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立論:吸取教訓迎接新挑戰 林少陽

2009-08-08  AppleDaily






 

昨 日午飯,路過公司樓下一間有份參與銷售雷曼迷債的中資銀行,感覺怪異,想了一會才記起,最近這條街沉默了下來,是因為少了一班熱心的雷曼迷債苦主,在此表 演街頭藝術。如無意外,雷曼迷債事件應該可以隨着銀行的賠償方案,就此告一段落。富婆與瑞銀的官司雖然有趣,在目前的市場氣氛之下,讀者不是忙於炒股,便 是追睇「o靚模」,那有心情聽過氣新聞?絕大部份的投資者,都是善忘的。然而,要成為一位非典型的成功投資者,在激情過後,是時候痛定思痛,最近傳媒亦由 一面倒狂插銀行,轉為報道受害者的反思。這期壹仔便訪問了一位炒燶ELN的退休人士,蔡東豪先生亦引述理文造紙(2314)老闆,李文俊先生在金融海嘯的 心路歷程。前者是一位本來腳踏實地的退休影音店老闆,在虛榮心作祟下,由服務不周的星展轉投服侍周到的恒生私人銀行懷抱,結果如何不必細說,讀者應該大概 估到結局。

雷曼事件的反思

幸好,苦主在控訴銀行是吸血鬼之餘,亦知道「牛唔飲水唔㩒得牛頭低」的道理。後者的公司剛宣佈走出 谷底,李先生並未為今次大難不死而鬆懈。即使是吸收過相同的教訓,不同人有不同的反應,可以是將過錯諉過於人,亦可以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最難 得是吸收過深刻教訓之後,以後做事加倍審慎之餘,仍有勇氣再次站起來接受挑戰。與其奢望銀行良心發現以客戶利益行先,不如自求多福以後帶眼識人。這個世界 沒有免費午餐。若服侍你的客戶主任對你態度太過殷勤,好應該提高警覺,想想手中那杯咖啡,隨時代價不菲。林少陽以立投資管理投資總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55

搶客戶、拚市占、攻獲利 科技業告別紅海 迎接大購併時代

2010-11-15 TWM




去年金融海嘯退去,活下來的公司開始在沙灘上撿寶,就此開啟大購併時代。他們有的靠著互補性結盟,有的靠著成本優勢吃下對手,有的為了垂直整合購併同業,寫下金融海嘯後購併時代的新頁。

撰 文‧林宏文、黃智銘、賴筱凡去年的十一月,鴻海旗下的群創出手購併奇美電,不僅對面板業投下震撼彈,也為金融海嘯後的科技業開了代表性的一槍,宣布低毛 利、過度競爭的台灣電子科技業正式進入大購併時代。這波購併風潮從面板業一路席捲到封測業、網通業,甚至吹到新興的LED及太陽能產業,這一年來,購併企 業繳出一張什麼的成績單?對全球科技產業又產生什麼影響?

為了度過金融海嘯後的不景氣年代,一向「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的台灣科技業老闆為 了求生存,不得不面對殘酷事實──「合併或滅亡」。從去年底開啟購併序幕以來,據《今周刊》統計,至今年十一月在十大購併案中,有九件都繳出產能稱霸、毛 利率提高、營收規模擴大及獲利創高峰的漂亮成績單,僅有奇美電適逢面板價跌,而意外出現首度虧損。這些購併案顯然已達到預期的目標,觀察近年來國內科技業 的合併案,早期較偏向同質性的購併,目的是把經濟規模「做大」。例如早年的友達併廣輝,晶電併國聯、元砷等;然而從二○○八年金融海嘯至今,合併案則比較 偏向互補性強的合併,目的是「做強」,例如頎邦併飛信、欣興併全懋、雷凌併誠致、隆達併凱鼎等。

但兩家公司要購併成功,並非易事,不論是企業文化、經營管理,甚至是供應鏈重整、客戶認同,在在都挑戰經營者的智慧。

雷凌併誠致

互 補性高,無人員重疊問題對於兩家公司購併來說,如何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益,向來是大老闆們在購併案最須思考的課題;但對於雷凌董事長高榮智來說,他卻不 怎麼煩惱。因為雷凌和誠致的結合,不管是從技術、產品線,甚至是客戶地理區域及組織結構等方面,都顯現出兩家公司的高度互補性。

一家是全球前五大無線網通晶片廠,另一家則是全球第三大有線網通晶片廠,「無線」加「有線」,讓雷凌與誠致擦出網通產業在金融海嘯後的新火花。

其 實,高榮智很清楚,在網通產業裡,光靠雷凌自己的力量,想要打敗雄霸一方的國外大廠實在太困難。因為近年來網通產業的發展,有朝向有線與無線產品一起整合 出貨的趨勢,而目前能夠提供整合方案的公司也僅有博通(Broadcom)一家,所以,他得做些改變。唯有讓雷凌補足無線產品,他才有機會與強敵博通站在 相同的起跑點,於是新雷凌出現了。

以產品線為例,雷凌購併誠致後,其電腦產品的全球市占率就出現大幅提升,由去年第四季的四%,向今年全年 的一○%大步邁進;近期火紅的平板電腦領域,雷凌更是早先一步推出,一顆專為行動產品設計的無線︵WiFi︶單晶片;至於明年後勢看好的智慧電視,新雷凌 也早已打入全球前五大電視品牌中的其中四家。

雷凌與誠致的互補性,還不僅於此,例如在客戶地區分布上,雷凌的強項是在歐美市場,誠致則集中 布局中國市場,加上雷凌與誠致的產品各自相異,因此,在行銷及業務人員上,兩者完全互補,兩個組織合併後不僅沒有人員重疊的問題,而且還因為業務擴大必須 再加人,一反過去購併引發裁員潮的經驗。新雷凌成軍後,明年員工數還將增加兩成,從今年的六百人成長至七五○人。

