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苹果市值超越微软背后:7个转折点

http://www.21cbh.com/HTML/2010-5-27/5MMDAwMDE3OTM5MA.html
在当地时间周三的纽约股市交易结束后,苹果以2230亿美元的市值实现了对微软的完美超越,成为全球科技公司的No.1。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经过十几年的追赶,乔布斯终于看到了苹果在纳斯达克的排名超越了微软。这不仅标志着科技和商业战略的风云变幻,也象征着一 个拒绝传统思维、敢于承担巨大风险的强势领导者的完胜,他突破了音乐和手机的藩篱,并勇敢开辟全新领域。《华尔街日报》报道称,星期三下午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微软将最有价值科技公司的头衔拱手让人,也许动荡的市场还会重组这一排名,但是市场早已清 楚苹果超越微软只是时间问题。也许市值冠绝科技公司对苹果的业务不会产生重要影响,但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多年来,苹果和微软一直是竞争对手,而微软始终是两者中更强的一个,统治着操作系统和其它软件的市场,而苹果则凭借其时尚酷锐的硬件设计悉心耕耘出 一批核心用户群,并借助iPod和iPhone等产品成功向消费电子行业转型。微软仍然是科技巨头,但作为巨头,其动作也愈加缓慢,且饱受树大招风之累。苹果也已跻身巨头行列,因此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面临垄断指责,被呼吁更加开放……但是对于苹果迷来说,这个日子值得庆贺。另据美国知名IT杂志《连线》分析,自创办至今,苹果经历了诸多的起起伏伏。但是今日,绝对是苹果公司历史中特别值得纪念的一天。就在这一天,苹果 市值超越了微软,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考虑到苹果在计算机市场的份额只有几个百分点,能够取得这样出色的成绩绝对不同凡响。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微 软主宰了全球PC服务器市场90%左右的份额。此时此刻,苹果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的心情绝对难以平静。在上世纪80年代被公司解雇之后,苹果因一系列的投资失败和市场份额不断的下滑而陷入低谷。在苹果收购了乔布斯所创立的 NeXT电脑公司之后,而乔布斯也于同年出任苹果首席执行官。就在这10多年的时间里,乔布斯带领着苹果推出了一系列成功的产品,并使苹果最终成为了科技 产业的王者。《连线》杂志还分析了在苹果超越微软背后,有7个关键转折点:1996年,乔布斯回归苹果。1996年,乔布斯以临时首席执行官的身份重返苹果电脑(2007 年1月,苹果电脑更名为苹果)。苹果随后收购了乔布斯所创立的NeXT电脑公司。乔布斯也在当年正是出任苹果电脑首席执行官。在获得了竞争对手比尔盖茨 (Bill Gates)的一些财务支持之后,乔布斯的回归也标志着苹果逐步走向了复兴之路。1998年,推出iMac。 在乔布斯的带领下,苹果在1998年推出了一体化结构的iMac。iMac的问世,让苹果在当年重新恢复了盈利。第一台iMac采用了“Bondi Blue”(邦代蓝,以澳大利亚一海滩海水色彩命名)这种颜色,并摈弃软盘驱动器,首次向公众推出了USB连接。从1999年1月开始,市场上出现了一大 批仿冒iMac的产品。 2001年,发布iPod 。 苹果在2001年推出了首款iPod数字音乐播放器。iPod的问世,标志着数字音乐革命的开始。尽管iPod并不是首款便携式MP3播放器,但却是第一 款取得大范围成功的产品。随着iTunes音乐商店在2003年的上线,苹果最终统治了MP3市场90%的份额。更为重要的是,苹果最终还超越了沃尔玛, 成为全球最大的音乐零售商。 2001年,推出Mac OS X操作系统。 苹果在2001年推出了Mac OS X操作系统,从而完成了1996年收购NeXT电脑公司时所作出的承诺。该款操作系统采用了名为“Aqua”的新界面。早期的Mac OS X操作系统存有大量的漏洞和兼容性问题,但苹果已经过数次升级对该操作系统进行了优化。 2006年,推出MacBook。 苹果在2006年推出了采用英特尔新处理器的MacBook。这是一次堪称完美的转型,去掉了早期的Mac笔记本电脑所存在的诸多设计和性能缺陷。 MacBook的功能和充足的电池导航能力,使其受到消费者的追捧。也就是从MacBook上市开始,苹果笔记本电脑与其它竞争对手产品的价格差开始出 现。根据市场调研公司NPD的统计,MacBook在2008年上半年成为美国最畅销的笔记本电脑。MacBook的成功,使得苹果没有像其它竞争 对手一样,蜂拥进入低价、低利润率的上网本产业。 2007年,iPhone震撼登场。苹果在2007年推出了iPhone手机,从而掀起了一场手机革命。iPhone手机采用了空前的触摸屏界面,该界面完全由苹果设计。苹果还开手机企业之 先河,与移动运营商达成了分成协议。一年之后,苹果开设了应用商店App Store,准许iPhone用户下载第三方应用开发者开发的应用。 截至目前,苹果已在全球售出超过5000万部iPhone;App Store目前拥有超过20万款应用,应用下载次数更是超过了30亿次。 2010年,革命性的iPad横空出世。 苹果在2010年推出了iPad平板电脑,这是一款介于智能手机和电脑之间的平板设备。苹果本月初曾宣布,从4月3日开始在美国市场发售iPad平板电脑 以来,至4月30日该产品的销售总量已突破100万台。苹果当时还宣布,iPad用户已在应用商店App Stor下载了超过1200万个应用,并从iBookstore电子书店下载了超过150万本图书。苹果当前每周都能够售出20万台iPad,销售数量已 超过了Mac同期的水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49

民辦養老院轉折時刻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29378&time=2011-02-26&cl=115&page=all

大筆政府投資即將進入養老產業,民營資本機會何在?
《新世紀》週刊 記者 蘭方

 

  一股興辦養老院的浪潮正在各地持續升溫。《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十二五」規劃》(徵求意見稿)(下稱《徵求意見稿》)2月中旬公開亮相,更是增加了這股浪潮的熱度。

  《徵求意見稿》釋放出明確信號:在接下來的五年,各級政府將加大財政投入,著力進行養老機構設施建設。

  具體目標亦為此設立:到2015年,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數將達到30張,直接新增養老服務就業崗位500萬個;五年間將增加日間照料床位和機構養老床位300萬張,實現養老床位總數翻一番;改造30%的現有床位,使之達到建設標準。

  接下來的五年間,全國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將實現城市社區基本覆蓋,農村社區半數以上覆蓋。

  2月28日,《徵求意見稿》為期18天的意見徵求期結束。隨後它將繼續修改,並提交發改委及國務院審批,最終成為「十二五」期間31個專項規劃之一。

  在不少人眼中,中國養老產業的春天已經來臨。然而,各地政府投資的公辦養老院大規模上馬,亦引發業界對養老產業「國進民退」的擔憂。

政府投入大幅增加

  據本刊記者瞭解,在北京,第一福利院擴建工程即將啟動。一家超大型養老院擬選址南六環大興區,各區縣亦著手上馬超大型區級養老院;濟南也敲定將 由政府投資2億-3億元,在市中區新建一處大型社會福利中心;武漢市目前正在動工興建十個市級和區級公辦養老機構;長春則提出要繼續整頓規範養老機構,在 兩年內每個城區、開發區都要新增400張以上公辦養老床位。

  一個明顯的趨勢是,政府對養老院的投資將大幅增加。《徵求意見稿》明確要求各地政府將公辦養老機構所需經費列入財政預算,並建立動態保障機制。投資以地方投入為主,鼓勵社會捐資,中央財政根據各地發達程度予以適度補助。

  這與以往政府的態度有明顯不同。「『十一五』階段,我們聽說醫療投了8000個億,而養老投了多少?沒有!」 原民政部社會福利與慈善事業促進司原司長、北京師範大學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坦言,家庭養老的主導思維下,養老服務的政府投入太少。

  過去30年間,中國政府對養老服務責任的承擔,就是體現在舉辦公辦養老院上。但礙於拘謹的財政資源,這些公辦養老院均定位於傳統救濟性福利,以收養城鎮「三無」人員和農村五保戶,其數量及覆蓋面一直有限。

  對於政府加大養老投入,學界和業界均充分肯定。不過,若其仍是延續以往做法,完全由政府全力包辦,其前景又讓人擔憂。來自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所的課題報告指出,由於缺乏競爭壓力,公辦養老院容易產生管理鬆懈、人浮於事等低效率現象,經營靈活性較差。

  不少人擔心此輪政策最終創造的是更多低效高耗的國營機構。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閆青春亦指出:國家為公辦養老機構定事業編制、定財政劃撥經費額度,管理和服務人員坐著鐵交椅、捧著鐵飯碗。「這意味著他們不用去市場刨食,就能舒舒服服地得到資源。」

民資機會幾何

  事實上,為解供給和投資難題,自上世紀90年代後期,中國政府逐步放開了養老機構社會化的大門,也有人稱之為「甩包袱」。自此,大量的民辦養老院湧入市場,在不少地區,民辦養老機構的數量已經大大超過了公辦養老機構,其中又以小型和面向低端市場的機構為主。

  但此時入場的民辦養老院,要面對盈利壓力和公益性的兩難選擇。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楊團指出,大量民辦養老院的運營資金,完全依賴於老人繳費,而中國老年群體普遍貧困,不少民辦機構面臨發展困局。

  起初,進入養老產業的大多為規模較小的私人資本,投資實力有限。接受本刊記者採訪的多家養老院院長表示,民營養老院少有自己的房產,尋找租期穩 定、建築機構、面積合適的場所是機構面臨的頭號難題。相關數據顯示,房租已佔到民辦機構支出的50%以上。此外,由於支付的報酬普遍偏低,員工流動過於頻 繁,專業護理人員非常缺乏。

  由鶴童老年福利協會(下稱鶴童)主辦的長期照護全國聯盟,對旗下68家養老院的調查發現,有養老機構租賃私人房屋,房東要將房屋收回,導致老人無法安置;由於護理人員整體福利較低,護理隊伍十分不穩定,專業人員流失嚴重。

  不少專家將民營養老機構的運營困難歸因於缺乏補貼。儘管專家們曾樂觀預計,全國1.67億老年人口可撬動1萬億元規模老齡產業,但事實上,由於 中國老年人普遍貧困的狀態,養老服務市場有效需求不足,市場化養老機構發展遲滯。真正需要機構養老服務的高齡老人,其有限的支付能力不僅限制了企業的定價 空間,護理服務的高人力、管理成本更抑制了企業的利潤。

  根據原上海市人大代表李傳福為本刊記者提供的賬單,在上海建立一所嚴格符合國家標準和勞動法規的養老院,每月人均基本成本達到3500元以上。 這已經超出了絕大部分老人的支付能力。在未富先老的格局下,單憑私人之力必然難以維持,何況,民營資本也有追求回報的需求,矛盾更加尖銳。

  在不少學者看來,面對未富先老的現實國情,政府應為相當一部分的養老服務埋單。但如果埋單的方式依然是政府親力親為運作公辦養老院,無疑會再次 陷入供應不足、效率低下的陷阱。對此,楊團開出的藥方是,「將政府的財政優勢與市場化的管理運作相結合,大力推行『公設民營』。」

  所謂公設民營,即是政府補貼機構硬件,交由民間機構市場化運營。在香港和台灣,此種方式已被廣泛運用。政府按規劃新建養老院後,通過公開的招投 標尋找合格的民間機構運營,並對其服務質量及財務進行嚴格的考核監督,以低於市場價格收住經過評估後的老人。在楊團看來,「公設民營的方式可以實現效益最 大化」。

  這一思路事實上也得到了政府方面認可。此次《徵求意見稿》明確提出,在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前提下,「積極支持以公建民營、民辦公助、委託管理、合資合作、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發展養老服務事業」。

  但在此框架下,目前與公設民營相關的配套措施還未考慮。未來投資有多大規模將進入公設民營機構,如何明確「公」「民」雙方的責任與產權,如何建立非營利組織的會計準則等,仍需進一步討論。雖如此,在王振耀眼中,「這仍是民間機構發展的契機。」

  不過,李傳福認為,當前大多數的民間機構還很弱勢,既沒有資金,也沒有人才,「要讓政府拿出來,你得說服人家,我民間機構來做會比你政府做得更好」。

  閆青春說,真正的公設民營包含著兩層含義:對於新建的養老院,要通過招投標的方式,引入民間機構;已有的公辦養老院,則要繼續進行事業單位改革,推進法人治理。最終公辦養老院的運營者都是非行政化的獨立主體。

  楊團則表示,通過市場競爭,各運營機構可以形成管理品牌,並實現一定資本積累,也可以進而購買自己的資產,轉型為民辦公助的機構。至於高端市場,則由民辦民營的機構充分競爭,提供更高檔次的服務。

