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票據貼現兩頭難做替代品國內信用證「走紅」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1026/2416300.shtml

  每經記者 胡俊華 發自上海
一方面是信貸額度受限,讓商業銀行無錢用於貼現;另一方面是貼現利率高企,令一些企業無奈棄用票據。於是,不佔用信貸額度、利率又低的國內信用證業務,正成為部分中小銀行票據業務的替代工具。
「因為沒有額度,我們停止票據貼現業務一段時間了,」昨日(10月25日),一股份銀行上海某支行行長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之前被我們冷落的國內信用證,現在正替代票據業務。」
對此現象,多位接受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表示,一旦票據貼現利率降下來,估計國內信用證就會「好景不長」。
國內信用證業務流行
由於國家銀根收緊,監管部門對各銀行的監管越來越嚴,自今年7月起,銀行承兌匯票直貼價格直線走高,並在9月末一度達到13%以上,導致企業融資成本迅速增加。
對於一部分股份制銀行來說,銀行承兌匯票能帶來大量保證金存款,但由於一些有話語權的大中型企業拒絕承受銀行承兌匯票貼現利率高企帶來的成本壓力,因此,部分中小銀行今年以來逐步開展國內信用證業務。
一西部大型企業集團財務總監表示,國內信用證,是授信銀行為了完成任務,在承兌貼現價格較高的情況下,幫企業出的一個變通的策略。最近3個月,其所在單位國內信用證代替國有股份制銀行承兌的總量超過10億元。
「如果年底之前承兌價格月息都在8(千分之八)以上,我們可能會考慮繼續使用國內信用證。」上述財務總監說。
另一位企業集團財務人員也表示,目前該企業和當地各家銀行都有開展國內信用證業務,「雖說此項業務還不成熟,但從各大銀行最近的態度來看,他們是有意要做大此業務,我們也會加大信用證方面的計劃,除非銀行承兌價格有實質性下跌。」
據業內人士介紹,雖然流程更為繁瑣,但國內信用證在某種程度上可以代替票據業務。但與銀行承兌匯票相比,信用證結算方式只適用於國內企業之間商品交易產生的貨款結算,且只能用於轉款結算,不得支取現金。
前述股份行上海某支行行長表示,國內信用證體現為代付業務,「一般來說,就是我們為申請融資的企業開立國內信用證,同時向其他銀行拆借資金,並向融資企業的交易對手支付資金,信用證到期我們回籠資金後再歸還其他銀行資金。」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一些銀行代付業務量增長快速。比如,去年末北京銀行代付規模48.7億元,今年6月末為130億元;浦發銀行去年末代付規模152億元,今年6月末814億元;民生銀行去年末代付規模243億元,今年6月末562億元。
不佔額度 但操作繁瑣
「部分缺乏信貸額度的銀行,以同業拆借方式取得資金放貸,比如國內信用證代付。」一股份銀行金融機構部人士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樣(操作)既不佔用信貸額度又可以滿足客戶的貸款需求」。
「國內信用證業務我們早已有之,只不過今年做得比較多。」滬上一股份銀行信貸人士說。
國內知名票據經紀公司上海普蘭投資公司近期一份調研報告稱,自1997年以來,儘管所有商業銀行都聲稱可開辦國內信用證。但到目前為止,僅中國銀行和招商銀行國內信用證業務形成了一定規模。究其原因,在於國內信用證操作繁瑣,同時不如銀行承兌匯票使用方便。
「一般國內信用證操作下來,企業需要承擔的成本約在7%~8%(年化利率),比票據低很多,」上述股份銀行金融機構部人士表示,「這也是國內信用證為企業所接受的原因。」
一股份銀行信貸經理則稱,(國內信用證)只能說是一些中小銀行在考核指標下的無奈之舉。國內信用證屬代付業務,但不佔用額度,還能有保證金存款,貸款利率也能為企業接受,所以雖然操作繁瑣很多,「我們也是只能硬著頭皮做」。
根據普蘭公司9月末對成都市場的調查報告顯示,股份制銀行成為當地國內信用證業務的主力軍。比如某股份制銀行,原先每年票據量保持40%~50%的增長,受到近期市場影響,客戶出票意願已下降較大,直接導致該行存款量的下降。
「所以,類似這些股份銀行,在目前這個階段,大量開國內信用證,是暫時取代承兌匯票的一種重要手段。」報告稱,另一家股份制銀行,雖然開票量近期萎縮50%,但信用證方面卻增加30%。
「替代品」能熱多久?
「國內信用證,實在是中小銀行的無奈選擇。」前述股份銀行上海某支行行長稱,主要還是看票據利率能否回落。
普蘭公司的報告也贊成上述觀點。報告稱,9月末隨著票據貼現價格的高企,貼現利率加上貸款利率,大部分企業的綜合成本目前已經達到18%以上。但作為目前主要的出票行業主體,鋼鐵,化纖,冶金等,它們的行業綜合毛利率分別在5%、8%、13%。
報告還稱,如果這些行業在目前這種情況下繼續大量開票,企業生存將會非常困難,所以這些企業拒絕大量開票也在常理之中;反過來思考,這些企業又都是資金密集型的,如果它們不開票,將得不到貸款,同樣無異於自殺行為。
「企業和銀行無疑都處於非常尷尬的境地,在這種情況下,國內信用證業務便隨之誕生,作為在目前緊張環境下的一個替代品。」報告稱。
目前票據直貼利率已從高點回落。根據普蘭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昨日該公司發佈的直貼利率為8.5‰(月息)。「各家商業銀行前段時間對票據規模進行了調 劑,目前票據利率出現回落,就是規模在慢慢釋放跡象」,該公司一管理層人士表示,「但應該不會回到6的水平,大概在8左右徘徊吧。」
也有股份行交易員表示,目前政策面沒有明確放鬆信號,銀行受信貸監管仍然較為嚴厲,因此,票據利率難以出現持續下行的狀況。
另一股份行公司業務部人士也認為,由於信貸收緊的大趨勢沒有變,銀行業機構可用於收票的規模並不多,預計票據利率進一步下行的空間有限,對一些中小銀行而言,國內信用證仍有繼續使用的理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93

不吃不睡超專業 「標本演員」走紅好萊塢


2014-07-28  TWM  
 

 

「死了也要演」對好萊塢的動物演員而言,這句話是再真實不過的描述。

日前,《彭博商業週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報導,好萊塢最物美價廉的演員非動物標本莫屬,不僅片酬便宜,而且二十四小時甚至全年無休,像是上映中的《黑魔女:沉睡魔咒》(Maleficent)裡面那隻表現搶眼的烏鴉忠僕,極可能就是標本演員。

動保法趨嚴,替身代打

長期與好萊塢片商合作的標本公司畢紹夫(Bischoff's)指出,標本演員漸受重用,推力之一是活蹦亂跳的動物演員成本太高,包含保險、起居照顧、餵食等基本開銷之外,還得延攬專屬的訓練師隨侍在旁,整體費用比標本演員高出千餘美元。

推力之二是美國境內動物保護相關法規越來越嚴格:會造成人身危險、動物心理壓力的場景,片商一概不准派出活體動物上陣,即使像一隻老鼠掉到路人頭上的畫面,如今也得由標本替身上場代打。「標本就是這些動物的替身演員,幫助牠們紓解拍戲的壓力,」畢紹夫創辦人之妻蘿賓絲(Mary Robbins)說。

另一方面,市場拉力則是電腦特效技術大進步,取代效果幾可亂真。基本考量是,即使是小型動物,在拍攝過程中都存有很大變數,更別提大型動物容易造成片場混亂及危險。更精明的打算是,標本演員不怕餓也不怕累、不會吵更不會鬧,因此成為好萊塢片商的心頭好。

便宜又好用,經濟實惠

以畢紹夫的「旗下藝人」為例,包括麋鹿、棕熊、野馬等大型動物,週租金為六百五十美元(約合新台幣兩萬元),小型動物則只要六十五美元,每月出租數量已由兩位數增至三位數。知名的「旗下藝人」包括《獨行俠》中強尼‧戴普(Johnny Depp)頭上的烏鴉、《MIB星際戰警》裡的巴哥狗探員法蘭克等。

好萊塢的需求漸強,因此,催生出製作動物標本的新興產業,除了畢紹夫外,今年三月才剛成立的獵捕標本(Prey Taxidermy),則是打出提供博物館等級的標本為賣點,並與動物租借公司好狗兒動物(Good Dog Animals)合作,搶進好萊塢的另類商機。

「我們許多標本生前就是在好萊塢當動物演員,」創辦人瑪克漢(Allis Markham)表示,「現在它們又可以重新回到大銀幕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904

太子妃PK羋月 又窮又雷的網絡劇走紅的心酸秘密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1-08/976608.html

網劇其實是一門關於吐槽的生意……

《羋月傳》告訴你“霸道女總裁”是如何激勵員工的(組圖)

最近的國產電視劇領域,幾乎被兩個“王的女人”承包了,一個是羋月,一個是“太子妃”。

雖然兩部電視劇出品方涉及同一家視頻網站,但完全不是一個路數,一個是傳統正劇、大戲,另一部則被網絡上稱作“有毒”的“神劇”。先看看網友的吐槽感受一下:

一邊是各種吐槽:五毛特效、雷人劇情,一邊又表示“欲罷不能”,網絡自制劇走紅背後的秘密到底是什麽?

