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800万吨煤炭积压最大输出港秦皇岛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81015/07145391165.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8

中信銀從「技術輸出」到品牌登陸作戰 信用卡教父羅聯福 十年練兵闖中國


2012-4-30  TWM




十年前,流傳在兩岸金融業一則不可說的祕密,十年之後,當事人羅聯福終於親口證實。為了登陸,台灣金融業付出多少慘痛的代價?當年付諸的心力,如今,要在 中國市場一次討回來。

撰文‧劉俞青

曾經,這是一段金融業不可說的祕密。

多年之後,在台灣金融業可以光明正大踏上中國市場之後,終於,首度從中國信託老臣、也是當年事件的主導人羅聯福親口說出。

「十年前,就在這黃浦江邊,酒過三巡,和二十幾位來自台灣中國信託的同仁,以及來自深圳招商銀行幾十位同仁,我們一起在江邊吶喊、尖叫,忍不住雀躍,就在 這時剛好黃浦江上一艘遊艇經過,遊艇上的廣告招牌寫著七個大字:『招商銀行信用卡』,這就是當初中國信託和招商銀行合作的第一份成績單。

我相信這一段歷史,在座陳雲林會長也曾經是見證者,這是兩岸金融合作第一場專案,今天重回黃浦江邊,往事歷歷在目,我永遠不會忘記。」

中信銀技術輸出敏感神祕

四月十一日,中信銀上海分行開幕的記者會上,中信金大陸事業總執行長羅聯福上台致詞,這一段「歷史發言」,親口證實了流傳在台灣金融業十多年的「江湖傳 言」。

時光倒回到二○○二年,當時台灣金融業繪聲繪影地流傳一段耳語,在那個兩岸金融完全不得往來的年代,中國信託偷偷派出一批前導部隊前進中國,和對岸的第五 大銀行招商銀行合作,中信銀扮演「技術輸出」,將在台灣的信用卡成功經驗,搬到彼岸,而這一批前導部隊往來於兩岸之間,既敏感又神祕,中信銀下令,對外一 概噤聲,否認到底。

當時,該專案坐鎮台灣的最高指揮官,就是羅聯福。

如今,十年過去,時空早已改變,談起這段往事,羅聯福終於可以脫下西裝外套,坐在台北市松壽路上,中國信託大樓二十樓的辦公室裡娓娓道來;而這間辦公室, 也是最早中國信託創辦人辜振甫先生的辦公室,格外有意義。

十一個月從無到有的拚搏

「事實上,最早開始行動,是從一九九九年開始,當時,想和招商銀行合作的,除了中信銀,另一個可敬的對手是花旗。你想想,當初我們不僅和花旗競爭,而且, 中信銀贏了!」時空對照,台灣錯失金融業登陸的最佳時機,從前線大將軍的口中談來,尤其心痛。

羅聯福說,招商銀當時還祕密派人抵台,到中信銀來拜訪,最後確定由中信銀出線,中信銀派出一組二十多人的團隊進駐招商銀。當時中國的信用卡市場,沒有資 料、沒有建檔,甚至沒有法規,幾乎是一片沙漠。

面對全然陌生的市場,這批中信銀團隊花了整整十一個月的時間,不僅要了解市場,還要設計適合當時中國市場的商品,一步步協助建立制度,再逐一詳細地教會招 商銀的員工。

而這不比一般的技術輸出,因為不斷觸及敏感的兩岸金融紅線,因此所有合作的細節、過程,還得透過招商銀,把這個史無前例的兩岸金融合作專案,一一呈報對岸 的「最高指揮官」,「一直到有一天,我打完球,從林口開車回家的路上接到電話,招商銀行的信用卡部總經理梁瑤蘭打來說,我們合作的第一個商品『一卡雙幣』 核准了!我還問他,什麼叫『核准』,他回答說,就是『總理(當時中國國務院總理為朱鎔基)加上四位副總理全部簽名了』,那一刻,我才知道,原來這樁合作, 竟然是呈報到『最高層』。」○二年,在中國信託的技術指導下,招商銀行正式推出「一卡雙幣」,突破當時中國對外匯的重重管制,讓這張信用卡不僅在中國境內 可以刷卡,到了國外也可以刷美元,「這在當時,從上到下,要修改、衝撞的制度不知有多少,但再多,都比不上兩岸的禁錮多。」後來,中信銀團隊雖然功敗垂 成,因故退出中國市場,但打下的扎實基礎,讓招商銀的信用卡業務勢如破竹,一路成長,如今發卡量逼近四千萬張,早就超過全台灣市場的總發行量,坐穩中國第 二大發卡銀行寶座,僅次於中國工商銀行。

而這段兩岸合作的祕辛,儘管很多人都耳聞知悉:招商銀在中國信用卡市場有如今的江湖地位,多拜台灣的中信銀所賜;如今,有了當事人親口證實,也讓人不敢輕 忽中信銀的實力。

根據透露,中信銀內部當然了解這份經驗彌足珍貴,因此當年所有經驗被鉅細靡遺地記錄並保留下來,也為中信銀如今進軍中國市場,再添柴火。

不同的是,這一回,中信銀終於要正式以自己為名,進軍中國市場,「中信銀過去是OEM(委託代工),這回終於要自己做品牌。」這是一位曾經在當年那批「前 導部隊」裡的同仁,也是羅聯福子弟兵的形容。

有別於其他台資銀行進軍中國市場,僅止於搖旗吶喊,中信銀這支有著實際作戰經驗,而且是成功經驗的部隊,全力登陸中國市場,當然格外引人注目。

只是,這套準備多時的功夫,暫時還不能派上用場,因為信用卡等個人業務,必須要有子行執照才能開辦,但截至目前為止,中信銀只能在大陸設立分行,換句話 說,只能做台商的外幣業務,連人民幣業務都還得等一等。

實戰經驗有利業務開展

但即使如此,中信銀在台商市場的長期經營,也是其他台資銀行所望塵莫及。

例如中信銀創台灣所有集團之先例,董事長辜濂松近十年來,每年固定二次,飛到深圳觀瀾湖高爾夫球場及上海台商最愛的天馬高爾夫球場,為台商舉辦球賽,這可 是當地台商的盛事之一。

過去辜濂松身體好時,每年都是親自開球,如今雖然身體不如以往,但中信的這個優良傳統,還是由年輕一輩的中信銀總經理陳佳文等繼續傳承下去。

因此,如果到上海與深圳兩地的台商圈子轉一轉,問一問,過去還不能登陸設立分行之前,中信銀已經透過香港分行承作台商業務,在台商圈的口碑首屈一指,如今 正式登陸,對業務開展當然樂觀以待。

只是,今非昔比,和當年為招商銀OEM相比,足足慢了十年,十年,改變多少事情。舉例來說,當年一起競爭而且是手下敗將的花旗,在中國市場業務早就已經開 枝散葉,然而十年之後,中信銀能夠後來居上嗎?

「我們從來都是在最困難的地方成長。」羅聯福說,從當年由投資信託公司轉型商業銀行,到幫招商銀從無到有打出一片江山,沒有一場戰役是好打的,但關關難過 關關過,這一次,後發能不能先至?當然是一場更艱困的戰役。

「誰敢說中國金融業不會再經歷一場天翻地覆的大轉變?」事實上,近一年來,中國金融業藏有龐大呆帳問題不斷傳出,曾經在台灣雙卡風暴中挺在最前線的中信 銀,有足夠的經驗面對市場的巨變,在此時切入中國市場,「只要有好的金融創新,任何時點,都有最好的玩法。」羅聯福說。

曾經為人作嫁,打過一場美好的仗,但這一回,是貨真價實為自己而戰,羅聯福老驥伏櫪,能否志在四方?吸引全市場的目光。

羅聯福

出生:1950年

現職:中信金大陸事業總執行長經歷:進入中國信託37年,是唯一工作;歷任信用卡部副總、中信金副董事長

學歷:中興大學經濟系

信用卡教父保健祕訣:5分鐘養生操身為兩岸的信用卡教父,羅聯福年過60,經常一去中國,就是十天、半個月,沒有足夠的體力,其實難以負荷。但最近一年 來,在醫生的指導下,羅聯福發揮嚴格的自律精神,執行一套養生操,輕輕鬆鬆把過去體檢報告不及格的項目,全部回歸正常。

這套動作說來簡單,羅聯福比手畫腳說,只要每天睡前、醒來各一次,平躺床上,雙腳舉高,踩空中腳踏車150下,緊接著翻側躺,左腳舉20下,再翻過來,換 右腳舉20下,然後回到平躺,雙手搓熱,再在自己腹部、耳朵、臉部不斷搓熱,就結束了,做一回不到5分鐘時間,而且很輕鬆,不會氣喘吁吁。

就這麼簡單?羅聯福說,這套運動的重點不在難,而是要自律。不論晚上喝酒喝到多醉,早上起床有多趕,都一定要做,因為難度低,所以才能持之以恆。

「就像執行業務一樣,不能難到讓人逃避,但還是要有點難度,最重要是一直一直做下去。」這位信用卡教父以身作則,把這份精神用在養生上,讓身體變健康,用 在中國市場上,成績應該也指日可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60

人均收入僅台灣的三分之一 文創外銷產值是台灣十倍 泰國靠文創 華麗變身文化輸出國


2013-06-17  TWM
 
 

 

二○○九年,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身穿鮮豔的禮服出席國宴。這個亞洲設計師可不是吳季剛,而是泰國出生的Thakoon Panichgul,也宣告泰國設計風潮興起。十年前,這個國家開始了一場大型創意計畫,從曼谷開始,將文創產業一路推往全球。他們如何只用了十年,就能華麗轉身?