新雷凌在今年三月一日合併生效後,前三季稅後每股純益︵EPS︶已達六.六四元,全年有機會挑戰八元以上,為金融海嘯後的大購併時代,寫下最亮麗的代表一頁。

頎邦併飛信

不斷購併,降成本衝高毛利在十件購併案例中,靠著購併坐上全球龍頭的,有驅動IC封測大廠頎邦。前後僅花了一個月,就談定購併飛信案,頎邦董事長吳非艱靠的不是取巧,而是耐心等待。

早在兩年多前,吳非艱就不只一次向飛信董事長陳瑞聰表露「好感」,直到金融海嘯來襲,仁寶集團決定大刀闊斧整頓轉投資事業,才讓吳非艱等到了這次機會。

對於吳非艱來說,他從來都沒有停止過思考購併這件事。因為他明白,唯有從購併中壯大自己,不斷創造規模效益,降低成本,衝高毛利,最後才能成為贏家,這也是吳非艱堅持要走購併這一條路的原因。

設備出身的吳非艱知道,在封測產業裡頭,驅動IC封測與繪圖卡、處理器晶片封測相比,技術門檻其實不高。頎邦要強化競爭力,就得想辦法降低成本,而頎邦向來善於自行設計製造設備,所以相同產能的設備,頎邦的資本支出總是比對手少了四成左右。

但 擁有這個優勢還不夠,吳非艱還想進一步創造規模經濟,於是他開始不斷地購併。早年頎邦吃下華宸,取得金凸塊產能,並順利躍居全球龍頭地位;接著引進聯電及 鴻海等股東,進一步合併華暘,藉以取得COG︵玻璃覆晶基板︶及切割、研磨產能;去年,他併入仁寶集團手中的飛信,一舉坐上全球最大的驅動IC封測廠。

唯有透過購併才能讓頎邦在原料採購、生產效率上更上層樓,不僅在客戶面前更有議價能力,甚至能調漲代工價格,享有更高的毛利率,讓對手很難有機會再迎頭趕上。

吳非艱的長期布局總算進入豐收期,今年前三季稅後EPS繳出三.八七元的亮麗成績單。就連美林證券半導體首席分析師何浩銘都認為,靠著購併飛信,在金價高漲之際,頎邦避過了殺價競爭,更有效將成本轉嫁給客戶,成為這波購併中的最佳範例。

隆達併凱鼎

垂直整合,縮短磨合購併期電子業展開大購併,主要就是搶客戶、拚市占率,因此十大購併案中,大多數為水平購併;但友達旗下的隆達併凱鼎的案例卻很特別,隆達吃進凱鼎的垂直整合,不僅成功將產線延伸至下游,更首創台灣LED產業的「一條龍」經濟模式。

攤開台灣LED產業結構會發現,「各有專精」是台灣業者的特色,上、下游界線分明。其中億光、光寶固守在LED封裝;晶電、璨圓聚焦LED晶片製造。然而,壁壘分明的疆界卻在隆達購併案出現後,徹底地被打破。

生 產LED晶片的隆達透過整併凱鼎,一舉將凱鼎的LED封裝產線納入,形成所謂的「一條龍」生產方式,新隆達同時可提供LED晶片製造與封裝服務。這項布局 不僅讓客戶可以有更多選擇,更可滿足客戶「一站購足」的需求,這也是為什麼在新隆達成軍後,所有LED廠無不緊盯其動作的原因。

「我們不能 只做五毛的生意。」隆達董事長蘇峰正認為,如果隆達只專精在LED晶片製造,會和晶電一樣,投資一塊錢,只能做到五毛的營業額,但如果隆達從上游到下游都 會做,那就不一樣了。因此雙方的購併可以快速進行,互補性讓原本相異的兩條產線各司其職,又互不重疊,大大縮短兩家公司購併的磨合期。

所以隆達、凱鼎合併案在今年三月生效後,今年前三季就將營收衝高至六三.三億元,逼近晶電的一半規模,毛利率更達到二八%,勝過億光的二七%,為科技業的購併創造另一種成功範例。

科技業購併案陸續傳出佳績,為台灣的大購併時代奠下良好的基礎,希望台灣科技業藉由優質的購併,告別自相殘殺的年代,也為股東們創造出更大的利益。

金融海嘯後,科技業開啟大購併時代購併公司 購併對象 今年前三季EPS(元) 購併成績

新奇美 奇美電

統寶 1.50 受到面板需求轉淡,第3季因產能利用率低及面板價格下跌,首度出現單季虧損。

頎 邦 飛信 3.87 合併後產能放大,順利調漲代工價格,毛利率也成功上升至30%。

欣 興 全懋 3.79 購併全懋後,欣興成為全球最大手機板廠,大吃智慧型手機市場大餅。

隆 達 凱鼎 3.45 整合凱鼎下游封裝實力,獨創LED產業的一條龍全新經營模式。

元 太 E-ink 2.02 成功整併上游材料廠E-ink後,毛利率明顯上升,甩掉同業,獨占電子紙市場。

雷 凌 誠致 6.64 不僅透過誠致的中國布局優勢提前卡位三網合一,更進一步提供客戶完整方案。

大聯大 友尚 3.78 併進友尚後,市場擴張,大聯大單季營收至少增加150億元。

瀚宇博德 精成科 1.15 入主精成科後,取得產能,瀚宇博德產能吃緊問題可望暫時解決。

台達電 乾坤 5.28 整併回子公司乾坤後,有利於台達電發展微型化產品,強化台達電的技術優勢。

茂 迪 GE energy 8.15 買下客戶奇異能源後,為茂迪拓展海外市場奠基。

整理:賴筱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48

商業零售業:迎接網絡消費考驗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1-21/0NNDE4XzM4MTQ0NA.html