史上“最窮”神劇走紅 

從百度熱度指數來看,《太子妃升職記》和女主角的搜索熱度上升迅速,該劇改編自同名網絡小說,穿越+性別變換+宮廷鬥爭+愛情,小編感到非常淩亂。簡單來說就是現代人張鵬(男)穿越到古代後變成了太子妃張芃芃(女),然後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百度指數趨勢

但網上對史上最窮劇組的吐槽愈演愈烈,網友一邊倒地說制作方窮,不是沒有原因的。從服裝上看,穿得少確實省了一大筆置裝費。

令網友大呼雷人的劇中造型

“太子妃”導演透露,主要場景只有兩個。有火眼金睛的網友指出,地上直接鋪床墊就不說了,三張墊子立起來就是一個屏風,也過分極簡風格了吧。

網友吐槽場景

同樣是宮殿,號稱3億制作的《武媚娘傳奇》里是這樣的:

對於網上吐槽最多的涼鞋設置,導演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其實這個鞋都是我去淘寶一雙一雙選的,光選這個鞋,我就選了大概4個晚上。這個鞋太現代了,是需要改造的,但是時間來不及了。”

劇中太子妃每次吃東西都是榴蓮(聽說一直是同一個榴蓮殼),而妃子們聚會,永遠只有磕瓜子!

廣告植入被瘋狂吐槽

除了布景和服裝外,《太子妃升職記》也被吐槽廣告太多(註:由始至終都是同一家贊助商),而且植入過於“勉強”。

有人對小編說,“太子妃”劇中太醫明明還有個奢侈品廣告代言呢。

對於這點,小編想說……

報告顯示,網絡自制劇的收益,主要來自幾個部分:付費收入、衍生品開發、演藝經紀、廣告商冠名、貼片廣告和植入廣告。目前,廣告收入是網絡自制劇收入的主要構成之一。

除了廣告收入外,用戶付費占比也越來越高。網絡自制劇走紅,正是視頻網站為自己圈粉的最佳時機。

有網友表示,正是因為想快點追完神劇,所以充了會員……

相比網絡自制劇,巨額的版權收入是支撐傳統電視劇版豪華制作的基礎。據媒體報道稱,《武媚娘傳奇》首輪播放權賣了2.68億元,視頻網站獨播權賣了7800萬元;《瑯琊榜》據說單輪版權收入就有3億元;仙俠劇《花千骨》總投資為1.05億元,收入近2億元。

扒一扒“網絡神劇”發展史

雖然近兩年網絡自制劇搶了不少傳統電視劇的風頭,但一直沒有擺脫粗糙、搞怪的印象。

去年,藝恩網發布了《2015中國網絡自制內容白皮書》,梳理了國內網絡自制內容近十年的發展,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2006~2007年,代表作是《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Mr.雷》、《兩個女孩的那些事》。這個時候的自制內容特點是相對粗糙、缺乏完整情節、以個人創作並上傳的惡搞內容為主。

因惡搞《無極》走紅的《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

第二個階段:2008~2010年,網絡自制劇開始有了專業化的萌芽,這個時間段的代表作是《歡迎愛光臨》、《烏托邦辦公室》,小編覺得沒有什麽印象……

第三個階段:2011~2013年,自制劇和自制節目開始大規模出現,代表作有樂視網的《我叫郝聰明》、《唐朝好男人》,大鵬的《屌絲男士》、叫獸易小星的《萬萬沒想到》等。

正是從這個時期起,網絡自制劇開始了史(喪)無(心)前(病)例(狂)的商業廣告植入。

《萬萬沒想到》劇照

第四個階段:2014年,可以說是網絡自制劇元年,內容開始突破窠臼,在題材上進行了非常多元化的嘗試,代表作有《奇葩說》、《學姐知道》、《靈魂擺渡》、《你正常嗎》、《暗黑者》等。這時期起,各種自制劇逐漸引發了種種網絡熱議話題。

引發熱議的節目《奇葩說》

第五個階段:2015年,進入了網絡自制劇創新期。自制內容精耕化,網臺聯動常態化,超級網劇+大型純綜藝引領行業風向。其中,代表作品有,《盜墓筆記》、《無心法師》、《他來了請閉眼》、《十周嫁出去》、《歌手是誰》等。這一年,明星開始進入網劇領域,網劇也能自帶粉絲了。

《盜墓筆記》經典臺詞“上交給國家”,成為2015年流行網絡詞語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彈幕的發展,讓網絡自制劇如虎添翼,一邊看劇,一邊在彈幕上瘋狂吐槽,成為不少網友看劇的日常。

 

  • 每日經濟新聞
  • 李怡
  • 李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005

辣條走紅的秘密: “現在看是一個故事,在當時就是一個事故”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7754

麻辣加甜,是平江辣條吸引小孩子的秘訣。(東方IC/圖)

18年前,辣條這種食品陰差陽錯被發明出來,卻意外拯救了湖南平江這個貧困縣。在經歷了野蠻生長階段之後,辣條企業開始升級改造,試圖擺脫垃圾食品的惡名,同時他們也將辣條送上了網紅的位置。

2016年6月8日,一股低氣壓與來自南方的暖性海洋氣團短兵相接,淅淅瀝瀝的降水掠過大半個中國。

湖南省玉峰食品公司老板張玉東,驅車穿梭於省城的研發中心與老家平江縣的工廠,他正打算用機械手臂改造2012年才剛剛投產的生產線。

六百多公里之外的河南省,另一位辣條界領軍者劉衛平,對其河南省漯河市衛龍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衛龍”)的半自動化升級業已竣工,鋥光瓦亮的車間閃耀著“工業4.0”的光澤。

除了同為平江縣鄉黨,兩位行業領軍人物張玉東和劉衛平的人生本來沒有任何交集,直到18年前的1998年,辣條在平江縣被另外三個老鄉發明出來,繼而改變了整個縣城的產業走向,也影響了他們兩個人的命運軌跡。

位於湘北汨羅江畔的平江縣屬於國家級貧困縣,辣條產業在平江生根,在河南發芽,在不到20年的時間內迅速崛起,給平江人帶來了脫貧致富的曙光。

與真實世界里土得掉渣的形象反差強烈,在網絡空間,辣條是一個永不過氣的網紅主角。經過數輪熱捧,“來包辣條壓壓驚”、“其實我該來包辣條靜靜”成為社交網絡的經典語錄。由此,辣條被加冕“史上最牛零食”桂冠。

2016年4月份,“大V段子手”的一則微博,讓辣條再度屹立於網友討論的風口浪尖:“2015年中國電影市場票房總值達到了歷史新高300億元人民幣,但仍比不過河南一個省辣條的總產值。”

該條微博所言不虛,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零食辣條的產業發展形態,早已超越了很多人的想象。平江縣食品行業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全國有面筋食品(辣條)廠家一千余戶,產值至少達到500億-600億元,湖南與河南各占半壁江山。

從白手起家、遍地開花到亂象叢生、行業規範,辣條產業,實際上是民營企業野蠻生長的經典縮影。

給麻辣加上甜

“現在看是一個故事,在當時就是一個事故。”在平江有著“調味大師”名號的邱平,是最早發明辣條的三個合夥人之一。他對南方周末記者回憶,歷史上並沒有辣條這一食物的存在,它的發明創造,帶有強烈的偶然因素。

1998年,在長沙做麻辣生意失敗的邱平“逃回”家鄉,“生活一塌糊塗”的他正處於事業低谷期。與此同時,做玻璃生意的鐘慶元、在廣東打工的李猛能,都遇到了當時繞不過去的坎。沒有被挫折擊倒的三位創業元老,機緣巧合湊在一起“還是想做點事情”,希望能重整旗鼓。

平江縣有著悠久的做醬幹豆制品的傳統,李猛能自然而然打起了重操舊業的主意。閃現出做醬幹的念頭後,他專門跑過去長沙的食品市場認真考察了一番。

事實上,辣條正是起源於平江醬幹。據《平江縣誌》記載:“食品工業是平江的傳統產業,清朝康熙年間,平江的長壽醬幹就被列為宮廷貢品。”