撰文‧楊卓翰

走在曼谷的街頭,泰國年輕人「潮」的程度絕對不輸日韓。這裡年輕人的風格,既不像「哈日族」著重飾品層次,也不像「哈韓族」剪裁大方俐落,而是帶有鮮豔色調、濃厚南國的泰國時尚。

「我穿的是JASPAL,泰國的牌子,設計師在紐約很有名,你不知道嗎?」曼谷街上一名穿著時尚的年輕人,被問到穿著哪個牌子,很驕傲地說。原來,這個叫JASPAL的牌子,有「泰國ZARA」之稱,除了在泰國知名外,今年也在馬來西亞開了四家分店,還找來在紐約設計圈享有盛名的泰裔設計師Nuj Novakhet操刀。原來,泰國時尚,早已走出國界,在世界各地的時裝秀閃耀。

如果你對泰國文化的印象,還停留在便宜的手工藝品、看不完的古寺廟宇,那你真的落伍了。從家具設計、流行服飾到影視媒體,泰國早就大舉將自己的文化輸出。聯合國最新的報告統計,二○一一年泰國文創產業的出口額高達五十五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一千六百億元);同年根據台灣文化部統計,文創外銷產額僅新台幣一百五十三億元,只有泰國文創輸出的十分之一!

文創產業中心的起點

成立亞洲最大創意設計知識庫為什麼這個人均收入只有台灣三分之一、在我們眼中視作貧窮的國家,只花了十年,竟能將自己的文化優勢發揮到極致,成為台灣望塵莫及的文化輸出國?台灣拚了好幾年的文創產業,卻始終長不大?

《今周刊》採訪團隊追尋泰國文創的原點,來到曼谷最熱鬧的購物中心。就在購物中心頂樓、人來人往的電影院對面,我們造訪了泰國創意設計中心︵Thai Creative and Design Center,TCDC︶。「文化創意」這個抽象的名詞,就是在TCDC這個亞洲最大的創意中心孕育成形,並成為無限商機。

○三年,泰國政府耗資兩百億泰銖,啟動「Creative Thailand」(創意泰國)計畫,要將泰國打造成東協的創意中心。而泰國創意設計中心,就是整個計畫的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泰國創意設計中心結合原木及黑色金屬的高雅裝潢,讓對時尚或設計一點興趣也沒有的人,都想進去沾染一下文化氣息。這裡占地四千五百平方公尺,高達三萬本藏書,可說是全亞洲最大的設計圖書館。每一年,有超過六十萬人次進館。除了具有打造文創產業的象徵意義,泰國創意設計中心也是泰國所有文創及設計的政策發源地以及首腦。「推動文創背後的經濟效應,就是我們最大的責任。」泰國創意設計中心總監諾帕多︵Noppadol Weerakitti︶說。現在,泰國文創已經成長為一兆二千億元的產業。但是在十年之前,文創一詞在泰國甚至尚未出現。

改變泰國核心價值

「勞工成本太高 不能再靠代工競爭」「泰國以前也像其他的國家。我們的專長就是用很低的成本,做出很低價的產品。我們與台灣、韓國很像,都是靠OEM(貼牌生產)來帶動經濟。但是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把我們狠狠地敲醒。」回顧泰國發展文創產業的緣由,諾帕多說。

「我們發現,只要中國願意,可以買我們十倍多的機器;如果越南來做(代工業),可以用我們十分之一的價格生產。我們的競爭優勢就沒了。」諾帕多認為,製造業是可以複製的,作業流程、管理方法、生產技術,都很容易複製,很快就能在成本低廉、資金便宜的地方發展產業。「所以,我們必須找到新的方法生存。」諾帕多說。

「國家開發文創,其實看的是帶動整個泰國的經濟效應。」工業院副院長Supant Monkolsuthree也指出說:「我們的勞工成本比不過印度、越南、中國的廉價勞工。我們得發展無法複製、價值又高的產業,才能支撐經濟。」這句話從人均收入只有六千美元、不到台灣三分之一的國家政府官員口中說出來,實在耐人尋味。什麼產業無法複製、價值又高呢?

「我們的文化、我們的創意、我們的幽默,是別人學不走的!」諾帕多指指自己的腦袋:「這是一個很顯而易見的路,就是用我們獨特的文化來賺錢。」不過,「要把想法變成真正賺錢的行業,一點都不簡單。」政治大學創新管理教授李仁芳觀察泰國文創深入,他在接受採訪時指出:「泰國不是科技大國,卻是不折不扣的生活大國、文化大國。以前,台灣社會的主流精英,極強調work smart︵聰明的工作︶,創意生活不在主流價值觀的視野中。」不過,泰國的創意生活,也是從政策引爆。

「文化產業政策的成功與否,決定在能否製造一個『充滿創意的氣氛』。」國家知識中心政策研究處處長希利昂(Sirion Hrimpranee)說。把創意和知識深植民心,這就是泰國創意與設計中心的首要工作。

抽象的概念,就要從看得到、摸得到的地方開始。TCDC蒐集全世界三萬本的設計藏書,成為散布知識的重點。泰國文創中心之所以建立在人流量最大的購物中心和電影院旁邊,就是因為要融入民眾的日常生活之中,每年六十萬的高客流量,就是成果。不只如此,TCDC還在全國陸續建起十三個分部,並深入校園講課。

「我們宣傳的目標不是設計系的學生,而是各行各業的學生與民眾。」因為,希利昂指出:「創意絕不只有設計系的學生才有。泰國文創之所以如此蓬勃,就是因為我們鼓勵許多傳統產業中的人才加入。」泰國工業院泰台經濟合作委員會祕書長楊盈政就觀察,現在泰國很多的創意產業創業者,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工程師、金融業。「因為很多人都在九七年的金融風暴失業,這對泰國的年輕人來說是一個大覺醒。因為人們失去工作,以前那種安穩的假象不存在,逼迫他們要去冒險。」楊盈政說。

因此,在九七年後,泰國年輕人急著尋找一條創業之路,曼谷時尚計畫其中一項重要的政策,就是「國家文創基金」,提供年輕人創業補助金。泰國政府每年提供中小企業創業的補助金高達二億泰銖,而包括類似台灣的「一鄉一特產」等政策,都密切和TCDC合作。

擴大產業鏈

高速鐵路也有文創風

TCDC把創意帶進民間,但催生文創市場和供應鏈,才是攸關經濟成長的重點。諾帕多說:「文創不只是精緻的工藝品、或是流行樂、小說這些產品。這張桌子、椅子,你剛剛走過的門、你看到的廣告,生活中都是文創商機。」他舉例,最近最令泰國文創產業興奮的大事,就是政府計畫興建的「高速鐵路」。但是,為什麼建鐵路也能跟文創扯上關係?「關係可大了!從車站整體風格、到地板的瓷磚、窗簾、每一個小細節,全部都和設計有關。」諾帕多說。這就是TCDC的另一項任務||把全國商業融入設計的領域。而飾品與家具,正是泰國創意產業最蓬勃發展的項目之一。

泰國百貨公司和其他地方不同的一個特色,就是一定會有一層比IKEA還要大的現代家飾設計品的展示中心。「這裡九成都是來自泰國自己的設計師!」泰國最大的家庭飾品通路Design Square展場經理說,在他身後的泰國品牌家具綿延到好遠好遠。

事實上,泰國光靠家具出口,每年可以賺進五五○億泰銖的外匯,而且從設計到生產,每一分收入都在泰國,而不是台灣家具業擅長的「台灣接單,海外生產」。強大的創意產業更帶動了傳統產業。Material ConneXion是全球第一個材料資訊中心,而亞洲第一家總部,就開設在曼谷。

「泰國成功的關鍵,不在於我們有很好的設計師或是導演,而是我們有完整的產業鏈。」Material ConneXion曼谷分部執行長Chompoonuj Weerakitti說。「泰國政府把整個產業,透過像這樣的平台串聯起來。」將整個產業連成一張緊密的網。

「大家都想當導演、當明星;其實一位導演、一部影片的明星,就需要一千人在背後支撐。創意產業最重要的,是背後的產業鏈。」諾帕多說。工業院院長Pongsvas Svasti就估計,曼谷時尚計畫將會支撐一萬座工廠,以及一百五十萬名勞工。

引入外資

培養當地人才與國際接軌

這正是一般人看到泰國文創亮麗時,所忽視的重點。泰國電影產業能夠揚名國際,強而有力的產業鏈支撐正是關鍵。在亮麗的大銀幕後,其實是政府引進的大型電影公司的投資。○一年,全球最大的電影製作公司法國特藝集團(technicolor)進駐亞洲市場,所選的據點就是曼谷。