公設民營求平衡

  顯然,中國老人的支付能力決定現階段純粹的養老產業很難獲得高額利潤。楊團認為,養老機構目前離不開政府早期的扶持。但她也指出,為獲得良性發展,同時還需要建立科學的遊戲規則。《徵求意見稿》發佈,政府態度的轉變,也被看做推動制度建設的轉折點。

  在上一輪社會化過程中,亦有一些公設民營的機構湧現,其經營模式分為「承包」和「委託」兩類,至今從總體觀察均難言成功。

  承包模式覆蓋面最廣。即政府建房後,由民間機構承包,交承包費後自負盈虧。承包費依合同而定,有的是按比例分配收益,有的是約定固定管理費用, 或者直接體現為房租。在這一模式下,「政府成了收房租賺錢的人」。每年按市場價向政府繳納70萬元房租的江西省南昌市社會福利院老年頤養中心負責人說。

  本刊記者從多家「承包」原公辦養老院的機構瞭解到,他們最初與政府合作的機緣,大多是由於官辦養老院長期虧損,因而招募相對成熟的民營機構接盤。政府的角色主要是「房東」。承包者每月向政府繳納的租金與市場持平,房租之外自負盈虧。政府不參與任何後續的投資和經營。

  對此有著長期觀察的李傳福表示,「政府方面只管收錢,自以為把風險轉移了;機構自負盈虧,又要想辦法賺錢。最後既沒有體現政府的責任,老人也沒享受到更好的服務。」

  另一種「委託模式」的典型,是北京月壇街道辦事處與鶴童自2006年底起合作運營的月壇街道敬老院。具體由政府通過招投標,委託民間機構管理, 並按合同支付管理費,實行「收支兩條線」。政府向鶴童支付包括員工工資、運營等在內的各項經費;鶴童獲得全年收入6%的管理費。除財務管理,月壇街道辦事 處還負責對鶴童的服務進行監督和評估。

  合作一年後效益明顯。到2007年5月25日,月壇街道敬老院入住率低、社會效益低下的面貌改觀,入住率已達到了100%,並且全部為非自理老人,其中還包括部分「低保」老人。同時,不僅收支預算達到平衡,還有盈利。

  不過,此種得到學界、業界普遍認可的「月壇模式」,四年來並未進一步推廣。主要原因在於機構缺乏熱情。楊團認為,依「公建民營」的本意,即使機 構盈利,政府也應將包括房租補貼在內的盈利部分反哺機構,進而提高服務水平或降低收費,以真正惠及入住的老人。但在月壇街道敬老院,佔運營成本三分之一的 房租仍由鶴童上繳的盈利支付。在楊團看來,這事實上將民間機構變成了政府的「搖錢樹」。2008年,月壇街道敬老院的護理員,工資仍然停留在簽約時的 800元。多次交涉無果,最終護理員便集體停工抗議。

  問題的焦點在於補貼模式的設定。對於承包模式下政府責任的缺位,南京市鼓樓區自2006年起試點政府補貼。鼓樓區政府長期(10—12年)租賃了四處合計11500多平方米的房屋,無償提供民營養老機構使用。到2009年底,全南京市一共有29家公建民營的養老院。

  南京市社會福利服務協會會長錢國亮介紹,其委託對象,都通過公開的招投標確定。而機構的租金,一般低於市場價,有的區則給予免費政策。房租的差價,即是機構的補貼

  這一做法在贏得學界、業界肯定的同時,也引來國有資產流失的非議。楊團指出,還應有相應的制度設計,抑制機構的盈利衝動。一位反對直接補貼機構的學者也向本刊記者表示,在缺乏非盈利組織會計準則的時候,政府的支持,難以保證真正用於機構的長遠發展及服務質量的提升。

  李傳福則認為,除了加強政府監管,成功的關鍵在於合作雙方權利義務的界定。他發起成立的上海和睦家養老事業發展中心(下稱和睦家),與上海某一鄉鎮政府合作,採取委託經營的模式運營開辦了一家新的養老院。

  李傳福介紹,在與政府商議時,他們提出了若干運營目標,如在三年裡建成上海市的示範機構、入住率及滿意率的具體指標等,一旦達到,機構就可獲一 定比例的管理費。機構的全部開銷,均實行收支兩條線。經營則嚴格按國家標準測算成本,如護理員的配比、護理員工作時長、室內溫度、膳食指標等。但3500 元-5500元不等的成本費用,遠非普通老人所能承擔,為此還得再與政府協商確定收費價格。「想要老人也分享經濟發展的利益,那麼就定一個低一點的價格。 其間的虧損,即是政府的補貼。」

  為保證政府補貼補給最需要的老人,和睦家制定了「長期照料規劃」。李傳福解釋,因為該養老院由鎮級財政出資,因此要首先滿足該鎮老人的養老需 求。養老院方面要求政府對該鎮的老人都進行評估。凡60歲以上的老人,即被納入到政府的養老管理體系之中,可以享受社區養老服務。只有75歲以上、需要二 級以上護理的老人,才能申請入住養老院。在滿足這部分老人需求之外,其他的普通老人只能排隊入住。

  李傳福對這一套評估機制充滿自信。而事實上在台灣和香港地區,為保證補貼的有效性,都建立了類似機制。

  據瞭解,中國的政府部門正在建立類似的評估制度,有望在2011年實行。閆青春介紹,在公共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所有享有政府補貼的公辦養老院或公建民營的養老院,都須有優先接收通過評估確定的、最需要幫助的老人。

  「這樣的做法,當前肯定會有很多阻力。」但閆青春表示,改革總需要跨出第一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78

抓轉折、賺波段、進場謀定後動 蕭明道慘賠後悟出制勝兵法重回贏者圈

2011-7-4  TWM




曾經誤信明牌慘賠二億元,又從台股賺回三億元的蕭明道深刻體悟到,要在台股賺到錢,研判多空形勢、交易進出策略很重要,與《孫子兵法》中兩軍交鋒的謀略戰術,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撰文‧林心怡

蕭明道用《孫子兵法》「勝兵先勝,而後求戰」,來詮釋台股的投資邏輯格外具有說服力,的確,曾經在台股誤信明牌慘賠二億元,最後又賺回三億元的蕭明道,就曾經犯下尚未摸透「軍情」就貿然出手的錯誤,吞下敗仗後,他還曾一度負債上千萬元,要靠賣水果為生、償還債務。

走過那段在台股輸到「傾家蕩產」的經驗後,蕭明道悟出了投資台股不能只憑藉著「藝高人膽大」;要能在台股賺到錢,「投資戰術」的擬定很重要。

熟稔《孫子》的蕭明道笑著說:「投資如戰場,要做好正確的趨勢研判與戰略布局,才不會鎩羽而歸!」首先,在大盤與個股的多空研判上,他以《孫子》的《形篇》與《虛實篇》,分別詮釋了觀察技術形態與線形來論台股多空走勢的投資心法。

在技術形態上,蕭明道開宗明義,提出《孫子.形篇》:「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代表攻守自如的意涵,來詮釋台股多空形態的研判,他以「制敵於高地」,來比喻如何以技術形態研判台股的多空轉折。

觀形態

技 術線形高低研判多空轉折蕭明道分析,兩軍交戰,所爭的就是「制高點」,若將其運用在「空轉多」的線形走勢來看,當股價站上前波高點,代表股市多頭的援軍已 來到,下降趨勢線已經走平,表示底部已經出現,但此時多頭部隊仍不占優勢,不宜強攻,理由是線形打底的時間還不夠,必須要等到線形開始扣抵低價區,待多頭 援軍到了,多方快速攻擊,才是順勢而為、多頭加碼的絕佳時機。

比方說,個股形態走勢上,在走空的過程中,都會出現「觸底」、「落底」、「完底」、「起漲攻擊」;相反地,在多頭走勢上,則會出現「觸頂」、「落頂」、「完頂」、「下殺潰敗」,這時他會以價量關係,研判台股多空走勢。

蕭明道指出,一開始觸底時,股價走勢大多是量增價跌,角度陡,可視為恐慌性賣壓;最後股價不破前低視為落底,再進入價平量縮,角度緩;在結構上,花了一段時間打出完美底部,則可視為「完底」。

「所以,當你發現築底失敗,就要退出,藏於九地之下。」蕭明道強調,任何回檔不能跌破前波低點,要守住,若守不住,代表築底失敗,多頭軍隊就要撤出,底部做了三、四個月的箱形整理,就代表形成空頭屢攻不破的防線,空方軍隊勢力削弱。

最後若是量增價漲,尚未突破前高,可以反彈視之,若量增價漲,角度陡突破前高,則可視為由空翻多。

看趨勢

詮 釋台股多空 賺大波段要當機立斷在技術線形上,蕭明道認為,《孫子》最重要的觀念,就是借用多空的「勢」,讓敵軍變我軍,《孫子.虛實篇》:「兵之勝,避實而擊虛。」 來詮釋技術線形的多空研判,蕭明道並認為,這樣的觀念可以詮釋台股技術線形裡移動平均線扣抵的觀念,也是多空布局的重要觀察指標。

因此,在操作面上,蕭明道指出,當均線包括五日、十日、二十日、六十日與一二○日線在低檔糾結走平後(大盤可用周線做研判),出現向上走勢時,股價向上突破向上趨勢線時,代表買進訊號浮現。

反之,在高檔糾結走平,股價爆量收黑就是賣出訊號。他指出,雖然這些買賣訊號,不一定會將股價賣在最高點與買在最低點,但仍可賺到大波段的錢,最差的情況下頂多是少賺或小賠,不會耗損軍隊。

例如,二○○九年三月空方勢力削弱,大盤走勢呈現量增價揚角度陡,均線糾結(五周、十三周、二十一周、五十五周、八十九周),大盤指數出現起漲攻勢發動,走勢由空翻多,就是一個典型可進場布局的例子。

在個股的布局上,蕭明道以他今年四月十九日買進的揚明光為例,當時揚明光量增價漲角度陡,股價只創新高不破前低,代表可持股續抱;但是,當出現區間極限大量,第二天量縮不見高價,又出現長黑棒時,就代表多頭氣焰續強力道不再,他遂以一六二元賣出,落袋為安。

正所謂「兵貴勝,不貴久」,蕭明道分析,這就是「兵貴神速」的概念,此時投資要速戰速決,乘勝追擊,以免讓機會白白溜走,遇到空頭軍隊也是同樣的概念,一看情況不對就要出場走人。

他以去年八、九月看好晶電股價原本要做向上攻擊為例。

當 時到了十二月間,他發現均線角度平緩,扣抵值在高價區,因此在價漲量縮角度緩的情況下,上漲角度陡已由「實」的,變成走緩的「虛」的走勢;尤其當外資開始 買進叫好,但股價沒漲,反而表現越來越蹣跚,代表有人在「賣」,市場追價意願不高,量與價的角度已經不符合他的預期後,他就當機立斷換股操作。

蕭明道又以去年七月二十三日宏達電除權前、以買進五二五元左右布局為例。最多曾經加碼到一百張的他,在去年十一月時,觀察日線,角度走緩,形成盤整盤後,遂在股價九百多元附近賣出大半持股。

雖然隔年一月,蕭明道又在與賣出差不多的價格追回,並在農曆過年前賣到僅剩二十張。蕭明道說,他當時關心的是盤面的「前哨兵」,因為整體大盤,還沒有讓他看到明確的多頭攻勢。

論戰略

謀 定後動 目前先守伺機而攻至於在資金策略運用上,蕭明道認為,正如同《孫子.謀攻篇》:「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強調「謀定而後動」很重要,他解釋,兩軍交戰,就 好比台股多空走勢,不管強弱,都必須摸透情勢,如果我軍強,可乘勝追擊;反之,我軍較弱時,也應識時務地避免被擊潰,才能達到勝戰的目的。

「這 裡的將軍指的就是投資人,而軍隊就是你的銀彈、鈔票,如果不懂得『知彼知己』,不管你的能力有多強,都會讓你身陷危機與風險之中;假設空頭部隊強大,你逆 勢作多,無疑是以卵擊石,這時你可以先退兵作壁上觀,等趨勢對了再進攻。」蕭明道滔滔不絕地分享著,「能勝則戰,不能勝則守,若還沒有勝算就貿然出兵,無 疑是以卵擊石,是莽夫的行為,投資台股也是一樣的道理。」對於目前膠著的盤勢,他認為,從目前大盤的角度觀察,日、周線都有敗象可循,但月線仍沒有,角度 是陡的,拉回沒破前低時,仍可視為多頭走勢中的盤整,目前量縮價緩角度緩,代表買盤不積極。

「因此在盤整盤很難判斷多空趨勢,必須作壁上觀的現在,我很少做股票。」蕭明道笑著說。

「當軍隊得到勝利後,就可以先慢慢撤兵,等時機對了,再大軍進攻,這樣才能省下時間成本!」蕭明道一再強調,其實,早在去年十一月,蕭明道就認為台股會休息六個月,最快要到今年八月整理完成,才有機會做仰攻式的攻擊。

但從目前的線形來看,他認為至少還要走十三周的修正;換言之,他認為,台股要到第三季底、第四季初才有一波像樣的多頭行情。現在的他,正養精蓄銳,靜待下一波的多頭攻擊。

蕭明道

出生:1959年

現職:專業投資人

經歷:股市研習班負責人、水果行老闆

學歷:東海大學經濟系

孫子曰:「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引申:以「制敵於高地」的概念,用技術線形的形態學做攻守自如的判斷。

啟示:多空轉折怎麼看?