“在平江,家家戶戶都會做醬幹,是平江的一大特產。”平江縣食品行業協會前會長鄒誇東上世紀九十年代曾在工商局任職,見證了傳統醬幹釀造衍生為辣條產業的整個過程。

他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平江耕地稀缺、交通閉塞,很久以前需要走幾十里的山路,把自家手工生產的醬幹用擔子挑到公路邊,再坐汽車運到長沙擺在江邊批發或零售。賣醬幹是很多平江人養家糊口的基本出路。

1983年,平江縣三市鎮人對平江醬幹進行改良,首次在醬幹中引入芝麻、辣椒做輔料,創新出麻辣醬幹,全縣醬幹年產量達到700萬筒。

土生土長的三市鎮人李猛能對醬幹制作輕車熟路,但是市場走訪結果卻不盡如人意。李猛能對南方周末記者回憶,在1998年,生產醬幹的原材料大豆出現了大幅度漲價,“由7毛多一斤,一下子漲到一塊五六”,醬幹行情持續走低。

實際上,邱平敗走麥城的直接原因,就是栽在這波行情劇烈波動之上。

看到醬幹行業一片哀鴻,李猛能險些泄了氣。萬幸的是,他當時並沒有完全氣餒,抱著一線希望再次深入市場打探了很久,直到遇見一位做農副產品批發生意的老板。

那位老板告訴李猛能,醬幹雖然滯銷了,但食品市場並沒有冷卻,如果能做出創新產品,他負責收購。“只要有新品,就能賣出去。”老板對李猛能說。

“我想都沒想就答應了,我說能,肯定能做出一個新產品。”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李猛能對自己會做什麽新品類完全沒有概念,但是為了抓住商機,一口應承了下來。

李猛能與邱平、鐘慶元合計一番後,開始在農貿市場上尋找合適的食材,逛了一圈發現,大豆價格並沒有回落的趨勢,相較而言,市面上最便宜的原材料就是面粉。“選擇面粉最主要是便宜,而且量很大。”邱平補充說。

原材料選定後,對於如何加工三個人並沒有多少經驗。“說來也巧,我們有一個鄰居是送米線的,我們就去做米線的工廠參觀。”敢想敢幹,李猛能隨即從縣城買回來一臺舊的米線加工機器,在自家的院子里搗鼓起來。

參與到這個過程當中的邱平坦言,他們幾個人對於機械操作、面粉加工毫無概念,最開始做出來的東西幾乎不能食用,但好在有醬幹制作基礎,而且善於鉆研,閉關研制了幾個月,最後做出了一種接近於面筋類型的熟食制品。

但是他們充分發揮了醬幹的制作工藝,在面筋制品上增添了鹹味與辣味。“最早不是零食,而是主食的調味品。”李猛能說,麻辣面筋做出來之後大受歡迎,迅速占領了原本屬於醬幹的市場。

2000年左右,對調味頗有研究的邱平開始在麻辣面筋中適量增加甜味。“經銷商不斷反映,小孩子們愛吃甜的。”李猛能回憶,經過不斷調試,到2002年左右,平江的面筋制品確立了麻辣加甜的基本框架。

給麻辣加上甜味是一項“偉大的創舉”,面筋一舉由只限於小範圍經營的袖珍行業,迅速成為在全國燎原的辣條。

“全國各地都能買得到我們平江的面筋食品,在西藏都有。”鄒誇東分析認為,醬幹風味獨特,非湖南人可能會不太習慣食用,而面筋價格低廉,制作工藝也相對簡單,關鍵是口味大眾化,所以能夠迅速占領市場。

衛龍的半自動化車間。(南方周末記者 李在磊/圖)

食品安全風暴

正是因為面筋制作生產對技術、資金的門檻不高,“創業三傑”發明的面食類新產品一炮而紅之後,原本做醬幹制品的作坊、工廠,就地轉化,開始生產更受市場歡迎的面筋制品,面筋企業得以批量複制,瞬間發展壯大。

“我們平江人比較抱團,有什麽東西不藏著掖著。”邱平認為,平江人相互抱團,良性競爭不拆臺,也是行業成長的先決條件。

但是,地處長江中下遊山區的平江縣並不出產小麥。囿於原材料不足,一些平江人開始到外地尋找機會。順著京廣線北上,盛產小麥的中原地區交通便捷,勞動力充足,成為平江人走出去的創業聚集地。

目前,平江一縣的面筋行業年總產值近200億,並且全國99%的辣條經營者為平江籍。

中小企業的活力在辣條行業體現得淋漓盡致,但也埋下行業隱患。由於食品安全事故頻發,在消費者心目中,辣條一直是低端垃圾食品的代名詞。

“一是門檻低,企業規模小,經營不規範;二是行業比較新,沒有統一的國家標準。”湖南省食品行業聯合會會長劉送保對南方周末記者分析,一直以來,食品安全是困擾行業發展的首要問題。

2005年12月,中央電視臺曝光了平江縣一家食品廠使用違禁添加劑富馬酸二甲酯(俗稱黴克星)。2007年,國家質監總局將平江列為全國食品安全重點整治縣。

“沒有統一標準,該加什麽、不該加什麽沒有明確的說法。”玉峰食品董事長張玉東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為了行業的長遠發展,平江縣的面筋企業自發進行了規範化運營的嘗試。

2007年,湖南省玉峰食品、湖南望輝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望輝”)、湖南省翔宇食品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以平江縣食品行業協會的名義,聯合申報面筋行業的地方標準,最後與湖南省標委簽訂了《湖南省地方標準(湘味面粉熟食)》。

在此基礎上,他們在2009年將這一標準修訂為《湖南省地方標準(湘味熟食:擠壓面粉熟食)》,增加了對天然色素的嚴格要求。

“一家一家談,不知道開了多少會,爭吵了多少次。”張玉東回憶,從自身利益出發,幾家上規模企業很快便達成了共識。但是,如要提升標準,就意味著企業要在安全生產方面投入更多成本,提升機器設備,要想說服小微企業遵守這一標準並不容易。

這時,平江人固有的抱團傳統發揮了很大作用。“大家都是互幫互助的,別人都在規範運營,你怎麽會好意思?”望輝公司董事長劉望輝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到了2012年,面筋食品行業標準進一步升級,重新修訂為《湖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標準(湘式擠壓糕點)》。“第三稿要求就非常嚴格了,執行也很嚴格。”鄒誇東說。

辣條行業由私營業主自主創造而來,自發性組成的行業協會,對整個行業的規範化運營,起到了很強的約束作用。

2015年12月24日,在湖南省嶽陽市平江縣舉行的“中國面筋食品之鄉授牌儀式暨食品產業發展戰略研討會”上,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公布了“《關於同意授予湖南省平江縣‘中國面筋食品之鄉’的批複》”的決議,授予平江縣“中國面筋食品之鄉”稱號。

目前平江縣面筋食品企業已達343家,其中年產值過10億元的1家,過億元的48家,年總產值近200億元,占到湖南省面筋食品銷售量的67%,占到全國面筋食品銷售量的40%。

南玉峰北衛龍

位於河南省漯河市的衛龍食品是辣條行業當之無愧的老大,公司老板劉衛平也是平江人。2014年,他們搬入修建的新廠房之後,邀請了一組專業攝影團隊進入車間拍攝公司的宣傳照片。高度自動化的閃亮設備、一塵不染的潔凈車間,瞬間讓攝影師瞠目結舌。

攝影師隨手把照片上傳至微博,並表達了自己的震驚情緒。孰料,短時間內該條微博輕松獲得上百萬的閱讀量,關於辣條的段子廣為傳播。衛龍公司生產運營總經理閔權鹿稱,這讓他們意識到了網絡傳播的力量。

之後,衛龍主動出擊,先後跟暴走漫畫、微博段子手緊密合作,隔三差五制造熱搜詞匯。“很多事都是我們搞出來的,網友也比較喜歡看。”衛龍公司公關總監余風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與微博營銷號的合作遵照業內通行的辦法,即業績提成的方式展開。但是他發現,這些草根大V們特別樂意與辣條企業合作,因為可以迅速增粉。

“不是一般的增粉,一個熱點幾十萬幾十萬地增。”余風說,由於衛龍對自身產品的定位就是輕松、活潑、娛樂,所以做起網絡營銷順風順水。他們會密切關註網絡熱點事件,設置營銷話題。

余風曾在社交網絡上看到有朋友在加班時曬出了一張吃辣條的照片,並配上了文字:“其實我該來包辣條靜靜”。營銷團隊大受啟發,決定把場景化的元素添加進產品的形象設定當中,很快,“其實我該來包辣條靜靜”這句話出現在了一款新品的外包裝上。

過了端午節假期,他們籌劃邀請網絡紅人“張全蛋”到衛龍位於漯河的車間網絡直播。“你不是不相信我們的車間是真的嗎,那好,就直播給你們看,就用手機播,顯得真實。”余風說。