城鎮化進程加快的背景下,消費崛起仍將是長期趨勢,在各個子行業中,商業零售行業將成為最大的受益行業之一。

然而,由於網購的興起,商業零售板塊在2011年以來的表現十分低迷。

2011年1~10月,中信商貿零售行業板塊累計下跌17.21%,在所有行業中排名17,跌幅超出滬深300指數7.44%。前10個月中僅2月、7月 和8月零售行業指數顯著跑贏滬深300,9月份受歐債危機的影響和市場對宏觀經濟的悲觀預期影響,創下本年最大跌幅13.21%。10月份在大盤與三季報 業績帶動下小幅反彈,上漲5.16%,略跑贏滬深300指數0.27個百分點。

網絡購物影響不小

商業板塊中,曾經誕生了蘇寧電器、大商股份等超級牛股,然而,在最近一兩年,整個板塊的表現卻乏善可陳。對於傳統商業零售行業影響最大的因素,則是網購的興起,這也正是該板塊受到拋棄的重要原因。

2010年,中國包含B2C和C2C在內的網絡購物規模達到了5231億元,同比增速達到109.2%,是2006年交易規模的20餘倍,年均複合增長率112.2%,呈現出指數式增長趨勢。

從網絡購物最新數據來看,2011年第三季度中國網絡購物市場規模達到1975.1億元,較上一季度增長11.5%,較去年同期增長73.4%。第三季度 正值暑期及「金九銀十」前期,各大線上零售網站展開了大規模優惠促銷活動,京東商城、噹噹網、蘇寧易購、淘寶商城正面交鋒,推動網絡購物市場交易增長迅 猛。

國泰君安證券認為,隨著互聯網用戶的逐漸增多以及網絡購物的不斷普及,未來整個網絡購物行業的增速仍將保持較快速的增長,佔社會零售消費品總額的比重也將攀升。但是,由於前幾年的高速增長,基數已經被顯著拉高,未來行業增長將下移。

日信證券指出,中國網絡購物市場的發展階段與5年前的美國和8年前的韓國相似。鑑於互聯網滲透率不斷上升且網絡購物的意願增強,預計中國電子商務在零售總 額中的佔比將在2015年趕上當前發達國家約7%的普遍水平,到2020年將升至9%左右。政策扶持、主力消費群體擴大以及社會技術變革都將助推國內網絡 零售浪潮來臨。

不過,分析人士也指出,十二五期間商業零售行業的長期穩健增長可期,根據美國和韓國的網絡消費數據分析,網絡零售並未對傳統零售業態造成大的衝擊。

內貿「十二五」規劃帶來大機遇

根據媒體報導,國家對於「十二五」期間國內貿易的發展振興規劃已經基本定稿,近期將正式出台。規劃明確了「十二五」期間中國國內貿易發展的具體目標:到 2015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2010年15.7萬億元上升到30萬億;生產資料銷售總額從2010年的37萬億上升到70萬億;電子商務交易額 從2010年的4.5萬億上升到12萬億;網上購物零售額規模從2010年的5131億上升到2萬億。「十二五」國內貿易規劃明確了未來五年消費的持續穩 健增長。

從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前景來看,消費已經被明確列為最重要的一個增長極,在出口下滑,以及房地產調控下投資下行趨勢明顯的背景下,發展內需將是中國經濟的重中之重,這也很可能給商業股帶來新的機遇。

從估值來看,A股上市公司的百貨行業公司平均估值與增長較好的幾家港股上市公司——百盛、銀泰、金鷹的平均估值基本接軌,商業類公司的投資機會有可能在不久出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65

迎接大數據時代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4-06/100376661.html

  如果你的網站擁有千萬活躍用戶,有數以百計的產品服務且多媒體、多網絡終端運行;如果你正在或打算走向云計算和Web2.0,那就恭喜你了,因 為你是大數據時代的先行者或受害者。

  在當今互聯網時代,用戶網絡行為數據「增長如此之快,以至於難以使用現有數據庫管理工具駕馭,困難存在於數據的獲取、存儲、搜索、共享、分析和 可視化等方面」。數據量之大,已不能用常見的G或T為單位來衡量,而是要用P(1000個T)、E(100萬個T)或Z(10億個T),所以稱之為「大數 據」(Big Data)。

  大數據現象在物理學、生物學等科學領域,或軍事領域,通信、金融等行業已有時日,但在互聯網業是近年來才引人關注。網絡用戶高速增長, 用戶平均網絡使用時間不斷延長;網絡服務也從單一文字走向圖片、語音和影像等多媒體形式;另外,網絡終端由過去的單一台式機變為多終端,擴充了網絡服務的 內容與範圍,這些都大大增加了數據量。

  從潛在機會看,數據量增加為網絡公司提供了精確把握用戶群體和個體網絡行為模式的基礎,如能夠充分利用,就可探索個人化、個性化、精確化和智能 化廣告推送或服務推廣,創立全新商業模式。同時,網絡公司也可通過對大數據的把握,增加用戶粘性,開發新產品和新服務,降低運營成本。

  大數據時代帶來的挑戰,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大數據挑戰著網絡公司的戰略決策能力。數據量的急劇增長,要求在帶寬和存儲設備等基礎設 施方面增加大量投入,如果無所作為、固守原狀,就可能失去未來發展機會,早晚會被產業淘汰;如與時俱進,轉型適應大數據時代,則需對公司現有產品和運營體 系進行全面改造,例如網站架構的重建,產品的通用化、標準化、模塊化,商業模式的創新等等。對絕大多數網絡公司而言,既要維持現有業務,保持業績穩定增 長,又要加大投入,迅速轉型,這是個進退維谷的兩難處境。