別小看電影後製,事實上,一般電影後製經費占預算的一半,對於帶動產業非常重要。導演李安日前在台灣演講,也特別建議政府應發展電影後製工程,可以帶動本地拍片產業。現在,包括好萊塢、中國、馬來西亞、甚至台灣的電影,都特地到泰國進行電影後製,泰國已成為亞洲電影後製中心。

泰國的後製到底強在哪裡?特藝執行長佐丹奴(Giorgio Giordano)指出:「選擇曼谷,就是因為這裡的人才和技術相當成熟,所以我們把泰國當成我們布局亞洲區的起點。」而這也與泰國政府鼓勵後製投資有關。泰國朱拉隆宮大學電影系系主任Raksarn Wiwatsinudom就說,泰國政府每年提供四十億泰銖經費來鼓勵進行跨國合作,並且專為電影產業降低關稅。

泰國政府想藉特藝這樣的國際大廠,提升國內技術及人才。現在特藝在曼谷的一百多名員工裡,有九五%都是當地的人才。泰台經濟合作委員會主席簡世瑜觀察:「﹃少年PI﹄帶給台灣電影工業一線生機,但是台灣政府卻忘了,電影是一個整合性很高的產業,從前製內容、到後製、音效、顏色調校都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政府如何建立起強健的產業鏈,值得向泰國學習。

文創產業需要長期投資

不能只看誰花的錢比較凶

雖然發展了好多年,台灣文創出口產值只有泰國的十分之一,但是講到台灣的文創產業,曾來台灣參訪的諾帕多與希利昂卻異口同聲地說:「我們真的很羨慕台灣!」諾帕多指出,文創產業需要長期投資,不能只看誰花的錢比較凶。真正重要的,還是台灣能與科技結合的文創潛力。「你們的科技業應該可以給你們的文創很大的助力,特別是現在各種行動媒體、APP等,台灣應該可以走得比泰國更快,在這一塊我們可以說還沒開始。」李仁芳則認為,台灣發展創意產業,還是必須先發展出自己的「生活文化」。「當你體驗過好東西,才知道怎樣設計出好東西。從未好好過過日子的人,不太可能設計出感動自己、也感動別人的物件。」他補充:「我不知道台灣算不算生活大國,但這一、兩年來,在青年世代微型創業帶動下,勢頭是愈來愈好。」回到台灣的街頭,一家家高品質的餐飲與本土服飾設計也正嶄露頭角。而今年創業的新形態「APP創業」也慢慢變成主流。台灣創意服務業若能像泰國政府一樣,從激發人才到充實供應鏈一應俱全,誰說下一個輸出創意的亞洲國家,不會是台灣呢?

一分鐘看泰國

首都:曼谷

官方語言:泰語

國家領袖:總理盈拉.欽那瓦

人口:6575萬人

面積:20萬平方公里(台灣的5.5倍)民族:泰族、馬來人、華人

GDP:3657億美元

人均GDP:5678美元

泰國培養軟實力

創造優於台灣的文創外銷產值

台灣 1.5 %

泰國 2.75 %

培養人才(創意產業占全國勞動力比率)文創是「人」的行業,因此擴充人才乃泰國政府發展文創的第一步。反觀台灣,文創產業就業人口成長緩慢,成為文創產業無法躍進的致命傷。

台灣 45052 家

泰國 15 萬家

產業鏈(除了前端設計公司之外,文創產業企業家數)泰國除了金字塔頂端的前端設計公司,整個產業的價值鏈十分健康,也讓國內文創產業從源頭到生產端,都能對經濟產生貢獻。

台灣 70 部

泰國 1662 部

吸引外國專業(2008至2011年國外電影商前來拍攝電影數)為了提振國內電影工業,泰國祭出國內拍攝製作電影免稅招數,吸引國外電影團隊。除了能夠引入國外人才,也帶來實質的經濟收益。

台灣拚了好幾年的文創產業,始終長不大?

——泰國、台灣文創產值比較

泰國(新台幣億元)

家具及家飾品 576

出版業 738

珠寶設計 5470

電影生產 143

電影及戲劇表演 102

廣播、電視 458

設計、品牌及創意資訊 3067

合計 10554

台灣(新台幣億元)

視覺藝術、音樂表演及工藝 857 電影、電視、廣告出版 3987

設計、品牌 1322

合計 6166

資料來源:泰國財政部、中華民國文化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463

【熱點】電視到電影的反向輸出為何這麽難?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10/57797.html

i黑馬發現,中國的文創產業正在興起。“融合”和“跨界”是這個時代的關鍵詞,大視聽行業更是如此。從前幾年熱炒的”網臺互動“,到最近的電影和電視的互動,以及2012年手機遊戲的火熱等,電影、電視、網站、遊戲和移動互聯網等這些原本不是一撥人幹的業態,已經開始出現明顯的”融合“趨勢,融合的方式就是”跨界“。“網臺互動”的電視電視的跨界始於與視頻網站的“網臺互動”。隨著優酷土豆、愛奇藝等視頻網站的崛起,電視臺開始在內容分發渠道上與視頻網站進行合作,實現內容的多屏分發;再後來,視頻網站不甘寂寞,開始涉足綜藝和電視劇等內容制作,並向電視臺反向輸出內容。從產業鏈角度,電視臺的內容屬性更強一些,屬於CP的定位,視頻網站雖然也有內容生產,但還是IT的基因,渠道和終端的屬性更強一些。因此,“網臺互動”還屬於產業鏈上下遊的互動。但下面的部分,就屬於產業鏈內容生產環節之間的互動,暫且稱為”影臺互動“吧。“跨界”的電影國內的電視和電影雖然同屬於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管轄,但基本上井水不犯河水,跨界的動作並不多。但隨著以華誼兄弟、光線等民營影業公司的崛起,由於資本和技術的驅動,這些公司比原來的國有電影制片廠更有了”跨界“的沖動。在資本和市場的指揮下,影業公司更傾向於造故事,搭平臺,打造綜合性的傳媒集團。電影延伸產業有個著名的“火車頭理論”,大概是說在電影的產業鏈上,電影相當於整個產業的火車頭,電影做得好了,其他延伸產業才能做得起來。電影延伸出的電視劇、綜藝等產品,也算是火車頭理論的實踐。在這方面,美國的電影工業做得最好,美國的電影收入中票房之外的收入占了相當大的比例;而中國的電影嚴重依賴於票房收入。基於火車頭理論,影業公司的這種跨界在產業鏈上表現在:從單純電影生產到跨屏的視頻生產,包括微電影、電視劇、電視綜藝等;從電影生產到遊戲、樂園等延伸產業的跨界;從電影生產到營銷、發行等下遊環節的擴展。以電視綜藝節目為例,國內有兩個成功的從電影跨界到電視的案例。一是江蘇衛視熱播的《非誠勿擾》,就是江蘇臺以100萬元的價格從華誼兄弟手中購買電影《非誠勿擾》的名稱授權;另外一個就是剛剛熱映的電影《私人訂制》。北京衛視和制片方華誼兄弟合作推出電視版真人秀節目《私人訂制》,節目將延續馮氏電影的幽默風格,采用紀錄片+真人電視劇+大電影的概念。目前北京臺廣告招商方面已經進賬近一個億。從上述兩個案例來看,電影到電視綜藝的嘗試是成功的,電影確實起到了火車頭的產業帶動作用。從電視到電影的失敗嘗試與電影到電視的成功跨界相比,電視到電影的反向跨界會怎麽樣呢?最近有兩部電影源自電視綜藝節目,一是《中國好聲音》延伸的電影《中國好聲音為你轉身》。2012年12月,電影《中國好聲音為你轉身》首日票房僅僅80萬元。這是電視到電影的失敗案例;還有一部就是湖南衛視的《爸爸去哪兒》延伸的同名電影《爸爸去哪兒》。12月9日,節目同名電影在廣州開機,五對父子用五天時間完成一期節目的錄制最後將登陸院線上映。為何電視到電影的反向輸出難以成功呢?‍我們先看看內容有什麽不同:電影和電視雖然同屬於內容生產,但在產業鏈條上不在一個高度。電影的生產是大制作、大資本、大屏幕,是面向付費用戶的內容生產,屬於產業鏈條的火車頭;而位於電視內容最高端的綜藝節目,盡管也有大資本的支撐,但比起電影,還是輕了一個級別,充其量屬於火車頭後的第一節車廂;再有就是面對的用戶和受眾不一樣:電視是全家團聚的背景音,電影是正襟危坐的專註享受。電視的觀眾是基於免費內容的受眾,一蝦兩吃的同名電影能否把電視觀眾轉換為付費的電影觀眾,很難預測。最後就是商業模式不一樣:電影用戶是付費用戶,具有較高的ARPU值;電視用戶是免費用戶,價值的實現需要廣告商來實現。如樂視影業張昭認為“電視火爆和有足夠的電影觀眾群是兩回事,制造話題、凝聚人氣直至轉化為消費遠不像人們想的那麽簡單。”同屬同一母公司的樂視網買真人秀節目《我是歌手》的網絡獨播權,讓樂視影業拍成電影,被張昭拒絕了。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中國影視制片人 | 編輯:wangjingjing | 責編:王靜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029

基建輸出大機會


2014-01-20  NCW  
 

 

中國基建投資進入發達國家,怎樣抓住機會?