從技術形態上,在走空的過程中,大多會出現「觸底」、「落底」、「完底」、「起漲攻擊」;相反的,在多頭走勢上,則會出現「觸頂」、「落頂」、「完頂」、「下殺潰敗」,了解各種形態可作為多空趨勢研判。

孫子曰:「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引申:強調「謀定而後動」,就如台股不論多空,都必須摸透情勢。

啟示:順勢操作,大賺小賠,保留實力能勝則戰,不能勝則守,軍隊就是你的銀彈、鈔票,不懂得知己知彼,不管能力有多強,都有風險,若還沒有勝算就貿然出兵,無疑是以卵擊石,這時可先退兵作壁上觀,等趨勢對了再進攻。

孫子曰:「兵之勝,避實而擊虛。」引申:從移動平均線的虛實,研判大盤與台股的多空走勢。

啟示:作為買賣點參考依據當均線包括5日、10日、20日、60日與120日線在低檔糾結走平後(大盤可用周線做研判),出現向上走勢時,股價向上突破向上趨勢線時,代表買進訊號浮現;反之,在高檔糾結走平,股價爆量收黑就是賣出訊號。

蕭明道對未來台股的看法:台股要到第三季底、第四季初才有一波像樣的多頭行情,目前持股趨近空手,僅留部分多單做前哨觀察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69

不畏外界一致看衰 太設十年償債一八七億 章民強父子苦熬三千多天的悲喜轉折

2012-01-16 TWM




曾是營建龍頭,到背負二百多億元債務,章民強父子在這十年內,歷經太設財務困窘、太百經營權爭奪戰、老三章啟正罹患血癌等風雨,如今章家還掉近九成負債, 奮力再起,要以「創意」和「服務」走出一條新路。

撰文‧方沛晶

舉起近一公尺長的安哥拉羊角,太平洋建設總經理章啟明揚起頭,在「把聲譽建築在建築上」的幾個大字前,奮力地吹出了雄渾低沉的嗚嗚聲調,簡單但渾厚的羊角 聲,劃破了這十年來的陰霾。

「羊角號角從摩西時代就有了,四個音階代表的是召集征戰,也是慶賀勝利。」章啟明說。呈螺旋狀的羊角,就像是這十年來他和父親章民強走過的日子,曲折離 奇,但終究找到了出口。

就在去年的十二月底,原本SOGO主張,章民強父子三人挪用太百公司資金支付太平洋建設員工薪資,導致太百損失逾二億元的背信案,台灣高等法院維持一審無 罪判決定讞。

雖然這只是SOGO相關二十項刑事訴訟案件的其中一件,但高齡九十歲的章民強,仍難掩心中的激動。「即使在最苦難的時候,我都相信上帝的真理是站在我這邊 的。」他操著濃濃的上海鄉音說,如果要留給子孫什麼,他最想留的就是「家世清白」四個字。

最苦時 還虧二十億做完工程這十年來,章民強把所有的心力都放在SOGO案上。三千多個日子,他的作息一模一樣,早上上班,下午開始研究SOGO案,下了班,吃完 晚飯後繼續研究SOGO案。直至今日,章民強的公事包內,還是裝滿了法律卷宗和相關媒體報導,打開辦公室的檔案櫃,一疊疊數以萬計的文件,都是他在這個案 子上努力的痕跡。

「一開始我也覺得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就把這些東西丟掉吧,努力往前走就是了!但我父親堅持,他可以做生意失敗,可以被別人騙,但他不能接受背信、掏空的 汙名,因為他一輩子,沒有貪過公司一毛錢。」章啟明說,原本他自己設想,搞個三、五年也就算了,沒想到這官司一打就是十年,即使到現在,SOGO案尚未完 全落幕,「但是往好處想,這個案子讓我父親多活了好幾年!」章民強說,他一輩子信任人,太設在台灣做房地產超過四十年了,靠的就是「信用」,所以對於打了 十年還未結束的SOGO案,他沒有退卻,對於太設二百多億元的債務,他也沒有逃避。

太設之所以欠下巨款,一方面是多角化事業太多,力量過於分散,另一方面是一九九七年間,住宅產品景氣下滑,太設轉經營公共工程,卻又碰到亞洲金融風暴後環 境遽變,營造和建築景氣雙雙下跌,加上工程延誤、原物料上漲所致。

「那時候太設手上有十二件公共工程,大概是二百億元。」章民強說,當時上游廠商聽聞太設資金軋不過來,硬是把原物料價格上調,或是要求現金交易,像是瀝 青,就有廠商把價格調高三倍。

面臨這種內外交迫的窘境,章民強才會想要向政府請求紓困,沒想到一家太平洋建設紓困,旗下十八家子公司統統綁在一起,規定沒有一家能跳票,最後,非但紓困 沒有拿到一毛錢,原本太設向銀行申請的融資貸款額度也全部被凍結。

「我們在最艱苦的時候,還是虧了二十億元把公共工程做完,二○○六年八月完成時,太設還拿到了工程獎章。」章民強的笑容露出了一絲無奈,但他堅持,「你欠 人家錢沒有關係,但是不要倒人家。」這十年來,太設從負債二一三億元,一路還到只剩二十六億元。從目前四十家上市營建公司負債比來看,太設的負債比約五 七%,遠低於皇翔(七六%)、興富發(七○%)、鄉林(六四%)等大型建設公司。

「十年前,不是只有外界看衰太設,就連銀行也看衰,覺得這麼大筆錢,太設有能力還嗎?但現在,銀行告訴我,你不要再還了,要不要借點錢,做點開發案?」說 完,章啟明哈哈大笑了起來,可以這麼爽朗地笑著,幾年前他自己是想不到的。

深刻體認「人兩腳,錢四腳」為了籌錢,章啟明和爸爸在一個颱風天,半逼半求地請南寶樹脂買下現在台北捷運永春站EAT五○%的土地權利,總共賣了五億多 元,待對方臨時董事會一開完,章民強自己冒著風雨開車,趕快先拿一億元回來給公司。也曾在某個星期五下午,銀行過了三點半以後才告訴太設要軋票,章啟明須 在兩個小時弄到三億元,章家父子在這十年內,深刻體認到什麼叫作「人兩腳,錢四腳」。

靠著大幅處分資產,這十年內太設共還掉一八七億元的負債。包括SOGO產權、天母真園、富洋投資(有線電視)股權、高雄獅甲段土地、太平洋證券股權等旗下 大型資產,能賣的都賣了。其間不是沒有人告訴太設可以「債留台灣,錢進中國」,但章家父子覺得這會留下臭名,所以寧可賣掉中國控股(大陸百貨股權),抵債 四十億元。

曾經是營建龍頭,也曾經背著二百多億元的龐大債務,太設年營收最高曾到二百億元,而去年約莫是二十億元;一九八○年,太設的股價最高到一八○元,最慘的時 候,連一塊錢都不到。

從鼎盛到沉寂,章家父子有遺憾,但沒有怨懟。

「日勝生就是因為永春站的案子起家,那原本是為SOGO新館預備的,如果成形了,就沒有現在的復興館;我們的有線電視,當時一戶賣的是二萬九,現在一戶最 少是六萬元,但很多事情,不能只看當年。」章啟明說,當要保命的時候,當別人就是要你倒的時候,你應該感謝上帝還讓你擁有了這麼多。

現在,章啟明對於「金錢」另有一套解讀。他進入太設時,正好是太設起飛的時候,關係企業高達二三十家;但太設營收高、負債也高,資金常要軋來軋去,就像是 一頭背負著重物的驢子,前面吊了一根紅蘿蔔,「你追著紅蘿蔔跑,但是愈跑愈累、愈跑愈累……。」走了一圈以後,對於金錢數字反而看得更明白。「以前的太設 就像小孩子去玩具反斗城一樣,看到每一個玩具都想要,拿了滿手,卻也掉了一地;現在是喜歡那個,你要衡量一下是不是手中的這個要放掉。」章啟明說,現在的 太設是從谷底往上走,因為沒有其他上市公司一定要賺多少、必須拿出多少EPS(每股稅後純益)的包袱,所以甚至可以推估未來五年的預算計畫。

從蓋硬體轉型創意服務業

「我不愛錢,但我現在一定要替股東掙錢!」章啟明說,太設過去曾是三進三出的全額交割股,去年十一月重新恢復正常交易後,對公司營運來說,等於是打上一個 「分號」,現在他可以睡得著,也知道太設之後可以對股東交代。

對於房地產循環,章啟明的看法也和其他房地產商不同。他說,現在建設公司的處境是,開發愈多案子,就愈發現賺到的錢買不回原來的土地,弄得壓力很大。「所 以你問我,會不會羨慕別人在這波大多頭賺了很多?我跟你說,我不會!因為我已經走過這一段了。」接下來,太設要擺脫土地高漲而獲利回吐的營建業高槓桿宿 命,以「創意」和「服務」走出一條新路。

「以前你會懷念太設蓋的硬體, 但我希望以後你會感動太設設計的軟體。」去年,章啟明開始在自家建案導入「植物工廠」,依照不同節氣,提供不同植物,夏天是向日葵、冬天是聖誕紅,公司裡 有一組人專門負責社區農場,以後會發展成綠色市集,這也就是太設把營建業轉型成服務業的創新概念。

另外,太設在今年還要發展「康健住宅」,例如社區裡每個住戶都配置一個專屬的USB(電腦連接埠),運動時可以記錄你的血壓、心跳,透過雲端監測你的身體 狀況;其他包括翡翠灣、台北市中山北路合建案、雨農路的百億元大案、桃園楊梅「陽光山林」別墅,和手上七、八個都更案。

面對未來的景氣,章啟明信心滿滿地說,「太設哪裡會怕錯過大多頭?我們的高峰還沒來到,而且一定會比以前高!」

太平洋建設

成立:1967年

董事長:章啟光 總經理:章啟明資本額:40億元 主要業務:房地產開發

近三年營收、EPS

2009 2010 2011(估)營收(億元) 21.3 18.6 23.9 EPS(元) 0.49 0.68 2.8(註)註:太設於2011.09減資33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99

轉折:21世紀第二個10年中國水產行業10大轉變(一) 樊旭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453a8a0100ompb.html
剛剛過去的2010年,是中國水產業相當糾結的一年。站在21世紀第二個10年開始的地方,猶如站在一個歷史的十字路口,有一種天地蒼茫的感覺。

 

       此時此刻,暫且不去回顧過去。還是讓我們展望一下未來:看一下在未來10年中,中國水產業將面臨什麼、我們應該都做些什麼吧。筆者將自己的思考,歸納為10件大事,希望就這10件大事的選擇和分析,給大家帶來一些關於未來、關於這個行業的思考。

 

1、 盡快實施《水產養殖許可證》制度:從鼓勵到管制

 

    根據 2000121日實施的《漁業法》第十條,國家鼓勵全民所有制單位、集體所有制單位和個人充分利用適於養殖的水域、灘塗,發展養殖業。也就是說,現行的漁業法對水產養殖業的發展是鼓勵的,並且沒有任何准入門檻。但是《漁業法》實施10年後的今天,水產養殖業面臨的外部環境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10年 中,中國水產養殖業突飛猛進地發展,不僅滿足了國內市場的需求,而且為全球市場貢獻了大多數的新增需求和替代需求。但是東南亞國家、中南美國家的水產養殖 業也在迅速發展,並與中國養殖產品在國際上形成直接競爭關係,最主要的有越南的鯰魚、泰國的南美蝦、印尼和中南美國家的羅非魚等。由於單位水體養殖密度和 產量的不斷提高、養殖水質的不斷惡化、大部分水產養殖苗種的不斷退化(南美蝦、羅非魚等除外),養殖病害問題愈發嚴重,抗生素使用量不斷增加,藥物殘留和 產品安全性問題日顯突出。水產養殖產量總體上供過於求,產品價格(無論外銷還是內銷)都不斷下降,養殖者的利潤和經營風險不斷加大,產品質量也因此越來越 容易出現問題。

 

    水產品不是糧食,不是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也不是CPI統計的主要因素,因此不必考慮糧食安全的問題,不必過多考慮通貨膨脹和價格上漲的問題。水產品主要是為了滿足中國和外國消費者(隨著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營養和健康動物蛋白不斷增長的需求,因此國家今後對水產養殖行業的管理,應該轉變為:為市場提供安全優質、價格合理的水產品。其中安全優質是第一考慮因素,價格合理(不是價格低廉,也不是價格昂貴)是第二考慮因素。國家鼓勵充分利用適於養殖的水域、灘塗,發展養殖業的戰略,則應該調整為:國家實施《水產養殖許可證制度》下的合理利用適養殖水域、灘塗,發展養殖業戰略

