化的典型表現。從零開始的置業到逐步具備規模的大院,讓人們安心和後顧無憂。

 

同時將遺產留給後人的文化,從歷代皇帝傳江山開始演變為民間的一種潛意識。沒有遺產稅,讓這種傳承的文化成為現代大多數老年人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而對年輕的一代則成為沒有私有住房的財富作為生活安全的保障就無法成家立業,讓祖孫幾代人共同為置業而奮鬥。

 

現代的農村也同樣,第一桶金大多不是用於再生產的投入,而是首先用於滿足居住改善與擴張的需求,哪怕還有吃穿的困難也要先蓋房。產的概念已超越了現實生活的能力,但卻無法改變這種觀念的存在。

 

九、精神上的一種追求。

 

支撐和維繫這種傳統文化的恰恰是生活對比中的精神需求。租被看成是一種無能和恥辱。其實房改之前全社會不都是在租房住嗎?但那時是制度讓人們無法擁有財產的權利,一旦這張網被撕破之後,潮湧般的爆發出了一股置產熱的力量,讓社會與市場在毫無準備之中被沖得七零八落。

 

於是出現了一種特殊的情況,人口普查中發現:低收入階層的住房私有化率最高,整體的住房私有化率中的高低與收入的高低成反比,反而是最高收入階層的住房私有化率最低。同樣的反比則反映在租房上,最高收入階層的租房比重反而是最高的。

 

這正是生活的對比中高收入不再為自己的生活地位與消費能力發愁,有沒有祖產不是最重要的,生活質量的好壞是最重要的。反之,最缺少精神需求的低收入人群則不得不靠擁有住房財產來保住尊嚴與地位。

 

正是這種對比中的作用讓人們在實物財富的擁有中和精神需求上形成了反差。開著一輛小拉達車的年輕人會對奔馳車表示讚賞,並看不起電動摩托車。同樣擁有住房的騎自行車的年輕人則不願嫁給只有拉達車而無住房的對象,互補中的精神與物質的追求中,更多的人會以擁有住房資產而驕傲,甚至看不起那些租用住房而追求高生活質量的大款們。

 

住房在這種精神回家的追求中成為可靠的港灣,也變成了身份與地位的象徵,價格則伴隨著這種精神的需求而不斷上漲。

 

十、不可忽略的收入增長。

 

幾乎全社會聽到的都是中國高房價的怨聲載道,更培育出了無數的泡沫夢幻。既有人用不正確的計算方式中的房價收入比的概念來說明中國的泡沫,也有人用房價租售比來證明這個泡沫將要破裂,但卻從來沒有人承認房價的增長幅度與數倍遠遠小於收入增長的幅度與倍數。

 

如果用價格與收入的同比計算,1998年房改貨幣化時的全國商品房住宅平均價格只有1854/平方米,同樣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425/年,家庭平均為3.16/戶,則家庭年收入為17143/年,一年的收入可以購買當年的商品房為9.5平方米,8年約購買74平方米的住房。全國1998年的住房中位數面積為62平方米,則房價收入比在17以下,也就是說大部分城市的房價收入比在16以下,少數地區的房價收入比在18左右(因為收入合理應用中位數,房價也應用中位數價格,則全國的平均房價收入比都在16以下)。

 

今天2009年的全國商品房住宅平均價格為4445/平方米,同年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7175/年,家庭平均為2.96/戶,則家庭年收入為50838/年,一年的收入可以購買當年的商品房為11.44平方米,全國的住房面積中位數約為68平方米,則8年的收入可以購買91.5平方米的商品房,6年的收入正好購買68平方米。房價收入比都平均在1:6之內,換成中位數技術,則仍是絕大多數地區房價收入比在16之下。

 

再看各自的增長情況,房價從1854/平方米增長到4445/平方米,增長了1.39倍,而人均可支配收入則從5425/年增長到17175/年,增長了2.16倍,很明顯收入的增長遠遠高於了房價的增長。

 

問題只在於平均數中只反映了一種統計中的對比情況,實際的生活中則一部分人大大的高於平均收入,而另一部分人則大大的低於平均收入,於是就出現了一些人可以用更高的價格、更大的面積改善居住條件,而另一些人則只能靠政府的保障解決住房問題。恰恰是略低於活略高於平均收入的一群人,既不能納入政府的保障範圍之內,又沒有充分的能力可以任意的選擇消費,但又有較高的消費慾望,於是成了被美譽為夾心層的一群,也成為不管實際情況如何也要攻擊房價與社會的主力。

 