◎ 本刊記者 王力為 特派倫敦記者 倪偉峰 文wangliwei.blog.caixin.com|niweifeng.blog.caixin.com 金融危機5年後,美國股市連創 新高,發達國家增長率及就業漸有起色,但著眼于未來增長潛力的投資恢複滯後,其中包括被廣泛認為是發達國家走出需求不足、補上基建短板關鍵的基礎設施投資。

世界經濟論壇(WEF)2013年的一份報告再次讓英美觀察家汗顏,兩國基礎設施分列全球第24位和第25位,排在加勒比海國家巴巴多斯之後。更形象的描述是,目前美國有10萬座橋樑需要修繕;每年全部美國人因基建破舊、匱乏而堵在路上的時間總和為60萬年。

麥肯錫近期的一份報告指出,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每年的基建投資僅占 GDP 的2.6%,該比例需要提高到3.6%,美國基建存量不斷減少的趨勢才能被逆轉,GDP 趨勢增長率才能被維持。這意味每年需要增加1500億 -1800 億美元的基建投資。英國的這一缺口為GDP的0.9%。

“在過去幾年的超低利率環境下,歐美國家錯失了為基建融資,從而為長期增長打下基礎的機會。 ”波士頓咨詢公司首席執行官李瑞麟(Rich Lesser)對財新記者表示。

1月16日,中投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丁學東透露,未來5-10年,中投的投資重心將從能源領域轉移到基礎設施領域,尤其是發達國家的基礎設施。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對財新記者表示: “這麼多年來,中國就是搞基礎設施很有經驗;同時也積累了很多資本。 ”事實上,中國助推海外基建,不但能解發達國家之困,也能帶出中國的資金、技術和產能。

中國機會

在英國,政府高層官員的開放態度無疑是一個積極因素。2013年10月訪華期間,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George Osborne)宣佈,北京建工集團將參與開發價值8億英鎊的曼徹斯特機場空港城。英國首相卡梅倫則在12月訪華時稱,歡迎中國參與預計投入500億英鎊的2號高鐵項目(HS2) 。

倫敦市長首席經濟顧問李籟思(Gerard Lyons)對財新記者坦言,倫敦“尤其歡迎”投向基礎設施建設的海外資本。在英國,目前來自中國的資金已為多個大型基礎設施項目提供股權融資,包括泰晤士河水務(Thames Water)和希思羅機場。

2013年10月下旬,英國政府批准中國廣核集團和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參與英國20年來首座核電站的投資。該項目造價約為160億英鎊。兩家中國公司在法國電力集團 EDF 牽頭的財團中,共擁有超過30%的股份。

由於官方歡迎的態度,英國在中國對外投資目的地榜單上,已從2010年的第21位躍升至第4位。

英國的這一系列項目,中方的參與方式都是單純提供融資。這也是目前在發達國家的基建項目中,中國參與的一個最常見方式。相比之下,中國參與美國基建的方式則更為多元化,除提供融資,還包括供應材料或部件,以及承擔工程施工。

例如,2013年初,中鐵山橋集團中標北美最長懸索橋(紐約韋拉扎諾海峽大橋)鋼質上層橋面的製造合同,所需鋼材被承包給鞍山鋼鐵集團生產。

這一決定曾招致反對,但紐約交通管理局(MTA)首席執行官普蘭德加斯特(Thomas Prendergast)回應稱,使用中國製造的決定是基於美國鋼鐵行業極為有限的製造該類橋面面板的能力。

如果堅持使用美國提供商,將意味著要為這個總價值為2.35億美元的工程項目再多花費近1億美元。

至此,中國資金、產品、技術、人員進入歐美發達國家基礎設施領域,已經更多地被本地政治經濟決策者接受,雖然誤解和懷疑仍不時見諸報端。

美國商會委托榮鼎咨詢(Rhodium Group)等三家機構撰寫的報告——《從國際到洲際——中國參與美國基建評估》 (下稱《報告》 )指出,美國此輪基建潮面對較大的聯邦、州及地方財政缺口,中國有很大機會參與其中——只要中國企業能克服來自國內的審批等挑戰,同時合理應對美國當地的監管及經濟考量。

尋找對策

這樣的機會對急切尋求海外輸出的中國企業來說不容錯過。但從目前中資企業參與海外基建的情況來看,他們尚未抓住良機。李瑞麟認為,中國企業需要找到“有針對性的對策” 。

中國參與海外基建首先遇到一系列來自自身的障礙。 《報告》指出,中國提供海外基建融資的一大挑戰是,中國國有投資者或銀行經常以國有建工企業獲得項目承包或供應合同為條件, “這會讓交易變得更為複雜” 。

2013年,國家開發銀行與美國開發商 Lennar Corp協商合作的一筆價值17 億美元的加州基建項目,由於國開行要求由中鐵建作為該項目的總承包商而最終流產。

另一個挑戰則來自中國國內的海外投資審批機制。中國企業赴海外投資,需要經過的審批機構主要包括發改委、商務部和外管局。

榮鼎咨詢研究部主管赫恩曼(Thilo Hanemann)對財新記者稱,全球主要的對外投資國,除了一部分有一定的資本管制,絕大多數沒有類似中國的投資審批機制,本國企業只需要接受目的地國本地的審查。

而冗長繁複且不透明的審批過程,往往會讓中國企業在發達國家頗具競爭性的招標過程中處於不利地位。

“事實上,如果仔細分析海外對來 自中國投資的質疑,很大程度上是來自于這一層審批” 。赫恩曼稱, “很多人會問,為什麼像發改委這樣一個負責中國國內產業政策的機構,在企業海外投資

中有那麼大的話語權?”

2013年12月 初, 國 務 院 修 改 了《政府核准的投資項目目錄》 ,大幅縮小對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審批範圍。但實際效果還有賴于具體執行,以及若干模糊之處的明晰。

而在海外,中國基建企業也在逐步摸索發展路徑。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的旗下的中建美國公司(CCA)自2003 年中標紐約一個地鐵站的翻修以來,已在紐約和南卡羅來納州承建了一系列項目,其中包括2009年在與世界頂級承包商斯堪斯卡(Skanska)的競爭中獲勝,價值4.07億美元的紐約市亞歷山大· 漢密爾頓大橋改造工程。

進入美國之初,中建美國公司更多作為分承包商參與項目。而在漢密爾頓大橋改造工程中,該公司已與在紐約地區異常活躍的本地企業 Halmar International 成立了合資公司,擔任項目總承包商。

榮鼎咨詢分析師 Anna Snyder 對財 新記者分析稱,對於海外項目經驗相對匱乏的企業來說,從分承包商開始,是一個“風險相對更低,經濟效益又有一定保證的參與方式” ,可以幫助避免類似中海外2009年在波蘭的失敗經歷。

在合理預期、逐步擴大參與項目的規模之外,找到好的引路人或合作伙伴也是中國企業成功的關鍵。伙伴可以是本地企業,也可以是當地政府。

2013年9月初,久負盛名的舊金山海灣大橋東段新橋建成通車。這一在1989 年大地震中受損的大橋重建耗資64億美元。其最重要部分——單塔柱和鋼樑的生產均由來自中國的上海振華重工。

加州政府宣佈工程公開招標之初,由於潛在的美國鋼鐵行業的反對,以及對就業丟失和中國鋼材總體質量的擔心,上海振華的中標並不被看好,但卻成為最後的贏家。 《報告》分析稱,加州政府及時任加州州長施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的公開支持起到了關鍵作用。

在施瓦辛格訪華期間,上海振華安排他到其上海廠房考察。而在整個投標過程中,上海振華對外始終保持一個較低的姿態和曝光度,而對加州政府則保持持續的溝通,讓加州交通局扮演其實際對外發言人的角色。

對於尋求進入美國的中國企業來說,美國州、市兩級政府,相比更多國家安全考量的聯邦政府,對吸引中國投資更為積極主動。此外,它們中的不少都在中國國內設有辦事處,國內企業與他們溝通也更為順暢。

性價比之外

英國的高鐵項目凸顯了中國參與發達國家基建,試圖在大項目上尋求突破的一系列挑戰。

2013年12月初,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議中英在 HS2項目上進行合作。英國官員表示,高鐵主線建設的融資將完全由英國納稅人承擔,但保留高鐵建成後中國企業投標競爭運營特許權的可能性,並對中國企業投資該項目車站及周邊配套設施表示歡迎。

中國企業顯然不希望放棄任何可能的投資機會。12月中旬,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致信伯明翰市政廳,提議由前者出資、建造HS2高鐵網在伯明翰的新車站,以及該車站通往伯明翰機場及周邊城市的附屬線路。

對此,伯明翰市政廳及英國交通部都表示,願意看到更為詳盡的商業企劃。伯明翰機場首席執行官科赫爾 (Paul Kehoe)說,諸如 HS2這樣的大型基礎設施項目對於公共財政的壓力較大, “相信(英國)政府會歡迎這樣一個投資” 。