 

    《水產養殖許可證》制度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從總量上和各個養殖品種的養殖面積和產量上,通過許可證管理,有效地規範水產養殖產量。避免一哄而上、一哄而散的大起大落式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從而步入精細化管理的模式。《水產養殖許可證》制度也是歐美等發達國家普遍採取的管理制度,與《捕撈許可證》制度有著異曲同工的作用。

 

    《水產養殖許可證》的關鍵在於:1)在充分調研和討論的基礎上,明確各主要養殖品種的許可證數量、每個許可證允許養殖的區域、允許的養殖方式、允許的養殖面積和投放苗種的數量、養殖密度(MABmaximum allowable biomass,單位水體最大允許生物量)等,從而達到精細化管理的目的。2確立許可證發放數量總量控制的原則。不再以追求養殖產量最大化為目標,而改為追求養殖產品安全、可持續養殖和市場價值最大化為目標。3)通過許可證制度的引入,徹底告別過去那種「奧林匹克」式粗放競爭的養殖模式,改為「控制總量、提升價格、進而提升品質」的養殖模式,引導中國從水產養殖大國向水產養殖強國的產業轉型。4)通過許可證制度,引導水產養殖向區域專業化、集約化、生態化發展,向中西部發展。5)將《捕撈許可證》淘汰和《養殖許可證》的發放結合起來,引導漁民向養殖戶轉化。6確立分品種、分區域、分養殖方式的養殖總量控制原則。國 家通過《養殖許可證》的發放,來控制一定區域內的養殖品種、養殖面積、養殖產量的總量,並保證養殖許可證發放的有序,不隨意濫發新的養殖許可證。同時放棄 《養殖水域許可證》制度,讓市場來調節養殖水域的使用費。隨著養殖總量受到政府管制,所有養殖該品種的許可證持有者的利益將被捆綁在一起。他們就會結成利 益共同體(如南美蝦養殖者協會、羅非魚養殖者協會、大菱鮃養殖者協會等),共同對該產業實施生產、質量和安全管理,並開展有效的市場營銷,以取得自身利益 最大化,同時也保證了產品質量、食品安全(雖然消費者可能會為此付出多一些)。7確立養殖許可證的可轉讓制度。在 養殖許可證發放受到政府嚴格控制的前提下,隨著該品種市場價格的不斷提升,養殖許可證本身的「含金量」也在不斷提升。養殖者如果因為退休或其他原因希望推 出該行業,他可以在市場上轉讓該許可證,或者贈與給自己的後代。養殖大戶(或者大型養殖企業)希望擴大養殖規模,也可以通過購買許可證的方式。許可證本身 的市場轉讓價格甚至會超出當年該許可證養殖利潤的很多倍。

 

    總之,《水產養殖許可證》制度是未來中國水產養殖業,甚至整個中國漁業實現產業轉型和升級的根本制度,是個總綱,綱舉目張。

 

2、 建立水產品營銷基金:有營銷體制,才有強大產業

 

《水產養殖許可證》制度,可以解決養殖者「有恆產證有恆心」的制度問題,將養殖者的共同利益捆綁在一起。但要實現市場利益最大化,則需要建立水產品營銷基 金制度。持有某個養殖產品許可證的養殖者,將成立該產品的協會,該協會會員將通過繳納會費(國家也應該給予相應補助)的方式,委託專業市場營銷公司(如北 京海橋市場推廣有限公司)在國內或國際市場開展針對性的營銷工作。通過市場營銷提升該產品的知名度、擴大該產品的消費,最終擴大該產品的總需求。在養殖總 量受到政府控制的前提下,總需求的擴大意味著市場價格的不斷提升,從而導致養殖者養殖利潤的不斷提升,以及(為進一步提升產品價格而不斷增加養殖投入)由 此導致的養殖水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的不斷提升。

 

《水產養殖許可證》作為制度的保障,《水產品營銷基金》作為實現市場價值的手段,珠聯璧合,將使水產養殖業走出目前的困境,進入上升式發展的螺旋。

 

3、 優勢「小類」水產養殖品種的確定和良種選育:少就是多、精而不雜

 

建國以來,我國從世界各地引進了上百種水產養殖品種,得以大面積養殖並取得明顯經濟效益的主要有三類:第一類是因為(當初或後來)國際市場的強勁需求(歐洲鰻鱺、斑點叉尾鮰、羅非魚等),從而引發國內大規模養殖,屬於「兩頭在外型」(外來品種、國外市場)品種;第二類是引進品種替代國內傳統品種(大菱鮃代替牙鮃、加州鱸代替花鱸魚、美國紅魚代替大黃魚、革鬍子鯰代替鬍子鯰、淡水白鯧代替銀鯧魚、羅氏沼蝦代替日本沼蝦、斑節對蝦代替中國對蝦、太平洋牡蠣代替近江牡蠣、牛蛙代替青蛙)引起的,屬於「進口替代型」品種;第三類是以上兩種原因共同推動的(如南美白蝦和小龍蝦(克氏原螯蝦))。這些成功的品種佔全部引進品種的不到20%,其餘80%的引進品種都沒有取得真正的成功。80%不成功或不太成功的引進品種中,主要是因為不具備上述一個或兩個條件。

 

    同樣地,我國傳統水產養殖主要品種,包括大宗淡水魚(草魚、鰱魚、鱅魚、鯉魚、鯽魚、鯿魚等)、河蟹、梭子蟹、青蟹、青蝦(日本沼蝦)等,養殖產量也在不斷提高,但增長速度不高。

 

    無論是引進品種還是傳統養殖品 種,目前都存在著病害頻發、食品安全、良種落後、種質混雜等問題。雖然大多數養殖品種基本實現「原種化」,但「良種化」率仍然較低。除少數品種(南美蝦、 羅非魚等)在引進國外良種和學習國外良種選育技術方面取得明顯進展外,大多數大宗養殖品種的良種選育,還停留在比較初級的水平上。目前只有「黃海一號」 (中國對蝦)、「長豐鰱」、「中科三號」(異育銀鯽)、彭澤鯽魚、松浦鏡鯉等少數中國自己選育的良種進入大規模商品養殖。

 

    下一步,建議工作重點從隨意引進新品種、靠市場規律自然淘汰法則的「粗放式」養殖品種選擇模式,逐步向優勢「小類」水產養殖品種選擇和良種選育的模式轉型。 全世界在吃魚的「雜食性」方面,只有日本國民可以與中國國民「有一拼」。除了中日兩國,其他所有國家在吃魚方面都表現出相對比較明顯的「專一性」。中國由 於歷史、地域、文化、烹飪的多樣性原因,對各種品類水產品的需求比較分散均衡,因此需要在各個水產品「小類」中,選擇出「小類優勢品種」。比如,建議在目 前養殖的七種鮃鰈類魚類中,重點發展大菱鮃,在目前養殖的四種主要對蝦中,重點發展南美白蝦等。下面是筆者初步建議(本人不是苗種專家,這個重點發展品種 僅供專家參考)的重點品種清單:

 

 

小類

重點品種

鮃鰈類

大菱鮃

羅非魚

吉富品系

鯛魚類

真鯛

石首魚

大黃魚

鱸魚類

加州鱸

海鱺類

軍曹魚

鰤魚類

黃尾鰤

鮰魚類

斑點叉尾鮰

鯰魚類

革鬍子鯰

石斑魚

美洲黑石斑魚

對蝦類

南美白蝦

螯蝦類

克氏原螯蝦

河蟹類

中華絨螯蟹

牡蠣類

太平洋牡蠣

扇貝類

蝦夷扇貝

 

 

小類優勢品種的選擇要有明確標準,主要包括:1)市場需求量大(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對傳統產品替代性強;2)生長速度快、容易養殖、抗病力強;3)廣溫廣鹽性,適合在不同區域和水域養殖;4)肉質鮮美、口感細膩、脊間刺少、烹飪容易;5)對飼料中魚粉蛋白要求不高;6)可以通過良種選育改良種質;7)不會對本地品種和養殖環境造成嚴重破壞;8)營養豐富均衡、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和其他營養成份。

 

    小類優勢品種的選擇要非常慎重,要經過專家反覆論證。一旦選定,要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在該小類中對選定品種實行「排他性」保護,通過政策來扶持優勢品種發展和抑制(甚至禁止)其他品種養殖。集中優勢資源發展少數優勢品種, 應該成為政府主管部門和整個水產養殖行業的一個共同理念。因為良種選育和育苗、養殖技術研究、技術熟化推廣、魚類營養需求研究和飼料配方研發、漁藥疫苗研 發、消費者需求研究、產品市場營銷,都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才可以逐步形成。隨意變換養殖品種,「朝秦暮蜀」、「見異思遷」式的養殖思維,是非常短視和有害 的。挪威的三文魚養殖戰略、丹麥的虹鱒魚養殖戰略、泰國的南美白蝦養殖戰略、印度的斑節對蝦養殖戰略、印尼的羅非魚養殖戰略、越南的鮰魚養殖戰略、美國的 叉尾鮰養殖戰略、尼日利亞的尼羅鱸養殖戰略,都是「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和長期戰略的成功典範。在引進新品種方面,漁業主管部門要嚴格把關、慎重審批, 抑制一些水產研究所、台灣和大陸的苗種公司「喜新厭舊」的短平快引種行為,制止以打著「促進中國水產養殖業發展」旗號的「消化不良」、「狗熊掰棒子」式的 盲目引進。世界上除了中國,還沒有哪個國家在引進養殖新品種上這麼寬鬆、這麼隨意,我們畢竟不是生活在明朝和清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97

轉折:21世紀第二個10年中國水產行業10大轉變(二) 樊旭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453a8a0100ompd.html

4、 把控制魚粉和替代魚粉提高到戰略高度:沒有麵粉,就沒有面包

 

全球魚粉產量從2006年起,基本穩定在500萬噸不變。水產養殖中飼料中魚粉使用量佔全部魚粉使用量的比例,也從上世紀60年代的1%,躍升到2008年的60%。隨著魚粉價格超過10000/噸,優質魚粉使用越來越集中於高檔水產養殖、乳豬養殖和毛皮動物養殖的少量幾個產業,而這幾個產業的產品由於市場售價高,呈現出越來越強的需求剛性。生產 1公斤牛肉需要8公斤飼料,生產1公斤豬肉需要3公斤飼料,而生產1公斤三文魚卻只需要1.2公斤飼料。水產養殖在魚粉和其他飼料原料的利用率方面,顯然比養牛和養豬有著巨大的比較優勢。

 

這就好比在房地產調控的高壓下,少數大城市市中心的「豪華公寓」由於稀缺性呈現出價格堅挺。隨著高檔養殖水產品(三文魚、鰻魚、金槍魚等)產量和需求量的不斷擴大,中低價格養殖水產品飼料中使用魚粉的比例將越來越低,除非中國也走高檔水產品養殖的發展道路。

 

就像法國生產路易威登和香奈兒的高檔箱包、美國生產Coach中高檔箱包、中國生產大眾箱包一樣,日本養殖藍鰭金槍魚就是路易威登、挪威養殖三文魚就是Coach、中國養殖南美蝦和羅非魚就是大眾箱包。

 

中國未來將不僅僅生產大眾箱包,也需要生產自己的Coach(比 如大菱鮃、大黃魚、軍曹魚、黃尾鰤、),因為中國有著廣闊的國內市場,中國甚至還會生產自己的路易威登(中國養殖的藍鰭金槍魚)。這就需要我們把控制魚粉 資源和尋扎魚粉替代品提高到戰略高度。要儘早從魚粉的源頭抓起,控制主要生產國秘魯和智利的魚粉資源(通過收購、控股參股、許可證等方式),同時提高國產 魚粉的質量和產量,並積極尋找魚粉替代方案。

 

    20105月,香港上市大型綜合性漁業公司----太平洋恩利公司,通過其下屬公司----新加坡上市的中漁公司,收購秘魯的Deep Sea Fishing S.A.C公司全部股份,增加其秘魯鳀魚的捕撈權,使其在秘魯北部及南部的可捕撈秘魯鳀魚總量,由目前的4.85%7.11%,上升至5.08%7.87%。而同時,中國水產上市卻在控制魚粉資源方面,還沒有任何實質性進展,秘魯鳀魚、智利竹莢魚資源還大部分掌握在當地漁業公司手中。這方面有可能需要我們國家通過信貸支持方式,支持大型的國有水產上市企業和國有水產企業,去收購掌握有魚粉原料魚配額的秘魯和智利漁業公司。

 

中 國是全球最主要的水產品加工中心,每年加工廠產生的大量下腳料(都是生產魚粉和水解魚蛋白的原料)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中國本國還在浪費幾百萬噸小雜魚 (也可以用來生產魚粉)投喂養殖海水魚;中國本國沿海捕撈的小雜魚,在進入魚粉加工廠前的保鮮水平還需要改進。中國國產魚粉在產量和質量方面,都需要得到 很好的提高。

 