衛龍嫻熟的營銷玩法,也帶動了整個辣條行業的知名度。“我跟他(劉衛平)說,你對整個行業做了一件大好事。”張玉東認為,辣條意外走紅對行業的銷售業績有比較直接的刺激,但同時他也擔心,網紅身份會加深消費者對辣條屬於垃圾食品的認識。

在辣條業界,流傳著“南玉峰北衛龍”的行話。有別於衛龍靈活多變的營銷戰略,玉峰投入了極大精力進行高端產品的研發。

張玉東介紹,在三五年前,面筋熟食行業井噴發展,但是他沒有選擇擴大再生產,而是忍痛砍掉了三分之二的產品種類,集中力量“提質提價”。

“不能老是工廠思維,看外面市場賣得好就有點頭腦發熱。”他介紹,如今整個行業同質化競爭嚴重,沒有品牌的企業利潤低薄,如果當時盲目擴張,現在的狀況會很危險。

戰略收縮之後,玉峰先後投入三千余萬元打造了一間實驗室,並與武漢的高校展開產學研合作,正在加緊研制一款0添加劑的麻辣面筋產品。

“做面筋的對小麥的了解,要比做面粉的還多。”張玉東說,該款產品已經實現了面粉、食用油的零添加,辣椒部分還在努力攻關。同時,他們還完成了由五種天然香料代替一種味覺添加劑的實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818

借短視頻走紅 《我叫MT》團隊完成A輪融資估值近3億

短視頻捧紅了papi醬等個人,也捧紅了一些公司。

8月19日,憑借搞笑動畫短視頻《大力金剛》走紅網絡的制作公司上海凡事網絡有限公司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該公司已經完成了A輪融資,估值近3億,本輪主要投資方為松禾資本、聯創永沂、飛博共創,方創擔任財務顧問。

對於融資目的,凡事網絡首席運營官馬俊表示:“本輪融資主要用於公司向泛娛樂轉型的布局,其中包括投資開發兩個新的短視頻項目、《大力金剛》IP的真人網劇、動畫大電影、網絡大電影、遊戲以及相關衍生品等。”

動漫“老炮”班底

2015年《大力金剛》的走紅,其實是厚積薄發,其創作團隊就是動畫《我叫MT》的核心成員。因此,凡事網絡的種子輪就獲得了李開複創新工場的投資。

凡事網絡官網顯示,凡事網絡是一家從事互聯網圖形圖像娛樂的內容創作公司,成立於2014年,專註於打造最新最前沿的搞笑短視頻內容,並以動畫的形式展現。公司擁有資深的內容創作團隊和專業的制作團隊,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將CG動畫產品應用在互聯網平臺上的公司。

凡事網絡的創始成員有三位,周彬、馬俊和高原。從凡事網絡官網的介紹來看,他們的經歷都離不開《我叫MT》這部動漫。周彬為《我叫MT》的編劇、制片和導演,馬俊為《我叫MT》大電影的發起人以及總制片,高原則是《我叫MT》系列劇及大電影的商務總負責。

公開資料顯示,《我叫MT》是一部由七彩映畫工作室出品的原創3D網絡動畫,被眾多網友冠之以“國產動畫新光芒”的動畫劇集。該動畫是以魔獸為核心的人氣旺盛的同人網絡動畫,其原型是暴雪公司著名的網絡遊戲《魔獸世界》。該片是由一群遊戲動漫愛好者共同打造的,其中前五集完全出自周彬(核桃)一人之手,幽默的風格備受魔獸玩家的推崇。

“我們三個都是80後,一起做《我叫MT》的時候認識的。片子是我們做的,但只有少量的股份,所以我們一起出來創業了。現在《大力金剛》團隊的核心成員也都是原班人馬。”馬俊說。

主打動畫短視頻

近年來,短視頻開始風靡,最火的要數靠短視頻爆紅的papi醬了。

相對於圖文來說,短視頻的閱讀成本更低,更適合碎片化的消費場景,而且不易被打斷。除此之外,短視頻還打破了圖文傳遞信息不直觀,內容過於單一的限制,從發展趨勢和用戶接受度來說,短視頻都將擁有更為廣泛的市場。

“從商業模式上看,我們想在短視頻動畫領域做到最強。目前基本上沒有競品,競爭對手點擊量是我們十分之一。除了《大力金剛》,我們還將推出2個新IP。”馬俊說,在這基礎上,衍生出網劇、網絡大電影和院線電影,還會主力開發自己的遊戲。

凡事網絡選擇動畫短視頻領域,正迎合了當前市場需求。根據艾瑞咨詢和WIND的數據顯示,新媒體發行渠道對動漫內容的需求量約為傳統媒體的69倍。傳統電視每年的有效播放時間僅34億小時,而新媒體有886億小時,其中動漫類所占的比重傳統電視僅為5.7%,而新媒體有15%。

而在新媒體渠道,最受市場青睞的是搞笑類的動畫,在去年點擊超過一千萬的網絡動畫中,搞笑類的占了將近三分之一,點擊量占榜首地位的正是搞笑動畫《大力金剛》。

數據顯示,《大力金剛》動畫片於2015年1月28日正式上線,主要針對18-24歲的用戶。12個小時點擊率破百萬,截至今年8月,全網播放總量超過50億,微信公眾號以及新浪微博粉絲總計超過77萬。

娛樂產業觀察人士張樹表示,泛二次元人群更傾向短時間娛樂產品,因此每集時長不宜過長,長線劇情IP每集以5-8分鐘以內為佳,甚至可以發展2分鐘之內的短視頻,短時長、高頻率更新的IP充分占有泛二次元用戶市場,同時充分消耗用戶碎片化時間。

馬俊透露:“我們還會推出長篇系列,每一集用短視頻形式,1-3分鐘,但連起來會是一個長故事,有點類似老友記那種。”他表示,還將和視+合作,運用AR技術結合真人與動畫制作真人網劇。

據了解,凡事網絡的主要盈利渠道為廣告、遊戲、電影和衍生品。“廣告和遊戲為收入的主要來源,電影需要等待爆發,衍生品也需要一段時間積累。”馬俊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092

海外家族信托正在走紅 中國或成未來最大市場

門類多樣的調查報告顯示,中國的高凈值群體正在高速成長。隨著財富積累速度加快,締造財富一代的年齡不斷增長,這些財富如何能夠順利移交到下一代手上,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伴隨財富傳承問題日益突出的還有遺產稅和房產稅,這兩大稅收政策的落地對中國“富有階層”來說有如兩把懸而未落的鍘刀一樣,時刻肯能將財富“割肉”。

家族信托作為一種新興事物逐步被國內更廣泛的財富新規關註。最近,因為娛樂熱點事件王寶強離婚案,家族信托的避險功能又被提到臺前。“假如王寶強當初設立了家族信托會怎樣?”是否會讓馬蓉凈身出戶?答案是否定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會為馬蓉的財產獲取設置很大的障礙。

目前,中國家族信托還處於早期發展階段。當前更多的財富聚集在“打江山”的一代人手中,預計接下來的5-7年約有300萬中國企業家將會把資產傳承至第二代手中。“中國可能會成為未來最大的家族信托市場。”戴爾家族辦公室亞洲區負責人、首席咨詢顧問Dillon說。

同時,在業內人士看來,海外家族信托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內的主力。離岸家族信托多在離岸島嶼例如開曼群島、塞舌爾群島等開設子公司,將委托人資產轉移至離岸公司,可以實現資產的完全轉移;全品類資產註入進而有效規避稅收以及長期存續的信任感都是國內家族信托暫時欠缺的。

規避高額賦稅

“富不過三代”是一句中國古語,由此可以看出追求財富永續的家族單單依靠自主傳承存在一定障礙。早期財富保障更多是通過保險的方式進行運作,如今更多依靠家族信托,並且可以將早期購買的保險註入信托架構內做融資。

調查顯示,目前對家族信托感興趣並認真思考財富保障和傳承的群體多集中在50歲左右,早期財富持有群體處於財富增長和積累階段,而到70、80歲則有些晚,因為家族信托的設立需要一定的時間。

多位家族信托專業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在財富傳承的過程中有三方面的考慮,第一,通過家族信托或海外家族信托實現財富的有效風險隔離,即便委托人身故,依然可以按照委托人意願對財產進行分配和處置,實現財富安全傳承。第二,即便子女興趣並非如財富締造者一樣,仍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並能夠專業執掌上一代遺留下的財富,不被揮霍或其他人不當得利。第三,可以有效規避高昂的遺產稅等賦稅。

當前,很多高凈值家庭人群在財富傳承過程中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即下一代或者對於家族企業並不感興趣或者下一代不具備管理財產的能力,在這樣的情況下,家族信托成為了規避傳承風險較合理的金融工具。