當然,巨型工程同樣意味著挑戰。

對於中資企業參與 HS2建造,美國企業研究所(AEI)學者史劍道(Derek Scissors)就對此不太看好。 “中方還沒 有充分估計英國本地勞動力成本高昂的程度,中國企業最終會退出。 ”而中國寄望的英國高鐵使用中國技術或列車,希望更是寥寥。這很可能源於中國高鐵技術自身的問題。赫恩曼表示,好的國內安全記錄是技術出口的重要條件之一。近年來國內高鐵事故屢見不鮮,無論是由於管理還是技術原因,都很難讓英國人放心。

相對於性價比,發達國家更加看重品牌和質量因素。英國品誠梅森律師事務所(Pinsent Masons)的基礎設施業務主管理勞迪(Richard Laudy)認為,相對於德國、法國和日本的高鐵技術,中國技術並不是知名或成熟品牌。英國政治家將很難說服民衆,為何使用中國技術。

中國目前的機車出口實踐,也為中國列車的出口蒙上了一層的陰影。1月初,中國高鐵的主要製造商——中國南車被發現其出口到澳大利亞的機車含有致命物質石棉。目前,澳大利亞方面的調查仍在繼續。

另一個爭議尚存的潛在掣肘是知識產權問題。這在中國表達了高鐵技術走出國門的意向後,重新回到人們的視線。歐洲和日本的高鐵公司再次表達了對於中國高鐵技術的質疑。其中,日本新幹線的主要製造商之一日立集團在2013年上半年剛剛獲得英國城際列車項目價值5400億日元(約50億美元)的列車合同。

新幹線的另一個核心製造商川崎重工(KHI)的 Harada Takuma曾參與早年與中國方面的合作。他表示,根據當時的協議,中國高鐵所借鑒的日本技術和藍圖只能在中國本土使用。 “我們當 時之所以決定允許技術轉讓,是因為我們與中國合作方簽署了具有約束性的法律協議。 ”但中國方面稱,中國自主研發的高鐵技術已遠遠優于日本新幹線,初期借鑒的日本和德國技術,已被完全消化。

“中國的高鐵技術里有多少是原創的,有多少是引進的,很難說清。 ”赫恩曼表示,中國在一些方面的做法有可能沒有遵守國際商業準則,一旦開啓技術出口,“進入海外法律管轄範圍,可能會有打輸官司、海外資產被收繳的風險” 。

中國資金、產品、技術、

人員進入歐美發達國家

基礎設施領域,

已經更多地被本地政治

經濟決策者接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090

《 新亮點》年輸出25公噸 海外四百家店買得到 芒果冰教母創新再出發 台灣水果冰沙進擊歐洲

2014-03-10  TWM
 
 

 

從年輕時與青梅竹馬一起創業的夢想,打造出永康街最知名的芒果冰店,前冰館老闆娘張介梅歷經婚變與事業歸零一連串低潮,如今在永康街重新找到人生舞台,將台灣的芒果冰沙打入歐洲市場。

撰文‧梁任瑋

當台灣傳統小吃蚵仔煎、滷肉飯,遇上西方的歐姆雷特蛋捲、燉飯,可以擦出什麼火花?答案是,讓比利時最大連鎖咖啡店Panos總裁驚豔,成功征服歐洲人的胃。研發出這些創新菜色的,正是永康街前「冰館」老闆娘,有「芒果冰教母」之稱的張介梅。

除了將道地台灣小吃融入歐洲餐點在台灣的Panos咖啡店銷售,過去最拿手的芒果冰也被她改良為冰沙,意外吸引Panos總裁簽約,讓原本只在台灣Panos販賣的芒果冰沙外銷到歐洲,目前在歐洲的四百家Panos分店皆可買到在台灣生產、製作的愛文芒果冰沙,去年已出貨二十五公噸,堪稱「新台灣之光」。

甩開紅海市場

改良可攜式冰沙,找出完美比例談起這段重新出發的過程,時間要先拉回到二○一○年一月。當時,永康街冰館無預警歇業的新聞喧騰一時,張介梅與前夫羅駿樺兩人早已支離破碎的婚姻被迫浮上枱面;隨著冰館關門、離婚爭產消息陸續爆發,也將男女主角的人生推向谷底。

張介梅的大姊張秋萍透露,妹妹原本就相當依賴前夫,離婚後始終走不出陰影,「當時才四十五歲的妹妹,甚至打算搬至林口台塑養生村過退休生活,這才讓我驚覺事態的嚴重。」直到一一年,她們居住的永康街住家一樓,開了一間來自比利時的連鎖咖啡店Panos,張介梅被該店來自歐洲的麵包口感深深吸引,但店家生意始終不好,此時剛好有朋友介紹她與引進Panos進駐永康街的總經理黃憶倫認識,並開始參與菜單改進,讓她慢慢找到生活重心。

黃憶倫說,其實比利時的麵包品質不錯,只是味道較淡,台灣人接受度不高,而且只單純賣麵包單價較低,所以張氏姊妹嘗試將自己喜愛吃的蚵仔加入歐姆雷特,還把滷肉飯混合燉飯,果然一拍即合,並提升了比利時麵包的賣點,也拉高售價,讓Panos的業績終於有了起色。

緣於這一次合作成功的經驗,黃憶倫因此力邀張介梅與張秋萍加入團隊合夥,並在飲料項目中加賣最擅長的芒果冰;不過,為了告別婚姻的陰霾,她們改以「芒果冰沙」重新出發。

「妹妹認為傳統芒果冰已進入紅海市場,不如改良為可方便攜帶的芒果冰沙,商機更大。」負責調製配方的張秋萍說,當初為了研發冰沙,不斷尋找最佳比例,最後發現在芒果冰沙裡加入碎情人果,再放上新鮮的芒果粒,既可吃到水果口感,又可喝到芒果香,以及冰沙的綿密感。

「姊,你可以代替小羅(指羅駿樺)了!」調出芒果冰沙的那一天,姊妹倆興奮地激動落淚,彷彿也從過去兩年的幽谷解脫了。

力拚歐盟認證

台灣產地製作,封存原汁原味去年,Panos希望將張秋萍獨創的芒果、奇異果、芭樂、荔枝冰沙鋪貨到比利時分店販售,但是,台灣農產品出口到歐洲的空運費非常高,要新鮮保存到目的地更是不易,而保留芒果冰沙原味的最好方式,就是全部在台灣製作成果汁,運到歐洲後再加冰塊打碎磨製。

為了克服難題,張介梅與黃憶倫到處尋找技術,終於在台南找到一家擁有高壓低溫冷藏技術的工廠,只要將水果冰沙製成液態原料,封裝後即可保存色澤與新鮮度,這也因此打開芒果冰沙的國際外銷市場。

不過,歐盟國家對於食品安全管理標準嚴格,一款芒果冰沙要賣到國際,並不如表面上看到的那麼簡單,「一開始我們的芭樂冰沙並未取得認證,因為成分中的梅子粉含有農藥,後來也是不斷要求廠商改進才過關,顯見只要通過歐盟食品安全認證,代表我們的品質絕對是最有保證的。」張秋萍驕傲地說。

生意逐漸上軌道,今年一月,Panos也順利在台北市的杭州南路與信義路口開設第二家分店,今年九月也將進駐鴻海集團投資的台北秋葉原美食街,加上外銷歐洲的水果冰沙,也在洽談進入日本沖繩Panos,這些都是張介梅姊妹全新的事業舞台。

張介梅說,「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站起來,這兩年重新出發並非一路順暢,但我現在追求每一天都要過得有意義!」她再度證明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不放棄,生命花朵就會如春天吐芽般,一點一滴綻放出來。

Panos café Taiwan

負責人:張介梅

進駐永康街時間:2011年12月

年營業額:2800萬元

進駐永康街原因:曾以冰館打響國際知名度,熟悉商圈生態。

特色:將蚵仔煎、滷肉飯口味融入西式餐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280

中國將首度成為凈資本輸出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769

yuandollar_2596245b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規模將首次超過外商對中國的投資。

商務部部長助理張向晨22日表示,中國對外投資增速在未來五年會保持在10%以上,“中國已經到了資本輸出的階段,即將成為凈資本的輸出國。”

《上海證券報》報道稱,對外投資的增速將促使這一點很快成為現實。張向晨在22日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對外投資處於快速發展階段,預計今年中國對外投資增速約為10%,對外直接投資金額將達1200億。

捕獲

盡管目前中國對外投資規模仍小於使用外資規模,但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稍早曾明確表示,明年對外投資規模可能會超過利用外資規模。

張向晨昨日也說,

中國的對外投資的金額超過吸引外資的金額,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如果今年不能實現,在不遠的將來也會實現。

他還強調,

未來五年對外投資增速會保持在10%以上,這是一個大的判斷。中國會保持在世界投資大國的行列。

與快速的對外投資增長相比,今年中國吸引外資的速度出現明顯下滑。前9個月中國累計實現投資749.6億美元,同比增速高達21.6%;而實際使用外資金額873.6億美元,同比增速則是下降1.4%。

商務部數據顯示,2002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為27億美元,到2013年增至1078億美元,短短12年內增長了近40倍。目前,中國對外投資位列世界第三。