濃縮水解魚蛋白作為魚粉替代品、南極磷蝦粉代替魚粉,都是未來的選擇,中國應該在這方面加大研發投入和投資,爭取早日取得突破。

 

在主要養殖魚類的營養需求研究方面,中國還非常落後,研究水平還很初級,從而造成我們的水產飼料配方的技術含量不高,大量優質魚粉被浪費。由於魚飼料技術含量低,誘食性和適口性差、飼料轉化率低,造成養殖者不願意放棄使用小雜魚投喂,從而造成小雜魚資源的浪費。

 

因為中國在全球分工中,主要還是中低檔水產養殖的生產大國,因此我們應該繼續大力發展雜食性和草食性魚類養殖,適度發展肉食性魚類養殖。對於肉食性高檔魚類養殖,要特別注意市場營銷,使其市場價值得到充分體現,避免使用大量優質魚粉養殖出來的高檔水產品,在市場上以低價賤賣。

 

5、 加快商業漁業向休閒漁業的轉型:釣的不是魚,是心情

 

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深入,商業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將不斷下降,商業漁業向休閒漁業(包括游釣漁業)轉型將成為必然。這個過程是美國、加拿大、歐洲等發達國家都經歷過的。以美國為例,根據美國休閒漁業協會(ASA2008年的報告,美國有接近4000萬游釣愛好者(其中16歲以上者為3000),超過高爾夫愛好者(2440萬)和網球愛好者(1040萬)的總和。在美國300016歲以上的釣魚愛好者中,有2500萬是淡水釣魚愛好者,因此休閒漁業對淡水漁業和內陸漁業轉型是非常重要的。美國休閒漁業年總消費額(包括漁具、車船、修理、交通食宿等)超過450億美元,產業鏈很長,產值遠高於漁獲物價值,產生的間接經濟效益為1250億美元,為聯邦和州帶來的稅收為164億美元,創造的就業機會超過1百萬人。美國的釣魚者和遊艇擁有者,每年繳稅中有6億美元被用於漁業資源保護和准入,美國釣魚者在2006年繳納給聯邦政府的稅收為90億美元,大約相當於當年美國環境保護署的年度總預算。

 

    從美國的例子可以看出,釣魚是一項老少咸宜、深受大眾喜愛的休閒運動,也是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後的一項重要休閒活動。發展休閒漁業不僅可以豐富人們的業餘生活,提高國民幸福指數,還可以有效地保護漁業資源。希望漁業主管部門和漁業從業者,能從戰略高度看待休閒漁業。將我們祖國大好河山的河流、湖泊、溪水、水庫和大海,修建成釣魚和休閒的廣闊天地,擺脫目前在池塘、公園人工湖「人造釣魚」的尷尬局面。發展休閒漁業的關鍵是要利用稅收槓桿,採取「釣魚許可證」制度,將出售釣魚許可證的稅收用於魚苗的增殖放流、環境保護和生態恢復、釣魚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道路、指示標誌、信息服務、宿營區、漁具商店等)。

 

6、 著力推動深水網箱養殖和海洋牧場發展:在大海中耕耘

 

隨著海水陸上養殖、灘塗養殖和淺海養殖水域的日趨減少和養殖密度的不斷提高,深海養殖和海洋牧場將越來越成為未來的趨勢。

 

深海養殖是未來商業水產養殖的一個新興分支。深海養殖技術和設備的領導者是挪威,挪威AKVA集團是這個領域的全球領導者,擁有從硬件到軟件的全部設備、系統、解決方案和服務。中國的幾家企業在引進和模仿挪威技術的基礎上,在國家產業資金的支持下,已經研發和生產出類似的深海網箱和相應的配套設備,價格不到挪威設備的50%,當然產品質量、技術含量和解決方案水平,比起挪威公司還有不少差距。

 

目 前沿海許多地方都在開展深水網箱養殖試點,主要有山東、浙江、廣東和海南等省,尤其以廣東和海南的深水網箱規模最大。山東主要的養殖品種是真鯛魚,廣東和 海南的主要養殖品種是軍曹魚、黃鰤魚和金鯧魚,以海南臨高的深海網箱養殖規模最大。目前中國深海網箱養殖發展遇到的最大瓶頸,不是技術和設備問題,而是補 貼政策、資金和產品市場銷路問題。

 

深海網箱養殖在發展過程中遇到很多問題,當地政府給予的補貼也往往被當地漁民套取,造成大量網箱閒置。如海南臨高對每口網箱補貼5萬 元(相當於免費贈送網箱),但補貼對象不是個體漁民而是漁民合作社,因為深海網箱養殖的高投入、高技術、高風險行業,個體漁民很難勝任。但實際執行中,卻 發現部分當地漁民為套取補貼,臨時拼湊起一些假合作社,補貼到手後即放棄養殖,造成大量網箱閒置。漁民放棄養殖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一組(四口)網箱養殖每 年需要50-60萬元流動資金,而他們大多數沒有這個經濟實力,外行有實力的企業,有資金卻缺乏養殖技術和管理經驗,因而不敢貿然投入。

 

對此,筆者的建議是採取綜合措施解決問題。首先,要鼓勵當地大型漁業企業進入深海網箱養殖業,將補貼給予這些大型企業。大型企業有資金和實力,如果管理到位,養殖成功率會大大提高。其次,要扶持成立大型養殖合作社,每個合作社的成員數量爭取達到50人,同時通過銀行貸款幫助合作社解決流動資金短缺的問題。第三,最根本的問題是要解決產品的市場銷路。而這就涉及到養殖品種的選擇。金鯧魚和軍曹魚都是當地人喜歡的海魚,素有「第一鯧(金鯧)、第二芒(軍曹)、第三第四馬鮫郎」之稱,軍曹魚還被稱為「熱帶三文魚」。鰤魚主要市場在日本,是生魚片的重要原料,出口日本有不錯的市場。

 

中國主要海水養殖品種產量

品種

養殖區域

2006

2007

2008

2009

軍曹魚

 

22453

25855

23475

29104

 

廣東

14389

17438

13304

18132

 

海南

7852

8124

9884

10266

鰤魚

 

11788

11528

19511

19404

 

廣東

5921

6892

13646

14022

 

福建

5436

4636

4582

4540

 

海南

 

 

853

787

數據來源:中國農業統計資料2006-2009

 

筆 者認為,這三種深水網箱養殖魚類都為肉食性,味道鮮美、肉質細膩、營養豐富,具備成為中高檔海水魚的條件,但大多數中國人對其都很不熟悉,需要聘請專業水 產品市場營銷公司(如北京海橋市場推廣有限公司),大力開展持續性的市場營銷。市場營銷經費可以來自於國家的專項經費支持,也可以採取營銷公司不收取營銷 費用,而是直接提取總銷售額的10%作為服務費的方式。

 

    深水網箱養殖試驗一旦取得成 功,將會迅速複製,上述三種魚類養殖規模也會迅速擴大。那時就需要採取《水產養殖許可證》制度和養殖區域承受力規劃制度,保證深水網箱養殖健康有序的發 展。同樣,那些目前在南方沿海使用小網箱養殖和池塘養殖的海水魚(如大黃魚、美國紅魚、石斑魚、鯛魚等),也可以採取深海網箱養殖,魚的品質和口感也會大 幅度提高,市場價格也會隨之大幅度提高。

 

    海洋牧場概念是不同於深海網箱養殖的全新概念,主要是通過在特定區域大規模投放人工魚礁,吸引魚群和海洋生物在人工魚礁區繁殖和生長,主要適用於平緩的大陸架和大陸坡海域,我國沿海可以實現海洋牧場的水域就比較多。

 

從釣魚者的角度,人工魚礁可以形成極好的垂釣區。美國人工魚礁的最大特點就是與休閒漁業緊密結合,因此深受垂釣愛好者的擁護,對美國休閒漁業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中國如果按照美國的思路發展休閒漁業,將會很好地推動人工魚礁和海洋牧場的發展。

 

7、 海洋漁業捕撈方式的兩個大轉變:減就是加、賠就是賺

 

渤海、黃海和東海向休閒漁業轉變

 

隨著中國不斷崛起,我們與周邊國家在黃海、東海、南海的摩擦和爭端也在不斷增加。中國與周邊國家的爭端有著歷史、主權、軍事、經濟、漁業、石油、海洋資源、航運等多重因素,問題複雜而敏感。

 

根據1994年生效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我國1996年加入),沿岸各國領海基線外12海裡內是其領海,領海基線外200海裡是其專屬經濟區。一國的領海內嚴禁其他國家捕魚,一國的專屬經濟區內可以允許其他國家捕魚。由於東海最寬處僅為360海裡, 因此中日雙方的專屬經濟區互相交疊。日本主張應按照中間線原則劃分,中國主張按照大陸架自然延伸原則劃分,認為沖繩海槽才是中日東海專屬經濟區的分界線。 由於存在爭議,中日在專屬經濟區劃界問題上一直沒有達成協議。同樣,中韓、中朝之間在黃海專屬經濟區的劃界問題上,也一直沒有達成協議。需要特別提出的是,中越兩國就北部灣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劃界問題達成的協議,已經兩國最高立法機構批准,於 2004 6 30日生效。這是中國的第一條海上邊界,對於其他海區的劃界具有典型的示範和借鑑意義。

 

中日韓朝等國,在黃海、東海海域有領土爭議的主要是中日之間的釣魚島(釣魚島是中國領土。日本稱其為尖閣諸島,目前日本實際控制)和日韓之間的獨島(日本稱其為竹島,目前韓國實際控制)。但雙邊漁業協定涉及海域內的捕魚,與存在領土爭議島嶼沒有直接關係。

 

由於中日、中韓專屬經濟區劃界未定,雙方都是通過雙邊漁業協定的方式來對專屬經濟區內的漁業捕撈實施管理的。《中日漁業協定(修訂後》200061日生效實施,《中韓漁業協定》2001630日生效實施,《中越北部灣劃界協定》和《中越北部灣漁業協定》2004630日生效實施,這是我國到目前為止與周邊國家簽署的全部漁業合作協議。此外,中朝之間也有著多年的漁業合作關係。

 

上 述三個雙邊漁業協定中,得到較好執行的是《中越北部灣漁業協定》,主要原因是領海和專屬經濟區得到明確劃分,部分原因是越方對中方較多讓步,中方在共同漁 區得到的捕撈許可證數量超過越方,中方從越方得到的過渡性安排水域捕撈證數量,也多於中方發給越方的數量。但中日和中韓漁業協定的執行情況就不太理想,主 要原因是漁業協定造成中國漁民傳統漁場被大大壓縮,中方捕撈漁船數量要遠遠多於日方和韓方,「僧多粥少」造成大量沒有合法捕撈許可證的中方漁船進入暫定水 域捕撈,或者有合法捕撈許可證但採取違規作業或違反作業條件等方式捕撈,或者以上兩種情況同時存在。

 

「偷 漁」現象的大量存在,背後反映出的卻是我國漁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深層次問題。一方面國家給予漁民大量補貼安排漁民將漁船報廢和實行轉產,一方面是漁民拿著國 家補貼的同時違規建造更大馬力的漁船。一方面是國家鼓勵漁民向水產養殖、休閒漁業和其他行業轉產,一方面是大量內地農民上船成為僱傭漁民。2006-2009年全國海洋捕撈機動漁船的總馬力數為1420萬千瓦、1471萬千瓦、1525千瓦和1549千 瓦,仍然在繼續增長。如果算上捕撈技術、捕撈效率的提高和未被統計的無證漁船,捕撈能力對漁業資源的壓力在國家強力政策的壓制下,仍然在「頑強」地高速增 長,不僅對中國本國漁業資源造成嚴重壓力,也「外溢」到對鄰國漁業資源造成嚴重壓力。在全球海洋漁業資源都嚴重衰退的今天,中國漁民給本國和鄰國造成的壓 力可想而知。

 

要徹底解決非法捕撈的問題,需要徹底轉變漁民的生產方式,將商業捕魚轉變為休閒漁業,同時嚴禁非法私自造船和非漁民成為漁民。根 據美國的經驗,休閒漁業產業鏈很長,大部分漁船就地淘汰銷毀,部分轉賣給非洲沿岸國家和南太平洋島國,留下少部分漁船升級改造為休閒漁船(比如海釣漁船、 海上觀光遊船等);部分漁民成為休閒漁船的駕駛員、導遊和服務人員,部分漁民轉向為休閒漁業服務的相關行業,如休閒漁具製造業、休閒漁業服裝和裝備製造 業、經營漁具店、休閒漁業的住宿餐飲業、其他配套服務業等等。

 

同時要大力提高漁區教育水平。發達國家的漁業人口轉移,很大程度上是老漁民的後代得到更好的教育,畢業後到大城市工作從而脫離漁業行業。

 

    南海向主權漁業轉變

 