  其次,大數據挑戰著網絡公司的技術開發和數據處理能力。大數據的出現及其潛在商業價值,不僅要求網絡公司使用專門的數據庫技術和專用的數據存儲 設備,而且要求有專門的數據分析方法和使用體系。目前業內流行的一般數據挖掘方法和通用商業數據庫,無法滿足大數據時代的挑戰,而且,網絡公司需要大量高 端專業人才,包括一般的程序員和數據庫工程師及天體物理學家、生態學家、數學和統計學家、社會行為心理學家等。對海量數據的分析,不能侷限在一般數據規律 和模型的把握水平上,還要有理論思維和全面綜合的能力。

  第三,大數據挑戰著網絡公司的組織和運營能力。一般中小網絡公司沒有專門的數據管理和分析專家,即使是大型網絡公司,數據管理和分析部門也處於 分散、被動、輔助地位。大數據時代的基本分析對象是個人用戶,尋找的是個人的全面、動態、實時的網絡行為模式及此基礎上歸納出來的群體行為模式,而非過去 基於單個產品、服務、頻道的碎片式靜態統計分析。

  所以,對大數據的整體把握,是網絡公司產品開發運營、商業模式的基礎,是龍頭而非龍尾。這就需要對現有公司架構、組織體系、資源配置和權力結構 進行重組,讓數據管理與分析部門處於公司上游位置,設立首席數據官(Chief Data Officer, CDO),與CEO、COO、 CFO、 CTO等一道組成公司核心決策層。

  大數據是整個Web2.0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Google、Facebook、蘋果和亞馬遜都已處於先發位置。中國有哪家網絡公司急起直追, 那它就可能是先行者,否則,就只能扮演受害者的角色。

  作者為互聯網資深評論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59

華爾街準備迎接又一個獎金荒年 20%交易員無緣年終獎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9849

去年華爾街突如其來的獎金削減和延期支付現象的增加著實給交易員和銀行家們一個「Big Surprise」,為避免這樣的一幕重演,華爾街投行紛紛開始降低今年的獎金預期。

據負責調研銀行薪酬的Options集團稱,今年有接近20%的華爾街僱員無法得到年終獎金。據薪酬諮詢公司Johnson Associates表示,今年華爾街總獎金支出規模可能與去年持平或者增長10%。就在諸如瑞銀、野村之類的大牌投行也為了削減成本大規模裁員之際,關於年終獎金的決定也要開始列上日程了。

回想2011年,一些投行將獎金規模削減了30%之多,還有部分獎金不能以現金形式支付,許多投行僱員都大吃一驚。而今年上半年交易量低迷,僱傭率下降,加上去年的那種經歷,許多交易員心裡已經有數——今年又將是一個獎金荒年。

Options集團CEO Michael Karp表示,「許多經理人都不會給員工加薪,因為他們認為,就算僱員對薪水不滿意,(如今裁員熱潮席捲華爾街)他們又能去哪兒呢?我們現在的環境是,人們只要有個工作就已經很幸福了。期望值降到這麼低,人們也就知足了。」

期望值的降低也反映出,如今華爾街的人們總收入相當於2007年的一半已經成為新的事實,投行不光要拼盡全力讓收入達到股東們的要求,還要提升資本達到監管部門的要求,與此同時,還面臨著自營交易的禁令和交易量下滑的困境。

目前,在全球十家規模最大的資本市場公司中,僅有瑞銀一家的交易價格高於賬面價值,然而在上個月宣佈投行部門裁員50%的消息之後,瑞銀的交易價格也跌破賬面價值了。

彭博統計,2012年前9個月,高盛、摩根士丹利投行部門、摩根大通、瑞銀、瑞信以及德意志銀行的薪酬共計379億美元,較去年同比下降7%。而在過去一年中,這些投行裁員人數超過了9000人。

Options集團的報告預計,今年投行銀行家和交易員的總收入有可能同比下降8%,其中固定收入部門的交易員收入有可能下降6%,股票交易員收入有可能下降17%,投資銀行部門收入有可能下降13%。

此外,這份報告還預計,以信貸產品交易部門副總裁的職務為例,今年的平均薪酬將達到80萬美元,較2011年的72萬美元有所上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776

台灣金融業迎接新紀元 開放人民幣業務的 三大美景與兩大挑戰

2012-11-19  TWM
 
 

 

人民幣終於要來了!數千億元人民幣的商機在台灣蓄勢待發,中國人行行長周小川在中國十八大會議時,首度鬆口表示人民幣清算行「快公布了!」這歷史性的一刻,究竟會給台灣帶來多大的變化?

而台灣,又能緊緊抓住人民幣國際化的大洪流嗎?