另外,張向晨還指出,今後對外投資會更加看重質量,以促進企業國際化經營的程度,和提高他們“走出去”的能力。要通過“走出去”促進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中國一些具備優勢的裝備制造業行業,從全球範圍來看都受到很多國家歡迎,有廣闊的市場。比如電力設備、電信設備、通信設備、船舶、高鐵等。

為更好推進企業“走出去”工作,商務部日前新修訂出臺《境外投資管理辦法》,確立了“備案為主、核準為輔”的新型管理模式,進一步推進了境外投資的便利化進程。

張向晨還透露,商務部還準備采取和正在采取一些配套措施,包括加大對企業的金融信貸的支持力度,按照商業化和市場化的原則為企業提供融資的支持等。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196

泰笛洗滌:洗滌O2O如何通過自建物流輸出標準化服務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09/148818.html

i黑馬:泰笛洗滌的創始人姚宗場是一位連續創業者。從2005年起先後創立廣告創意公司“貝恩廣告”和P2P網站“哈哈貸”,結果是一勝一負。對於泰笛洗滌,姚宗場為其選擇了標準化服務的輸出者這一角色,專註做好上門取衣送衣等配送環節,而不去碰洗滌等流程。
 
\連續創業
 
早在2005年,姚宗場就開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創業。學習美術出身的他創建了一家廣告創意公司“貝恩廣告”,並對其寄予厚望。但是,國內的廣告市場並不像他想的那麽美好,拿客戶的同時往往伴隨著拉關系、吃回扣等“潛規則”。而這些情況都讓讓姚宗場感到無所適從,也正因如此,他將眼光瞄準了海外市場。
 
姚宗場透露,貝恩廣告服務過很多世界500強企業,如花旗銀行、固特異輪胎、法國南部旅遊局等都曾是該公司的客戶。
 
到了2008年,姚宗場帶著自己賺得的200萬再度創業,興趣使然,他選擇了互聯網金融,哈哈貸由此產生。但是,在哈哈貸融完A輪之後,出現了股權問題,姚宗場離開公司,決心做一件更加有意義的事情。
 
為什麽會選擇做泰笛洗滌?

姚宗場透露,這個決定是自己做了排除法得來的。具體來說,姚宗場將衣、食、住、行一字排開,逐一調查、思考其中的機會,從而選擇了“衣”。姚宗場的邏輯是:首先,大剛需一方面是供應,另一方面是維護,自己希望從維護介入。“住”太重;“行”是在汽車,但自己並不了解;因此,“衣”成了最好的選擇。
 
通過多番調查,姚宗場發現了洗衣行業蘊藏的巨大機會。首先,市場巨大,且夠分散,大型加盟連鎖品牌市場占有率不到2%;其次,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需求也在快速上升。
 
模式:自建物流,輸出標準化服務
 
泰笛走“輕”的路線:公司並未自行組建中央洗滌廠,泰笛洗滌本身僅作上門取衣送衣等配送環節,而洗衣環節則是直接整合傳統一線洗衣品牌的加盟商作為自己的洗滌供應商,用姚宗場的話來說就是“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
 
在供應商方面,泰笛洗滌的標準有兩點:第一,泰笛洗滌排除了所有二線品牌,只選擇與一線洗衣品牌合作,如如象王、福奈特等;第二,能夠遵循泰笛洗滌方面提出的服務標準。姚宗場制定了嚴格的洗護標準流程,要求洗滌工廠在處理泰笛訂單時,務必按照此標準進行洗護,並進行驗收,不遵循標準操作的工廠將被淘汰。
 
在姚宗場看來,互聯網對傳統行業的改造應該是建立在傳統行業已有資源基礎上的。一方面,泰笛洗滌要整合、吸取傳統行業多年沈澱下來的經驗和優勢;另一方面,傳統行業的弊端往往在於服務質量、服務效率等方面,他們則借助互聯網改善這些不足。
 
泰笛洗滌具體的服務流程是,配送員在接到訂單之後上門取衣,而後由幹線配送員統一將衣服送至洗滌工廠。為了提高配送效率,泰笛洗滌自己開發了一套配送調度系統,這套系統可以有效地解決並單、連單和始發派單中人為經驗產生的空駛碎片和等待碎片問題,為配送員規劃出一套最合理經濟的路線方案。
 
姚宗場的想法是,泰笛洗滌通過最貼近用戶的上門服務,切入生活大市場。在未來的業務拓展方面,泰笛洗滌將會依托配送團隊將服務拓展至一起其他標準化較高的領域,如上門維修、上門綠植等。
 
選擇聚焦:只留下APP入口
 
2014年10月份,姚宗場用30秒的時間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去掉400電話、網站和微信的下單渠道,僅留APP入口。這也一度使泰笛洗滌的下單量暴跌。
 
從目前狀況來看,大部分O2O公司雖然普遍比較關註App入口,但是同時會開發微信端入口甚至Web端入口。此前甚至有創業者表示,相對於APP,微信入口在實現同樣職能的同時節約了大量的開發成本,因此,微信企業號更適合創業者。對此,姚宗場表示,一方面,創業早期用微信端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泰笛洗滌在上海的第一波用戶也是從微信入口而來。然而,當公司有龐大的用戶量級的時候,微信很難承載。另一方面,微博曾一時爆紅,最終卻別微信替代,“誰也不知道下一個替代微信的是什麽”。
 
姚宗場表示,之所以僅保留APP下單渠道,是出於兩個個方面的考慮:第一,降低客服成本;第二,讓下單流程更加簡單。
 
但是,去掉其他下單渠道的決定給姚宗場帶來了意外的驚喜,他發現在朋友圈分享“泰笛洗滌”的用戶大大增加,通過朋友圈之間的互相分享,APP用戶之間自動傳播也開始擴大。而這給泰笛洗滌帶來的好處是,推廣成本和運營成本的下降。
 
事實上,做出僅留APP的決定後,姚宗場也心懷忐忑。“決定作出後,泰笛洗滌曾經歷過低潮期,下單量暴跌。而一段時間過後,訂單量開始上升。目前,僅上海一地,新用戶通過APP下單量就增加至每天1000單”。

原文轉自DoNews,原標題為:《專訪泰笛洗滌姚宗場:做洗滌O2O中的“服務者”》,本文由i黑馬編輯,原文略有刪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767

2015,中國的拐點與起點:輸出貨幣,輸出資本,輸出牛市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991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4-12 20:11 編輯

2015,中國的拐點與起點:輸出貨幣,輸出資本,輸出牛市
作者:格隆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A股輕松站上4000點;
B股全線漲停;
“交主權,不交定價權”,一直為外資主導的香江市場,格隆匯“港A股40”指數短短兩周時間大漲51%
萬里之外的太平洋彼岸,美國中概股集體瘋漲

而事實上,正規軍尚未出動!

思維高度決定你的人生高度。如果你只是把以上現象簡單歸結資金為尋找估值窪地而自發流動的金融現象,你可能是一個很優秀的金融分析師,你會取得“白領級”的成功,但你確定不會有封狼居胥的榮耀與收取關山五十州的功勛。

是的,以上現象,與估值無關,與資金流動無關,與金融理論無關

以上現象,與歷史趨勢有關,與國家意誌有關,與中華帝國崛起的拐點與起點有關,與2015年中國開始刻意輸出貨幣、輸出資本、輸出牛市有關

今天這個場景與公元前119年那場事關漢民族崛起至關重要的漠北戰役無比相似:那是漢軍在距離中原最遠的戰場進行的一次規模最大也最艱巨的戰役。自此戰後,彪悍傲慢的匈奴從此一蹶不振,而幾乎整個亞洲(彼時歐洲能稱得上國家的只有羅馬,其他全是蒙昧的部落)都在豎耳傾聽一個聲音: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如果翻譯成今天的白話文:但凡與我中華休戚相關的資產,哪怕遠在星球的另一端,也必須體現和恢複其應有的內在價值與尊嚴

這就是環球“中華資產”大漲的真正奧秘!(當然,誰的估值更低,誰的價值會體現得更淋漓盡致一些!)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2134年前的鏡像

格隆把鏡頭回放到2134年前(漢武帝元狩四年)的漠北之戰——那是一場對漢民族崛起至關重要的戰役。彼時漢朝已消滅了強敵匈奴的右部勢力,基本崛起於亞洲,但東北方的匈奴左賢王和匈奴單於本部尚擁有相當實力,仍然是妨礙西漢王朝真正崛起的強大勢力。

為徹底統一北方,掃清崛起之路上的障礙,雄才大略的漢武帝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1政治上中央集權制度不斷強化,以高效動員全社會力量;

2外交上從唯我獨大,韜光養晦,轉向積極作為,合縱連橫

開始主動“拉群”,建“朋友圈”,派出彭吳聯絡貊,以阻止匈奴向東發展,派張騫通西域,與西域諸國建立友好關系,以切斷匈奴右臂;

3軍事上貫徹主動進攻的攻勢戰略思想,閑置韓安國、李廣等雖英勇敢戰但多年來消極防禦戰略思想根深蒂固的將領,果斷提拔衛青、霍去病等,善於指揮騎兵集團在荒漠草原地區進行大規模主動機動作戰的將領,同時大力建設騎兵部隊,提高漢軍在荒漠中行軍作戰的機動能力和攻擊力;

4經濟上實行整理幣制、專賣鹽鐵、加重商稅等措施,積累實力,秣兵厲馬;

漢武帝元狩四年春,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各統兵5萬,遠度重重沙漠,北上兩千余里,“取食於敵”,一舉殲滅匈奴9萬余人,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今貝加爾湖)”,成為漢人最高榮耀的象征。而匈奴從此一蹶不振,“漠南無王廷矣”!