財富想要更多地傳遞到下一代手中,如何合理避稅成為了一門必須要研究的課題。隨著全球化的步伐以及從風險規避的角度出發,更多高凈值人群實現了跨地域的全球化資產配置。不同的國家稅收情況不盡相同。“中國目前沒有遺產稅,但是英國、美國等熱門海外國家均設置了高額的遺產稅。”宜信財富家族信托執行董事周麗華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如果在高稅制國家購買了一棟樓,未來當傳承給子女時需要支付40%-50%的遺產稅,而通過設立家族信托則沒有遺產稅概念,是受益人概念。

“如果通過信托買的地產,那麽該地產已經不在個人名下,而是隸屬一家公司,那麽資產傳承時,公司需要做的就是變更股東。”周麗華表示,此外,相比離岸家族信托,國內的家族信托目前面臨一個問題:如果在海外置業,那麽海外地產尚沒有辦法註入國內家族信托框架內。

雖然中國當前尚未設立遺產稅和房產稅,但是相關稅制落地的呼聲高漲,一旦相關稅制出臺必定會影響高凈值群體的財富傳承。“家族信托漸成為國內高凈值、超高凈值群體的標配,但是可以預見現階段以及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海外家族信托將是主流。”宜信CEO唐寧表示,源於國內的《信托法》以及相關稅法不能將資產有效、徹底地分割、隔離,且缺乏充分的稅務保護機制。

實現債務隔離

海外家族信托的設立不僅僅能夠起到財富傳承的功能,在更大程度上可起到“避險功能”。其中包括債務風險、婚姻風險、意外風險、信息泄露風險以及高稅收風險等多類風險。

“連帶擔保”已經成為很多高凈值人群在財產保障過程中經常碰到的問題。“部分高凈值人群個人會在自己企業發展過程中承諾連帶擔保責任,甚至自身的企業為朋友的企業承擔連帶責任,而一旦發生債務糾紛,就會波及自己名下的早期資產,甚至牽連其妻子/丈夫或孩子名下的資產。”周麗華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該類債務風險可以通過海外家族信托實現風險隔離。

婚姻在普通的家庭來看僅僅是兩個人的結合實現代際的傳承,而在擁有大量資產的人群來說,婚姻還代表著資產的權利,所以部分高凈值人群複雜的、不穩定的婚姻也成為了資產傳承的風險源之一。而海外信托將資產轉移至公司,實現了資產的轉移和隔離。

過往的“轟動案例”包括傳媒大亨默多克和鄧文迪、SOHO中國潘石屹和張欣夫婦、龍湖地產吳亞軍和蔡奎夫婦等。

而最近的王寶強、馬蓉離婚事件讓“家族信托”再度成為了熱門詞匯。“假如王寶強當初設立了家族信托會怎樣?”是否會讓馬蓉凈身出戶?答案是否定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會為馬蓉的財產獲取設置很大的障礙。

相比默多克和鄧文迪,王寶強婚姻最大的區別在於王寶強實現財富聚集更多是在婚姻關系建立之後。因此,如果想要實現有利於王寶強的財富保障,那麽需要在信托成立之初,將個人財產註入信托架構之中並征得馬蓉同意,且受益人是其兩個孩子,那麽王寶強將受益於該家族信托。但是如果王寶強在馬蓉不知情的情況下私自設立家族信托,那麽即便最終結果依然是離婚,在馬蓉追溯下仍然擁有一定的權利。“如果將家族信托設立在海外、甚至離岸群島,那麽馬蓉需要到這個該島國追溯,所以會對財產獲取造成一定障礙。”周麗華說。

此外,還可以規避意外風險。《第一財經日報》了解到一個案例,即一個作為家族財富主要來源的女士了解到自己罹患了癌癥,而子女年齡尚小無法運營家族財產,其丈夫偏愛賭博、炒股等帶有杠桿性質的金融操作。由此,她設立了家族信托,委托信托管理者在其過世後進行資產投資和管理,並在兩個孩子分別到30歲時給予相應的財產分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502

“它象征著遠行、奮鬥和夢想” 最慢火車“意外”走紅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0058

緩慢的綠皮火車成為驢友們的最愛。(南方周末記者 王瑞鋒/圖)

7053次列車是全國最慢的火車,它運行全程184公里,用時近6個小時,平均時速32公里。全程票價11.5元,各站之間的票價僅一元。

這趟列車本來只是一列默默無聞了幾十年的鐵路職工通勤車。大約四年前,一些拍客將火車照片發到網上,“陳舊的車廂和低廉的票價,引起了人們對綠皮火車的懷念”。

翟濤覺得不僅僅是為了便捷省錢,“人們對綠皮火車的懷念,是因為它象征著年輕時的遠行、奮鬥和夢想”。

乘務長劉國行今年56歲了,默默無聞開了一輩子綠皮火車。眼瞅著快要退休了,他卻沒想到自己執開的7053次綠皮火車,竟然一下子火了。

為什麽火?就因為慢。

7053次列車,一列由內燃機車拖掛四節車廂的綠皮火車,緩緩穿梭在山東淄博到泰山的山林間,全程184公里,單程用時近6個小時,平均時速32公里,算得上目前全中國最慢的火車。這趟車還特別便宜,全程票價11.5元,站與站之間的票價僅一元。

在中國,人們對綠皮火車有著複雜的感情。一方面,它嘈雜擁擠、運行遲緩;另一方面它承載著遠行的青春夢想和對物美價廉的渴盼。1990年代以前,無數綠皮火車蔓延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成為這個國家的一部分。此後,中國歷年推行鐵路大提速,綠皮火車逐漸完成使命淡出歷史舞臺。

這列行駛在山間的7053次綠皮小火車,意外地勾起了人們的回憶。有人專門從濟南、北京趕來,就為了找個臨窗的座位待上6個小時,懷念過去的緩慢時光;有人曬出只有一元錢的車票,感嘆它是時代里“最便宜的火車”……

車上沒有空調,只有搖頭的風扇,但人們更習慣打開車窗讓風呼呼地吹進來。緩慢行進的7053次列車,就是每個人心中那列獨特的綠皮火車。

乘務長的職責

2016年9月8日清晨5點多,淄博,山東中部的這座小城還沒有完全蘇醒,東方的天際只露出一抹亮色。

劉國行早早走出家門,趕往淄博火車站。作為7053次列車乘務長,今天是他當班的日子。路經快餐店,他買了四個肉餡兒火燒和四個不帶餡兒的火燒,當做在火車上的三餐。

5點40分左右,他走進火車站前的檢查點,對著酒精測試儀吹氣。“開火車不允許酒駕,前晚也不能喝酒。”劉國行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站臺車道內,各列紅色綠色的帶空調的、特快列車整齊排列,蓄勢待發。只有四節車廂的7053次顯得格外小巧。墨綠色的車廂上印著白底黑字,“泰山—淄博”。

乘務長屬於技術工種,火車車廂從出庫到運行再到返程入庫,所有技術問題均由劉國行負責解決,責任重大。

列車發車前,劉國行要對車廂進行繁瑣的檢查。他首先在車廂尾部掛上紅色的尾燈,再在首尾各掛上一面紅旗。這桿紅旗代表至高無上的命令,“只要紅旗在,表明正在檢車,任何情況下不允許開車。”

掛上紅旗後,劉國行拎著錘子和手電筒,圍著車廂叮叮當當地敲打,敲敲輪子,看看彈簧。檢查完畢後,他撤掉一端的紅旗,機車車頭開始與車廂連接,他再次順著車廂檢查列車的普通剎車和緊急制動。檢車持續約一個小時,而這樣的檢查,每次發車前和收車後都要進行一遍。

早晨6點52分,乘客們檢票登車坐定,只有四節車廂的7053次列車準時發車。

這一天,從始發站上車的乘客多達百人,多數是淄博地區愛好旅行的“驢友”。7053次穿過淄博南部山區,沿途的風景、農家飯和各式各樣的集市,吸引著許多“驢友”乘坐這列綠皮火車。

7053次列車沒有配備常見的推著手推車的售貨員,因此整列火車運行當中,沒有“啤酒飲料礦泉水”,也沒有“花生瓜子八寶粥”。這趟火車跑得慢,也基本上不超載,所以也沒有人喊“把腿收一收”。

除此之外,7053次列車擁有人們對綠皮火車永久的印象,皮革座椅,搖頭風扇,上下開啟的車窗,以及——慢。

驢友的最愛

在行駛了48分鐘之後,7點40分,7053次抵達26公里外的臨淄區火車站。兩千多年前,臨淄曾是齊國國都,人們出行依靠步行和馬車,步履緩慢。

從臨淄開始,列車運行方向需要變化,機車車頭也將從車頭調換到車尾。乘務長劉國行照例把繁瑣的車檢再重複一遍,掛尾燈,插紅旗,指揮機車和車廂分離,檢查連接管口,機車連接,測試制動裝置。一切完備後,發車。