問題還在於中國的商品房住房生產量每年僅有500萬套上下,按城市現有家庭戶數計算大約只佔2.5%(城市人口約6.07億,2億多戶),只能優先滿足那些收入高於平均值的家庭,只有當供給量大量增長時,才能用不同的產品覆蓋更大的受益群體。

 

因此在收入的增長中,特別是高收入群體收入的快速增長中,房價也就停不下上漲的腳步。試想能在中國經濟的高增長中停下收入增長的腳步嗎?試想能在資產價格的增長中停下土地價格增長的腳步嗎?除了擴大供給之外,缺少供求平衡的條件時,房價只好承擔更多的上漲壓力了。中國加快國民收入分配的政策只會提高民眾收入增長的速度。

 

也許還能舉出更多的理由來說明房價必然上漲的原因,但只希望房價上漲的速度不要過快,不要超過了收入增長的條件。

 

我同樣可以舉出許多房價會下跌的理由,但至少目前這些國際上曾經出現的讓房價暴跌的理由尚未在中國出現。

 

如果經濟的下滑、房貸中的高槓桿率(中國一次性付款購房的比重超過了50%,貸款只佔全部銷售額的19%),人口的下降、家庭分裂速度的下降(這些大約都在2020年之後才開始),如果政府投入的減少、貨幣的高速升值(日本當年升值了4倍多),以及大量失業導致的收入減少、城市化率的減速等等。

 

而當下降的因素尚未出現、上漲的因素佔主導地位時,必須正視這種目前發展階段的特徵,並用對症下藥的方式解決供給量增加的問題,才有讓房價平穩增長的可能。

 

用政策的強壓硬將房價打下去的可能在中國是存在的,非市場化的經濟運行中政府的力量是可以強大到指揮經濟運行軌跡的。但這種強壓下的市場是政府的主導目的嗎?會讓中國比其他國家更強大嗎?

 

房價只有在正確的認識與分析中才會具有理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32

沒有錢還有Visa卡! 艾薩 Isaac Sofaer

2012-05-24  NM

時至今日,購買金融股,不論是銀行股、保險股,抑或券商股,就好似盲人橫過馬路,同樣「牙煙」。上週,摩根大通(JP Morgan)對沖投資驚爆虧蝕二十億美元,事件反映金融機構「混賬」得多麼交關;同時,銀行放貸賺取息差的本業已被投機炒賣取代了。

恒生防守力強
事實上,西方銀行已淪為大型的對沖基金,利用平錢搵快錢,但只要走錯一步,十年辛苦鑽營的利潤即時「凍過水」。所以,分析金融股時,還怎能沿用舊時的一套?市賬率、派息或市盈率這一堆數字無法預示未來。慶幸的是,中資銀行絕少參與投機;不過,他們也要面對自身的問題,包括貸款質素及損失撥備兩方面。分析了數十間企業的年報後,我發現許多公司的槓桿比率十分高,還款能力成疑。這令我不禁對銀行「放水」的寬鬆程度感到不自在。我不知道最終被「走數」的貸款有多少,亦不清楚銀行是否做足撥備。唯一肯定的是,投資者最怕不確定因素,金融機構盈利透明度低的老問題再次浮面。可是,我不想「一竹篙打一船人」,起碼恒生銀行(11)能以身作則,告訴人們銀行的本業為何,即使不投機亦能賺錢。恒生的股東經常投訴五釐派息(六成派息率)少得可憐,他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在當下的金融亂局,恒生不失為一個棲身之所!

金融股以外
最近,金屬及石油價格回落,對中國恍如下了一場「及時雨」,皆因有助減輕企業生產成本,提高毛利,比起減息、減存款準備金率來得奏效。這些手段只是當局救市的帽子戲法,往往用不得其所。不過,風險資產價格下降亦有壞的一面。過去數年,這些資產吸引對沖基金、交易所買賣基金大舉投資。投資表現不濟意味着終有一天,投資者會敗興套現離場,觸發更多拋售,弱不禁風的公司率先倒閉。這些公司背後的大「水喉」是誰?當然是銀行!誰人承擔最多歐豬五國的債務?無錯又是銀行!埋單計數,過去三年,損失大約六成!一旦政府債券泡沫爆破,你能想像觸發起的連鎖損失會多大?後果無人知曉,現時金融股變幻莫測,我建議你還是集中精神在管治一流的企業,要有穩定的收入及現金流,用作資本開支和派息。最後,雖然本欄題目開玩笑說無錢還有Visa卡,但切莫學金融機構般「混賬」,先使未來錢!祝君好運!艾薩(http://[email protected]

艾薩Isaac Sofaer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