漠北戰役是漢民族在整個人類史上真正崛起的拐點與轉折點,其本質是漢王朝與北方強鄰匈奴爭奪市場,爭奪資源的角力。這場長途奔襲的主動出擊戰能取勝,是西漢王朝幾十年經濟發展、軍事實力不斷提高,尤其是騎兵部隊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的結果;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在大政方針上審時度勢,順應歷史形勢,適時地改變前代單純防禦的戰爭策略,確立了新的攻勢戰略思想,一舉奪回戰爭主動權,同時打通了到塔里木盆地及中亞的商路,匈奴控制的河西走廊也歸屬漢朝——一個名叫絲綢之路的貿易通道自此出現在中華歷史上

從此,匈奴這個民族慢慢從歷史上消失,而在從中原到中亞的“一帶一路”之絲綢之路上,西漢的外交使節和商人往來絡繹不絕,大漢朝過剩的產品“茶葉”、“絲綢”、“瓷器”等源源不斷輸出海外,中華民族則從此開始了近兩千年傲視全球的泱泱大國地位

回到今天:輸出什麽?軍隊?還是資本?

首先看今天的中國與兩千多年前的漢王朝時期有什麽相同。至少如下核心要點是完全一致的:


1、經過幾十年的經濟發展,國家實力大幅提高,客觀上有足夠實力開始重新規劃和調整自身的全球定位,並付諸實施;
2、社會的政治集權分權態勢已經趨於清晰和穩定;
3、對內生產要素的利用已到極限:無論是人口紅利、環境約束、資源價格,還是過剩的傳統產能,都已成為必須解決的問題。走出去,開辟“絲綢之路”成為必須的選擇;
3、全球資源爭奪開始加劇,韜光養晦的空間越來越狹窄,外交、政經、軍事上都要求主動作為;
4、還有最後一條:沒人會主動讓出一條“絲綢之路”讓你通行。你想要的東西,必須自己主動出擊去拿。軍隊用子彈拿不回的東西,也別指望外交家在談判桌上用口舌拿回——這一條,與兩千多年前沒任何變化;

唯一與兩千年前不同的是:今日之全球帝國的建立,不再是(至少不完全是)靠輸出軍隊的殺伐來獲得。

怎麽辦?

前天人民日報出版社隆重出版解讀習近平總書記《“四個全面”學習讀本》,也提出了這個問題:“21世紀第二個十年,中國向何處去?對於世界來說,這個問題的答案,變得遠比100年前重要得多。在中國國內,1992年的市場化浪潮、1997年的香港回歸、2001年的加入WTO2003年的抗擊“非典”、2008年的奧運盛典,這一連串里程碑式的事件,刻畫了一個歷史悠久的大國邁向複興的軌跡,也將那個不曾消失的疑問一次次推上前臺:中國將走一條怎樣的發展道路?

其實,《孫子兵法·謀攻篇》有明確的回答:“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簡而言之,輸出主動外交,輸出軍事軟實力,輸出資本。而資本輸出為重中之重。

從經濟學角度而言,任何一個經濟體參與全球社會分工體系,都不外乎以下幾個層次:

1、輸出原材料與勞動力,這是最低層次的輸出,絕大多數非洲與拉美國家都是這種類型;

2、輸出產成品與服務,這是擁有一定資本與技術積累後的結果。東南亞、東歐等國屬於這種類型;

3、輸出高精尖技術、產品與服務,西歐、北歐、北美都屬於這種類型;

4、最高層次的是過渡到輸出資本。美國是典型代表。它靠美元的全球儲備貨幣地位與資本輸出,年複一年地在全球一茬一茬地割韭菜。日本一度做過類似嘗試,但不斷走下坡路的疲軟經濟令其功虧一簣;

之所以輸出資本是一個經濟體最高的分工形式,是因為資本是用來定價的。如果取得了定價權,再高精尖的產品或服務,都會在利潤分割中乖乖交出利潤的大頭。

這如同進化,是一條非常艱辛的路,不是所有國家都能過渡到這個階段的:沒有雄厚的經濟實力擔保和背書,沒有遍及全球的貿易交往與支付場景(這就是為什麽騰訊財付通鬧騰得再歡,也威脅不了支付寶一個道理——支付寶有淘寶這種天然支付場景。微信支付則沒有——我們總不能天天發紅包?),沒有國內資本的相對過剩經濟增速下來後,資本在國內體系已無法分享到需要的收益率水平,稱為相對過剩,想輸出資本幾乎是天方夜譚。

今天的中國有了這個機會、能力與需要,當然無需手軟!

所以,你看到我們有一帶一路,我們有亞投行,我們有金磚國家開發銀行,我們有上合組織開發銀行,我們有亞洲自貿區,我們有東亞經濟共同體……我們可以出錢,我們可以讓渡投票權,我們可以放棄一票否決權,都沒關系。

只要你用我們的人民幣,只要我們能資本輸出(帶動產能輸出)!

啰嗦了N多,其實格隆只是想說下面幾點:


1、股市上漲是國家意誌;
2、資本輸出是大國崛起的必由之路;
3、2015年,是中國輸出貨幣,輸出資本,輸出牛市的元年!
4、最受益的,當然是一衣帶水,估值超低,

港股的未來:40400400040000

很多朋友與格隆交流:你為何對這波港股行情如此篤定?對後市怎麽看?

其實隆篤定的不是港股,篤定的是2015年是中國資本輸出元年:這是國家意誌,更是歷史趨勢!這種背景下,廉價的港股想不見證一個奇跡都很難。

所以,在提出“港A股”概念的時候,格隆就想過寫這麽一篇文章,彼時選擇的題目是:300300030000(港交所股價上300元,港股日成交量上3000億,恒生指數上30000點)。只是沒有想到形勢比人強,這些數據眼看就到了。格隆鬥膽換一個小標題:40400400040000

40:格隆匯“港A40”指數翻倍

400:港交所股價上400

4000:香港日成交額突破4000億;

40000:恒指突破40000點;

以上目標也許現在看來有冒進成分(就像在本輪行情啟動前,格隆鬥膽預測日成交會上3000億一樣,當時覺得真不可能),但不影響我們大膽猜想,理性分析。

140:格隆匯“港A40”指數翻倍?

先複習一下格隆匯“港A40”指數成分股(見下圖)



在看看格隆匯“港A40”指數的表現:



從格隆匯324日提出旗幟鮮明做多“港A股”以來,格隆匯“港A40”指數已經再短短16格自然日內上漲了51.19%,到達151.19點。

能否到200點(翻倍),這個沒法用模型測算,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2400:港交所股價上400

這個是可以算的。

如果說港股歷史性的牛市才剛開啟,那麽目前受益最大的肯定是券商。但如果說要找一個比券商確定性還要高的,那麽就只能是港交所了!

港交所的盈利模式和券商是極其相似的。但是他比券商可要好做多了,熟話說我的地盤我做主,港交所可是整個市場的唯一參與者,說白了就是特許壟斷經營!這也是為何港交所常年都能獲得30-40pe估值的原因了,要知道在香港這個市場里面,這種估值的大型公司除了騰訊可能就找不出第二家。而港交所高達52%的凈利潤率也間接說明了壟斷的生活是過得多麽的愜意。

格隆本想用資金做的模型來講解,但估計很多人煩那種八股文。好吧,下面就跟著我的思路來簡單算算港交所到底值多少!

從旗下成員的名字以及公司財報可以發現港交所的收益主要來自以下幾個部分(2014年來自年報的數據):

其中1、2、3三部分的收益就是和成交量直接掛鉤的,而且基本呈線性相關,通俗點說就是成交量增加百分之多少,這部分的收益也相應增加多少。2014年的現貨日均交易額只有562億,這就給港交所帶來的64.83億的收入。A股牛市前後的成交量峰值差異可以達到10倍,而日均差異估計在5倍左右。港股的牛市才剛剛開啟,我們不用A股高規格的標準,保守點打個6折,那也有3倍了



4、5、6三項的收入合計是26.44億,我們保守一點,2015年這塊收益給個零增長吧。

除開收益就是各種成本和費用了,14年這塊是近31個億。如之前所說,港交所是個坐地收錢的主,可不是什麽制造業,收益端大幅上漲的同時,成本端的變化可以是微乎其微的。就算激進一些,15年費用這塊給30%的增長,那麽就是40億

最後一個剩下的因素就是稅收了,按15%來算

全部要素就清楚了,那麽結論就看下面這張圖吧。



最後的最後,咱們來算算股價吧,往年港交所都是給40倍pe,今年咱們再保守一點,給30倍行不行?結論請看下圖。



30倍pe,按預測中性的情況來看,港交所就已經達到395塊了,這就是開頭我說的,港交所可能到400元,可能有點瘋,但不是一個夢!