其間,一列白色動車從綠皮車旁疾馳而過,像是兩個時空的撞擊和交接。

離開臨淄區後,四節車廂的7053次駛入南部山區,如一條短小的蛇,穿行在山林中。乘務長劉國行望著窗外,列車進出隧道,光線忽明忽暗。

劉國行出身於鐵路世家。清朝末年,爺爺曾為德國人修建膠濟鐵路;抗戰時期,父親被迫給日本侵略者修築鐵路。1949年之後,鐵路仍然屬於軍事戰備設施,火車都是綠色的。

1952年,劉國行的父親被抽調到北京開專列,多年後他回到淄博,被安排進工會擔任領導工作。但劉國行的父親擁有與那個時代相匹配的性格,他認為工人應該下到一線,於是拒絕了工會的工作,一直擔任檢修火車的工段工長。

8點14分,7053次停靠南仇小站,上來的乘客依然是許多背著登山裝備的驢友,車廂略顯擁擠。

行駛在辛泰線上的7053次列車,共歷經12個小車站,幾乎逢站必停。不同於其他火車的是,除了淄博站、萊蕪東站和泰山站賣票,其余停靠站都是上車補票。列車上專門配備了一名售票員,負責給乘客辦理補票手續。7053次列車的票價比高鐵票低了太多,全程票價11.5元,各站之間的票價僅一元。

鐵路沿線的山區景色和農家風情,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驢友,是這列慢火車忽然火爆的主要原因。7053次列車本來只是一列默默無聞了幾十年的鐵路職工通勤車,劉國行說,大約四年前,一些拍客將火車照片發到網上,“陳舊的車廂和低廉的票價,引起了人們對綠皮火車的懷念”。

此時淄博南部山區的景色正美。時值秋收季節,從車窗望去,田地里金燦燦的玉米已經成熟,山上的山棗正是最甜的時候,如果日子合適,還能趕上鄉村的集市。

9點28分,列車抵達源遷站,驢友們歡呼著下車,奔向高山和農村,車廂內頓時顯得很空蕩。

73歲的源泉鎮農民李明軍拎著一包玉米從這一站上車,他對7053次有著濃厚的感情,“坐了快40年,這趟車有我一份功勞。”李明軍說,1970年代,他曾作為支援建設的農民工,參與修築辛泰線,“任務是砸石子,鋪鐵道,砸一筐給幾分錢。”

辛泰線的修建同樣是出於戰備考慮。1960年代末,山東省根據中央提出的“備戰、備荒、為人民”和“靠山、分散、隱蔽”的方針,決定修建辛泰鐵路。

歷時數年,7053次於1970年代通車後,除了執行戰備任務,另一個用途是運送沿線上下班的鐵路職工,延續至今。

“機車每天燒油起碼9000升,現在是賠錢運行。”一名鐵路職工向南方周末記者抱怨說,由於驢友坐車的越來越多,鐵路通勤職工有時候沒有位子坐,只能站幾個小時上下班,這樣也增加了列車員的工作量。

綠皮車往事

7053次列車抵達萊蕪東站是在10點54分。火車上沒有餐車,在16分鐘的停車時間內,劉國行迅速吃完三個火燒,喝完一杯水,匆匆解決了午飯。

隨即,他來回巡視車廂,從配電箱到控制箱、窗戶、風扇開關,都要檢查一遍。這套工序他執行了近三十年。

劉國行1989年調入濟南鐵路局青島分局火車檢修車間,拜師學藝三年,考試合格,一步一步成為一名高級檢車員。1992年,他執開的第一輛火車,也是一列綠皮火車,從淄博經東營到南京的浦口。

彼時,綠皮火車依然是全國通行的主流客車,但它時速緩慢,不足50公里。整個中國歷經十余年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後,綠皮火車愈發顯現運力不足,隨著一年一度的春運出現之後,鐵路運力更是捉襟見肘。

當時最好的解決的辦法是調集更多的綠皮車,增加運力。1993年臨近春節,劉國行接到鐵道部的命令,要求屯兵武漢。“所謂屯兵,就是從客流量不大的鐵路局,抽調列車到客流量大的局。”在當時鐵道部的語境中,鐵路仍然帶有濃重的軍事戰備意義,各鐵路局支援春運的行動,稱之為“屯兵”,下達的任務稱之為“命令”。

劉國行隨一輛綠皮火車從濟南開到武漢待命。他們在武漢接受的任務是,把乘客從武漢運到福州,然後從福州回武漢;再把人從武漢運到廣州,再從廣州運人回武漢。“那時候,從武漢到廣州,要跑上一天半到兩天。”劉國行說。

這次屯兵,讓劉國行見識到了綠皮火車的運力,也見識了乘客的忍耐力。“坐席下,行李架上,廁所里,洗臉池上,全都是人。”劉國行說,過度擁擠與當時指揮員沒有經驗有關,往往有多少人就放多少人進站,人們想方設法鉆進車廂,直到再也進不去人為止。

那時候的綠皮車廂里,乘客多到列車員根本無法打掃衛生,車到終點時,人們吃剩下的甘蔗皮,多到甚至能沒過坐席的高度。

更讓劉國行稱奇的是,只要火車運行後,在這個逼仄嘈雜的空間內,擁擠的人們總能想到和諧相處的辦法,他們不僅能一起嗑瓜子、吃水果、打牌,還會彼此謙讓,為對方騰挪空地。

但火車超載給檢車員帶來巨大安全壓力,“各車廂的乘客數量不一樣,車廂連接處的彈簧和車鉤容易磨損失效,發生安全事故。”劉國行記得那時候,他經常是從乘客的身上爬過去,甚至是趴在乘客身上,檢查車體零部件,乘客也欣然配合。

如今,盡管劉國行依然巡檢綠皮火車,但他再也不用擔心出現往日的擁擠嘈雜。1990年代後期,劉國行執開的綠皮火車陸續停運,2000年,他被調入7053次列車,成為這列小火車的乘務長。此時,全國列車已歷經三次大提速,旅客列車平均時速達到60.3公里,更快更舒適的空調車、特快、直達車,在全國蔓延。

無論從車次到乘客,綠皮火車正變得日漸稀疏。如7053次列車那樣慢慢開的綠皮車,已經越來越少了。

“遠行、奮鬥和夢想”

大部分驢友從源遷站下車後,劉國行再次巡檢列車,車上只剩下沿線農民和鐵路職工。7053次曾是山區農民出遠門的重要交通工具。

李明軍這次乘車,是專門給在泰安工作的兒子送幾根新收的玉米嘗嘗。這個坐了40年7053次的農民記得,以前車廂內盡是挑著花椒大棗進城賣貨的農民,第二天再挑著日用品回村,上車如到家,“以前是農民坐車進城賣貨,現在反過來了,城里人坐著這車到農村趕集”。

也並不都是美好回憶。劉國行執開7053次的第一年,巡車檢車時,看到一個農民扒火車,從車廂外掉了下去。2011年,一個農民騎摩托車強行闖桿,與火車發生碰撞,當場死亡。最近的是一個月前,有行人擋道,列車緊急制動,劉國行下車檢查時摔傷了胯骨。

年輕人翟濤一直是7053次列車的忠實乘客。翟濤的老家位於太河鎮的山里,從淄博坐汽車回老家,他首先要花4.5元坐車到淄川汽車站,再花6元到太河鎮,折騰下來要兩個小時。冬天大雪封山,山路難行,而坐這趟綠皮火車,不僅順暢許多,而且只要4元錢就夠了。

翟濤覺得不僅僅是為了便捷省錢,“人們對綠皮火車的懷念,是因為它象征著年輕時的遠行、奮鬥和夢想。”

翟濤如今是淄博一所中學的老師,2004年,他曾乘著7053次綠皮火車從鎮上到市里,又登上另一列綠皮火車從市里到省城上大學。畢業後,他從濟南到北京找工作,站了9個小時,乘坐的還是一列綠皮火車。

但綠皮火車終將退出歷史舞臺。2007年,中國鐵路第六次大提速,動車和高速鐵路相繼湧現,綠皮火車的軌跡漸漸從鐵路運行圖上褪去。

56歲的劉國行覺得自己就是綠皮火車的一個輪子,雖然破舊遲緩,但穩重踏實,他希望能穩穩當當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中午12點41分,在穿越了159個涵洞、56座橋梁、22座隧道之後,7053次綠皮火車抵達泰山站,準時。

(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劉國行、李明軍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714

微博紅人和段子手們都是怎麽走紅的?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1208/160248.shtml

微博紅人和段子手們都是怎麽走紅的?
小馬宋 小馬宋

微博紅人和段子手們都是怎麽走紅的?