撰文‧許瀞文 研究員‧蔡曜蓮「在內地募資要六%以上,但以後在台灣募資(人民幣)可能只要三%,一來一往我就賺了三%利差。」就在人民幣業務即將於台灣大開放前夕的一場人民幣說明會上,一位電子業財務主管直截了當表示。

一席話,說出了數十萬台商心中,長久以來最迫切的需求。

盼了多年,終於,開放人民幣業務就只剩最後一哩路,這是台灣金融業的新紀元!過去,兩岸貨幣不能直接通匯的緊箍咒終於鬆開,一個超過人民幣數千億元的商機將在台灣蓄勢待發。

根據台灣海關統計資料顯示,兩岸從去年七月至今年七月的商品貿易總值已達一千二百億美元,其中若保守估計有一半的金額以人民幣計價,就有三七三八億元的人民幣自然回存,以這樣的速度要趕上香港,其實並不困難。

一位金控高層分析:「台灣會比香港更具有發展離岸人民幣中心的條件。」為何台灣會比香港更具有優勢?金控高層解釋,台灣是中國主要貿易國中有較大貿易順差(台灣賣貨給中國,向中國收取現金)的國家,資金是自然累積;但香港對中國仍是貿易逆差,香港的人民幣資金能大幅累積,主要是對人民幣升值的期待與政策鼓勵,與台灣有非常大的不同。

在清算機制建立後,台灣也會自然地成為世界人民幣匯集中心。

當然,不是一簽清算行後就能立刻擁有好光景,必須一步一步累積而成。但這每年三千多億元的人民幣資金流,將對台灣各行各業掀起鋪天蓋地的變化,不但台商能省下過去匯款或避險造成的損失,節省匯款等待的時間,而金融產業更是人民幣清算後受惠最大的行業。

美景一

人民幣商品遍地開花

一場美好的遠景,彷彿就已在觸手可及之處。香港從二○○四年開始發展人民幣業務,初期中國外匯管制仍嚴格,僅允許個人持有存款,雖然○七年開放點心債,但因為人民幣在海外流通量少,導致人民幣業務發展遲滯不前。

直到一一年八月,中國在全國推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香港離岸人民幣存量開始快速累積,所有與人民幣相關的業務,才有了突飛猛進的成長。

澳盛銀行資深經濟學家楊宇霆表示,在中國開放跨境貿易結算後,香港的人民幣結算金額大幅增加,由一○年的人民幣三六九二億元,至一一年底快速增加至人民幣一.九兆元,香港頓時成為中國境外擁有最多人民幣資金的地區。到今年八月底,香港人民幣存款高達五五二三億元,占香港總存款量八.六%,平均每個港人在銀行擁有七.七萬元人民幣。

當香港的人民幣資金規模累積越來越多後,一切相關理財商品也遍地開花,舉凡人民幣計價的基金、保單、黃金或債券等不斷推出;當中又以點心債發行最為大宗,一一年香港的點心債發行量突破人民幣一二○○億元,累積至今已超過人民幣二千億元。

在兩岸正式建立貨幣清算機制後,可以預估各項人民幣業務也能在台灣以試水溫的方式慢慢開展。至於個人人民幣存款,在香港仍有每日結匯不得超過人民幣兩萬元的限制,預估台灣也可能有相同作法。

除了個人理財商品的開放外,另一影響最大的族群,就是數十萬往來兩岸的台商。

美景二

免匯兌、手續費損失

過去,在兩岸貨幣無法﹁直航﹂的情況下,台商要匯款到中國,必須先拿到中國主管機關的審批後才准放行,而這筆錢更要遠渡重洋後,才能入境中國。

首先,台商必須在台灣將台幣換成美元,再將美元匯款到中國,也因為是美元匯款,所以必須透過在台的美系銀行轉回國外總行,再由總行匯至中國當地,到了當地後再換成人民幣。

經過台幣換美元、美元換人民幣的手續,中間匯差及手續費不知被吃掉多少,而經手的關卡越多,自然被扣的錢也越多。

以去年台灣對中國的貿易出口八三九億美元為例,如果手續費以○.○一%計算,台灣一年貢獻給美系銀行的﹁過路費﹂就高達八三九萬美元,換算成台幣約是二.五億元;也就是說,過去這些錢都被美系銀行吃走了,未來在貨幣直航後,都能省下,為企業創造更多收益。

「現在接大陸團收的都是美元預付款,我們只能在台灣轉成台幣,未來我可以請大陸付我人民幣,我再拿去銀行存,賺比較高的利息,需要的資金借比較低利的台幣,或許可以賺一%的利差!」一位旅遊業者認真地說。

而這還只是小企業的人民幣商機,對一些兩岸、歐美都設有公司的集團來說,人民幣開放所省下的時間與賺到的利差,更無法計算。例如,一家台灣母公司要付貨款給大陸子公司時,就能先拿著開好的支票,到銀行做貿易融資,把借出的錢匯到對岸。

美景三

金融業搶進人民幣大餅

此外,任何金融服務皆仰賴銀行完成,銀行也是這波人民幣商機中,受惠最深的金融機構,而投信募集的人民幣計價基金、證券的寶島債、保險的人民幣計價保單,都能雨露均霑。

若以香港人民幣存款占總額八.六%為例,台灣目前總存款台幣三十一.八兆元,約有台幣二.七兆元會轉成人民幣存款,約五四○億元人民幣。

目前台灣存放款利差僅有一.四一%,若人民幣在台存放款利差比台幣高○.五%,為一.九一%,五四○億元人民幣的一成轉做放款,將可為銀行帶來人民幣一.○三億元的營收,相當於台幣五億元。

兩岸經貿程度日益加深,建立貨幣清算機制後,匯兌手續費、人民幣計價商品幫財富管理業務再注入活水等利多,將可幫銀行帶來豐富的收入。

除了銀行業,投信業也積極地搶食人民幣商機。

從去年開始,宏利投信看到人民幣即將在台開放的商機,便積極地先以美元計價的方式,募集投資香港發行的點心債基金,這代表台灣人已經可以透過基金,參與點心債的市場,至今已募集三檔,總規模超過台幣五十二億元,近一年來均有二.五%以上的報酬。

宏利投信投資策略部協理鄭安佑表示,一旦兩岸貨幣清算機制建立好,延伸產品線盡快推出人民幣計價基金,且也有過去績效可供投資人參考。

挑戰一

新加坡模式PK香港模式

但,這一切真能如此美好嗎?畢竟依照台灣的法令,這三大美好遠景必須要架構在有清算行、建立清算機制之上,而原本該在十一月一日前上路的清算機制,卻因為中國十八大會議而延宕了。

雖然中國人行行長周小川日前首度在十八大時,對遴選人民幣清算行做出公開回應,但僅表示「快公布了」,仍沒給一個最後期限;再加上去年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對香港承諾離岸人民幣中心地位不變,種種的變數讓台灣懸著一顆心等待,也擔憂台灣真能拿到和香港一樣的條件?