34000:港股日成交突破4000

這個也是可以從A股和港股過往牛市經驗推算的。

先看看A股成交額變化


A股在2000年之後到07年牛市前,很長一段時間的成交額只維持在100-200億之間,但07年牛市迅速向上翻了10倍至2000億。而本輪A股啟動前,很長一段時間的成交額維持在2000億左右,啟動後也迅速上翻了4倍至8000億(月度日均成交額),而且目前還在不斷的往上蹦。

另一個值得參考的數據是:A股成交額/總市值比例在這輪牛市啟動前為0.5%-1%之間,啟動後達到2%,差不多就是07年最高的水平。

再來看看港股成交額變化:


同樣港股在2000年至07年牛市前,成交額平均在200億左右,牛市中最高翻了8倍至1600億。而牛市之後的很長時間里,港股成交穩定維持在700億的樣子,如果此輪定義為牛市,那就看成交額可以往上翻多少。從目前馬上要突破3000億的情況看,4000億應該不是問題,這個對應日常水平只翻了6倍。


之所以認為這個6倍不是問題,還有一個參考數據是港股成交額/總市值比例,目前為0.2%-0.3%07年歷史最高到達0.7%0710月港股市值創下當時新高,同比翻倍,成交額/總市值從0.3%漲到0.7%。假設現在港股市值翻倍,成交額4000億,比例剛好也是0.7%

440000:恒指突破40000

先看看目前香港股市的估值水平在全球的位置:



上圖橫軸為市盈率(PE),縱軸為市凈率(PB)。很明顯,A股創業板已經私奔到月球去創業去了,而港股則趴在地下礦井里

再看看歷史PE(如下圖)


152月香港主板平均PE10.87,恒指平均24800點。恒指在08年金融危機前的平均PE基本都在1718倍,歷史PE最高時(07年牛市時)超過25。如果本輪行情,未來PE可以到達17-18(差不多2009-2010的水平,也就是恢複到金融危機前的平均水平),則指數完全可以看高到4萬點。



最後的一個猜想:誰會是這波行情的十倍股?

每一波大行情,必定會出現10倍股。這類公司,除了一定的機緣湊巧,其最大兩個特征是:

1、合適的市值;

2、有還算不錯的基本面,但具有能脫離基本面約束的想象空間(任何股票短期漲十倍,一定是需要脫離基本面的);

這是我們正在認真尋找和研究的課題的,我們期待能夠找到,並分享給大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689

中國密謀資本輸出,第一站直指港股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478

中國密謀資本輸出,第一站直指港股
作者: 孔維偉


編者按在中國資本輸出和人民幣國際化大棋局中,香港股市已經憑借其得天獨厚的優勢成為一個“棋眼”,是內地資本向全球市場輸出進程中最重要的橋梁和中介。內地資金成為香港股市日漸重要的一支力量,是大趨勢,無可避免。如果說被美國震驚的中國“亞投行”戰略,已突顯中國在全球資本的“野心”,但這還只是一個點上的戰略,而中國金融資本的輸出,必將越來越發揮中國在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力。而跨越這一步的焦點,首重香港金融市場,為此,我們認為,在這一戰略風口下,香港股市的恒生指數第一輪上漲目標將是40000點!

俗話說,一盤活棋兩個“眼”,中國內地股市與香港股市互聯互通,如果決策層把這兩個“棋眼”都做好了,資本走出去和人民幣國際化的大棋局也就活了。我們認為,習近平的“一帶一路”決定了,未來20年將是 “中國”全面走出去的大時代,產能輸出、資本輸出、貨幣輸出、文化輸出……,而且是大張旗鼓地輸出!在中國資本輸出和人民幣國際化大棋局中,香港股市已經憑借其得天獨厚的優勢成為一個“棋眼”,是內地資本向全球市場輸出進程中最重要的橋梁和中介。

博覽首席研究員李宏圖先生認為,在“走出去”戰略的大背景下,人民幣國際化目前正在加速推進,作為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香港資本市場將成為中國資本的第一站。另一方面,中國大陸金融監管層近期以來,不斷鼓勵內地資金進入香港股市,這本身就表明了中央政府的態度,香港市場作為國內資本輸出的第一個出海口,其資本市場的定價權,應該是中央政府勢在必得的。

顯然,我的這個角度,已不是局限在A、H股價格的對比,而是從國家金融戰略層面的思考。如果說被美國震驚的中國“亞投行”戰略,已突顯中國在全球資本的“野心”,但這還只是一個點上的戰略,而中國金融資本的輸出,必將越來越發揮中國在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力。而跨越這一步的焦點,首重香港金融市場,為此,我們認為,在這一戰略風口下,香港股市的恒生指數第一輪上漲目標將是40000點!

戰略方向已定,政策風向自然跟隨——

我們註意到,繼“滬港通”之後,3月27日,證監會發布了《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參與滬港通交易指引》,放開內地基金投資港股通的條件,明確基金管理人可以募集新基金投資香港股票,無需具備QDII資格。

時隔四天,保監會發布了《中國保監會關於調整保險資金境外投資有關政策的通知》,增加香港創業板股票投資,拓寬險資境外投資範圍。

此外,深港通有望在今年下半年推出,將再一次提升兩地市場之間的資金流通的便利性。

這些都可視為中央政府為資金南下提供更大了的制度便利。

香港股市緣何成“棋眼”?

從經濟角度看,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中國要在全球經濟體系中進一步扮演樞紐作用,也就是說中國的資本市場要配置全球資源,而人民幣也要成為國際貨幣。在這一過程中,香港股市從“中國市場”的角度來看,將是中國內地股市走勢的自然延伸;從“全球市場”的角度來看,又是中國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輸出牛市”的前線。來自中國的資金和來自世界各地的資金在香港實現匯合,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正如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近日所言:“香港的業務模式過去20年是中國需要資金的人到香港來融資,世界上有錢的人把錢融資給他;今後20年除繼續做這個以外,要將中國有錢的人和世界上需要資金發展的人結合,這樣的中國資金也能投入世界。”


在金融層面,滬港通已然實施,深港通年內成型,香港和內地市場將深度打通,香港證券市場將越來越從一個半獨立的資本市場,變成和滬深甚至包括北京(全國股轉系統即“新三板”位於北京)在內的內地交易所分工合作的典型意義上的中國市場。

中國要成為全球金融強國,顯然需要一個和紐約、倫敦比肩的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金融中心。客觀而言,上海和香港兩地,都難以獨力達到這一目標,但滬港兩地的合作,卻可以珠聯璧合。上海扮演人民幣在岸金融中心角色,香港扮演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角色,上海資本市場重點服務境內,香港資本市場則兼顧境內外,打造更高水平的“國際板”。而北京、深圳作為高新技術和創新創業基地,兩地的資本市場則優先為中小企業和創新型企業服務,從而形成京滬深港四地資本市場錯位發展、合作共贏的體系。

北水南下,搶奪港股定價權!

過去多年,香港是全球資本的主要集散地,而港股的主要參與者以歐美資金為主。散戶、香港本地資金、內地資金盡管一直在增長,但遠未達到與歐美資金抗衡的規模。現在,中央政府推動大規模資金南下,上述格局隨著內地資金的持續湧入勢必出現巨大變化。

3月27日,證監會發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參與滬港通交易指引》被業內解讀為公募基金投資港股正式開閘。嗅覺靈敏的資金將其視為南下信號,意圖搶先攻占港股價值窪地。截至4月26日,在持續一個月的資金南下潮後細數戰果,香港股市上漲個股的比例高達88%,其中61只個股翻倍,289只漲幅超過50%。而下跌個股的比例僅有8%。

一時間,南下資金複制A股邏輯炒作港股,而存量的歐美系、本土系資金被動入局,內地研究機構正加大港股研究力度。種種跡象表明,長期由歐美資金主導的香港股市話語權悄然發生變化。

我們註意到,截至目前,大量“北水南下”實際上只維持兩天,即4月8日至9日,該兩天港股通每日105億的額度用盡,之後,就沒有這麽多錢流入了,但是,與此同時,過去數個星期,香港股市每日成交額多達2000億,錢從何來?

答案只能是來自海外,香港金融管理局在過去幾個星期每天都買入大量流入的美元,這清楚地表明,國際大鱷似乎也甘心拱手讓出定價權,正準備在香港大展拳腳。

預計在內地資金、歐美資金和香港本地資金三方角力之下,香港市場兼有資金驅動和國際資本逐利的多重因素,出現大起大落的可能性較低,在基本面上更容易維持“慢牛”格局。

總的來說,香港資本市場在資本輸出和人民幣國際化兩個國家戰略中肩負著重要使命,北水南下只要不傷及A股市場的大局,相信國家樂觀其成。內地資金成為香港股市日漸重要的一支力量,是大趨勢,無可避免。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香港股市還只是中國資本輸出的第一站,4月份內地資金突襲港股也只是前哨戰,在政策推動下,內地巨量資金已是枕戈達旦準備南下。毫無疑問,中國資本與世界資本在香港交匯,勢必碰撞出耀眼的火花,恒生指數刺破40000點指日可待!

(來自博覽財經)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4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