寫作和創作是做網紅的必要條件。

本文系小馬宋(微信ID:zhongguowenlian)授權i黑馬發布。

博上的紅人其實分兩種,一種是娛樂或者企業明星比如姚晨、李開複,這些人自不必說,微博最初的政策就是向這些人傾斜,不僅自帶粉絲,微博也會自動給他們加粉導流;一種是草根大號,這些人的成長還是有一定套路的,今天主要講講這些人。

草根大號又分兩類,一種是內容號,比如魔鬼經濟學、冷笑話、總裁語錄等,這種號一般聚焦在某個垂直領域,但是不帶個人色彩,其實算不上紅人。

一種是個人號,而這些號又以段子手居多比如天才小熊貓、留幾手、谷大白話等,也有一些獨特的號比如逝者如斯夫等等,發家歷史各有不同,但實際上分析下來,其實差不多。

我先說內容號,這種比較容易理解:

我朋友圈里有專門做草根號的,先給你說說他的經歷。

這個朋友原來是暴風影音負責廣告的,2010年微博起來的時候,暴風的老板馮鑫覺得微博是個機會,鼓勵他去做微博。那時候大號還不多,急需內容,他本人喜歡電影,就試著做了一個電影的號,寫影評。然後很多電影類的大號就轉發他的微博,那時一次轉發可以給他帶來幾百個粉絲。

他每天堅持寫兩條原創的影評,後來積累了一定粉絲。他覺得這個有前途,果斷地決定加大投入,開始是把自己每月工資的三分之一拿出來,付給給那些大號讓他們幫轉。因為當時那些大號轉一條才幾十塊(內部價),結果自己做成了一個電影類的大號。

有了這個大號後,他自己辭職專門做了一個公司,就是做這種草根內容號。因為有一個大號就可以帶後面的分類號,後來的號做得就相對容易一些。大家可能知道的魔鬼經濟學、實用心理學、職場女王手冊等等都是他後來逐漸做起來的。

有了這些大號,再做新號就容易了。2011年我見過他從零開始做了一個叫“IQ傷不起”的號,其實就是每天發一些智商測試和邏輯推理的內容,每天漲5000到1萬粉絲,一個月做了20多萬粉。

那個時候,這些大號已經開始有江湖了,IQ傷不起這個號比較獨特的定位,他又怕被那些做大號的公司盯上,所以沒敢大推,粉絲是慢慢漲起來的。現在這個號有200多萬粉絲。

現在他自己手里有50以上的大號,公司十幾個人,也拿了一筆投資,但實際上完全賺錢的,而且開始做微博和微信的大號廣告代理,日流水已經在30萬以上。

業內在微博上做內容號的,冷笑話應該是最早的一批,現在也是一個不小的公司了。

下面我說段子手或者網紅,我個人覺得,幾乎所有的網紅都不是一夜成名的,極少數例外,那需要重大事件才能達到,比如鞍鋼郭明義這種。我們可以說說互聯網上紅人的幾種發展軌跡。

最早的一批網絡紅人,是從BBS論壇上起來的。這個時期的代表人物是王小山、李尋歡、和菜頭等人,這一批人除了自己發帖子,也在論壇上跟人對戰。但是當時很多著名的BBS現在都不存在了,比如一塔湖圖和水木清華曾經屢次被封。

後來在天涯也出現了一批紅人,比如雕爺,就是因為在天涯持續更新的創富方法帖子走紅。如今春水堂的老板藺德剛,當時在天涯網名“拎菜刀”,以情感貼為主,後來自己創辦了成人用品網站春水堂,目前是國內第一的情趣用品商城。

老互聯網人可能還記得,2005年天涯論壇上周公子對戰易燁青的故事,那時天涯也是一個紅人基地啊。

當然每個專業領域都會誕生一批在該專業領域的紅人,雖然這些人並不一定是該專業領域的大牛,但一定是有一定造詣的。所以專業領域的紅人並不一定是頂尖高手,而是善於寫作、勤奮耕耘的那批人。比如財經領域的葉檀,魯政委,靠寫文章紅起來,但並不說他們是財經領域的權威。

同樣在美食、汽車、軍事等各個領域都會誕生這的紅人,這些人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懂專業、愛寫作。一般如果你每周能創作3-5篇帖子或者文章,質量有一定保證,堅持一兩年,在博客那個時代,靠著站內導流和搜索引擎導流,基本都會出名。

到了社交網絡時代有一個變化,就是存在一個非常短的紅利期,而這個紅利期內,有些紅人會快速成長。雖然人人網和開心網都誕生了一批紅人,但是影響最大的還是微博。而微信的紅人前期基本都是從微博轉過去的,但是微信也存在一個一年左右的紅利期。

我有一個朋友,在微信公號剛開放的時候,註冊了三個公眾賬號。後來因為忘了密碼,三個月沒有管。等三個月後他想起密碼來,發現有一個賬號已經有了6000多粉絲,這就是粉絲紅利期帶來的巨大優勢。等一年後別人再進來,其實已經非常難做了。

微博上的紅人,怎麽紅的,也分幾類。一種是在專業領域持續的影響力,比如畫漫畫的偉大安妮,畫卯卯兔的王卯卯。一種是一個意外的成功,把之前的積累爆發出來了,比如天才小熊貓,就是因為《右下角的戰爭》成名,比如做配音的胥渡之類的。

手哥和顧異屬於從豆瓣轉來的紅人,而手哥從豆瓣轉過來也轉變了策略,以毒舌點評入手,算是定位獨特。也有靠“歪門邪道”出名的,我就不建議大家模仿了,比如拉紅十字會下水炫富的郭美美同學,比如三里屯優衣庫的女主角,據說出場費竟然要5萬了,有時候我也不知道這個世界究竟怎麽了。

錯過紅利期的,確實有很多靠獨特定位成名了,比如鼓樓那個撞鐘的,專門寫悼詞的“逝者如斯”,專門做婚介點評的“人間指南”,後來的三體成員團夥,還有那個朝鮮作家,都是靠某種獨特定位以及各種奇葩獲得了關註。

當然獲得初期的幾萬關註是最重要的,這個就是大家各顯神通了。有的是把豆瓣或者天涯的粉絲搬了過來,有的是靠著別的大號給帶,有的是弄出點事件來,就不一一羅列了。

現在如果你想做成紅人,只要你有獨特和有價值的內容,其實可以直接投奔那些段子手集團(最著名的:鼓山文化、樓氏傳播、牙仙文化),他們有一套網紅制造流程,很快就能把你捧上去。但是你不要以為真那麽容易,我說很容易的前提是,你要有獨特和有價值的內容。

這里請大家註意一個很特別的人,就是和菜頭,他在互聯網的任何一個階段都是網紅,這非常難得。因為一般來說,不同的互聯網階段會產生不同的網紅。而和菜頭從BBS、博客、豆瓣、微博、微信幾乎從未落伍,令人嘆為觀止。在“網紅”領域屬於連續創業者,就像連續創辦了攜程、如家和漢庭的連續創業教父季琦一樣。

李笑來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文字創作已經成為普通人在學校里就能學會的最賺錢的技能》,其實我很想說,寫文章(或者叫內容創作)也是一個普通人獲得影響力的最好的途徑。因為99%的人從來都是只看不寫的,那麽你開始動筆的時候,就已經超過了99%的人了。

而且我觀察了知乎一段時間,發現在某個領域關註人數特別多的人其實有兩種:一種是以質取勝,比如李叫獸就是,一種是以量取勝,這個,我就不點名了。因為我發現他的回答質量都一般,但是人很勤奮,回答了上千的答案,也能有幾萬的關註量。

所以,我覺得寫作和創作是做網紅的必要條件。

當然,我們談論的是微博網紅,而不是直播時代的那些錐子臉們。

網紅 微博網紅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797

特色小鎮走紅全國,盲目跟風、房地產化傾向需警惕

江蘇省發展改革委於近日提出,力爭通過3~5年努力,分批培育創建100個左右的特色小鎮。這是李強任江蘇省委書記之後,江蘇省關於培育創建江蘇特色小鎮的首個實施方案。

李強此前在擔任浙江省省長期間,主抓信息經濟和特色小鎮。特色小鎮概念起源於浙江,之後逐漸走紅全國,已成為當下中國經濟尋求轉型升級之道的突出亮點。

不過,就在一些地方紛紛“搶灘”各類小鎮項目之時,問題也隨之而來,如特色小鎮建設流於“形象工程”、盲目跟風,基礎設施、服務等配套不足,甚至出現“房地產化”傾向。

特色小鎮的集聚效應

2015年5月,浙江發布《關於加快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重點培育和規劃建設100個左右的特色小鎮,產業定位著力聚焦信息經濟、金融、高端裝備制造等七大產業,兼顧茶葉、絲綢、青瓷等歷史經典產業。