以香港模式為例,香港是以中國銀行香港分行進行清算,所有的銀行都在中銀香港開設清算戶,由中銀香港負責人民幣的拋補與拆借,且中銀香港在中國的對口單位是深圳人行。

但全世界僅有香港及澳門兩地設有清算行,其他國家皆是與人行簽訂貨幣互換協議,以代理行模式進行清算,例如韓國、新加坡、英國等,這些國家當中又以新加坡的人民幣業務發展最為積極。

一○年和中國簽署貨幣互換協議後的新加坡,便積極地想把人民幣業務留在國內發展,去年三月,中國工商銀行到新加坡成立海外人民幣中心後,舉凡人民幣計價債券、個人存款、金融商品等,新加坡無一缺席。

只是,工行仍不是新加坡的清算行。楊宇霆表示,新加坡的銀行多半透過在香港的子行拿人民幣回去給總行,或者新加坡當地銀行與工行簽署代理協議,透過工行發展人民幣業務。

新加坡的人民幣業務是透過國內政府推波助瀾才能欣欣向榮,如果再給新加坡清算行,屆時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地位將不輸香港。

清算行與代理行模式究竟有何差異?一位銀行主管表示,代理也是清算的一種,在貨幣清算上沒有差,機制有差別的是因為中國仍是外匯管制國家,企業在貿易項下才能匯款出入,只有建立清算機制,才能接受個人在非貿易項下持有人民幣。

挑戰二

主管機關配套措施的建置

依據兩岸貿易的緊密度,擁有對中國貿易順差的天然優勢,台灣相當有機會發展成離岸人民幣中心,「問題不在代理或清算,而在我們的心態與法規。」一位金控高層指出。

雖然兩岸貨幣清算開放在即,但台灣仍有許多法規綁住自己。例如《兩岸金融業務往來管理辦法》第十四條,必須要經過修正後,台資銀行的DBU(外匯指定銀行)才能和中國的銀行開設人民幣同存戶,這在人民幣的清算及匯出匯入上是必要的。

另外,目前國內銀行幾乎都有在香港開設分行,但國內法令仍不准銀行做客戶的跨國轉介紹。過去也曾有某銀行因為轉介客戶到香港開戶被罰上千萬的罰款,根據的就是《銀行法》第二十二條及第一二九條第一款,此舉只是把商機拱手讓給別人,等於讓國內金融機構綁著一隻手在外面打仗,應要盡速修正。

另外,如果開放之後,市場需求孔急,人民幣如潮水般湧入,滿手人民幣的銀行業者,除了正常的人民幣放款之外,其他資金去化管道的建立,也需要政府積極擬定配套措施。

以香港為例,香港的人民幣市場就是在人民幣的貿易結算、點心債市場陸續建立之後,已經開放許久的市場,才在近年來突然大爆發;台灣如果要快速追上香港的腳步,配套措施的完整度,絕對是勝負關鍵。

在人民幣全面開放之後,政府是否已經做好萬全準備,來因應各種衍生出的問題,幫助台商及金融業走向國際金融舞台,才是政府該積極思考之道。人民幣帶來的龐大商機與便利性,值得外界期待。

重演香港經驗?—— 開放六年後,人民幣存款餘額爆炸性成長

人民幣存款餘額

單位:人民幣億元

2004.2

香港銀行正式開辦人民幣業務,開放個人存款、匯款、信用卡的業務。年底香港的人民幣存款總額超過120億元人民幣。

2007.7

中國允許金融機構在香港發行債券,也就是「點心債」。

2009.7

中國為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促進貿易與投資的便利性,推動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試點,香港為試點之一。

2011.8

中國允許人民幣境外合格機構(RQFII)投資境內證券市場,起步金額為200億元人民幣。

2011.8

跨境結算範圍擴及全國,企業採用人民幣結算業務比率大增。

2011.11

香港人民幣存款最高曾攀升到6273億人民幣,再微幅減少。

2012.10

再核准500億元人民幣RQFII額度,用以發行A股ETF。

台灣要走哪一條路?

香港清算行模式

企業→香港任何一家銀行→中國銀行香港分行→中國人民銀行

新加坡代理行模式

路徑一

企業→中國工商銀行海外人民幣中心(新加坡境內)→中國工商銀行北京分行→中國人民銀行

路徑二

企業→星展銀行新加坡總行→中國工商銀行北京分行→中國人民銀行

路徑三

企業→星展銀行新加坡總行→星展銀行香港分行→中國工商銀行北京分行→中國人民銀行註:新加坡銀行以星展銀行為例,中國銀行以中國工商銀行為例。

台灣未來模式(代理、清算並行)

代理

企業→永豐銀行→中國銀行台北分行→中國銀行上海分行→中國人民銀行

清算

企業→永豐銀行→中國工商銀行註:台灣的銀行以永豐銀行為例,中國銀行以中國工商銀行為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067