    在南中國海,問題更加複雜,核 心問題是島嶼歸屬和海域劃界。中國對西沙群島的管理始於秦朝、發現和命名南沙群島始於三國、在南沙從事捕魚始於明初,因此中國自古以來就對海中國南擁有著 無可爭議的主權,沿岸各國和國際社會歷史上對此也都沒有爭議。中國地圖上顯示我們南中國海傳統疆界線的、由九段不連續的線條組成的「U」形線(俗稱「九段線」),就將這些島嶼全部包括在內。

 

    但近年來,情況卻發生了變化。沿岸各國(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文萊、印度尼西亞)紛紛佔據南沙群島的部分島嶼,並宣佈各自的12海裡領海和200海裡專屬經濟區,其中很多都與中國傳統疆界線九段線衝突。

 

    問題最大的是南沙群島的180多個島嶼,各國採用「實際佔領」的方式宣誓主權,但中國堅決不予承認,但也往往得不到其他國家的支持。另外,即使島嶼主權歸屬問題得到解決,各國在確定領海基線和劃定200海裡專屬經濟區上,也往往採取對本國最有利的方法。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又沒有對這個複雜問題做出明確規定,因此鄰國之間爭論不休。

 

    自從1969年 美國的《埃默裡報告》出爐,南海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可燃冰和礦產資源也被逐步探明,南海石油天然氣等資源對中國的重要性也顯得日益突出。隨著中國的崛 起,馬六甲海峽航道的戰略地位,對中國也顯得日益重要。對海底資源和航道的爭奪,正在成為南海問題的焦點。從短期來看,目前各國對資源開採的興趣要遠遠大 於對劃界談判的興趣。但從長遠來看,要取得對海底資源的所有權和開採權,200海裡專屬經濟區的劃界就成為關鍵,這必然引起對南海島嶼歸屬權的白熱化爭奪。

 

    要取得對南海島嶼的主權,歷史傳承和國際認可是重要的原則。如果歷史傳承和國家認可有爭議,事實佔據和事實利用就成為各國普遍採取的方式。目前西沙群島和中沙群島由中國實際控制,東沙群島由中國台灣實際控制。南沙群島情況最複雜,越南佔據22個、菲律賓佔據9個、馬來西亞佔據5個、中國佔據8個。在實際利用方面,其他沿岸諸國大都採取海上石油開發的方式(如越南、馬來西亞、文萊、印尼),中國到目前為止在南海南部地區還沒有一口海上油井,中國在南海地區採取的主要是漁民捕魚的方式。

 

由於西沙、中沙、東沙群島都實際控制在中國大陸和中國台灣的手中,歷史上也有中國島民在島上長期居住的事實,主權歸屬比較明確。加之中國日益強大,航空母艦即將下水、海軍日益強大、空軍飛機作戰半徑日益擴大、漁政船日益大型化和准軍事化、漁船日益現代化,對上述島嶼主權和和以此為界確立的中國領海和專屬經濟區爭議不大。

 

問題最大的還是南沙群島的主權歸屬。一直以來,海南漁民都有在南沙群島捕魚,尤其以海南文昌和瓊海的漁民為主,但1955年至1985年期間中國政府曾禁止漁民到南沙海域捕魚。由於距離相對遙遠、補給跟不上、沿岸國家的驅趕和追捕,海南漁民的漁船到南沙作業存在很多困難。

 

為宣誓中國在南沙的主權和實際利用,中國政府應該不計成本地扶持漁民到南沙群島捕魚,並派遣大型漁政船護航、提供給養和實施安全保護。目前海南漁民到南沙捕魚使用的都是200多噸的小型漁船,建議主管部門從黃渤海、東海過剩的大型漁船、甚至大型的遠洋漁船中,挑選部分狀況好的漁船,採取國家從漁民和漁業公司手中贖買,然後無償提供給海南漁民使用、並給予補貼柴油等方式,幫助更多的海南漁民到南海捕魚。同時,政府還應該幫助他們解決漁獲物的銷售問題。

 

    總之,南沙捕魚不是一個單純的漁業經濟問題,而是一個政治問題和一個更高層面上的經濟問題。周恩來總理就曾經說過:「把海洋漁業資源搞清楚,把解決漁業問題和解決國際問題聯繫起來,和國際領海權鬥爭聯繫起來」。當年明朝永樂皇帝派鄭和七下西洋,考慮的就是政治問題而不是經濟問題。以目前中國的實力和南海(尤其是南沙群島)對中國的重要性,在南海捕魚政策上無論花費多大代價都是值得的。中國政府在南海漁業上賠錢越多,在石油、海底資源、航運上賺錢就越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98

轉折:21世紀第二個10年中國水產行業10大轉變(三) 樊旭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453a8a0100ompf.html

8、 水產養殖業向海外發展:從遠洋捕魚到海外養魚

 

中國遠洋漁業起步於1985年,從西非到北太平洋,從南太平洋到印度洋,再到東南太平洋,目前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獨立的產業,並經歷了發展、輝煌、衰退的三個階段。遠洋漁業總捕撈量從1986年的2萬噸開始,1989年超過10萬噸,1993年超過50萬噸,1997年超過100萬噸並維持在該水平。2004年達到歷史最高產量145萬噸,隨後不斷降低並維持在100萬噸水平,2009年產量為98萬噸。

 

全球遠洋漁業(包括大洋漁業和過洋漁業)起步於二次大戰之後,由於技術、資金、實力等原因,遠洋漁業主要由傳統的海洋大國壟斷,在這個行業中國是典型的後來者。受到技術、資金和入漁配額等限制,「後來者居上」的願望並沒有在中國遠洋漁業行業得以實現。到目前為止,中國只在全球遠洋漁業佔有很小的份額(佔全球公海捕撈8%左右),捕撈漁獲的絕大多數也都是外銷,是一個典型的兩頭在外的行業。對中國最大的貢獻是解決部分就業(從業人員50000多人)和部分緩解對國內/鄰國漁業資源的捕撈壓力。

 

目前中國遠洋漁業主要捕撈品種和作業方式有:魷魚釣(目前中國年捕撈40萬噸左右,佔全球捕撈量的10%左右,70%外銷、30%內銷)、金槍魚沿繩釣和圍網(目前中國年捕撈10萬噸左右,佔全球捕撈量的2%左右,其中90%出口,10%內銷)、竹莢魚拖網(目前中國在智利外海年捕撈15萬噸左右,佔該海域竹莢魚年捕撈量的10%左右,90%銷往非洲尼日利亞和歐洲)。上述三大品種佔目前中國遠洋漁業總產量的65%左右。

 

隨著全球漁業資源的不斷衰退,沿岸國在 200海裡專屬經濟區制度下對本國漁業資源的保護不斷加強,過洋性捕撈的配額越來越少,管理也越來越嚴格。同時,公海漁業資源和捕撈的管理權,也被各大國際漁業組織和區域性漁業組織所壟斷,中國雖然參加了其中部分組織,但由於是「後來者」,話語權不大,得到的配額也不多。

 

總之,中國遠洋漁業在上個世紀之交曾經有過的短暫「黃金時期」已過,今後的發展面臨著無法踰越的資源短缺和配額屏障。絕大多數漁獲物外銷的事實,又使中國在國際上爭取更多捕撈配額的訴求顯得有些「底氣不足」。

 

    隨著國內水產養殖業的日趨飽和、近海和鄰國捕撈的日趨飽和、遠洋漁業的日趨飽和,中國未來(除了發展深海養殖、海洋牧場之外)必然要大力發展海外水產養殖。

 

    由於發達國家對本國漁業資源的嚴格管理,中國遠洋漁業中的過洋性漁業主要是到經濟欠發達國家入漁。同樣地,中國的海外水產養殖,也將主要是到經濟欠發達國家謀求發展,可供中國選擇的主要是南美洲和非洲。東南亞各國是水產養殖大國和強國,是我們的競爭對手,不是我們投資的主要方向。

 

    南美洲和非洲都是正在迅速發展 的大陸,人口眾多且對水產品的需求旺盛,而且當地水產養殖的技術、資金、規模水平都還比較低,正處於從將本國水產品出口到歐美市場換取外匯,到逐步轉向供 應國內和區內市場的轉型期。由於收入水平較低,當地居民對水產品的質量和品種要求還停留在比較初級的水平。對羅非魚、尼羅鱸、、南美蝦、竹莢魚、鯡魚等低 值魚類的需求在不斷擴大,而羅非魚、南美蝦等低值水產品養殖,正是中國養殖者擅長的。這些國家缺乏資金和技術,政府歡迎外國企業投資本國的水產養殖業,因 為水產養殖業既可以供應當地所需的動物蛋白,又可以解決當地的就業,還可以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土地和水資源。

 

    對於非洲,中國企業在當地已經經營多年,中國遠洋漁業企業也建立起很好的關係。西非各國、埃及、蘇丹、東南非的坦桑尼亞和肯尼亞、莫桑比克和南非,都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可選之地。對於南美洲,智利的水產養殖業(尤其是三文魚養殖)已經很發達,且都是挪威等發達國家的公司在當地投資經營,不建議中國企業前往投資。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擁有遼闊國土和眾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是最具投資價值的。厄瓜多爾、洪都拉斯、哥斯達黎加、牙買加、古巴、委內瑞拉等靠近美國,是以水產品出口為導向的國家,也有一定的投資價值。

 

中國企業在去海外發展,切忌單打獨鬥。而是應該採取:1)中國各地政府統一組織,2)各地龍頭企業(飼料、加工和銷售企業)帶頭投資,3)各地養殖戶隨後跟進,4)配套企業(苗種、漁藥、科研等)同步投資。

 

為 避免國內企業和養殖戶之間相互競爭,可以採取「汶川大地震」災後重建中採用的各地區分別「承包」不同受災地區重建的模式。比如,可以採取廣東省主要投資巴 西,福建省主要投資南太平洋島國,海南省主要投資東南非和南非,山東和遼寧主要投資墨西哥、阿根廷和西非。在各個區域劃分好之後,省內各主要龍頭企業和主 要養殖縣市,再進一步劃分具體投資目標國的哪些省份和區域。這樣,爭取在每一個投資的國家和區域,都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國內的企業在政府引導下共同投 資,降低投資風險,同時避免相互競爭。在投資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調研,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來進行投資。一定要首先確定好主要養殖品種和主要目標市場,並準確測算出目標市場的容量和承受的價格,同時要意識到開拓當地市場是一項艱巨和需要耐心的工作,要做好市場營銷和市場開拓工作。

 

中國企業發展海外水產養殖目的有四個:1)產能轉移,將國內過剩的產能和勞動力部分轉移到海外。2)供應國內,利用當地豐富和廉價的飼料資源、魚粉資源、土地和水資源、勞動力資源,養殖出優質廉價(中國市場需要品種的)水產品,返銷中國市場。3)供應當地,向當地居民供應(當地市場需要品種的)水產品。4)供應歐美。供應國內和供應當地應該成為主要目的。

 

9、 水產企業借力資本市場:讓魚長出翅膀

 

中國水產企業要大發展,必須要借助資本的力量。

 

目前中國上市的水產企業主要有三類:捕撈為主的企業(開創國際、中水漁業、中魯漁業等)、養殖和加工為主的企業(獐子島、國聯水產、東方海洋、好當家、大湖股份、山下湖等)、飼料為主業的企業(通威股份、海大集團、天邦股份等)。此外,2010年上市的壹橋苗業是目前國內主要的扇貝和海參苗種企業,也是水產苗種行業唯一的上市企業。

 

2009年中國水產行業上市公司比較

上市公司

主營業務收入(元)

淨利潤(元)

淨利潤率

通威股份

10378176902

142545212

1.37%

海大集團

5250445100

161989321

3.09%

獐子島

1512542980

195896654

12.95%

國聯水產

1100277588

96017939

8.73%

天邦股份

969017627

56031043

5.78%

開創國際

811344170

152103643

18.75%

好當家

528290285

74491555

14.10%

東方海洋

473514322

56726914

11.98%

大湖股份

413409340

20546649

4.97%

中水漁業

350950915

20897033

5.95%

山下湖

284172049

12673184

4.46%

中魯漁業B

265294004

15310514

5.77%

壹橋苗業

153195030

43132510

28.16%

太平洋恩利(港幣)

11168000000

1026000000

9.19%

 

縱觀這些水產上市企業,可以看出:1)營業額差距很大。2009年主營業務收入,只有通威股份103.8億元、海大集團52.5億元、獐子島15.1億元、國聯11億元等超過10億元,其他大多數上市企業的年銷售收入都在10億元以內。2)海珍品養殖企業(獐子島、好當家、東方海洋等)的淨利潤率明顯高於其他養殖企業、飼料企業和捕撈企業(開創國際淨利潤率高達18.75%,是因為其免交企業所得稅)。3)苗種企業(壹橋苗業)的淨利潤率最高,但營業額最低。4)香港上市的太平洋恩利(2009年營業額112億港幣,淨利潤率9.19%)是捕撈加工為主的大型企業,但淨利潤率明顯高於國內上市的捕撈企業。

 