如今,浙江已創建79個特色小鎮。浙江省副省長馮飛在去年9月底的浦江創新論壇上介紹,這些特色小鎮已累計投資1200多億,集聚企業3.7萬家,引進各類創新創業人才達1.6萬余名。

特色小鎮魅力何在?李強曾指出,特色小鎮是破解浙江高端要素聚合度不夠的重要抓手,符合創業生態進化規律。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競爭的關鍵是生態競爭。良好的生態不僅使內在的發展動力得以充分釋放,對外在的高端要素資源也形成強大的吸附力。

比如,位於杭州余杭區的夢想小鎮啟用僅半年,就吸引了400多個互聯網創業團隊、4400多名年輕創業者落戶和300多億元風投基金,形成了完整的互聯網創業生態圈,如今在全球互聯網領域已有一定的名氣。

杭州未來科技城管理委員會副主任趙喜凱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每年都有上百批來自矽谷的創業團隊前來拜訪、考察夢想小鎮,其中有一部分就直接留在這里進行孵化和創業。

夢想小鎮跟美國舊金山灣區合作已有4年,雙方互設辦事處。“我們會把整個灣區一帶早期的科技型、創新型人才和團隊引入國內進行孵化,加速項目的產業化,同時引領本土產業發展。對於如何把高新技術和人才吸引到國內,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趙喜凱表示。

玉皇山南基金小鎮

此外,杭州還有雲棲小鎮,圍繞信息經濟發展遊戲、APP開發、互聯網金融、數據挖掘等產業形態。目前這個小鎮已成立全國首個雲計算產業生態聯盟,建設了超級孵化器,還吸引了阿里雲開發者大會永久落戶。

以及玉皇山南基金小鎮,如“車庫咖啡”、政府性產業母基金、金融家俱樂部、基金研究員等配套一應俱全,吸引了大批基金大佬入駐。截至2016年10月,小鎮累計集聚各類金融機構1010家,資管規模達5800億元,稅收10.1億余元,同比增長200%左右。

浙江特色小鎮的獨特之處,還在於它初步形成了以市場為主的運作機制。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翁建榮表示,浙江以全開放的理念,敞開大門歡迎各類建設主體參與特色小鎮建設;以平等、開放的競爭機制鼓勵民間資本、股權投資資金、銀行信貸資金等各類資金投入到特色小鎮。

警惕“一窩蜂搞小鎮”

2016年7月,住建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布《關於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計劃到2020年,培育1000個左右特色小鎮,引領、帶動全國小城鎮建設;同時住建部公布了127個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名單,覆蓋全國31個省份。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特色小鎮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提出要“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鎮發展”。

至此,這個起源於浙江的特色小鎮概念,已然在全國走紅。

不過,隨之而來的現象,是一些地方“一哄而起”搶灘小鎮項目,出現“一窩蜂”的局面。目前,有關特色小鎮的建設,上至省級下至縣級,各地政府都在通過投資、補貼、獎勵等方式展開。一些地方受政績驅動盲目跟風,出現了一批基金小鎮、機器人小鎮,從實際來看有很大一部分並不具備產業基礎。

特色小鎮建設還出現“房地產化”傾向,成為房地產企業新的“掘金點”。一般來說,特色小鎮的占地面積往往要十幾平方公里,以此名義向政府拿地成本相對較低,因此特色小鎮受到了一些房企的追捧。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理事長、首席經濟學家李鐵表示,特色小鎮的發展一旦引入房地產,就會拉高土地成本,特色產業則難以實現發展,最後演變為房地產一業獨大,帶來大量的小鎮庫存。

此外,一些特色小鎮建設還落入了重“形”輕“魂”的誤區。小鎮的“面子”雖然好看,但其基礎設施配套、服務配套等“里子”卻並不足以匹配特色小鎮的本義。而中西部一些地區由於對基礎設施投資、景區設施建設的投入需求巨大,地區政府甚至舉債建設,加大了風險。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副主任沈遲則表示,浙江特色小鎮並不是簡單的行政區劃的建制鎮。像浙江等地民營經濟比較發達,民營企業往往有“紮堆”的集群化現象,資源配置很講究效率,整體發展水平、公共服務更加均衡化、網絡化。到2020年,國家計劃培育的1000個左右特色小鎮,可能有半數都集中在江浙、廣東等地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380

特色小鎮迅速走紅全國 半數將集中在江浙、廣東等地區

近日,江蘇省發展改革委印發《關於培育創建江蘇特色小鎮的實施方案》(下稱《方案》),提出力爭通過3-5年努力,分批培育創建100個左右的特色小鎮,聚焦高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意創業、健康養老、現代農業、旅遊風情、歷史經典等產業。

這是李強任江蘇省委書記之後,關於培育創建江蘇特色小鎮的首個實施方案。李強在擔任浙江省省長期間,主抓信息經濟和特色小鎮。“特色小鎮”概念起源於浙江,之後逐漸走紅全國,已成為當下中國經濟尋求轉型升級之道的突出亮點。

2015年5月,浙江發布《關於加快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重點培育和規劃建設100個左右的特色小鎮,產業定位著力聚焦信息經濟、環保、健康、旅遊、時尚、金融、高端裝備制造等七大產業,兼顧茶葉、絲綢、黃酒、中藥、青瓷、木雕、根雕、石雕、文房等歷史經典產業。

2016年7月,住建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布《關於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計劃到2020年,培育1000個左右特色小鎮,引領、帶動全國小城鎮建設。同時,住建部公布了127個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名單,覆蓋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

今年3月的全國兩會上,“特色小鎮”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提出,要“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鎮發展”。

目前,浙江已經創建79個特色小鎮。據浙江省副省長馮飛在去年9月底的浦江創新論壇上介紹,這79個特色小鎮累計投資1200多億,集聚企業3.7萬家,引進各類創新創業人才已達1.6萬余名。

特色小鎮魅力何在,緣何能在短短幾年時間內走紅?

李強曾指出,特色小鎮是破解浙江高端要素聚合度不夠的重要抓手,符合創業生態進化規律。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到來的時代,競爭的關鍵是生態競爭。良好的生態不僅使內在的發展動力得以充分釋放,對外在的高端要素資源也形成強大的吸附力。

比如,位於杭州余杭區的夢想小鎮啟用僅半年,就吸引了400多個互聯網創業團隊、4400多名年輕創業者落戶和300多億元風投基金,形成了完整的互聯網創業生態圈,如今在全球互聯網領域已有一定的名氣。

杭州未來科技城管理委員會副主任趙喜凱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每年都有上百批來自矽谷的創業團隊來拜訪和考察夢想小鎮,其中有一部分直接就留在這里進行孵化和創業。

夢想小鎮跟美國舊金山灣區合作已有4年,雙方互設辦事處。“我們會把整個灣區一帶早期的科技型、創新型人才和團隊引入到國內,在國內孵化,加速項目的產業化,同時引領本土產業的發展。這是一個很好地把高新技術和人才吸引到國內的方法。”趙喜凱對記者表示。

再比如,杭州雲棲小鎮圍繞信息經濟,發展遊戲、APP開發、互聯網金融、數據挖掘等產業形態。目前,這個小鎮成立了全國首個雲計算產業生態聯盟,建設了超級孵化器,還吸引了阿里雲開發者大會永久落戶。

玉皇山南基金小鎮,“車庫咖啡”、政府性產業母基金、金融家俱樂部、基金研究員等配套一應俱全,吸引了大批基金大佬入駐。截至2016年10月,小鎮累計集聚各類金融機構1010家,資管規模達5800億元,稅收10.1億余元,同比增長200%左右。

浙江特色小鎮的獨特之處也在於它初步形成了以市場為主的運作機制。

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翁建榮表示,浙江省鼓勵建設主體多元化,以全開放的理念不設門檻、不問出身,敞開大門歡迎國企、民企、外企、高校、行業領軍人物等各類建設主體參與特色小鎮建設;爭取建設資金來源多樣化,以平等、開放的競爭機制鼓勵民間資本、股權投資資金、銀行信貸資金等各類資金投入到特色小鎮。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副主任沈遲則表示,國家計劃到2020年培育的1000個左右特色小鎮可能有半數都集中在江浙、廣東等地區。

沈遲認為,有資源配置決策權的政府一般都在城市里,而不是在小鎮,在沒有形成特色鎮之前,是很難有機會得到良好的資源。大企業到一個小鎮去,需要貸款,不同級別的地區,銀行的級別有差異,級別低了,給不到企業那麽高的額度。

而像浙江等地,民營經濟比較發達,民營企業往往有“紮堆”的集群化現象,資源配置很講究效率,整體發展水平、公共服務更加均衡化、網絡化,所以,浙江的特色小鎮不是行政區劃的建制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4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