巴倫週刊:準備迎接道指歷史新高(上)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2006

道瓊斯指數近期大漲,逼近2007年的最高水平。然而巴倫週刊認為,這波漲勢遠未結束。對許多新手而言,現在的股價並不貴。標普指數2013年的預期市盈率在14倍左右,道瓊斯指數預計不足13倍。在2007年股市的高點時期,道瓊斯指數的市盈率為16倍。鑑於目前超低利率的情況,就算盈利增長保持溫和,市盈率也有望擴大。

有大量的資金可以轉投入股市,因為根據共同基金資金流的數據表明,個人投資者近來更青睞債券勝過股票,「如果這些資金流向發生完全反轉,由債市流向股市,那麼現在我們僅處在(股市上漲)的開端。」 Strategas Research Partners首席策略師 Jason Trennert說。由於投資者希望獲得更好的回報率,轉向股票是遲早的事情。

其他的股市資金流可能來自捐贈基金和養老基金。過去十年,這些資金流離開股市轉頭其他方向,比如對沖基金、私募股權基金、房地產和大宗商品類投資。

之所以這個趨勢會扭轉,是因為對沖基金和其他類別的投資很難趕上股市上漲的腳步。去年,標普500的回報率超過16%,根據對沖基金研究跟蹤數據,這比對沖基金的平均回報率高出10個百分點。如果大型的捐贈基金和養老基金看到這一回報率差距,他們會加速佈局股市。

Wells Capital Management的首席策略師Jim Paulsen說,「標普指數的上漲,可能會開始令機構投資者重新考慮投資組合戰略。」

在去年的這個時候,巴倫週刊就曾同樣以封面報導的形式預測道瓊斯指數可能會在年底漲到15000點。

道瓊斯工業指數在上週末收盤於14009點,從年初到現在已經上漲6.9%。距離2007年10月時的最高點僅有156點的差距。標普500指數今年已經上漲6.1%,達1513點,2007年時的最高點為1565點。

中小盤股票指數上週漲勢更加喜人,已經達到了2007年以來的最好水平。標普 MidCap 400 指數今年上漲8%,Russell 2000指數今年上漲7.3%。如下表所示,中小盤股在過去十年中表現優於其他的。

Federated Investors首席投資官Stephen Auth對2013年的股市預計最為樂觀,他認為今年標普指數可以漲到1660點,大約上漲10%。這並不是個很誇張的漲幅,「市盈率不需要增加很多就能漲到那個點位,只要投資者願意對股市進行合理投資。」

Auth說,鑑於金融危機風險的減弱,投資者投資將會推高市盈率。全球寬鬆的貨幣政策、房市復甦、美國製造業復甦、國內能源增產,以及巴西和中國更好的增長預期,都是利好因素。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也舉出了經濟中的諸多不利因素:比如聯邦預算中的結構性問題進展甚微,2013年開始增稅將拖累經濟,歐洲目前接近衰退的局面,以及企業盈利前景疲軟。

今年對於標普500收益預期已經下降,去年的收益增長大約在5%左右。根據分析師預計,今年,標普收益估計為6%。

Paulsen認為,股票趨勢和利潤並不總是同步,比如自2000年來,收益翻了一番,而標普指數沒有變化。在一些時期,股價比收益要增長得快,目前就可能是這種情況。

正如下圖所見,目前的牛市追溯至2009年3月,是過去50年間最強勁的牛市之一。標普指數從676點上漲了124%。1990年代牛市時期,標普指數上漲了四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931

巴倫週刊:準備迎接道指歷史新高(下)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2007

在過去「股市失去的十年」中,最好的機構投資者都將資金轉向了對沖基金、私募股權、房地產和大宗商品。

有影響大型投資者都看淡股市,比如哈佛、耶魯、普林斯頓捐贈基金,以及福特和通用的養老基金。耶魯捐贈基金只有6%投資於美國股市,總體的股票風險敞口為14%。根據美國大學和學院商業部門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University Business Officers)的數據,耶魯和哈佛,超過10億美元的資產中,去年只有27%投在了股市,前年這一比例為45%。這與過去大型機構投資者青睞的,四六比的債券和股票投資佈局相去甚遠。

耶魯捐贈基金負責人David Swensen最有影響力、最成功的機構投資者之一,190億耶魯捐贈基金,有70%佈局在股票之外的投資品上。

然而,這種投資策略未必適合接下來的十年,如果股市繼續向好的話。其他替代投資品的空間已經不多,因為私募股權投資公司需要向客戶兌現投資回報;而對沖基金行業競爭超級激烈,想要獲得更多回報變得越來越困難。私募股權和對沖基金高額的佣金也是另一個不利條件。

巴菲特幾年前同一位基金經理打賭,標普500的盈利將超過對沖基金,目前來看巴菲特是對的。

近年來,債券是股票很好的投資替代品。而進入2013年,由於強勁的經濟增長、通脹可能升高以及美聯儲購債縮減,債券回報將變低。如果債券的回報率繼續走低,投資者可能更多轉向股市。

在當前的利率水平下,債券很難帶來非常好的收益。長期國債今年到目前為止下降2%-3%,幾乎抹去了一年的收益現值,而包括高評級在內的企業債指數走勢比較平緩。

甚至有名的債券經理也發現目前債市很難進行操作。Pimco Total Return基金去年在超低利率的情況下取得了10%的回報,但今年想要超越去年非常困難,1月份的回報輕微下降。

垃圾債去年與標普500的16%的漲幅相當,今年到現在僅上漲1%,預計今年想要取得與去年相同的收益不太可能。垃圾債券平均收益率只有5.8%。標普500收益率高於垃圾債,意味著股票吸引力將超過垃圾債。

在股票市場內,大盤股可能最具潛力。S&P 400 MidCap指數和Russell 2000指數的市盈率超過道瓊斯。MidCap指數的市盈率為16倍,而Russell 2000指數市盈率是18倍。