    (寫到這裡,突然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通威董事長劉漢元、獐子島董事長吳厚剛、國聯董事長李忠,他們居然都是北大光華管理學院EMBA畢業,也恰巧都是筆者的同學。北大光華EMBA號稱中國當代商界的「黃埔軍校」。不知這些企業家卓越的管理和領導能力,與北大光華EMBA倡導的管理思想是否有著某種血脈相承。但有一點是確定無疑的:中國水產企業的企業家今後要做大做強,恐怕要與自己「草莽英雄」的過去時代告別,用先進的管理思想來武裝自己、管理企業。這是題外話。)

 

    這樣的水產上市企業結構,反映出:1)飼料企業利潤率較低,尤其是以淡水魚飼料為主的通威就更低,以海水魚飼料為主的海大比淡水魚飼料企業利潤率稍好。2)養殖企業中,利潤率高的獐子島、好當家、東方海洋,都是以海珍品養殖為主,特別是以海參養殖重點。如果海參產業出現問題,這些企業的行業風險將是很大的。淡水魚養殖企業的利潤率卻相對較低。3)壹橋苗業(也是以海參苗種為主業)的淨利潤率非常突出,顯示了水產苗種行業在整個水產產業鏈中的關鍵作用。中國優秀的羅非魚苗種企業(如鷺業水產、寶路水產)和南美蝦苗種企業(如環球生物科技),將有機會成為未來之星。4)水產產業鏈微笑曲線的另外一端水產營銷,也是一個與水產苗種同樣關鍵的行業,但是目前還沒有出現上市企業,這個行業目前的領軍企業北京海橋市場推廣有限公司有可能脫穎而出。5)海洋捕撈企業都是以遠洋漁業為主,但營業額和利潤率都較低,顯示出這個行業的「頹勢」。遠洋捕撈行業的「金礦」是高檔海產品捕撈(如金槍魚和對蝦等),但這方面中國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缺少捕撈配額,因此未來前景堪憂。

 

    這樣的水產上市企業結構,也是不完善的結構,主要問題:1高檔海水魚飼料行業缺乏領軍的上市企業。全球最大的三文魚飼料上市公司SkrettingEWOS年銷售額分別為117億人民幣(折算,淨利潤率5.7%2008年)和71億人民幣(折算,2007年),中國還沒有一家海水魚飼料企業可以與之相比。2高檔海水魚養殖行業缺乏領軍的上市企業。全球最大的三文魚養殖企業挪威Marine Harvest公司2007年銷售額為169億人民幣(折算,淨利潤率10.5%),中國目前還沒有可與之相比的企業。3水產苗種行業還缺乏領軍的上市企業。全球最大的水產苗種繁育企業挪威Marine Farms公司(挪威三文魚苗種為主)2008年營業額為9億人民幣(折算),中國的水產苗種企業還需要急起直追。

 

    但同時也應該看到,經過多年發展,中國水產行業的產業鏈已經初步完成,各個環節已經擁有了一批不錯的企業。接下來的任務是行業整合、企業上市、兼併收購。最終的目的是做大做強,在整個水產產業鏈的各個環節、甚至在整個水產產業鏈上,產生出世界級的中國水產上市企業。其中的優秀企業還可以到海外上市(如挪威奧斯陸股票交易所,是全球優秀水產企業最主要的上市交易所)

 

    中國水產行業在下一個10年中,將面臨著眾多的機遇和挑戰。各個企業要認真研究各自在行業中所處的位置和機會,在「戰略定位」的基礎上,集中力量在各自領域內做大做強。未來水產企業發展壯大兩大途徑:1)一是向各自產業鏈的上下游整合形成縱向一體化優勢2)二是在產業鏈的某個環節上橫向拓展形成橫向專業化優勢。前提是上市企業和准上市企業必須要在各自的主營業務領域進一步做實做強,形成競爭者無法超越的核心競爭力。

 

如獐子島要立志成為全球最大的貝類和海珍品養殖公司(目標是加拿大Clear Water公司),東方海洋要立志成為全球最大的大菱鮃養殖公司(目標是西班牙Pescanova公司),百洋要成為全球最大的羅非魚養殖公司(目標是洪都拉斯的Regal Spring Tilapia公司),恆興和粵海要成為中國的SkrettingEWOS,鷺業和寶路要成為中國的Marine Farms(挪威)和SIS(美國)。

 

    中國企業要善於利用各種金融手段,如私募股權(PE)基金,使准上市企業爭取早日上市。已上市企業要利用股票增發等手段,通過融資來兼併收購同類企業,或者通過投資佔據重要戰略資源(如魚粉資源、優勢種苗品系、大水面和大海域的長期承包使用權、知名原產地、地理標識等)。未來10年的行業整合,將有可能產生出一批世界級的中國水產上市企業。但競爭也是異常殘酷的,要求我們的企業在戰略和戰術上都不能犯錯誤。

 

10、  可持續、負責任的水產品:為子孫後代謀

 

水產品在過去幾十年中,歷經了幾個不同的階段:1)第一階段是滿足人們對水產品的需求,那時人們關注的是能否購買到物美價廉的水產品。2)第二階段是滿足人們對水產品安全的需求,這時候人們關注的水產品是否安全、藥物殘留、重金屬超標等。3)第三階段是滿足人們對水產品可持續生產的需求。可持續水產品(捕撈和養殖)認證、IUU(非法捕撈)漁業管理、魚類福利、勞工問題、姚明拒吃魚翅、反對商業捕鯨、反對獵殺海豹、反對轉基因三文魚,越來越多的國際組織、國家、媒體、有影響人士、環保主義者、超市、餐館,甚至普通消費者,正發出他們的聲音:我們不僅要吃魚,我們還要吃安全的魚,我們同時還想知道這種魚的捕撈和養殖,是否會危及到子孫後代吃魚。

 

近年來,養殖水產品的可持續認證成為趨勢,美國的GAA/BAP(全球水產聯盟)認證和歐洲的Global GAP認證是目前兩個全球最有影響力的認證標準。一些新興的水產養殖認證如AD/ASC(水產養殖對話/水產養殖管理委員會,背後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資助和推動)認證,也在逐漸興起。野生水產品的可持續認證也成為趨勢,MSC(海洋管理委員會)認證是目前全球最有影響力的認證標準。

 

他們共同的特點都是強調從海洋/養殖場到餐桌的產業鏈認證、可追溯性和可持續捕撈/養殖。已經遠遠超出僅僅侷限於食品安全的政府官方認證(如中國官方的QC認證)、獨立第三方認證(如SGS認證)、加工廠認證(HACCP認證)和零售商認證(BRC認證)的範圍。

 

同時,消費者對產品生產過程的「知情權」要求越來越高。這種壓力逐漸傳遞到國際零售商(如沃爾瑪、家樂福等)那裡,他們紛紛宣佈支持可持續認證產品,並宣佈在不久的將來只銷售經過可持續認證的產品。

 

建議中國政府積極研究,資助中國的民間組織或行業協會,及早建立中國自己的可持續水產品認證標準BAPGAP等認證都是「挾消費者以令天下」,一旦通過可持續標準掌握了全球消費者的話語權,就可以通過收取每年證書使用費的方式(就如同中國DVD廠商被收取芯片的專利費一樣),輕鬆獲得持續不斷的收入,還可以以不符合可持續捕撈/養殖的某些要求為理由,以另外的非關稅壁壘方式,阻止中國產品出口,或者提高中國產品的生產成本,使我們失去國際市場競爭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99

思考的碎片--4.14。轉折點/B/S結構/交友app/照片SNS takeout

http://space.wolun.com.cn/2589/blog/42143.html
思考的碎片--4.14。轉折點/B/S結構/交友app/照片SNS

1.instagram之轉折點
 12人/1B這應該是極端事件,按照我對經濟活動的理解。這類極端事件的本身就應該是活這預示著轉折點的出現。
這和internet bubble當初pets.com上市差不多類型。

這裡略微多說幾句。
讀史以明志。
回頭去看PC的歷史。其實是兩條線交織的。
1.瘦客戶端VS胖客戶端
最早我用過富士通的中型機M-340S FACOM。那個就是終端VS主機的類型
和現在的云是一個意思。
so輪迴是最早的瘦客戶端(大型機無盤工作站)----PC(胖客戶端,功能極強 )--- 瘦客戶端(手機)

2.PC的C/S結構---B/S結構--APP--HTML5
clent/serve結構是PC最早的玩法。
大概2000年初就大量開始使用B/S結構。到今天基本上star-up用的都是B/S結構。這才導致迭代。
就是不斷升級不斷修改bug。這是B/S為基礎的。C/S 比較困難。

So instagram是APP時代的標誌性事件意味著轉折點已來臨。畢竟未來應該是B/S結構而非封閉的APP ecosystem。
這點上還Jobs大神過世也是有聯繫的。大約Apple還能按照大神的road map走兩年。消耗完大神的思想,那麼走下坡路幾乎是必然。
APP轉換到HTML5應該是導火索。

3.三個交友APP使用體驗

用了三個APP
陌陌 微信 SKOUT

陌陌的優勢是和新浪微博可以聯繫。同時可以直接篩選性別。
這樣導致命中率提高同時還可以利用新浪對個人進行篩選。
so總體這裡是國內美女聚集處,且也是高帥富展示豪車的地方。
平均年齡在24歲附近。很少見超過35歲。最高見過48
男女比例關係在虹橋機場大概7:1
日月光蔡嘉大概2:1
總體而言這是一個很不錯的泡妞網站。按照排名可以是第一的。

微信
魚目混珠,附近的話沒法篩選
這樣人數是最多,但是你無法知道這周圍是送快遞小弟還是跑腿的服務生小妹。
好處是搖一搖。這估計是小妹和小弟最喜歡的
有趣的是時間段上9點附近搖出來都是上課無聊的學生。
6點左右都是服務行業等等客戶的小妹。
甚是有趣。
有人說QQ亦然實名制,但是這個和陌陌的差別是。陌陌是針對陌生人的實名,新浪微博是篩選器。
QQ的實名是針對熟人的實名。而且QQ還有馬甲問題。so你無法知道誰是誰。
但是人數一定是QQ佔多數。
當然多數以後也有劣幣驅逐良幣問題。

SKOUT是在draw something做廣告的。
so安裝了一下,有趣的是英文其實是最好的篩選器。SKOUT是英文環境,會不會用英語交流是一個最好的鑑別小妹小弟的方式。沒有之一。
SKOUT剛查到也有android版本,so還不是一個好的鑑別器。不然還不錯英文+iphone=這樣ONS會是好去處。
接受度高哈。

so這是大致的分析。

4.instagram+Path
這都是照片SNS網站
so這和人和人交互方式有關。畢竟打字=閒聊。照片傳遞的信息比打字要快。
而且正規寫文字和用照片表達,一定是照片信息含量大同時省力。
我意思是Path和instagramVS早前博客模式。

博客=廣播
Path+instagram=電視

這是一個人類交流行為變化的趨勢。不可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38

琴師變身專業分析師 多空都能賺 兩招掌握多空轉折 蔡森一年獲利千萬元

2012-8-20  TWM




兩招掌握多空轉折 蔡森一年獲利千萬元今年五十歲的蔡森,是電視台財經節目的常客。

他從地下期貨公司起家,透過每日畫線圖,領悟出量、價結構為所有技術指標之母。

另外,在研判趨勢轉折,他認為最好用的兩招,就是「破底翻」及「假突破」。

撰文‧歐陽善玲

「我曾許願,希望能在四十五歲前退休,沒想到四十歲時就達到這個目標。」今年五十歲的蔡森(本名:蔡森益),是電視台財經節目的常客,頭髮有些灰白,但身形清瘦,精神抖擻,本人比螢光幕上更顯年輕。

價量是老大 何必去學老二、老三如何才能在險惡的金融市場上急流勇退,甚至多年來不曾嘗過慘賠的滋味,四十歲就決定退隱江湖、開始享樂生活?蔡森為自己的投資成就下了一個注解,就是膽大心細。

「我從小就笨,真正講起來,應該算是大雞晚啼型的人,一直到三十歲後才開竅。」蔡森學生時代書念不好,雖然學的是電子,但跟電子一點也不熟。而因為從小練 琴,在音樂方面有些淵源,畢業後他曾在路邊賣過音響;退伍後就到舞廳當DJ,「那時候要站一整晚,下班後回家洗澡,腳都會抽筋。」由於父親是樂隊領班,透 過這層關係,蔡森晚上有機會進駐西餐廳伴奏。「當時的正職是琴師,生意最好的時候,一個月可以入帳十萬元。但我知道自己在音樂上的資質不夠,別人練三個月 就會的譜,我要練上一年才學得會。」他回憶,「有時夜間伴奏太累了,歌手還在台上唱歌,我卻彈到打瞌睡,後來才意識到,這根本不是我的興趣,繼續苦撐也不 會有太大成就。」一九八六、八七年間,蔡森找到一家地下期貨公司,當時對金融市場一無所知的他,只想在白天多兼一份差,順便試試自己有沒有其他領域可發 揮。沒想到這一試,不但試出了興趣,還找到自己擅長的舞台。在權衡理想與現實下,蔡森斷然辭去琴師的工作,投入金融市場。

「空頭總司令」勇於停損 贏多賠少「剛開始在期貨公司,每天都要自己畫線圖,從KD(隨機指標)、RSI(相對強弱指標)到MACD(平滑異同移動平均線)。當時還沒有電腦,KD 每天都要自己算,要是今天請假沒來,明天就得跟人家借圖來畫。那裡面的人有七、八成都很臭屁,說投資很簡單。但我知道如果真有那麼簡單,大家老早就賺翻 了,不會還在這裡。」蔡森畫了兩個月的線圖後發現,不管怎麼畫,都要以價量為依歸,也就是眾多技術指標都沒有價、量反映來得快。「線圖一畫,大概就能掌握 主力的成本價位在哪,但有時線會騙人,只有價量是最真實、反映最快的指標。」他認為,既然只有價量是老大,那又何必花時間去學老二、老三。

在地下期貨公司做了兩年後,蔡森對市場價量關係已培養出敏銳嗅覺,且漸漸熟悉金融市場規則。「我從期貨起家,知道這個市場是零和遊戲,如果做錯方向,虧損 可能是自己承擔不起的;我會怕,怕了就會設停損。」他回憶,「當時進入市場,每三個月就會戰死一批人,我還存活在這,說難聽點,就是一路踩著人家的屍體上 來。」研判趨勢轉折兩大絕招:破底翻、假突破蔡森的停損點多設在成本區附近,只要方向做錯,立刻停損。「我常看錯,有時候一整個月下來都在停損,閉著眼睛 就過去了。事實上,停損最多讓我虧一百點,但只要做對一次,就能賺到千點行情。」他坦言,能在四十歲順利退休,就是因勇於停損,贏多賠少。至於關鍵一役, 則是二○○○年科技泡沫時輪流放空個股,配合工作收入,資產一共翻了四倍。

「二○○○年那波空頭,我是先看壞政黨輪替,阿扁新上任沒有經驗,還沒做好執政的準備;再從量價結構來看,市場對民進黨第一次上台還在觀察,心裡會有疑 慮。因此,業內一定是偏空操作。不過當時市場也沒有直接下殺,而是震了一下後才殺。」看清方向後,蔡森先將老家高雄的房貸還清,剩下來的資金全部押注,不 到一年,就賺到可供他未來三、四十年享用不盡的財富。

「當時在節目上喊空,每天都有人打電話來罵,還被恐嚇,威脅要到家裡放炸彈。」蔡森說,自己「空頭總司令」的封號就是這樣來的。「放空個股到後面,我很喜 歡挑那種七、八元的股票;因為只要經濟環境一弱,這些沒有競爭力的公司容易產生虧損,股價很快就會看到三、四元,所以一定要踹軟的,跌得才快。」「膽 大」,是看準方向後勇敢投入,資金傾巢而出;但「心細」才是蔡森能立足市場,並在不到十年的投資生涯裡,就賺進千萬財富的最終關鍵。「我是做波段的,所以 要能準確判斷多空轉折。有時圖會騙人,像主力做量突破,應要繼續上攻但後面卻下來,這就是假的;有時主力要出貨,遇到國際利多還不會立刻跌,甚至還創新高 後才下來。」從過去歷史走勢及後續發展,仔細摸索,細心解讀價量變化,是他最重要的成功心法。他常說:「學習投資的過程一定要看歷史,試著自己看圖說故 事,看歷史資料如何演進。畫K線,其實就是在畫大盤歷史,花心思看懂了才能進場。」而研判趨勢轉折,他認為最好用的兩招,就是「破底翻」及「假突破」。

所謂「破底翻」是指在空頭市場下,價格跌破新低後迅速翻揚,是空轉多的起始點;而「假突破」則是在市場走多過程中,價格突破阻力後卻動能不足,無法持續向 上推升,而開始下跌。「若以時間波段來看,價格走勢都有一定的對稱關係。當指數站上頸線,一般拉回整理就不能再跌破頸線支撐,否則仍是空頭架構,頸線又變 成壓力區。」以今年三月二十六日翻空為例,蔡森先從期指五分鐘線看到指數帶量下殺,再從小時趨勢線看出這是一根長黑。「價量會告訴你指數何時反轉,當主力 全退的時候就要看空。因此,我在指數七九四九點放空,假設指數反彈到八○九六點即停損出場,這樣看空的風險只有一五○點。但這次做對了,大盤跌到六八五七 點,等於又賺了一千點,這就是大賺小賠的要訣。」他解釋,如果做空,長黑棒的高點是不能過的,如果衝過高點,就表示看法錯誤;反之若做多,則長紅棒的低點 也不能跌破,要是跌破,就要參考消息面,適時修正自己的觀點,但多半時候看法不會有太大改變。

只做波段,不做短線 靠嚴謹紀律留後路蔡森透過期指五分鐘線,及大盤六十分鐘線抓出趨勢轉折點,再利用日線、周線做確認。面對目前盤勢,他認為,台股量能大退潮,所以突然量縮 代表空頭延續,除非能持續看到一千億元以上的成交量,多頭才有機會扭轉頹勢。否則以時間修正角度,至少到九月前大盤仍以偏空看待,且就空間修正幅度來看, 不排除跌破今年低點。

「根據歷史經驗,台股每三年左右可看到指數五字頭,月線量都在六、七千億元以下或一兆元以內,就會看到底部。當月線量出來後,再來判斷是不是底部都還來得 及。目前看這個低迷量可能會持續很久,除非這波指數能進一步突破七七○○點,偏空看法才會開始轉多。」蔡森只做波段,不做短線。若指數沒有站上反壓區,他 就順勢一路做空;靠著嚴謹的紀律,並為自己留好後路,利用投資市場最基本的量價結構,他已為自己畫出愜意的投資人生。

蔡森

現職:投資部落客, 專業投資人

市場資歷:約20年

投資心法

1. 在成本區附近設立停損點,並嚴格執行。

2. 看準方向後,勇敢投入資金。

3. 利用「假突破」與「破底翻」辨別多空轉折。

4. 勤畫歷史K線、專注價量變化,有助研判大盤走勢。

盤勢看法:

成交量持續站穩1000億元以上,且指數有效突破7700點,則多頭方向可確立,否則量能低迷,大盤仍以偏空看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398

點心張磊: 創業2年經3次生死轉折

http://xueyuan.cyzone.cn/gushi-gushi2/232682.html

谷歌與阿里云紛爭持續發酵之際,創新工場畢業生點心正醞釀新一輪轉型。

作為一個初創企業,點心成立兩年多以來經歷了三次生死轉折。在大公司的肉搏縫隙中,這家移動互聯網創業界的明星企業儘量避開大公司鋒芒,不僅淡化手機OS業務,放棄做合約機機會,甚至因挖角和面臨紅海競爭不得不被動轉型。

短時間多次轉換航道後,點心正嘗試將應用WEB化,探討與百度、阿里等云服務展開合作,希望趁互聯網巨頭開放云服務、尚未發力WEB APP之際,儘可能在這一新的市場搶佔一定份額。

創業兩年經歷三次生死轉折

點心於2010年8月正式成立。創新工場COO陶寧透露,點心最初創意源自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和創始合夥人汪華,李開復甚至親自為點心項目選定了CEO——曾為百度無線核心成員的張磊。可以說,點心是創新工場早期寄予厚望的一個創業項目。

但點心創業兩年多以來屢受挫折。用CEO張磊的話說,點心每半年就會面臨一次死亡抉擇。

生存是最開始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幸運的是,點心很快獲得金沙江千萬美元融資。在開發出點心OS後,點心業務快速成長,出人意料的是,去年三月,點心 OS如日中天之時,點心卻開始了第一次轉型。張磊將核心團隊叫到辦公室開會,說公司必須轉型,點心要把操作系統的應用服務剝離出來,供用戶選擇、安裝。

這一決定讓點心其他團隊成員很難理解。當時點心剛完成A輪融資,集合了不少技術牛人,手機OS模式也被外界看好,「我們又有錢,又有團隊,又有上升勢頭,為什麼要轉型去迎接不必要的挑戰?」

這些不解並未動搖張磊堅持轉型的決心。張磊認為,點心需要一個多快靈巧、成本低的產品線,否則前路茫茫。去年九月,點心操作系統中的核心應用,如打電話、發短信等都被全部拆解,相繼推出點心桌面、點心省電、點心通訊錄、點心盒同步、點心鬧鐘等App產品。

點心這麼做的目標明確:把原來的手機操作系統變成兩個層次,一個層次是最底下的支撐層,另一個是上面的應用服務層。直到今天,張磊仍認為這是點心創業以來做的最正確決定,如果沒有這一改革,點心或將早已不復存在。

點心的再一次轉型是去年10月,這次則是被迫轉型。當時,隨著越來越多互聯網企業進入手機OS領域,點心OS團隊遭遇大公司挖角。「有些媒體說我們 當時裁員,點心的確裁員了。我將OS線的人員全部調去做系統工具。我覺得任何公司只能有一條線,不能有兩條線,所以把精力全部放在系統工具上面去做。」

集中精力做系統工具後,點心業務快速成長。今年上半年點心宣稱其旗下應用累積下載量找過1.2億,累積用戶5800萬,月活躍用戶超過2000萬。

但張磊仍然不敢放鬆,他覺得一旦大公司回過神開始全力以赴,點心恐怕難免面臨威脅。到今年5月,他又產生了危機感,開始思考如何才能在與大公司的賽跑中始終處於一個相對領先的地方,以及逐漸興起的Web App是否又是即將爆發的大機會。

此背景下點心再次主動求變。張磊判斷,Web App 浪潮是未來移動互聯網領域三大方向之一。因此,點心將桌面工具從工具體系中剝離出來,把點心桌面從一個工具型客戶端產品變成內容流量門戶,再通過流量營造 一個Web App的承載平台。同時,隨著百度、阿里巴巴推出云服務,點心希望能與百度、阿里等大公司展開云合作,推動業務的擴張。

曾被鼓動做合約機 放棄決定遭挖角

作為國內最早做手機OS的一批企業,點心擁有一個豪華OS團隊,張磊曾經是百度無線最早的核心成員;點心產品總裁游麗敏曾經在騰訊無線3G產品中心工作,負責過手機QQ、Qzone、QQ手機瀏覽器等產品策劃和運營工作;COO黃莊則曾是戴爾亞太區產品營銷總監。

點心所開發的手機OS也曾被認為前景光明。去年8月小米手機如日中天的時候,很多手機設計公司找到點心,給錢給資源,希望一起合作做手機。但張磊卻 逆向思考:手機OS這條路太難走,需要整理硬件、軟件等各種關係;行業競爭也在加劇,隨著百度、360等大互聯網公司紛紛涉足手機,這一市場逐漸成為紅 海。「大公司要大規模投入,你再給我幾千萬美金,我也幹不過他們,因為它是個殘酷競爭。」

而且,點心的手機OS主要面對中高端的手機。但三星、HTC、華為、中興等手機大廠通常使用自己開發的系統,最終點心只能和夏普、TCL、海爾這樣介於一線和二線之間的廠商合作。隨著百度、阿里、盛大等企業進入這一領域後,點心份額面臨嚴重擠壓。

「我越想越覺得不對勁,當所有人貼上你來幹這個事的時候,會有危險。」張磊說,去年10月點心董事會開會討論,最終放棄了做小米模式,甚至放棄了如今的360合約機模式。

戰略的突然轉向很快暴露出後遺症。知情人士透露,點心團隊中很多人並不甘心放棄硬件合作的思路,點心市場部一位與終端廠商關係密切的銷售主管隨後被某公司挖走,幫助推特供機;還有一部分員工從點心出走自立門戶。

點心高層也存在分歧,OS業務線由點心COO黃莊負責,很多客戶等著和黃莊簽單,這些業務能為點心帶來不少現金流,比如點心跟夏普合作一款手機,一次可以賺上百萬。短期利益面前,向前途未卜的方向轉型是道艱難的選擇題。

現在回顧,張磊或許會慶幸當初判斷的正確。如今互聯網企業做手機遇冷。360特供機後力不足,華為終端總裁余承東已宣佈閃耀單獨上市,360董事長周鴻禕默認合作告吹。網易一度醞釀推手機,已沒有太多聲音,外界甚至傳言盛大欲放棄手機業務線。

正如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所言,整個產業環境已經沒有去年浮躁。「手機行業真正賺錢的公司沒幾家,而且每過幾年會死掉一大批企業,這個行業極其殘酷,我想僅僅半年時間,所有的互聯網公司都覺得做手機不是很容易。」

如今對於點心來說,手機OS仍是一塊賺錢業務,不過,點心重心已轉移,並收縮戰線。張磊說,自己最迷惘的時候曾經去美國轉了一圈,想明白一個道理,即小公司就是做小事情。

創業就是在無數血淚教訓中不斷試錯,最早是混沌一片,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後來慢慢摸索不斷調整,好在有團隊的信任和彼此的坦誠讓點心堅持到現在。」他總結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5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