在大盤股中最好的是哪只股票?2012年,能源行業落後於大盤指數。兩個超級大盤股,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龍,由於未來油價和天然氣價格預期上漲,股價也可能上揚;外加有保證的股息收益率,美孚為2.5%,雪佛龍為3%。美孚股價為90美元左右,預期市盈率在13倍左右。雪佛龍的股價為116美元,預期市盈率在10倍左右。

金融板塊最近幾個月一直上漲,但估值並沒太高,許多大型金融企業2013年的預期市盈率在10倍甚至更低,包括摩根大通,花旗銀行,美國大都會人壽保險以及富國銀行。股息一般不會很豐厚,一般在2%左右,但當美聯儲對持有人放寬資本回報率的限制,它們的股價通常會上漲。

小即是美

標普MidCap 400指數和Russell 2000指數在過去十年中的表現比大盤指數好。但鑑於較低的市盈率,目前大盤股看起來更具吸引力。

以預期的2013年淨利潤計算,科技板塊的市盈率跟大盤平均水平相當,但該行業的盈利前景優於平均水平。比如微軟,思科,英特爾和蘋果。這些股票的預估市盈率都在10倍左右,收益率在2%甚至更高,並且資產負債表情況良好。在剝離現金流後,他們的實際市盈率更低。蘋果每股145美元的現金流和有價證券差不多佔到蘋果股價的三分之一。微軟每股有6美元的淨現金流,相當於股價的23%。思科每淨現金流為5美元,相當於股價的25%。這意味著這些企業可能通過分紅的方式返還給投資者更多現金。

即便自2009年起股市就一直在上揚,標普500指數仍低於2000年時的高點。隨著個人和機構投資者開始把目光轉向股市,未來有充足的資金推動股市繼續上漲。接下來的十年可能屬於股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932

新加坡銀庫開張迎接亞洲富人需求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1289

儘管白銀價格進入2013年以來遭遇重挫,但為滿足亞洲富人對貴金屬的實物需求,新加坡近期建立了一個能夠容納200噸白銀的銀庫。

Malca-Amit公司是這家銀庫的所有者,該公司的總經理Joshua Rotbart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稱:

該銀庫在開張時就已經有30%被預定。以市價來計算,該倉庫能容納價值1.28億美元的白銀,黃金價值則是67倍。該公司在新加坡自由港有5座地下倉庫,這5座倉庫已經全部被黃金藏家預定。

法國凱捷公司和加拿大皇家銀行的數據顯示,亞太地區的高淨值人群在2012年擴張了9.4%。其中,一億美元可投資資產以上的富人升至368萬人,這主要是受到了新加坡和香港富人增加影響。

Rotbart並未透露該倉庫的位置,但他表示:

目前我們在新加坡已有的地下倉庫都處於高度安全的狀態,其費用對於儲藏白銀來說是非常昂貴的,但我們看到了(銀庫市場)存在著強勁的需求,因此我們需要找到一個解決方法。

Rotbart還稱:

白銀投資者多為私人投資者,而黃金的持有者多數則為機構。Malca-Amit目前正尋求在香港新建立一個銀庫。此外,鑑於自由港的空間已經沒有,其可能在新加坡自由港再增加一個金庫。

瑞銀的一位高管在月初時曾表示,該銀行已經通過租賃倉設備的方式向客戶提供黃金儲藏服務。摩根大通也在2010年時於新加坡自由港開立了一個金庫。

德意志銀行駐新加坡發言人Jeremy Hughes表示,該銀行已經將其在Malca-Amit的100噸金庫租借出去。

Malca-Amit公司主要是向銀行和自己的客戶租借倉庫。其在香港和新加坡各有一個可以儲藏1000噸貴金屬的金庫。此外,其在紐約、蘇黎世、日內瓦、倫敦和曼谷都有儲藏設施。

新加坡政府也一直在推動該國黃金交易中心的建設,其在2012年取消了對投資級貴金屬的7%的銷售稅。目前全球有2%的黃金需求通過新加坡得到滿足,該國政府的目標是將這一比例提升至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544

南非工會警告:請黃金行業準備好迎接更多的罷工行動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4906

南非黃金礦業工人計劃下週二開始為加薪罷工,這將給該國的黃金行業帶來更多打擊。

南非黃金產量一度佔全球黃金總產量的80%,但正處於急劇下降的趨勢之中。現在,南非佔全球黃金產出的比例已經降低至6%。

路透報導,全國礦工工會(NUM)警告礦業公司稱,他們將於下週二夜裡開始罷工。南非黃金礦工有12萬,該工會代表了2/3。

上週,南非工會與礦業公司在礦工加薪問題上的談判破裂。代表礦業公司談判的南非礦業協會稱,他們提出了一份最終協議,希望將礦工基礎工資提高6%-6.5%。

但是,全國礦工工會要求加薪60%,而對手工會聯盟AMCU也希望最高加薪150%。礦業公司表示,考慮成本不斷上升和金價不斷下跌,這種要求是不現實的。

南非礦業危機令該國的信用評級遭下調,同時也損害了人們對南非總統Jacob Zuma和執政黨的評價。在2014年大選前,Zuma和執政黨將密切關注南非勞動力市場動盪和就業問題。

路透稱,據現貨黃金價格和南非礦業協會數據估計,南非黃金礦業關閉一天將導致該國產出損失3500萬美元。南非礦業協會估計,該國黃金部門每天減少的產出量約為760千克。

黃金價格已經從8月初的1274.50美元/盎司攀升至1395美元/盎司。在此期間,金價一度突破1400美元/盎司,最高觸及1425.90美元/盎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4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